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重点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学、代谢、遗传学、发育、系统学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是否有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按照细胞形态可以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按照营养方式可以分为化能和光能微生物等。
2.细胞结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酸和细胞器等。
微生物的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重要结构;细胞壁可以提供细胞保护和形状维持的功能;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基质,包含核酸、蛋白质和有机物等;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机器。
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主要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
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呼吸或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将无机物或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无机物。
4.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方式在不同的微生物之间传递。
5.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二分裂、芽生、分生孢子和性繁殖等。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适应不同的环境。
6.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同时,微生物也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7.微生物控制与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消毒和灭菌等。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发酵工业、废物处理、环境修复和生物农药等。
8.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与环境相互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对环境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等密切相关。
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生物的知识。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
微⽣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章、细菌学概论细菌(bacteria):⼀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性⼆分裂⽅式进⾏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物。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p123-137)⼀)⼤⼩与形态1.⼤⼩:微⽶、光学显微镜2.基本形态(适宜条件、8-18h、主要有3种;观察选对数⽣长期最优)球菌Coccus 单、双、链、四联、⼋叠、葡萄球菌杆菌Bacillus 各种杆菌差异较⼤,排列分散、⽆⼀定形式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弧菌:⼀个弯曲、螺菌:数个弯曲3.多形性:细菌在条件改变时,出现不规则形态,呈梨形、⽓球状、丝状等,条件适宜,可以恢复。
⼆)细菌的细菌结构(10分)★★★★★1.基本结构(所有细菌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1)细胞壁:坚韧、有弹性;保护细菌;含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殊成分磷酸壁、脂多糖等。
A.⾰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含丰富肽聚糖,少量磷壁酸a.肽聚糖由40层左右的⽹格状分⼦交织成厚的三维⽴体⽹状结构,由聚糖⾻架和四肽侧链及五肽桥组成。
聚糖⾻架由N-⼄酰葡糖胺(G)和N-⼄酰胞壁酸(M)经β-1,4糖苷键交替间隔排列⽽成。
肽聚糖⽀架相同,肽链肽桥随菌⽽异。
b.磷壁酸(G+特有成分)酸性多糖,由核糖醇或⽢油残基经磷酸⼆酯键互相连接⽽成的链状聚合物。
分壁磷壁酸(核糖醇型)和膜磷壁酸(⽢油型)具重要⽣理功能:①.P-结合阳离⼦,Mg2+提⾼细胞表⾯酶活性②.细胞壁表⾯抗原成分③.噬菌体吸附的特异受体④.调节⾃溶素活⼒⑤.增加细菌粘附性,与致病性有关。
B.⾰兰⽒阴性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低。
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三部分a.肽聚糖b.外膜①.脂蛋⽩:⼀端以蛋⽩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端以脂质部分连接在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②.脂质双层:脂蛋⽩外侧,脂质双层结构。
含有外膜蛋⽩。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主要包括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和寄生虫学等分支。
微生物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类健康、医疗、工业生产和环境问题都有深远影响。
以下是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总结:一、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2.微生物的特征:微小、原核或真核、单细胞或多细胞、广泛分布、高度适应能力。
二、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核酸和细胞质等。
2.真菌的结构:菌丝、菌丝网和孢子等。
3.病毒的结构:核酸和蛋白质包被等。
4.寄生虫的结构:复杂的细胞结构和器官系统。
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分裂增殖和芽孢形成等。
2.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等。
3.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依赖宿主细胞复制。
4.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宿主体内发育和生殖。
四、微生物的代谢和生态功能:1.细菌的代谢:厌氧和好氧代谢、光合和化学合成等。
2.真菌的代谢:异养和自养代谢、腐解和寄生功能等。
3.病毒的代谢: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
4.寄生虫的代谢:依赖宿主体内的代谢。
五、微生物与人类健康:1.细菌和人类健康:常见的致病细菌、感染机制和控制方法。
2.真菌和人类健康:真菌感染疾病和预防控制措施。
3.病毒和人类健康:病毒感染疾病和疫苗研发。
4.寄生虫和人类健康:寄生虫感染疾病和预防治疗方法。
六、微生物与医学和医疗:1.微生物的诊断: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诊断方法。
2.微生物的治疗: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3.微生物的预防控制:消毒、灭菌、疫苗和卫生控制措施等。
七、微生物与工业生产:1.微生物的发酵:乳酸菌、酵母菌和曲霉菌等的产乳酸、酒精和抗生素等。
2.微生物的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重组DNA技术的应用。
3.微生物的环境修复:微生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中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八、微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1.微生物的能量循环: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对能量的利用。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分为真菌和酵母菌,对糖类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病毒是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的微生物,不能自主繁殖。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吸虫等,以细胞病原为主。
2.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培养微生物可通过无菌技术和培养基进行。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养基、选择性和差异培养基等。
-鉴定微生物可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细菌通过侵袭性和毒性产生疾病,可以通过感染、产生毒素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基因组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来引发感染。
-真菌通过侵袭宿主组织或产生毒力因子来导致疾病。
-寄生虫通过宿主的体液或组织进行营养摄取和生殖,同时会导致宿主免疫反应。
4.常见微生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等。
-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皮肤感染:如疖、蜂窝组织炎等,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淋球菌等。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疟疾等,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疟原虫等。
