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体系构建论文
构筑科研训练平台提高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说 ,课余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专门从 事科研活动 ,客观 平 等 、 自由 的 良性 互 动 ,着 重发 挥学 生 自主 学 习 、研 究
上 形 成 了本 科 生 科 研 能 力 培 养 与 时 间 保 证 上 的矛 盾 。行 的 主 动性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使 学 生通 过 科 研 训 练 的 过 之 有 效 的方 法 是 在 教 学 与 科 研 之 间 寻 求 最 佳 结 合 点 ,使 程 , 自然 而然 地 进 行 基 本 、初 步 的 科 研 活 动 实 践 ,从 大学生科研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实现理工科 学生早期科 而具 有 一 定 的科 研 体 验 和 能 力 ,为 日 应 对 更 深 层 次 的 后
习状 况 、擅 长 的领 域 以及 兴 趣 取 向 , 自主 、能 动 、创 造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结 合 我 校 教 师 实 践计 划 和 校 企 办 学 新
性 地 参 与 相 关 科 研 活 动 ,是 科 研 训 练 课 程 化 能 否 取 得 成 模 式 ,不 断 探 索 打 造 实 践 教 学新 平 台 ,真 正 体 现 四年 学 功 的关 键 ,也 是 这 种 尝 试 形 式 的一 个 重 要 特 征 。为 保 证 习 实 践 教 学 不 断 线 ,着 力 提 高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和 “ 三 科 研 训 练 课 的 质 量 ,对 指 导 教 师 就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创 ” 意 识 。 他 们 除 了要 有 较 高 的 学 术 水 平 、责 任 心 、敬 业 精 神 外 , 2 3 出台相 关政 策 ,激励 学生从事科技创新 .
研训练课程化 ,是值得高等教育工作 者认 真思考和研究 科 学 研 究 、工 作 研 究 奠 定 基 础 。 的一 个 重 要 课 题 。 科 研 训 练环 节 是 让 理 工 科 学 生 参 与 科 学 研 究 的全 过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管理模式探索_白文苑
2010年第4期(总第363期)No.4,2010General ,No.363EDUCATIONAL RESEARCH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潜能的挖掘、知识领域的拓宽、专业技能的训练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甘肃农业大学从2005年起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基金,立足农业院校的办学特点,突出个性化培养的目标,以立项的方式,资助二、三年级本科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各种小发明、小制作及实验设计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形成了“2355”管理运行模式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在保证学校大学生创新工程有效运行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使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一、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科研训练计划题目来源广泛,学生可从指南中选题,亦可按照自身的兴趣自拟题目,自选指导教师,自我设计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团队,独立实施研究方案,这种制度设计给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训练机会。
从选题、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到数据搜集、整理、总结的全程工作,促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自觉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项目是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这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本文系2005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大学生创新工程项目构成及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GSBG [2009]GXG127)和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科研训练对大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的调研分析(以农科为例)”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创新研究
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创新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大学生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创新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储备,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创新,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的现状目前,大学生科研训练在国内高校中已成为一项常规实践课程。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传统的科研训练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学生在科研导师的引导下,往往只是完成一些机械性的实验工作,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次,科研训练往往强调成果导向,追求研究结果的数量和质量,而忽视了科研过程中的思辨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此外,很多高校缺乏科研资源,学生的科研训练机会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创新的科研训练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其次,创新的科研训练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此外,创新的科研训练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机会,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三、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创新的途径1. 引入科研导师制度科研导师对于大学生科研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可以通过建立科研导师制度,将有经验和研究能力的师资力量与学生进行配对,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
科研导师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传统的科研训练模式往往只强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缺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大学可以通过开设科研导论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科研难题的能力。
3. 加强实践环节和实验室建设科研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体会
1 . 培养资料 检索和资料处理能力, 提 高自学能力与知识整 合
能力
S R T P 项 目通过广 泛查 阅国内外文 献 , 撰 写文 献综述 , 了解 项 目所属 研究领域 的前沿 和发 展动态 , 需要 学会使用 国内外文
结合, 情况则会大 为不 同。 另外, 许 多创新 是从重 复的实验与观 察 中发现 的, 甚至试验 中一个 偶然 的错 误也可能成 为创新 的爆 发点 。 S R T P 项 目的实施 是通过项 目组 成员设 计实施 方案 , 学校
、
通 过 大 学 生科 研 训 练 计 划 ( S R TP) 实践 , 培 养 科 研 创
加强大学 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 。 大学生科研 训练计划为本 科生提
助下学 习如何获取所 需文献资料以及如何从中找到解 决问题的 方法 , 设 计出项 目实施具体方案 , 从而使 自己对科研 问题 的分析 能力得 以加强 , 在科研进 展情况及结果不符合 预期实验构思时 组 员们还 要继续查 阅资 料, 并 以资 料的整合分 析为基础 , 结 合
预实验结果进行发散性思维, 提出改进措施 。
供了科研训 练的机会 , 培养了学 生创造 性地解 决专 业理论和实 践 问题 的基 本 能力。f 2 S RT P 是 高校 培养创 新 型人 才的有 效载 体。 学生在参 与S R T P 的实施 过程中可接受较为系统 的科学研究
训练 ,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高发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和解决
究训 练 。
