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

合集下载

王若虚的汉宋孟学批评管窥

王若虚的汉宋孟学批评管窥

王若虚的汉宋孟学批评管窥高俊【摘要】《孟子辨惑》是金代著名学者王若虚的重要著作.其对《孟子》的解读,包括两大方面.一大方面是从思想角度解读,并细分为两个小方面:第一,针对汉宋诸家对《孟子》的注解进行评论,因为诸家有思想上的汉学、宋学之分,所以王若虚的评论有平衡汉、宋的特点;第二,自己对《孟子》的解读.另一大方面是从文献学角度进行句读、训诂等考辨,并兼论诸家的得失.纵观《孟子辨惑》的内容,王若虚以对汉宋诸家注解《孟子》的批评为基础,进而从义理与考辨两个角度阐释他的《孟子》解读观.这对于了解孟学在金代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思想史意义.【期刊名称】《兰州工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5)005【总页数】6页(P127-132)【关键词】王若虚;孟学;汉宋;批评【作者】高俊【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王若虚,字从之,号慵夫,晚年又自号滹南遗老,藁城人。

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进士,历任管城县令、门山县令、国史馆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著作佐郎、平凉府判官、左司谏、延州刺史、直学士。

金代经学家、文献学家。

现存《滹南遗老集》四十六卷,《孟子辨惑》一卷便保留其中,然而与《论语辨惑》存有《序》和《总论》不同,《孟子辨惑》既无《序》,又无《总论》。

根据周春健《金人王若虚<孟子辨惑>考论》中提及《孟子辨惑》的刊刻与流传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随《滹南遗老集》全本的刊刻而流传,一种是随‘四书辨疑’或‘经史辨惑’之类形式而流传,一种则是以‘孟子辨惑’的单行本形式流传[1]。

”但周先生并没有具体论述《孟子辨惑》的文本存佚问题。

依据书籍的发展历史,序作为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我怀疑今本《滹南遗老集》中《孟子辨惑》并非足本。

根据李定乾、胡传志校注的《滹南遗老集》,《孟子辨惑》分为十四节。

可以从思想与文献考辨两个方面解读,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

论王若虚诗学理论及其形成

论王若虚诗学理论及其形成
中 图 分 类 号 :2 6 I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5 7 2 l 0 l7 3 9( O 1) 3—01 3—0 2 4
的事情上 , 若 虚 面 对 翟奕 等 人 的 淫威 , 理 力 争 , 王 据


王 若 虚 的 儒 者 情 怀
宁 死 不 从 , 现 了过 人 的胆 识 和 气 节 。对 朋 友 , 晚 表 对
从 当时 的名士 刘正 甫 。王若 虚 承 安 二 年 中进 士 , 历 任鄢 州 录事 、 城 和 门 山两 县 县 令 、 史 院 编修 官 、 管 国 翰林 文字 同治制 诰 、 使 夏 国的 大使 、 州 军 州 事 、 出 泗
者, 陷于功 名利 欲之 私 。 他 很 赞 赏“ 儒 ” 儒 学 资 ” 宋 对
惟 有 叹 服 而 已 ” “ u 。
虚, 为王若 虚 授 业 , 尽 传 所 学 ” 。 “ u 。据 《 史 》 金 记
载 , 昂 字 德 卿 , 定 人 。 父 伯 禄 , 天 赐 , 定 进 周 真 字 大
士 , 十 四岁及第 , 至通知 沁南 军节 度使 。周 昂为 二 仕
纷纷弃 城逃 跑 , 周 昂誓 死 忠 于职 守 , 池 陷 落 后 , 独 城
周 昂 与 其 侄 子 周 嗣 明 遇 难 。 周 昂在 学 术 上 也 有 很 深
注重儒 学资源 的现实再 利用 , 以儒学 经典约束 自己的
为 人 行 事 , 实 重 质 。 文 艺 思 想 层 面 上 的“ 意 为 主 ” 务 以 与现 实 层 面 上 的务 实 重 质 , 儒 家 世 界 观 在 不 同 层 面 是 的表 现 , 同 一 事 物 的两 个 侧 面 , 谐 统 一 。 是 和 王 若 虚 对 于 儒 家 的 经 典 有 着 广 泛 的 涉 猎 , 深 在

词论的聚焦与突破--关于明清以来以“豪放”、“婉约”论词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词论的聚焦与突破--关于明清以来以“豪放”、“婉约”论词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要 深 入词 论 史 我 们 就 知 道 ,其 实 自清朝 以后 浙
于子骏书》 为证据 , 作 在文章里他说 : 近颇作小 “
词, 虽无柳七郎之风味 , 自是一家 , 亦 呵呵!数 日 前猎于郊外 , 所获颇多 , 作得一阙 , 令东州壮士抵 掌顿足而歌之 , 吹笛击鼓 以为节 , 颇壮观也。”i I 1 这篇文章写作于苏轼词创作的第二个高峰 、 苏词
约” 豪放”两分法论词的研究思路以及关于此 、“ 的讨论分 为三个时期来看 , 这三个时期依次是 : 第一 ,前张梃时期 , 许多学者均把苏轼视为 以豪放论词的肇始者。并把他 的一篇名为 《 于鲜
收 稿 E期 :0 6—0 l 20 2—2 8
作者简介: 张兆 勇 (9 5一 ) 男 , 16 , 安徽五河人 。 淮北煤炭 师范学院 中文 系副教授 , 从事古典文学与文 化研究 ; 安敏
《 分甘余话》 也云: 凡为诗文贵有节制 , “ 及词 曲变
然, 正调至少游 、 易安为极致 ……变调至东坡为 李
律也 。 ¨沈义父《 ” 乐府指迷》 :近世作词者 , 云 “ 不 极致 。” l 近代杨崇焕《 ( 升庵长短句正集序》 也
云: 词创始于李唐李太 白, “ 渐盛于五代, 而集大成
(h ooh n oi c ne) P i sp yad Sca Si cs l l e
Vo. 7 o 3 1 2 N . ຫໍສະໝຸດ Jn. 0 6 ue2 0
词 论 的 聚 焦 与 突 破
— —
关于明清 以来以“ 豪放 " “ 约” 词 问题 的 回顾 与反 思 、婉 论
张兆勇 , 安 敏
维普资讯
淮北煤炭 师范 学院学 报 ( 哲学社会 科学版 )
第2 7卷 第 3 期

