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和成果应用前景

合集下载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2014年1月13日)国家林业局一、基本情况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03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

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参与本次调查的省级及以上单位203个、技术人员万人,调查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全国共区划湿地斑块万块,区划湿地区3391个,重点调查湿地1579处,布设植物调查样方72227个,动物调查样带和样方14044个,获取调查成果数据亿条。

二、调查结果调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调查范围内符合公约标准的各类湿地面积、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了遥感影像和基础数据库。

二是掌握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其他重要湿地的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经济及受威胁状况等。

三是掌握了近十年来100公顷以上湿地面积、保护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

四是建立了稳定的湿地资源调查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

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范。

全国湿地总面积万公顷(另有水稻田面积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

其中,调查范围内湿地面积5342.06万公顷,收集的香港、澳门和台湾湿地面积万公顷[1]。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说课讲解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说课讲解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2014年1月13日)国家林业局一、基本情况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03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

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参与本次调查的省级及以上单位203个、技术人员2.2万人,调查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全国共区划湿地斑块27.62万块,区划湿地区3391个,重点调查湿地1579处,布设植物调查样方72227个,动物调查样带和样方14044个,获取调查成果数据2.6亿条。

二、调查结果调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调查范围内符合公约标准的各类湿地面积、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了遥感影像和基础数据库。

二是掌握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其他重要湿地的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经济及受威胁状况等。

三是掌握了近十年来100公顷以上湿地面积、保护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

四是建立了稳定的湿地资源调查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

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范。

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另有水稻田面积3005.70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5.58%。

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其成果应用设想

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其成果应用设想

现代经济信息自2007 年7 月1 日起,第二次土地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其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第二次土地调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意义就在于应用。

因此,本文拟就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提出可行性的应用设想。

1. 第二次土地调查简介1.1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最终目的是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土地宏观调控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其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次土地调查利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在原来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落实《土地管理法》关于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的需要,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第一次土地调查工作成果在土地登记发证、权属管理,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土地调查成果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

原来土地调查调查距今已有十几年,土地调查、土地统计现势性,实用性较差。

其次,原来土地调查注重土地权属,缺少基础设施、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三是原来土地调查成果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信息化程度低,限制了成果共享和应用[1]。

1.2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特点本次调查的技术特点为:在全国范围内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GIS 技术、GPS 技术和数字化及网络化技术等先进技术,使得本次调查快速、准确的完成。

1.2.1 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通过对正射影像图进行室内判读分析,参考最新的变更资料,与原有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图套合对比,提取变化信息,对近几年土地利用状况变化较大的地区或影像不清晰的地区可采用全野外调查方法,对每一块土地的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并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2014年1月13日)国家林业局一、基本情况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03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

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参与本次调查的省级及以上单位203个、技术人员2.2万人,调查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全国共区划湿地斑块27.62万块,区划湿地区3391个,重点调查湿地1579处,布设植物调查样方72227个,动物调查样带和样方14044个,获取调查成果数据2.6亿条。

二、调查结果调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调查范围内符合公约标准的各类湿地面积、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了遥感影像和基础数据库。

二是掌握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其他重要湿地的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经济及受威胁状况等。

三是掌握了近十年来100公顷以上湿地面积、保护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

四是建立了稳定的湿地资源调查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

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范。

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另有水稻田面积3005.70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5.58%。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2014年1月13日)国家林业局一、基本情况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03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

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参与本次调查的省级及以上单位203个、技术人员2.2万人,调查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全国共区划湿地斑块27.62万块,区划湿地区3391个,重点调查湿地1579处,布设植物调查样方72227个,动物调查样带和样方14044个,获取调查成果数据2.6亿条。

二、调查结果调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调查范围内符合公约标准的各类湿地面积、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了遥感影像和基础数据库。

二是掌握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其他重要湿地的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经济及受威胁状况等。

