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

合集下载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

一.猪瘟 二.猪丹毒 三.猪气喘病 四.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五.猪水疱病 .猪传染性 炎 . 猪 .猪 .猪
第七章 其他动物传染病
一.牛流行热 二.羊梭菌性疾病 三.兔瘟 四.兔梭菌性肠炎
主编、主讲:史秋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学系
1. 绪 2. 总 3. 各
论 论 论


第一章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第二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三章 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
各 论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禽 传 染 病 猪 传 染 病 其他动物传染病
多 种 动 第 四 章 物 共 患 传 染 病
一. 炭 疽 二. 破伤风 三. 布氏杆菌病 四. 结核病 五. 大肠杆菌病 . 氏菌病 . 氏杆菌病 . . 病 一 . 病Βιβλιοθήκη 一.鸡新城疫第 五 章
禽 传 染 病
二.禽流感 三.鸡马立克氏病 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五.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 .传染性 . 性 . 气管炎 炎 病
第 六 章
猪 传 染 病

兽医传染病学

兽医传染病学

兽医传染病学1:传染病的概念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耐过动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反应,称为传染病。

2:传染病的特征1.由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具有一定的潜伏期、特征性症状和病理变化。

4.被感染的动物机体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在一定时期内或终生不再患该种传染病。

3:传染病的发病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4:检疫对象我国政府将其分为三大类:一类疫病:口蹄疫、猪瘟、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鸡新城疫等。

按照法律规定,此类疫病一旦暴发,应在疫区采取以封锁、扑杀和销毁易感动物为主的扑灭措施。

二类疫病:伪狂犬病、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马传染性贫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禽霍乱、兔病毒性出血症等。

法律规定发现二类疫病时,应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扑灭措施。

三类疫病: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鸡病毒性关节炎、传染性鼻炎、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和犬瘟热等。

5:感染的类型1.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病原体从外界侵入动物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称为外源性感染。

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导致体内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毒力增强,而引起机体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

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单纯感染。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引起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另外一种病原微生物再次引起的感染,这时前一种感染称为原发感染,后一种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在感染后出现临诊症状的感染称为显性感染,无临诊症状的感染称为隐性感染。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

新型诊断技术与疫苗研究进展
总结词
新型诊断技术和疫苗为动物传染病防控 提供了有力支持,需要不断推进相关研 究。
VS
详细描述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诊断技术 和疫苗为动物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更多手段 。例如,基于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的诊断方 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而新型疫 苗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 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细菌性病原
链球菌属
引起动物局部或全身感染,如 败血症、脑膜炎等。
沙门氏菌属
引起动物肠道感染、败血症等 。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病原 ,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性和致 病机制。
葡萄球菌属
引起动物皮肤、骨骼、关节等 感染。
巴斯德氏菌属
引起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 经系统感染。
病毒性病原
总结词
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 染病病原,具有高度 的传染性和变异性。
案例三:犬瘟热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犬瘟热是一种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犬类动物。
详细描述
犬瘟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和呕吐等。该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 排泄物传播。治疗犬瘟热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护理等。同时,为了预防犬 瘟热,应该定期接种疫苗,并加强饲养管理。
06
动物传染病学研究展望
新发动物传染病的挑战与应对
总结词
新发动物传染病对全球畜牧业和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加强研究以应对挑 战。
详细描述
近年来,新发动物传染病不断出现,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对全球畜牧业和公 共卫生造成巨大影响。这些疾病的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需要加强研究,了 解其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防控措施,以有效应对。

兽医传染病学

兽医传染病学

兽医传染病学第一单元总论第一节动物传染病与感染一、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特征:⒈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⒊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⒋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⒌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⒍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周期性、季节性)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传染病的病程):⒈潜伏期;⒉前驱期;⒊明显(发病)期;⒋转归期(灰复期)四、一类疫病: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

五、一类疫病包括: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14种。

二类疫病:是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

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

六、感染的类型:⒈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⒉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⒊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⒋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⒌典型感染和非黄型感染;⒍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⒎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第二节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⒈传染源;⒉传播途径;⒊畜群的易感性。

二、传染源:是指有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

三、传染源包括:患病动物、病原携带者。

四、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染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

五、传播途径包括: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六、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

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

七、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方式。

八、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

动物传染病基本知识(农业大学讲稿)