历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选集

历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选集

历史专业论文题目本科生论文题目(赵兴胜)1.近代中国的经济学家(群体或个体的研究)2.近代中国的大学校长(群体或个体的研究)3.近代中国的公务员待遇研究4.近代中国教师待遇问题研究5.近代中国军人待遇问题研究6.近代中国的学费问题研究7.民国时代上层社会生活问题研究(资本家、政府高官、世家大族的财富收支、家庭教育、婚丧嫁娶等等)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杨加深)1.中国书法歌诀研究――草书(今草)2.中国书法歌诀研究――篆书3.中国书法歌诀研究――章草4.中国书法歌诀研究――版平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胡新生)1.周代的食物与食礼研究2.汉代的食物与食礼研究3.战国时代的心理分析成就4.刘台拱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李巍)1.加拿大联邦制的建立2.加拿大走向独立的宪政道路3.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历史渊源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徐畅)1.抗战时期中共的对外宣传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外宣传3.图像里的历史——以近代某一时期政治漫画为中心4.国民情绪与近代中国外交(以某一事件为中心)5.国民情绪与近代中国政治(以某一事件为中心)6.近代民族危机与史学使命7.近代“社会公平”思想与“平均主义”思想辨析8.孙中山晚年思想再研究9.陈独秀晚年思想再研究10.胡绳晚年思想再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牛淑萍)1.试论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2.试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试论19与20世纪之交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晁中辰)1、论明初的对外政策2、明清时期的海外移民3、明清谏议制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董宝讯)1.农业学大寨运动评析2.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3.“大跃进”时期社会心态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周晓瑜)1.龚自珍史学思想研究2.黄宗羲历史批判思想3.欧阳修《正统论》分析4.论班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张熙惟)1、金代史学家王若虚史学思想评价。

2、元代学者张起岩史学思想评价。

3、清代史学家马骕史学思想评价。

论王若虚诗学理论的批判性

论王若虚诗学理论的批判性

作要 求 ,形似与神似 统一 ” 艺术境界 ,尊苏抑黄 ” “ 的 “ 的品评 态度 , 往纲举 目张 , 往 谨细务 实, 折射 出智 慧的光 芒 , 有很 强的批 具
判性 。 关 键 词 : 若 虚 诗 学 理 论 批 判 性 王
王 若 虚 ( 元 17 一 l4 年 ) 金 代 文 学 家 , 北 藁 城 公 17 2 6 , 河 人, 字从之 , 号慵夫 , 入元 后 自称滹南 遗老 。金章宗承安 二年

“ 实” 典
王若虚 的《 文辨》 《 、滹南诗 话》 门论 文论 诗 , 专 虽未形 成
完备 的体系 , 从始至终 , 却 观点鲜 明 , 有不少独 到见解 。论文
主 张 典 实 , 倡 辞 达 理 顺 , 诗 提 倡 晓 畅 自然 的 风 格 , 张 提 论 主
始 为知本末 。 ( 文辨》 但是 , ”《 四) 形式主义 的影 响在王若 虚身

首肯 。”《 (文辨》 把思想 内容放在 突出 的地 位 , 调“ 达 四) 强 辞 理顺 ” 《 (诗话》 )“ 下 、浑然 天成 ” 诗 话》 , 于 “ ( 《 中)对 不求是 而求 奇 ”《 (诗话 》 、不 求 当而求新 ”《 中)“ (诗话 》 的倾 向提 出了 中 下)
肯 的批 评 , 出 :凡文章须是典 实过 于浮华 , 易多于奇 险 , 指 “ 平
上也偶 尔有所 流露 , 比如他 对 司马迁 的评价就 失之 偏颇 , 他 曾说 :司马迁之 法最疏 , “ 开卷令人不 乐 。”《 ( 文辨》 ) 说 : 一 又 “ 迁虽气质 近古 , 以绳 准律之 , 殆百孔 千疮 。 ( ” 同前 ) 而暴 露 从
无代 无之 ,唯于议论之 学 ,殆 为阙如 … …滹 南先 生学博 而

2020年10月自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020年10月自考真题第I部分选择题(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是()A.诗风古淡B.诗风清新C.追求气骨D.讲究修辞答案:D解析: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其讲究修辞的昆体功夫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

分值:1.02.王安石散文的特点是()A.以议论说理见长B.以写景抒情见长C.雍容典雅D.平易婉转答案:A解析: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即使是写游记和短文,也加入了议论,叙事与说理融为一体,透辟有力,深入浅出,简明生动而寓意深远。

分值:1.03.苏轼词的艺术风格是()A.清淡秀逸B.豪放旷达C.清空骚雅D.典雅含蓄答案:B解析:苏轼词打破了花间以来为应歌合乐而形成的独重女音,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定式,而代之以表现抒发士大夫情志的创作心理,风格上也打破了专以婉丽柔媚为美之局限。

