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储量
煤矿资源与储量分布
01
02
03
04
煤储量分类
根据煤的质量、埋深、开采条 件等将煤储量分为不同的类别 ,如可采储量、基础储量等。
煤层厚度标准
规定不同地区和不同煤种的煤 层厚度标准,以确定可采煤层
和不可采煤层。
煤质标准
根据不同用途和市场需求,制 定相应的煤质标准,如灰分、
硫分、挥发分等。
开采条件标准
根据矿井的开采技术条件和安 全要求,制定相应的开采条件
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
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煤炭在 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渐降低,需要寻 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
04
中国煤矿资源储量分布特 点
东部地区煤矿资源储量丰富,品质较高
总结词
东部地区是我国煤矿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山东、辽宁、黑 龙江等省份。这些地区的煤矿资源品质较高,以炼焦煤和无烟煤为主,具有较高的经济
分类
根据形成条件和煤质特征,煤矿 资源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三大类。
全球煤矿资源分布情况
地区分布
全球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 、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其中,中国 、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是全球煤炭 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煤种分布
全球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储量分布 不均,其中烟煤储量最为丰富,占全 球总储量的约60%。
感谢观看
西部地区煤矿资源储量较少,品质较低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西部地区煤矿资源储量较少,品质较低。主要分布在内蒙 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份。这些地区的煤炭品种较为 单一,煤质较差,市场价值较低。
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0%左右,其中 内蒙古是我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主 要品种包括褐煤和烟煤。此外,宁夏、甘肃、新疆等省份 也拥有一定的煤炭资源,但煤质较差,市场价值较低。由 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的煤炭开采成本 较高,因此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试行
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试行煤矿储量是煤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煤矿储量,促进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煤矿储量管理规定。
下面将对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煤矿储量管理规定的制定目的在于统一煤矿储量评审标准,确保煤矿储量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性。
根据规定,煤矿储量的编制应当依据合理的勘探工作,充分考虑煤炭资源的工程性质、经济价值、技术条件等因素,保证储量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煤矿储量管理规定明确了煤矿储量的分类依据。
根据规定,煤矿储量分为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
探明储量是指通过实际勘探工作,经充分核定确认的储量。
预测储量则是指在探明范围之外的区域内,根据地质情况、勘探资料和科学依据预测所建立的储量。
另外,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还明确了煤矿储量的管理责任部门和职责。
规定中指出,煤矿储量管理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其职责包括组织制定煤矿储量管理制度、编制煤矿储量管理计划、审核煤矿储量报告等。
除此之外,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还明确了煤矿储量评审的程序和要求。
根据规定,煤矿储量评审应当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权威性的原则。
评审程序包括数据收集、勘探技术鉴定、储量评价、审核报告等环节。
评审结果应当以文件形式发布,并通过公示、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此外,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还要求加强煤矿储量动态管理。
根据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将储量管理纳入煤矿开发生产管理中,定期进行储量变动情况监测和评价。
煤矿储量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对煤矿储量管理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储量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准确性。
总之,煤矿储量管理规定的出台对于加强煤矿储量管理,推动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煤矿储量的分类、管理责任部门和职责,规定煤矿储量评审的程序和要求,加强煤矿储量的动态管理,可以提高煤矿储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煤矿企业的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煤矿行业各相关方应当按照煤矿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展工作,不断完善煤矿储量管理制度,推动煤矿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府谷新阳煤矿储量报告
府谷新阳煤矿储量报告
摘要:
1.府谷新阳煤矿简介
2.府谷新阳煤矿的储量报告概述
3.府谷新阳煤矿的储量详细数据
4.府谷新阳煤矿的储量报告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府谷新阳煤矿位于中国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是一座中型煤矿,主要产出优质动力煤。
其煤炭资源丰富,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最新的储量报告,府谷新阳煤矿的煤炭储量达到了1.2 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为0.8 亿吨。
