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20 0 4年 1 ~ 0 6年 1月 因疑诊 或 月 20 确诊为冠心病并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16 00 例, 排除 甲状腺疾 病 、 家族性高 胆 固醇血
症 以及肝 肾功 能异 常 者 。男 7 6例 , 9 女 24例 ; 龄 2 6 年 0~9 4岁 , 均 6 .5± 平 18
表 明 , p a 与 G nii 分 之 间 呈 正 相 L() es 积 n 关关 系 ( P<00 ) . 1 。证 实 L ( ) 冠 状 pa与
S er a 关 性 分 析 。 结 果 : ( )与 pam n相 I a
G ni 积 分存在正相 关关 系, es i n 即随着 L P
( C ) 美 国心脏 协会 ( H 冠 脉 造影 A C/ A A) 指南 , IO C M 大 型 x线 机与 A a HC RA O d—
讨 论
n C+心血管造影机 ;u kn 法按常规 tL x Jd is 选择投照体位 , 必要时加照其他 体位 。使
用该造影 机的 图象 处理 系统进行 狭窄定 量分析 , 造影结果 由 2~3名心 导管经验 丰富 的专科 医师阅读 判定 。冠状 动脉病 变: 采用 G ni 积分系统 , es i n 对每支血 管病 变程度进 行定 量 评 定 , 狭窄 ≤2 % 为 1 5 分 ,0 为 2 分 ,5 为 4分 , 0 为 8 5% 7% 9%
资 料 与方 法
程度所获得 的基本得 分值乘 以该病 变部
位的系数 , 即为该 处病变 的积 分。1例患 者如有多处病变 , 则各病变 的积分累计总 和为该患者冠 状动 脉病变严 重程度 的总 积分。 统计学处理 : 计量 资料 以均数 ±标准 差表示 , 变量 的相 关性 采 用 S er n 二 pa ma 相 关 性 分 析 。 应 用 S S 1. 软 件 包 分 P S 00

儿童患者治疗中心理护理

儿童患者治疗中心理护理

儿童患者治疗中的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04-02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渐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发生着变化。

而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多年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发现,儿童的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

他们的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身体的变化很容易被忽视。

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因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当身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因此,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 心理特点1.1 惶恐不安心理,婴幼儿反应不大,四岁左右的儿童对离开母亲会感到十分不安,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一入院往往会以为被父母抛弃,再加上医院陌生的环境,医护人员白色的隔离衣帽,往往会出现对检查治疗等不合作现象。

而当今社会,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容易着急,也加重了儿童的心理负担。

1.2 逆反心理,有的儿童拒绝住院,对父母让其住院十分不满,对父母不理不睬,不表示亲近,用不愉快的表情表示抗议。

但是他们同时也具有儿童的乐观天性,好玩好新奇,对新事物易于接受和模仿能力强等特点2 护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针对家属态度对儿童的影响,我们給予以下护理:2.1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护理婴幼儿情绪反应小,也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心理护理,6-8个月的婴儿能够识别人们不同的表情,凡是发怒的样子,他都知道生气,会表现害怕,,他们需要母亲的爱护拥抱,对于小儿患者人们不能吝啬关爱,且要热情直接的表达自己的关爱。

除了语言上表达关心外,还应给予肢体的爱抚,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乳儿从6个月到1周岁是建立“母子联结”的关键期,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母爱。

孩子离开妈妈,大都恐惧、焦虑和不安,经常哭闹、拒食及不服药。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在医院住院的患儿往往会面临许多心理困扰,包括分离焦虑、孤独感、畏惧情绪等。

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探讨如何
对住院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帮助他们度过住院期间的心理困境。

首先,建立安全感。

患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可能会感到害怕和不安,因
此护士需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安全。

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亲切温暖的语言,如称呼他们的小名,询问他们的感受等,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关心,从而降低他们的焦虑水平。

其次,帮助患儿释放情绪。

患儿可能会因为疼痛、害怕、孤独等原因
而情绪波动较大,护士需要及时发现和倾听患儿的情绪,引导他们表达内
心的情感,如可以让他们画画、玩游戏、听音乐等方式来释放情绪。

同时,护士也要细心倾听患儿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给予理解和支持,让他
们感受到情感上的慰藉。

最后,建议家长积极参与。

家长是患儿最亲近的人,他们关心和陪伴
的作用不可替代。

因此,护士需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患儿的心理护理中,让他们与患儿建立亲密的关系,提供温暖和安全感。

同时,也要帮助家长
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的处理患儿的情绪,为患儿提供良好
的家庭环境和情感支持。

