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习让语文教学 陈永平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陈永平)

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陈永平)

第三,"活动体验"则引 第三, 活动体验" 导学生围绕专题的人文内 涵和学习要求, 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 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 的语文实践活动, 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 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 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 在活动中探究, 在活动中探究,侧重在综 合性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合性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胡乱翻译,对基本的人物,情节, 学生胡乱翻译,对基本的人物,情节, 内容都搞不清楚.不会联系上下文翻译. 内容都搞不清楚.不会联系上下文翻译. 全省翻译得9分的仅118 118人 全省翻译得9分的仅118人! 23.1%; 0分的21.19%;2分的23.1%;3分的 6.1%; 6.1%; 分的17.4 %;5分的11.6%;6 11.6%; 4分的17.4 %;5分的11.6%;6分的 8.4%; 8.4%; %;8 2.5%; %;9 7分的 9.5 %;8分的 2.5%;9分的 0.023%. 0.023%. 全题得分3. 3分 得分率36.67% 全题得分3. 3分,得分率36.67%
,"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典范性 文本研习" 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 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 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 阅读的体验感受, 阅读的体验感受,侧重于提高学生 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方法: 方法: 多从语言入手: 多从语言入手: 加圈点,写批注,作摘录,品效果, 加圈点,写批注,作摘录,品效果, 谈心得, 谈心得,说体会等
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室 陈永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言文阅读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并且难度相当大,尤其从初中 到高中,跨越性很大,学生普遍反映难以 适应,教师也普遍感到难以入手,文言文 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再加上苏教版高中语 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元的,必修教材1—5中 只有必修三中"寻觅文言津梁"是单独组 元的,其余的文言文散见于各个专题中.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作者:崔洁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4年第07期[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目的是改变以往课堂教学重教轻评的模式,有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设计;要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让整个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具有连贯性和结构化,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9-0020-0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新课标增加了教学“评价建议”的内容,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还强化“教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为此,教师应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把評价融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展开,以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课堂。

一、基于课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参照与凭借。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一)基于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组织单元,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根据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能凸显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使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课堂中得到落实。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课程理念。

理解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的意义与内涵,了解基本的实施路径,是准确把握学习任务群基本理念,实现“教—学—评”一致的前提之一。

评价伴随教学,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既统一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各自的目标指向、适用范围和实施要求。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语文课程评价的这两大特性。

一、“教—学—评”一致性,对于语文学习意味着什么1.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与2011 年版课程标准相比,义教新课标对学习评价的指导与规定更为具体、明确。

“课程理念”部分指出,“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

这里所说的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也指向评价内容和评价指导思想,强调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表现。

侧重对语文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

学习任务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参与的实践项目或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组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义教新课标强调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强调将外显的知识、技能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语言经验,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综合素养。

因此,语文课程评价侧重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呈现的复杂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动态表现。

评价体现各学段的水平进阶。

语文学习是一个缓慢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评价,还是作业评价和阶段性评价,都需要体现学生在不同学段的水平进阶。

因此,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体现在依据学业质量要求和学段目标,纵向把握学生在各个学段的认知梯度,体现其水平进阶。

2.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1)加强整体性是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义教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教师暑期培训(图文)

教师暑期培训(图文)

特邀市教育局教研室陈永平主任来校讲学为了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7月8日上午,大丰五小特邀市教育局教研室陈永平主任为全体教师作“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讲座。

陈主任由具体案例引入,围绕“在童心的世界里创造”这一课题,着重从“研究经典、名师指点、潜心修炼”三个方面讲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

所有教师一边听讲座,一边认真做了笔记,精彩的讲座引起了在座教师的共鸣。

在这次讲座中,陈主任声情并茂的演讲风格以及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所有教师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又一次收获了精神食粮,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活学活用,让学生快乐成长。

陈永平主任为全体教师作“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讲座陶耸校长作精彩点评讲座现场大丰市第五小学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争做高素质的大丰教师,2010年7月7日,大丰五小开展了“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培训活动。

培训以《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这本书为教材,由学校领导轮流主讲,围绕“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项内容,将通过组织教师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新旧条文对比,链接名师等形式,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六项修炼,真正做到“敬业、精业、乐业”,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成为“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教师。