其词气象宏大,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

分值:1.04.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是()A.华丽典雅B.豪犷雄放C.朴拙瘦硬D.清新流丽答案:C解析:陈师道作诗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摒却华辞丽藻。

其五言诗之佳者,往往以拙为工,简妙雅淡,瘦而有骨,用力而无痕,学老杜而得其神髓。

分值:1.05.梦窗词的风格特点是()A.清丽自然B.通俗浅近C.清新淡雅D.浓艳密丽答案:D解析:梦窗词有其独特的情绪体验和表现方式,脉络贯通,法密而律精。

其风格渊源来自周邦彦,又进而形成他特有的超逸沉博、浓艳密丽的风格特点。

分值:1.06.徐玑所属的诗人群体是()A.江西诗派B.江湖诗派C.中兴四大诗人D.永嘉四灵答案:D解析:无分值:1.07.辽道宗皇后萧观音的应制诗《伏虎林》的创作特点是()A.杂糅佛道B.气势宏大C.言辞激切D.以物喻人答案:B解析:无分值:1.08.金代作家宇文虚中是()A.由辽人金的文臣B.由宋入金的文士C.金代后期作家D. “国朝文派”作家答案:B解析:无分值:1.09.元好问七言律诗的风格特点是()A.含蓄深婉B.浑雅博大C.沉挚悲凉D.风流蕴藉答案:C解析:元好问的七律诗中表现出苍凉沉郁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赵翼《瓯北诗话》说:“七言律则更沉挚悲凉,自成声调。

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

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
第1 1 0 卷 5期 Vo . 1 0 第 No . 5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d a nd Wr i t e Pe r i odi ca l
2 0 1 3年 5月 Ma y 2 01 3
试 论 王若 虚 的词 学观
唐 沽 戴 永 恒
5 5 3 0 0 0 ) ( 贵 州大 学 人 文学 院 贵 州 贵 阳 5 5 0 0 2 5 ; 六 盘 水 师 范学 院 中 文 系 贵州 六 盘 水
家。 知之 者 少 。后 晏 叔 原 、 贺方 回、 秦少游 、 黄鲁直 出 , 始 能 知
之 。又晏 苦 无 铺 叙 , 贺苦少典重。 秦 即专 主 情 致 , 而少故实 , 譬 如
贫家美女 , 虽 极 妍 丽 丰逸 , 而 终 乏 富 贵 态 。 黄 即 尚故 实 , 而 多 疵 病, 譬 如 良玉 有 瑕 , 价 自减半 矣 。 ” 【 引 可 见李 清 照之 论 与 陈 师 道 同 ,
后, 与 元 好 问齐 名 的 金 朝 文 坛 领 袖 。王 鄂 在 《 滹南 遗老集 引》 中 说: “ 先生性聪敏 , 蚤岁力学 , 以 明 经 中 乙科 。 自应 奉 文 字 . 至 为 直学士 , 主 文盟 几 三 十 年 。 ” _ 1 _ 可见 王 若 虚 曾长 期 主 盟 金 朝 文 坛 。 王若 虚 于 诗 文 有极 深厚 的修 养 , 其《 滹南遗老集》 有 诗话 三 卷 , 其 中也 间 有 词论 二 十三 则 , 内容 主 要 集 中在 对 苏轼 、 黄 庭 坚 词 和 金 朝词人蔡松年( 萧 闲 老人 ) 的 评论 上 。 1 “ 是 苏 非黄 ” 。 推 尊 苏 词 张 惠 民《 从金源文论看 “ 苏学北行 ” 》 中说 : “ 苏学北 传 , 以 文 学为主 。” 日 苏轼对金源文学的影 响深刻而全面 , 表 现 在 他 们 对 苏 轼 文 学 史地 位 、 文 学典 范 的推 崇 和 认定 , 而且在诗 、 文、 词 的创 作 上 均 受 到苏 轼 的影 响 。王若 虚 亦 是 如 此 。在 他 的 词 论 中 对宋

颠覆与指斥:浅谈王若虚对黄庭坚诗歌批评

颠覆与指斥:浅谈王若虚对黄庭坚诗歌批评

律 , 出样度 , 旁 务以 自立而相抗 , 然不 免居其下也。”此处
立论的要 旨就在 于苏轼纵横奔放 , 不受羁勒 ; 而山谷则拘 于 法 度 准绳 , 能真 正 表 达 出 内心 中活 生 生 的 “ 不 自得 ” 之
黄庭 坚。如胡仔 、 张戒 、 许尹 、 赵蕃等人 , 他们都论断杜 、 黄
颠覆与指斥 : 浅谈 王若虚 对黄庭 坚诗歌批评
邱 美琼
摘 要: 王若虚诗歌批评 注重创作与风格 的 “ 天全” “ 、 自得 ” 因而对不合其 审美理想的黄庭坚诗歌 多有指责 , ,
主要体现在 : 颠覆 黄庭坚宗杜说 ; 以苏黄 比较 来扬 苏抑黄 ; 对黄庭 坚具体诗作指疵 ; 对黄庭 坚诗歌理论的指斥。这些 论评 , 尽管其 中渗透着王若虚个人的诗学趣尚 , 存在指责 失当之处 , 但相较 于宋代 的黄庭坚诗歌接受 , 它具有 了更
自破 了 。
二 以 苏黄 比较 来 扬 苏 抑 黄
泛, 从战 国、 汉代 、 南北朝到唐 、 , 宋 上下 10 50多年 。被论 列的文学家有 : 宋玉 、 扬雄 、 司马迁 、 刘伶 、 陶潜 、 张融、 庾
在破解宋人的黄庭 坚宗杜说 后 ,王若 虚便顺利地将 批评的重心转 向扬苏抑黄 , 他往往通过对 苏轼 、 黄庭坚的 比较来 贬抑黄庭 坚 , 张自己的诗学主张。他对苏 、 伸 黄的 褒贬之 根据 , 主要在 于苏轼纵横变化 , 而黄庭坚则拘泥于
维普资讯
第6 卷
第5 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RNAL OF JXIUN VE I Y OU I I RST
Vo16 No 5 . . 0e . 0 t 20 6
20 0 6年 l 0月