综上所述,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需要医护人员、家长以及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关心和照顾患儿的心理健康。

通过建立安全感、
释放情绪、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有效帮助患儿度过住
院期间的心理困境,让他们重新焕发生机,恢复健康。

儿科心理护理PPT课件

儿科心理护理PPT课件

因人而异
偏执、敌对
耐心、母爱般包容 、以诚相待、争取 得到患儿的信赖。
任性、固执
视情况而给予 顺从或纠正
.
6
儿科心理护理——言语沟通
护士语言表达与疾病好转息息相关
避免指责、怒斥患儿,以免伤患儿幼小心灵
多予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的语言,以给患儿心理
上的支持。
以肢体语言(轻拍、搂抱、抚摸等)给患儿慈母般的关怀
,使其产生安全感,从而主动与护士亲近,积极配合治疗

.
7
儿科心理护理——满足患儿的情绪要求
• 预防和减少分离:鼓励母亲陪伴、尽量固定护士 、带来心爱的玩具、枕头、衣服等。
• 提供适当的知觉刺激:怀抱、触摸、听音乐、帮 助布置床边环境(吊折纸、贴图片)。
• 减少控制感的丧失:尽量减少约束、约束时说明
儿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及观察护理
——左金菊
.
1
目录
患儿的心理特点 患儿的心理护理 自我提升,为儿科保驾护航
.
2
住院患儿压力来源
.
3
患儿的心理特点
5-10岁,首次入院多见。患儿首次离 开温暖舒适的家庭,置身于完全陌生 的环境(白大褂、严肃的面孔、周围 患儿的哭声)及自己身体的不适,自 然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
焦虑、恐惧
偏执、敌对
孤独、抑郁
10岁以上,住院几天后多见。患儿住院 后置身于医院特殊的环境(单一的白色 色调,特殊的气味、光线,局限的活动 空间),会感到乏味枯燥、产生压抑感 ,沉闷而思念朋友,从而产生孤独、抑 郁的心理。
10-15岁的男性儿童多见,患儿多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甚至逐渐恶化,
是所有心理问题中最危险的一种。患儿长期住院,肉体、精神上的痛苦使

护理论文: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小结 (2)

护理论文: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小结 (2)

护理论文: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小结引言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护理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病人可能面临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特定的心理护理。

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进行小结,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病人的心理需求。

一、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老年病人通常面临年龄变化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

以下是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尊重和承认他们的价值和经验,鼓励积极参与决策和治疗过程。

2.提供支持和安慰,尤其是在生活转变或失去亲人的情况下。

3.鼓励社交互动和参与兴趣活动,以促进精神健康。

二、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儿童病人在医院环境中可能感到压力和焦虑。

以下是针对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以保证他们理解。

2.创造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提供适当的玩具和娱乐活动,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3.鼓励家长陪同病人,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安慰。

4.针对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奖励。

三、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以下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1.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权益和决策。

2.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有规律地进行治疗和活动。

3.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促进互动和社交。

4.持续观察和评估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四、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癌症诊断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需要特殊的心理护理。

以下是针对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倾听病人的感受和担忧。

2.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鼓励参与治疗决策和积极应对疾病。

3.提供信息和教育,减轻不确定性和恐惧感。

4.鼓励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

五、残疾病人的心理护理残疾病人可能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困境。

以下是针对残疾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自尊心。

2.提供适当的康复和训练,帮助他们恢复功能和减轻不便。

儿科心理护理ppt

儿科心理护理ppt

儿科心理护理CATALOGUE 目录•引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儿科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巧•常见儿童心理问题与护理•特殊儿童心理护理•案例分享与讨论01引言儿科心理护理的定义儿科心理护理是指在儿童疾病治疗过程中,针对儿童及家庭的心理需求和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护理措施,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的和谐。

它涵盖了从预防保健到疾病治疗、康复等各个阶段,涉及儿童及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情感支持、认知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有助于缓解儿童及家庭成员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有助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减少因疾病和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助于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的满意度。

有助于推动儿科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身心并重的全面护理。

01020304儿科心理护理的重要性02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婴儿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知觉来认识世界,与外界建立联系。

感知觉发展婴儿开始出现对亲人的依恋情感,对于陌生人会感到不安和恐惧。

情感发展婴儿逐渐学会抬头、翻身、坐立等基本动作,肢体协调性逐渐增强。

动作发展幼儿开始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需求,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

语言与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绪管理幼儿开始对社交产生兴趣,与同龄孩子和成人建立关系,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验。