三是掌握了近十年来100公顷以上湿地面积、保护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

四是建立了稳定的湿地资源调查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

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范。

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另有水稻田面积3005.70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5.58%。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指地表覆水长期或周期性存在的土地,包括河流洪涝区域、沿海滩涂和湖泊沼泽等。

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类的福祉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简要介绍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积减少:由于城市化和农田开垦等人类活动,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

全球湿地面积的丧失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2.水质退化:湿地是重要的水体过滤器,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随着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增加,湿地的水质逐渐恶化,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存储和繁殖地,但由于干扰和破坏,许多湿地物种正面临灭绝的风险。

针对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1.湿地保护和恢复:国内外科学家和环保组织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采取不同的措施保护湿地,包括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农田的合理化等。

2.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科学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加深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湿地具有水资源调节、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科学家通过评估这些服务的价值,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湿地保护意识不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较低,有些人甚至不了解湿地的重要性。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加强宣传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湿地规划和管理不科学:一些地区湿地的规划和管理存在问题,未充分考虑湿地生态功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加强湿地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确保湿地的持续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国际合作不足:湿地是全球资源,需要全球合作来保护。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分享湿地保护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湿地问题,制定全球性的保护政策。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使其面临严峻挑战,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非常宝贵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还在水循环和气候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湿地资源正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变得尤为迫切。

首先,有效的湿地资源调查是保护湿地的首要步骤。

湿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湿地的环境状况、物种丰富度、水文特征等,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在进行湿地资源调查时,需要采用综合性的方法和技术,如卫星遥感、无人机摄影、生态野外调查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大量的湿地数据,并帮助湿地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湿地的现状和问题。

其次,湿地保护是湿地资源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

保护湿地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合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湿地保护的核心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

在制定保护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湿地的特点和价值,并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制定出适合的保护策略。

同时,还要加强湿地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体系,明确责任和权益,确保湿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另外,教育宣传也是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和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育宣传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湿地科普讲座、开展湿地保护主题活动、制作湿地教育宣传手册等,以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保护湿地的行动力和参与度。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的重要途径。

湿地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系统,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多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是保护湿地的关键。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同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和标准,共享湿地资源的数据和信息,加强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实现湿地保护的全球联动。

综上所述,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地了解湿地的现状和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划,才能真正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上海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

上海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

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质量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2012年1月湿地资源调查质量管理办法一、质量管理目标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和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领导小组的要求,加强对上海市湿地资源调查的监督和质量管理,使上海市湿地资源调查质量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国家统一组织的质量检查中达到90分以上。

主要的量化管理标准有:1、判读质量。

斑块区划合理,区划界线误差小于2mm(一比五万比例尺,实地距离100m),斑块面积误差小于5%,湿地类型填写准确无误,视为合格斑块。

斑块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工作量。

80%以上的一般调查湿地斑块进行了现地验证,所有重点调查湿地斑块都进行了现场验证。

3、现场考核工作质量。

重点调查湿地,核实合格率≥95%。

一般调查湿地,核实合格率≥90%.4、内业表格填报汇总和报告编写。

表格无缺失、项目填报完整、无逻辑错误;与湿地班块对应准确,汇总表填写准确无错误。

二、质量管理内容和方法管理内容包括判读质量、一般调查质量管理、重点调查质量管理三个方面。

1、判读质量管理主要检查判读结果是否符合上述标准。

共进行2次审查。

一次在判读完成20%时进行;一次在判读全部完成时进行。

每次审查由市调查队和专家组两级管理,实地验证和书面审查相结合。

如不合格,整个上海市的判读结果发回重做。

判读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

2、一般调查质量管理分区县审查。

共进行2次审查。

第一次在某个区县一般调查完成20%时进行,主要审查表格填写质量、数据质量;第二次在某个区县全部完成时进行,审查调查工作量、表格填写质量、数据质量、内业整理情况、区县分报告编写质量等方面。

