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年谱

合集下载

欧楷口诀

欧楷口诀

欧阳询--欧体,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

以楷书和行书著称。

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欧体笔法口诀,《间架结构九十二法》,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如:葡、萄、蜀、葛,8,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9,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画短直长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13,横长直短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欧阳询

欧阳询

的投影,始终在动荡与不安中求稳定、 在变数和惊险中求生存。我们很难从宏 观上发现其字势的欹侧,这从一定程度 上也反映出欧阳询隐忍含蓄、处乱不惊 的个性特征,才华横溢却避露锋芒,将 这种了然于胸、随机应变的超高水准在 书法作品中呈现出来。
二、《梦奠帖》
此帖用墨淡而不浓, 且是秃笔疾书,转 折自如,上下脉络 映带清晰,结构稳 重沉实,运笔从容, 气韵流畅,体方而 笔圆,妩媚而刚劲, 为欧阳询晚年所书。
白晓波
欧阳询生平
欧阳询,字信本,唐代潭州临湘( 今湖南长 沙)人,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 书史楷书四大家之一。 据《陈书》记载,其祖父欧阳頠历任使持节、 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 要职。 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20岁随父从军,骁勇善 战。
欧阳询子承父业,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 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陈宣帝太建元年 (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怀有二心拜其为 左卫将军。欧阳纥于是据广州起兵反叛, 第二年春兵败被擒,举家上下仅欧阳询一 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数被杀。
此时欧阳询年仅13岁,此后两月,皇太 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而免死, 逃过一劫,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江总收养。 欧阳询随养父20余年,长居建康(今江 苏南京)。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欧阳询 任太常博士。14年后,宇文化及自 称天子,欧阳询作为朝臣亦被他掳 持。一年后窦建德攻破聊城,欧阳 询被东夏朝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职。
成书于唐贞观六年(632 年),此作楷法精妙, 险劲而不失婉润,于平 正中见险绝,明人赵崡 在《石墨镌华》中称此 碑为“正书第一”。此 时的欧阳询已经76岁高 龄,历数朝,亲人俱丧、 寄人篱下、屈为幕僚的 颠沛经历在其晚年得以 沉淀,全部融入到了这 部经世之作当中。

欧阳修年谱

欧阳修年谱

·欧阳修年谱【下载本文】【字号:大中小】【读书评论- 纠正错误】【书中全文检索】真宗景德四年丁未是岁,皇考崇国公观为绵州军事推官。

六月二十一日寅时,公生。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大中祥符二年己酉大中祥符三年庚戌是岁,崇公终于泰州军事判官。

公叔父晔,时任随州推官,因卜居焉。

公母夫人郑氏,年方二十九,携公往依之,遂家于随。

贫无资,以荻画地,教公书字。

稍长,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叔父后历阆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仕至二千石,终都官员外郎。

大中祥符四年辛亥是岁,葬崇公于吉州吉水县泷冈。

〈其后至和元年,析吉水县之报恩镇,置永丰县,遂隶永丰。

〉大中祥符五年壬子大中祥符六年癸丑大中祥符七年甲寅大中祥符八年乙卯大中祥符九年丙辰公年十岁,在随。

家益贫,借书抄诵。

州南大姓李氏子好学,公多游其家,于故书中得唐韩昌黎文六卷,乞以归,读而爱之。

为诗赋,下笔如成人。

都官曰:“奇童也,他日必有重名。

”天禧元年丁巳天禧二年戊午天禧三年己未天禧四年庚申天禧五年辛酉乾兴元年壬戌二月,仁宗即位。

仁宗天圣元年癸亥是岁,公应举随州,试左氏失之诬论。

其略云:石言于晋,神降于莘,内蛇斗而外蛇伤,新鬼大而故鬼小。

人已传诵。

坐赋逸官韵,黜。

天圣二年甲子天圣三年乙丑天圣四年丙寅公年二十,自随州荐名礼部。

天圣五年丁卯公年二十一是春试礼部,不中。

天圣六年戊辰公年二十二是岁,公携文谒胥学士偃于汉阳,胥公大奇之,留置门下。

冬,携公泛江,如京师。

天圣七年己巳公年二十三是春,公从胥公在京师。

试国子监为第一,补广文馆生。

秋,赴国学解试,又第一。

天圣八年庚午公年二十四正月,试礼部,翰林学士晏公殊知贡举,公复为第一。

三月,御试崇政殿,公甲科第十四名。

五月,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留守推官。

〈(制词)前乡贡进士欧阳某:右可特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留守推官,替仲简。

来年二月满阙,候见任官月限满日,即得赴任。

敕前乡贡进士邵景先等:咸以乡举,践于贡闱。

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兰亭记》欧体书法爱好者不可错过的范本

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兰亭记》欧体书法爱好者不可错过的范本

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兰亭记》欧体书法爱好者不可错过
的范本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今天小编带来欧阳询版本的楷书《兰亭记》
《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二月,欧阳询楷书。