这个储量数据是经过专业的地质勘探和测量得出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府谷新阳煤矿的煤炭储量报告对于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它为我国的煤炭供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另一方面,它也为府谷县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这个储量报告也为煤炭行业的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煤矿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煤矿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一、储量规模
根据煤矿的储量大小,一般将煤矿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
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
1.大型煤矿:储量规模大于等于1亿吨,产量规模大于等于300万吨/年。
2.中型煤矿:储量规模在1千万吨至1亿吨之间,产量规模在100万吨/年至
300万吨/年之间。
3.小型煤矿:储量规模小于1千万吨,产量规模小于100万吨/年。
二、生产能力
煤矿的生产能力通常以其每年的产煤量来衡量。
一般情况下,大中型煤矿的生产能力较强,而小型煤矿的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三、煤质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矿区的煤质特点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煤炭的灰分、含硫量、挥发分、热值等指标上。
一般来说,优质煤炭的煤质特点较好,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较低的灰分。
四、开采条件
煤矿的开采条件也是衡量其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中型煤矿一般具有较好的开采条件,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瓦斯状况等,而小型煤矿的开采条件相对较差。
五、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衡量煤矿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中型煤矿由于其产量大、煤质好、开采条件优越,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小型煤矿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煤矿储量规模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储量规模、生产能力、煤质特点、开采条件和经济价值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煤矿的规模和发展潜力。
煤矿地质学(第十一章节:煤炭储量计算及矿井储量典型)
指导矿井开拓布局
根据煤炭储量的分布和矿井设计 的生产能力,可以合理布局开拓 巷道,优化采区划分,提高矿井 生产效率。
指导采煤方法选择
通过煤炭储量计算,可以评估不 同采煤方法的适用性和经济效益, 从而选择适合矿井实际情况的采 煤方法。
煤炭储量计算在矿井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制定生产计划
指导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煤炭储量计算,可以评估矿井资源的利用效率 和配置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指导资源开发策略制定
根据煤炭储量计算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策略,提高资源 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促进资源可持续开发
通过煤炭储量计算,可以评估矿井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能力,促进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指导矿井开拓和开采
02
储量计算结果可以为矿井开拓和开采提供指导,确定合理的开
拓方式和开采顺序。
评估煤炭资源价值
03
储量计算有助于评估煤炭资源的价值,为矿井的经济评价和投
资决策提供依据。
储量计算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
储量计算应以实际资料为基础,客观反映煤炭资 源的实际情况。
动态管理原则
储量计算应根据矿井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确保储量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密度
煤的密度是评估煤炭储量的重要参数, 它决定了煤的采掘量和运输成本。一 般来说,密度较大的煤较易开采,但 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运输设备和劳动力。
硬度与脆度
煤的硬度和脆度决定了开采时的破碎 程度和采掘效率。硬度较小、脆度较 大的煤较易破碎,有利于采掘作业; 相反,硬度较大、脆度较小的煤不易 破碎,采掘效率较低。
江西煤矿开采情况汇报
江西煤矿开采情况汇报近年来,江西省煤矿开采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全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煤矿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保障了全省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我们要重点介绍一下江西省煤矿的资源储量情况。
据统计,江西省煤炭资源总储量达到了300亿吨,位居全国前茅。
其中,萍乡、宜春、赣州等地区的煤矿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为煤矿开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我们要着重介绍江西省煤矿开采的生产情况。
近年来,江西省煤矿开采产量持续增长,年产煤量已超过5000万吨。
煤炭产业成为了江西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煤矿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了煤矿开采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再者,我们要介绍江西省煤矿开采的安全生产情况。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首要任务,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江西省各级政府和煤矿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了安全投入,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
近年来,江西省煤矿事故率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最后,我们要介绍江西省煤矿开采的环保情况。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煤矿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和高效利用。
江西省煤矿企业积极应对环保压力,加强了污染治理,推进了绿色煤炭开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局面。
综上所述,江西省煤矿开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煤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煤矿资源储量管理