审查由区县调查队自查、市调查队审查、专家组审查三部分组成。

采取书面审查和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审查结果不合格的,整个区县发回重做。

3、重点调查质量管理按工作条线分组审查。

共进行二次审查。

第一次在某个条线工作完成约20%时进行,主要审核样方、样带数量、面积及布设是否符合规程要求;资料收集是否齐全,来源是否可靠。

浅谈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及应用

浅谈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及应用

浅谈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及应用【摘要】第二次土地调查已经取得重要性成果,该成果数据量大,覆盖面广,内容丰富。

本文论述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信息资源共享0.引言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宏伟工程,它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基本农田保护块区域,城镇宗地的界址、范围,权属等信息。

二次调查成果不但可以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而且,还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国家资产管理、农业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提供服务。

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土地信息已经难以满足新经济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是新时代国土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第二次土地调查应运而生。

第二次土地调查分为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农村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和权属等信息;掌握城镇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数量和用途;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不同内容的土地调查成果。

第二次土地调查,完成了数据统计、图件编绘、文字报告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等重要成果,按成果的类型可分为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数据库成果。

数据成果汇总了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基本农田、耕地坡度分级、批而未用、飞入地、飞出地等数据;图件成果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图等;文字成果有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成果还建立了由行政区(XZQ.WP)、行政区界线(XZQJX.WL)、行政区注记(XZQZJ.WT)、地类图斑(DLTB.WP)、地类界线(DLJX.WL)、线状地物(XZDW.WL)、零星地物(LXDW.WT)、基本农田保护区块(JBNTBHPK.WP)、基本农田保护图斑(JBNTBHTB.WP)、界址点(JZD.WT)、界址线(JZX.WL)、等高线(DGX.WL)等文件组成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

2015年4月时事政治汇总【全】

2015年4月时事政治汇总【全】

2015年4月时事政治汇总【全】一、国内部分:1.习近平4月1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会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会议强调,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会议指出,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会议强调,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

2.外交部长王毅4月2日同来访的缅甸总统特使、外交部长吴温纳貌伦举行会谈,吴特使就缅甸军机炸弹致中国边民伤亡正式向中方道歉。

3.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截至2014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市、区)累计达到757个。

其中,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市。

4.习近平4月3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

5.1990年4月4日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已经走过了25年辉煌历程。

25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历程,总结香港基本法实施的成功经验,对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书写“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新篇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6.4月3日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行署获悉:国务院已经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林芝地区设立林芝地级市。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附件1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国家林业局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为了查清我国湿地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为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和履行《湿地公约》服务,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国家林业局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以下简称“湿地调查”),对全国(港、澳、台除外)面积大于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和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湿地进行全面调查。

为确保湿地调查工作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方法与流程本次调查以省(区、市)(以下统称“省”)为总体,每年完成部分省的调查任务。

湿地调查工作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两种方式进行。

一般调查:遥感数据处理、判读、信息提取、汇总、成图等任务主要由国家层面组织的技术支撑单位进行,省调查队伍协助技术支撑单位进行遥感现地判读和验证。

一般调查中的其他任务由省调查队伍承担。

重点调查:重点调查主要由省调查队伍承担,技术支撑单位提供统一区划的图面资料以及湿地分布和面积等数据,供省调查队伍使用,并进行技术指导。

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数据统一由各省进行汇总,同时,技术支撑单位为各省数据汇总、报告编写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审核各省调查成果。

技术支撑单位在对各省调查成果进行审核后,上报全国湿地调查技术负责单位进行汇总,全国湿地调查成果由全国湿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鉴定和发布。

调查工作流程见附图1。

二、工作组织及职责在国家层面成立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建专家技术委员会,明确技术负责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

(一)领导小组由国家林业局主管领导,局湿地办、资源司、保护司、科技司、规划院、中南院等单位领导共同组成。

组长:印红副组长:马广仁、李忠平、周光辉成员:王祝雄、刘永范、胡章翠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决定湿地调查有关重大问题;●落实湿地调查资金;●审定和发布湿地调查成果。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3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答案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3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答案版)