提供 软硬件保 障 , 项 目团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各项研究任 务。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参 与, 从设计实验方 案、 实 验准备及实施 , 一直 到数据 处理 及实 验结果 的解释 、 分 析, 这无疑会 大大提高学生 的实际 动手 能力 和运用所 学知识解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作为大学生,科研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科研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制定一个科研训练计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制定一个科研训练计划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
首先要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研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确定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
在确定课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时间、经济等方面的限制。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才能更好地进行科研训练。
其次,科研训练计划需要合理安排时间。
科研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将科研训练纳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表,将科研训练的时间与学习、生活等其他方面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确保科研训练不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科研训练计划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科研训练过程中,需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讨论课题、分享经验、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也可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科研训练计划需要注重实践和总结。
在科研训练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实践,不断进行试验和研究,积累经验,提高技能。
同时,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总之,制定一个科研训练计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制定一个科研训练计划,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认真制定科研训练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大学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科研训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本文简要分析我院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现状,针对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训练;实践;创新0 引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结合时代需要培养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具有创新知识、创新原理和创新技术的创新人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宗旨。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早在1969年,美国MIT就创立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1995年清华大学在其数学建模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SRT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作为我国首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98年浙江大学借鉴清华大学的成功经验,试行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该计划吸引了一百多名学生参加了七十多个研究项目。
近年来,SRTP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改革本科生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1-3]。
本文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为例,简要介绍我院学生科研训练开展情况,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1 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目的与意义高校开展SRTP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机会,吸引一部分优秀而有天赋的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接触和了解相关学科前沿,为深入研究做准备;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配合因材施教,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效益;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营造教学相长的学术研究氛围。
SRTP是科研和学习的结合体,开展SRTP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学习中研究”。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论文格式-中国矿业大学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论文格式论文构成及顺序:题目作者***,指导教师:***学院及班级摘要(约300字)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排版软件:Word 2000以上版本纸型:A4 方向:纵向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厘米,下2厘米,左2厘米,右2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文档网格:选中“只指定行网格”,每页46行,跨度15.6磅,栏数:1,应用于:整篇文档整篇文档段落设置: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单倍行距选中“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自动调整右缩进”和“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与网格对齐”字符间距设置:缩放:100%间距:标准位置:标准选中“调整字体的字间距”:选中“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对齐网格”。
字体和字号:1)题目:宋体,小三号,居中,加粗;2)作者:宋体,小四号,居中;3)班级:宋体,五号,居中;4)摘要和关键词:宋体,五号;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关键词3-8个;5)一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靠左顶格;6)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靠左顶格;7)三级标题:五号,宋体,靠左顶格;8)正文部分:五号,宋体;希腊字母用Symbol字体;9)图题、表题:五号,加粗,宋体;图、表中文字用小5号宋体,量与单位之间用“/”间隔;10)图注与说明、表注与说明:小五号宋体。
方程式、表达式编号:文中所列方程式、表达式必须按顺序编号(如:(1)),编号位置靠右顶格。
方程式、表达式居中排。
参考文献:1)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在引用处右上角标注,如:[1]、[1,5,8]、[2-5]。
2)参考文献在文后著录,著录格式见规定格式(顺序编码制),小5号宋体。
3)文献作者全部列出。
4)未出版,非正式、公开出版的书、刊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
5)引用一次文献。
附:参考文献著录内容要求及示例1 专著、书籍:序号责任者. 书名. 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供选择). 版本(第1版不写).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2 期刊论文:序号责任者. 题名. 刊名, 出版年,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3 会议论文:序号责任者. 题名. 文集编者. 文集名.(供选项: 会议名, 会址, 开会年)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序号责任者. 题名. 硕士或博士论文. 学位授予地: 学位授予单位, 年份5 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或地区). 专利号. 出版日期6 报纸:序号责任者. 题目.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7 科技报告:序号责任者. 报告题目. 报告号.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8 标准:序号责任者. 标准名. 标准编号. 出版年9 电子文献:序号责任者. 文献题名. 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学生联系表注: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实习、任务书、开题、中期检查、论文内容、书写规范、进度及质量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和提倡。
科研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设计需要考虑项目的目标和内容。
