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

合集下载

王船山先生诗稿校注

王船山先生诗稿校注

王船山先生诗稿校注王船山先生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以其深入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除此之外,王船山先生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不仅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更是传承了明代文学瑰宝。

对于像王船山先生这样的文学家而言,其诗稿的整理和校注是值得重视的文化事业。

王船山先生的诗集经过多年的传承,“修订、整理、出版”一直是这个过程的主要方向。

因此,在现代,对其诗稿进行校注对于传承和保护王船山先生的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于“王船山先生诗稿校注”这一工作的一些阐述:第一步:搜集资料要对王船山先生的诗稿进行校注,首先要进行资料搜集工作。

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是搜集王船山的诗篇,以及有关他生平事迹和丰富内涵的文学和历史资料。

第二步:整理诗稿整理王船山的诗稿是校注工作的重要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王船山大量的诗篇进行整理和分类。

这个工作需要对诗人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诗歌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三步:研究背景由于王船山是文化名人,那么诗稿中当然也凸显着其生活背景。

因此,在校注王船山的诗稿之前,应该对他的生活背景进行仔细研究。

这个过程需要研究诗人的人生轨迹、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和家族背景等。

第四步:逐篇校注逐篇校注是诗稿校注的核心环节。

这个过程需要深入研究诗歌的语言、结构、意境和文化内涵。

然后,根据诗篇的情况,对其进行注解和解释,揭示出诗篇的意义、价值和历史背景。

第五步:整理出版整理出版是校注完王船山的诗稿之后的一项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校注的内容整理好,形成一部完整的诗稿校注的图书。

通过将图书出版,可以使王船山的诗稿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总之,王船山先生诗稿校注是一项德艺双馨的文化工程。

通过诗稿的校注工作,可以让更多人深入了解王船山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相信,这项工作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从而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王船山哲学

王船山哲学
3、道器关系:将理气关系引申到“道器”关系上,便是“天下惟器”、“道在器中”了。船上这明显有批评宋明理学“离器而言道”的倾向。船山说:“尽器,则道在器中矣。尽器难矣,尽器则道无不贯,尽道所以审器”、“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道之器也。”、“无其器则无其道。……未有弓矢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船山的道器论,有两个方面意义:第一,就存在论而言,“天下惟器”,它肯定了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生活世界的客观性、真实性,肯定了具体的、历史的、特殊的存在,肯定了个体性及其价值。第二, 就社会历史观而言,“未有弓矢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提出了开放与发展的社会史观,为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哲学论证,这正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所要达到的结论。
王船山的哲学思想
生平概述:船山暮年回首平生,感慨系之,自题墓石,曰:“抱刘越石之孤愤,面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船山强烈批评佛道二教;批评地理解、继承宋明理学;对陆王及其後学的批评身为尖锐,力求使学风由虚返实;对程朱後学亦有批评,然其学仍有较浓的程朱色彩。近人熊十力论船山云:“晚明有王船山,作《易》内外传,宗主横渠,而和会于濂溪、伊川、朱子之间,独不满于邵氏。其学尊生以箴寂灭,明有以反空无,主动以起颓废,率性以一情欲,论益恢宏,浸与西洋思想接近矣。”(《十力语要》卷三)
(周会民 1200字 2013.1.31 北大一教)
二、船山的人性论:质异则性异,性日生日成。
1、人性与物性比较。船山从人性与物性的不同入手,提出“质异则性异”的观点。他说:“凡物皆太和氤氲之气所成,有质则有性,有性则有德,草木鸟兽非无性无德,而质与人殊,则性亦殊,德亦殊尔。”《张子正蒙注至当篇》这就说,人与物均由太和氤氲之气构成,人与物有形质的差异,因此性有差异。

《王船山诗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王船山诗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王船山诗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船山诗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王船山诗文集》是清代一部王夫之的诗词文别集。

辛亥革命时期王船山的主要映像

辛亥革命时期王船山的主要映像

辛亥革命时期王船山的主要映像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在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衡阳石船山著述,世称船山先生。

自晚清起,船山研究渐成显学。

不同的时代,王船山在人们心目中的映像是不同的,这除了因为人们研究的视角不同之外,更与时代的需要紧密相关。

辛亥革命时期亦是如此。

一、从传统“夷夏之辨”的代表人物到近代民族主义者“夷夏之辨”是传统的民族观念的核心内容。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直是中国人一种坚定的民族观念。

自古代以来,“夷夏之辨”就是处理华夏利益与其他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

每当夷狄进逼中原,华夏文化发生危急的时刻,这个观念特别明显。

明末清初,“夷夏之辨”更是激烈。

满族入主中原之际,明季遗民反抗激烈,虽然抗清失败,但富有夷夏观念的民族思想愈发显著,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就是如此。

在这其中,王夫之持“夷夏之辨”最为激烈。

这对清朝初期的统治是极端不利的,因此,清初通过文字狱等方式,极力泯灭满族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界限。

随着清朝的强大,满汉之间的“夷夏之辨”逐渐衰落。

但是“夷夏之辨”观念本身并未衰落。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夷夏之辨”作为反对外国列强侵略的思想武器,又显示了他特有的作用。

因此,作为“夷夏之辨”思想最为激烈的王夫之的著作也逐渐大规模的印刻。

不过,令统治者始料不到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之初的辛亥革命时期,“夷夏之辨”的大旗被再次举起,并且应用到了清政府自己的身上,“夷夏之辨”的结果就是“攘夷排满”,且成了时代的主流。

