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求知 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求知发展

——关于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武进区鸣凰中心幼儿园王丽萍摘要: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并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精神,提高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对于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发展特长,激发科学智趣,培养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学习自主探索的方法以及总结自主探索的过程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自主探索兴趣方法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而幼儿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它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因此,教师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科学的能力。如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乐”于探索

(一)创设材料丰富的物质环境

教师应创设一个尊重和支持的环境,让幼儿乐意与材料相互作用,主动操作建构知识经验。在科学活动中,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部分,是幼儿探索的主要对象。

1、创设材料丰富的科学角。在科学区域里,结合每个月的科学主题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提供多种材料和工具,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轻松、愉快、主动地参与到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去。可放置放大镜、温度计、天平、指南针、电池、电线、灯泡、用药瓶制作了盛水容器等,让幼儿自主去操作。

同时,教师在一旁适时的指导。通过幼儿在科学区域的操作,教师在活动

中找到教育的机会,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索学习。

2、创设品种多样的植物角。在教室的植物角,放置许多干果、蔬菜、水果,并土壤栽培或水养了许多植物。如:大蒜、葱、黄豆、土豆、吊兰等,幼儿还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东西带来放到植物角里。老师让幼儿把植物角的东西或植物生长的情况用绘画的形式画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记录的习惯。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充足及阴凉的不同环境下进行大蒜的种植。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虽然同样进行浇水, 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大蒜苗长得非常茂盛,而在晒不到太阳的地方, 大蒜苗却总也长不好。由此,孩子们知道了植物的生长既离不开水,同样也离不开阳光。以上营造的这些观察的环境氛围,都是幼儿所喜爱的,而且对幼儿都富有启迪性。不仅能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丰富幼儿“爱科学”的认知,还能开拓幼儿“知科学”的视野,从而发展他们最基础的科学素质。

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活动需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操作与观察的材料。例如,在“魔术杯”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观察底部塞有纸团的杯子倒放在水里时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提供了透明的杯子以及透明的容器,使幼儿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奇怪现象:明明杯子完全放进了水里,但杯中的纸团却一点也没有潮湿,从而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有教育价值的材料。例如:在“沉与浮”的活动中,孩子们猜想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于是,老师提供了白果、硬币、回形针、花菜、萝卜、大木块等材料,最后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设想大相径庭。又重又大的木头、花菜浮在水面上,而又轻又小的回形针却沉在水里。通过反复操作,他们逐渐认识到“物体的轻重不能决定物体的沉浮”。

(二)创设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这些积极的评价。如此,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满足幼儿心理上的安全需要是幼儿主动探索的前提。

1、要鼓励和启发幼儿提问。

好奇心强,喜欢问为什么是幼儿的突出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会产生很多疑问,提出很多问题。只要留心,我们还会发现,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是与自然环境有关:“天为什么是蓝的?”“为什么会下雨?”“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幼儿的这些疑问,都是幼儿学习科学的起点,科学探索要依靠问题的不断推动。

作为教师要让孩子感到你对他们提问的重视、赞赏和鼓励。当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你是否很忙,是否知道答案,都不要斥责或回避、岔开他们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及时的针对孩子们所提的问题作出回应而是斥责或回避。那么,幼儿屡次得到消极的反馈后,会感到老师不喜欢他提问,幼儿的问题会逐渐减少,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兴趣也会减少。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种鼓励提问的氛围,使孩子们感到他们可以提问,有权提问。

2、在探究过程中,要允许幼儿出错。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影响,她们在探究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不合乎成人逻辑的想法和做法,但在幼儿已有经验和认识结构上却是合理的,是合乎他自身逻辑的。幼儿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解释往往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而且带有主观性和泛灵论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判断幼儿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教师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并把幼儿的错误作为了解他思维的认识水平的线索。

在幼儿出错时,教师不要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追问幼儿。因为追问会使幼儿变得谨小慎微,只敢说教师认为正确的东西。有部分胆小、内向的幼儿,会怕再次出错,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幼儿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接纳幼儿的错误对于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都是不利的。教师从幼儿那里得到的回答总是成人式的,没有敢于作出诚实回答的勇气。幼儿不会显露出他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教师也了解不到幼儿的真实认知水平,更无法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对于幼儿来说,他很快就学会了怀疑自己的能力,而相信正确的答案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开始从教师那里,而不是从探究结果的事实中寻找答案。

3、要正视幼儿的“破坏性”行为。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在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时,在他们的行为与可灵活调整的常规发生矛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