科研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项目的设计需要分阶段进行。
首先,项目的目标应明确,可以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也可以考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技巧等。
其次,项目的具体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
可以从课程设计、实验室实践、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
其次,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实施需要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
科研训练项目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室实践、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科研项目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并提供给他们充足的机会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完成科研任务,提升整体实力。
在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能力之一。
为此,可以在项目设计中引入开放性的科研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术交流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科研心得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
另外,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中应注重录取学生的原创性。
原创性是科研的核心价值和追求。
在科研训练项目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实验探究或调查研究,力求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成果。
设计课程时,可以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论文写作。
大学教育中的科研训练方法探讨
大学教育中的科研训练方法探讨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研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教育中的科研训练方法,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而科研训练则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研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然而,当前大学教育中的科研训练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氛围不浓、科研资源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因此,探讨大学教育中的科研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研训练方法1.课程设置在大学教育中,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应增加与科研相关的课程,如科研方法、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这些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
其次,应注重课程的实践性,通过实验、实习、项目等形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实践能力。
此外,还应开设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拓宽其知识面和视野。
2.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进行科研训练的重要场所,大学应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首先,应增加实验室的经费投入,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以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
其次,应加强实验室的管理,确保实验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导师制导师制是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提高其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应选择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良好学术素养的导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指导。
其次,应加强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展和困难,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探讨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 U CA TI ON TE A CHI N G F O RUM
J an .2018
N 0. 5
地方高校 本科生科研训 练 的探讨
( 杭州 电子科技大学 张 峻 材料 与环境工程学 院 ,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8 )
成 不同学科教学投入 资源相差很大 , 对学 生的吸引力 呈 现两极化 , 在这种 背景 下 , 大量学生转 出本 专业 , 本 专业转 出学生一 度超过 一半 。 虽然本专业对本科生 吸 引力不足 , 但科研业绩 连年高涨 , S C I 论文数从 学 院创 立 之初的二十几篇增长 到5 年后 的一百 多篇 ,相应 的 各 种项 目经费也大 幅增 长。在这种背景下 , 为 了提高 本 科生对 本专业 的兴趣 , 提 高专业竞 争力 , 本 学院制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6 — 2 6
作者简介 : 张峻( 1 9 8 5 一 ) , 男( 汉族 ) , 江西进 贤人 , 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 材料学。
一
1 3 3 —
2 01 8 年 1 月 第 5期
教 育 教 学论 坛
E DU C ATI ON TE A CHI N G F OR UM
定 了本科 生科研 训练计 划。 具体实施 的时候将本学 院 大一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 每个 老师负责一小组 的科研 活动, 并 配套一定 项 目资金 , 项 目申报形 式借鉴 基金 申报方式 , 并制定 考核 机制 , 定期对 各小 组 的科 研情
况及成果进行考 核登记 。 般 学生需找老师作 为科研 导师进行 申报 , 院系 有 项 目配 额 , 在学 院层 面进行 筛选 , 立项 的项 目拨入 定 的研 究经费 , 并有一 定 的研 究年 限 , 其 过程 一如 基金 申请 。 但是 , 这类项 目没有 明确 的结题要求 , 很多 项 目立项 后没有实质性地展 开 , 有些学生功利 化倾 向 比较 明显 , 只热衷于 申报项 目, 拿各种奖项 , 而不踏踏 实 实做 一些研究工作 。另一方 面 , 学院 的研究 生资源 严重不 足 , 而学院 的硕导人数超 过这个数 目。此外研
地方高校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施策略
3 .2。指 导 教 师 层 面
虽然学生是具体课题执行 中的主体 ,但指导教师是一个课 题能够按 质按量完成的关键因素。课题 申报前 , 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学 生的知识储 备 、本实验 ( 学 院)能提供 的条件辅助学生进行选题 ,对学生提出的题 目进行创新性 、可操作性和可完成性等方 面的审查与评估 ,对 于不符合 条件的题 目应指出问题所在 ,以便学 生进行修正 。研究 过程中 ,指导教 师需要实时掌握团队的研究进 展、所使用方 法和 阶段 任务 的完成情 况, 对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 的解答与纠正 。 3 .3。学生层面 学生是研究课题执行的主体 ,其对课题 的理解深度 、对实验工具 的 熟练程度 、对所需基础的掌握程度 和对时 间节点 的把握 等 ,直接决定 了
会项 目 (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R e s e a r c h O p p o , t u n i t y 嚼 m ,U  ̄ O P ) ” 以来 ,得 到
了全世界高校的肯定与模仿。我国的清华大学 于 1 9 9 6年推出了 “ 学生研究 训练 ( S t u d e n t s R e s e a r c h T r a i n i n g ,S I L T ) ”计 划,随后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 大学 等高校均开展 了类似 的计划或项 目。 地方 高校是我 国教学 与科研 的重要成分 ,每年为 国家 和社 会输送成 千上万的人才。近年来 ,虽然很 多地方高校也开展 了本科生科研 训练项 目,但大多学校从政策层 面到操作层面都原模原样仿照重 点大学 ,与本 校 的实际情 况并不相符 ,导致收效甚微 。如何在地方高校 合理 、有效地 开展本科 生科研训 练,提 高毕业生质量成为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l ,地方 高校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面临的困难 相对 于 “ 9 8 5 ”和 “ 2 1 1 ” 学校 ,地 方高校 开展 本科 生科 研训 练存 在 多方面的问题 。下面从学校 、教师和学生方面进行分析。 学校方 面,地方高校科研 的基础条件较为薄弱 。地方高 校本身科研 基础 薄弱 、科研设备不全 、研究风气较弱 ,老师在教学和实践 中并没有 科研训练 的需求 ,这是使得 在地方高 校开展本科 生科研 训练较 为困难 。 在 生物 、化学 、医药等专业 ,先进的科研设备是开展研究工作 的必要前 提 。而地方 高校受 限于科研平 台、经费等条件 ,无法购置 国外 先进的科 研设 备。很 多地方高校 的科研工作者到外单位借用或租用设备来 完成研 究课题 ,这对 于本科生作 为主体 的科研训练是无法做到的。 教师方 面,地方高校教师开展科研 的比例较低 。地方高校 教师的科 研项 目普遍较少 ,大多教师都未承担 过 “ 9 7 3 ” 、“ 8 6 3 ”或 其他 国家级 科研项 目,国家项 目支撑少 ,科研训练少 ,研究经验有 限,这 直接抑制 了本科生科研训练 的开展 。 学生方面, 地方高校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 二本学生,虽然部分学校在一本线上招生,但学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普遍较 差 ,这严重阻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相对于重点院校科研项 目易开展、易出 成果 、成果易转化,地方高校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面对更大的困难。 2 ,地方高校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中常见问题