5.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抗念珠菌药物、广谱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抗流感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抗寄生虫原虫药物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6.感染控制与预防:-感染控制重点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
-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环境控制等。
在复习医学微生物学时,应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常见微生物性疾病,以及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和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微生物重要基础知识点
微生物重要基础知识点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尽管微生物体积微小,但它们在生物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形态简单的微生物,可以根据其形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它们可以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并且具有多样的代谢方式。
细菌在大自然中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循环过程,比如氮循环和碳循环。
同时,细菌也可以分为有益细菌和致病细菌,有益细菌参与消化、免疫和生物工程等方面,而致病细菌会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
2. 真菌:真菌是一类以菌丝体形式存在的微生物。
它们通常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并以分解有机物为生。
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两大类。
酵母菌常见于发酵过程中,如面包、啤酒和葡萄酒的制作。
菌丝菌则可以在土壤中分解落叶和木质纤维等有机物质。
此外,真菌也可以引起人类的感染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3. 病毒:病毒不同于细菌和真菌,它们不具备自主繁殖的能力,而需要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来进行复制。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可以感染动植物、细菌和人类等。
病毒可以引发许多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和乙肝等。
然而,病毒也可以被用作生物技术的工具,如基因工程和疫苗制备等领域。
4. 寄生虫:寄生虫是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并从其体内获取养分的生物体。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节肢动物等,它们可寄生在人类和动植物体内引发多种疾病,如疟疾、疥疮和蛔虫感染等。
寄生虫不仅对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农作物生产和畜牧业造成损失。
以上是微生物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对生命的认识,也对农业、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掌握)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4.噬菌体(了解)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8.病毒概述(掌握)9.真菌概述(掌握)10.其他微生物(了解)11.免疫学基础(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一、绪论(掌握)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②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举例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A.立克次体B.放线菌C.细菌D.真菌E.衣原体『正确答案』D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一)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外形呈杆状螺形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及功能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细胞膜功能: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参与细菌分裂细胞质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胞质内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核质无核膜、核仁,双股环状DNA和RNA聚合而成,亦称为细菌染色体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使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
绪论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个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分类:原核类:细菌(真菌类、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阮病毒、拟病毒)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3.微生物的发展史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消毒法,雁颈瓶实验)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科赫法则,证实了疾病的病原学说)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定义: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1. a细菌形态:球菌、杆菌(最常见)、螺旋菌b细菌细胞的构造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间体、核糖体、气泡、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芽孢和伴孢晶体等。
细胞壁概念: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需;3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缺壁细胞四类缺壁细胞a.L型细菌: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L型细菌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形成煎鸡蛋状小菌落b. 原生质体:用人为方法,在细菌生长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物质,如青霉素、丝裂霉素C,或用溶菌酶分解掉细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c. 球状体:用溶菌酶、青霉素等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的去壁不完全的近球状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种类多,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适宜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变异。
3.自然界微生物的种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活细胞内繁殖,只有一种核酸(DNA\RNA)——病毒(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是一类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细菌(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类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真菌(fungus)。
4.微生物学(补充)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5.医学微生物学(补充)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6.二分裂分裂無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对存在,两者都只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分裂叫二分裂,以区别于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缢裂,然后细胞质分裂。
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不会有核延长缢裂的过程。
7.细菌与病毒的大小与类型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大小:直径1微米杆菌:长2-3微米宽0.3-0.5微米螺形菌:2-3微米或3-6微米病毒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电子显微镜观察。
测量单位:纳米(nm)。
<50 nm 小型病毒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8.细菌的四个基本结构1.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无色透明、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微生物学重点
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G+ 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4.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答:菌落即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因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故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现象,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尤其是球菌通常都形成较小、较厚、边缘圆整的半球状菌落;长有鞭毛、运动能力强的细菌一般形成而平坦、边缘多缺刻、不规则的菌落;有糖被的细菌,会长出大型、透明、蛋清状的菌落;有芽孢的细菌往往长出外观粗糙、“干燥”、不透明且表面多褶的菌落等等。
