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解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解析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
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
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
学习数学的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 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 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 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 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 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 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四川省实施指导意见中强调的评价: 数学基础评价、能力评价、过程评价、多元化 评价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定位
1、 高中数学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 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 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 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 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升学率 也在逐渐提高,但全国平均大学升学率也只有60%左右,还有 近40%的高中学生不能升入大学学习。因此,高中数学课程除 了为60%的升入大学的学生奠定今后发展和进一步学习需要的 数学基础外,还要为近40%的不能升入大学的学生奠定今后工 作、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所需要的数学基础。同时, 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由于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学 方面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 一定相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 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一些具有较高数学素 养的人才,这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高中数学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为不 同兴趣和志向、不同发展方向、进入高校不同专业学习的学 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数学基础。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一、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规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健全的数学素养。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认知、推理、解决问题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自信心,使其能够独立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实践。

再次,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形成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挑战的乐趣。

最后,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数学观念、数学观点和数学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的社会价值,认识数学与其他学科、文化和社会的联系,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观点,培养数学精神,使其具备数学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数学情感和数学文化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育应当立足于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弘扬数学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历与间接经历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承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经历为根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历。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良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

4、关于数学“双基”,我是这样看待的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个 名词。“双基”顾名思义是指“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在使用“双基 ”一词或强调“双基”时,其实质是强调打好 “基础”,它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 。
谢 谢!
20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 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
高技术的出现把我们的社会推 进到数学技术的新时代
三大数学活动: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 种传统。 “双基”中增加的内容: 一是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包括数学史 背景与生活背景)、应用; 二是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经历数学知 识与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 三是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 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 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 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 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 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 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 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 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 的各个相关部分)。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① 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 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 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②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理解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必须立足注重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

(1)人类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理应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2)数学是一项人类的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的数学,也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对对待。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看成是一系列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持续把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材料实行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活动。

即:作为课程内容的数学,也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对对待。

3、数学学习(3)强调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4)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教学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水平。

首先,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实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学生理应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决不但仅模仿者。

其二,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其三,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动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学过程也促动了教师自身的成长。

5、教师角色的转变数学教学活动理应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动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持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6.优秀教师认定的标准-5个标准:◇要求教师致力于学生及其学习:◇教师熟悉所教学科内容以及如何将它们传授给学生;◇教师负有管理和监控学生学习的责任;◇教师对自己的实践实行系统思考并从经验中实行学习:◇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表达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但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表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理应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注重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协助学生理解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及四基四能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及四基四能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及四基四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10个核心概念,揭示了课程具体内容与基本数学思想之间的联系。

对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加以充分的关注。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解读(一)六大理念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6、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六大理念的解读1、关于数学课程的功能(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应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应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应对未来学生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要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3)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关于数学的意义数学教育的目的不能仅限于“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把智力价值看得过分重要。

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看待。

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

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要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要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要展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

3、关于数学学习(1)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

(做数学体现过程、感觉数学发现的乐趣)(2)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关于数学教学活动数学课程应当让学生感到亲切(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数学教学活动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角色的新期待: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用教材:结合“境材”(周围的环境资源)和“人材”增删、重组、包装“教材”,考虑“人材”特点,摄取“境材”组成“大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10个核心概念,揭示了课程具体内容与基本数学思想之间的联系。

对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加以充分的关注。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讲解专家讲了几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新的课程标准给老师提供了很好地发展空间《课程标准》提出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数学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基本的策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3.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改变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与呈现方式。

1.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的。

2.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更多地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的方式。

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开展。

(三)改善数学的学习的方式和评价方式1.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

2.实行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当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呢下面笔者谈谈肤浅看法。

一、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活动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不但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角的识识》时,通过看、画、找、摆等学习活动,知道什么是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背景中,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的多姿多彩,以确定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二、在数学教学中营造“乐说、善问、”的氛围,学生的创造天赋需要不断地开发,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教师的“输液”,本能地、机械地记忆所学的知识。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老三样:复习、新授、巩固练习。

其次创设情景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新奇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达到因趣生疑,因疑发问,因问求解,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被提出和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期使教育工作者对新标准有更深刻的理解。

1. 培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侧重于机械记忆和应试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新标准强调通过实际问题、情境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推理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标准还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传统教学常常将数学割裂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学生常常难以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而新标准提倡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研究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如小朋友们画草地图,测量它的面积,计算所需的草地种子等。