论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体系的构建
论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体系的构建作者:韩红宇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09期【摘要】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需要地方高等院校加大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地方院校在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体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注重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相结合,注重能力训练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相结合,使“SRTP”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科研体系构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历史上最为剧烈的变革当中,世界各国软实力的竞争,使高等教育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形势,加之近年来教育呈现出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趋势,由此导致大学生特别是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实践、沟通、创新、就业等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成为常被社会所诟病的事实。
如何尽快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地方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必要性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能力方面的训练始于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大学也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便是其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
但有些研究者却据此认为:“积极推进研究型学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应是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大学的根本区别。
”这种观点其实是将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的权利给“一票否决”掉了。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也随着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力日渐丰厚的地方本科院校越来越认识到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重要性。
(一)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和建立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不仅仅意味着学校拥有能够进行高层次科研的师资,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意味着学校需要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人才。
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今日培养的人才大多成为明日社会各领域的中坚,甚至肩负引领某方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目前,中国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追求更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成果方面也在不断努力。
其中,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是关键之一。
一、学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学生科研训练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它是一种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学习方式。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科研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一)制定科研训练计划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首先需要制定科研训练计划,明确科研训练的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和评估标准等方面内容。
应当区分本科阶段科研训练的三个层次,即“科普教育、科技创新实践和研究生基础训练”,并针对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科研训练项目。
(二)建立科研训练机制在机构设置和教学体系上,建立科研训练机制,形成科研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融合。
通过设置科研实践基地和科研学术交流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开展科研训练的场所和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生科研训练的关键环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这些措施激励教师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科研训练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使学生科研训练更加系统和有效。
(四)规范评估和奖励机制为了监督和促进学生科研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建立规范的评估和奖励机制,根据学生科研训练的成果、项目质量等方面开展评比,并设立优秀论文、优秀项目、优秀实践等奖项,激发学生的科研训练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结语通过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建设,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将能够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高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院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养,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科研训练。
为了构建一个有效的学生科研训练体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学科建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优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着重培养与当地经济、文化紧密相关的专业。
同时,要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学生科研训练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科研机构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建立科研机构,以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这些机构可以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和平台。
三、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和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
同时,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
四、建立科研导师制度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建立科研导师制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科研训练。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科研导师,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主动担任学生科研项目的导师,培