陈美副校长讲解《教师的六项修炼》教师在认真听讲教师在认真听讲2010年暑期教师培训班开幕2010年7月5日上午,依旧烈日炎炎,这难耐的高温也无法削弱大丰五小所有老师学习的热情。

在五小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大丰五小2010年暑期教师培训班开幕式”。

上午8:00培训班开幕式开始,由学校王志勇副校长主持。

王志勇副校长首先介绍本次培训的时间、目的、意义。

接着,袁桂勤副校长讲述了大丰教育局暑期培训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说明了本次培训的方案,将从师德师风、教科研、学校特色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进行,并强调了培训班的纪律,任何人不得迟到早退,上午8:00~11:00,下午3:00~5:00,雷打不动,有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书香能致远

书香能致远

书香能致远“语文主题”实验总结单位:临河四小教师:陈丽书香能致远“语文主题”实验总结临河四小陈丽“主题教学”的影响早已不再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它所倡导的“立人观念、整合思维和儿童中心”已经成为许多教师自觉的追求,教师们度过转型的困难期后会逐步收获喜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规律性特点,创立一种自主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尝试、发现、探究、评价和提高,形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并不断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新的工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因此,我们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一、“语文主题”学习使学习内容更广博,但它同样需要体现教师的指导过程。

1.优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增大吸收范围。

“语文主题”学习的阅读内容不仅面广量多,而且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

除生活气息浓的普通文外,更多地选择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相合,以便更大范围的理解和吸收。

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大范围、丰富的信息量中提取于自己有用的东西。

董老师大量补充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2. “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

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里的“好读书”,是有兴趣,喜欢读。

“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课标重点提出的要求。

“不求甚解”,不是不求“解”,而是不过于“解”,因为过于精到的解,会给学生带来理解的难度,而疏于读书和思考。

“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

只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收获就行。

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强化积累,大量地记背经典的语言词句是教学的要旨。

它不是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更不能产生新的死读硬背的教学模式,把书读死。

学大教育教研专家解读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政策

学大教育教研专家解读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政策

学大教育教研专家解读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政策2013年高考改革动作频频,英语“贬值”的同时高考语文也引来了较大变动,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也印证了这一点。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江苏省语文科“考试说明”在必考内容、典型题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调整,其中“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及要求”三个部分基本没有变化。

我们请到了学大教育高考名师陈永平老师为我们独家解读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政策。

“必考内容”有较大的变化:一是删去了原说明考试内容每条下的解说。

例如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下面原来有这样一段文字:考查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和意义的相关性。

在全国众多考试说明的体例中,考查内容条目下再加解说的,本不多见;再加上解说文字,有的切实,有的空疏,未必尽能与条目相吻合;在各地高三复习实践中,也颇多将解说文字零敲碎打、机械切割,使复习更加僵化的,因此,删掉这些文字以后,复习的要点反而更明晰了。

二是对原有考点作了调整。

1.原“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改为“提炼语意”;2.“古代诗文阅读”中虚词增加了“乎”“也”“者”达18个;3.去掉“筛选文中信息”,增加“辨析文句意义”;现代文阅读在论述类文本中增加了“说理散文”,并且将几种文本的考试内容整合表达。

原说明在“现代文阅读”部分,分A类“文学类文本”和B类“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先后各有数条从理解到探究不同能力层级的考查内容,其中不乏重合牵扯之处。

此次将三种文本等量齐观,把文学类、论述类和实用类两大块考点合并,分列“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4个层次11条,成了一个符合规律的阅读能力系统,有效解决了命题实践过程中文体与能力考查点不匹配的问题,强调了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考查的异中之同;4.最后在写作部分增加了“抒情类文章”,终于承认了抒情类文章的合法地位。

5.“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部分删掉题型限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教师是社会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体之一,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而阅读是教师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建议,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关于教育思想1.《教育的艺术》(作者:杜威)本书通过对教育的深入探讨,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教育的本质》(作者:纽曼)本书通过对教育的哲学思考,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3.《教育的心理学》(作者:詹姆斯)本书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过程,实现教育的人性化。

二、关于教学方法4.《教学的艺术》(作者:艾森克)本书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5.《学习的艺术》(作者:加莱)本书通过对学习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6.《教学的反思》(作者:希尔)本书通过对教学反思的实践和总结,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方法,实现教学的不断优化和进步。

