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_基于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_孙志凤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价:基于重要性一满意度的角度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价:基于重要性一满意度的角度作者:杨娟来源:《高教探索》 2018年第9期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灵活性不足,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培养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研究采用重要性-满意度分析,将本科毕业生的能力划分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实操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11种能力,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方面的观点,综合他们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提出高校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关注的方面,不仅探索了完善高校本科生能力培养的框架,而且有助于形成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学生能力培养提升策略。
关键词:就业能力;重要性-满意度分析一、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在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上就业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开端,也是其社会发展的起点。
就业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持续增长,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就业创业形势复杂严峻。
[1]伴随世界经济复苏的艰难曲折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岗位需求缩减,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此外,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培养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高校的两大重要任务。
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千变万化,评价褒贬不一,使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常常处于迷茫状态。
高校时而处于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光荣使命承担者的位置,时而被批评为只会培养一批“能力不行,毕业即失业”的书呆子的场所。
从简单的市场视角来看,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用人单位是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方。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培养学生能力,一些学校展开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社会对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和看法。
这说明在关注社会需求的道路上,部分高校已经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
二、文献综述目前,关于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内容也逐步细化。
用人单位与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同期望的调查
用人单位与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同期望的调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与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同期望加大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成本。
为了找到两者之间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期望的差异点,根据温州地区用人单位的面试官和大学老师的个别访谈和大量问卷调查的形式,就学生就业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差异处进行分析研讨。
标签:用人单位培养高校就业能力期望差异一、问题的提出现代高等学校肩负着传播知识、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多重使命,而培养人才是它的最基本职能。
高校培养人才肩负双重任务,一方面他们是科技精英和专业性人才,站在时代的前列,将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加快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后继者,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良好的道德风貌,有健全的人格,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科技事业。
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近十年来一直在增大扩招比例,我国对大学生的就业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
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占据着社会关注点,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在校园所学到的能力与用人单位所期望的截然不同,致使用人单位增大成本重新培训员工,同时大学生需要再次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掌握缺少的就业能力,导致增加两方面的就业成本与时间上的浪费。
郑晓明在其《“就业能力”论》一文中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描述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包含。
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为此,使高校指导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所期望的就业能力相吻合,不仅有助于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正确培养,更有助于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和向用人单位输送有价值的人才。
因此,我们对温州大学城周围的瓯海区,龙湾区,鹿城区为中心,对用人单位和大学老师进行调查和访谈,获取两者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看法,进行比较分析,了解高校老师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就业能力的差异点,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_基于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_孙志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1月Vol.12No.1收稿日期:2012-10-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10BSH038]作者简介:孙志凤(1975-),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讲师,博士。
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
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数从1999年的90万猛增到2010年的614万,年均增长19%。
另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03年始每隔一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可知,高校学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在40%上下浮动。
2011年的“待就业”比例虽比往年降低,仍有21.9%的高校毕业生待就业[1]。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根据2006年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受访企业七成以上认为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将职位空着[2]。
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从社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但多数实证研究都着眼于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问卷调查研究,且调查对象多为用人单位管理人员或大四学生[3-6]。
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高度一致性,但非常笼统,都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表现出了一致的期望值[7-8]。