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以上就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建议,希望能对新建院校的科研训练工作提供帮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
但是,这些院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学生科研训练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高质量的科研训练。
首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该建立科研导师制度,通过科研导师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科研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最后,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践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学生科研训练体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高质量的科研训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浅议新升格地方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创新型科研小团队为例
浅议新升格地方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创新型科研小团队为例肖圣雄;肖航英;叶丽娟;刘建国;许小燕【摘要】由于条件所限,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一直是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软肋。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依托科研项目,建设创新型科研小团队,对本科生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科研训练,有效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
实践证明该模式符合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是地方本科院校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模式。
%Due to the limited conditions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has been the soft rib of newly upgraded local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raining mode in newly upgraded universitie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by relying on research projects ,building small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s and implementing standardized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train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mode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newly upgraded universities .It is an effective model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make full use of limited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students ’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创新型科研小团队【作者】肖圣雄;肖航英;叶丽娟;刘建国;许小燕【作者单位】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系,湖南郴州 423000;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系,湖南郴州 423000;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系,湖南郴州 423000;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系,湖南郴州 423000;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系,湖南郴州 4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早在20世纪20年代,加州理工学院教师就开始在科研项目中启用本科生,但当时还主要限于导师的个人行为.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开展了全校范围的科研计划,推动本科科研活动从教师自发开展走向院校计划实施.而1998年博耶委员会的调研报告《重振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激起了院校加强本科生研究活动的新高[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对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其主要目的是使本科生参与科研,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人才[2].相对于“985”高校、“211”高校而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科研创新平台明显偏低,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研究所的数量与质量有限,学生科研的场所与设备都受到限制;新建地方科院校是以培养大学生为主,而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没有硕士点,缺乏研究型人才培养经验,缺乏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经验;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经费严重少于重点院校,为学生提供的锻炼机会也明显偏少[3-4].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科研实践不足和科研能力欠缺.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企业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看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07年起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的教师借鉴国内外指导本科生科研的经验[5-6],选拔优秀本科生,组建学生创新型科研小团队,参与教师科研.经过五年的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合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创新型科研小团队的运行模式,该模式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1 创新型科研小团队的培养模式该创新型小团队的基本运作模式为:以指导老师科研项目(其中主要是指导老师结合郴州当地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优势申请相关科研项目课题)作为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内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在指导老师辅助下,综合、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分析判断、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综合能力.该科研小团队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和改进,不论是在大学生的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还是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都已经基本实现标准化,现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为学校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发表了几十篇的科研论文.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该创新型科研团队成员进行科研技能训练的培养.1.1 新成员的选拔新生入校后利用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实验教学考察学生动手能力,督促学生打牢专业基础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3-4个月的观察,从各专业挑选2-3名学生,安排其到实验室观摩学习,并指定高年级组员对其带领,帮助,指导基础性的工作,积极引导其主动进行科学实验基础内容的搜集.1.2 新成员的训练(1)发放相关资料使其了解该团队的研究内容;(2)了解掌握该研究过程所使用的仪器操作方法;(3)查阅文献,查阅国内同行专家近十年发表的文章,总结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4)及时、主动的完成和反馈指导老师分配的任务.1.3 新成员考核在完成基本的文献查阅、仪器操作训练之后,指导老师定期交给新成员一定的任务,在这期间完成任务较好的新成员直接晋级,正式加入创新型科研小团队,同时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否则将淘汰.1.4 分级培训加入该团队的新成员还将继续进行分级培训(分级培训具体过程在将下文的创新型科研小团队运行的保障机制中详细阐述).