《兰亭记》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

1984年,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认为此贴“系后人集欧书”。

但是对于学习欧书者来说,这不失为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欧阳询书法艺术材料

欧阳询书法艺术材料

以外,还有上
变 化
尖竖,即露锋 入笔,稍作转
笔后径直竖下,
这也是欧体的
独创。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体的撇除
撇 的 变
常见的长撇、短 撇、回锋撇、兰

叶撇外,还有入
笔强调停顿的屈
头撇。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体的捺
画通常较直,

也有少数呈微
的 变 化
弧状,至尾端 顿笔前与顿笔
后的过渡含蓄
自然,一气呵
成。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阳询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 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 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 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 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 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 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 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 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 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 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 世南。
欧阳询书法艺术
《皇甫诞碑》:亦称《皇甫 君碑》。此碑文28行,行59字。 篆额阳文12字。明万历二十四年, 此碑中断,损数十字。现藏陕西 省博物馆碑林。此碑用笔紧密内 敛,刚劲不挠。骨气劲峭,法度 严整。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 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 所特有的笔法特点。明王世贞说: “率更书《皇甫君碑》,比之诸 碑尤为险劲。”
欧阳询书法艺术
点的变化
欧体的点 结实有力,似 方似圆。有些 点画作出锋点, 以顺势带出下 一个笔画,显 得生动多姿。
欧阳询书法艺术
点 变 化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体的横
画平稳有力,

有时中段粗于

两端,得“中
变 化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传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传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传生平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属湖南)人,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

祖欧阳頠,陈初任大司空。

父欧阳纥,陈宣帝时为广州刺史,征召为左卫将军,不应召,举兵反,被宣帝诛杀。

按照当时刑律,欧阳询应当处死,有人把他隐藏起来,幸免于难。

陈朝尚书令江总同欧阳纥非常友好,便私下收养欧阳询,亲自教他读书写字。

他虽相貌丑陋,却聪明过人,读书一目数行,于是博览群书,精通经史,成为学问渊博的名儒。

隋朝建立后,搜罗各地才学之士,他以贯通儒经,被任用为太常博士。

唐高祖李渊在隋朝任职时,也同他交游,招他为唐公府宾客。

李渊即位后,任他为官,经过多次升迁,官至给事中。

武德七年,高祖下诏命欧阳询和裴矩、陈叔达同撰《艺文类聚》100 卷,书成之后,上奏朝廷,高祖赐以丝帛二百段。

太宗贞观初年,欧阳询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之职,封渤海县男。

贞观十五年(641)卒,享年八十五。

书法成就欧阳询擅长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誉为唐初四大书法家。

他初学王羲之,“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①独自成为“欧体”,所写的碑帖书信,遂成人们学习书法的楷模。

他写的字不仅誉满当时,也流行国外。

高丽就几次派遣使臣到唐朝求欧阳询的书法,高祖叹赏说:“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欧阳询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天资聪明外,主要是他长期勤学苦练结成的硕果。

比如,有一次他看到晋朝著名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碑帖,非常赞赏,看后很久才离去,但走了几步,觉得留恋不舍,又回转仔细鉴赏,站立久了,又坐下来看,直到把这幅碑帖的长处领会才悄然离去。

后代书法评论家对欧阳询的书法艺术作了高度的评价: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辑有唐人张怀瓘所著《书断》说:欧阳询“八体②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

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

真行之书,虽于大令③,亦别为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④,润色寡于虞世南。

欧体集字古诗(六)

欧体集字古诗(六)

欧体集字古诗(六)
欧体集字古诗(六)---七言律诗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
頫)之一。

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

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

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

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

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

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
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
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
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
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
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欧阳询的简介

欧阳询的简介

欧阳询的简介
欧阳询(722年-819年)是唐代著名诗人。

出身官宦世家,祖籍湘阴(今湖南省益阳市),母家则为河南府郏县。

考入进士,历任太傅、郎中、司礼、尚书等官。

欧阳询生于《蜀道难》之时,他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文人,他的“思乡之作”使他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思乡诗文的奠基人”。

欧阳询以其精湛的文笔和博大的知识被尊为“千古之宝”。

其诗没有显摆和夸张,实则博人以心。

他的散文也写得极富机敏,能以豁达的眼光看待大义,尤其是他的两篇《河滨子》和《太行山祠》,堪称古典散文的经典。

作品深受流传,被人们尊敬为“欧阳氏家学”。

欧阳询《王女节墓志》

欧阳询《王女节墓志》

欧阳询《王女节墓志》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史书记载欧阳询书法初学王字,而险峻过之。

