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抄版)11

合集下载

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

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

教育心理学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ﻫ2。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ﻫ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ﻫ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ﻫ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ﻫ3。

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ﻫ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ﻫ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ﻫ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ﻫ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ﻫ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ﻫ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ﻫ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ﻫ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ﻫ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ﻫ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ﻫ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ﻫ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ﻫ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ﻫ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ﻫ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ﻫ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ﻫ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2023年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复习小抄(绝对经典)

2023年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复习小抄(绝对经典)

2023年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复习小抄(绝对经典)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智能和认知过程的科学领域。

-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知觉、注意、记忆、研究和思维。

- 知觉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

- 注意是选择性地关注特定的感觉信息。

- 记忆是将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的过程。

- 研究是指通过获取知识和经验来改变行为或思维的过程。

- 思维是用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和推理的过程。

二、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的变化和发展。

- 社会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认识和思维能力上的逐步发展。

- 自我认同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和教育行为。

- 研究理论解释了研究过程中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 教学和评估是教育心理学的两个重要领域。

- 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研究成效有重大影响。

- 评估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度量和评价。

四、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是评估和测量心理特征、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 项目测验和量表是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

- 信度和效度是评估测量工具质量的核心指标。

- 标准化测试是以标准程序和参考群体进行的测量。

五、个体差异心理学- 个体差异心理学研究个体之间的心理特征和差异。

- 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差异。

-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类型。

- 情绪心理学研究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

六、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健康的过程。

-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心理问题。

- 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守道德规范。

- 建立信任和保密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重要原则。

七、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育实践。

-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适合打印)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适合打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这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学科。

P52、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P7(了解)区别:从研究内容上看,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诸如教育的性质、目的,教育制度、原则,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学校领导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则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这些研究所得到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联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共同关心的课题包括教学的要素、教育与认知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师生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3、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P114、从性质来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从这个定义出发,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1、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是一种研究认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心理起源的学说)。

四个重要的概念,即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是活动的结构和组织,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是指当主体面对新的刺激情境时,利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须随新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

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则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他提出儿童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⑴乳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⑵婴儿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⑶学前期(3~6、7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⑷学龄期(6、7~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⑺成年期(25~60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⑻成熟期(60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感的冲突。

教育心理学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

教育心理学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教育漫画)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完整版)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定势:也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学习测评:运用适当的测验。

仪器和技术搜集信息的过程。

信度:是指该测验测量其所要测量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有测量忏悔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也就是项目的效度。

常模参照测量:侧重于把学生的成绩与班级其他同学比较。

标准参照测量:重视测量学生对某项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不必考虑其他学生的表现。

强化:在条件作用中,影响刺激——反应联结强度,或增强条件反应出现频率的一切程序,就是强化。

正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负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加反应概率。

行为矫正:就是应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普雷马克原理: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塑造:也称连续渐进法,它是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

顿悟学习: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它导致了迅速的学习,突然地理解了目的物和取得目的物的途径和诸条件的关系!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现场地图地模型,是一种对局部环境地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地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和时间关系的信息。

潜伏学习: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又称隐匿学习。

同化: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其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进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来!认知结构:就是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抄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抄版)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研究对象: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端正态度。

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有有效性。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2、中学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或问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一)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二)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4、简述美国、前苏联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美国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打印版)

《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打印版)

❤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①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②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③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的。

④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实质是什么?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③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性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的学习历程。

②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③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成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经验。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简要分析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概念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名称: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2、同化: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

顺应: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3、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经过他人帮助之后可达到的较高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因动作技能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5、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前食物——> 分泌唾液(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铃声——> 无分泌唾液反应(中性刺激)中食物——> 分泌唾液(非条件反射)铃声后铃声——> 分泌唾液(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注:中阶段处少了一个箭头,水平有限,加不上去,大家手动加一下啦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1)强化物: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

正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给予奖励,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负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停止或移开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2)一级强化物: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如水、食物、安全、温暖等。

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他已经建立起来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

如钱、分数等,包括社会强化物、活动强化物、代币强化物)(3)强化程序: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

类型: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比率程序:依据期望的行为出现数量多少给予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固定比率强化程序/变化比率强化程序)/间隔程序:根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管行为出现了多少次。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变化时距强化程序)(4)惩罚:某种行为出现后所采取的具有减少该反应再次出现概率的措施。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教育心理学发展: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独立。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的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条件》—指导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有意义接受学习。

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被试者进行心理活动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间接的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严格控制和变更条件的一种心理活动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比较自然的坏境中,控制和变更条件,研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临床个案法—第一个实践者皮亚杰。

教学—乞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文件或制度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共同的爱好组建的学生组织,可随时组建,随时拆散。

优秀班集体形成过程—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多项)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内部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突出的领袖人物,男生多女生少男女混合少见)研究方法—莫雷若教师角色—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