民族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用以排满革命的大旗。

王船山一生抗满清,“抗献忠,远必正,遁定国,避三桂,异事同情,初终一致”;73岁时作绝笔一首,自叹“荒郊三径绝,亡国一臣孤”,始终把自己作为“明遗臣”[1]。

王船山这些抗清史事和言论正是革命者所需要的。

因此,在辛亥革命时期,王船山在革命者的映像中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中接受船山民族思想最突出者。

王船山湘西草堂美篇

王船山湘西草堂美篇

王船山湘西草堂美篇王船山是明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湘西草堂美篇》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

湘西草堂是王船山在湖南西山深处所建的一座书院,也是他晚年隐居的地方。

这篇文章将以《湘西草堂美篇》为标题,描绘湘西草堂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湘西草堂是一座座古老的建筑群,坐落在湖南西山的青山绿水之间。

它依山而建,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每当初秋时节,草堂四周的树木都变得金黄色,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这时,草堂仿佛被金色的光芒包围,显得格外庄重而神秘。

一进入草堂,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

院内有一座古井,井水清澈见底,据说这口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井旁有一棵参天大树,树龄已经过百年,树冠茂密,为草堂增添了几分生机。

井水和大树的相映成趣,使整个院落更加和谐美丽。

草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木质楼阁,屋檐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显得非常精致。

楼阁内陈设着古董家具和书籍,每一件物品都带有浓厚的历史气息。

墙壁上挂着王船山的画像和他的名言警句,让人对这位伟大的学者产生敬佩之情。

草堂中还有一个小花园,园内种满了各种名贵的花草。

每当春天来临,花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五彩斑斓,香气四溢。

花园的一角有一片小池塘,塘水清澈见底,池畔有几只青蛙在欢快地蹦跳。

在花园中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让人心旷神怡。

草堂的另一处亮点是它的藏书楼。

藏书楼内有大量珍贵的古籍和文献,其中包括王船山本人的著作和手稿。

这些文献记录了王船山的思想和学术成果,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藏书楼里,人们可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王船山留下的智慧和力量。

除了建筑和景观,湘西草堂还有一种特殊的氛围,那就是学术氛围。

王船山在这里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们通过学习和讨论,深入探究文化和哲学的奥秘。

草堂里充满了学术的氛围,人们可以在这里交流思想,共同进步。

湘西草堂美不仅在于其建筑、景观和学术氛围,更在于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清初王船山的德性和道德人格

清初王船山的德性和道德人格

清初王船山的德性和道德人格王船山(1619-1692),湖南衡阳人,本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

因晚年隐居于湘西之石船山,遂被尊称为王船山。

他早年投入抵抗满清运动,失败后,他“志节皎然”①地隐于深山四十余年,以汉衣冠终其身,潜心治学,以着述终老。

综观船山先生的一生,虽然抗清复明无果而终,但他在对清朝之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方面,却成为此一时期最为杰出的代表,船山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文化巨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自身的德性和道德人格。

诚如司马相如为西南夷事上书汉武帝所言: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了使王船山这位古代先贤的道德人格资源发挥古为今用之效,为了激励和启迪当代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有必要先行澄明船山先生之道德人格。

一欲研究船山先生的道德人格,必须从船山先生的言行中分析归纳其德性,德性是分析和认识道德人格的最为基本的因素,它不但是构成一个人的完整道德人格的不同侧面,而且也从不同的侧面显示并代表道德人格。

从这个意义上看,船山先生的整个道德人格主要由天健道德人格、救世道德人格、忠孝道德人格、气节道德人格、义勇道德人格等构成。

现将这些不同侧面的道德人格依次澄明如下:首先,天健道德人格。

所谓天健道德人格,指的是“天行健,君之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所澄明的道德人格,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就是一位有天健道德人格的人。

船山先生之有此道德人格,可以从他对《周易·乾卦》上九“亢龙有悔”一爻的解释中看出:“此爻于理势皆君子之所戒,唯学问之道不然,愤乐而不知老之将至,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不以亢悔为忧”②。

虽然此处船山先生在针对卦爻进行解释,但结合他一生不息地奔走于学问之道的实际情况,可以认定这一解释也是对自己道德人格的表白,他不但以此种方式显示自己的这一德性或道德人格,而且还以此种方式激励巩固自己的这一道德人格,他曾说:“然则一元之化,一代之治,一人之生,一善之集,一日之修,一念之始,相续相积,何有非自强之时”③?为了践行自强不息,使自强不息成为自己的道德品性,船山先生进一步提出“君子日动”的要求并为此要求构建了本体论根据:“太虚者,本动者也”④,“动者,道之枢,德之腑也”⑤,“天下日动而君子日生,天下日生而君子日动”⑥。

论王船山的诗学思想

论王船山的诗学思想

论王船山的诗学思想
王船山是一位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诗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对现实社会和人类社会现象的深刻描绘和评论上。

王船山认为,诗歌应该具有社会意义和人类意义。

他的诗歌作品中,经常描绘现实社会中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并且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反映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王船山还认为,诗歌应该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他的诗歌作品中,经常运用多种诗歌手法和诗歌形式,如描写、对比、比喻等,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总之,王船山的诗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社会意义、人类意义和艺术性、审美价值上,他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和人类社会现象的关注和评论。

举例来说,王船山的诗歌作品《城市之歌》深刻描绘了城市发展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指出城市的繁荣是以牺牲环境和人类生活为代价的。

他用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城市中的污染、噪音、拥挤等问题,并呼吁人们重视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质量。