动物传染病基本知识(农业大学讲稿)
2019/2/27 8

• (四)按感染播及的范围分类
• • 1.局部感染 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 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的局部病变的感染。


2.全身感染 病原微生物冲破机体的各种防 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的病理 反应的感染。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败血症、菌血症、 病毒血症、脓毒症。
9


2 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 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 传染病的5条共同特性: •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即每

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如猪瘟是由猪瘟病 毒引起的,没有猪瘟病毒就不会发生猪瘟。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微生物从病畜体内 排出,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畜体内,能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 这一性质称为传染性。在条件适宜时,传染病可以在一个易感动 物群中传播蔓延,这一性质称为流行性。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的抗原 作用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种免疫可以 用血清学方法等特异性反应检查出来。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动物耐过传染病后,可 以在一定时期内或终身不再感染该种传染病。 2019/2/27 4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该种病
2019/2/27 6

• (二)按侵入病原的种类等情况分类
• • • •
1.单纯感染 由一种病原引起的感染。
2.混合感染 由两种以上病原同时参与的感 染。 • 3.继发感染 先有一种病原感染,致使机体 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又有新侵入或原来存在于 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引起的感染。
2019/2/27 7

[整理]5动物传染病学.

[整理]5动物传染病学.

[整理]5动物传染病学.动物传染病学基础知识一、相关概念1、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过程,称为传染。

感染:感染是传染的第一步,即病原微生物侵入易感动物。

感染的类型:A、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动物表现出该病特有临床症状的感染过程称为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过程中表现出某病的特征性症状的称为典型感染,反之称为非典型感染。

机体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呈隐蔽经过的感染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隐性感染动物体内的病理变化,依病原体种类和机体状态而不同,有些被感染动物虽然外表看不到症状,但体内可呈现一定的病理变化,而另一些隐性感染动物既无临床症状又无病理变化,一般只能通过微生物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查出来。

开始症状较轻,特征性症状未出现就恢复的感染过程称为消散型感染(或称一过型)。

开始症状较重,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康复的感染过程称为顿挫型感染。

感染临诊表现比较轻缓的称为温和型感染。

B、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C、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D、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E、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继发感染和协同感染。

F、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G、持续性感染与慢病毒感染:持续性感染是指在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时,感染动物可在一定时期内带毒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仅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相关症状的一种感染状态。

持续性感染包括潜伏性感染、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等。

疱疹病毒、披膜病毒、副粘病毒、反转录病毒和朊病毒等科属的成员常能导致持续性感染。

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经过最终以死亡转归的感染过程。

慢病毒感染时,被感染动物的病情发展缓慢,但不断恶化且最后以死亡而告终。

朊病毒和慢病毒引起的感染多属此类。

常见的慢病毒感染性传染病有牛海绵状脑病、绵羊痒病、梅迪-维斯纳病,山羊关节炎-脑炎和克雅病等。

动物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一、传染病基本概念传染病是指能在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病原体、宿主和环境三大因素。

传染病在动物身体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源性传播和粪-口传播等。

二、传染病的病原体1.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约束性的微生物,无细胞结构,能在细胞内复制。

病毒的核心成分是核酸,常见的动物传染病包括犬瘟热、猫瘟、家禽流感等。

2.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形态各异,细菌导致的传染病包括布氏桿菌病、结核病、布氏链球菌病等。

3. 真菌:是一种生物体,生长缓慢,不具移动能力,常见的动物传染病有念珠菌病、皮肤癣菌病等。

4. 寄生虫:使用动物或植物作为宿主,导致宿主感染,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犬疥螨病、弓形虫病、钩体虫病等。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 疫苗预防:通过注射疫苗,激发动物的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以预防感染。

2. 防治措施:包括隔离感染动物、加强环境卫生、防范病原体的外源传播等,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营养调理:提高动物的体质,增强免疫力,减少接受感染的可能性。

4.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环境、器械设备、饲料和饮水进行消毒,杀死病原体。

四、常见的动物传染病1. 人畜共患传染病:包括犬瘟热、狂犬病、猫瘟、家禽流感等,这些疾病不仅对动物造成危害,还能通过接触传播感染人类。

2. 家畜传染病:包括口蹄疫、布氏桿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瘟等,这些疾病会对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3. 宠物传染病:包括犬疥螨病、犬流行性呼吸道感染、犬弓形虫病等,这些疾病对宠物健康和饲主构成潜在威胁。