㈠ 煤炭产量的统计
矿井产量不仅是评价矿井规模、生产效率及计算吨煤成本 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矿产资源回收和损失程度,,以及生产 区、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产量统计方法有三种: 生产统计、销售统计和采区丈量。其中采区丈量获得的采出量 最可靠。
㈡ 矿井储量的损失
由于地质条件或目前开采技术水平、设计或生产管理等原 因,矿井开采中丢失在地下不能再利用的那部分工业储量称为 损失量(储量损失)。 1.损失量分类 矿井储量损失分为设计损失和实际损失两大类。根据损失 量分析的不同要求,又可按损失发生的范围、原因和损失形态 等具体分类。 按损失发生的范围可分为工作面损失、采区损失和全矿井 损失。 按损失的形态可分为面积损失、厚度损失和落煤损失。 按损失发生的原因可分为:①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② 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③落煤损失;④地质及水文地质 损失;⑤设计规定的永久煤柱损失;⑥开采技术条件达不到造 成的损失。
第三节 储量动态管理
储量动态管理旨在通过及时系统地统计矿井煤炭产量和损 失量,掌握储量的动态变化,并对损失量和采出率进行全面分 析,以便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量,提高资源回 收率。 一、储量的动用与损失 开采动用储量是指开采过程中已开采部分与永久煤柱已摊 销部分储量的和,简称动用储量。它包括采出煤量和损失煤量 两部分。
㈠ 开拓煤量 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 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 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 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和开拓煤量可采期 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后,即为开拓煤量。 ㈡ 准备煤量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 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 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 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煤矿资源储量调查
根据地质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 勘探工程,如钻孔、坑探等,以 揭示煤层分布和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勘探
通过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探 测地质构造和煤层分布,具有较高的 精度和分辨率。
重力勘探
利用重力测量技术,探测地层密度变 化,进而推断地质构造和煤层分布。
地球化学勘探
气体测量
通过测量煤层及其围岩中的气体成分 ,如甲烷、二氧化碳等,推断煤层分 布和地质构造。
推行绿色开采技术
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减少 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的协调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优化采掘工艺
通过改进采掘工艺和技术,提高采掘效率,降低采掘成本。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对副产品进行再利用和深加工,增加产 品的附加值。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促进煤矿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无 害化处理,提高经济效益。
不同国家煤炭资源差异大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
我国煤矿资源储量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的山西、陕西和内蒙等省区,其中山西是我国 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南方地区煤炭资源较少
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 浙江等省份。
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元素分析
通过对煤和围岩中的元素进行分析, 了解煤的变质程度和地质背景。
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影像解译
利用遥感影像对区域地形、地貌、水体 等进行解译,辅助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估 。
VS
煤矿储量
系等,已基本查明;
• 4.岩浆岩、冲刷带、烧变区等的范围、性质及对
煤层、煤质的影响已查明;
• 5.煤层顶、底板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已了解清楚; • 6.煤质及其变化情况已经查明,煤种已经清楚。 •
• 二、B级储量。指经过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级
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A级外推的储量。它是 煤矿建设时设计和投资的依据,列为B级储量的条件是:
•
累计探明储量
• 是指地质勘探单位在一个矿床(区)或地
区内,自开始工作至统计上报或矿权登记时为
止所探明的矿产储量总和。它不扣除矿山的开 采量和地下损失量,而是反映地质勘探单位探 明矿产资源所取得的地质成果。)
•
储量级别的划分:
•
根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不同,并考虑设计、
生产的需要,煤炭储量分为四级,即A级、B级、C级、
• 实测容重的方案应由地测部门和化验部门配合提
出。实测容重的结果需报省(市、区)煤炭厅(局、公司) 批准后方才有效。
•
可采储量计算
• 1、可采储量计算公式如下:
•
Q采=(Q工-P)(1-n)K
•
式中:Q采——可采储量
•
Q工——工业储量
•
P——永久煤柱储量
•
n——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
•
K——设计采区回采率(%)
250 250~500
• 确定采用厚度的原则如下:
• 一、煤层中夹矸的单层厚度不大于0.05米
时,夹矸与煤可合并计算,不需扣出。但全层 的灰分或发热量指标应符合规定的标准。
• 二、煤层中夹矸的单层厚度等于或大于所
规定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时,被夹矸所分开的 煤分层应作为独立煤层,一般就要分别计算储 量。
煤矿开采的煤炭储量和资源评估
水患风险评估
地下水状况评估
了解矿区地下水分布和流动规律,评估其对矿井安全的影响。
防水患措施
制定防水患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矿井安全。
THANKS
[ 感谢观看 ]
总结词
通过采集地下水、土壤、岩石等样品,分析其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评估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详细描述