史例不取宋子京——金代王若虚对《新唐书》的批评

史例不取宋子京——金代王若虚对《新唐书》的批评
金人把王若虚所作评论比之为刘知畿的《史通》,实际上,二人所论在范围上有很人筹别。刘 知畿的《史通》是比较全面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他的批评紧紧同绕史学问题,包括史15的形式、 +婷事的原则、内容的求真、史事的处理和文字表述的要求等3。于若虚的“辨惑”诸篇所涉及的内容 比较庞杂,包括经、史、文、诗。就史学而言,他对《史记》、《新唐书》有专篇“辨惑”,义有综论 诸史的《诸史辨惑》、《议论辨惑》等篇。他评判某些史家和某部史郫的是是-{HF,都采用的是比较 的方法和举具体实例的形式,所列的各条彼此联系不紧密,即条与条之间不相连属,并没有形成像 《史通》那样系统的评论体系。准确地说,王若虚有关史学批评的篇章是他观览前人著述有所感悟 而形成的读书札记。长期的治史实践,使他形成了一定的撰史原则,这些原则是他评论诸史优劣的 尺度。这些原则散见于他对具体史书、史家和历史事实的是非评论中,因为随得随发,读者一时难 以通晓其理论体系,所以需要做进一步的提炼和总结,才能明了其思想内涵。具体就《新唐书辨》 来说,王若虚的评论主要涉及的是史例,而且绝大部分是属于史书文字表述问题。他在《新唐二饽辨》 开篇就讲:
作史与他文不同,宁失之质;不可至于华靡而无实;宁失之繁,不可至于竦略而不尽。 宋子京不识文章正理而惟异之求,肆意雕镌,无所顾忌,所至字语诡僻,殆不可读,其事 实则往往不明,或乖本意.自古史书之弊,未有如是之甚者.呜呼!笔力如韩退之,而《顺
。千鹗在‘滹南遗老集序>中说:。予以剽窃之学.由白衣入翰林。当代巨公.如赵闲闲、杨礼部、滹南先生,皆士 林仪表,人莫得见之,而一旦得侍几砚……王寅之春,先生归自范阳,道顺天,为予作数门留,以予书pq帙见示, E1.‘吾平生颇好议论。向所杂著往往为人窃去。今记忆止此,其为我去取之。“见f若虚:‘滹南遗老集>卷首, 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2载于‘兴大历史学报'1992年第2期。, 3参见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52页.

王若虚的诗论取向及其意义

王若虚的诗论取向及其意义

王若虚的诗论取向及其意义方 頠 玮(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摘要:王若虚的《滹南诗话》在金源文化语境中,由对杜甫诗歌的尊崇,进而对宋诗研究产生兴趣。

王若虚对宋诗的评价,以苏轼和黄庭坚为中心,但评价的结论大不相同,这与努力探索金诗的发展出路有很大关系,围绕探索金诗发展出路,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他扬苏抑黄,是要在诗歌取向方面,融合盛唐李白的自然和杜甫的议论,同时表现出末世对盛世文化的憧憬;王若虚激烈批评黄庭坚的诗歌,与他推崇唐代李杜韩等大家的诗歌价值有关。

在他看来,这几位诗人的诗歌要么是“哀乐之真,发乎情性”,属于“诗之正理”,要么“要皆出于自得”,他称为“诗之真理”;对李杜优劣之论,王若虚赞成王安石的说法而不同意欧阳修的意见,体现出王若虚诗歌理论的金源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与他在汉文化传统和金源文化发展之间寻求新的道路息息相关,也与金代努力探索金诗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关键词:王若虚;《滹南诗话》;诗论;价值取向作者简介:方頠玮(1988— ),女,安徽枞阳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8)03-0117-07 收稿日期:2018-01-05DOI: 10.19563/j.cnki.sdzs.2018.03.015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38至卷40为其诗话著作[1]。

《诗话》分上、中、下3卷,凡90则,所论时代以唐、宋两代为主,间及汉魏六朝。

但就篇幅看,又以唐代杜甫和北宋苏、黄和王安石为中心。

王若虚对宋诗的评价,以苏、黄为中心,但评价的结论大不相同,一方面与“苏学盛于北”有关,这一问题胡传志先生曾做过令人信服的历史考察[2];另一方面与“金末文人在反思苏黄及江西诗派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金诗的发展出路”有很大关系,“他们找到了一条弃宋学唐之路”[3]41。

可见学唐影响了他对苏黄的不同评价,他对苏轼评价较高与推崇唐诗在价值取向上有共同之处。

王若虚《滹南诗话》论黄庭坚之双重标准

王若虚《滹南诗话》论黄庭坚之双重标准

古代文学王若虚《滹南诗话》论黄庭坚之双重标准邢蕊婷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金人王若虚在其《滹南诗话》中对黄庭坚大加斥责,这既与当时的诗坛风气有关,也与王若虚本人的诗歌观念有关。

