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新人教版)(4)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满井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袁中道的生平背景和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感知人物形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满井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感知人物形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思考。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袁中道的生平背景和文学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满井游记》,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感知人物形象和情感。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深层含义。
(2)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并进行分享。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背诵。
3. 写一篇关于《满井游记》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满井游记》教案
(3)词汇与成语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成语,并能熟练运用。
举例:词汇如“旷、盈、纡、骇”等;成语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等。
2.教学难点
(1)课文结构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需要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词汇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讲授过程中,我努力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此,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加深理解。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理解:把握《满井游记》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以及作者所表达的生活态度。
举例:《满井游记》中“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壮观景色的赞美。
(2)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如对比、衬托、动静结合等,体会作者的艺术表现力。
5.了解作者袁宏道的生平和作品,拓展文学常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满井游记》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词汇、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的思维能力,通过课文分析,理解游记的写作特色,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游记文化,认识袁宏道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感受作者清新 自然的语言风
格。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写景的妙处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体会作者在游记中表达的情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五章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 感和语调
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内 容或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课内容。
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介绍作 者和作品背景
朗读课文:整体把 握文章结构和内容
梳理文意:理解文 章大意和重点词语 含义
初步探究:提出问 题和思考方向
深入研读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指导学生品味精彩语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堂互动
文本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游前、游中和游后。其中,游前介绍了作者出游的原因和目的; 游中则详细描述了满井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游后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向往之情。
写作特点:本文采用了游记散文的写作手法,语言优美、清新自然,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满井的自然美 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思考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手段, 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 形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 频等多媒体手 段辅助教学
小组合作:组 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共同
探究问题
案例分析:通 过分析具体案 例,帮助学生
理解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9课满井游记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作者,积累语言,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有《袁中郎集》。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犹:仍然。
作,起,兴起。
砾:小石块,碎石子。
局促:拘束,形容受到束缚而不得舒展。
膏:肥沃。
若脱笼之鹄(hú):好像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鹄,一种水鸟,俗名天鹅。
乍:刚刚,开始,始,出。
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浪纹。
晶晶然:光亮的样子。
匣:指镜匣。
为,表被动。
娟然:美好的样子。
拭:擦拭。
倩女,美丽的女子。
靧(huì):洗脸。
舒:舒展。
梢:柳梢。
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泉,这里指汲泉水。
茗,这里指煮茶。
罍,这里指端着酒杯。
蹇,这里指骑驴。
这里全是名词作动词用。
虽:虽然。
劲:猛、强有力。
浃(jiā):湿透。
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
《满井游记》教案12篇
《满井游记》教案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满井游记》教案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满井游记》教案12篇(满井游记主题),供大家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doc
《满井游记》教案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文人喜欢寄情山水。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明代大文学家袁宏道的游记散文《满井游记》,疏通了文字。
下面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
重点词语----- 词多义一一词类活用一一句子翻译。
(开火车形式冋答)二、引入第二课时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了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
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我们跟随袁宏道一起踏青去!集体朗读第二段。
思考:这篇游记描写的是北国早春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文中语句冋答)明确:若脫笼之鹄”。
三、赏美景问:现在,假如你就是脱笼之鹄,你最想在作者笔下的哪种景物中驻足流连?(批注阅读:可赏字句,品修辞,想画面)示例:作者这样写道:“麦出浅鬣寸许”:我最想在那一望无际的麦田中盘旋。
因为浅绿的麦苗已经从微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像短短的马鬃一样。
微风吹来,麦田变成了一匹飞驰的骏马,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学牛批注读书。
学生交流冋答。
师小结:让我们闭上眼晴,想象自己就是脱笼之鹄,尽情飞翔在满井早春的上空,时而掠过水面,时而飞过高山,时而择柳而栖,时而俯嗅麦香……四、论真情问:作者笔下的景物清新美丽、赏心悦目,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对春冋大地的喜悦之情,和欣赏山水的闲情逸致。
他的弟弟袁中道曾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出示幻灯片)中郎文章“出自灵窍(慧心),吐于慧舌,写于箔颖(xian ying指毛笔笔尖),萧萧冷冷,皆足以荡涤尘情,消除热恼。