现有研究尚缺乏从一般工作人员视角,具体深入调查研究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与评价。
本研究将聚焦于已具一定工作经历的员工,就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与评价进行问卷与访谈调查研究,为促进高校、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建议与对策。
一、调查设计及方法本次调查使用问卷法与访谈法两种方法,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设计,并负责发放、回收及访谈。
问卷调查对象选取了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地10个城市26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基本覆盖了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3个地区即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来对其进行评价。
可以从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和岗位对应度来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通过调查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而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对比。
还可以通过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调查,来评估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对应度。
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可以从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来评价其就业质量。
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满意度、绩效评价等指标,来了解高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中的评价和表现。
在满意度调查中,可以考察高校毕业生在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表现。
在绩效评价中,可以考察高校毕业生在岗位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
通过用人单位的评价,可以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可以从用人单位的就业率和就业状态来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用人单位的就业率高,就说明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较好的竞争力;就业率低,则说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相对较低。
还可以通过用人单位的就业状态来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用人单位的工资、职位等方面。
就业状态的好坏也是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从招聘需求和岗位对应度、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就业率和就业状态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的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状况的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传媒学院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状况的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根据《河北美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暂行规定》,为了解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传媒学院毕业生的评价和认可程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服务质量。
传媒学院针对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了满意度专项调查。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一)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传媒学院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
(二)调查的内容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为了解传媒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状况的满意度,主要针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行满意度调查。
调查的时间为2018年5月—2018年6月。
(三)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由就业指导中心牵头,二级学院具体实施,通过邀请传媒学院毕业生用人单位在就业管理平台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分析2018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计1616家用人单位参与,回收有效样本数为896份,有效回收率为55.45%。
(一)用人单位对传媒学院毕业生学习能力的满意度图2-1 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传媒学院毕业生学习能力的满意度数据来源:河北美术学院就业管理平台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对传媒学院毕业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中,非常满意在总投票中所占比例为71.80%,满意的评价占总投票比例的23.30%,一般的评价占总投票比例的4.50%,不满意的评价占总投票比例的0.40%,不清楚的评价所占总投票比例的0.10%。
(二)用人单位对传媒学院毕业生创新能力的满意度图2-2 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传媒学院毕业生创新能力的满意度数据来源:河北美术学院就业管理平台在用人单位对传媒学院毕业生创新能力的满意度评价中,非常满意的评价在总投票中所占比例为68.40%,满意的评价占总投票比例的26.10%,一般的评价占总投票比例的5.00%,不满意的评价占总投票比例的0.20%,不清楚的评价所占总投票比例的0.20%。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需求及评价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需求及评价作者:吴春景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7年第13期大学生就业问题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就开始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为84.76万人,至2016年已达765万人。
可是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劳动力市场并不能够完全接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用人单位的市场。
大学生如何在就业市场中成功就业,并获得职业成功,就业力成为关键因素。
本研究着重分析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评价,其中包括对就业力需要程度和满意程度的评价,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力提出建议和对策。
1 关于“就业力”的概念及结构最早提出“就业力”概念是针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身体残疾人士、有社交障碍的人及失业群体是否能找到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就业力”的研究开始着眼于社会中的普通个体在劳动力市场被雇佣的倾向。
其后,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将大学毕业生(graduates)纳入了“就业力”研究的领域。
本研究中“就业力”指的是工作过程中与个体相关的,能力与素质的集合,它有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企业目标的达成。
它分为三个维度: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个人特质。
2 调查设计及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问卷总体信度系数为0.943,信度较好。
调查对象主要为前来S大学招聘的用人单位,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单位所属的行业、单位性质;第二部门为被评价毕业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毕业生性别、学历、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年限;第三、四部分为评价人员认为毕业生实际工作中的就业力需要程度。
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632份,有效回收问卷334份,有效率为52.8%。
3 调查结果分析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的334家单位中,性质为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单位居多,分别为110家、103家,外资及合资单位共65家、科研单位33家、各类事业单位9家。