而这种斥责更来源于王若虚审视黄庭坚诗歌时采用的双重标准,主要集中体现在其主观引用前人评论、苛刻要求黄诗及歪曲黄诗成就等方面。

这不仅造成对黄诗的过分贬低,也不利于指导人们正确评价诗歌作品。

关键词:王若虚;《滹南诗话》;黄庭坚;双重标准一王若虚是金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在他的著作《滹南诗话》中把黄庭坚的诗歌批评的一无是处。

一方面,这与当时的诗坛风气有关。

金代诗坛深受宋代诗歌风气的影响,促使一些诗人渴望摆脱宋人的束缚,积极向唐诗学习,尤其反对宋诗的尖新奇险。

黄庭坚无疑是宋诗的代表,必然会受到一些人的批判,王若虚批评黄庭坚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则与王若虚本人的诗学观念有关。

王若虚的诗歌观念受到了其舅周昂的影响,《金文最》记载周昂“尽传所学”[1]于王若虚,从《滹南诗话》中也可以看出王若虚对他的尊崇与诗歌理论上的继承。

据统计,在《滹南诗话》中共有五处提到了他的舅舅周昂,而在这五处之中,有两处与黄庭坚有直接的联系,其论述如下:吾舅儿时,便学工部,而终身不喜山谷也。

若虚尝乘间问之,则曰:“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

然於少陵初无关涉,前辈以为得法者,皆未能深见耳。

”善乎吾舅周君之论也,曰:“宋之文章至鲁直,已是偏仄处。

陈后山而後,不胜其弊矣。

人能中道而立,以巨眼观之,是非真伪,望而可见也。

”若虚虽不解诗,颇以为然。

[3]①可以看出,周昂认为黄庭坚作诗与杜甫没有上承关系,宋诗到了黄庭坚这里已经走向了偏仄。

王若虚更直言周昂“终身不喜山谷”,而他自己也“颇以为然”,王若虚继承了周昂对于黄庭坚的批评并形成了固化的心理倾向即黄庭坚的偏仄。

可以说,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直接导致王若虚不能站在公正的角度来评价黄诗。

除此之外,王若虚从周昂那里还继承了“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的诗学观念,并将“以意为主”发展成为了其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

论王若虚对白居易的接受及其得失

论王若虚对白居易的接受及其得失

论王若虚对白居易的接受及其得失作者:尚永亮来源:《社会科学》2009年第09期摘要:王若虚之推赏白居易,一方面固然缘于他对白诗的喜好,另一方面则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既是对宋人过度贬抑白诗的一种反拨,也是对当世诗坛求靡夸多、务奇争险风气的一种针砭,而其救治的药方,便是向白诗的“哀乐之真发乎情性”、“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回归。

王诗对白诗的效法,有失有得。

而从接受史的角度看,其理论与创作均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王若虚;白居易;接受;得失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9)09-0164-06作者简介:尚永亮,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湖北武汉 430072)金元时代,王若虚是第一位大力推赏白居易及其诗作的人物。

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官至州刺史、直学士。

饱学多才,博闻强记,精于经学、史学和文学,尤具辩才和识力。

时人谓其“学博而要,才大而雅,识明而远” (注:李冶:《滹南集引》,载《滹南集》卷首。

),“主文盟几三十年,出入经传,手未尝释卷。

为文不事雕篆,唯求当理,尤不喜四六。

其主持明节,区别是非,古人不贷也” (注:王鹗:《滹南集引》,载《滹南集》卷首。

)。

由于学殖丰厚,所以独具只眼,能于常人忽略处发现问题;由于喜辩善辩,所以笔锋甚锐,往往一针见血。

他的论诗观点及其对宋人意见的反驳、对当世诗风的针砭,在整个白居易接受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值得高度重视。

一、对宋人轻白议论的反驳王若虚之推赏白居易,一方面固然缘于他对白诗的喜好;另一方面则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是对宋人过度贬抑白诗的一种反拨,一种抗议。

我们知道,宋人自苏轼发为“元轻白俗”之论后,以“俗”评白诗并贬抑白诗,已成为一种风潮。

如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谓白诗“格制不高,局于浅切,又不能更风操,虽百篇之意,只如一篇,故使人读而易厌也”,“其述情叙怨,委曲周详,言尽意尽,更无余味。

及其末也,或是诙谐,便使人发笑,……甚者或谲怪,或俚俗,所谓恶诗也”。

谈王若虚对黄庭坚的批评

谈王若虚对黄庭坚的批评

谈王若虚对黄庭坚的批评作者:胡蓉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摘要:金末王若虚立足于“以意为主”,尚平实自然,贵自得天全,不盲目崇拜古人,主张师心,从黄庭坚的宗社师承、作诗的根本原则方法、诗意诗味到遣词造句,对宋代诗学进行批判,激愤之词溢于言表。

关键词:金代文学;《滹南诗话》;苏黄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82-01作为金末最有根基的理论家,王若虚立足于“以意为主”,尚平实自然,贵自得天全,不盲目崇拜古人,主张师心。

对于黄庭坚,王若虚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从他的宗社师承、作诗的根本原则方法、诗意诗味到遣词造句,整个《滹南诗话》都充满了对黄庭坚的批判,激愤之词溢于言表。

这些言词所带有的情绪化倾向,更多的是出于对金代文坛形式主义文风的愤慨。

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耳。

鲁直好胜,而耻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

(卷三)他斥责黄庭坚做诗出自前人且又耻于承认,美其名曰“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这种做诗方法的实质是剽窃。

正是因为黄庭坚追求奇险、生新,忽视生活客体对诗歌的巨大影响力,而不是如苏轼那样取自生活发自肺腑,所以黄庭坚的诗无法具有苏轼纵横豪迈的神韵,生机勃勃的奇妙境界。

他认为黄庭坚根本无法和苏轼相提并论: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问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如肺腑中流出者,不足也。