三、关于学科知识7.《英语语法》(作者:奥尔韦)本书通过对英语语法的详细讲解,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的规则和应用,实现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8.《数学思维导论》(作者:波利亚)本书通过对数学思维的分析和总结,引导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现数学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9.《物理原理》(作者:费曼)本书通过对物理原理的深入探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和应用,实现物理教学的生动性和实用性。

倪金美语文主题学习论文:主题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倪金美语文主题学习论文:主题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主题阅读,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昌乐外国语学校倪金美《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语文教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阅读教学,通过阅读,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阅读,厚实学生的知识积淀,提高其人文素养。

走过七载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正如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历经蹒跚学步的艰难,正一步步茁壮成长。

语文主题学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引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了本真。

一、探究多种课型,打造特色课堂,引领学生学会阅读。

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一文中指出:“语文主题学习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课内就应该学好基本的语文,具备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奠基的基本素养。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全体语文教师的智慧,探索形成了几类主题阅读课型。

结合《主题学习丛书》以单元整体编排的特点,我们以单元整体推进为指导,探究形成了“汇报交流课、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读写一体课、情感意蕴探究课”等课型。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是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和汇报交流课。

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老师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型引领阅读。

在学习七年级上学期《亲情如水》中《手足情深》这一单元时,刘义志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纪念我的哥哥》《兄弟与弟兄的另一种诠释》《在乐都大街上我泪流满面》《平分生命》《满江红(怀子由作)》五篇文章,学生30分钟读完后,我们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读过读这些文章,我明白了,原来手足情深指的就是,以后,我一定要对待我的(兄弟姐妹)。

学生阅读的是文章,陶冶的是情操,涤荡的是心灵,收获的是成长。

在学习九年级上学期《追忆少年时》这一单元时,赵凤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读法学习毕淑敏的《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一文,从题目入手,小组交流猜想:“我的重要他人”写的可能是谁?我和他会有怎样的故事?他对我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带着好奇,一步步走入文本;老师根据每个环节由浅入深教给学生猜读的方法,联系教材《阿长与<山海经>》,同时又通过《毕业的礼物》一文引导学生运用猜读法阅读,进而升华到作文选材角度要新颖的高度。

学好语文 终身受益

学好语文 终身受益

学好语文终身受益中秋假期,我读了陈平原老师关于“语文学习和人生”这篇文章后,深深感受到学习语文,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文化品位、形成健全的人格。

语文无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好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我们一步步成长,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从呱呱落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接触着语文,从父母满怀兴奋地为我们起名,到听懂大人的交谈,再到自己咿呀学语时,也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音节,我们通过语文逐渐开始认识这个美丽而又多彩的世界。

再后来走迚校门,通过学习语文,开阔了自己在各方面的学识。

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而我并不认同这句话。

学好数理化的基础,难道不是学好语文吗?小学,在做最基础的数学题时,如果你连字都不认识,你真的能学好数学吗?到初中,如果你不能够理解物理题目的意思,又谈何把它解出来呢?另外,现在许多科目在考试中都添加了阅读题,如果你读不懂卷子上给的资料,是没有可能把它做出来的。

说完理科,再说文科,如果你,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母语都学不好,谈什么英语、第二外语、精通多国语言。