指导老师将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指导老师选定科研项目的一个子课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科研的某个环节,这样既没有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其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同时又使得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接受严格的技能训练和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使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如安排新成员进行单晶的培养,稀土配合物的制备,稀土配合物的量热等.1.5 撰写论文,形成成果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独立撰写论文,投稿发表论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要求撰写英文论文投外文期刊.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小阶段:(1)指导学生确定合适的论文题目.(2)自主学习阶段,要求学生掌握查阅学术期刊文献的方法.(3)用Origin、Chemoffice及其他化学专业软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图表.(4)规范写作的训练,要求学生严格遵从国内国际权威期刊的撰写规范.(5)论文投稿的指导,包括英文期刊在线投稿的流程,投稿信、修改回复信的撰写.2 创新型科研小团队运行的保障机制2.1 分级培训对创新型科研小团队的新成员实行“三级培训”,即初级、中级和高级培训.考核合格的新成员进行逐级培训.初级培训,主要由团队中的老成员对其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如,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常用基本的合成、提纯和干燥等操作.中级和高级培训主要由指导老师亲自指导考核,同时高级团队成员对其进行监督.中级培训,主要是查阅该团队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撰写研究思路,研究特点,提出自己的思想,提出对团队有建设性的意见,逐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贡献意识.高级培训,经过前两轮的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论文撰写的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老师为其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使其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如,根据成员的英文水平的高低,培养其撰写英文论文或者中文论文.2.2 反馈机制实行科研活动建号销号制度,即指导老师给小组成员分配科研任务并建立起该任务的科研小项目号,将其记录在案以便指导老师跟踪其科研活动进展情况,这就要求成员及时反馈,不至于跟丢科研项目,影响整个团队的研究和后续工作的进行.2.3 淘汰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科研团队健康地发展,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对科研团队中的成员定期考核.若不能有效完成研究任务,不能主动参与研究,或参与科研时间投入的太少,指导老师将及时与之交流,不能及时改进者将被淘汰,同时从低年级学生中物色优秀的学生填补空缺.2.4 奖励机制对团队中表现优异或取得成果的成员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及时的奖励,如推优评奖,支持他们参加大学生竞赛活动、夏令营,资助其开展创新性研究,资助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公开发表论文的成员按级别发放奖金,充分肯定其工作对团队所做的贡献.3 创新型科研小团队的特色3.1 重视标准化建设即实验标准化,培训标准化.实验标准化:经过几年的不断建设,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学系通过引进大型紧密仪器,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提高科研人员科研素养等,已经基本实现实验标准化,使稀土配合物热化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定完整的科研团队成员培养方案,通过实行“三级培训”模式对新成员进行培训,即培训标准化.3.2 强化对外交流每一学期组织2-3次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吸收新的养分,开拓视野,积极主动的与国内同行专家交流学习.其中包括到高校的实验室参观,工厂实地考察,参加学术会议等.通过交流学习,了解在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水平,及时调整研究方向,确立研究特色.3.3 在贡献上下功夫重视贡献是一种意识,决定了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有效性.“贡献意识”可以帮助成员突破个人得失的局限,看到外部的机会,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懂得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成果”,使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的的成效结合起来.如,要求成员思考“我能做出什么贡献”,并经常问成员,你做的工作对于提升团队研究的意义在哪?你做的工作能产生什么成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撰写并发表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习竞赛,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有贡献、有成果的乐趣.定期组织座谈会,或展示近期团队取得的成果,或请有成就的成员介绍经验,以各种方式强化团队成员的贡献意识.4 成果与展望经过5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创新型科研小团队已逐步走向了良性的循环,目前小组成员已经发展到了20余人,实效逐步显现.从2007年以来,创新型科研小团队小组成员2009年获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优胜奖、2011年获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三届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三等奖、湘南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小组成员先后在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8篇被SCI索引,北大核心3篇,另发表会议论文3篇.创新型科研小团队自成立以来,获的院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课题1个,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NO.20973145),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NO.11C1171),院级科研课题1项(NO.2010Y061).创新型科研小团队的成员中有11人考上了国内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随着创新型科研小团队人员经验的积累,科研创新的基础平台逐步完善,创新型科研小团队即将快速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相信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从图1可见,组建创新型科研小团队以来,我们科研团队学生参与的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逐年攀升:从2008年的2篇论文到2011年的6篇.预计今年可以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现已发表10篇论文,在投稿中有3篇,有2篇论文还在撰写阶段.同时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2010年SCI收录4篇,2011年SCI收录2篇,今年已在国外发表SCI论文3篇,还有2篇英文论文已投往SCI核心源刊.图2是我们科研小团队的成员在2009-2012年考研情况.2009年我们创新型科研小团队还处于初步探索、建设阶段,吸收的大学生人数比较少,同时只有高年级的大学生.但是到2012年,我们科研团队成员考研的人数迅速增多.这说明我们的科研实验平台已经建立得比较完善,团队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考研人数的增加也侧面反映出创新型科研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5 结语实践证明创新型科研小团队模式适合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活力,是地方本科院校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模式.目前我们积极将改模式推广应用,已有多位老师组织了自己的科研小团队,显著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的水平.图1 2008-2012创新型科研小团队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图2 2009-2012年创新型科研小团队成员考研情况参考文献:[1]王正辉.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保障制度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3):45-46.[2]董发广,赵毅斌.