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

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

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也称“率更体”)。

欧阳询传世作品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今天奉献给大家的是2011年出土于西安南郊的《王女节墓志》,唐贞观十年(636)葬,志石拓本高、宽均56厘米,欧书志文23行,有方界格,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这个作品跟您熟悉的欧体是同一风格吗?
欧阳询《王女节墓志》。

欧阳询的诗

欧阳询的诗

欧阳询的诗欧阳询( 557年或561年-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

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世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传世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等。

今将此字写出,各存数本,须要者取去,即用寻常揩拭净尽者收用,不可使残破处复在,因纸墨损坏,须要重裱,恐难相似。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写的,欧阳询是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因为他自创的“欧体”书法很好看,所以被当时人们尊称为“欧体”。

据说,欧阳询小的时候,写字总是用嘴叼着毛笔蘸清水在桌上写,而且他每次练字都要从早到晚写个几十遍才肯休息。

欧阳询认为如果笔笔送到,那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

他强调写字一定要流畅,就像没有做完事情,不能停下来。

这样日积月累,终于练就了一手好字。

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主要在楷书和行书两方面,他的楷书,气魄很大,点画爽利挺秀,结体劲紧沉着,是初唐书法的代表。

但是欧阳询对后世影响很大。

“欧体”书法结构严谨,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为历代书家所推崇,被誉作楷书法则。

欧阳询的书法初学“二王”,后来遍观北魏以来二千余年的书法,吸取了其中精粹,又参合六朝北派,取其柔媚,成为刚劲挺拔,朴拙生动的新体。

他在继承前代优秀书法传统的基础上,把汉隶和北碑融为一体,正楷书法严谨工整、简静传神,行书则温润秀劲、法度谨严。

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唐代欧阳询的《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与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并称初唐“三大楷书”。

欧阳询生平年谱(终章)

欧阳询生平年谱(终章)

欧阳询生平年谱(终章)634年唐太宗贞观八年(甲午)78岁十一月,咸阳立欧阳询正书《张崇碑》。

《宝刻丛编》卷八“咸阳县”引《金石录》:“《唐丹州刺史肃恭公张崇碑》,唐欧阳询书。

首尾残缺,其可见者云‘公讳崇,字平高’。

碑以贞观八年十一月立。

”《类编》同,《金石录目》第五七一记“无书、撰人姓名”,今从《丛编》。

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丙申)80岁六月二十一日,皇后长孙氏卒,既丧,百官缞绖,中书舍人许敬宗因笑欧阳询状貌丑陋,为御史所劾,贬为洪州司马。

《旧书》卷八二《许敬宗传》:“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或指之,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

《太平广记》卷二六五引《国史纂异》略同,惟洪州都督府司马作洪州司马。

”《太平广记》卷四四四有《欧阳纥》一篇,言白猿盗纥妻而生询,出自《续江氏传》,即《新书》卷五九《艺文三》所记《补江总白猿传》。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目下有注:“无名氏。

欧阳纥者,询之父也。

询貌类猕猿,盖尝与长孙无忌互相嘲谑矣。

此传遂因其嘲,广之以实其事,托言江总,必无名子所为也。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以为“《白猿传》,唐人以谤欧阳询者。

询状颇瘦,类猿猱,故当时无名子造言以谤之”。

许敬宗史称“才优行薄”,是假小说以施诬蔑者,盖与其人有关。

其前,赵国公长孙无忌亦嘲欧阳询陋异。

《广记》卷二四八引《国朝杂记》:“唐太宗宴近臣,戏以嘲谑。

赵公长孙无忌,嘲欧阳询曰:‘耸膊成山字,理肩不出头。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询应曰:‘缩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帝敛容曰:‘欧阳询,汝岂不畏皇后闻。

’赵公,皇后之兄也。

”此事当在文德皇后生前,即六月二十一日卒前,具体时日无考,姑置本年。

十一月初四日,葬文德皇后于昭陵,立欧阳询隶书唐太宗《文德皇后碑》。

《金石录目》第五七三:“《唐昭陵刻石文》,太宗御制,欧阳询八分书。

贞观十年。

”其跋尾卷二十三又云:“右《唐昭陵刻石文》,太宗为文德皇后立,欧阳询书。

欧阳询的生平简介

欧阳询的生平简介

欧阳询的生平简介欧阳询的生平简介欧阳询生于公元557年出生在衡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衡阳,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将领,在当时的朝堂之上身居要职。

