朱丽萍推荐课二轮复习辩证法联系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导入1、通过多媒体展示考纲2、考情回顾3、考向预测(二)教学过程1.识记层级在教学学案中展示必背答题术语(1)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理解层级(1)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两种表达方式:在理解时遵循教材结构(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方式;在表达原理与方法论时遵循第二种方式。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的相通问题。

(4)易混易错点判断(1)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不可改变。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4)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联系。

(5)人们可以建立新联系,规律也是一种联系,所以人们也可以建立新规律。

(6)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所以部分统率着整体。

(7)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8)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9)只要着眼于整体性就一定会达到系统优化的理想效果。

3.应用层级(1)点明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一个高频考点,各地高考命题年年都有考查。

试题既有客观试题,也有主观试题,试题考查往往通过选择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基本内容;3.理解联系观在实践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基本内容;2.联系观的实践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演示;2.小组讨论;3.课堂练习。

四、教学内容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回顾在上一课中,我们讲解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以辩证法为核心,与唯心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点包括辩证思维方法、阶级斗争观、实践性和历史观。

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1 联系观的概念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联系观认为事物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环境和条件,只有通过这种环境和条件的联系作用,事物才能得以存在、发展和变化。

2.2 联系观的基本要点联系观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的臆想;•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重的,不是单一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辩证的,包含着矛盾和冲突;•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3. 联系观的实践应用3.1 实践是联系的来源联系观认为实践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来源。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统一过程,是反映和实践的辩证过程。

3.2 实践是联系的展示通过实践,事物之间的联系得以展示。

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得以暴露和表现出来。

实践活动是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形式和手段,通过实践,人们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3.3 实践是联系的实现实践活动的进行,实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实践是连接认识和现实之间的桥梁,通过实践,人们能够将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从而实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4.1 开展辩证思维训练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二轮复习教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二轮复习教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唯物辩证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唯物辩证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唯物辩证法知识点一:1.唯物辩证法的部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联系及其特征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普遍性。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事物的联系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当然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一经形成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也是客观的。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了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二框用联系的看法看问题讲课教师 :布吉中学高二级向海平2007-8-20一、设计企图(一)教育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识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色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想的方式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说明有关原理,组织学生议论如何才能兼顾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拥有坚持和掌握整体与部辩解证关系的能力,初步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能力。

在办理问题时,既要看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它们的差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想方式认识事物和办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建立整体意识,培育全局看法,正确办理好个人与集体或别人、个人与社会关系,努力带入社会。

锻炼培育学生的综合性思想,培育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看法。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试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生物链的存在等。

二、教课内容剖析(一)、坚持整体与都分的一致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互相区其余。

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一样,两者有严格的界线。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两者不可以混杂。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目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目上看它是多。

二是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一样。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拥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听从和服务于整体。

讲堂研究:1)黄荃为何没法变动吴道子的画2)假如让你变动这幅画,你会如何做谈谈你的见解。

研究提示: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荃之所以没法变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抉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好听从和服务于整幅画。

一旦变动,则失掉了其整体的功能。

2)不改。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树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理解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掌握并运用系统优化方法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阐释联系三个特征,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教学难点:联系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和系统优化方法理解 。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1、请同学们准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让学生做好上
课前的准备, 尽
本、双色笔
2、课前三分钟激情记忆
快投入到课堂的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教案标题: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目标:1. 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特别是联系观的重要性;2. 掌握联系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概念和内涵;2. 联系观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联系观的实际应用方法和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多媒体设备;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哲学问题,如“人和自然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原因”等,激发学生的思考;2. 学生回答导入问题,引出唯物辩证法的概念。

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概念和内涵;2. 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联系观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三、联系观的应用方法和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以学生关心的问题为例,如“如何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运用联系观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3. 学生代表组进行汇报和讨论。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联系观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2.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联系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联系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2. 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寻找更多联系观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分析和讨论;2. 学生可以组织辩论赛,探讨联系观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的小论文质量和思维深度。