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皮格马力翁效应—(罗森塔尔,贾可布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期望效应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小,更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2)创造安全,温暖的课堂气氛。

(3)师生关系要有分寸,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以人为中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填空)珍妮特沃斯—针对教育目标提出—三重四面。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简答)(1)鼓励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按章节整理小抄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按章节整理小抄

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主要体现为:(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 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经典必备(免财富值)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经典必备(免财富值)

教育心理学一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1、①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2、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重要)⑴学与教的要素:①学生(包括个体差异、群体差异)②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③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⑵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4、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5、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新趋势?(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由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转化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⑴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⑵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知识。

⑶为市级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⑷有助于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⑸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7、①俄国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②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教育心理学》。

8、发展阶段: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

①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②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考试用资料(小抄整理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考试用资料(小抄整理版)

贾德水下击靶实验,提出的迁移理论是概括说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系统理论解释是形式训练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是桑代克的联结说奥苏泊尔认,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力主要由三个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策略性知识迁移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自我评价。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认识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衡量品德的最重要的标志是道德行为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道德动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运算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并注意这种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效果律和联系律。

准备律指:当机体准备以某种方式反应时,从事这种反应的结果是满意的;当机体没有准备时,学习是困难的或不满意的。

效果律指:凡导致满意效果的行为将会在类似情境中重复出现;凡带来不满意或烦恼效果的行为将被淘汰。

练习律指:凡多次使用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将被加强;废用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将被减弱。

发现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类型。

其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没有呈现,必须由学习者发现,然后才能被他的认知结构同化。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储备在长时记忆中的关于各种事物的特性与关系以及个体自身如何完成各项任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信息及其组织。

图式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大的知识单元或称为信息组块。

信息以图式的方式表征,将大大提高其激活和提取的速度,也会节省极为有限的工作记忆的存储空间认知内驱力是要求了解与理解知识、阐述与解决问题的需要。

以求知作为目标的内在驱动力量就是认知内驱力复述策略通过反复读写所学的材料使信息在记忆中保持的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把新的材料与比较熟悉的材料联系起来,使新材料的意义得到充实。

教育学心理学小抄

教育学心理学小抄

教育学心理学小抄(同学们考试顺利噢~~~^-^)教育心理学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成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简述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有哪些?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哪些问题?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教授学生运用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简述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

校本培训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坚持针对性;重视主体性;形式多样化;以校为本。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性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第一: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第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教师应如何实现“为迁移而教”?第一: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第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第四:教授学习策略第五:在真实生活中学习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次完成哪些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对象: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2、中学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或问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简述美国、前苏联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美国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2)布鲁纳①主动性研究。

②反思性研究。

③合作性研究。

④社会文化研究。

1、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5、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以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3)主动敢对内疚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感对孤独感(7)繁殖感对停滞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试述中学生的认知差异及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差异的主要表现:(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2)冲动型与沉思型(3)整体性与系列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什么是智力?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有什么区别?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区别: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加涅的学习层次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6、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8、试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发。

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9、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记法。

①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得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

)②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好处:Ⅰ、可以使得学科内容更容易理解。

Ⅱ、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

Ⅲ、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

Ⅳ、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Ⅴ、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布鲁纳,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四条:Ⅰ、动机原则Ⅱ、结构原则Ⅲ、程序原则Ⅳ、强化原则③简评布鲁纳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的转变。

(二)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②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面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③组合学习,当学习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如:质量与能量、需求与价格,再比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等。

(三)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1、逐渐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四)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11、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生观①知识观(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

(2)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②学生观(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什么是建构?建构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

(三)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

(四)情境性学习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

(五)简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应用。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10、什么是先行组织者?举例说明什么时间需要提供先行组织者以及如何提供?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第四章知识的学习1、简述知识学习的含义、种类和作用。

(一)知识学习的含义:(1)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①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②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过程又具有特殊性。

(2)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学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3)知识的学习与品德的学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二)知识学习的种类(1)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分为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三)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二)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奥苏贝尔分析了认知结构的不同特征对知识理解及其保持的影响。

(1)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挂起钩来的观念。

(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3)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

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2)提供直观时须注意的事项①首选要注意直观对象呈现的模式。

②注意词与形象的结合。

③注意培养学生对直观对象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方法①顺序观察法②素描观察法③连续(长期)观察法④实验观察法⑤操作观察法⑥比较观察法(二)运用变式与比较(三)知识的系统化(四)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五)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一)提高识记的目的性、自觉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对教学有何启示?区别: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解决某类问题等。

联系: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常可以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启示:知识是人对行为进行定向和调节的基础,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

知识具有辨别功能;知识具有预期功能;知识具有调节功能。

]第五章技能的形成1、什么是技能?技能有什么特点?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什么是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3、操作技能的形成有哪些阶段?(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

4、试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