欧阳修的父亲欧阳纥还因为起兵反叛而给全家招致灭族之祸,全家老小只有欧阳询活了下来,之后跟随养父江总生活。

相比于欧阳询在书法上的成就,他在官场上的经历则显得更加的曲折。

在隋炀帝时期,欧阳询就身居太常博士之职,又在宇文化及称帝时被挟持。

之后窦建德建立东夏,欧阳询又被留用,任太常卿一职。

再后来李渊称帝,因欧阳询与李渊在隋朝为官是关系颇为亲昵,有被李渊授侍中一职,李世民时期有迁任了大夫、弘文馆学士等职。

在职期间,欧阳询还主持编撰了《艺文类聚》,花了七年的时间编撰完成,欧阳询还为此书编撰了序言。

欧阳询字体特点常言道:“见字如见人”,也就是说从一个人的字中可以看见一个人的风骨,这个人的为人处世是怎样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是一个人的脸。

所以有很多人会去练字,行书、楷书、草书、瘦金体等,我国五千年历史里的书法名家比比皆是。

说到楷书,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的字中以隶书为最,却因楷书被世人所称赞,这个人是谁呢,他的字又有那些特点?说出这个人的名字,很多书法爱好者都会恍然大悟,哦,是他啊,没错,就是欧阳询。

欧阳询的楷书,严整规范,用笔刚劲有力,收笔可见隶意,干净利落。

清代有人曾评价欧阳询的字着重运用手指间的力量,笔画结构严谨有力,风骨内存,既不会太丰满圆润,也没有过分瘦劲修长。

每一画都是恰到好处的完美。

是多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

当然他的字除了运用手指间的力量,还力求用笔,严格控制笔画中段的力度,就说简单的一横,中断用笔饱满;还有一些字的主笔则讲究向外延展,以显现字的紧密,尤其是在写右半边的竖画时,常常会有向上的夸张延伸。

欧阳询用笔的这些特有的章法显示了他非同于常人的胆魄。

欧阳询还创立了“八诀”,为人们很好的诠释了他对书法的独特见地。

有唐人评价其八诀将笔法运用到了极致,完美的展现了力道的险绝。

欧阳询生平年谱

欧阳询生平年谱

欧阳询生平年谱欧阳询年谱(1-3岁)557年陈武帝永定元年(丁丑)1岁欧阳询,字信本,生于衡州。

《旧唐书》卷一九八上《欧阳询传》:“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年八十余卒。

”《新唐书》卷一九八本传同,惟卒年为八十五岁。

参张怀灌《书断》“以贞观十五年卒,年八十五”,逆推当生于本年。

《陈书》卷九《欧阳頠传》:“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

……侯景平……乃授武州刺史,寻授邹州刺史,欲令出岭,萧勃留之,不获拜命。

寻授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忠武将军、衡州刺史,进封始兴县侯。

时萧勃在广州……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頠有声南土,且与高祖有旧,乃授頠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衡州刺史,始兴县侯。

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

”按侯景之平,时在大宝三年,见《梁书》卷五《元帝纪》:“大宝三年,世祖犹称太清六年。

……三月,王僧辩等平侯景,传其首于江陵。

”萧勃之死,时在本年二月,见《陈书》卷一《高祖上》:“(太平二年)二月庚午,萧勃举兵,……高祖……讨平之。

”頠之牧衡,盖有年矣。

以绝从军伐岭南推之,询当生于衡州。

潭州临湘人,旧望出自渤海。

《旧传》:“欧阳询,潭州临湘人。

”《新传》同。

参颜真卿《游击将军左领军卫大将军兼商州刺史武关防御使上柱国欧阳使君(琟)神道碑铭》:“使君讳琟,字子琟,渤海人,其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六代祖僧宝始自渤海徙居长沙。

”林宝《元和姓纂》卷五“长沙欧阳氏”:“欧阳建兄子质,避难居长次”。

“渤海欧阳氏”:“晋有欧阳建,字坚石,石崇外甥也,官至冯诩太守,为赵王伦所杀。

兄子质,奔长沙”参其爵封渤海县男,旧望当出自渤海。

《化度寺碑》[吴湖帆藏四欧堂本]曾祖景达,梁湘州治中。

高祖僧宝,陈屯骑校尉。

《陈书·欧阳頠传》:“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

父僧宝,屯骑校尉”参《隋书》卷三一《地理下》“长沙郡,旧置湘州,平陈置潭州总管府”云,陈时,本州乃湘州之谓也。

书法家欧阳询的生平简介

书法家欧阳询的生平简介

书法家欧阳询的生平简介书法家欧阳询的生平简介欧阳询生于公元557年出生在衡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衡阳,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将领,在当时的朝堂之上身居要职。