五、传染病的防控管理1. 健康监测: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监测,发现疾病和感染的早期症状。

2. 隔离管理:发现感染动物立即隔离,防止疾病的传播。

3. 饲料管理:确保动物的饲料无污染,避免疾病通过饲料传播。

4. 疫苗接种:对动物进行规定的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Lemology of domestic animals)绪言(0.5学时)主要内容动物传染病学研究的内容、对象及方法;家畜传染病的危害性;家畜传染病防制研究的主要成就及发展方向。

自学内容家畜传染病研究的动态及其进展基本要求l、要求学生明确学习动物传染病学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2、了解课程的基本构成及学习方法。

3、了解动物传染病学研究的内容、对象、方法及其研究的不同水平。

重点、难点动物传染病学的定义,课程的构成及主要内容。

一.定义和任务:动物传染病学是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

它包括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性措施,以及各种动物传染病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等。

各种动物传染病包括人畜共患病、猪病、牛病、羊病、禽病、兔病、犬病、猫病和貂病。

二.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与兽医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关系:研究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分类鉴定、抗原抗体反应及有关应用的科学。

当家畜发生传染病后,我们虽然可以根据家畜发病的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确定它的病原(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进而确定是什么病,必须进行微生物的检查和免疫学试验。

如大肠杆菌O157感染,鸡新城的诊断,鸡白痢检疫及布鲁氏病、结核检疫,所用的方法,正是兽医微生物和免疫学所包括的内容。

2.与病理学的关系:运用大体病理变化的观察或组织切片技术来辅助诊断。

猪瘟的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出血,鸡新城疫的病鸡常伴有腺胃乳头出血的病理特症。

再如狂犬病,需采取病畜的脑海马角做切片或涂片,染色镜检,查到大量的细胞浆包涵体,才能认为是患有狂犬病。

马立克氏病鸡患有肿瘤,未出现明显肿瘤的鸡需做组织切片,如能观察到有大量淋巴样细胞(小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成淋巴细胞、浆细胞、MD细胞)浸润才能说明有此病的存在。

淋巴白血病(LL)仅为成淋巴细胞。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1、绪言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感染动物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动物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动物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

其重点在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任务1.保障畜牧业的发展我国已是世界第一禽蛋和猪肉生产大国,禽肉生产仅次于美国。

光是养禽业每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对养禽业有威胁的疾病有80多种,传染病占75%。

我国蛋鸡死淘率达20-25%,美、荷等先进国家0.4-0.6%。

我国因禽病造成的损失达数百亿元。

2.保障人类的健康控制人兽共患病,保证人类食品的安全。

地位:重要的专业课。

世界兽医的发展趋势:变个体治疗为群体预防。

对于传染病的诊断(尤其是禽病)即要看见树木更要看到森林。

禽病的研究规模在兽医学科中居首位(主要是传染病) ,每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在200篇以上。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传染病学与其邻近科学如微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

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学的研究。

传染病学工作者必须具备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工作和研究的质量。

发展简史: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成功以致弱的病原微生物使动物获得免疫的方法。

柯赫发明了细菌涂片染色法及细菌纯培养法,同时发现了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并创立了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学说,为传染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巴斯德的功绩: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免疫学—预防接种,发明巴氏消毒法.科赫的功绩:发明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科赫法则.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鸡胚培养、细胞培养、无特定病原动物、各种抗菌药物、生物制品和各种免疫血清学技术在兽医工作中的应用,对于家畜传染病的防治,无论理论研究或实际应用方面都获得了很大进展。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ppt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ppt
气候变化、环境因素、人类活动 等都可能影响病原体的传播和扩
散。
新发动物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加强监测、检疫和隔离,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 平,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等。
控制策略
采取及时发现、快速报告、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 等措施,以减少疾病传播和危害。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应对新发动物传 染病的挑战。
养殖业发展
动物传染病对养殖业的发 展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养 殖效益。
02
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发生的原因与机制
原因
病原体的存在和繁殖,易感动物的接 触,适宜的环境条件等。
机制
感染过程包括侵入、感染的建立、感 染的扩散和持续性感染等阶段,涉及 病原体的毒力、数量和变异性等因素 。
传播途径与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
扑杀与无害化处理
对染疫动物进行扑杀,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 理,以消除传染源。
隔离治疗
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在动物 群中传播。
区域净化与根除
在一定区域内开展净化活动,消除疾病存在 的隐患,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疫苗接种与药物防治
疫苗接种
根据疫情和疫苗有效性,制定合理的 疫苗接种计划,提高动物免疫力。
03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 是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 传播。
04
预防禽流感的主要措施 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定 期消毒、免疫接种等。
犬瘟热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 染病,主要感染犬科动物。
犬瘟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
犬瘟热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脓性鼻涕等。
预防犬瘟热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 免疫接种等。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动物传染病学(总论)一、名词说明1、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确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之(习惯上,将由微生物所引起的疫病一般称为传染病,而由寄生虫所引起的疫病一般称为寄生虫病)2、传染源: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借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之。