由此可见,对我们来说,语文,是一切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及中国。

其中虽然中国的黄河流域的文化素质和诞生的最晚,但汉语的历史十分悠久。

并且在不是汉族人执政的时期,汉语的历史也从未中断过。

汉语,梵语以经拉丁语是古文明中的三大语种。

但是梵语和拉丁语都在外族侵入之后消亡了,而只有汉语至今仍在广泛运用。

汉语表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代表了我们的聪明才智。

语文,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语文不仅没有隐没而且还越发发出惠丽的色彩。

的确如此,读了陈平原的“一辈子取决于语文”,细细思考后发现他说的中文系出身份的人,从政、经商、文学、艺术无所不能,似乎是有道理的。

看来,一个扎实的语文功底,真的,能够使我们终身受益。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
述。
计 中 扣准 “ ”字 ,按 读准 字 音 、读准 节 奏 、读 懂 文意 、读 赏美 读 景 四 步骤 设计 思 路来 组 织教 学 。这 样 由浅入深 ,从 音到 字 到节 奏 到 文 意把 握 到重 点美 句欣 赏 。整节 课 让 “ ”作 主 ,读 一遍 要 有 读 遍 的 目的 ,有 一遍 的 效果 ,而且 要有 一 定 的层 次 ,让 学 生在 朗 读 中 充分 感知 语 言材 料 ,促 进 知识 内化 ,涵泳 文 意 ,陶 冶情 操 , 取 得 了很好 的 成效 。 我觉 得语 文 课就 应 该有 语 文课 的味 ,我 们应 该 大力 提 倡有 目 标 的 朗读 ,有 效 果 的 朗读 ,有 层 次 的朗读 ,有感 情 的 朗读 ,真 正 做 到让 语 文课 回归 本色 。 二、 立足 课堂 :激 发 学生 的朗读 兴趣 朗读 的形 式 纷繁 多 样 ,不 一而 足 ,但 各 种形 式 的 朗读 有各 自 的功 能和 适 用范 围 。为 能 准确 指 导学 生 朗读 ,调 动 学 生 的朗读 情 感 ,教师 可 以借 助 于丰 富 多彩 的朗读 方 式 ,精 心指 导 朗读 ,强化 朗读 训练 ,激 发学 生 的朗读 兴趣 。 教师 在教 学 中 首先 要 保证 学 生 朗读 的 时间 ,不 要使 朗读 成为 教 学 中 的过 渡环 节 。长 期 以来 ,充斥 于语 文 课 堂 的 “ 问教 学 ” 讲 挤 掉 了学 生 读 书的 时间 ,一节 课4 分 钟 ,学 生 朗读 的 时 间却 不到 5 5 钟 ,朗读 训 练 往 往是 来 去 匆 匆 , 朗读 成 了 教学 中的 一 个 过渡 分 环 节 而 已。 再加 上 , 我校 取 消 早读 课 ,教 师 们 感 到 时 间不 够 , 于是 这 个过 渡 环节 也被 “ 问教 学 ”取 代 。 “ 讲 阅读 是 学 生的 个性 化 行 为 ,不 应 以教 师 的分 析来 代 替 学生 的 阅读 实践 。”相 反 ,我 们 若 能在 课 堂 上 留够 时 间让 学生 试读 、练读 ,读 出感 觉 ,读 出味 道 ,读 出情 趣 ,然 后再 通 过读 后 评议 强 化对 朗读 的激励 、诊 断和 调节 。那 么 ,我们 的课 堂 将会 充 满 活力 ,学生 也会 通 过 实实 在 在 的 指 导 , 得 到 充 分 的 语 言 和 技 能 训 练 。 教师 要 善 于营 造 朗 读 氛 围 ,激 发 学生 的 朗读 兴趣 ,更善 于 引导 学 生交 流 朗读 感 悟 ,这 样 的 朗读才 是 实实在 在 的 朗读 。 在 课 堂 朗读 训 练 中 ,我 们 还 应 根 据 课 文 内容 灵 活 采 用 多种 多样 的形 式 ,让 朗读 成 为一种 乐 趣 。 朗读 的方 式灵 活 多样 ,如齐 读 、单 读 、一 个接 一 个读 、对读 、分角 色 读 、赛 读 、录 音 朗读 、 表 演 朗读 等 ,我们 可 以通 过 灵 活多 样 的 朗读方 式 ,让 学 生在 轻松 愉 悦 中不 知不 觉地 进 入 朗读 的 乐 园和学 习的佳 境 。只 要 我们 教师 能够 正 确 认识 朗读 教 学 ,提 高 自身 的 朗读 水平 ,精 心 地 指导 学 生 朗 读 ,科 学地 进行 朗读 教学 , 让书 面 的无 声语 言变 成 有 声 的语 言 艺 术 ,让 朗读 串起 语 文课 堂 教 学 的整个 动态 过 程 , 朗读才 会 得 到

“主题性学习”为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主题性学习”为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主题性学习”为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曹溪马山小学作为一个刚从校门出来的新老师,第一次接触‚小学语文主题性学习‛这个陌生的课题是在2014年3月参加了弋阳县‚小学语文主题性学习‛观摩会。