调查中涉及的毕业生按性别划分,男生255人,占比76.3%;女生79人,占比23.7%;按毕业生学历划分,本科生96人,占比28.7%;硕士研究生196人,占比58.7%;博士生42人,占比12.6%。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考量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指标体系,其中用人单位维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全面评估,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政策建议,帮助学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其中用人单位维度评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用人单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对象和目标。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适配度和满意度。
用人单位维度评价体系可以通过调研和统计数据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包括技能需求、知识储备、专业适配等方面。
用人单位维度评价可以为高校提供改进毕业生培养的依据和方向。
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和评价,学校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适应能力。
学校还可以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
用人单位维度评价也对用人单位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通过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到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招聘时的选择和录用提供参考。
一些评价结果也可以促使用人单位改善招聘方式和录用政策,提高招聘效果。
在建立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评价指标需要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又要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特点。
评价体系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人单位需求和社会环境。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与评价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与评价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新就业形势和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而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并不一定相应增加。
就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挑战也越来越多。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追求高薪和高职称的就业观念使得一些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存在偏差,而就业技能和能力的不足也使得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有必要进行相关的质量研究。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遇到的难点、就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研。
可以通过深入的采访和实地调研,了解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认知和对就业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分析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
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之后,对其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在评价就业质量时,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应该从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来评价其就业质量。
就业率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市场的需求程度,而就业稳定性则反映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定位能力。
还可以从毕业生就业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来评价其就业质量。
毕业生的就业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对于评价其就业质量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还可以从用人单位的评价和社会影响等角度进行就业质量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是评价其就业质量的重要依据,而毕业生的社会影响则反映了其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综合考虑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稳定性、就业薪酬水平、职业发展空间、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情况,才能较为全面地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和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
本文将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一、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评价普遍认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主要取决于其能力水平。
因此,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评价是一项关键指标。
能力评价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技能:毕业生所学专业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
2.语言能力: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和是否具备渠道沟通其他语言的能力。
3.沟通能力:毕业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听取和执行上级指示等方面的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是否能适应团队环境、与同事协作完成任务等方面的能力。
二、用人单位的需求评价除了毕业生的能力评价,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
用人单位的需求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匹配度:毕业生所学专业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2.行业熟练度:除了所学专业,毕业生是否了解相关行业和公司的业务、文化和流程等?3.管理和组织能力:用人单位是否期望毕业生负责一些管理和组织方面的工作?除了毕业生的能力和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毕业生的就业率可以反映毕业生所接受教育质量的好坏,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有直接的影响。
四、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评价1.职业规划:毕业生是否具备制定职业规划的能力?2.职业发展方向:毕业生是否已经为职业发展做出明确的规划和目标?3.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毕业生的职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应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自身能力出发,综合考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职业发展前景,为毕业生提供更科学、全面的就业指导和规划。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报告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报告尊敬的上级领导:兹向贵单位报告我公司对所招聘的毕业生进行的评价工作。
我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招聘了若干名优秀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培养,现就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与综合素质做出如下评价报告。
首先,所招聘的毕业生在技术能力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在学校期间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毕业生们熟练掌握各类专业工具和软件,并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他们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难题的解决过程中,毕业生们不断调研学习,积极面对挑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完成了任务。