欧阳修的父亲欧阳纥还因为起兵反叛而给全家招致灭族之祸,全家老小只有欧阳询活了下来,之后跟随养父江总生活。

相比于欧阳询在书法上的成就,他在官场上的经历则显得更加的曲折。

在隋炀帝时期,欧阳询就身居太常博士之职,又在宇文化及称帝时被挟持。

之后窦建德建立东夏,欧阳询又被留用,任太常卿一职。

再后来李渊称帝,因欧阳询与李渊在隋朝为官是关系颇为亲昵,有被李渊授侍中一职,李世民时期有迁任了大夫、弘文馆学士等职。

在职期间,欧阳询还主持编撰了《艺文类聚》,花了七年的时间编撰完成,欧阳询还为此书编撰了序言。

书法家欧阳询的特色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

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法家。

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故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

”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度。

后世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笔法中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和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

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

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人了后人所作的若于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

传世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温彦博碑》等。

行书墨迹有《张翰》、《卜商》、《梦奠》等贴。

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欧阳询年谱

欧阳询年谱

欧阳询年谱
朱关田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557年陈武帝永定元年(丁丑)1岁欧阳询,字信本,生于衡州。

《旧唐书》卷一九八上《欧阳询传》:“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总页数】8页(P4-11)
【作者】朱关田
【作者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2
【相关文献】
1.《曹大铁年谱》:r一本读来有味的年谱 [J], 汪毅
2.年谱“热”的“冷”思考——兼评徐强先生《汪曾祺年谱长编》 [J], 宋学清;
3.年谱“热”的“冷”思考——兼评徐强先生《汪曾祺年谱长编》 [J], 宋学清
4.年谱长编中的郭沫若——评《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 [J], 侯桂新
5.年谱长编中的郭沫若——评《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 [J], 侯桂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欧阳询

欧阳询

谢谢观看
欧阳询“貌甚寝陋”。 有一次,唐太宗宴近臣,长孙无忌作诗嘲笑欧阳询说:“耸髆成山字, 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欧阳询回敬道:“索头连背暖,俒裆畏肚寒。只由心 溷溷,所以面团团。”太宗马上变了脸色,说:“欧阳询岂不畏皇后(文德皇后)闻?”
当时,高句丽听说欧阳询的名声,遣使者索要其书法作品。唐高祖叹息道:“不意询之书名,远 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
欧阳询是一位精通书法的大师,与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他的书法在平正 中展现出险绝,被称为“欧体”。他的代表作包括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和《化 度寺碑》;还有行书《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他对书法有独特的见解,并有书法论 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和《三十六法》。他所写的《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 《虞恭公温彦博碑》和《皇甫诞碑》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
唐高祖李渊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 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轶事典故
互相戏谑
卧碑三日
远播夷狄
九成宫(李祺本)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 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 《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 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 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 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 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 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 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 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纥据广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败被擒,举家上下仅欧阳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数被 杀。此时欧阳询年仅13岁,此后两月,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而免死,逃过一劫, 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江总收养。欧阳询随养父20余年,长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的趣闻故事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的趣闻故事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简介欧阳询的趣闻故事欧阳询是唐朝潭州临湘人氏,生于公元557年,去世于公元641年,字信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欧阳修以书法驰名天下,创欧体,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

欧阳询的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适合初学者,于是很多人在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都会选择先临摹他的书法。

欧阳修询出身官宦家庭,但是自幼多劫难,命运多舛。

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颁曾经为南梁的直阁将军,父亲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

但是后来欧阳纥举兵反南陈,最后兵败被杀,其家族也受到株连。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欧阳修年幼不知事,因此侥幸逃过一命,被其父好友收养。

他聪慧好学,小的时候勤奋读书,天资出众,常常一目数行。

到少年时代,就已经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博览古今。

欧阳询后来凭借自己的才能入朝为官,隋朝时官至太常博士。

时间转到唐朝之时,因为与李渊交好,所以在大唐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书法,对于书法几乎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

历史记载: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欧阳询曾经骑马外出,偶然在路旁看到了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欧阳询不自觉的停下来观察,仔细看了好一会儿才离开。

不过走了几步,又忍不住退回来再下马细看,如此反复,始终不愿意离去。

到了最后,干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这一坐竟在碑旁待了三天才离去。

王羲之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名家,有书圣之称,欧阳询痴迷书法,自然不会忘了王羲之的书法。

事实上,欧阳询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临摹的就是王羲之的佳作。

据说他当时十分痴迷二王的书法,但凡看到有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一定要买回来学习研究。

欧阳询曾经购得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重金购买,放在家里日日研究学习,常常高兴的整夜睡不着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年/歐陽詢生/詢字信本/長沙人。