专题23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2022·四川遂宁·二模)英国计划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既定时间段实现温室气体人类排放与清除的平衡)。

下表为2020年英国电力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2020年英国电力结构1.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发电方式是()A.火力发电B.水力发电C.核能发电D.潮汐能发电2.英国可再生能源的季节变化特点是()A.水能--季节变化最大B.太阳能-季节分配均匀C.生物能-春季大于秋季D.风能-冬季大于夏季3.为实现减排目标,英国最适合因地制宜加大利用()A.天然气B.水能C.太阳能D.风能(2022·河南河南·一模)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首次提出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意见。

当前我国主要的储能技术有抽水储能、电化学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下图为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示意图和我国东部盐穴资源分布图。

(注: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推测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的工作原理是( )①夜晚用电低谷时,耗电压缩空气注入盐穴,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压力能①白天发电高峰时,耗电压缩空气注入盐穴,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压力能①夜晚发电低谷时,将盐穴中空气放出,推动电机发电补充电网①白天用电高峰时,将盐穴中空气放出,推动电机发电补充电网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 5.和抽水储能相比,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A.占地面积比较小B.受地形的影响大C.开发技术难度低D.电能转换效率高6.当前更适合发展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省区是()A.北京B.辽宁C.重庆D.江苏(2022·安徽·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模)为减少碳排放,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光伏发电,下图为甲国2014年某月的一天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图(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

湿地保护成果评估

湿地保护成果评估

湿地保护成果评估湿地,这一地球之肾,对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地在湿地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湿地保护的成效,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湿地面积的变化。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实地勘察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较为准确地获取湿地面积的动态数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地区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湿地面积的减少趋势,甚至在一些地方实现了湿地面积的逐步增加。

例如,_____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严格保护和生态修复,湿地面积从之前的_____公顷增加到了现在的_____公顷,为众多珍稀鸟类和水生生物提供了更广阔的栖息和繁衍空间。

其次,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是评估湿地保护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湿地是众多动植物的家园,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一些保护成效显著的湿地中,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和种群规模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以_____湿地为例,曾经濒临灭绝的_____鸟类,如今在这里的数量已经稳定增长,观测到的个体数量从过去的寥寥数只增加到了现在的数十只。

同时,湿地内的植物种类也更加丰富,形成了更为复杂和稳定的生态系统。

水质的改善也是湿地保护的重要成果之一。

湿地具有强大的净化水质功能,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等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经过保护和治理,许多湿地的水质从原来的劣Ⅴ类提升到了Ⅲ类甚至Ⅱ类标准。

清澈的水流不仅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为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湿地的生态功能恢复情况也是评估的关键内容。

比如,湿地的蓄水能力得到了增强,在应对洪涝灾害时发挥了重要的调蓄作用。

过去,一些湿地由于过度开发和破坏,失去了蓄水功能,导致周边地区在雨季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经过保护和修复,湿地能够有效地储存雨水,减缓洪水的流速和流量,降低灾害的损失。

如何运用测绘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运用测绘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运用测绘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湿地是地球上最为脆弱和生态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水文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运用测绘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湿地资源调查方面,测绘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首先,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湿地进行快速、准确的调查。

遥感数据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通过分析这些图像,可以了解湿地的状况、类型、面积等重要信息。

其次,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湿地地形测量,可以获取湿地地貌的三维数据,包括地面高程、地表形态等。

这些数据对于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和决策者了解湿地的演变过程和变化趋势。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也广泛用于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中,通过整合和分析各类数据,能够更好地揭示湿地资源的时空特征,为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工作中,除了运用测绘技术外,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规划是推动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的基础。

通过对湿地的类型、分布以及特殊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制订科学合理的湿地规划可以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

其次,加强监测与评估工作也是保护湿地资源的关键。

通过建立湿地监测网络,对湿地的生态环境参数、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长期跟踪和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湿地的问题和危害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

此外,开展湿地生态功能评估,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各种功能的定量分析,可以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决策提供指导和支撑。