教学资源:1. PPT和多媒体设备;2. 相关案例分析材料。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复习》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复习》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课题研究的是《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标的内容目标有: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课通过观察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本课课标要求的基本要点有三:一是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是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是解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学生通过政治课的学习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和对社会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把握并总体上领会联系的三个特征;(2)知道整体与部分的含义;(3)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4)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感受哲学,能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现实世界,并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生活,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升识记、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四、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并懂得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五、教学难点联系三特征;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生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案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掌握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能够运用联系观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回顾;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概念和内涵;3.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运用联系观分析问题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回顾1.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包括辩证思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的联系性等。

步骤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概念和内涵1.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如何产生的;2.讲解联系观的概念和内涵,包括联系观的本质、用户认识事物的关联等。

步骤三: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介绍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特殊性、由量到质、对立统一规律等;2.解释联系观的基本方法,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区别、运用对立统一法分析问题的方法等。

步骤四:运用联系观分析问题的案例分析1.提供几个案例,要求学生运用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分析结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维。

四、教学资源1.教材:教科书《唯物辩证法导论》第七章;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向学生提供一些问题,要求运用联系观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2.课后作业:布置一篇文章,要求运用联系观分析自己身边的一个问题,并形成个人观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包括概念、内涵、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知识文库 第21期144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学设计王文丽【设计思想】本节课型:复习课。

在学生经过初次学习后,在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理解。

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四环六步教学法,使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识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4)系统优化原理及方法论2 能力目标:理解:(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和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3)系统优化原理及方法论。

分析:(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重点、难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客观性。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系统优化的原理及方法论【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复习习,让同学们进一步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并学会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自觉的联系时政热点进行知识的运用。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展示第一张幻灯片【师】根据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进行重点难点突破。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重点讲了两个问题: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包括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我们重点来看看联系的客观性展示超链接(幻灯片):2.联系具有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区别• 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 人类通过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 方法论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辩证联系观复习教案

辩证联系观复习教案

一、辩证联系观复习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辩证联系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让学生掌握辩证联系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联系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辩证联系观的基本概念:联系、发展、矛盾、规律等。

2. 辩证联系观的实际应用: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思维方式的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辩证联系观的基本概念。

2. 提问:辩证联系观在我们的生活和思维中有什么作用?二、课堂讲解:1. 讲解辩证联系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辩证联系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辩证联系观分析社会现象。

2. 让学生运用辩证联系观分析自然现象。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辩证联系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提问:如何运用辩证联系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二、课堂讲解:1. 讲解辩证联系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辩证联系观的运用技巧。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辩证联系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运用辩证联系观分析思维方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辩证联系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运用辩证联系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六、辩证联系观复习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化对辩证联系观的理解,掌握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联系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联系观进行创新性思考,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辩证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

2. 辩证联系观的创新性思考:如何运用辩证联系观进行创新性思考?十、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辩证联系观复习教案

辩证联系观复习教案

辩证联系观复习教案第一章:辩证联系观的基本概念1.1 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1.2 联系观与孤立观的对立1.3 辩证联系观的核心要素1.4 辩证联系观的应用领域第二章:辩证联系观与事物的内在联系2.1 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外在联系2.2 因果联系与相互作用2.3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4 辩证联系观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三章:辩证联系观与事物的变化发展3.1 事物的稳定性与变化性3.2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3.3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3.4 辩证联系观在历史发展中的应用第四章:辩证联系观与事物的矛盾运动4.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2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4.3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4.4 辩证联系观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第五章:辩证联系观与事物的整体性5.1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5.2 系统性与有序性5.3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5.4 辩证联系观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第六章:辩证联系观与社会发展6.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6.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6.3 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6.4 辩证联系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七章:辩证联系观与人生观7.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7.2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7.3 个人发展的阶段性与矛盾性7.4 辩证联系观在人生规划中的应用第八章:辩证联系观与艺术审美8.1 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8.2 形式与内容的相互作用8.3 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成果8.4 辩证联系观在艺术批评与鉴赏中的应用第九章:辩证联系观与教育实践9.1 教育与社会的辩证关系9.2 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9.3 教学过程的矛盾与解决9.4 辩证联系观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应用第十章:辩证联系观的现代意义与应用10.1 辩证联系观在当代社会的作用10.2 辩证法与创新思维的结合10.3 辩证联系观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10.4 辩证联系观在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辩证联系观的核心要素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需要重点关注辩证联系观的四个核心要素,即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内在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10分钟)
通过提出问题或引发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提出
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2.概念解释与讨论(30分钟)
3.案例分析与实践(40分钟)
b)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分享他们的分析过程
和解决方案;
c)学生发表报告,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开始部分(10分钟)
展示一段关于辩证法的历史视频或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
学生表达自己对辩证法历史渊源的观点。