其次,在团队合作方面,毕业生们也展现了良好的素质。
他们能够主动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需求,积极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毕业生们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团结、合作和互助的精神,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效地协调和整合资源,实现了目标的共同完成。
再者,毕业生们在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方面也具备较大潜力。
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愿意思考和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毕业生们能够保持冷静、坚定和积极的心态,通过团队的智慧解决问题,展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公司对所招聘的毕业生的整体表现非常满意。
他们在技术能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方面展现了出色的能力和潜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公司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价值。
此致敬礼XX公司。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与工作贡献的评价研究金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与工作贡献的评价研究金[摘要]文章通过对271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了解雇主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和工作贡献的评价。
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和工作贡献均表示满意。
其中,对“自主做事力”的评价显著高于对其“与人互动力”的评价;对“技术工作”贡献的评价显著高于对其“管理工作”贡献的评价。
不同产业性质和单位类型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工作贡献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工作贡献一、问题的提出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既是对大学人才培养成果的一种有效评估,也可以为大学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方法的确定与改善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评价大学毕业生质量的指标很多,本文仅从职业能力、素质与工作贡献三个方面,收集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并检验不同产业性质和单位类型的用人单位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
二、研究方法1.调查程序与对象。
本研究依据行业和单位类型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
问卷通过信件、电子邮件和招聘会现场等进行发放,邀请人力资源主管进行填答。
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71.3%)(见表1)。
2.调查工具。
第一,职业能力量表(自编)。
本量表包括18个题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了两个维度。
维度[Ι]命名为“自主做事力”,包括了“问题解决能力”和“自学能力”等11个题目,描述一个人处理事务问题的能力。
维度Ⅱ命名为“与人互动力”,包括了“人际沟通能力”和“领导力”等7个条目,描述一个人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用人单位代表在5点里克特式(Likert)标尺上进行评分,1=很不满意,5=很满意,分数越高表明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越高。
本研究中,“自主做事力”和“人际互动力”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92和.89。
第二,职业素质量表(自编)。
本量表包括9个题目,描述一个人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和身心素质等职业素质水平。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摘要】本文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分析了用人单位维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
构建了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评价体系理论框架,并提出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关结果。
总结了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招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评价体系、研究、构建、实证、方法、结果、意义、展望、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和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逐渐变得严峻起来。
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接受者,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主要以毕业生个人能力和就业情况作为评价指标,较少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评价。
由此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初始工资较低等。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和期望,构建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毕业生就业质量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国家整体经济和社会稳定。
通过研究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和期望,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有效指导和支持。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实施报告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实施报告《毕业生评价实施报告》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给用人单位带来了选择的机会,同时也承担着对毕业生进行评价的责任。
本报告旨在提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实施情况,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其对用人单位的贡献,并给出对应的建议与措施。
一、评价指标设计1.1用人单位需求分析:根据用人单位的业务特点及发展需要,确立对毕业生的评价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
1.2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及用人单位对应的业务需求,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设定,既能突出重点能力,又能全面考察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二、评价实施情况分析2.1评价工具与方法:2.1.1面试:通过面试,了解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以及实践经验等,对面试表现进行评价。
2.1.2绩效考核: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考察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职业发展能力,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及奖励。
2.1.3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内部员工对毕业生的评价进行调查,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影响力及其能力的发挥情况。
2.2评价结果统计与分析:2.2.1汇总评价结果:根据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收集到的数据,对毕业生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汇总。
2.2.2评价结果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及比较,了解各个能力指标之间的差异,并找出评价结果中的短板和亮点。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3.1就业率分析:对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作机会与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就业率,以评估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2薪酬分析:调查毕业生的薪酬状况,分析薪酬与工作能力的关系,并结合行业情况,为用人单位提供合理参考。