另外,王船山的诗歌作品《春天里》则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人类对自然的渴望。

他运用了象征性的比喻和描写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这些都是王船山诗歌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反映社会关注和评论,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相结合,起到了引导人们思考和反思的作用。

参观王船山故居观后感

参观王船山故居观后感

参观王船山故居观后感王船山是我国明代著名学者,他是叶梦得和杨荣之的学术继承者,以其卓越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而为人称道。

他的故居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古老的建筑,深深感受到了王船山的学术魅力和家国情怀。

我步入故居大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肃穆的牌坊,上书“王船山故居”。

穿过牌坊,来到正厅,正厅是故居的主要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沉稳大气,充满了古代士人的气息。

正厅内陈列着许多王船山的文物和手迹,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学术成就和深思熟虑的思想。

在展厅的一角,还有一块木牌,上面刻着王船山的名言:“济世而不救世,有譬无根之树。

”这句话道出了王船山的家国情怀,让人深感敬佩。

在故居内还有一座很有特色的石桥,称为“云缥”,桥面上刻有云纹,形态优美。

据导游介绍,王船山是以云为号的,他希望自己的学术成就能像云一样广泛传播,受到后世的赞颂。

踏过石桥,我来到了后花园。

花园内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清新的芬芳扑鼻而来。

花园的一角有一座小亭子,名为“济川亭”,据说这是王船山的著作《济川纪闻》的题字。

亭内陈列着一些王船山的书籍和学术著作,使人更加感受到他的学术造诣。

在参观王船山故居的过程中,我不禁感叹这位学者对于学术事业的执着和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

他致力于研究古代文化和儒家学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社会,振兴国家。

他的学术思想深邃宏大,他曾经提出“复古”之说,主张通过复兴古代文化来改善时局。

他的学术成就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参观完王船山故居后,我对王船山产生了更深的敬佩之情。

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学者,还是一位有着家国情怀的爱国者。

他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于国家的关怀让我深受感动。

我希望能够向他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观王船山故居,让我对这位伟大学者的学术成就和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的学识和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学问和国家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追求卓越,为实现国家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船山 春秋家说 电子书

王船山 春秋家说 电子书

王船山春秋家说电子书船山(1874—1937),字子渊,号南洲,又号船山(1874-1952)。

是船山派的代表人物。

在船山思想形成后的一段时期里,王船山与西方现代哲学形成了深刻对峙。

1843年,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并定居湖南湘潭,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组织“同盟会”;1845年初,他从法国学成归国后即在湖南长沙创建湘军。

晚清历史上“抗俄”的大事件中,他又是重要参与者和主要见证人。

他是湘军统帅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建立近代工业、创立海军的重要支柱及代表人物。

他一生著有《南洲先生文集》近二十卷、《衡阳船山房遗书》等数十卷藏书;主编过《武陵草堂丛书》、《文选集成丛书》等十余种图书;翻译过不少西方名著,并有多篇论文在国际上发表。

1905年11月至1910年3月任湘军副都统和湖广总督期间,王船山主持了湖南学务运动并领导一系列重要改革。

期间在推动湖南学制改革上起了一定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及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春秋家说》《春秋家说》是清朝时期著名思想家、学者王船山“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作为其代表人物的船山所作的春秋诸子学说体系汇编,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是先秦诸子说。

在第三卷中,他把春秋诸子分为六十四家,对各书做了详细介绍。

第六卷中则包含他的《礼记·礼运》、《周礼·大尹》、《春秋左氏传》、《谷梁传》、《荀子·大略》、《孟子·离娄上》6家。

《春秋家说》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学者王船山所作的春秋诸子学说汇编。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论事、言论、事功、礼法等。

其内容涉及了礼乐、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

其主要思想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色。

《春秋家说》被视为“春秋学派的大成”。

《春秋家说》对先秦诸子学术研究的深入、全面,以及各种学说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等均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受国内外学者的推崇,对我国学术发展也起到了重要影响。

《春秋家说》为著名学者程颐(1031—1115)等所编,有《集古堂集》《集古堂文集》《程颐文集》等传世作品发表。

如何理解和诠释王船山哲学——读《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

如何理解和诠释王船山哲学——读《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

如何理解和诠释王船山哲学——读《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敦鹏历史地看,明清易代与周秦之变有可比之处,它们不仅引发了社会动荡,而且催发了思想剧变,这两次思想剧变都推动了社会体制大变革,将哲学普遍性与儒家时代性相结合,影响并塑造了之后的华夏思想形态。

在明末清初众多思想家当中,王船山不仅有宏阔的理论视野,而且有强烈的历史感;不仅有大量的学术著述,而且有博大的学术体系,堪称明末清初儒者之代表。

明末清初时期被称为中国的“早期启蒙时代”,涌现出朱舜水、黄宗羲、方以智、顾炎武、王船山等一批思想家,他们被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其中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又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与黄宗羲、顾炎武不同,王船山的文本及其思想长期隐没不显,直到其逝世300多年后被发现于清末民初。

当时,西方传教士不断向中国输入宗教和科技,引发中西文化的碰撞,从而引发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

与此同时,这也引发了旧观念向新思想的转变,其实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的开启。

在这一时期,王船山承继儒学道统并对宋明儒学进行了全面反思。

此外,他还致力于开创新的儒学方向,建构新的儒学形态。

程志华教授的《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基于王船山哲学文本,参照“内在诠释”的作者简介:敦鹏,哲学博士,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程朱理学王道论研究”(HB20ZX006)。