地球化学勘探法主要包括水化学勘探、土壤地球化学勘探等方法。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 布特征,可以推断地下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品质,为煤炭资源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遥感技术评估法
总结词
煤矿开采的煤炭储量和 资源评估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CONTENTS 目录
• 煤炭储量概述 • 煤炭资源评估方法 • 煤矿开采技术条件评估 • 开采经济性评估 • 环境影响评估 • 安全风险评估
CHAPTER 01
煤炭储量概述
煤炭储量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煤炭储量是指在地壳内已经形成并在 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利用的 煤炭数量。
CHAPTER 06
安全风险评估
瓦斯风险评估
瓦斯含量评估
对矿井内的瓦斯含量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其处于安全 范围内。
瓦斯爆炸风险
评估矿井内的瓦斯浓度和温度,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 生。
矿压风险评估
矿压监测
通过专业设备对矿井围岩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矿压稳定。
预防矿压事故
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矿压事故的发生。
总结词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噪声影响需要得到 有效控制和评估。
详细描述
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尘、烟尘和废气的排放会对周边 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机械设备的运行也会产生 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与噪声影响评估包括对污染物排 放量、浓度和噪声分贝的监测,以及对周边环境和居 民生活的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
煤矿开采的资源储量与产量
地下开采技术
地下开采是指通过挖掘井筒进入煤层 ,然后进行采煤的方法。
地下开采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掘进、 回采、运输和提升等环节,其中回采 是关键环节之一,需要使用长壁工作 面和综采设备。
地下开采具有资源利用率高、开采成 本低等优点,但安全系数较低,需要 采取通风、排水、支护等措施。
特பைடு நூலகம்开采技术
特殊开采技术是指针对特殊地质 条件和特殊用途的煤炭资源所采
外煤炭资源储量同样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
品质对比
02
我国煤炭品质差异较大,优质煤炭资源有限,而国外一些国家
的煤炭品质较高,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炼焦煤。
开采难度对比
03
我国煤炭开采难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而国外一些国家的煤
炭开采条件较好,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露天矿较多。
04
煤矿产量与产能分析
煤矿产量现状
投资风险评估
市场风险
受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政策风险
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对煤矿开采产生影响。
安全风险
煤矿开采属于高危行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
环境风险
煤矿开采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承担 相应的环保责任。
07
资源枯竭与接续发展
资源枯竭的应对措施
01
02
03
开展资源评估
定期对煤矿资源进行评估 ,掌握资源储量和品质, 为后续开采提供依据。
用的开采方法。
特殊开采技术包括水下开采、急 倾斜煤层开采、薄煤层开采等, 这些技术需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
件采取不同的工艺和设备。
特殊开采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难 度和经济风险,需要加强技术研
发和安全管理。
06
开采成本与经济效益
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试行(三篇)
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煤矿储量的科学管理,保障煤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根据《煤矿安全规定》和《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煤矿,包括国有煤矿、集体煤矿、民营煤矿等。
第三条煤矿储量是指在目前可开采条件下可获得的煤炭储量,包括探明储量和有可能存在的储量。
第四条煤矿储量的管理应遵循科学、公正、合理、可持续的原则,确保煤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第二章储量评估第五条煤矿必须定期进行储量评估,确保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储量评估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机构进行,评估结果应当出具评估报告。
第七条储量评估的数据来源应真实、准确、完整,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八条储量评估结果应由煤矿管理部门进行审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第九条储量评估结果和评估报告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报送,便于监督和管理。
第三章储量管理第十条煤矿应建立储量台账,详细记录储量的变化情况和管理措施。
第十一条煤矿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充分考虑储量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十二条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实施采煤控制措施,减少资源浪费和损失。
第十三条煤矿应建立储量监测制度,及时监测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十四条煤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煤矿储量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煤矿,有关部门将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对于故意虚报储量或者采用不正当手段影响储量评估结果的,将依法给予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对于严重违反储量管理规定的煤矿,可吊销其矿业权。
第十八条对于侵犯他人煤矿资源的行为,将追究侵权责任,赔偿损失。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试行期为两年。