四、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贡献分析4.1工作表现:4.1.1工作质量:评估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4.1.2投入程度:评价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等。
4.2职业发展:4.2.1职业规划:对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晋升意愿及行动计划进行评估。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评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建立一个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评价体系。
本文旨在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我们需要确定评价指标。
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因此我们可以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选取几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毕业生的专业和专业成绩对用人单位的影响,可以考虑将专业相关性和成绩水平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非常看重,可以将这两个能力作为评价指标。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习经验、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可以将这些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我们需要确定评价权重。
不同用人单位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有所差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获取不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看法,然后根据结果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如果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专业相关性和成绩水平对毕业生的影响较大,那么我们可以给予这两个指标较高的评价权重。
我们需要建立评价模型。
基于上述评价指标和权重,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或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将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定量评价指标,例如用人单位的招聘数量、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等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计算和评价。
建立一个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高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培养方案。
用人单位也可以借助评价结果来优化招聘策略,提高招聘效果。
相信随着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应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用人单位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毕业生就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成为评价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才市场的变化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因此,本文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用人单位认知与需求用人单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直接实践者,在招聘与选择毕业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系列对毕业生的认知与需求。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人才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教育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在此背景下,用人单位提出了对毕业生的多元化认知与需求,例如注重专业技能、实际工作经验、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等。
二、评价体系的指标基于以上需求,本文提出以下评价指标:1、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和熟练程度。
2、实际工作经验:包括兼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3、创新思维: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4、综合素质:包括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以上指标如有不足或更新要求,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进行调整。
1、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考核毕业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技能证书或实际项目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估。
2、实际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注重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和提前适应工作环境的素质,可以通过毕业生的外文阅读、兼职、实习和相关领域的项目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估。
3、创新思维:用人单位需要具备创新与开发能力的毕业生,对此评价指标很有必要。
评价指标的具体表现可以通过测试毕业生的创新才能、思考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和创业意向等发现。
4、综合素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考察用人单位是否愿意雇佣候选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评价指标可以从毕业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估。
用人单位看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五个指标
用人单位看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五个指标万学教育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最看重的五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与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下面由原全球第一企业咨询公司麦肯锡中国有限公司资深咨询专家,电子商务运营专家、原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数据软件公司SAS高级经理,负责企业信息数据统计分析与整合项目、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培训老师崔方老师为广大求职毕业生做详细说明。
一、毕业生就业面临四大问题但是就现在应届大学生而言,很难得到这五个指标。
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研究院曾对参加招聘会的应届毕业生做过专项调查,总结出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大学生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殊群体,往往会根据自我需要、价值追求对某项活动产生是否接受或接受效果是否明显的内在依据,同时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多维度的观察、评价与思考。
目前不少大学生还缺乏对大学生涯设计的内涵、内容、构建机制等方面的理解。
第二.当前不少高校的专业课程开设缺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缺乏与用人单位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不能够很快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进入角色,在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某些不健康心理,特别是当就业的现实与理想存在一定距离时产生自卑或恐惧,产生某些不健康的心理。
一是自负心理。
这是大学生的一种优势心理;二是迷惘心理。
当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尽吻合时感到无所适从;三是逃避心理。
在“双向选则”时,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追悔、逃避、对就业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四是消极心理,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就业中的不合理现象.而感到失望。