五、思文气问:能写出这样清新脱俗的文章的人,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全文以及你所了解的袁宏道谈谈你的看法。
他是个热爱自然的人。
他是个崇尚自由的人。
他是个很浪漫的人。
他是个很悠闲的人。
他是个高雅的人。
出示作者介绍:袁宏道轻视名利,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二十五岁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觉乌纱可厌恶之甚”,以为“在官一日,一日活地狱也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 在登临山水中,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引领“存真去伪,独抒性灵”的“公安派”写作风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满井游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满井游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满井游记》中的生字词,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并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意思,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受文章的意境和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介绍作者袁宏道和游记这种文学体裁的背景知识,并展示一些与满井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通读全文(1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错误。
3.知识点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4.深入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作者对自然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并就文章中的一些难点进行讲解。
5.学生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作者在满井的游览中体会到了哪些乐趣?”等,并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6.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文字、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和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教师安排课堂练习题目,包括生字词翻译、句子理解等,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翻译课文中的难懂句子和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巩固课堂所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29满井游记教案新人教版
29满井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掌握比喻的运用。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朗读带。
2.制作知识归类和问题思考的投影。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较浅易的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贵在积累,“滴水穿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以下几步去做:第一步,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教学时间:自读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
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题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三、朗读课文,归纳段意1.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投影。
)(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
廿鹄鬣蘑蹇倩髻鬟浃乍澈面曝呷(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归纳加点词的意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②髻鬟之始掠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吾欲之南海何如①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然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③吴广以为然..2学生先朗读后回答,老师归纳:“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_.(1)当助词,可译为“的”,也可不译,如①②;(2)当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
,也可代物,如③;(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④。
“然”的用法主要也有;_种:(一)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的弹子”,如①;(2)用在词头或句首,表示转折如②;(3)。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满井游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课文的篇章结构。
3. 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俗。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满井游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一篇游记,描述了作者游览北京满井的经历。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井泉的奇特景象,以及周围的山水风光和乡村风貌。
2.2 重点词语解析1. 满井:指北京的一处泉水,井水清澈见底,周围环境优美。
2. 碧波:指绿色的波浪,形容井水的颜色。
3. 垂柳:一种树木,枝条柔软,常用于形容柔美的景色。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3 课堂讲解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
2. 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运用示例。
3.4 小组讨论1.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5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2 课后作业1.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满井游记》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教案《满井游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
可以说是游记的典范。
本文文字简练,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欢快心情。
3、学习本文作者准备生动,层次分明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4、通过学习这篇小口文应认识到只有冲破种种限制,扩大视野,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美。
教学重点及难点:朗读课文并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想:1、《满井游记》虽是一篇小品文,但生字却不少,要注意正音。
2、作为自读课,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体会作者所抒之情,所写之景。
3、文中几处不易理解的日子,是学生疏通文意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帮助,学生可继续采用“增”、“删”、“移”、“驾”、“换”的方法疏通文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法:二、预习检测(幻灯出示)1、给下列加点字准确注音。
燕(yān)地寒飞沙走砾(lì) 辄(zhé)返廿(niàn)二日倩(qiàn)女髻(jì)鬟(huán)花朝(zhao)节乍(zà)明脱笼之鹄(hu)出于匣(xiá)始掠(lüè) 浅鬣(liè)披风(pī)泉而茗(mín)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2、填空:《满井游记》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
作者袁宏道,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现在的湖北省)人,文学家。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对作者袁宏道作一些补充介绍。
袁宏道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亡。
作过吴县知县,顺天教授等官袁氏兄弟三人(兄宗道,弟中道)都以文学见长。
当时称为“三袁”,宏道成就最高。
他是当时反对文学上复古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文是第六单元(文言文单元)的最后一篇游记,本文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
可以说是游记的典范。