主要见于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3、病原体:对动物有致病性的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及寄生虫如原虫,蠕虫,昆虫等4、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确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5、感染梯度:动物被病原体感染后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无任何症状到有明显症状,甚至死亡,这种不同的表现称之6、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简洁被该病原体感染的特性7、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头消灭为止8、显性感染:依据感染后所消灭症状的严峻程度,将消灭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称之9、隐性感染:假如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确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消灭任何症状,这种状态称之。

处于这种状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10、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

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或消灭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临诊症状11、慢性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终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1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状况下,它并不表现其病原性。

但当受不良因素的因素,致使动物机体的抵制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增加毒力,大量繁殖,最终引起机体发病,这种感染称之13、一类疫病(17种):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峻,需实行紧急、严峻的强制性预防、把握和扑灭措施的疾病。

动物传染病学教材

动物传染病学教材

动物传染病学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动物传染病学的教材推荐:
1. 《动物传染病学》(作者:杨克勤、龙尔奇、万春发) - 这
本教材详细介绍了传染病在动物种群中的传播和控制,涵盖了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病原体的特性、传染途径、免疫防控和疫情监测等内容。

2. 《动物传染病学(第三版)》(作者:Anthony R. Fooks、Paul A. Kellam) - 这本教材提供了对动物传染病学的全面介绍,包括传统和新兴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它还介绍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在动物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

3. 《兽医传染病学》(作者:方礼本、尹德全、赵东风) - 这
本教材主要针对兽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介绍了动物传染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内容包括传染病的病原体学、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学、免疫学以及疫控等方面。

4. 《动物传染病学与疫苗学》(作者:黄汉江、陈杰、张林福)- 这本教材重点介绍了动物传染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涵盖了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因学、防控策略等内容。

同时,它还介绍了动物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这些教材适合于兽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原理、流行病学和防控方法。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一、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其特征是:1.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微生物存在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一定的环境条件适宜时,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易感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散播,形成流行。

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包括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反应等。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动物5.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6.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传染病的病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严格的规律性,大致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4个阶段。

(1)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一段时间。

(2)前驱期是指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至特征症状刚一出现的一段时间,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但其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

(3)明显(发病)期是指前驱期之后一直到充分表现特征性症状的一段时间,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在诊断上比较容易识别。

(4)转归期(恢复期)是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包括死亡转归和恢复健康。

健康恢复机体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免疫学特性,或在病后一定时间内存在带菌(毒)排菌(毒)现象。

根据动物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的严重程度、造成损失的大小和国家扑灭疫病的需要等,我国政府将其分为三大类:一类疫病: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为发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鸡新城疫等。

二类疫病:是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因该类疫病的危害性、暴发强度、传播能力以及控制和扑灭的难度比一类疫病小,如:伪狂犬病、狂犬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链球菌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鸭瘟、小鹅瘟、兔病毒性出血症等。

兽医传染病学:家畜传染病学总论

兽医传染病学:家畜传染病学总论

兽医传染病学:家畜传染病学总论一、引言兽医传染病学是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预防和控制的科学。

在家畜养殖业中,传染病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以及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家畜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家畜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家畜传染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1.病因家畜传染病的病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

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破坏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2.传播途径家畜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垂直传播等。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如交配、哺乳等;间接接触传播是指健康动物接触患病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尸体等污染物;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食物传播是指动物摄入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食物或饮水;垂直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母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三、家畜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季节性家畜传染病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如冬季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季易发生肠道传染病等。