第二十条本规定解释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管理部门所有。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未尽事宜由煤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以上是《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试行》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细则及配套文件将在试行期间陆续出台。
2024年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试行
2024年煤矿储量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储量的管理,推动煤炭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煤炭资源储量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煤矿,包括国有煤矿、民营煤矿和其他煤矿。
第三条煤矿储量管理是指对煤矿储量进行计量、评估、监控和管理的一系列工作。
第四条煤矿储量是指在合理经济条件下,煤矿内所包含的已探明、可开采的煤炭资源量。
第五条煤矿储量管理应遵循科学、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健全储量管理制度,确保储量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第二章煤矿储量计量与测定第六条煤矿储量计量与测定应当依据煤矿资源勘探工作的结果,采用权威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进行。
第七条煤矿储量的计量主要包括地质勘探、测量、化验和统计等程序,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和科学。
第八条煤矿储量计量工作由煤矿企业依法组织实施,负责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向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煤矿储量计量结果应当在煤矿企业内部进行审查和确认,并报送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煤矿储量计量结果应该是科学、准确、可靠的,不得任意篡改、虚报或者隐瞒。
第三章煤矿储量评估与核查第十一条煤矿储量评估工作应依据煤矿储量计量结果,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
第十二条煤矿储量评估工作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报告必须经评估机构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十三条煤矿储量评估报告应当包括煤矿储量的评估结果、评估依据、评估方法、评估范围和评估时间等内容,并附上相应的数据和资料。
第十四条煤矿储量评估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虚假陈述或者隐瞒重要信息。
第十五条煤矿储量评估工作应当定期进行核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煤矿储量监控与管理第十六条煤矿储量监控工作是指通过对煤矿储量变动进行实时、动态的跟踪和掌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护和优化煤矿储量资源。
第十七条煤矿储量监控应当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矿工业储量计算方法
煤矿工业储量计算方法煤矿资源/储量计算根据详查报告总结,勘探区共获得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资源量(334)321345万t。
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90512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1836万t,预测的资源量(334)28997万t。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占总资源量的28.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62.8%,详见表44。
2、资源/储量评价和分类根据煤层查明程度、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条件和开采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1)矿井控制的资源量90512万t。
由于本地区煤层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简单,各煤层的开采受不利因素限制极少,无孤立不可采块段,开采效益显著,因此设计把控制的资源量作为控制的经济预可采基础储量,即矿井获得控制的经济预可采基础储量(122b)90512万t。
(2)获得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1836万t。
矿权范围内共获煤炭资源/储量321345万t。
表44 矿井资源/储量分析表3根据《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是指地质资源量经可行性评价后,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及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之和。
可信度系数值取0.7~0.9。
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矿井,333的可信度系数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矿井取0.7,根据本矿井各主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的赋存情况,取0.85的可信度系数。
按此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262072.6万t,见表45。
4、矿井探矿权范围设计资源/储量设计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全矿井各类煤柱留设共计2210.2万t,留设方法如下:(1)井田边界煤柱根据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在井田范围内留设井田边界安全煤柱,煤柱宽度为50m,共留设2210.2万t。
煤矿开采储量估算
01
地质条件
矿床的地质构造、矿体形态、矿 石品位等因素对储量估算的精度 有直接影响。
勘探程度
02
03
数据处理方法
勘探工程的数量和质量、勘探网 度和精度等决定了储量估算的精 度。
数据处理方法和模型选择不当, 可能导致储量估算结果出现误差 。
误差来源与控制
测量误差
测量设备的精度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都会影响 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煤矿开采储量估算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 录
• 煤矿开采储量估算概述 • 储量估算方法 • 储量估算参数 • 储量估算的精度与误差分析 • 储量估算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01
煤矿开采储量估算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煤矿开采储量估算是指对矿床中可采 煤层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估,以确定 其经济价值和潜在的开采能力。