沈案:[陳書]歐陽紇本傳載“太建元年/下詔徵紇為左衛將軍/紇懼/未欲就徵/其部下多勸之反/遂舉兵攻衡州刺史錢道戢/道戢告變/乃遣儀同章昭達討紇/屢戰兵敗/執送京師/伏誅/時年三十三/家口籍沒/子詢以年幼免”云云。

“太建元年”乃南朝-陳-宣帝陳頊年號,為公元569年。

若歐陽紇卒時年僅33歲,詢父紇之生年逆推之則為公元536年。

又:大唐男女適婚年齡規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參見唐-杜佑[通典]卷五十九/沿革十九/嘉禮四/[男女婚嫁年幾議]條目)。

可知詢父歐陽紇成婚之年最早不過556年(紇二十歲),若以次年生詢,則詢之生年應為557年。

清-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亦定詢生於南朝-陳-永定元年。

唐-張懷瓘[書斷/歐陽詢]條目又載“以貞觀十五年卒/年八十五”云云。

依張懷瓘所言,上推八十五年,正為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與本考合。

又:[新唐書]歐陽詢本傳曰“歐陽詢/字信本”云云;[新舊兩唐書]詢本傳均記其為“潭州-臨湘人”(即今湖南-長沙)。

詢祖父為歐陽頠,[陳書]歐陽頠本傳曰“歐陽頠/字靖世/長沙-臨湘人也”云云,與詢傳所記合。

秦置長沙郡,漢為長沙國。

隋-開皇九年置潭州,以地有昭潭而名(參見清-夏力恕等編篡[湖廣通志])。

公元569年→13歲/[南朝-陳-太建元年]是年/詢父歐陽紇因兵叛被擒伏誅/詢由父友江總收養/教以書計/每讀即數行俱下/博覽經籍/尤精三史。

沈案:[陳書]歐陽紇本傳載“光大中/上流蕃鎮並多懷貳/高宗以紇久在南服/頗疑之/太建元年/下詔征紇為左衛將軍/紇懼/未欲就征/其部下多勸其反/遂舉兵攻衡州刺史錢道戢/道戢告變/乃譴儀同章昭達討紇/屢戰兵敗/執送京師/伏誅/時年三十三/家口籍沒/子詢以年幼免”云云。

是年,詢虛歲當十三。

[管子/幼官]注曰“人生十年曰幼”云云,與“年幼”說大抵相合。

又:[舊唐書]歐陽詢本傳曰“陳尚書令江總與紇有舊/收養之/教以書計/雖貌甚寢陋/讀書即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云云;[新唐書]歐陽詢本傳則曰“江總以故人子/私養之/貌寢侻/敏悟絕人/總教以書計/每讀輒數行同盡/遂博貫經史”云云。

[陳書]江總傳曰“至德四年/加宣惠將軍/量置佐史/尋授尚書令...禎明二年/進號中權將軍/京城陷/入隋/為上開府/開皇十四年卒於江都”云云。

可知江總任尚書令一職,在至德四年(公元586年)後,而詢本傳稱江總收養詢時為“尚書令”,恐誤。

至德四年,詢已29歲,非幼年。

江總收養詢,當在詢父卒年,即太建元年。

此年前後,江總所任官職大致似應在“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給事黃門侍郎/南徐州大中正”諸職間(參見[陳書]江總傳)。

又:[新唐書]藝文志小說家類著錄[補江總白猿傳]一卷,言梁-大同末,歐陽紇妻為猿所掠,後生子詢。

[崇文總目]注曰“唐人惡歐陽詢者為之”云云。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敘曰“詢貌類彌猴/蓋嘗與長孫無忌互相嘲謔矣/此傳遂因其嘲廣之/以實其事/托言江總/必無名子所為也”云云。

查[唐詩紀事]長孫無忌條目載:“無忌嘲歐陽詢形狀猥陋云:聳膞成山字-埋肩畏出頭-誰家麟閣上-畫此一彌猴/詢應聲曰: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祇縁心渾渾-所以靣團團/太宗笑曰:詢殊不畏皇后耶?”惡詢由猿生之說,確出自長孫無忌詩狀詢貌如彌猴之由。

又:兩唐書言詢讀書神速,應為誇張贊詞。

元-王若虛[滹南遺老集]曰:“史傳稱人讀書敏速/云五行俱下者/蓋甚言之耳/實無此理也/而唐史謂歐陽詢毎讀輙數行同盡/尤不可也”。

又:[舊唐書]言詢“尤精三史”,魏晉六朝時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唐以後,[東觀漢記]失傳,遂以[史記]-[漢書]-[後漢書]為三史(參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