2.周期性家畜传染病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猪瘟、口蹄疫等疾病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大流行。

3.地域性家畜传染病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如某些传染病在特定地区高发。

4.群发性家畜传染病的流行往往呈现群发性,如一个养殖场内的动物短时间内大量发病。

四、家畜传染病的诊断方法1.临床诊断通过观察患病动物的症状、体征,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包括病原体分离、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对动物体内抗体的检测,可以确诊家畜传染病。

五、家畜传染病的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家畜传染病的基础。

养殖户应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合理饲养,增强动物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兽医学概论-动物传染病

兽医学概论-动物传染病

寄生虫
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内或体外, 对宿主造成危害。寄生虫种类极 多,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畜都有极 大威胁。
病原体传播途径
1
间接传播
2
由各种昆虫、螨、跳蚤、蚊子、苍蝇、蚤
等媒介带菌、传播给人和家畜。
3
直接传播
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直接相互接触,交流体 液,如血液、唾液、尿液、排泄物等。
环境传播
通过食品、饮用水、空气等方式传播。病 原体在环境中长期存活,形成保护性策略, 绕过一些机会性防护手段。
动物免疫系统
先天性免疫力
动物先天性免疫力是指机体 对于抗原等外源性物质产生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
获得性免疫力
动物获得性免疫力是指在动 物机体内由自身产生的具有 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防御外 来信息的入侵,是通过活体 接种或者疫苗接种获得的。
免疫力下降会影响 生产
当动物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时, 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 易发生多种疾病,亦会影响 到生产效益,严重威胁养殖 业的发展。
疫苗接种
定期对动物进行种苗接种,增 强动物自身的免疫能力,减少 疫情发生率和死亡率。
传染病的经济影响
农业生产
疫情发生后,动物养殖业生产受 到严重影响,增加了生产成本, 降低了生产效率。
工业发展
疫情对于工业生产也会带来负面 影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许多 工厂不得不停产,导致工业发展 停滞。
旅游业
受到疫情影响,旅游业遭受了严 重损失。人们被迫取消旅行计划, 旅游市场面临严重的萎缩。
结语
人畜共存
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动物共存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的动物养殖 管理制度。
加强控制
加强生产工艺优化、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对于防治动物传染病 和保障兽医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兽医传染病学PDF

兽医传染病学PDF

流行病学
犬瘟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犬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 ,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未接种疫苗的幼犬和老年犬易 感。
预防和治疗
预防犬瘟热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疫苗可增强犬只的免 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 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病原学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 ,属于细小病毒科。
猪瘟
• 病原学: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 • 流行病学: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也可通过污
染的食物和水传播。所有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幼猪和妊娠母猪更易感。 • 症状:猪瘟的症状包括高热、皮肤发红、出血、呼吸困难、咳嗽、呕吐、腹泻
、神经症状等。严重病例可导致死亡。 • 预防和治疗:预防猪瘟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疫苗可增强猪的免疫力,降低
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养殖 户或动物主人,指导治疗 和防控措施
PART 04
治疗措施及预防策略
REPORTING
特异性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
针对病毒性疾病,使用特定的抗 病毒药物,如广谱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等,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
抗生素治疗
针对细菌性疾病,选用敏感的抗 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抑 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等方式,达到 杀菌或抑菌的目的。
症状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严重病例可 导致死亡。
流行病学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猫的分 泌物和排泄物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未接种 疫苗的幼猫和老年猫易感。
预防和治疗
预防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 疫苗可增强猫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治疗方 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 持治疗。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动物传染病学是研究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疾病的科学。

动物传染病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各种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病原体特征、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动物传染病学,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等多种途径。

病原体的种类也非常多样,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

不同的动物传染病有着不同的传播途径和病原体,因此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动物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宿主、病原体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病原体的毒力和适应能力、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都会影响病原体的传播和病害的发生。

研究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病原体的传播规律,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是动物卫生和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预防动物传染病方面,主要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动物、加强动物卫生管理等措施。

在控制动物传染病方面,主要包括病原体的检测和监测、疫情的调查和溯源、动物的治疗和隔离、传染病的报告和应急响应等措施。

动物传染病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动物的健康,还可以预防动物传染病向人类传播,减少动物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通过加强动物传染病的监测和研究,可以更早地发现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传播率,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总的来说,动物传染病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动物传染病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原体的传播规律和病害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动物传染病学的研究中,为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兽医传染病学