第四,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发现.不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只是等着就业指导部门或院系毕业生工作指导老师将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传送给自己,缺乏主动、有效地对就业信息进行处理和筛选的能力.同时不少毕业生运用网络等载体主动寻求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的意识不强;现场招聘会不是主动地与用人单位进行接洽推销自己,只是把简历投给用人单位而坐等通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环境艺术设计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调查报告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了跟踪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整体评价较高,在同用人单位的交流中,他们普遍反映我系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头脑灵活、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等优点,尤其对我系06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系日益提升的教学质量给予了高度认可。
很多用人单位希望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合同,以保证今后几年中在我校的用人计划能够得到落实。
我们也从调查中得出一些结论。
如用人单位更看重大学生的哪些条件,对大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等等。
该调查报告根据企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可靠信息能使之明确学习目标,同时也为学校的专业培养和社会对毕业生培养要求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参考。
一、用人单位更看重大学生哪些条件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出,现在企业最重视的是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大学生有无工作经验、潜力、个人品德、团队合作能力等重视度也较高;用人单位还是比较看重学历文凭,对于大学生所关心的专业成绩和英语计算机水平,企业的重视度远不及综合能力,工作经验,品德等条件。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建议(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最看重的是学生的人品,其次才是文凭,而重视外貌气质的程度比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学位证书,英语/计算机证和成绩的重视程度要高。
(二)用人单位的建议:企业认为学生学习应该主要以能力培养和自身素质内涵的培养为导向,只有少数企业认为应该以知识积累和就业为导向。
有不少企业反映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也是企业认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缺点之一,其次是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有待加强,另外学生的沟通能力也需大学进一步培养,而对于我们常强调的专业知识,诚信教育,组织能力等方面认为不足的企业所占比例却很小。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报告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报告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关于汽修专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及评价报告为了进一步收集、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对正阳县职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用人需求,对正阳县职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正阳县职业中等职业学校关于汽车专业教育、教学的调整和改革提供基础材料,以适应汽车专业教育更高、更新的要求,全面推进汽车专业整体工作。
为此,我们对部分汽车专业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跟踪调查。
一、调查结果统计本次调查共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20份,收回18份,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建议(一)调查情况分析通过本次调查,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们培养的学生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很多都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手。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表,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对我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评价中,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政治理论及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科跨度上、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比较好;在基本能力评价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在对我校毕业生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在公民道德素质及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觉悟、服从组织安排等方面比较满意。
用人单位强调,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我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与能力等等,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多面手”,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1月Vol.12No.1收稿日期:2012-10-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10BSH038]作者简介:孙志凤(1975-),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讲师,博士。
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
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数从1999年的90万猛增到2010年的614万,年均增长19%。
另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03年始每隔一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可知,高校学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在40%上下浮动。
2011年的“待就业”比例虽比往年降低,仍有21.9%的高校毕业生待就业[1]。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根据2006年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受访企业七成以上认为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将职位空着[2]。
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从社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但多数实证研究都着眼于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问卷调查研究,且调查对象多为用人单位管理人员或大四学生[3-6]。
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高度一致性,但非常笼统,都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表现出了一致的期望值[7-8]。
现有研究尚缺乏从一般工作人员视角,具体深入调查研究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与评价。
本研究将聚焦于已具一定工作经历的员工,就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与评价进行问卷与访谈调查研究,为促进高校、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建议与对策。
一、调查设计及方法本次调查使用问卷法与访谈法两种方法,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设计,并负责发放、回收及访谈。
问卷调查对象选取了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地10个城市26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基本覆盖了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3个地区即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调查问卷分为4部分:毕业生的背景资料、毕业生对高校的课程评价、毕业生顺利就业需增强的知识及能力、对于高校课程改革的建议。
其中,本研究将就业能力结构指向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