091理路以及诠释之“道”“术”的策略技巧,对王船山哲学进行研究,提出儒学“实存道德描述”“形上学”“形上道德实践”三种形态,还将王船山与黄宗羲等同时代的儒者一起置于明末清初儒学“形上道德实践”形态,对王船山哲学进行儒学史定位,为清代以后的儒学包括现代新儒学明确了基本方向。

一、为何要研究王船山哲学程志华教授研究王船山哲学,既有历史条件,也有逻辑原因。

就历史的条件讲,其1997年的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均是关于黄宗羲的选题,后来还出版了《困境与转型——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①。

文言文翻译王船山

文言文翻译王船山

一、人生观船山认为,人生在世,应当秉持“敬天爱人”之宗旨。

敬天,即敬畏自然规律,遵循天道;爱人,即关爱他人,推己及人。

他强调:“天地之大德,生而无私,人之所以生,以奉天者也。

”人应顺应天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翻译:王船山认为,人在世间,应当坚守“敬天爱人”的原则。

敬天,就是敬畏自然规律,遵循天道;爱人,就是关爱他人,推己及人。

他强调:“天地之大德,生而无私,人之所以生,以奉天者也。

”人应当顺应天道,修养自身,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实现天下太平。

二、政治观船山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重视民生。

他认为,君主与百姓之间,应当建立“君臣相与,上下同心”的关系,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翻译:王船山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他认为,君主与百姓之间,应当建立“君臣相与,上下同心”的关系,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三、哲学观船山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观点为“气一元论”。

他认为,宇宙间万物皆由“气”构成,气具有“阴阳二性”,阴阳相生相克,构成万物运动变化之规律。

在此基础上,船山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共生。

翻译:王船山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观点为“气一元论”。

他认为,宇宙间万物皆由“气”构成,气具有“阴阳二性”,阴阳相生相克,构成万物运动变化之规律。

在此基础上,船山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共生。

四、文学观船山在文学领域亦颇有建树,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应具有教化功能。

他认为,文学应当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弘扬正能量。

翻译:王船山在文学领域亦颇有建树,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应具有教化功能。

他认为,文学应当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弘扬正能量。

总之,王船山之学,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一代儒宗”。

本文仅对船山之学进行简要翻译,以供读者参考。

王船山

王船山

王夫之王夫之,别称,王船山(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

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人物生平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九月初一(10月7日)子时王夫之塑像,王夫之生于衡阳府城南回雁峰。

其父王朝聘50岁,母谭氏47岁。

天启二年(1622年)王夫之开始跟随长兄王介之学习。

天启五年(1625年)王夫之跟随长兄王介之学习,完成了十三经的学习。

天启六年(1626年)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国子监毕业,因拒绝贿赂选官,被罢选返乡。

崇祯元年(1628年)王夫之跟随父亲王朝聘学习经义。

崇祯四年(1631年)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在京城拒绝权相温体仁党羽索贿,气愤之下撕毁荐贴,自誓不出“赇吏胯下以重辱先人”。

崇祯五年(1632年)王夫之中秀才,湖广提学佥事王志坚欣赏王夫之才能,荐其入衡阳县学。

崇祯六年(1633年)王夫之与长兄王介之、仲兄王参之赴武昌参加乡试,均落第。

崇祯七年(1634年)王夫之跟随叔父王廷聘学习作诗。

王夫之被湖广前后两任提学佥事水佳胤、王澄川列为岁试一等的第一名。

崇祯八年(1635年)王夫之作诗《中秋里人张灯和牧石先生》与叔父王廷聘唱和。

崇祯九年(1636年)王夫之与兄长王介之、王参之参加乡试,皆落榜。

在归途,王夫之作《荡妇高楼月》,无限惆怅。

崇祯十年(1637年)王夫之娶同里首富陶万梧之女陶氏,陶氏时年16岁。

崇祯十一年(1638年)王夫之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与同窗好友邝鹏升结“行社”。

(注:邝鹏升,字南乡)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夫之与长兄王介之、仲兄王参之赴乡试。

试论王船山的政治哲学

试论王船山的政治哲学

试论王船山的政治哲学作为一名继往开来的启蒙思想者,王船山深刻地审视和反思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与思想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地总结。

并结合时代发展状况,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

王船山以史为鉴,明得失,知兴替,通经世之略,以期收获“述往以为来者师”之成效。

可以说,王船山的政治思想代表着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发展的新高峰。

具体而言,王船山的政治思想可以展开为四个逻辑层次:首先,王船山主张施行“道统”和“治统”并重的政治制度伦理,二者并行不可偏废,并将其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

其次,王船山强调要以礼治为核心,将“存人立礼”视作治国的最高标准。

他提倡以礼治国与为政以德,并主张从“恤民”“安民”和“养民”的角度开显其民本思想。

再次,王船山提倡“双严清源”的执政主张。

在“存人立礼”的基础上,强调整饬吏治与廉政建设对于治国安民、匡扶朝纪的重要性。

最后,王船山从义利观的角度阐明义之价值,在继承传统古代“大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与“生民之生死”重于“一姓之兴亡”的政治主张,因此执政者要实施惠民、利民与藏富于民的政策,从而将天下之物用之于民。

另一方面,王船山创造性地提出了“君宰谏三者环相为治”权力分配制度,通过分权制衡统治者权力,从而实现“天下之公”的治国理想。

王船山的这种政治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现代社会所提倡的民主、公平与平等的理念,具有跨时代的价值。

