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整式加减-知识点整理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优秀整式的加减篇一整式的加减篇二教学目的:1.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 1.填空:整式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_3.多项式3m3-2m-5+m2是_____次______项式,其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__,一次项是_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__.4.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a)22x2y 与 yx2(b)2m2n与2mn2(c) ab与abc5.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3a-b)+(5a+2b)-(7a+4b).二、探索练习:1.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两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交换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三位数为______________,这两个三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单项式。

三、巩固练习:1.填空:(1)2a-b与a-b的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项式、、、的和为___________;(3)如图所示,下面为由棋子所组成的三角形,一个三角形需六个棋子,三个三角形需_______个棋子,n个三角形需__________个棋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

《整式的加减》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2.学会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整式的概念及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

2.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那么整式如何进行加减运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1,并列出算式。

(1)例1:某学校为开展体育活动,购置了10个篮球,每个50元;购置了15个排球,每个40元。

请计算学校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学生分组讨论,列出算式,并计算。

教师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总花费=10×50+15×40=1000+600=1600(元)。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一过程?并展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里有两个算式,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

教师板书:10×50+15×40=1600。

(3)出示练习:某学校为开展活动,购置了20个足球,每个35元;购置了25个皮球,每个25元。

请计算学校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并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讨论它们的异同点。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①它们都是两个整式的和;②它们的和都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式的加法是有意义的运算。

同时指出: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同类项可以合并。

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并出示几个例题让学生练习合并同类项,进一步熟悉整式的加减运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式的加减运算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重要环节,为后续学习方程和不等式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代数式的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3.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代数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合并同类项的方法;3.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实践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PPT、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整式的加减运算,例如:“已知两个数的和是20,差是5,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整式的加减运算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进行讲解和示例。

例如,对于两个整式的加减运算,先将同类项合并,再进行加减运算。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如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操练(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以下整式的和:(1)2x+ 3y - 4x + 5y;(2)4a^2 - 3a - 2a^2 + 5a。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3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3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3篇学问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整式的加减实际就是合并同类项,有意识地培育他们有条理的思索和语言表达力量。

2、了解同类项的定义及合并法则,且会运用此法则进展整式加减运算。

3、知道在求多项式的值时,一般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详细情境的观看、思索、类比、探究、沟通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把握讨论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法则,培育了学生的自学力量和探究精神,提高学习兴趣。

感受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受学数学是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点:娴熟地进展合并同类项,化简代数式。

教学难点;如何推断同类项,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用具:多媒体或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问题:在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局部刷油漆,请依据图中的尺寸,算出:(1)甲乙油漆面积的和。

(2)甲比乙油漆面积大多少。

(处理方式:①学生思索片刻②找学生代表沟通自己的解答③教师汇总学生的解答)板书:(1)(2ab-πr2)+(ab-πr2)或(2ab+ab)-(πr2+πr2 )(2) (2ab-πr2)-(ab-πr2)(此时提问学生:这3个式子都是什么式子?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引出课题—从本节课开头来学习:2.3整式的加减。

并板书)二、探求新知教师自问:如何计算(1)和(2)两个式子呢?接着解答:本节课来学习2.2.1合并同类项(此时板书课题——1.合并同类项)1、同类项的概念观看多项式(2ab+ab)-(πr2+πr2 )中的项:2ab、ab 的特点。

学生沟通、争论。

③师生总结:(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介绍的同类项,此时板书:1.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一样并且一样字母的指数也一样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强调:①所含字母一样②一样字母的指数也一样简称“两同”。

整式的加减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整式的加减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题 2.2 整式的加减(2)课型新授师生互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能力目标: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1、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2、你记得乘法分配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3、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二、【揭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这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学习目标)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2、理解去括号法则; 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三、【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65练习后至P66例4前面内容。

12116343(1)12(),(2)12()---完成下列练习,说说你的发现。

(1)、12(x-0.5)=(2)、+(x+3)= (3)、-(x-3)= 自学检测1.口答:去括号(1)a + (– b + c ) =(2) ( a – b ) – ( c + d ) =(3) – (– a + b ) – c =(4) – (2x – y ) – ( - x2 + y2 ) =要求:小组内做完的同学互相订正,并且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并给予指导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65-66例4例5,在看书时请同学们注意方法的应用。

后教: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思考并尝试计算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帮助同学改错活动引入,复习整式的加减法内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和添括号,归纳出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紧接着安排一组习题,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基础练习,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规则及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整式的加减法。

2.实际问题的转化为整式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1.把文字信息或规律转化为整式进行加减运算。

2.不同次数的整式相加减。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与举例法相结合。

2.讲授与实例讲解相结合。

3.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1)整式的概念和性质•整式是指含有字母的常数与它们的积以及幂的有理数乘积的和。