詢所精之三史,似應為[史記]-[漢書]-[東觀漢記]。

公元590年→34歲/[隋-開皇十年]是年/詢仕隋/為太常博士。

沈案:[新舊兩唐書]詢本傳皆曰“仕隋/為太常博士”云云。

考[隋書]百官志-中[太常寺]條目下有“博士四人...八書博士二人”。

詢隨江總學書計,唐人張懷瓘又評其“八體盡能”,故其於隋[太常寺]中所任博士一職,似為“八書博士”更合其所長。

[隋書]百官志載,太常博士為從第七品。

公元605年→49歲/[隋-大業元年]是年/詢又有學士銜在身/參修[魏書]/又有托名歐陽詢書[周羅睺墓誌銘]。

沈案:[隋書]潘徽本傳曰“煬帝嗣位/詔徽與著作佐郎陸從典-太常博士禇亮-歐陽詢等/助越公-楊素撰[魏書]/會素薨而止”云云。

知隋修[魏書]在煬帝即位之大業元年。

又唐-劉知幾[史通]卷十二載:“...至隋-開皇/敕著作郎魏淡與顏之推-辛德源更撰魏書/矯正收失/淡以西魏為真/東魏為偽/故文恭列紀/孝靖稱傳/合紀傳論例總九十二篇/煬帝以淡書猶未能善/又敕左僕射楊素別撰/學士潘徽-禇亮-歐陽詢佐之”云云,可知[魏書]一事嘗三番修撰,先是魏收,再而魏淡,三而楊素也。

此言歐陽詢於煬帝時又有學士職在身,未知授於何年。

煬帝嘗於東都置觀文殿,設學士若干名。

詢為學士,或在任太常博士後,亦或兼。

唐初集賢殿與弘文館學士則為五品以上品秩。

又:宋-趙明誠[金石錄目]記曰“第五百一十六/隋周羅睺墓誌/徐敞撰/大業元年四月”。

同書卷二十二[跋尾十二]隋周羅睺墓誌條下記曰“右隋周羅睺墓誌/無書人姓名/而歐陽率更在大業中所書姚辯墓誌-元長壽碑/與此碑字體正同/蓋率更書也/時書學博士米芾善書/尤精於鑒裁/亦以余言為然”云云。

羅睺其人,[隋書]卷六十五有傳,可參見。

明誠以此碑字體與[姚辯墓誌]-[元長壽碑]相同而斷為歐書,米芾亦持同論。

若是,此則為率更所書碑誌中之年月最早者也。

大業元年,率更四十九歲,有太常博士與學士銜在身。

又:趙明誠記[元壽碑]為“歐陽詢正書”,故是碑字體亦應為正書。

公元611年→55歲/[隋-大業七年]是年/詢書[姚辯墓誌]。

沈案:宋-趙明誠[金石錄目]記曰“第五百三十/隋屯衛大將軍姚辯墓誌/虞世基撰/歐陽詢書/大業七年十月”。

趙明誠又於跋[隋西林道塲碑]中曰“余家蔵隋姚辯墓誌-元夀碑/皆率更在大業中為博士時所書”。

姚辯其人,[隋書]無傳,僅煬帝紀曰“三月丁亥/右光祿大夫-左屯衛大將軍姚辯卒”云云。

清-王昶-金石萃編卷四十錄有[隨故左屯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姚恭公墓誌銘]全文,可補[隋書]無傳之漏。