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237-238.[3]赵春华.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搭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J].重庆高教,2010,(4):29-30.[4]闫屹,谷冠鹏.论本科生初步科研能力的内涵、结构要素、技能要求及其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62-65.[5]占梅英.探寻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关于实施“三级论文”科研训练计划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6-150.[6]辛琳琳.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行为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11,(1):51-54.。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探讨高校科研支撑体系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机制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探讨高校科研支撑体系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机制在当今高等教育体系中,科研是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关键环节。
而高校科研支撑体系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毕业论文,探讨高校科研支撑体系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机制。
一、背景介绍大学生毕业论文作为学生科研能力的衡量标准,是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重要机会。
科研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校科研支撑体系是为了支持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
它包括教师导师制度、科研项目资助、实验室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高校科研支撑体系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导师制度的作用导师制度是高校科研支撑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作用不可忽视。
导师既是学术指导者,也是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第一线。
通过与导师的密切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到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并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导师制度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
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科研项目资助的重要性科研项目资助是高校科研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申请科研项目资助,可以获得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资源支持。
这些资助可以用于购买实验材料、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等,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科研工作。
科研项目资助不仅提供了金钱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激情和科研动力。
学生在申请科研项目资助时,需要认真思考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并能通过评审,这不仅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考验,也是一次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
四、实验室设施的改善实验室设施是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实验室设施的改善也在不断完善。
高校通过更新设备、增加实验室资源、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体系的构建【摘要】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需要地方高等院校加大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地方院校在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体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注重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相结合,注重能力训练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相结合,使“srtp”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科研体系构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历史上最为剧烈的变革当中,世界各国软实力的竞争,使高等教育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形势,加之近年来教育呈现出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趋势,由此导致大学生特别是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实践、沟通、创新、就业等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成为常被社会所诟病的事实。
如何尽快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地方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必要性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能力方面的训练始于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大学也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便是其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
但有些研究者却据此认为:“积极推进研究型学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应是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大学的根本区别。
”这种观点其实是将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的权利给“一票否决”掉了。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也随着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力日渐丰厚的地方本科院校越来越认识到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重要性。
(一)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和建立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不仅仅意味着学校拥有能够进行高层次科研的师资,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意味着学校需要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人才。
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今日培养的人才大多成为明日社会各领域的中坚,甚至肩负引领某方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任。
因此在大学期间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以外,必须使学生接受一种能为其今后从事更深层次研究和社会活动打下良好基础的教育,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二)是打破高等教育等级划分、追求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的现象,这导致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无论在师资、生源、经费、硬件、地域分布等诸多发展要素面前失去了话语权。
如果在培养人才的措施和方案上再采取不同的版本,将不利于地方高等院校的长期发展。
而这些院校培养的人才当前恰恰正是支撑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中间力量,能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顺利实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要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教学与科研相脱节的现象,尤其在地方院校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学生受传统教学体制的限制,难以获得参与科研的机会,而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内容也陈旧僵化,不能反映专业研究的最新进展,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虽然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自主创新教育,并开展了一系列课外科技活动。