3. 强调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

数学思维方式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题目的解答过程,而新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研究策略。

例如,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的方式,培养一种试错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同时,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 培养合作研究能力新标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

而新标准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研究,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解答问题、交流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难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学段目标
四、内容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

2. 注重过程,重视结果:新课程标准既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也重视研究结果,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过程,重视结果:新课程标准既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重视学习结果,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4. 注重创新,鼓励探究: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创新,鼓励探究: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数学工具,发展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数学工具,发展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积极的数学研究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简单的代数表达式等。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讲解专家讲了几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新的课程标准给老师提供了很好地发展空间《课程标准》提出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数学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基本的策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3.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改变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与呈现方式。

1.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的。

2.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更多地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的方式。

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开展。

(三)改善数学的学习的方式和评价方式1.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

2.实行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当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呢下面笔者谈谈肤浅看法。

一、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活动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不但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角的识识》时,通过看、画、找、摆等学习活动,知道什么是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背景中,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的多姿多彩,以确定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二、在数学教学中营造“乐说、善问、”的氛围,学生的创造天赋需要不断地开发,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教师的“输液”,本能地、机械地记忆所学的知识。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老三样:复习、新授、巩固练习。

其次创设情景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新奇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达到因趣生疑,因疑发问,因问求解,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将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首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品格。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能力和数学情感态度,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问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

再次,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科整合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数学教育的主体,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使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将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解析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解析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解析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也是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基本理念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育和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例如:基础教育永远都是为了学生的教育,话语不同,有时代性,本质是一样的;另一部分是随着社会发展有变化的,例如,强调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别从课程的总体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以及信息技术五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第一条是总纲,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的阐述:“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条明确了数学课程的作用和任务,强调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照顾学生的差异。

这里强调两个重点,一是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义务教育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良好的、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良好的数学素养非常重要,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另一个重点是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原有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而是他们得到的机会是一样的,但最后的发展有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根据兴趣各方面的不同,强调的是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第二阐述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要反映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层意思,在处理数学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三层意思是强调了课程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讲解专家讲了几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新的课程标准给老师提供了很好地发展空间?
《课程标准》提出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数学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基本的策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
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3.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改变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与呈现方式。

1.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的。

2.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更多地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的方式。

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开展。

(三)改善数学的学习的方式和评价方式
1.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

2.实行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当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呢?下面笔者谈谈肤浅看法。

一、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活动化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不但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角的识识》时,通过看、画、找、摆等学习活动,知道什么是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背景中,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的多姿多彩,以确定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二、在数学教学中营造“乐说、善问、”的氛围,
学生的创造天赋需要不断地开发,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教师的“输液”,本能地、机械地记忆所学的知识。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老三样:复习、新授、巩固练习。

其次创设情景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新奇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达到因趣生疑,因疑发问,因问求解,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上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营造乐说、善问的氛围,实践证明,以下做法较为奏效。

1、激情引思,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思考、乐于提问。

深厚的好奇心是引发强烈的求知欲的内驱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再思考、再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你能说吗?你能行吗?您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问题的更深层次去探究,去发现,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紧张、愉悦而富于创新意识的最佳状态,变“请你说”为“我要说”、“我想说”、“我乐于说”。

2、育苗修枝,循循善诱,培养学生不仅“善问”,而且“会问”。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能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得
到充分的发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逐渐使学生养成遇见“问题”时,自觉地动手画一画、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或是将图形旋转、平移……从中不断地探求知识,寻找和发现规律,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新。

其次,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实现加快学生的思维流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渐渐地学会分析问题时,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发现问题的实质,产生“新”、“奇”甚至“怪”的思路。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拿出一个三角形问:“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有多大?”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将这个三角形放在由一些边上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格子图上,用数格子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还有的同学想出,要将三角形剪后,拼成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算出面积;总之,学生们众说纷纭……接着教师又问:“我们学校铅球场地是一个三角形,你还能用上述方法求它的面积吗?开始教室里一片寂静,接着有学生提出:“如果能向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平行四边形那样,推出一个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就好了。

”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们乐此不迭,有的学生拿出三角板、剪刀、纸张等工具,动手操作起来;有的学生在纸上勾勾、画画,紧张地思考着,创新意识驱使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去创造,最终学生们各抒已见,发掘了“新”、“奇”、“特”的思维方式,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