墓銘記姚辯“大業七年三月遘疾/十九日薨於京兆郡/春秋六十有六...其年十月癸丑朔二十一日葬”云云,知是墓銘撰並書於大業七年無疑。

又:是銘“隨”字帶“辵”,為隋碑尟見也,此亦可旁證“文帝受禪後/以魏-周-齊不遑寧處惡之/雖去辵而但書隋字”之說是為一辯。

古“隨/隋”二字有通叚多例,不贅述。

又:墓銘前題“廩軍內史侍郎虞世基撰文/太常博士歐陽詢書丹”;末屬“萬文韶刻字”。

唐-禇遂良有[聖教序碑],立於永徽四年(653年),鐫刻者即屬為萬韶文,與刻是碑相距四十二年。

噫,知萬韶文乃事隋-唐兩朝之鑿字名手,亦可揣其在永徽時至少已年過六秩矣。

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記是碑字為“信本小楷之有名者”云云。

其又以為是碑因有誤脫誤刻字數處,故斷是碑乃後人“據搨本鉤摹入石/芟棄其殘缺曼患者故爾”云云;清-授堂金石跋則以為是“近人重刻”。

姑錄於此,聊備一說。

公元612年→56歲/[隋-大業八年]是年/詢書[元長壽碑]。

沈案:宋-趙明誠[金石錄目]記曰“第五百三十一/隋尚書左僕射元長壽碑/虞世基撰/歐陽詢正書/大業八年正月”。

同書卷二十二[跋尾十二]隋尚書左僕射元壽碑條下記曰“右隋元壽碑/虞世基撰/歐陽詢書”云云。

[隋書]煬帝紀曰“(大業)八年春正月...內史令元壽卒”云云。

[隋書]元壽本傳又曰“元壽/字長壽/河南-洛陽人也...行至涿郡/遇疾卒/時年六十三”云云。

公元617年→61歲/[隋-大業十三年]是年/詢常為唐高祖賓客/又有託名歐陽詢撰並書[西林道場碑]。

沈案: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五曰“右廬山西林道場碑/渤海公撰/公為太常博士時作/不著書人名氏/而字法老勁/疑公之書也...大業十三年建”云云。

又趙明誠[金石錄]卷二十二又於跋[隋西林道塲碑]中曰“右隋西林道場碑/題太常博士歐陽詢撰/而不著書人名氏/余家蔵隋姚辯墓誌-元夀碑/皆率更在大業中為博士時所書”。

歐陽修與趙明誠皆已見是碑撰者為歐陽詢,而書者未知。

修以為似詢書,暫依之。

又:[舊唐書]詢本傳曰“高祖微時/引為賓客”;[新唐書]詢本傳則曰“高祖微時/數與遊”。

知隋末時,詢嘗為李淵座上客,頗得李淵賞識。

公元619年→63歲/[唐-武德二年]是年/竇建德授歐陽詢偽夏長樂國太常卿/是年又有託名歐陽詢撰並書[女子蘇玉華墓誌銘]。

沈案:[資治通鑑/唐紀]三-[高祖/武德二年]曰“竇建德...及破化及/得隋宮人千數/即時散遣之/以隋黃門侍郎裴矩爲左僕射-掌選事/兵部侍郎崔君肅爲侍中/少府令何稠爲工部尚書/右司郎中柳調爲左丞/虞世南爲黃門侍郎/歐陽詢爲太常卿”云云。

又:清-陸增祥[八瓊室金石祛偽]錄有[女子蘇玉華墓誌銘](正書),前題有“宏文館學士歐陽詢撰並書”字樣;又碑文中記有碑主蘇玉華“以大唐-武德二年五月九日終於居德里之第”字樣。

陸增祥於碑後注語曰“武德年/信本未為宏文館學士”云云,故陸以為偽。

沈案:詢所書碑,其題職銜,史傳多有不載,如大唐宗聖觀記所題之“騎都尉”銜;又如[溫彥博碑]與[皇甫誕碑]所題之“銀青光祿大夫”銜等。

陸增祥以此斷為偽作,似欠妥當。

然觀是碑其字,又確無歐書形意,暫存待考。

公元620年→64歲/[唐-武德三年]是年/又有託名歐陽詢書[黃葉和尚墓誌銘]。

沈案:清-陸增祥[八瓊室金石祛偽]錄有唐故臥龍寺黃葉和尚墓誌銘(正書),前題有“守黃門侍郎許敬宗制/文館學士歐陽詢書”字樣。

碑文曰“和尚自說姓張/名真志...以武德三年秋九月四日葬於萬年縣-鳳口原”云云。

沈案:[舊唐書]許敬宗本傳曰“武德初/赤牒以漣州別駕/太宗聞其名/召補秦府學士/貞觀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國史/遷中書舍人...十七年/以修武德-貞觀實錄/封高陽縣男/賜物八百段/權檢校黃門侍郎”云云,知許敬宗在武德年間嘗為漣州別駕與秦王府學士。

而其為黃門侍郎,在貞觀十七年,且為檢校黃門侍郎,並未實任。

公元621年→65歲/[唐-武德四年]是年/歐陽詢歸唐/似任太常少卿/居長安-敦化坊/是年又有託名秦王命詢搜得右軍[禊帖]入府/其間歐陽詢又書[開元通寶]錢幣鑄字及[竇抗墓誌]。

沈案:[舊唐書]太宗紀曰“(武德四年)五月己未/秦王大破竇建德之眾於虎牢/擒建德/河北悉平”云云,故歐陽詢歸唐,當在李世民擒竇建德後。

又[舊唐書]詢本傳曰“高祖微時/引為賓客/及即位/累遷給事中”云云。

然觀“累遷”二字,似歐陽詢初歸唐時尚授有他職,而遷給事中究竟在武德何年,不可確考。

又:給事中一職在初唐為正五品上階,其上級亦有侍郎(正四品上)與侍中(正三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