但由于该类活动中竞赛类型的比率偏多,教育科普性质类型的比率偏少,这就使得受益人群的范围大大受限。
学校为了保证获奖,往往在人员选拔、项目筛选上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在资源投入和使用上也往往集中于优势项目,对学生干涉过多,学生难以得到真正的科研训练和进步。
(四)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科研训练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
大学生于其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锻炼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
今天,在80、90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获得持续发展最有力的动力和源泉。
二、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重庆三峡学院于2008年5月正式启动和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srtp”是面向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开展的一项创新性教育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几年来学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概括而言做了如下几点工作:(一)制定文件、搭建组织机构制定一个好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方案是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前提和保证。
只有精心调研、了解国内外各类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对经济文化事业建设的具体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实施方案。
方案制定后要以文件形式下发,要搭建实施计划的组织领导机构,要安排一定的经费保障,还要安排专人负责。
并且要将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的创新学分、奖学金、先进个人等的评比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有目的、有激情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精心设计实施措施和办法1. 成果完全参照教师科研立项的模式进行,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实行课题申报、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
项目强调主持人的权利和义务,其权利不仅可以决定项目的创意、分工、组织等环节,甚至可以依据成员的表现决定其去留。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锻炼课题负责人的责任意识、领导能力,同时也锻炼团队成员间的组织、协调等能力。
2. 项目申报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注重受益面的问题。
方案按照大一、大二、大三分别30%、40%、30%的人数比例限制数量进行立项,这样做使得大学生在项目申报中感到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会积极、主动、超前地选择导师指导,酝酿好方案,并精心地进行方案论证。
立项也考虑到三年内对所有本科生做到100%的覆盖率,使每一个人均能获得平等的科研训练机会。
3. 结题要求采用多媒体(ppt)答辩制,一年安排两次进行。
项目运行周期一般为一年,但对完成优秀者和完成一般者可以在半年和一年半中做弹性调整,直至取消不合格者的答辩资格并要求其重新申请项目。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和答辩,将视频、影像、声音资料和传统文本资料加以结合,锻炼其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二是视成果进展灵活安排答辩有利于给学生带来挑战,也有利于学生自行处理好科研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4. 选择题目、选择团队、选择导师完全打通。
选题上既鼓励在专业学科的范围内进行,也允许打破专业限制,按照自身的爱好任意选题。
团队组成允许打破班级、年级、专业、学校、地区的局限,鼓励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成员,唯一要求必须是在校大学生。
如我校项目目前已有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绵阳职业学院等高校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大学生间的校际交流,也有利于对分布其他省域间的研究内容进行调查。
导师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并自行联系,如果确因研究课题校内无法解决的,经申请也可以聘请校外专家。
5. 立项归属地原则。
从安全、经济和项目运行的深度、广度及运用等因素考虑,一般来说立项中倾向于考虑项目成员和项目所属地之间的关系,这是学生项目不同于教师和科研机构项目的地方。
靠近家乡有利于学生调研中的人身安全和节约经费考虑,毕竟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研究内容的实质,更有利于现在或者将来这些学生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家乡经济文化事业的建设上。
(三)能力过程并举方案设计中我们鼓励教师在指导中多提思路而不是“越俎代庖”,不主张教师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去,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学生带着项目积极投身到当前国家所倡导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并要求每一名学生写下活动感言或日记,并且将好的东西及时运用媒体和网络进行宣传。
注重过程训练使广大青年学生在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中,扩大了视野,学会了做人做事,懂得了责任和担当。
三、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成果及运用从2008年运行至今,重庆三峡学院“srtp”项目参与成员达到上千人,共立项建设了200多个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共产生了一批调查报告、学术论文、dv短片等成果,其中有近200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学生还依托项目成果申报了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大、小“挑战杯”项目,并获得一批市级、校级奖励。
通过项目运行,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
同时由于部分项目与“挑战杯”“三下乡”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有效结合,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了国情、市情和民情,相信这段经历会对他们一辈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在调研中留下了感人的日记,文中摘录几条:“在这里,我得感谢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感谢那些在实践活动期间帮助我们的人。
因为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团结、互助、友爱、进步’的团队精神。
”“在进行调查期间,每次看到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充满渴望而又略带忧伤的眼神时总是心酸。
我们需要用更多的力量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霾,让他们的生活和心灵都不再孤独,这是我的一个心愿。
”“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出去实地考察的那段日子。
不管之前在网上、在书上查阅了多少资料,也不及我们亲自从古寨走过。
只有到了实地,我们才能真正产生自己的想法;只有亲自去做了,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成果。
这个简单朴实的道理,我想是适用一辈子的。
”四、结语总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锻炼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大学早已不再只被当作是理论学习的场所了,它更应该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社会团体。
在这个环境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高校都需要给学生提供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土壤,只有如此才能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永不衰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1]叶民,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 srt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4).[2]余国贞,杜旭莫,王卓明,高文菁.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j].化工高等教育,2003(3).[3]郑家茂,张胤.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6).[4]李林,陆灵云,沈明霞,黄桂林. srt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