王船山的哲学思想体系博大而精深,晚清《船山遗书》的出版,使得其思想逐渐为人所知,并彰显出愈发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力。

王船山的政治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萧萐父和许苏民认为:“王船山开了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思想界之新潮。

”王船山的政治思想具有早期启蒙的性质。

谭嗣同作为维新变法的主要变革者,对于王船山的政治思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他曾说:“三代以下无可读之书。

更以论国初三大儒,惟船山先生纯是兴民权之微旨;次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亦具此义。

王船山诗词

王船山诗词

王船山诗词白头还作他乡客,不负青天只月明。

自笑渔樵非泛宅,聊听鸿雁有新声。

晶瓶浸魄一双影,玉镜当心无限情。

莫为银蟾增怅恨,孤清直上即瑶京。

绛节生须抱璧还,降笺谁捧尺封闲?沧波淮海东流水,风雨扬州北固山。

鹃血春啼悲蜀鸟,鸡鸣夜乱度秦关。

琼花堂上三生路,已滴燕台颈血殷。

无识自有情,咫尺银河渡。

不问许多时,渠还在何处。

横风斜雨掠荒邱,十五年来老楚囚。

垂死病中魂一缕,迷离唯记汉家秋。

落花飞絮。

只有閒愁吹不去。

雨雨风风。

消受残春一梦中。

苍烟碧霭。

一望迷离天似海。

燕燕莺莺。

尽说离愁话不成。

东园桃李花,南国蛾睂女。

灼灼相矜悦,遥遥动心语。

淸歌不再发,舞袖无双举。

昔为弦上思,今为梦中聚。

芳菲非我春,为欢复何许。

蟾馆飞英,随他月在秋长在。

冻云如黛。

幻出香严界。

曾订青娥,有誓深如海。

春光改。

清芳缥缈。

还与山矾赛。

草绿黄犉归晚,溪平白鸟飞低。

小池春藕半沈泥。

渐近梅酸天气。

昨日社逢雨止,今年闰放春迟。

寒深茸母短芽稀。

未与山厨做美。

刚有绪,又无端。

细雨千丝月半弯。

一寸眉棱千障压,不教人放片时閒。

夕风乍定。

冉冉穿芳径。

曲沼欲寻鸳侣并。

却是伶俜孤影。

来回柳岸苔阴。

不知露冷更深。

几点残星未落,一弯斜月初沈。

青门绿野两情忘,柳宅桃津一径长。

四海交穷怜白发,双星夜永看珠光。

梅香早透胧胧月,酒坐寒侵款款霜。

咏史已惊开竹素,挑灯无事话沧桑。

青门绿野两情忘,柳宅桃津一径长。

四海交穷怜白发,双星夜永看珠光。

梅香早透胧胧月,酒坐寒侵款款霜。

咏史已惊开竹素,挑灯无事话沧桑。

王船山最著名的诗

王船山最著名的诗

王船山最著名的诗
王船山(1526-1590年),字伯安,号牧斋,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以其深厚的学问和高尚的人格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王船山的诗歌作品虽然没有达到他的学术成就的高度,但仍然被广泛传颂和推崇。

他的诗作主题广泛,既有咏史抒怀的古文诗,也有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人生哲理的诗篇。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中,王船山最著名的诗之一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他在游历山水之间,对大自然的景色和人生的感慨写成的。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以描绘古原草原的壮美和荒芜,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离别之情的思考。

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以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生动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除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王船山还有许多其他受人喜爱的诗作,比如《九日登高》、《登楼奉送尚书》、《鸟鸣涧》等。

这些诗作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诗才和文学修养,更体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王船山的诗作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更因为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他的诗歌作品激发了后世诗人们的灵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作被收入了许多文学选集,并被广泛研究和传诵。

王船山的诗歌作品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一座桥梁,将读者与古人、自然和人生的智慧相连。

第九讲 天人之际:王船山

第九讲  天人之际:王船山

對天人回環結構的闡明(續一)
疏解:此論道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方面,道為 天地萬物之本體,萬物資乎道而生成不同的象 數並具備其性情功效,亦即德。道生萬物的過 程是自然而然的,並不依賴於人,這就表明了 天道對人道的某種優先性。另一方面,人雖然 不能直接對自然之道有所作為,但人卻可以乘 利用以觀其德行,通過對德的把握,人就可以 ‚擇陰陽之粹以寨天地之經‛,亦即以此來‚ 相道‛。這表明人生於天地之間,並非被動的 承受者,而是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的屬靈者。
船山之天道論(續一)
2、太極之在兩間,無初無終而不可間也, 無彼無此而不可破也,自大至細而象皆其 象,自一至萬而數皆其數。故空不流而實 不滯,靈不私而頑不遺,亦靜不先而動不 後矣……要此太極者渾淪皆備,不可析也 ,不可聚也。以其成天下之聚,不可析也 ;以其入天下之析,不可聚也。 疏解:此論道(亦即太極)之為全體,道 體渾全、太極無所不備。
船山之天道論(續四)
《讀四書大全說》卷三有云: 若夫天,則其化無窮,而無有不誠之時,無 有不誠之處,化育生殺,日新無已,而莫有 止息焉;為元、為亨、為利、為貞,德無不 有,行無不健,而元亦不貳,亨、利、貞亦 無弗不貳。 疏解:此論天道之原始發生,其道日新富有 、流動充盈、莫有止息而無有不誠,蓋即為 至誠無妄之流行,所謂誠者天之道也。
對天人回環結構的闡明(續二)
《讀四書大全說》卷二論《中庸》首章結構云: 者一章書,顯分兩段,條理自著,以參之中庸全篇 ,無不合者,故不須以‚道不可離‛為關鎖。‚天 命之謂性‛三句,是從大原頭處說到當人身上來。 ‚喜怒哀樂之未發‛二句,是從人心一靜一動上說 到本原去。唯繇‚天命‛、‚率性‛、‚修道‛以 有教,則君子之體夫中庸也,不得但循教之跡,而 必於一動一靜之交,體道之藏,而盡性以至於命。 唯喜怒哀樂之未發者即中,發而中節者即和,而天 下之大本達道即此而在,則君子之存養省察以致乎 中和也,不外此以成‚天地位、萬物育‛之功。