2.辩证法发展过程的介绍(30分钟)
a)教师给出辩证法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和重要人物,介绍其理论贡献;
b)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准备一份简短的展示PPT,分享辩证法的历史渊源;
c)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应用(40分钟)
b)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
c)学生发表报告,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开始部分(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方法讲解与练习(40分钟)
b)教师给出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练习;
d)学生向全班展示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辩证联系观复习教案

辩证联系观复习教案

中条中学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生活与哲学)课题:复习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编写人:袁春红审核人:李樱桃授课时间:2014-04-11【教学目标】1.熟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重要原理及方法论。

2.区别易错易混知识点。

3.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重要原理及方法论分析相关材料。

【重点难点】熟记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重要原理及方法论。

【学情分析】学生当前的范围意识不强,不会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原理分析材料。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练结合【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室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重要原理和方法论: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5、系统优化法二、其他知识点:1、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他们都是客观的。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5、①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三、注意问题:1、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对主观臆造联系和割裂事物间固有的联系。

3、整体的功能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堂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并掌握其方法论意义2、识记和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原则,并掌握其方法论意义二、能力目标解析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

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与学】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统一[探究一]小组讨论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子道的画?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含义不同:整体是;部分是。

(2)、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部分。

[思考]“三个臭皮匠,顶上个诸葛亮”与“三个和尚没水喝”在哲学上分别指哪种情况?[探究二]小组辩论“离开人身体的手算不算手”这个话题,来引出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思考]中医学治病认为要从整体上去分析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与部分的方法论意义。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探究三]小组讨论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请代表回答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系统含义:系统是由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和。

[探究四]小组讨论,学习了唐代韩愈读书的“提要钩玄”和宋代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

结合自己学习体会,总结出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3、怎样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种系统优化的方法对于安排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五]同学们思考,我们平时有没有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到什么启示?4、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意义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中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教学案

二中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教学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二中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联络观开展观教学案新必修4学校课题时间是是2013-3-18制作审核【课前预习案】一、唯物辩证法有哪些观点三、请写出开展观的原理及方法论【课内探究案】检查反响导入新课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原理方法论目的定位确定重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络观及开展观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自主探究二中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联络观开展观教学案新必修4怒江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河流之一。

怒江的鱼类资源中土著鱼种数量之高在全国少有,可以说,怒江是一个特殊的鱼类基因库。

怒江峡谷曾经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其自然景观颇为壮观。

围绕着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坝,有关部门一直持慎重态度,屡次邀请生态、农业、林业、地质、地理、遗产保护、水利电力、环境科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社会开展等方面的专家进展研讨。

请运用联络的观点分析有关部门在怒江开发问题上持慎重态度的原因。

尝试演练探究为了纪念中国一一共产党建党90周年,某校高三学生围绕着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党的光历程开展了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几个材料,请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

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开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指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展的新的关键阶段,中国一一共产党要指导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立宏伟大业,夺取新的成功,必须进一步进步党的执政才能和执政程度。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开展观,说明中国一一共产党的九十年奋斗历程。