此所以力追东坡而不及欤?(卷二)在王若虚看来,黄庭坚作诗求新求奇是为了与苏轼相抗衡,却败于苏轼之下。

如果没有苏轼这座高峰,黄的成就还不如现在:鲁直欲为东坡之迈往而不能,于是高谈句律,旁出样度,务以自立而相抗,然不免居其下也,彼其劳亦甚哉,向使无坡压之,其措意未必至是。

(卷三)黄庭坚自以为得法于杜甫,而王若虚则不以为然,且运用比喻形象为黄庭坚定位,把黄定位于杜甫、苏轼之下,这是比较公允的:山谷自谓得法于少陵,而不许于东坡。

《王若虚美学思想研究》范文

《王若虚美学思想研究》范文

《王若虚美学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王若虚,作为中国古代文坛的重要人物,其美学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学与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作品不仅仅是在内容与表达方式上独具特色,更重要的是他的美学观点引领了一种时代审美趋势。

本文将深入研究王若虚的美学思想,试图通过对其思想进行全面解析与系统总结,探索其独特的艺术见解及其在时代中的价值与地位。

二、王若虚美学思想的产生背景王若虚生于乱世,正值封建社会的中后期。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文学艺术的创新成为了必然要求。

在与其他学派或理论的相互影响中,王若虚的美学思想逐渐形成并发展。

他的思想既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又与道家、佛家等思想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三、王若虚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1.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统一性:王若虚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且必须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他主张艺术家在创作中应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这种反映需要带有独特的艺术眼光与视角。

2. 审美情感的自由性:王若虚强调审美情感的重要性,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应追求自由与自然的审美情感。

他提倡以真挚的情感去表达生活与自然之美,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 创新与继承的平衡: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王若虚也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时代性,并保持其生命力。

四、王若虚美学思想在文学与艺术中的体现1. 文学创作:在文学创作中,王若虚主张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为宗旨,强调作品的情感表达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性。

这种观念为后世的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2. 艺术形式:王若虚注重艺术的审美情感和自然表现力,他的作品中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创新的元素。

这种融合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 音乐与绘画:在音乐与绘画领域,王若虚的美学思想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强调音乐与绘画应追求自然、真实与自由的表现力,这种观念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五、王若虚美学思想的价值与影响王若虚的美学思想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三原文及译文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三原文及译文

王若虚《渡南诗话》卷三原文及译文
原文:
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

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

”余谓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固难,然以天才而模拟前人,似不相远。

夫模拟前人,还只八病。

唐初诗模拟汉魏者多矣。

退之云:“陈子昂诗外宽内忌,意余于词,又往往齐梁乐府中来。

”盖终不近风雅,不似陈子昂如《感遇诗》之类,寄托深也。

其他模效齐梁间者不一而足,唯陈子昂自齐梁乐府中来,不当自限以乐府为诗。

译文:
黄庭坚说:“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

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

”我认为以有限之才模拟前人,似乎也不相远。

但模拟前人似乎只应关注八病。

唐初的诗歌大多模拟汉魏时期的作品。

韩愈说:“陈子昂的诗外表宽泛而内心忌妒,其意思在词中表达出来,又往往从齐梁乐府诗中汲取灵感。

”也许他始终不接近《风》、《雅》,不像陈子昂的《感遇诗》那样,寄托深远。

其他模拟齐梁间作品的例子还有很多,唯独陈子昂汲取齐梁乐府诗的灵感,不应自我限定以乐府诗为诗歌。

金代文学;王若虚;诗文;情感内涵

金代文学;王若虚;诗文;情感内涵

作者: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唐宋文化转型背景下的韩愈诗文研究"(20ZWE241);
作者机构: 1
出版物刊名: 保定学院学报
页码: 6-刘丽华[1]页
年卷期: 2022年 第2期
主题词: 王若虚是金代学术的集大成者,在诗文创作上亦颇有造诣,其作品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平淡真切的亲情、深挚隽永的友情、随和洒脱的旷达之情以及悲天悯物的仁者之情.重视诗文的情感抒发既是中国文学的宝贵传统,同时也和王若虚的家学渊源密不可分,亦是王若虚本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体现.
摘要:
I207.22the literature of Jin Dynasty;Wang
Ruoxu;poetry;emotional connotation。

王若虚《滹南诗话》

王若虚《滹南诗话》

王若虚《滹南诗话》世所传《千家注杜诗》,其间有曰新添者四十馀篇。

吾舅周君德卿尝辨之云:“唯《瞿唐怀古》、《呀鹘行》、《送刘仆射》、《惜别行》为杜无疑,自馀皆非本真,盖後人依仿而作,欲窃盗以欺世者,或又妄撰其所从得,诬引名士以为助,皆不足信也。