与王船山有关的衡阳景点

与王船山有关的衡阳景点

《与王船山有关的衡阳景点》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衡阳那些和王船山有关的景点,可有意思啦!在衡阳,有一个叫湘西草堂的地方。

这可是王船山曾经居住和著书立说的地方哦。

走进湘西草堂,就能感觉到一种特别安静的氛围。

那里有几间简单的屋子,屋子周围种着一些花草树木。

想象一下,王船山就在这里思考问题,写下好多好多有智慧的话。

草堂里还有王船山用过的书桌和笔墨,好像能看到他认真写作的样子。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王船山的小故事。

说他在这里生活的时候,哪怕条件很艰苦,也坚持读书和写作,从来都不放弃。

在湘西草堂的外面,有一片小竹林。

风一吹,竹子就“沙沙”地响,好像在给我们讲王船山的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说这里是不是很神奇呀?《与王船山有关的衡阳景点》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和王船山有关的衡阳景点。

先给你们讲个好玩的事儿。

有个小朋友叫明明,他去了湘西草堂之后,就被那里的氛围吸引住了。

湘西草堂的墙上挂着王船山的画像,明明看着画像,说:“王船山爷爷看起来好严肃呀,一定是在思考很重要的问题。

”草堂里还有一个小池塘,里面的水清清的。

据说王船山有时候会在池塘边散步,放松心情。

有一次,明明在池塘边看到了一只小青蛙,他就想,这只小青蛙是不是也知道王船山的故事呢?湘西草堂虽然不大,但是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与王船山有关的衡阳景点》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说说和王船山有关的衡阳景点。

你们想想,假如我们穿越到王船山生活的时代,来到湘西草堂,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呢?也许会看到王船山在院子里和朋友们一起讨论学问,大家都很认真,争得面红耳赤。

也许会看到他在屋子里专心地写书,写累了就走到门口看看外面的风景。

湘西草堂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好像都在诉说着王船山的故事。

有个小朋友说:“我感觉王船山就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小朋友们,湘西草堂是不是很有趣呀?《与王船山有关的衡阳景点》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继续来聊聊和王船山有关的衡阳景点。

王船山故事

王船山故事

王船山故事《王船山的那些事儿》在我们那小地方,有个特有名的人物叫王船山。

这人啊,就像一颗老樟树,扎根在我们这儿的历史土壤里,枝繁叶茂的,他的故事一代传一代。

我爷爷就特迷王船山,老是给我讲他的事儿。

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啊,村里有个老学究,那老学究成天摇头晃脑地捧着王船山的书读。

有一回,爷爷好奇,就凑上去问:“先生,这王船山到底有啥好的呀,您天天读得这么入神?”老学究把眼睛一瞪,那眼神就像要把爷爷给看穿似的,然后慢悠悠地说:“你个小娃娃懂个啥,这王船山啊,那可是有大学问的人,他的思想就像那深山里的宝藏,挖都挖不完。

”爷爷当时被说得一愣一愣的,但从那以后,心里就对王船山种下了好奇的种子。

我呢,也慢慢开始了解王船山。

听着那些故事,感觉他就像一个神秘的大侠,虽然没在江湖上舞刀弄剑,但是在思想的江湖里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村子后面的山坡上玩。

那山坡上有个小亭子,据说以前也有不少文人雅士在这儿谈论王船山的学问呢。

我们在亭子里歇脚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小伙伴们讲王船山的故事。

我说:“你们知道吗?王船山可厉害了。

他一辈子都在坚持自己的想法,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不放弃。

”小伙伴们都眨巴着眼睛看着我,有个调皮的小子叫狗蛋儿,他撇撇嘴说:“真有那么厉害?我咋没看出来呢,他又没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

”我一听就急了,大声说:“你懂啥,他的本事可比七十二变厉害多了。

他能看透很多事情的本质,写出好多有道理的话。

”这时候,另一个小伙伴小花说话了:“那他有没有啥有趣的事儿呢?”我想了想,然后说:“有啊,据说有一次,王船山在一个小破屋里读书。

那屋子可破了,风一吹,感觉都要倒了。

他的朋友来看他,一进门就皱着眉头说:‘你咋住在这个鬼地方啊,这也太寒碜了。

’王船山呢,头都没抬,一边翻着书一边说:‘这屋子虽破,可我心里装着的是整个天下的学问,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他朋友听了,直摇头,说他是个怪人。

”小伙伴们听了,都若有所思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夫之王夫之,别称,王船山(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

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人物生平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九月初一(10月7日)子时王夫之塑像,王夫之生于衡阳府城南回雁峰。

其父王朝聘50岁,母谭氏47岁。

天启二年(1622年)王夫之开始跟随长兄王介之学习。

天启五年(1625年)王夫之跟随长兄王介之学习,完成了十三经的学习。

天启六年(1626年)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国子监毕业,因拒绝贿赂选官,被罢选返乡。