5.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6、基内菌丝:是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壮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菌丝。
7、原体与始体:具有感染力的衣原体细胞称为原体,呈小球状,细胞厚壁、致密,不能运动,不生长,抗干旱,有传染力。
原体经空气传播,一旦遇合适的新宿主,就可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在其中生长,转化为无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始体。
8、菌苔: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菌密集的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面积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已相互连成一片即称菌苔。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2、半孢晶体:指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3、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4、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5、假菌丝:当它们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地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6、半知菌:只发现无性繁殖过程而未发现有性繁殖过程的菌株。
7、前噬菌体(原噬菌体):指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
8、选择性培养基:指一类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9、半组合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10、生长因子:指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1、溶源菌:是一类能与温和噬菌体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有害影响的宿主细胞。
12、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13、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这类微生物能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生长,能以硫化氢、硫代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硫化物等还原态无机化合物作为氢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14、异型乳酸发酵: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及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称为异型乳酸发酵。
15、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糖酵解后全部生成乳酸一种发酵。
16、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7、同步培养:指设法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然后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变化规律。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1. 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生物群体,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以及一些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 生物分类地位:微生物涵盖了多种生物分类,其中包括:- 原核生物界: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蓝藻菌(蓝绿藻)等。
- 真核生物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界中的原生动物和部分藻类。
- 病毒界:非细胞生物,仅含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依赖宿主细胞复制。
3. 生物学特性:- 体积微小:大多数微生物大小在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
- 结构简单/复杂:原核微生物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真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结构有所不同,前者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后者结构更为简化。
- 种类繁多:地球上已知微生物种类数以百万计,且随着技术发展还在不断增加。
- 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生态系统中,包括极端环境如极寒、高温、高压、酸碱极端等地都有微生物存在。
- 繁殖迅速: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繁殖速度,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 易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微生物种群具有较高的进化速度和广泛的适应性。
4. 应用与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地球物质循环、氮素循环、碳循环等生命过程。
- 在医药工业上,微生物用于抗生素生产、疫苗研制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
-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发酵被广泛应用,如酿酒、制醋、乳制品加工等。
-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可用于废水处理、有机废物降解、生物能源生成等方面。
- 在农业生产上,有益微生物可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等。
5. 具体微生物实例:-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不利条件下形成芽孢保护自己,条件好转时又能恢复生长。
- 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只能在缺氧环境下生存,其感染会导致破伤风病症。
-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既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也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体的结构、生理、遗传、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以下是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细菌: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形态大小各异。
根据形状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细菌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部分细菌还具有鞭毛或纤毛。
细菌可以根据需氧性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2.真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真菌。
真菌具有细胞壁和真菌膜,通过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真菌可以分为担子菌、子囊菌、接合菌和无性菌等。
3.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可以是DNA或RNA。
病毒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细菌等宿主。
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体型较小。
原生动物根据运动方式可以分为鞭毛虫、纤毛虫和变形虫等。
原生动物可以通过分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5.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主要通过DNA进行。
细菌的遗传方式主要有共轭、转化和噬菌体介导的转导。
真菌的遗传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病毒的遗传方式主要有无性复制和有性复制。
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呼吸作用、营养代谢、酶、酶系统、光合作用等。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包括化学营养、光合营养和异养等。
7.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既包括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酿酒酵母等,也包括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