幼儿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仍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

030201学龄前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提问更多,喜欢尝试新事物和探索空间。

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开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和手工制作,表现一些音乐和舞蹈。

创造力萌芽逐渐表现出独立性,愿意自己穿衣服、洗手、上厕所等,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独立性与自理能力学龄前期心理发展与特点学龄期心理发展与特点学科兴趣与学习能力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学习能力和理解力增强,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

自我意识与社交技巧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和在同伴中的地位。

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儿童时期是个体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研究儿科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有效的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我们儿科护士的首要任务。

本人近年来通过对病儿的观察,将其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作了如下分析。

其中以5—15岁的患儿为主要探讨对象。

1 心理分析1.1焦虑、恐惧此类以5—10岁的患儿多见,且以初次入院的患儿最为普遍。

由于病儿离开了温暖、舒适的家庭,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医院的特殊环境、特殊检查及紧张的气氛,都可使病儿尤其是初次入院的患儿产生不可言状的恐惧感。

当他们看到医生护士穿着洁白的衣服,严肃陌生的面孔,加之周围患儿的哭声与自己身体上的不适,自然产生一种焦虑、恐怖的感觉。

使他们恐慌不安,担心、害怕甚至哭闹不止。

另外,此类心理问题也可由患儿父母的紧张、焦虑情绪直接影响而来。

1.2孤独、抑郁此类患儿以10岁以上的儿童多见且以住院几天之后的患儿较多。

由于患儿住院后,整天置身于单一的白色色调及特殊的气味之中,医务人员固定的操作如按时查房、定时打针等又极少与患儿交流,使患儿逐渐产生压抑感。

医院内的空气、光线、活动空间与外界差异较大,也可使患儿感到乏味、枯燥、沉闷继而思念小朋友。

由于他们得不到心理上的慰藉,便倍感孤独而不愿活动,不思饮食,沉默寡言,易哭甚至睡眠障碍。

患儿本身的家庭内部关系紧张,也是造成患儿上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3偏执、敌对此类心理问题常发生于10—15岁的男性儿童,以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甚至逐渐恶化的患儿多见。

这也是所有问题中最危险的一种。

由于患儿住院时间长,肉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或没得到较好的治疗,某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等,都可产生强烈的反抗行为。

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不予合作甚至拒绝治疗。

对医护人员失去信任,仇视、敌视医生护士。

常拿医务人员出气,损坏物品来发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

患儿易激惹,固执任性。

如不要某医生查房,拒绝某护士打针等。

护士的儿童心理疾病护理与支持

护士的儿童心理疾病护理与支持

护士的儿童心理疾病护理与支持心理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重大的困扰。

作为医疗团队的关键成员之一,护士在儿童心理疾病的护理与支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护士在儿童心理疾病患者的护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家属等方面。

一、评估患者状况护士是儿童心理疾病评估的关键人员,他们通过采集和整理患者的病史、行为观察、沟通和配合诊断测试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在评估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感受,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他们表达内心世界。

护士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支持。

二、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护士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合作制定儿童心理疾病的护理计划。

该计划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求,明确护理目标和措施,同时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发展。

护士需要与家属沟通,让他们了解治疗进程和预期效果,并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

三、提供情绪支持心理疾病对儿童的心理和情绪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护士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情绪支持的重要作用。

护士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孩子的问题和烦恼,尽量减少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感。

护士还可以教导患者一些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教育家属儿童心理疾病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困扰,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诸多挑战。

护士需要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相关的心理教育和支持。

护士可以向家属介绍一些理解和应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方法,如正面引导、积极强化等。

同时,护士还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家庭营造稳定、支持性的环境,促进孩子的康复和发展。

综上所述,护士在儿童心理疾病的护理与支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评估患者状况、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家属等措施,护士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心理疾病患者克服困扰,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发展。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

般的心,温暖 、体贴、爱护颗颗
受创伤的幼小心灵。
因病情需要而必须住院的患儿,最好允许母亲陪护,尤其对乳婴 更应这样做。因为他们身患疾病,蒙受着生理的痛苦与折磨,正 当需要亲和、依恋和支持的时候,突然连亲人也看不到了,这对 他们幼上的心灵容易留下创伤。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乳儿从 6个月到1周岁是建立“母子联结”的关键期,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母爱。
做好小儿的心理护理,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更为重 要。当患儿住院治疗处于陌生的环境中,感到恐 惧抑郁,痛苦之时,护士说话的声调、表情等都会 对患儿引起不同的反映。因此,护士的言语行为, 心理状态及服务质量对促进患儿的身心发展,对 护士的护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使患儿达到满 意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就要求将护理过程中的 心理护理平衡,以敏捷的智感及观察力培养优良 的心理素质,使护士与患儿短暂的交往中,达到相 应配合的心理效果。