崇祯元年(1628年)王夫之跟随父亲王朝聘学习经义。

崇祯四年(1631年)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在京城拒绝权相温体仁党羽索贿,气愤之下撕毁荐贴,自誓不出‚赇吏胯下以重辱先人‛。

崇祯五年(1632年)王夫之中秀才,湖广提学佥事王志坚欣赏王夫之才能,荐其入衡阳县学。

崇祯六年(1633年)王夫之与长兄王介之、仲兄王参之赴武昌参加乡试,均落第。

崇祯七年(1634年)王夫之跟随叔父王廷聘学习作诗。

王夫之被湖广前后两任提学佥事水佳胤、王澄川列为岁试一等的第一名。

崇祯八年(1635年)王夫之作诗《中秋里人张灯和牧石先生》与叔父王廷聘唱和。

崇祯九年(1636年)王夫之与兄长王介之、王参之参加乡试,皆落榜。

在归途,王夫之作《荡妇高楼月》,无限惆怅。

崇祯十年(1637年)王夫之娶同里首富陶万梧之女陶氏,陶氏时年16岁。

崇祯十一年(1638年)王夫之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与同窗好友邝鹏升结‚行社‛。

(注:邝鹏升,字南乡)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夫之与长兄王介之、仲兄王参之赴乡试。

只有长兄王介之中副榜。

在武昌王夫之结识了黄冈人熊渭公和汉阳人李云田。

十月,王夫之与好友郭凤跹、管嗣裘、文之勇结成‚匡社‛。

崇祯十三年(1640年)春,王夫之作诗《送伯兄赴北雍》。

崇祯十四年(1641年)湖广提学佥事高世泰岁试衡州,列王夫之为一等。

(注:高世泰,字汇旃,南直隶无锡人。

)崇祯十五年(1642年)王夫之与两位兄长同赴武昌乡试,王夫之以《春秋》第一,中湖广乡试第五名。

王夫之的长兄王介之也中举第40名,好友夏汝弼、郭凤跹、管嗣裘、李国相、包世美皆中举。

(注:王夫之结识了分考官沔州知州章旷,字于野、长沙推官蔡道宪,字元白。

王夫之后来参加章旷的抗清活动,失败后,章旷绝食自杀,王夫之抚养其子章载。

)秋,王夫之与王源曾等百余人在黄鹤楼结盟,称为‚须盟大集‛。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王夫之与兄长王介之自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北上参加会试,因李自成军克承天,张献忠军攻陷蕲水,道路被阻,王夫之兄弟自南昌而返。

十月,张献忠所部攻克衡州,艾能奇招纳地方贤能,拘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为人质。

王夫之刺伤自己的脸和腕,伪伤救出其父王朝聘。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王夫之听闻崇祯皇帝自缢,作《悲愤诗》一百韵(已佚)。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王夫之结识抗清将领堵胤锡。

秋,王夫之为避免镇将纵兵剽掠,与父兄逃到耒阳、兴宁、永兴。

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朱聿键在汀州为清兵执杀,王夫之再续《悲愤诗》一百韵。

王夫之只身赴汀阴找章旷,请章旷调和何腾蛟与堵胤锡的矛盾,协同作战和联合农民军一起抗清,并对军队后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未被章旷采纳。

顺治四年(1647年)春,孔有德率军攻陷湖广各地,王夫之往湘乡。

四月,王夫之与好友夏汝弼投奔永历帝被困在湘乡西南的车架山,作《哀歌示叔直》。

五月,清军攻陷衡州,王夫之全家逃散,父王朝聘、叔王廷聘、二兄王参之及叔母在战乱中死亡。

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嘱其子女要抗清到底。

顺治五年(1648年)王夫之有志于《易》。

十月,王夫之与夏汝弼、管嗣裘、僧性翰在南岳方广寺举行武装抗清起义,后战败。

王夫之的《河田营中夜望》诗记其事。

冬,王夫之至肇庆投奔永历。

顺治六年(1649年)王夫之结识了瞿式耜、严起恒、金堡、方以智等。

秋,在德庆,者胤锡授所作《军谣》十首。

顺治七年(1650年)春,王夫之继娶襄阳郑仪珂之女郑氏。

王夫之至梧州伤永历朝行人司行人介子。

四月,王夫之为营救被诬陷下狱的金堡,三次上书弹劾王化澄,王化澄欲杀王夫之,被义军将领高一功所救,逃桂林投瞿式耜。

八月,清兵至桂林,王夫之夫妇逃到永福,困于水砦,断食四天。

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王夫之与妻郑氏,侄王敉回到衡州,避居双髻峰续梦庵,誓不剃发。

顺治九年(1652年)春,李定国大败清军,收复广西。

八月,李定国进军湖南,收复衡阳,派人请王夫之。

王夫之有鉴于孙可望把持永历朝政,犹豫不决,没有成行。

顺治十年(1653年)李定国抗清功绩昭著,被孙可望忌嫌,李定国率部从湖广退回广西,清兵再占湖广,王夫之避居耶姜山。

顺治十一年(1654年)王夫之被清廷侦缉,被迫离开耶姜山,变姓名为瑶人,流亡常宁,为常宁文士讲授《周易》、《春秋》。

顺治十二年(1655年)王夫之流亡至兴宁,寓荒山僧寺,为学者讲授《春秋》。

八月,王夫之完成《老子衍》,这是王夫之第一部理论著作。

顺治十三年(1656年)三月,王夫之完成《黄书》。

冬,王夫之从常宁返回衡阳,有诗《重登双髻峰》。

顺治十四年(1657年)王夫之常访友人刘近鲁,刘近鲁藏书六千余卷,向其借阅研究。

顺治十五年(1658年)王夫之完成《家世节录》。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兵下永昌,王夫之深痛山河易主,作诗《山居杂体县名》。