本文文字简练,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三篇文言文的游记,能够独立阅读本文了;且也学习了一单元的现代文游记,能够按游记的特点来分析本文了。
教学设想: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2、让学生领略满井一带早春清新的景色,体会作者“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趣。
3、理清课文的写景层次,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4、加深对文言文虚词“而、之”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三、五分钟的名言交流。
一、导入,并进行不同单元的题目的对比。
二、作者袁宏道的介绍。
(猜谜形式)三、先扫清文字障碍,再来朗读课文。
然后听课文朗读录音,并进行比较,得出朗读的方法(融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小组学习,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一、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让同学们来说说在翻译过程中,有哪些词句较难翻译,提出来与全班同学交流。
(若学生提得较少或没有的话,就由老师提几个词句来问同学以检查是否都掌握了。
)三、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
膏,肥沃。
润,滋润,湿润。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
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
波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
乍,初,始。
柔梢披风:梢,这里指柳梢。
披风,在风中散开。
披,分开,散开。
麦田浅鬣寸许: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
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者:用泉水煮茶喝。
泉,用泉煮。
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
罍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
罍,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蹇,本义跛足的,引申为驴子,用作动词,骑驴。
凡曝沙之鸟:曝,晒太阳。
八年级语文教案:满井游记3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满井游记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品位赏析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2.小组合作品析文章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作者袁宏道的有关资料。
3.查找一些以描写各季节景色为题材的古诗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春天,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
即使我们坐在教室内,仍能感受到春天的那种勃勃生机和无处不在的明媚阳光。
现在就让跟随疏放不羁的江南才子袁宏道一起去领略北国之春的魅力。
检查预习,介绍作者课前,老师让大家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相信同学们都会完成得很好。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发言,把你知道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资源共享。
(学生自由发言并互相补充。
在这里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查找资料的能力,而且要对查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小结: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
他师事李贽,推崇徐渭。
提出与复古派针锋相对的'文学主张,反对厚古薄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较多作品着意抒发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活泼。
所作游记、小品最为人称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自主合作,解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放录音,学生自己正音。
教师检查(屏幕投影)廿(niàn)偕(xié)燕(yān)砾(lì)鹄(hú)鬣(liè)茗(míng)蹇(jiǎn)浃(jiā)曝(pù)呷(xiā)恶(wū)2.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存疑。
3.列出疑难,寻求其他同学及老师的帮助,师生合作解决。
分析《满井游记》的叙事手法——八年级语文满井游记4教案
分析《满井游记》的叙事手法——八年级语文满井游记4教
案。
一、叙事方式
《满井游记》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以主人公宋洛为叙述者,将故事情节通过他的口吻展现出来。
这种叙事方式在当时是比较新颖和流行的,它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主人公的情感、思想,还能够降低读者和小说之间的距离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二、时间线
《满井游记》的故事情节没有严格的时间顺序,而是以一系列有机的事件相互联系。
小说的开始并不是主角宋洛到满井村游玩,而是从他离开满井村之后的事情开始叙述。
这种非线性、回忆式的叙事手法,为故事中的各个事件添加了更多的趣味和悬念。
三、插叙
除了主要的情节描述,小说中还穿插了许多插叙,描绘了主人公宋洛内心的感受、对事件的思考和反思。
这些插叙往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意插在主要情节中间,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和魅力。
四、景物描写
《满井游记》中还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满井村的描述:村中小桥流水,花木葱茏,小巷纵横,小桥流水,生动地描绘了满井村的美丽和宁静;而游子吟转眼移情,处处逢山,恰恰将大自然的壮美和荒诞激情淋漓地展现出来。
五、风格特点
《满井游记》的叙事风格具有生动、质朴、感性、韵律、诙谐等特点,其叙述方式相对轻松愉快、语言平实自然,同时也兼具柔情与刚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满井游记》是一部具有完美叙事手法的小说。
在其故事情节中,融合了多种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叙事主题,使得小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语文教案满井游记教学教案
满井游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满井游记》;(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3)了解作者袁中道及其作品背景;(4)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知文本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3)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2.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本情感;3. 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满井游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简介作者袁中道及其作品背景;(3)板书课题《满井游记》。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2)要求学生圈出生字词,并自查字典理解词义;(3)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分组讨论,分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2)强调生字词的书写和用法;(3)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按照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满井游记的插图;3. 写一篇关于课文《满井游记》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字词掌握、插图绘制和读后感写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文意。
②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语感。
③学会细致观察景物,并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通过朗读赏析美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会与自然相处,去领略自然:中的情趣。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学习难点:学会细致观察景物,并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表现出来。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作者作品介绍: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人(现在湖北公安),与其兄___________、弟__________合称“公安三袁”。
在文学创作上,他们反对厚古薄今,: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作为文学流派,其取名的依据是他们的_______。