当堂检测拓展延伸1.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一一共处〞,但在“入侵〞夏威夷岛后,科基蛙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

这一事例表达的哲学道理是()①联络是普遍的,因此详细事物在联络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②联络是普遍的,但详细事物之间的联络是特殊的、可变的③联络是普遍的,因此详细事物之间的联络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联络是普遍的,但详细事物之间的联络是相对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漫画中的小男孩违犯了()①联络的普遍性②联络的可变性③联络的客观性④联络的条件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021·模拟]加快开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开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7.1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7.1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出题人:邱纯洲审核人:张其本时间:2008.11.19一、高考考点: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实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3、整体与部分统一及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自主复习成果展示:三、知识复习过程:四、课堂练习:1、(2007广东,2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2、(2007宁夏文综,23)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3、(2007江苏,10)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在哲学上体现了()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4、(2007全国文综I,30)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

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

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这种药物,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

药物的配伍禁忌问题启示我们()①应该在普遍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②应该客观地认识事物在联系中的性质和作用③应该摒弃那种控制条件研究事物的方法④应该摒弃那种分门别类研究事物的方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07北京文综,26)经过“非典”、禽流感和印度洋海啸等事件,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加强了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第三单元【二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从化市第二中学朱丽萍
一、设计思想:
坚持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内容分析:
唯物辩证法具体包括四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和创新意识,在高考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

高考考纲中联系观有五个考点,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而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
一轮复习已经结束,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知识的掌握上缺乏系统性,知识点零碎、分散,第一轮复习中存在一些知识“盲点”,再加上一轮复习至今已过去了一个多月,有些内容学生已有所生疏,因此本轮复习还是要强调知识的梳理,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本课复习中,使学生完整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框架结构,进一步理解联系的观点,熟练把握联系观中的五个原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培养学生运用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社会热点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联系的三个特点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二)教学难点:联系的条件性和系统优化方法
六、教学策略:探究式、合作式教学
七、课前准备:
(一)学生的课前准备:构建辩证法的知识结构、回顾联系观的基本内容(二)教师的教学准备:进行教学设计、准备导学案和课件
(三)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知识梳理(通过下列图表的填写,回忆唯物辩证法的整体结构。


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

从哲学上看,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
④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8年广东佛山模拟)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0年湛江一模)我们常说:“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句话体现的主要哲学原理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规律的客观性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2010年佛山一模)堪称“中国第一桥”的港珠澳大桥,将从更深层次上拉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链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

“半小时经济圈”将使珠三角地区成为一体,南北文化、港澳文化将在这片土地上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

这体现了()
A.要根据实际需要去建立和创造联系 B.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C.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D.事物间的联系推动世界的永恒发展5(0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物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物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具体的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五)能力提升:(合作学习)
材料一:2008年9月15日,伴随着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而且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又引发了全球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材料二:为了防范美国次贷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从2008年9月15日到12月25日,罕见地先后五次下调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材料三:10月24日,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东盟的首脑在北京商定,最迟到明年6月推出总额800亿美元的联合基金,来避免东亚地区陷入金融危机。

世行专家表示,共同基金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护东亚地区金融和经济稳定,从而为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曙光。

九、板书设计(见主干知识)
十、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1、基础过关(见尝试自学环节)
2、能力提升(见教学过程的第四个环节)
1答: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一中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体现了联系是普遍。

(3分)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材料二中我国货币政策根据条件的改变的下调利率。

(3分)
③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材料二中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3分)
④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材料三中作为地区重要的国家和组织,中日韩三国和东盟建立共同基金稳定亚洲金融局势有利于解决全球金融危机。

(3分)
2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际出发,实事求是。

广东省要发展低碳经济,要立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3分)
②树立全局,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广东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产业升级减少能耗,提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3分)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这要求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绝非一蹴而就,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科学部署。

(3分)
④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发展低碳经济要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就体现了这一点。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