微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健康、环境和工业生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8.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微生物的控制包括消毒、灭菌、抗菌药物等控制方法,确保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微生物的利用包括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的遗传和生理特性,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等方面。
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们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2.谁是微生物学初创期的代表人物?列文虎克3.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谁?巴斯德、科赫4.什么是科赫氏法则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
可能题型:试述科赫氏法则和其在当今的可用与不合理(科学)之处5.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几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何故?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一个,由它可发展出一系列其他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
7.试分析微生物五大共性对人类的利弊。
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的这个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活的化工厂”的作用。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
对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它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
对于危害人、畜和植物等的病原微生物或使物品发生霉腐的霉腐微生物来说,它们的这个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严重的祸害。
微生物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重点知识总结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常见的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中,也存在于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产业有着重大影响。
以下是一些微生物的重点知识总结。
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有圆形、杆状、螺旋形等等。
它们可以根据需氧情况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细菌可以由分裂方式繁殖,繁殖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
有些细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有益,如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而有些细菌则会引起疾病,如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等。
2. 真菌(Fungi)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它们以吸收有机物为食,主要通过孢子繁殖。
真菌在自然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分解和循环有机物的作用。
人类对真菌有着复杂的关系,有些真菌可以用于食物加工、制药,如面包、啤酒、酸奶等;而其他真菌则可以引起感染,如念珠菌、皮癣等。
3.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非细胞生物,只能依附于细胞内寄生。
它们具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简单结构,也可以通过寄生细胞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是引起各种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虽然病毒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威胁,但研究病毒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4.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与微生物进行抗争的重要防线,它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层次。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通过皮肤、黏膜等自然屏障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并通过巨噬细胞、炎症等机制来杀灭微生物。
特异性免疫是指免疫系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和T、B淋巴细胞的配合作用,识别和灭活入侵的微生物。
5.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的能力。
在抗生素过度使用的情况下,细菌通过基因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等方式,逐渐产生对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生素耐药性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威胁,使得一些传染病的治疗变得困难甚至无效。
微生物重点整理
微生物重点整理1、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的作用规律。
2、人工主动免疫:3、人工被动免疫:采用人工方法向机体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效应物,如免疫血清、淋巴因子等,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达到防治某种疾病的目的。
4、类毒素:一些经变性或经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毒素5、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
6、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主要是一些革氏阳细菌。
7、消毒:到消毒的作用。
8、灭菌: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9、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10. 诱变育种:使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子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突变率。
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11.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稳定,一般可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12、生物制品:在人工免疫中,可作为预防、治疗和诊断用的来自生物体的各种制剂13、非特异性免疫: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既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14、特异性免疫:是相对非特异性免疫而言,其主要功能是识别飞自身和自身抗原物质,并对他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体内环境稳定状态。
15、沉淀实验;可溶性抗原在合适比例下和适当条件下与相应抗体反应,并且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实验。
16、凝集实验:是指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在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
17、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酶联法):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染色,底物显色后用肉眼或酶联免疫测定仪判定结果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微生物难以认识的主要原因:个体微小,外貌不显,杂居混生,因果难联列文虎克—发明了第一个显微镜,微生物学的先驱者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细菌的形态:球状(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杆状(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分枝状,螺杆状,竹节状,弯月状),螺旋状(弧菌,螺菌,螺旋体)等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包含体,间体,内含物细菌的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微荚膜,荚膜和粘液层)和芽孢等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组成:磷壁酸,肽聚糖,脂磷壁酸(染色后为紫色或紫红色)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脂多糖,磷脂,脂蛋白,肽聚糖(染色后为红色)占细胞壁干重的比例成分G+细菌G-细菌肽聚糖含量很高(一般为90%)含量很低(5~20)磷壁酸含量较高(<30%)0脂质一般无(<2%)含量较高(约20)蛋白质0~少量含量较高革兰氏染色机制: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缺壁细菌: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态,支原体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和功能:糖被:保护作用,贮藏养料,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表面附着作用,细菌间细菌识别,堆积代谢产物S层:是一层包围在原核生物细胞壁外,由大量蛋白质或糖蛋白亚基以方块形或六角形方式排列的连续层鞭毛:运动功能(组成:鞭毛丝,钩形鞘,基体(鞭毛杆,Mot蛋白,Fli蛋白))菌毛:又称纤毛,伞毛,线毛,须毛,具有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性毛:又称性菌毛,性丝,具有向雌性菌体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芽孢: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没有繁殖功能伴孢晶体:又称δ内毒素,具有毒杀作用细菌的繁殖:裂殖(二分裂,三分裂,复分裂)芽殖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抗生素中有一半是有放线菌产生的。