2.文体、背景介绍: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_(游记散文),(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3.字音、字形、词语①掌握下列字音字形:廿(::::)::鹄(::):::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②参照注释和以前的积累,解释词语。
东风时作:作:___________::::::土膏微润:膏:___________作则飞沙走砾:::飞:_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_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八年级语文下册 29《满井游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9* 满井游记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人生哲理。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这是一篇写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时节的秀美景色。
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
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线;接着写满井春色,先总写满井全景轮廓,后分写山、水、柳条、麦田、游人、鸟、鱼,并点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
(1)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2)选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
2、深入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师稍作点拨:请同学们思考文中的关键语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和“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后反思: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 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
三、正课
1.提问: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讨论并归纳: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2.提问: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乍:波色乍(开始)明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满足)
然:晶晶然(---的样子)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
(2)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
5.提问:请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1段:写城中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作”的景 象。
第2段:写郊游所见满井春色。
第3段:交代写作本文的用意和写作时间。
四、学生朗读课文,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朗读课文,体会写景的特点。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略知大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并归纳: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 ,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三、作者简介
袁宏道,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湖北公安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
•写作背景:万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四、课文简介: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人生哲理。
浙江省温岭市东浦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课题
年级学科
教学课时
课型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4、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湿润。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
波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柔梢披风:梢,这里指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披 ,分开,散开。
麦田浅鬣寸许: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提问:本文哪些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
明确: 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如作者写“柳条”,只用“将舒未舒,柔梢披风”8个字,但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的风韵,以及杨柳的动态美都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写“麦田”,用“浅鬣寸 许”4个字便表现出初春麦苗的特征,文字也极为简练。这种简练的白描,有赖于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刚梳好环形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夫不 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恶能无纪:恶,安、怎么。无纪,没有记游的文章。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教授」这种官职。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乙亥年二月。
3.关于拟人
提问:文中运用拟人辞格的句子有哪些?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自由选例,品评。
如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4.学生背诵文中运用白描、比喻、拟人的文句,增加语言积累。
六、总结迁移:
3.提问: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可以分三层。
第1层(“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2层(“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情。
4.提问: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3)重点虚词:
之:若脱笼之(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鹄局促一室之(表限度关系,可译为“以”)髻鬟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始掠也
夫:夫(句首发语词,可译为“大概”)不能以游堕 事
(4)其它:
土膏(肥沃)微润恶能(怎能)无纪(同“记”)
(4)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2.朗读课文,对照注解试翻译课文。放录音。
二、导入
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
讨论并归纳:
(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四、小结
(1)一词多义:
时:冻风时(经常)作于时(这时)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开始)解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髻鬟之始(刚刚)掠
2.关于比喻
提问:文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请画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这个比喻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再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5、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6、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 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
廿(niàn)鹄(hú)鬣(liè)茗(míng)罍(léi)蹇(jiǎn)倩(qiàn)髻(jì)鬟(huán)浃(jiá)乍(zhà)澈(chè)靧(huì)曝(pù)呷(xiā)燕地(yān);花朝节(zhāo);鲜妍(yán)堕事(huī);恶能无纪(wū);飞沙走砾(lì);
5.提问: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讨论并归纳: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7.提问: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写景:早春之美——用词生动传神、修辞巧妙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