儿科护士对儿童要多加鼓励,不
要训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要
成为儿童的贴心人。病房应有玩
具,护士要带领儿童游戏玩耍。
有的国家提倡儿科护士不穿白大
衣,穿一些带小花的衣服,以消
除儿童病人的恐惧感,博得他们
的喜爱。给患儿打针治疗时要利
用儿童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
扬鼓励等特点,尽量减轻他们的
疼痛感。儿科护士应有一颗慈母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
护理1401 学号:P14200101~P14200112
儿童的身心特点
新生儿期主要表现在心身重新适应方面;
婴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运动功能进一步发展,有一 些复杂的情绪,可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
幼儿期的特点是思维出现了简单的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 模仿力极强,并出现了独立的愿望,开始自行其是,称为 “第一反抗期”;

儿科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儿科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20 09年 1 0月 1 5日收稿
儿 科 门诊 病 人 的心 理 护理
再娜甫 ・ 克热木 吐尔逊 娜依 ・ 司马义‘ 穆 福娜依 ・ 尔肯 艾
(. 1新疆维吾 尔 自治 区维吾 尔医医院 , 新疆 鸟鲁木齐
关键词 : 儿科 ; 维吾 尔医药 ; 心理 ; 护理
800 ; 2 新疆 医科 大学 0 —2 30 1 . 6 本硕 ,新疆 鸟鲁 木齐 800 ) 30 1
中图分类号 :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6 6 1(00 0 — 06 0 R7 B 1 — 802 1 ) 07 — 1 0 2
建立 良好 医患 、 护患关 系是治疗 的基础 。我们认 为应 先与儿童交谈 , 除不 良的心 理状态 , 其产生亲切感 , 清 使 采
用形象化的解 答方式 , 正确 、 耐心地回答患儿提 出的各种 问
对 外 生 殖 器 的 白癜 风 护 理 , 性 外 生 殖 器 和 女 性 外 生 男
殖 器 白癜 风 的 护 理 方 法 不 同 。 男性 外 生殖 器 自癜 风 的护 理
透亮 , 伴有毛发 自的 , 响美容 的慢性 皮肤病 , 影 维吾 尔医称
为 白癜 风 。
时, 首先用我 院配制熬好 的药擦洗外 阴( 熬好 的药 的温度要 适度 )洗完 以后 , , 晒弱 日光 , 时间 为上 午 1 l O 1点 , l 晒 0 分钟 以后 , 医嘱擦相 关的药酊 。女性外生 殖器 的白癜 风 按 护理时 , 首先按医嘱配相 关的药液 , 药液温度 要适度 , 患 让 者坐浴 2 0分钟 , 后外 生殖 器 大小 阴唇 之 间夹沙 布 晒太 然 阳, 强度要 中等 , 间为下午 1 ~1 时 2 3点 , 2 晒 0分钟 以后按

儿童病人的护理措施

儿童病人的护理措施

儿童病人的护理措施儿童病人的护理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儿童疾病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儿童由于年龄小、身体柔弱、抵抗力较弱等原因,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对于儿童病人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儿童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保证儿童健康的基础条件之一。

在医院里,不仅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卫生,还要做好消毒工作。

对于婴幼儿来说,更要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在家中,也应该保持房间通风、清洁,并定期消毒。

二、营养饮食营养饮食是孩子身体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对于患有某些特殊疾病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注意饮食的调节。

在医院里,护士要按照医生的要求为孩子制定营养饮食方案,并且及时观察孩子的饮食情况和体重变化。

在家中,父母也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给予合理的膳食搭配。

三、心理护理儿童病人由于年龄较小,常常会感到害怕、焦虑、孤独等情绪。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关怀,尽可能地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在医院里,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来调节孩子的情绪;在家中,父母也应该多陪伴孩子,并且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正常生活中。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儿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使用药物时,必须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用药,并且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

同时,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还要注意防止二次感染和耐药性的产生。

五、生活护理生活护理是儿童病人护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医院里,护士要帮助孩子进行个人卫生和康复训练等工作;在家中,父母也应该关注孩子的个人卫生和睡眠习惯等问题。

六、预防措施预防是儿童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多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等易发季节,更需要注意保暖和饮食调节等问题。