大学生若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并保持职业,或获得职业上的提升,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
一般就业能力:基础技能包括职业认识能力;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基于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孙志凤(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摘要:在解决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考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期望和评价,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需要根据未来就职行业需求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内核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用人单位希望高校毕业生能经历一场“真正的实习”,切实锻炼实践能力。
关键词: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073-0573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5 14:17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43.1381.G4.20130225.1417.014.html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
特殊就业能力:工作技能。
访谈内容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毕业生当前的工作现状;毕业生对在大学曾修读各类课程的印象与评价;毕业生眼中社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场胜任力;毕业生从就业角度对大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本文主要着眼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与评价部分的分析与讨论。
二、调查结果分析有意思的是,毕业生胜任目前工作的素养排名则依次是: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问题深度分析能力、学习意愿、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心理调适、电脑技能、理论知识、外语知识(见图1)。
这种反差表2毕业生问卷调查有效样本的基本情况汇总表图1毕业生胜任工作的素养排名机械 国有 16 纺织 民营 16 盐城客车生产 外资 16 铝业 国有 12 健身 民营 15 徐州空调 外资 15 电力 国有 15 汽车 民营 15 扬州电子 外资 12 船舶 国有 13 纺织 民营 15 南通化工 外资 15 人力资源 国有 15 生物科技 民营 10 苏州 电子 外资 10 深圳物业管理 国有 19 广州 日用品外资2指标频数 百分比/ %男 218 61.2 女 138 38.8 性别合计 356 100 文科 115 32.5 理科 106 29.9 工科 124 35.0 专业其他 9 2.5 管理 36 10.2 科研 8 2.3 技术工作 119 33.8 销售 37 10.5 工作类型领导力287.974企业类型 最需要提高的能力 国企/ %民企/ % 外企/ % 人际交往能力 58.8 51.0 54.9 沟通和表达能力 47.3 44.9 45.1 解决问题的能力 33.3 38.8 29.7 应变和创新能力 28.5 28.6 39.6 职业认识能力 35.8 23.5 30.8 团队工作能力 24.2 33.7 31.9 专业一般能力 22.4 28.4 23.1 自我管理能力 25.1 23.5 20.9 领导力9.76.1 6.6表4访谈对象基本情况汇总表问题的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和专业一般能力;外企相对比较重视应变创新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和职业认识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就业中存在共同需提高的能力,即“职业认识能力,职业自我定位”。
这一点我们在深度访谈中也获得确认。
表5不同类型企业对毕业生最需要提高的能力的评价表6不同专业背景员工对毕业生最需要提高的能力的评价编号 本科学校类型 本科专业 职务 工作年限工作单位 B11 著名理工大学 内燃机 机械车辆 4 大型国企 B12 著名军事大学 中文 人力资源管理 1 大型国企 B21 著名科技大学 计算机 软件开发1 信息技术民企 B22 省属综合性大学 计算机 软件开发项目组长 5 信息技术民企 B31 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 软件开发工程师 6 软件技术外企 G21 财经政法大学 人力资源 人事行政1 房地产民企 G22 部属综合性大学 工程管理 流程与信息管理 3.5 房地产民企 N11 省属师范大学 应用化学 专业工程师 6 国企 N12 地区工学院 电气自动化 强电工程师 3 国企 N13 知名翻译学院 国际会计 审计6 国企N21 地区工学院 环境工程 节水工程设计 5 环保水处理民企 专业 最需要提高的能力 文科/ %理科/ % 工科/ % 人际交往能力 63.7 51.9 50.8 沟通和表达能力 51.3 40.6 46.8 解决问题的能力 25.7 32.1 44.4 应变和创新能力 31 38.7 26.6 职业认识能力 33.6 32.1 29 团队工作能力 29.2 32.1 25 专业一般能力 24.8 20.8 26.6 自我管理能力 23 23.6 25 领导力814.23.275B31&S22认为自我职业探索与定位是当今大学毕业生最为欠缺的素质。
“大学毕业生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如果一个人对一个行业没有兴趣的话,是不可能做好的。
如果说他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努力的方向,哪怕他起点低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他努力一两年,必然能成为这个领域比较优秀的人。
”G22则认为毕业生对将从事行业的了解与适当的自我评价,是一个求职者的基本要求。
“用人单位希望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定位,或是说不要太过于眼高手低。
我们招聘员工时只是通过和他们聊天就能大致了解他们的能力,你问他一些行业或个人定位的问题,他一点也答不上来,很多毕业生真的是达不到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
”B12:“大学生难就业的原因首先是大学生本身不能很好地定位,不能看清现在的形势,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之间的差距。
”S21:“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其次就是社会对毕业生的看法和观念有误。
”B31:“我觉得现在毕业生普遍比较缺乏的知识是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前沿知识。
”B21甚至以自己的经历来强调定位的重要性。
“刚就业时也许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将来要从事的就业岗位是什么样子,只有个大概的定位(计算机软件方面),而且具体实际的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你需要努力去理解整个计算机行业,或者说对想从事领域的整个概况与最新进展有所了解吧。
”5.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在我们的访谈中,S21说:“在职场,领导交代你做个什么事情,你能不能听明白这个事情,能不能想明白这个事情,然后你能不能做出这个事情。
再有就是,你做出的这个事情的效率有多高。
”B22:“最吸引企业的人才的素质可靠、踏实、专业能力强、对新技术快速接收、学习。
其中非常关键的是对任务的分解,这之中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实际安排这个事,去进行任务的分解,实现最大化,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个活。
”G22提到“我刚工作时,和同事组成团队做一个项目,当时并不要求也不局限某一块,领导让大家每个人都来写。
我当时阅读一些同事写的提案,觉得只是形式上提到管理,有点不到点子上的感觉,就是说可能逻辑上不够缜密,没有分析清楚一个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关键要素吧。
”N13:“比如你本科或硕士出来,你就可以写财务报告就非常好。
但我们学校里的财务金融系,并没有对应的课程。
也许相关知识点分散在各个课程里面,这就需要我们毕业生自己自学与领悟。
”S31“我就希望新进员工灵活一点,一点就通的那种感觉,刚入职的话其实是一个学习渐进的过程,也不会要求他们做太深的工作,就是我教给你你能听懂,你一听懂你就会做,不要说一遍听不懂,说两遍听不懂,就是领悟能力吧。
”N31:“逻辑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胜任工作重要因素。
”N32:“不管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努力地去学习和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去充实自己”。
三、初步结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试金石,对它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实现学生个体、高等院校和社会三方的和谐发展。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与评价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前述的统计表明,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胜任工作的前三项能力主要有: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问题深度分析能力;而他们认为的顺利就业能力前三项则是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