”【杜诗假货太多】东坡尝谓太白集中,往往杂入他人诗,盖其雄放不择,故得容伪,於少陵则决不能。

岂意小人无忌惮如此!其诗大抵鄙俗狂瞽,殊不可读。

盖学步邯郸,失其故态,求居中下且不得,而欲以为少陵,真可悯笑。

《王直方诗话》既有所取,而鲍文虎杜时可间为注说,徐居仁复加编次,甚矣。

世之识真者少也。

其中一二虽稍平易,亦不免蹉跌。

至於《逃难》、《解忧》、《送崔都水》、《闻惠子过东溪》、《巴西观涨》及《呈窦使君》等,尤为无状。

洎馀篇大似出于一手,其不可乱真也。

如粪刃之在隋珠,不待选择而後知,然犹不能辨焉。

世间似是而相夺者,又何可胜数哉!予所以发愤而极论者,不独为此诗也。

吾舅自幼为诗,便祖工部,其教人亦必先此。

尝与予语及新添之诗,则蹙曰:“人才之不同如其面焉,耳目鼻口相去亦无几矣,然谛视之,未有不差殊者。

诗至少陵,他人岂得而乱之哉?”公之持论如此,其中必有所深得者,顾我辈未之见耳,表而出之,以俟明眼君子云。

吾舅尝论诗云:“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

主强而役弱,则无使不从。

世人往往骄其所役,至跋扈难制,甚者反役其主。

”【立意趋势字语,如强主使唤奴仆】可谓深中其病矣。

又曰:“以七为七,其七不足,七拙相济,则使人不厌。

唯甚巧者,乃能就拙为巧,所谓游戏者,一文一质,道之中也。

雕琢太甚,则伤其全。

经营过深,则失其本。

”又曰:“颈联贪联,初无此说,特後人私立名字而已。

大抵首二句论事,次二句犹须论事,首二句状景,次二句犹须状景,不能遽止。

自然之势,诗之大略,不外此也。

”其笃实之论哉。

史舜元作吾舅诗集序,以为有老杜句法,盖得之矣。

而复云由山谷以入,则恐不然。

吾舅儿时,便学工部,而终身不喜山谷也。

论金代文人王若虚对苏轼文学思想的审美接受

论金代文人王若虚对苏轼文学思想的审美接受

论金代文人王若虚对苏轼文学思想的审美接受于敏(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摘要:金朝代文坛上“苏学盛行”。

金代文人王若虚对苏轼理论的接受,既有吸纳、借鉴,同时也有批判。

王若虚对苏轼诗词尤为推崇,尊苏词为古今第一,在赞赏苏轼诗歌自然流畅、随物赋形的创作审美风格的同时,也深刻指出了苏轼作品中的诸多弊病。

王若虚在创作过程中努力学习苏轼,其作品深具东坡风神。

关键词:王若虚;金代文坛;苏学思想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129-03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内蒙古大学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金代文学批评理论汇编》(201410126008)中期成果王若虚是金代著名诗人,其文学创作成就和文学批评思想引领一代社会风尚。

元好问《内翰王公墓表》一文称赞其文学才华“经解不善张九成,史例不取宋子京,诗不爱黄鲁直,著论评之,凡数百条。

世以刘子玄《史通》比之。

为人强记默识,诵古诗至万余首,他文称是。

文以欧苏为正脉,诗学白乐天。

作虽不多,而颇能似之”[1]。

元好问对比李纯甫、王若虚,认为:“李右司之纯以辨博名天下,杯酒淋漓,谈辞峰起,公能三数语窒之,唯有叹服而已。

”[2]清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王若虚:“金、元间学有根底者,实无人出若虚右。

”[3]一、王若虚对苏轼诗学观点的审美接受王若虚的文学思想有独到见解,他反对尖新奇巧的文风,反对金末文坛像李之纯、雷希颜、李天英为代表的追求尖、险、新、奇的文章创作风格。

王若虚与雷希颜编修《宣宗实录》时,王好平淡纪实,雷尚奇峭造句。

王若虚认为:“实录止文其当时事,贵不失真。

若是作史,则又异也。

”[4]批评“希颜作文好用恶硬字,何以为奇”[5]?金代文坛盛行“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潮,文人纷纷效仿“江西”吟咏书斋,推敲文字。

以王若虚、元好问、赵秉文为代表的另类文人,则坚决反对江西诗派“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认为其束缚了文学本真的发展,并努力扭转文坛的这股不正之风。

论王若虚诗论的主体性特征

论王若虚诗论的主体性特征

论王若虚诗论的主体性特征
杨忠谦
【期刊名称】《兰州学刊》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金代后期著名诗论家王若虚在阐述诗歌创作的时候,非常注重诗人主体意识的张扬和主观情绪的发挥.相对于其他的诗论家来说,王若虚不主张诗歌表现方法上的典繁意密、语言形式上的浮靡夸饰,以及意蕴构思上的一味求奇,而是要求诗歌能够做到"以意为主"、要"自得".其诗论的实质就是强调诗人主体意识在诗歌创作中的支配地位,杜绝文字游戏和无病呻吟.这对金代中后期柔弱尚奇的不良诗风显然是一种拨正.
【总页数】3页(P153-155)
【作者】杨忠谦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200062;大同大学,辽金文学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
【相关文献】
1.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的现代性特征 [J], 孙军鸿
2.山谷诗论的互文性特征 [J], 刘继辉;范武杰
3.王若虚的诗论取向及其意义 [J], 方頠玮
4.元好问诗论的阶段性特征 [J], 胡传志
5.由古典至现代:晚清诗论的过渡性特征 [J], 杨四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
摘要:王若虚是金源文坛领袖,于诗文有极深厚的修养,其《滹南诗话》有词论二十三则,表现了“是苏非黄”、诗词同一等词学观,在金代词论中既有代表性,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关键词:王若虚词词学观
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自号慵夫。