七、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并且及时发现和处理孩子存在的问题。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儿童病人是指年龄在0-12岁之间的患者,他们在心理特点上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包括自我中心、依赖性强、情绪波动大、认知能力不足等。

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心理特点,并给出针对儿童病人的心理干预建议。

首先,儿童病人常常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

这是因为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难以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感受。

当他们生病或受伤时,更加关注自己的状况,并会表现出激烈的情绪反应,如痛苦、焦虑、恐惧等。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倾听和理解儿童的感受,给予他们及时的安抚和安全感。

其次,儿童病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不足,儿童往往需要依赖父母或其他成人的帮助和照顾。

因此,当他们生病时,更加需要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而在医院环境中,孩子可能会感到陌生和不安,希望父母能陪伴在身边。

因此,对儿童病人来说,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照顾,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此外,儿童病人的情绪波动性大。

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生理状态的影响,常常表现出情绪的极度波动。

例如,他们可能会突然哭闹、暴躁、易怒,难以得到控制。

这是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和情绪调节机制还不成熟,不具备应对外部刺激的能力。

对此,医护人员需要保持耐心和冷静,以理解并应对儿童的情绪变化。

他们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沟通和游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缓解情绪波动性。

最后,儿童病人的认知能力有限。

由于儿童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远不如成人。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用简单、明确的语言与孩子沟通,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所处的医疗环境和治疗过程。

医护人员还应当尽量使用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如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使他们感到安全和愉快。

针对儿童病人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医护人员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适当的沟通技巧,使其能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儿科心理护理PPT课件

儿科心理护理PPT课件
7
儿科心理护理——减少身体的伤害和疼痛
• 治疗前解释,治疗中转移注意力,指导配合,治 疗后鼓励、奖励、抱抚。
• 允许哭叫 • 年长儿适当参与准备过程 • 对患儿疼痛的表达给予理解和安慰
8
儿科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的焦虑
• 家长心理:否认—内疚—恐惧、焦虑 • 父母焦虑 患儿情绪不良 • 了解父母焦虑原因:经济、自责、缺乏经验、担
其产生强烈的反抗行为,对治疗失去信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仇视,患
儿易激动、固执、任性,不予合作甚至拒绝治疗。
3
患儿心理护理原则
建立信任 满足情绪要求 减轻疼痛 尊重患儿 允许表达 减轻焦虑
4
患儿心理护理
焦虑、恐惧
主动接近、哄抱,适当 游戏、玩耍,以增进医 患感情和心理沟通。
孤独、抑郁
主动沟通、取得 患儿好感;培养 兴趣爱好。
6
儿科心理护理——满足患儿的情绪要求
• 预防和减少分离:鼓励母亲陪伴、尽量固定护士 、带来心爱的玩具、枕头、衣服等。
• 提供适当的知觉刺激:怀抱、触摸、听音乐、帮 助布置床边环境(吊折纸、贴图片)。
• 减少控制感的丧失:尽量减少约束、约束时说明 理由,并说明书暂时,如有可能,让患儿参与选 择(血压量左右、坐着或躺着输液)
心预后 • 处理:病情告知、解释,通过健康教育,早期建
立父母参与照顾患儿的能力和意愿。
9
提升自我,为儿科保驾护航
娴熟的护理技术:可以减轻患儿的生理痛苦,使患儿逐渐从 恐惧治疗到愿意治疗再到主动配合治疗,并对护士产生信赖 感。
敏锐的观察力:儿科病情急,变化快,不善于表达,依赖护 士从语调、躯体动作、目光表情中仔细观察。
心理护理能力:从患儿的需要、兴趣中了解患儿的内心世界, 从细微处发现问题,才能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工作。