优化数据处理方法
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模型,提高数据 处理精度。
加强质量监控
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储量估算的全 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05
储量估算在煤矿开采中的 应用
开采规划与设计
确定开采区域
优化采掘布置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层分布情况, 确定开采区域和范围,为后续的开采 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储量分布和开采技术条件,优化 采掘布置,提高采掘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
详细描述
矿床模型法首先需要收集矿床的地质、构造、岩性、成矿条件等数据和资料。然 后,建立矿床地质模型,模拟矿床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最后,根据模拟结果 ,估算资源量。
统计法
总结词
统计法是通过统计分析已知矿床的数据,总结出资源量与地质、构造、岩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而估算新矿床资源 量的一种方法。
煤矿工业储量计算方法
煤矿工业储量计算方法煤矿资源/储量计算根据详查报告总结,勘探区共获得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资源量(334)321345万t。
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90512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1836万t,预测的资源量(334)28997万t。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占总资源量的28.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62.8%,详见表44。
2、资源/储量评价和分类根据煤层查明程度、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条件和开采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1)矿井控制的资源量90512万t。
由于本地区煤层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简单,各煤层的开采受不利因素限制极少,无孤立不可采块段,开采效益显著,因此设计把控制的资源量作为控制的经济预可采基础储量,即矿井获得控制的经济预可采基础储量(122b)90512万t。
(2)获得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1836万t。
矿权范围内共获煤炭资源/储量321345万t。
表44 矿井资源/储量分析表3根据《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是指地质资源量经可行性评价后,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及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之和。
可信度系数值取0.7~0.9。
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矿井,333的可信度系数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矿井取0.7,根据本矿井各主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的赋存情况,取0.85的可信度系数。
按此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262072.6万t,见表45。
4、矿井探矿权范围设计资源/储量设计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全矿井各类煤柱留设共计2210.2万t,留设方法如下:(1)井田边界煤柱根据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在井田范围内留设井田边界安全煤柱,煤柱宽度为50m,共留设2210.2万t。
表45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分析表(2井田范围内中南部有零星住户分布,北部有红庆河镇所在地,住户较多;根据设计前期调查,伊金霍洛旗政府已在该地区实行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井田内所有住户建议建设单位结合当地政府政策,可根据井下工作面推进速度,采取逐步搬迁措施,该方法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故不设村庄保护煤柱。
煤矿储量
2.准备煤量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 =(LhMD-Q地损 -Q呆滞 )K
式中Q准——准备煤量,t;
形成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巷道切割阶段。在采区范围内为一个回采工作面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工程,完成这些工程获得的可采煤量,称为回采煤量。
生产矿井“三量”可采期按以下公式计算:开拓煤量可采期(年)=期末开拓煤量/当年计划年产量准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准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回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回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
L——采区走向长度,m;
h——采区倾斜长度,m;
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3.回采煤量
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开拓煤量可采期(年)=期末开拓煤量/当年计划年产量准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准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回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回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
我国规定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一般为3~5年以上,准备煤量的可采期一般为一年以上,回采煤量的可采期一般为4~6个月以上。并且规定,井巷工程量除满足“三量”要求外,还要保证采区和回采工作面的正常接替。 在一般情况下,矿井的“三量”符合上述规定,即能达到采掘平衡,并有一定的合理储备,满足矿井稳产高产的要求。但是“三量”是一个概括性指标,它本身只说明为正常开采工作准备了一定的储量,而不能说明储量分布情况及开采条件。它只是概略地反映采掘关系,有时还不能确切地说明生产能否正常接续。如煤层层数多、总厚度大、层间距离小的多煤层矿井,有时“三量”虽然够了,但受开采程序限制,不能安排必需的回采工作面,采掘关系仍可能紧张。因此,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配合其它指标(如掘进率等)综合分析,据以安排生产计划。 正确处理采掘关系,是矿井生产的全面规划问题。目前我国采煤机械化水平提高较快,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和单产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掘进往往成为薄弱环节,应努力提高掘进机械化程度和掘进速度,加强地质工作,减少无效进尺,改进开拓方式和巷道布置,改革采煤方法,降低掘进率,保证矿井持续地实现稳产高产。
