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广西百色学院附中高中地理必修1-3知识体系复习指南(人教版)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教案--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6讲 .
第6讲气候类型的判断考点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典例导入 1.读“某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2)③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A.受季风影响B.受西风带控制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疑难剖析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洋流等。
1.纬度2.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1)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2)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3)气团: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如下:①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②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二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典例导入 2.(2009·浙江文综)读下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必修1~3备考知识结构表
地理三基备考知识结构表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①昼夜长短----太阳辐射时间;②(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强度(2)地形地势:①海拔高低:如海拔越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受到散射、反射、折射等削弱就越少,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越少(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空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而且天空中云量少,且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且时间长;②山地坡向(向阳坡或背阳坡)----太阳辐射时间。
(3)天气状况:一般晴天比阴天接受太阳辐射时间长,强度大。
(4)日地距离(5)空气清洁度:如工业城市污染较严重,空气中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2.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1) 自然条件:①纬度---地球自转线速度;②气象条件----天气状况;③地形。
(2) 人文条件:①交通;②安全性----人口密度、军事国防。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经大气层,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大部分被地面吸收,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辐射)。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被近地面大气吸收。
近地面大气增温的同时,又以逆辐射的形式把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大棚) 3.昼夜温差大小原因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下垫面热力性质(陆地大于海洋;内陆地区大于沿海地区;裸地大于绿地)地形地势(山地、高原大于平原)、天气状况(晴天大于阴天)应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作物产量大、哈密瓜甜的原理。
4.影响年温差大小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
(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大陆大于海洋;内陆大于沿海。
(3)气候:干旱气候区大于湿润气候区。
(4)地形:平原大于同纬度高原、山地。
5.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年较差等。
高中地理背诵讲义必修一至三完整版
地理背诵讲义必修一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对比锋面与气旋反气旋★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2.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导致干旱和洪涝灾害频次和强度增加3.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但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影响全球农业生产(中低纬度有可能减产,中高纬度有可能增产)★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燃料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5.加强国际合作6.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品种,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7.加强科技投入,研发固碳技术。
第三章背诵提纲水循环的意义:1.更新陆地淡水资源,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3.促进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海路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章1、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基数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描述特点从数量和速度两方面描述)农业革命前:缓慢农业革命后:加快工业革命后:更快近100年:迅猛目前:增长趋缓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特点数量多增长快数量少增长慢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过大。
老龄化问题严重影响导致劳动力过剩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发展等的压力;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容易带来社会治安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鼓励生育;适度接纳海外移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PS:我国的人口问题:①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多(注意:不是增长快!);②人口老龄化严重(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出生率下降;平均寿命的延长);③人口性别比失调严重④人口的流动规模大⑤人口的素质较低类型特征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发达国家现代型传统型高低高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现代型低低低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5、人口迁移的概念①是否跨越行政区②是否变更定居地③时间限定(永久或长期通常一年以上)6、国际人口迁移7、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8、人口迁移的原因(思路分析:从主到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及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主要的、往往起主导作用,但不是决定因素!)、交通和通信社会因素:政策、战争、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9、人口迁移的影响10、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和特性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生活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②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11、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区别环境承载力多指某一种资源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一个地区、一定时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2013届高三总复习课件(第1轮)地理(广西专版)2.1考点1农业生产活动
1 我国的天然橡胶分布在 A.五带中的热带 B.东中部经济地带 C.季风区和内流区 D.地势二、三级阶梯2 乙地比丙地种植天然橡胶更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A.降水丰富B.地势较高 C.灾害天气少 D.肥沃的紫色土3 我国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B.国家政策 C.市场需求 D.科技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花卉产业大省,据此回答 1 ~ 3 题。
1 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生物多样性2 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人文因素优势是A.劳动力B.科技C.交通D.市场 3 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A.经营理念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土地租金第1 题,云贵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四季如春,光照强,有利于花卉种植。
第 2 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云南又处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劳动力廉价是主要人文因素优势。
第 3 题,云南地形崎岖,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是制约其花卉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读某地的气候资料及农事活动表,回答1~2题。
1.对于该地气候资源及农业生产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光热资源的利用程度很高B.最佳的种植制度是一年一熟 C.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D.12、1、2月气温较低,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图1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2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6.若图2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aB.bC.cD.d 7.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8. 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读下面某区域图,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9~11题。
9.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10.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11.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D.土壤盐碱化严重12. 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3届高三总复习课件(第1轮)地理(广西专版)1.1考点2地图
17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概念 疏密
等高距
形状
18
概念: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疏密:稀疏表示坡缓,密集表示坡陡(在 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一 般来说,高度差异大的地方,选择的等高距 大;反之,选择的等高距要小
考点 等值线的判读
32
解析
河流在①处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在同一 幅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所 以四地中④地最陡。④地位于瀑布上游地区, 瀑布的最佳观赏位置应为适当距离仰视。③地 位于低山南侧的缓坡处,根据图中地区为 30°N,可知该地可能有茶园。考察线路最高 处在④地,最低处在①附近,二地相差4条等 高线,所以高差范围应该是大于300米,小于 500米。
37
在地形剖面图上的差别如下图所示:
38
在凸坡上的A点不能观测到B点,因视 线会被凸坡阻挡。如下图所示:
39
而在凹坡上的A′点则能观测到B′点。如 下图所示:
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记忆: 凸坡:等高线里疏外密,所以上缓下陡, 看不见山脚。 凹坡:等高线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缓, 能看见山脚。
19
形状:
闭合: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地 或洼地,反之为山峰。两个山顶中间 的地方称为鞍部 凸向一个方向:里面高的为山脊 (里高脊),各等高线凸出部分各点的 连线称分水线。里面低的为山谷(里低 谷),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集水线 重叠:表示陡崖,图上常用 表示
20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1—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1—3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和纬度的递变规律:向东度数增加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加为西经;向北度数增加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加为南纬。
2.纬线的形状和长度:纬线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向两极逐渐缩短。
3.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相等。
4.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加的是东经,减少的是西经。
5.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方向。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2.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3.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XXX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表面昼夜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和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
3.讲解如何运用地理图表和数据解读水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4.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水循环的相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作用,特别是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关键过程。
2.分析水循环对气候、地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绘制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示意图,要求标注清楚每个环节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水体(如湖泊、河流等),调查了解其水循环过程,分析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查报告。
-设想活动: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为优秀生提供挑战性的研究问题和拓展阅读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学习兴趣。
1.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让学生认识到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水循环的影响,鼓励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广西百色学院附中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思维导图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远日点(春分秋分12.22夏至(7月初)近日点1月初)3.219.23冬至6.22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地球月球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东北信风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东南信风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60°30°0°60°30°极锋极锋冷气团暖气团冷锋天气暖锋天气暖气团冷气团低高0°10°20°30°40°60°70°90°0°10°25°35°55°70°90°大陆西部大陆中部大陆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冰原、苔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名称成因特点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的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雨林带热带沙漠气候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1000995990西南风西北风降水区降水区大陆东0°30°60°60°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知识点汇总(超级完整)概要
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 1、(1银河系 河外星系(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和 木之间。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 氦 ,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 电滋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性 性。
) 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是__90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
(3)时间计算:东 + 西 - 。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1小时 。
600E 为10时,则800E 为 时时区。
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每150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赤道不偏。
(5)黄赤交角为23º26'度。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北半球许多国家:3、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 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横波、纵波,纵波速度较快,横波只能通过固态。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第二单元复习1(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保温作用有关。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教案--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5讲 .
第5讲常见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锋面特征(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一侧倾斜,其上部一定是。
(2)锋面两侧、湿度、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______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辨一辨 与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连续性降水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暖锋。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2. 高压脊:从__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________。
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________天气。
3.低压槽:从__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________。
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________天气。
方法指导 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有两种判断方法,分析如下: (1)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右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
先画出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约45°,即为风向。
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南侧:西南风;北侧:东北风。
(2)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左右手定则)由图可以判断出气旋、反气旋的低空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
考点一 锋与天气典例导入 1.(2011·天津文综)以下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A.a→c→b→d B.b→c→d→a C.c→b→d→a D.d→a→c→b(2)据上图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疑难剖析典例导入 2.读下面A、B两幅图,回答(1)~(3)题。
(1)亚欧大陆主要受B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巴西高原正处在旱季B.印度半岛正处在雨季C.亚平宁半岛正处在雨季D.我国正处在夏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图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B.A图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C.B图中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D.A图中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图所示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形成台风或飓风B.长江中下游受A控制时形成伏旱C.中南半岛盛行东北风时,夏威夷群岛受B控制D.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就是受A的影响疑难剖析考点三 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典例导入 3.读“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图”,回答(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冬至12.22赤道北半球南半球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夏至日月22日6月22日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㈢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 ;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上图: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⑴计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332900地核地幔地壳莫霍内部圈层古登堡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外部圈层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右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 CDAB 。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DCBA 。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参看课本P34图2.10)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冷锋天气3(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
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课本P57图3.5,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参看课本P58~60)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 —— 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⑵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参看课本P72图4.8)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①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 ; ②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