儿童病人心理护理课件

儿童病人心理护理课件

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儿 童病人对疾病产生恐 惧心理,影响康复信 心
心理问题可能导致 儿童病人对家庭和 学校产生抵触心理, 影响康复后的生活 适应
04
心理护理基本原则
尊重与理解
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尊严,平等对待每一个儿童 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关心和支持 尊重儿童的隐私和自主权,保护儿童的隐私和自主权 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案例分析:儿童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如何帮助儿童适应医院环境
讨论:如何解决儿童适应困难与行为问题,如心理疏导、行为干预等 案例总结:儿童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儿童 心理护理水平
0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结与展望
心理护理在儿童病人康复中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儿童病人 建立信心,增强战胜疾病的 勇气
心理护理可以促进儿童病人 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提高治
案例分析:通过 实际案例分析, 提高儿童心理护 理的实践能力
互动环节:设置 互动环节,让学 员参与讨论和实 践,提高学习效 果
03
儿童病人心理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婴儿期(0-1岁):主要 表现为生理需求,如饥饿、 困倦等
幼儿期(1-3岁):开始 出现自我意识,开始探索 世界
学龄前(3-6岁):开始 形成自我概念,开始学习 社交技能
05
心理护理技巧与方法
沟通技巧
倾听: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关心和理解 表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鼓励: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给予肯定和支持 引导: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增强信心和勇气
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的定义: 通过游戏来促进 儿童心理发展和 治疗的一种方法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范围
本报告将涵盖儿童病人心理护理的理论基础、实践现状、挑战分析、解决方案 和发展建议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医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02
CATALOGUE
儿童病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婴幼儿期(0-3岁)
此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官体验和互动来认识世界,对父 母的依赖性强,对医院环境和陌生人可能产生恐惧感。
02
沟通障碍
儿童病人可能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护理人员需要倾听和理解他
们的非言语表达,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
03
家庭影响
儿童病人的家庭成员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对象,他们需要面对孩子的疾
病和治疗带来的心理和经济压力,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支持和教育,促进
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
报告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
本报告旨在探讨儿童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分析现存的挑战,提出相应的解 决方案和发展建议,以改善儿童病人心理护理的实践和效果。
医护人员如何与家庭合作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提供专业指导
医护人员应为家庭提供儿童心理 护理的专业指导,帮助家庭成员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护理技巧 。
保持沟通
医护人员与家庭保持紧密沟通, 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家庭 需求,共同商讨并制定适合孩子 的心理护理方案。
搭建互动平台
医护人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 或心理辅导课程,让家庭成员更 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心理护理过程 ,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心理 健康发展。
鼓励独立
设定目标
渐进式训练
对于行为退化和依赖性的儿童 病人,医护人员可以鼓励他们 恢复独立性和自我照顾能力。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制定 适当的康复计划,逐步引导他 们重拾自信和自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发脾气
病儿在入院初期, 因离开父母, 或要求得不到 满足,活动受到限制时就会发脾气。表现为: 大哭大闹,躺在地上打滚、 冲撞、 打人、 咬人。

(六)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夜惊、梦魇 睡行症 1. 入睡困难:大多因为父母抱着睡形成不 良习惯或因医院陌生的环境所致。
2. 夜惊: * 病儿在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 瞪目起坐, 大叫 哭喊, 躁动不安, 气促出汗, 表情恐怖, 意识朦胧。 * 与以下因素有关: 家庭成员的病重或死亡, 初次 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 外伤, 意外事件所致的 焦虑不安; 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或看紧张的电 影电视, 白天过于兴奋。
(三)反抗