放线菌是血多酶,维生素等的产生菌(p35)大部分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链霉菌(典型放线菌)的形态:基内菌丝体—气生菌丝—孢子丝—分生孢子蓝细菌:是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养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与支原体的区别是有细胞壁和不能独立生活。
与衣原体的区别在于其细胞较大,无过滤性和存在产能代谢系统。
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比较项目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细胞结构有有有无直径大于300mm 不一定是不一定否含核算类型DNA,RNA DNA,RNA DNA,RNA DNA或RNA核糖体有有有无细胞壁无有(含肽聚糖)有(不含肽聚糖)无细胞膜有(含甾醇)有(无甾醇)有(无甾醇)无繁殖时个体完整性保持保持保持不保持大分子合成能力有有有无产ATP系统有有无无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多糖,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质真核微生物的鞭毛又称“9+2”型鞭毛(中心有一对包在中央鞘中的互相平行的中央微管,九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整个微管由细胞质膜包裹)酵母菌五个特点:个体一般以单细胞非菌丝状态存在;多数营出芽繁殖;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无性(芽殖;裂殖;产无性孢子)和有性(产子囊孢子)真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必须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繁殖蕈菌又称伞菌,通常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掷孢子。
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单细胞微生物:细菌,酵母菌。
菌丝状微生物:放线菌,霉菌。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 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病毒的特性:1.形体极其微小;2.没有细胞结构;3.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4.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组分;5.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大量繁殖;6.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核衣壳外还被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称为包膜。
有的包膜长有刺突等附属物螺旋对称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复合对称的代表——T偶数噬菌体噬菌体即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繁殖: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以上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侵入细菌后DNA整合到宿主DNA而同步复制,不形成成熟的下代噬菌体而不使宿主裂解的噬菌体。
其宿主称为溶源菌亚病毒因子: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或是有缺陷病毒构成的功能不完整的病原体有类病毒,拟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阮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6C的分支4或直链脂肪酸,有时还包括氨基酸营养缺陷突变株所需要的氨基酸在内。
狭义的生长因子指维生素。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无机营养性;光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营养类型 能源 氢供体 基本碳源实例光能无机营养性(光能自养型)光 无机物 2CO 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光 有机物2CO 及简单有机物红螺菌科的细菌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 无机物 无机物 2CO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化细菌,氢化细菌,硫磺细菌 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 有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绝大多数原核生物,全部真菌和原生动物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和基因移位培养基:由人工配制含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制作培养基是应尽快配制并立即灭菌的原因:培养基营养丰富,适合微生物生长;微生物生长会消耗营养,并产生代谢产物,使培养基变质按培养基成分分类: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脱水培养基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分类:选择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原理:加入某些营养物质,使目的菌大量生长繁殖或加入某种物质,抑制杂菌的生长)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落的培养基 生物氧化: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底物脱氢的途径:EMP 途径;HMP 途径;ED 途径;TCA 循环 产能形式 EMP HMP ED EMP+TCA 底物水平 2ATP 1ATP 2ATP+2GTP(相当于2ATP)NADH+ +H 2(相当于6ATP )1(相当于3ATP ) 2+8(相当于30ATP )NADPH+ +H 12(相当于36ATP )1(相当于3ATP )2FADH 2(相当于4ATP )净产ATP8 357 36~38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送 基因移位 特异载体蛋白 无 有 有 有 运送速度慢快快快溶质运送方向 浓到稀 浓到稀 稀到浓 稀到浓 平衡时内外浓度 相等相等 内部高 内部高 运送分子无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能量消耗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不变不变不变改变呼吸(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特点是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以还原力(H)形式存在)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了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
这是一种递氢和受氢都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完成的生物氧化作用,是一种高效产能方式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磷酸化):呼吸链的递氢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 TP的作用发酵:狭义定义在无氧等外援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生物固氮: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元和生物才有固氮能力生物固氮反应的六要素:A TP的供应;还原力[H]极其传递载体;固氮酶;还原底物--氮气;镁离子;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研究生长曲线的原因和意义:指导微生物的培养与抑制及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控制,为人类利用和控制微生物服延滞期特点:生长速率常数为0;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细胞内的RNA尤其rRNA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对外界不良条件如Nacl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指数期特点: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酶系活跃,代谢旺盛稳定其特点: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衰亡期特点:群体呈现负生长状态恒浊器是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的连续培养器恒化器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的连续培养装置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温度,PH和氧气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好氧菌有专性好氧菌(需氧,在正常大气压下通过呼吸产能),兼性好氧菌(以呼吸为主,兼营发酵产能;以呼吸为主,兼营厌氧呼吸产能),微好氧菌(需在微氧量0.01~0.03mmHg下生活)厌氧菌有耐氧菌(不需氧,只以发酵产能,氧无毒害)和(严格)厌氧菌(氧有害或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