兽医传染病学
兽医传染病学
目 录
• 传染病学基本概念与原则 • 兽医常见传染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 • 预防控制措施与实践经验分享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指南 • 总结反思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传染病学基本概念与原则
传染病定义及分类
传染病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 、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的疾病。
跨物种传播风险
动物源性病原体可能感染人类,引发公共卫生事 件,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
基层兽医防疫体系薄弱
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存 在不足,影响疫病防控效果。
成功案例分享及启示
01
禽流感防控成功案例
通过加强监测、推广疫苗接种、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等措施,成功
控制了禽流感的传播。
03
非洲猪瘟防控经验
法律法规与伦理要求
法律法规
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 防疫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动物传染病的报告、检疫、免疫、治疗等方面的要求
和措施。
伦理要求
在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应遵循伦理原则,尊重动物生命和福利,避免对动物造成 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同时,也应尊重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权益,确保防控措施不会对人
血清学检测
检测患病动物血清中的特 异性抗体或抗原,如ELISA 、血凝试验等。
病毒学检测
采用PCR、病毒分离培养 等技术,检测患病动物体 内病毒的核酸或病毒粒子 。
影像学检查技术
X线检查
用于检测患病动物的肺部病变、骨折等。
B超检查
用于检测患病动物的腹部器官病变、妊娠情况等 。
CT和MRI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病毒感染: 慢病毒感染:
– 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 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
进行性的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 感染( 绵羊的痒病、疯牛病、 感染(例:绵羊的痒病、疯牛病、人的 库鲁病)。 库鲁病)。
顿挫性感染: 顿挫性感染:
– 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 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 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 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传染病的特点
1.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 1.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 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或动物机体抵抗力弱时。 或动物机体抵抗力弱时。 – 动物逐步恢复健康,在动物机体抵抗力增强 动物逐步恢复健康, 或病原毒力较弱时, 时,或病原毒力较弱时,表现为临诊症状逐 渐消退,病理变化逐渐减弱, 渐消退,病理变化逐渐减弱,生理机能逐渐 恢复,一定时期保留免疫学特性, 恢复,一定时期保留免疫学特性,但病后一 定时期内还有带菌( 排菌( 定时期内还有带菌(毒)排菌(毒)现象存 在。
外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 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
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 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 ,( 型)
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 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 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
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 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 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 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 后引起机体发病( 肺疫、 后引起机体发病(例如 :猪 肺疫、马腺 疫等)。 疫等)。
显或者甚至不表现出来。(如布病、结核病、 显或者甚至不表现出来。(如布病、结核病、喘气 。(如布病 病等) 病等)
持续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 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例一些 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 ,(例一些
疱疹病毒、批膜病毒、 疱疹病毒、批膜病毒、副粘病毒及反转 录病毒科所属的病毒)。 录病毒科所属的病毒)。
单纯感染: 单纯感染:
– 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混合感染: 混合感染:
– 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继发感染: 继发感染:
– 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在 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
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 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 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 (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 猪肺疫等。) 猪肺疫等。)
明显(发病) 明显(发病)期:在前驱期之后,该期 在前驱期之后, 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渐表现出来( 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渐表现出来(如:疹 块型猪丹毒等), ),该期是疾病发展的高 块型猪丹毒等),该期是疾病发展的高 峰阶段。 峰阶段。
转归(恢复) 转归(恢复)期:疾病进一步发展为转 归期。 归期。
– 动物以死亡为转归:在病原体致病性增强, 动物以死亡为转归:在病原体致病性增强,
代表性临诊症状者( 代表性临诊症状者(如:马腺疫-颌下 马腺疫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 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Biblioteka 非典型感染: 非典型感染:
– 在感染过程中,其表现或轻或重,与典 在感染过程中,其表现或轻或重,
型症状不同( 型症状不同(如:非典型性鸡新城疫) 非典型性鸡新城疫)
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 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 称为顿挫性感染。(属于一种轻病例, 。(属于一种轻病例 称为顿挫性感染。(属于一种轻病例,常 见于疾病的流行后期。) 见于疾病的流行后期。)
一过性感染: 一过性感染:
– 或消散性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 或消散性感染,开始症状较轻,
各种动物传染病包括人畜共患病、 各种动物传染病包括人畜共患病、 包括人畜共患病 猪病、牛病、羊病、禽病、兔病和 猪病、牛病、羊病、禽病、 犬、猫、貉的传染病。 貉的传染病。 全部特性是指传染病的分布、病原、 全部特性是指传染病的分布、病原、 是指传染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发生机理、病理变化、 流行病学、发生机理、病理变化、 临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临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 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特点是临 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 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性 症状仍不明显。 症状仍不明显。
– 多数传染病的前驱期,仅可察觉一般的症状, 多数传染病的前驱期,仅可察觉一般的症状,
(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 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 – 各传染病和各病例前驱期长短不一,通常只 各传染病和各病例前驱期长短不一, 有数小时至1 有数小时至1、2天。
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
– 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
的感染(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的感染(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
– 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
蔽经过的感染, 蔽经过的感染,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 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局部感染: 局部感染:
动物传染病学 Infectious diseases in domestic
animals