表现为拒绝住院治疗, 乘人不备逃跑; 对医护人员不理不采, 或故意叫喊, 摔东西, 拒绝接受各种诊疗措施; 对前来探视的父母十分怨恨, 面无表情,沉默 抗拒; 有的父母因患儿病情过分紧张, 焦虑, 对其过 分照顾, 在孩子面前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要 求过高或加以指责, 家长对医护不满的心态 可导致患儿对医护的愤怒或抗拒
(三) 学龄前期(4~6岁)
心理特点: * 大脑发育接近成人,能较好认识外界事物,控制和调整自 己行为的能力增强,希望与成人一样独立行动。 * 对疾病治疗不完全理解,缺乏安全感,甚至焦虑,有的悄 悄哭泣,难以入睡。 2. 心理护理:给予积极心理支持,做好入院介绍;组织讲故 事、做游戏,以克服焦虑情绪;治疗前进行解释,取得 配合;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二)恐惧不安
* 当个体的安全遭到威胁,便会引起恐怕或恐怖。 * 入院或进行某项操作前,未详细向孩子解释其理由 或曾有过痛苦性诊疗经历, 使孩子入院后误认为被父 母抛弃或受到惩罚。 * 医院陌生而特殊的环境, 如:医护人员白色工作服, 各种治疗措施, 抢救的紧张气氛等, 使患儿惶恐不安。 患儿的恐惧不安表现为沉默, 违拗, 不合作, 哭吵不休。
(七)哮喘儿童的心理问题
哮喘患儿的性格特点: * 过分依赖、 幼稚、敏感、希望受到他人照顾; * 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沮 丧、加之过分关注自己疾病的行为模式, 与家长 过分关心、 烦恼和焦虑的心情互为因果, 互相影 响,形成恶性循环, 促使哮喘发作更频繁。
四、儿童常见心理障碍
(五)遗尿症患儿的心理问题 患儿感觉不光彩,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回避集 体活动,可逐渐形成孤独、内向的性格,部分患 者智力较常人偏低。
(六)白血病患儿的心理问题
1. 心境恶劣:离开家庭环境和亲人, 较长时间住院, 疾病 的不良刺激, 痛苦的治疗(如骨髓穿刺, 静脉穿刺), 导致 儿童产生悲伤, 好哭, 易怒, 易烦恼等。 2. 产生不良行为: (1)娇气和任性: 对疼痛过于敏感, 任意支配他人, 如 父母不迁就则哭闹不休。 (2)情绪不稳定: 易发脾气、 挑食、挑玩具、摔东西。 (3)攻击性行为: 好斗、好争吵、难与他人相处。 3. 不安全感和恐惧感:由于住院后经常打针, 服药, 儿童 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第十三章 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平平,12岁,白血病,一天治疗完后悄悄离开 病房,家人和医护人员四处寻找,最后在医院 太平间外面找到他,护士问他为什么来这里, 他说:“我去看太平间在哪里,去看看我死了 放的地方。” 可见,不能把儿童看成一张白纸,他有自我意 识和丰富的情感。
一、住院患儿不同年龄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三)儿童抑郁症 (II)
(2) 慢性抑郁症: 由于缺乏母爱、受歧视、受虐待 等原因所致。起病慢, 可有胆小、不和群、学习 成绩下降、食欲不振和消极观念。护理需要家 庭配合。 (3)隐匿性抑郁反应: 由于家庭不和睦, 孩子常常成 为父母的出气筒。表现为抑郁情绪、违拗、破 坏甚至违法行为, 伴有躯体不适的诉说。心理测 验可佐证。心理护理:倾听患儿的诉说, 给予心理 支持。治疗:常用三环、四环抗抑郁药物。
(二)儿童恐怖症 (I)
儿童的恐怖情绪与外界情景不相称、不能用解释或说理而 消除、持续时间较久、不能控制、儿童感到无法适应 而采取回避恐怖情当的 电视、电影等有关。分四大类: (1) 对医院、手术、受伤等躯体损伤的恐怖; (2) 对闪电、雷鸣、动物、厕所等自然事件的恐怖; (3) 对学校、亲友交往等社交恐怖; (4) 其他恐怖。
(四)儿童孤独症(II)
(2)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 单卵双生儿孤独症的一致性为90% 以上; 双卵 一致性为24% 。本症患儿的同胞孤独症较正常人高3~4 倍, 提示本症与遗传因素有关。 * 脑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脑电图异常,癫 痫发作较多见,少数病例CT头颅扫描提示脑室扩大。 * 神经生化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多巴胺活性下降, 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则可产生孤独症。
(一)儿童焦虑症 (二)儿童恐怖症 (三)儿童抑郁症 (四)儿童孤独症 (五)儿童多动症
(一)儿童焦虑症
病因: 环境不良因素与教育方法不当所致, 如家庭不 和睦、经常吵架、父母离婚、 学习负担过重等, 遗 传素质也起一定作用。多发生于学龄儿童。 表现: 焦虑、恐惧、怕黑暗、怕与亲人分离、不敢单 独睡眠和独自在家, 对细小的生活环境改变会产生 紧张不安; 有的怕考试成绩不好而焦虑; 有的 对陌 生人和环境过分怕羞、恐惧。 治疗护理: 以支持、 教育、引导、鼓励面对和心理 矫治为主, 必要时适当辅以抗焦虑药以及小剂量抗 抑郁药。
* 婴儿对爱有强烈的需要,爱的需要满足与否, 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任与不信任的态度的建立。 2. 心理护理 应多注意婴儿感知觉、语言及动作 的发育。多接触、微笑、说话、抚摸、提供玩 具,了解生活习惯,呼唤乳名。
(二) 幼儿期(1~3岁)
1. 心理特点: * 语言发展快、能对事物进行具体而形象的概括; * 情绪体验丰富, 情绪表现外显, 控制性差, 有时会莫名其 妙地发脾气或出现恐惧、害怕等情绪反应; * 有初步的自我意识、有独立行动的愿望。当获得积极 肯定的评价, 幼儿产生自豪、满足和自信的体验; 经常 受到否定、消极评价的幼儿易产生自卑、孤独、犹豫 不决的体验。
* * * * *
2. 心理护理 * 关心患者,多交谈,解释病因、 病程、预后、 特殊治疗检查项目,开导安心住院,积极接 受治疗; * 注意听取意见,尽量满足需求; * 帮助其保持与学校的联系,给同学写信、打 电话;介绍认识病友。
二、儿童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
(一)分离性焦虑