收获颇多,感慨颇多。

近距离真实地感受主题教学的魅力,有方紫艳、李荣花、肖承红等老师的教学艺术展示,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山东省特级教师毕英春老师的那堂课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毕英春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中,引导学生总结了学习写景状物文章的方法及写景状物的方法:第一,连接事物几个方面,概括内容;第二,扣住语言,多种方法,体会特点;第三,抓住特点,把握结构,学习表达。

在读《与象共舞》之前,回顾方法步骤,然后学生自学,自己主持交流,教师点拨。

最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选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加以描绘,练习表达。

毕英春老师的课,人家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毕老师的课给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让孩子成为渔人,能够举一而反三,这是最好不过的。

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知识的宝藏,让学生在能够用杠杆把地球撬起来。

第二次接触‚小学语文主题性学习‛是听了四月中旬观摩第三教研共同体组织的语文主题学习赛课比赛。

老师们的课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上得都很精彩。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二小游园丽老师的课,她上的是巜临死前的严监生》,她抓本课的训练点是细节描写。

课前她让学生猜四大名著的人物,引入本课的训练点,然后整堂课紧紧抓住这个训练点。

首先,利用丛书初识细节描写;其次,学习课文,聚焦细节描写;最后,拓展阅读,深化细节描写。

她设计的"二个指头","三次摇头",写话训练等都是围绕细节描写。

她的课真正体现了主题学习的精髓,"一课一得"。

她高效精彩的课堂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细节决定一切,细节决定高度,游老师课堂上的种种细节让听课者如沐春风,意犹未尽。

两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对‚语文主题性学习‛渐渐的不感到陌生,有了一些收获。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整体备课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整体备课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五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临沂第二十一中学组长:刘畅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文章中重要字词。

(2)了解本单元文章所涉及的作家作品。

2.阅读(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游记中的景物之美。

(2)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欣赏和积累精彩语句。

3.写作(学写游记)(1)掌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2)学习写游记时抓住景物特点,记述清楚,重点的突出的写作方法。

(3)能够在写游记时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综合性学习5.名著阅读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读课——壶口寄情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文章中重要字词。

(2)了解本单元文章所涉及的作家作品。

2.阅读(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游记中的景物之美。

(2)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欣赏和积累精彩语句。

3.写作(学写游记)(1)掌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2)学习写游记时抓住景物特点,记述清楚,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能够在写游记时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学习作者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3.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三、本课时主题概括:学习作者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名山大川,激流冲荡,总有种种别样的美。

李白吟诵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安石也说过:“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徐凝面对瀑布也有诗曰:“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陈晓平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陈晓平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主持人
出席人
预案
课题
项目
内容 记录




目标
设计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导学
过程
内容
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四
学科:语文
岞山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学科:
岞山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
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第13周星期35月14日活动地点
主持人
陈晓平
出席人
四年级语文
预案
课题
第七单元
项目
内容 记录




目标
设计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迪,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导学
过程
内容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着精神的人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3.在阅读中感受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4.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提高语文的能力

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作者:赵杨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年第02期《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科类课程标准中“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一、语文本位——跨学科学习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跨学科学习使语文学科与生活世界建立联系,以任务为驱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编排的时间节点、学习内容及语文要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教材引导学生立足于即将毕业走出小学校园的真实情境,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创造性地开展跨学科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任务规划、实施过程中,无论是资料的搜集、筛选,还是绘制时间轴、写毕业赠言等活动,都是语文实践,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提升了核心素养。

二、统整重组——基于真实情境的多学科关联融合1.从文本出发,关联生活实际统编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多次综合性学习任务,将课内学习逐步引向生活实践与综合运用,拓展学生的学习场域。

教材中“难忘小学生活”单元整体内容架构包括“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模块。

两个模块之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难忘”是贯穿整个活动始终的情感线。

在广泛调研学情的基础上,我们依托教材编排的内容,开发了“难忘小学生活”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任务群由四个板块“回忆往事”“依依惜别”“珍惜此刻”“展望未来”构成,四个板块下设四个子任务,分别为:制作成长纪念册、创作文创产品、召开毕业典礼、制作时空胶囊。