一、定义和任务

动物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 动物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的 是研究家畜 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 方法的科学。 方法的科学。 总论: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总论: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以 及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性措施。 及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性措施。 各论:研究各种动物传染病的全部特性以及预防 各论:研究各种动物传染病的全部特性以及预防 各种动物传染病 和消灭传染病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和消灭传染病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四、传染病的研究方法
1、观察的方法 、 2、实验的方法 病原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免疫学试验 人工感染试验
第一章、 第一章、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和流行规律
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感染的类型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一、感染、抗感染免疫及易感性 感染、
– 潜伏期 – 前驱期 – 明显(发病)期 明显(发病) – 转归期
潜伏期: 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重 时起, 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 该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止,该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 不同传染病潜伏期长短常常不同,同一传 不同传染病潜伏期长短常常不同,
染病潜伏期长短也有很大的变动。(猪瘟: 染病潜伏期长短也有很大的变动。(猪瘟: 。(猪瘟 多为5 狂犬病:一般为2 多为5-8天;狂犬病:一般为2-8周,长可达 数月或数年。) 数月或数年。) – 一般来说,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差异范围 一般来说, 较小, 较小,慢性传染病以及症状不很明显的传染 病其潜伏期差异较大。 病其潜伏期差异较大。 – 同一种传染病潜伏期短促时,疾病经过常较 同一种传染病潜伏期短促时, 严重,反之, 严重,反之,疾病病程较缓和
二、传染病的危害性
1、传染病可以引起流行,造成大批死亡, 、传染病可以引起流行,造成大批死亡, 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发生传染病时,控 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发生传染病时, 制和消灭传染病所耗费的人力及财力资 源等. 源等 2、一些人畜共患病严重的危害人类的健康。 、一些人畜共患病严重的危害人类的健康。 3、一些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不高,但能降 、一些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不高, 低畜禽的生产性能。 低畜禽的生产性能。 4、影响外贸信誉 、
未见出现即行恢复者称为一过性感染。 未见出现即行恢复者称为一过性感染。 PRRS的成年猪 的成年猪) (如PRRS的成年猪)
温和性感染: 温和性感染:
– 临诊表现比较轻缓的类型(如温和性猪瘟) 临诊表现比较轻缓的类型(如温和性猪瘟)
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
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兽医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关系 、 研究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分类鉴定、 研究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分类鉴定、 抗原抗体反应及有关应用的科学。 抗原抗体反应及有关应用的科学。 2、与病理学的关系 、 运用大体病变的观察或组织切片技术来辅助诊断。 运用大体病变的观察或组织切片技术来辅助诊断。 3、与临床诊断学的关系 、 运用临床诊断的办法进行检查比较, 运用临床诊断的办法进行检查比较,区别正常与异常 的方法。 的方法。看、听、摸、测、问。 4、与药理学、统计学的关系 、与药理学、 5、与兽医流行病学和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关系 、
– 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 较弱, 较弱,
数量较少, 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 位生长繁重, 位生长繁重,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为局 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 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引起的各种脓创)。 引起的各种脓创)。
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 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 机体抵抗力较弱,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 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 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 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 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 称为感染。 称为感染。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 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易感性: 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 免疫力(也就是无抵抗力)。 免疫力(也就是无抵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