焦虑是以不祥、不安、担忧为主的一种情绪体验。 儿童从6个月起,开始建立起“母子连接”的关系, 在 这种以母爱为中心的关系上保持着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 和信任感。 一旦孩子离开父母或抚养人,大都恐惧不安,经常哭闹, 拒食及不服药,不能独自入寝,而当父母或抚养人与孩 子在一起时,这些反应很快消失。
(一)急性儿科疾病的心理问题 急性发作的儿科疾病导致患儿强烈的情绪变化,可 产生恐惧、焦虑、烦躁、抑郁、淡漠和易激惹的情 绪反应。 (二)高热时的心理问题 可出现谵妄、精神错乱,有的出现定向力障碍,躁 动、哭泣、紧张、恐惧,甚至出现幻觉、感知综合 障碍。
(三) 残疾患儿的心理问题 主要为自卑和抑郁心理。 (四)慢性疾病患儿的心理问题 如儿童哮喘、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癌症或先 天性疾病等可以引起患儿持久的心理问题,如 抑郁,发生率为10%~30%。家长过分的关心保 护或焦虑会加重患儿的抑郁。有的表现为社会 退缩行为,敌视等。
(四)儿童孤独症(I)
(1)概述 最早由Kanner(1943)描述此病, 多数3岁以前起 病, 是婴幼儿期间特有的,严重的精神障碍,属于 广泛发育障碍中的一种类型。 临床特征:极端孤僻, 人际交往障碍, 言语功 能障碍, 与人缺乏感情联系, 兴趣与活动内容局 限, 刻板重复的动作行为方式。多伴有不同程度 的智力发育落后。国外患病率为0.02~0.13%, 男 多于女(2.6~5.7:1) 。
幼儿住院心理变化过程:
分3个阶段: ①反抗阶段:哭闹、踢打物品、与护士对 抗、想回家。 ②失望阶段:因没有希望回家或找父母而 情绪抑郁,不爱说话,通过允指、抱紧 自己的用物获得安慰。 ③否认期: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治疗护理。
2. 心理护理
* 向父母了解患儿情况,多与患儿沟通,鼓励谈 论其喜欢的事情,注意倾听; * 允许用哭喊来发泄不满情绪,不当面批评其退行 性行为;病情许可时,鼓励恢复应有的行为, 如排泄习惯的恢复。 * 为患儿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如自己洗手、吃 饭等,满足独立行动的愿望。
(四)抑郁自卑



疾病久治不愈, 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 尤其是年 长儿童能意识到疾病的严重后果, 丧失治愈的 信心。 某些疾病引起外貌体型的改变, 产生难以见人 的心理。 因住院治疗,长期不能上学,学龄儿童会担心 影响学习成绩, 从而加重忧虑。表现为沉默寡 言, 唉声叹气, 自卑; 不愿继续治疗,严重者出 现拒食,自杀观念; 有的怕自己外貌改变被同学 朋友看见, 拒绝别人探视。
3. 梦魇:在夜间熟睡时, 突然做恐怖的梦而惊醒, 伴有紧张, 出汗等。它不是病态, 而是在浅睡时 发生恶梦, 一般不需治疗。 4. 睡行症:也称夜游。睡眠中突然坐立或穿衣起 床走动或做复杂动作, 表情茫然, 意识朦胧, 数分 钟或更长时间后自己重新上床睡觉, 次日不能回 忆。
三、儿科常见疾病的心理问题
(二)儿童恐怖症 (II)
临床表现: 恐怖情绪,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 以及遗尿、咬指甲等症状。学校恐怖症表现为 拒绝上学, 在学校时可有躯体不适、恶心、呕吐 等症状, 回家后症状消失。 治疗: 心理治疗、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米帕明、 帕罗西汀等) 。
(三)儿童抑郁症 (I)
多见于12~16岁的儿童。主要由于心理上的丧失和 家庭欢乐的丧失。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神不安、 忧愁、绝望、兴趣索然、注意力不集中、自尊 心降低、有消极观念、寂寞感、伴躯体不适等。 分为三种类型: (1) 急性抑郁反应: 由于急性“丧失”的心理因素 所致。 起病急, 表现为情绪低沉、动作缓慢、哭泣、 失眠和纳差等, 持续短, 恢复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