初中语文教学训练学生语感四举措

初中语文教学训练学生语感四举措

初中语文教学训练学生语感四举措
陈永平
【期刊名称】《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0)S2
【摘要】语感即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呼对于学好语文至关重要,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本文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语感的举措.
【总页数】2页(P64-65)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语感;训练举措
【作者】陈永平
【作者单位】忠县汝溪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
【相关文献】
1.高度重视语感训练,努力提升语文素养——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J], 邱长云
2.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 [J], 杨丽
3.四举措培养学生的语感 [J], 肖海英
4.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语感训练指要 [J], 王存国
5.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语感训练指要 [J], 汪新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踏踏实实积跬步真真切切至千里———翼城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推进策略

踏踏实实积跬步真真切切至千里———翼城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推进策略

SHANXI EDUCATION实验是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语文教改实验项目,自2006年启动以来,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同。

翼城县于2016年8月参与这项实验后,生活的活水被引入课堂,语文学科的魅力充分展现,乐学的大好局面。

语文课程,是打好孩子精神底色的课程。

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

为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改变长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构建“简单、实效、高效”的语文课堂,2016年8月,翼城县全面启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渴望通过“课内阅读、自主阅读、大量阅读”引领语文课程回归本质,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更新理念,确定目标1.上下联动,达成共识我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得到了副县长杨文明、教育科技文化局局长赵大志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为了顺利开展实验,县教研室先后五次组织各学校校长和所有的语文教师分批赴山东、河南、江西等地实验校考察学习。

通过学习,校长和教师都意识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就是要求教师做好语文课的导读和启发,尽量少讲,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文字感受和情感体验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思”“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真正收获语文学习的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作家作品的情感。

2.全县启动,坚定信心2016年8月,县教研室组织全县中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启动仪式。

河南林州二小校长侯华丽的报告和常虹老师的观摩课让所有老师眼前一亮,也让他们深入认识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课堂启发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为其指明了方向。

教师们在拓宽思路的同时,也坚定了信念。

3.制定方案,明确方向为确保我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有效开展,启动会前,教研室组织各教研员下乡调研、听课,共同交流,仔细研讨,并结合我县整体语文教学实情,制定了《翼城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学习让语文教学回“根”归“本”
———赤峰之行学习的点滴感悟
承德县头沟初中陈永平赴赤峰市松山区听课学习时,我在微信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松山区的教育状态给了我很深的很强烈的震憾,但我知道这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感觉几天后就会消失,最后心静如水,一点点涟漪也会被风儿吹得烟消云散,因为我已被繁华迷惑了双眸。

时间都去哪儿了?煮一杯雨在狂野的午后细细咀嚼,桀骜不驯的灵魂埋葬在春的泥土里,呼吸真的痛了……
从教十九载,一直任教初中语文课程,不知从什么起,我这个大家公认的“激情派”老师没有了往日的神采飞扬,充盈内心深处的是纠结与困惑:孩子们的语文能力为什么越来越差?所谓整合教材,就是摒弃那些非重点篇目吗?我欲言又止的背后真的是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吗?
从主题阅读的“1+x”模式到“海量阅读”,从“三步阅读法”到“读写一体化”,我一直沾沾自喜:我领着学生学完一篇课内文章后也有类文赏析、拓展阅读;我领学生研读完精彩的语段之后也有写作训练,我们的“课间大阅读”也让学生在读名著。

赤峰之行颠覆了我的自以为是。

现在想想,几年来的沾沾自喜,何尝不是我对教育理念肤浅的认识,何尝不是自己停留于最低级的教学境界之中。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深刻反思之后我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享:
一、共同阅读博观约取
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我这个为人师者自诩的站在高台上,“快点,把书拿出来,接着昨天的读。

”“这周把《名人传》读完,下周换《海底两万里》。

”命令下达后,背着手游走在学生偷窥的目光中,想着放学后给孩子做什么晚饭。

“课间大阅读”就在我毫无效果的吆喝声中一天天过去了,学生读的怎么样?老师心里不清楚,这就是阅读课的现状。

赤峰之行之后我才知道,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时文阅读,那些我们视为珍宝的精品美文离孩子们生活的时代已经久远,引不起他们的阅读的兴趣了,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精品美文,并且和他们一起阅读,走近文本,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走出文本,感悟人世间的至真至善的情感,姜欣老师《舌尖上的乡愁》让我明白琦君的散文无论是写人,写景,
写物都在平淡无奇中蕴含至理,这就是教师的魅力之所在,课前有对琦君散文的深入研读,所以才能把课上的那么精彩,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教师的“一桶水”,这就是师生共同成长,只有广见博识,才能择其精要而取之。