煤矿储量管理制度
煤矿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储量管理对于煤矿的开发利用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煤矿储量管理的工作,提高煤矿资源的管理水平,本文将就煤矿储量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煤矿储量管理的意义煤矿储量管理是指对煤矿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工作。
良好的储量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煤矿的资源利用率,增加煤矿生产效益,并对于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科学的煤矿储量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煤矿开发行为,保障煤矿资源可持续发展。
三、煤矿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1. 储量评估标准与方法煤矿储量评估是煤矿储量管理的基础,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根据煤矿的地质特征、勘探资料和实际开采情况,制定储量评估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2. 储量登记和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储量登记和监测体系,及时记录并更新煤矿的储量情况。
储量登记和监测体系应包括煤矿的储量数据、储量变化情况以及相关的生产和开采数据等。
通过对储量的实时监测和更新,可以更好地掌握煤矿的资源状况,为煤矿开采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储量管理与调度储量管理与调度是煤矿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对煤矿的储量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调度。
根据储量数据和市场需求,确定煤矿的开采量和生产计划,以实现最佳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
4. 储量保护与治理煤矿储量保护与治理是煤矿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对煤矿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采。
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加强对煤矿资源的保护和治理,防止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5. 储量信息共享与公示建立储量信息共享和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煤矿的储量信息。
通过储量信息的共享和公示,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对煤矿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四、煤矿储量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为了确保煤矿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首先,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其次,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储量管理的专业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储量类别和级别的关系:
• 能利用储量包括A级、B级、C级、D级各级储量,即是A、
• 五、夹矸不稳定,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的复煤层,
当夹矸
• 的总厚度不超过煤分层总厚度的1/2时,以各煤分层
的总厚度
• 作为煤层采用厚度,夹矸单层厚度不受最低可采厚度
的限制。
• 容重确定的原则
• 新投产的矿井,容重可沿用最终地质报告提出的
容重数据。生产矿井应随着修改地质报告和进行全面 储量核实重新测定容重,获得新的容重数据。
•
实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
• 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 = ———————————————
•
动用储量—永久煤柱摊销的损失量
• 如在一个井田内构造发育不均衡或局部复杂时,可分区段、
分煤层计算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
• 三、采区回采率应按采区设计规定的数字。如设计上无这一规
定,可用国家规定的回采率标准数字。
• 1.煤层层位、厚度、结构及变化情况已基本查明,
煤层对比可靠;
• 2.煤层产状已经查明,煤层底板等高线已基本控
制,落差大于(或等于)50米的断层已经查明;
• 3.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导水条件和补给关
系等已初步查明;
• 4.岩浆岩、冲刷带、烧变区等的范围、性质及对
煤层、煤质的影响已初步查明;
• 5.煤层顶、底板特性及开采技术条件已初步了解; • 6.煤质及其变化情况已基本查明,煤种已经查明。
动用储量、采区动用储量和工作面动用储量。
•
采出量。是指生产中实际采出的煤量,即实测产
量。分析储量动态、计算损失率时,必须用实测采出
量。只有当采用放顶煤等采煤方法,无法实际测算采
出量时,才可以用统计产量代替,但必须进行水分、
灰分和矸石量改正。
•
储量损失分为设计损失和实际损失。根据各有关
• 部门对储量损失分析上的不同需要,其中又可以从以下
• 3.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导水条件和补给关
系等,已基本查明;
• 4.岩浆岩、冲刷带、烧变区等的范围、性质及对
煤层、煤质的影响已查明;
• 5.煤层顶、底板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已了解清楚; • 6.煤质及其变化情况已经查明,煤种已经清楚。 •
• 二、B级储量。指经过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级
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A级外推的储量。它是 煤矿建设时设计和投资的依据,列为B级储量的条件是:
必须符合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丙级孔以上的规 定;圈定A级储量的钻孔见煤点综合质量,一般 应符合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甲、乙级孔的规定。 工程质量低劣,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钻探工程,不 能做为圈定各级储量的依据。
• 二、在煤层稳定和较稳定的地区,允许在A
级块段的外围,以不超过A级基本线距1/2的 距离外推B级储量;在B级块段外围,亦可以不 超过B级基本线距1/2的距离外推C级储量。A 级和B级块段,均不得连续外推。不稳定煤层一 般不能外推。
• (阳煤局地[1996]260号文件规定“对综放
要求采区回采率不低于75%,工作面回采率不 低于85%”)