•一个整式的次数是它各项中最高次数的项的次数。

•相同次数的各项系数可以合并。

(2)整式的加减法规则和方法•算法:对应相加减。

•注意事项:先合并同类项再合并不同次项。

(3)实际问题的转化为整式加减运算•找规律或描述中的数量关系转为整式。

•利用相应的文字语言或语句进行转化。

2. 合作学习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以下练习:(1)求解下列整式的和差:1.2x2+3x−1,−x2+5x+32.4a2+3ab−b2,2ab+3b2−a23.3y4+2y2+1,−4y4+3y+2(2)将以下实际问题进行转化求解:1.某商店共有商品x万元,其中有 A、B 两种商品,A 产品的价值为y1元/万,B 产品的价值为y2元/万,若 A、B 两种商品的价值总和为3000元,求 A、B 两种商品分别占多少万元。

2.一辆车的前轮是大型轮,每转一圈可以行进 $2\\pi$ 米。

后轮是小型轮,每转一圈可以行进 $1\\pi$ 米。

经过一段时间后,车的前轮转了a圈,车的后轮转了b圈,求这段时间内车行驶的总路程。

3. 老师辅导老师检查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纠正操作错误,解答疑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完成下列题目:1.计算(3a2−2ab+5b2)−(a2−3b2)。

2.用一个代数式表示表格中几何点的和(下图为直角坐标系,A,B,C,D分别为点坐标):| x | y |-----|-----|-----|A | 1 | 2 |-----|-----|-----|B | -3 | 4 |-----|-----|-----|C | 5 | -5 |-----|-----|-----|D | -2 | 3 |-----|-----|-----|3.李先生购买了x个苹果、y个梨和z个桃子,共花费120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运算》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整式运算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式的加减法则、加减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代数运算,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整式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2. 运算顺序掌握不牢固,容易出错;3. 对于复杂的整式运算,缺乏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正确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加减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法则。

2.难点:复杂整式加减运算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例分析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提问、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整式加减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整式的加减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运算的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整式加减运算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讲解一些复杂的整式运算,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板书,总结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

但学生在刚接触整式的加减时,可能会对字母表示数感到困惑,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并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法则。

2.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整式的加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整式的加减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整式加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整式加减的关键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计算购物时应付的钱数,引出整式的加减运算。

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2.呈现(10分钟)介绍整式的加减法则,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示例,总结出整式加减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整式加减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整式的加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计算物理中的受力分析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整式运算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包括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以及整式的加减法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方法,并为后续的代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基本的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和运用整式加减法则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能够运用整式加减法则进行简单的整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整式加减法则的应用。

2.教学难点:同类项的判断,整式加减运算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同类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同类项的定义和整式加减运算的例子。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同类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同类项的定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合并同类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同类项的合并问题,巩固学生对同类项的理解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整式的加减数学教案优秀5篇

整式的加减数学教案优秀5篇

整式的加减数学教案优秀5篇《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列代数式(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1.单项式: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1)x?12;(2)abc;(3)b2;(4)-5ab2;(5)y;(6)-xy2;(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的基础。

这一章主要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并为后续的函数、方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难点:整式加减运算的灵活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制作标语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整式的加减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整式的加减运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整式的加减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举例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教案
-教学策略:通过具体例题和图形辅助,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难点二:多项式的简化
-学生可能在合并多项式骤进行,先找出同类项,再进行合并。
-难点三:整式的加减法法则的应用
-学生可能在运用法则时出现混淆,如误用结合律。
-教学策略: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具体运算中体会法则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类项的识别和合并,以及多项式简化的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步骤分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式加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四: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的加减问题。
-教学策略:提供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整式的加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两个或多个物品总量的问题?”(例如:购物时计算多件商品的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整式的加减的奥秘。
此外,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旨在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对于整式的加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整式加减。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

教案:整式的加减一、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区分整式。

2.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及运算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整式的概念和特点。

2.整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材:初中数学教材、教学课件。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知 (5分钟)1.引入整式的概念:请学生回顾并总结什么是代数式。

2.引导学生思考:代数式中,有些表达式只含有字母和数字,并且字母在计算中的作用相同,这样的代数式叫做什么?3. 引入新概念:这样的代数式叫做整式。

例如:3x+4y、5a²-2ab,都是整式。

Step2:整式的特点 (10分钟)1.整式的特点:由字母和常数因子相乘,并经过加减得到的代数式叫做整式。

2.通过课堂展示和板书,深入理解整式的特点,并讨论例子。

Step3:整式的加法 (15分钟)1.整式的加法法则:整式加法就是把同类项相加。

2.通过例题和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整式的加法法则。

3.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进行实际操作。

Step4:整式的减法 (15分钟)1.整式的减法法则:整式减法就是把同类项相减。

2.通过例题和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整式的减法法则。

3.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进行实际操作。

Step5:综合练习和拓展 (20分钟)1.综合练习:给学生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整式的加减法。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整式的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Step6:归纳总结 (10分钟)1.回顾整个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整理课堂笔记、回答问题等方式,对整式的加减法进行巩固和总结。