二、感悟交流彰显个性
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的感悟或深或浅,“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的思维是灵动的,教师要抛弃原有的旧意识,建立多元化文本解读理念,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宽容的课堂。

四天听课的课堂上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去打断学生,教师都在用心的倾听,没有指责,只有赏识和激励。

还记得姜欣老师那句对学生的评价——你对文字很敏感,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维加在一起,你将来一定是很了不起的。

试想,这个学生在老师诗一般语言的激励下会怎样发展?在音乐舒缓的旋律中,在教师诗一般的语言里,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细胞都沉醉,他们被激发出人性中最直接的理解与感悟,他们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交流中有教师的预设,但更多的是课堂上生成的精彩,清晰记得《假如生活重新开始》的那名男同学以“当痛苦成为汪洋,会像精卫一样拾起石子;面对诱惑的高墙,要做一名目光敏锐的勇士”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这就是学生张扬的个性风采。

我们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尊者,我们要做一个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园丁,我们要保护孩子们个性张扬的童心,千万不要用一句不经意的话封住他们的心门,给他们创设一个彰显个性的平台,相信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三、巧设问题,一线穿珠
自以为凭借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可以教好学生了,可现状让人堪忧,问题抛出去之后,学生没有反应,之后是老师的训斥与指责,接下来就是教师的照本宣科,每天的课堂几乎就是同样的故事在上演,学生乏了,老师累了,课堂是生疑解疑的地方,要解答的是学生的疑问,而我们往往凭借自己高明的手段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学生无法参与融入其中,没有等到学生“愤”与“悱”,我们就怒了,刘凯锋老师在《拾起童年的记忆》中,主问题是这样设计的: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从而体现了,我还能感受到。

田祖慰老师的《慈母情怀》中主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这
两篇文章中哪一篇里的母亲?为什么?请结合课文最感人的细节描写,说明你最喜欢的理由。

我们倡导问题化教学,但要让学生淡化被提问的意识,成为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自读文本之后做批注。

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依靠,教师也真正的发挥了导演的作用,并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事件的概括、人物的刻画到中心的把握,顺理成章,一线穿珠。

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哪有不提升的道理。

四、借鉴表达厚积薄发
统观这些课,都没有离开我们语文教学最本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对放在一起进行主题学习的几篇文章有了从浅入深的感悟之后,都大同小异的会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写人叙事的方法你借鉴了哪些呢?孩子们就会从文章写法上进行归纳总结,接下来,教师会创设各种情境,让孩子们说,让孩子们动笔写,其实,表达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学生说出来的是口语表达,学生写出来的是书面表达,这些都是在借鉴他山之石,经过雕琢之后,便成了精品美文,孩子们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们的精彩来源于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所以才能得以应手为我所用,语文教学的“本”就是写作运用。

主题学习让语文教学回“根”归“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感悟交流中得以提升,我们以主题学习发掘“课核”,构建“课脉”,然后形成环环相扣的教学链条,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支离破碎。

在读书积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根”与“本”。

误人子弟的罪恶感迫使自己马上行动起来,从最简单的入手,主题学习《春之歌》一课学生们诵读了春天的古诗词,写春景的文章,段落,孩子们的脸上洋溢了难违的欢乐,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去寻找春天的踪迹。

主题学习《成长如歌》让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人生哲理的感悟,他们对挫折、成败、抉择、梦想、惜时等话题争论不休,互相补充,互相勉励,下课后学生追在身后问:“老师,咱们哪天再上两节这样的课?我们有许多想说的话还没说呢!”
行走在路上,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主题学习是一种生活,生活就是语文;主题学习是一种积累,语文离不开积累;主题学习是一种能力,运
用中去培养;主题学习是一种活动,实践中去摸索。

让我们全力打造“读书——实践——写作”的教育生活方式,回归语文教学的根本,静待花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