•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定
•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
• (试行)
• 一九八三年九月
储量计算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
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利用程度,煤炭总
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 申请注销和转出的范围,必须有足够的勘探工程 • (包括巷道)证实。可根据煤点的情况用内插法圈定,
但不得从不可采见煤点外推圈定。
•
储量的开采与损失
•
在开采过程中,已开采部分的采出量与损失量之
和,称为开采动用储量(简称动用储量)。动用储量包
括采出量和损失量两部分。
• 根据开采区域的不同,动用储量又可分为全矿井
• 实测容重的方案应由地测部门和化验部门配合提
出。实测容重的结果需报省(市、区)煤炭厅(局、公司) 批准后方才有效。
•
可采储量计算
• 1、可采储量计算公式如下:
•
Q采=(Q工-P)(1-n)K
•
式中:Q采——可采储量
•
Q工——工业储量•ຫໍສະໝຸດ P——永久煤柱储量•
n——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
•
K——设计采区回采率(%)
• 三、按损失的形态分类,可分为: • 1.面积损失; • 2.厚度损失; • 3.落煤损失。
D级。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
• 确定各级储量的条件:
• 一、A级储量。是经过详细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
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列为A级储量的 条件是:
• 1. 煤层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已查明,
煤层对比可靠;
• 2. 煤层产状已经查明,底板等高线已控制,较大
的褶曲和落差大于(或等于)30米的断层已经查明;
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 一、按损失发生的范围分类,可分为:
• 1. 工作面损失;
• 2.采区损失;
• 3.全矿井损失。
• 二、按损失发生的原因分类,可分为:
• 1.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
• 2.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
• 3.落煤损失;
• 4.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
• 5.设计规定的永久煤柱损失;
• 6.开采技术条件达不到造成的损失。
250 250~500
• 确定采用厚度的原则如下:
• 一、煤层中夹矸的单层厚度不大于0.05米
时,夹矸与煤可合并计算,不需扣出。但全层 的灰分或发热量指标应符合规定的标准。
• 二、煤层中夹矸的单层厚度等于或大于所
规定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时,被夹矸所分开的 煤分层应作为独立煤层,一般就要分别计算储 量。
• 三、暂不能利用储量:指煤层的厚度、
质量不能满足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 的要求,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 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很困难,暂 时不能利用的储量。
•
保有储量
• 是指由于地质勘探及开采,探明储量经常
发生增减变化,保有储量是指截止统计报告期
止,煤田,矿区(井田)实际拥有的探明煤炭 储量。
• 三、在构造简单和中等的地区,一般可以
跨越已经查明的落差不大于50米的单个断层圈 定高级储量。若断层密集,不能跨越断层划分 高级储量。
•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得圈定高
级储量:
• 一、小构造发育的地段; • 二、在设计和生产中实际意义不大的小而
孤立的块段;
• 三、与老窑采空区或与风化带边界相邻的
•
储量动态与损失
•
储量增减
• 由于补充勘探、采勘对比或井界变动、重算等原
因,引起储量数字上的变化,经过审查批准后,即可 按一般增减处理。
• 一、补充勘探引起的储量增减。即经过系统的补
充勘探验证或采掘揭露证实,煤层厚度、可采边界、 煤质等发生变化引起的储量增减。
• 二、采勘对比引起的储量增减。指采后总结时,
生产储量管理 (第二部分)
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 提高回采率的若干规定(试行)
(原煤炭工业部1982年2月)
•
第二章 技术政策
• 第2.1条 煤炭资源回采率标准
• 1,在标准修改前,仍要求采区回采率:薄煤
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厚煤层 不低 于75%,水力采煤不低于70%,工作面回 采率:薄煤层不低于97%,中厚煤层不低于 95%,厚煤 层不低于93%。
块段;
• 四、临近不可采边界的块段; • 五、在大断层两侧各30~50米的地段。
• 圈定各级储量的基本线距 • 一、构造类别钻探工程基本线距如下表:
• 构造类别 • • 第一类简单 • 第二类中等 • 第三类复杂
基本线距(米) A类 B类 C类 750 1500 3000
375~500 750~1000 1500~2000
最高灰分等)的规定有了改变。
• 在储量增减量中,根据不同情况,可
分别按转入、转出和注销处理。
• 一、转入。原暂不能利用储量经进一步查明,煤层 厚度、灰分已符合能利用储量规定标准,或灰分虽超过 规定,但有固定销售对象,或洗选后可以达到规定标准, 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开采的,均可转人为能利用储 量。
B、C、D各级储量之和。
• 暂不能利用储量无论对其研究程度如何,一律不再分级。 • 工业储量是指A、B、C各级储量之和。 • 即:工业储量:A+B+C • 只有工业储量中才包含可采储量。可采储量不再分级。 • 远景储量即指D级储量。
•
各级储量的圈定
• 圈定各级储量,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 一、圈定各级储量的钻孔见煤点综合质量,
• 二、能利用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
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 1.工业储量: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做为
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 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
那部分储量。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 采储量。
•
• 2.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
研究程度不足,只能做为地质勘探设计和 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 三、C级储量。是对煤层用足够的钻孔在C
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B级外推的储量。 列为C级储量的条件是:
• 1.煤层层位、厚度及变化情况已初步查明,
煤层对比基本可靠
• 2.构造及煤层产状已初步查明; • 3.水文地质条件已做初步研究; • 4.煤质和煤种已初步查明。
• 四、D级储量。是根据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