2.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提示,让学生形成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准确识别和区分整式。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在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以及整式的加减法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同类项的定义,学会合并同类项,并能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同类项的定义以及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步骤,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整式的加减法步骤。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学会合并同类项,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整式的加减法步骤。

2.教学难点:同类项的判断,合并同类项的技巧,复杂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同类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整式的加减法步骤。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整式的加减法步骤。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简单和复杂的整式加减法题目。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展示解题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同类项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多个物品的总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式的概念。

2.掌握整式加减的基本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整式的概念–代数式的分类–整式的定义2.整式的加减–同类项的概念–整式加减的基本法则3.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整式的定义和同类项的概念,整式加减的基本法则。

教学难点:应用实例的解决过程。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问题解决法和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整式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给出几个代数式,让学生分类,引导学生提出代数式的分类原则。

然后,教师给出整式的定义,并通过举例模拟讲解。

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弄清代数式的分类和整式的定义。

2. 整式的加减2.1 同类项的概念教师通过展示代数式的具体栗子,让学生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同类项的基本技巧。

2.2 整式加减的基本法则教师先通过板书给出整式的加减法则,然后通过课堂演示和板书讲解,让学生理解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规律和方法技巧。

3. 应用实例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际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方法,给出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在过程中及时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教学效果的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整式的定义和同类项的概念。

2.学生能否掌握整式加减的基本方法和运算规律。

3.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表现的评价1.学生参与度。

2.学生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3.学生讨论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黑板、笔、教材、小学生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除了应该深入研究内容外,还需要注意课堂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增强学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注意实现知识内化过程和普及处理技巧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好的记忆相关内容和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4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以及多项式的概念。

本节内容是这些知识的进一步扩展和应用,为学生今后的代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整式的加减运算中,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整式加减运算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2.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以及如何进行复杂的整式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和规则,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理数和整数的加减法,以及多项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实际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的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整式的加减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应用价值。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定义和规则,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整式的加减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实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对于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法则,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抽象的代数运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整式的加减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2.抽象代数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投影仪和电脑。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整式的加减运算。

例如,假设某商场进行打折活动,一件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八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整式加减运算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整式的加减法则。

以两个整式的加法为例,解释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

同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一起进行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整式加减的练习题。

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于学生的正确答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耐心指导,帮助其找到错误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整式加减法则。

整式加减归纳法教案

整式加减归纳法教案

整式加减归纳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使学生能够进行加减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能够使用归纳法来证明整式的等式性质。

二、教学重点:
1.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进行加减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使用归纳法来证明整式的等式性质。

三、教学内容:
1. 整式加减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 整式加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3. 使用归纳法证明等式性质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教学:通过问题或案例让学生认识整式加减的重要性。

2. 整式加减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3. 整式加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4. 使用归纳法证明等式性质
五、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以讲解为主,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 答题演示:通过数学习题,引导学生认识整式加减的规则和技巧。

3. 主题讨论:通过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手段:
1. 课件
2. 黑板
3. 教具
七、教学评价:
1. 考试评分,以考察学生对整式加减和归纳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的完成情况。

3.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和作业评价。

八、教学体会:
1. 整式加减的规则和技巧比较简单,但是需要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2. 归纳法的证明过程比较抽象,需要多次训练才能掌握。

3. 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式加减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不是太难,我们抓住几个“式”的概念,并且会判断是否为同类项,同学们对概念要反复推敲理解,然后多做一些练习题就能掌握.
二、知识要点
1、单项式
(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如:2,2bc,3m,a,都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如:2ab中2是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系数应注意的问题:
① 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前面;
② 当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③ 当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④ 圆周率π是常数;
⑤ 单项式的系数应包括它前面的“正”、“负”符号。

(4)、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xy2,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是 3 次,而不是2次。

(单独的一个数的次数是0.)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

如:2a2+3b-5 是一个多项式,2a2,3b,-5是这个多项式项,-5是常数项。

(2)、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如:2a2+3b-5的次数是2.
(3)、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3、合并同类项
(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如:2a+3a-a+3a2中2a,3a,a是同类项,而2a,3a2则不是同类项。

(2)、把多项式里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如:2a+3a-a 合并同类项得:4a,数字相加或相减,字母不变。

4、去括号
(1)、去括号法则:
①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不变。

(“+”不变)
如:(2a+5)去括号后不变:2a+5
②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变。

(“-”全变)
如:-(2a+5)去括号后变成:-2a-5
(2)、去括号应注意:
① 去括号应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做的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
② 括号内原来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同时括号前的符号也要去掉。

(3)、当括号前的因数是1或-1时:
① 先把数字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② 再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4)、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三、经验之谈:
本节知识点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两点,一、同类项的判断,字母完全相同的项,我们成为同类项,数字部分不用管。

二、去括号,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我们要注意括号前面是负号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