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夫之由续梦庵徙居湘西金兰乡高节里‚败叶庐‛。

顺治十八年(1661年)六月,王夫之的妻子郑氏病卒。

九月,王夫之作《初度日占》。

王夫之把《续落花诗》、《广落花诗》、《补落花诗》等六十九首与《正落花诗》合编为《落花诗集》。

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王夫之惊闻永历帝在昆明亡,李定国、李来亨先后殉国,悲愤至极,续作《悲愤诗》一百韵。

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王夫之作《遣兴诗》七十六首、《广遣兴诗》五十八首,号一瓠道人,修《尚书引义》六卷成。

康熙三年(1665年)新年,王夫之写《和梅花百咏诗》。

中秋,王夫之作《王百谷梅花绝句》。

王夫之重定《读四书大全说》。

康熙四年(1666年)衡阳唐端笏拜在王夫之门下,直至殁,前后二十六年。

康熙六年(1668年)七月,王夫之修成《春秋家说》三卷,《春秋世论》五卷。

王夫之自二十八岁受父命编写《春秋家说》,先后用时二十二年。

康熙七年(1669年)王夫之娶张氏。

王夫之写成《续春秋左氏传博议》二卷、《洞庭秋诗》三十首、《雁字诗》十九首。

辑三十岁以来所作诗编成《五十自定稿》一卷。

冬,王夫之筑‚观生居‛于石船山下。

康熙十一年(1672年)春,王夫之修定《老子衍》,定本被学生唐端笏携归家遇火灾烧毁,今存本为三十七岁时的初稿。

八月,王夫之听闻方以智逝世,作‚哭方诗‛二章。

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夫之的《礼记章句》初稿成。

三藩之乱爆发。

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吴三桂兵至衡州,王夫之避至湘乡。

秋,王夫之与唐端笏渡洞庭。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月,王夫之去长沙水陆洲,刘思肯为王夫之绘画像。

六月,王夫之与李缓山、章有谟登衡阳回雁峰。

八月,王夫之在萍乡度中秋。

九月,王夫之去观生居二里许石船山下里人旧址茅屋,名‚湘西草堂‛。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七月,王夫之居湘西草堂完成《礼记章句》四十九卷定稿。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称帝衡州,求王夫之的劝进表,被王夫之拒绝。

王夫之遁入深山作《祓禊赋》以明志。

《祓禊赋》今失传,《姜斋公行述》保留有一段。

康熙十八年(1679年)王夫之著《庄子通》一卷。

康熙十九年(1680年)王夫之辑五十岁以后未收入《柳岸吟》之诗章为《六十自定稿》一卷。

王夫之修成《宋论》初稿。

康熙二十年(1681年)王夫之完成《庄子解》三十三卷、《相宗络索》一卷、《广哀诗》十九首。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王夫之完成《说文广义》两卷。

十月,完成《噩梦》一卷。

十一月,王夫之生重病。

湖南巡抚与衡州知州拜会,王夫之拒不见,礼物全数退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正月,王夫之完成《经义》一卷,重定《诗广传》五卷。

七月,郑克塽投降清廷。

十一月,王夫之撰《显考武夷府君行状》和《显妣谭太孺人行状》。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春,王夫之大病垂危。

秋,王夫之病见起色,王夫之在病中完成《俟解》一卷。

十月,王夫之旧病复发。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王夫之完成《张子正蒙注》九卷。

八月,完成《楚辞通释》十四卷。

为学生们撰《周易内传》六卷、《周易内传发例》一卷。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王夫之大病,险些病亡。

五月,王夫之跋《耐园家训》。

六月,王夫之书《传家十四戒》。

夏,王夫之回忆二十九岁前十余年诗作成《忆得》一卷。

八月,王夫之重新修定《周易内传》、《周易内传发例》。

秋,王夫之撰《石崖先生传略》。

冬,王夫之奔赴长乐乡治丧,归来作《孤鸿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正月,王夫子病情加重,完成《读通鉴论》初稿。

九月,王夫子抱病送兄柩入土。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王夫子完成《南窗漫记》一卷。

秋,完成《霜赋》,撰写《武夷先生暨谭太孺人合葬墓志》。

冬,王夫子辑六十岁后诗作《七十自定稿》一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王夫之病中著《识小录》一卷。

四月,重定《尚书引义》。

九月,刘思肯来为王夫之画像,王夫之为自己的画像题词《鹧鸪天》。

王夫之为自己的墓碑书《自题墓石》。

撰《自巳九月书攽》。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月,王夫之完成《夕堂永日绪论》二卷。

夏,王夫之重定《张子正蒙注》。

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王夫之咳喘中定稿《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正月初二午时(2月18日),王夫之卒于湘西草堂,终身没有剃发。

十月,王夫之葬衡阳金兰乡高节里大罗山。

墓碑镌‚遗命墓铭‛如下:‚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其左则继配襄阳郑氏之所袝也。

自为铭曰: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

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

‛主要功绩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概括起来有七点:首先、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

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

其次、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观点。

其三、气一元论,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

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