他是继赵秉文之后,与元好问齐名的金朝文坛领袖。

王鄂在《滹南遗老集引》中说:“先生性聪敏,蚤岁力学,以明经中乙科。

自应奉文字,至为直学士,主文盟几三十年。

”[1]可见王若虚曾长期主盟金朝文坛。

王若虚于诗文有极深厚的修养,其《滹南遗老集》有诗话三卷,其中也间有词论二十三则,内容主要集中在对苏轼、黄庭坚词和金朝词人蔡松年(萧闲老人)的评论上。

1 “是苏非黄”,推尊苏词
张惠民《从金源文论看“苏学北行”》中说:“苏学北传,以文学为主。

”[2]苏轼对金源文学的影响深刻而全面,表现在他们对苏轼文学史地位、文学典范的推崇和认定,而且在诗、文、词的创作上均受到苏轼的影响。

王若虚亦是如此。

在他的词论中对宋人关于苏词与黄词的评论多作辩驳。

至于苏轼与黄庭坚,谁的词是当行,李清照《词论》有论述,其论苏轼云:“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

其论黄庭坚云:“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3]可见李清照之论与陈师道同,均认为苏轼词非本色,是以诗为词,虽李清照认为黄庭坚词尚故实而多疵病,但仍是当行词家。

这和王若虚及他所赞同的晁补之意见相背。

从词作的实际和宋人的论述来看,黄庭坚词并无不协音律的现象,要从这个角度来看,黄庭坚词应比常常因打破音律而迁就词意的苏轼词要来得本色。

王若虚既认为苏轼词似诗,又引晁补之之论谓黄庭坚词著腔子唱如诗,非当行语,实非公论,不过是用非黄庭坚来抬高苏轼,此与王灼《碧鸡漫志》通过贬柳而崇苏之论相同。

其《滹南词话》论及黄庭坚词,多为贬低之语,从词之造句、用字、使典等技法入手,评山谷《摹山溪》词非常细致,丁放《金元词论》认为“王若虚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4],但实则苛之过严。

如论“恰近十三余”句,王若虚说“近则未及,余则亦过”。

以为黄庭坚此句句意矛盾。

这首词词序云:“赠衡阳妓陈湘”又作“别意”,是写给歌妓陈湘的赠别之作。

其词上片主要描写陈湘美貌,乃是视觉所见,“近”宜作好像、仿佛解,此句应说陈湘看上去恰像十三余岁少女的摸样。

再如论山谷化用杜牧诗,认为杜诗泛言花已结子,黄词做实为青梅,限之以如豆,理不可通。

其实黄庭坚用杜诗意,又多了一层意思,一语双关,既用花落结子,叹年华易逝,也以花比人,谓再遇之时,陈湘已身为人妇,复为人母,此句与上片“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相对,伤别之情哀婉、真切,何谓不通。

其论
“尽”字,“愁”字也值得商榷,此不赘述。

王若虚通过是苏非黄而抬高苏轼的态度,从对苏、黄衍张志和《渔父词》而互相讥评的文字游戏的评论中由可显见。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此事云:
张志和《渔父词》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顾况《渔父词》:“新妇矶边月明,女儿浦口潮平,沙头鹭宿鱼惊。

”东坡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

”加数语以《浣溪沙》歌之,云:“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芘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山谷见之,击节称赏,且云:“惜乎‘散花’与‘桃花’字重叠,又渔舟少有使帆者。

”乃取张、顾二词合而为《浣溪沙》云:“新妇矶边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横秋,惊鱼错认月沉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

”东坡云:“鲁直此词清新婉丽,问其最得意处,以山光水色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渔父家风也。

然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此渔父无乃太澜浪乎。

”[5]
王若虚评此事有两条:
苏、黄各因元真子《渔父词》增为长短句,而互相讥评。

山谷又取船子和尚诗为《诉衷情》,而冷斋也载之,予谓此皆为蛇画足耳,不可作也。

山谷词云:“新妇矶边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横秋。

”自谓以山色水光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渔父家风,东坡谓其太澜浪,可谓善谑,盖渔父身上自不及此事也。

[4]
其谓苏、黄作文字游戏乃画蛇填足是正确的,诗词本以有感而发为高,若仅是在文字上翻奇出新,而意境上却拾人牙慧,缺少创新,则无甚意义。

但第二条,不录黄庭坚评苏轼词语,而只录苏轼讥谑黄庭坚语,则是断章取义之法。

相较苏、黄二词,苏轼仅改一句,而黄庭坚词融合张志和、顾况二词,且有变化,黄庭坚词确要胜过苏轼词。

从《能改斋漫录》所载苏轼评语看,苏谓此词清新婉丽,实已承认黄词却要胜过自己,所谓“此渔父无乃太澜浪”,讥谑的成分亦超过品评的成分,不过是苏轼不肯认输的强解之语。

王若虚偏苏轼而非黄的态度由此可见。

丁放《金元词学研究》谓:“山谷此词写山水隐逸之乐,‘新妇’二句确实不伦不类,王若虚批评得不错”[4],实为失察苏轼话中隐情。

“新妇矶、女儿浦”不过是地名,黄因其名,故用眉黛、眼波指其山水。

眉黛如山,秋波如水,本为诗词常法,黄反用之,以故为新,实是其高明处。

当然,王若虚对苏轼的评论中,也有许多精到的论述。

如驳晁补之评苏轼词短于情:“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彼高人逸才正当如是。

”[6]苏轼词并非短于情,只是其陶写志趣之词,所抒之情非儿女情,而是士大夫之情,王若虚此论确是知言。

此外如:“东坡之文,具万变而一以贯之者也。

为四六,而无俳谐偶丽之弊;为小词,而无脂粉纤艳之失;楚辞则略依仿其步骤,而不以夺机枢为工;禅语则姑为谈笑之资,而不以穷葛藤为胜。

此其所以独兼众作,莫可端
倪。

”[6]苏轼写作以意为主,以气贯注,打破文体疆界,而又能流水赋形,变化无端,故独擅众体,王若虚此论清楚准确地指出苏轼文风和各体特点,很是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