在湿地资源保护方面,测绘技术的运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于测绘技术的湿地保护区划是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将湿地资源的调查和分析结果与自然保护区的划定进行结合,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级别,实施科学的保护措施。

湿地资源调查技术方法

湿地资源调查技术方法

4、调查时间和季节 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以及人工湿地 的调查应在丰水期进行。如果丰水期的遥感影 像的效果影响到判读解译的精度,可以选择最 为靠近丰水期的遥感影像资料。近海与海岸湿 地的调查应选取低潮时的遥感影像资料。
湿地的外业调查应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 选取适合的时间和季节进行。
第二章 调查分类
5
(1)近海与海岸湿地
代码 湿地类 代码 湿地型
划分技术标准
Ⅰ1 浅海水域
浅海湿地中,湿地底部基质为无机部分组成,植被盖度<30% 的区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深小于6m。包括海湾、海峡。
Ⅰ2 潮下水生层
海洋潮下,湿地底部基质为有机部分组成,植被盖度≥30%, 包括海草层、海草、热带海洋草地。
Ⅰ3 珊瑚礁
流出状况:划分为永久性、季节性、间歇性、偶尔、没 有,共5类。
积水状况:划分为永久性积水、季节性积水、间歇性积 水、季节性水涝,共4类。
(2)水质要素分级
pH分级 极强酸:-2.99 强酸性:-3.99 酸性:- 微酸性:-6.49 中性:-7.49 弱碱性:- 碱性:-9.90 强碱性:-11.49 极强碱:>
Ⅲ2 永久性咸水湖 由微咸水/咸水/盐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湖泊湿 地
Ⅲ3
季节性淡水湖
由淡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淡水湖(泛滥平 原湖)。
Ⅲ4
季节性咸水湖
由微咸水/咸水/盐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湖 泊。
青海湖-永久性咸水湖
鄱阳湖-永久性淡水湖
洪湖
高原湖泊-纳木错
(4)沼泽湿地
代码 湿地类 代码 湿地型
2、调查范围
覆盖符合湿地定义的我国领土范围内的各类湿地资 源,包括面积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 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大 于10m,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

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和成果应用前景

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和成果应用前景

统服务功能调查、流域水资源调查、湿地生态补水 的前景分析以及调查数据与国际标准接轨等方面 还存在缺陷。因此,为了满足中国湿地保护管理的 需求和履行《湿地公约》的迫切需要,国家林业局于 2009 年启动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以下简称 第二次调查)。本文拟对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的技术规程与调查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分析第二 次调查的技术特点及其在今后管理实践的应用前 景,为参与湿地资源调查的科研工作者及未来第二 次调查数据的用户提供参考。
第9卷 第3期 2 0 1 1年9月
湿地科学
WETLAND SCIENCE
Vol.9 No.3 Sept. 2011
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 和成果应用前景
刘 平,关 蕾,吕 偲,张明祥,雷光春*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中国国家林业局于 2009 年启动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并颁布了《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
而《湿地公约》规定要求面积大于 8 hm2 的湿 地都应当进行调查,因此第二次调查结合中国湿 地实际情况,对中国领土(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 门,下同)范围内全部 8 hm2(含)以上的近海与海岸 湿地、湖泊、沼泽、人工湿地,以及宽度 10 m 以上、 长度 5 km 以上的河流都将进行调查,从而使调查 的数据能与国际接轨。 2.2.2 湿地分类
首次调查
第二次调查
时间跨度
9 年(1995~2003 年)
5 年(2009~2013 年)
技术规程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未规 定调查方法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规定了调 查方法;各省有《实施细则》
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外业调查相结合,各省调查方法不统一 实地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各省调查方法统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湿地数据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数据比对核查技术规定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湿地数据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数据比对核查技术规定

附件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湿地数据比对核查技术规定1.范围本规定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湿地(简称“三调”湿地)数据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简称“湿地二调”)数据比对核查的目的、方法、原则、流程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规定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湿地调查成果的影像核实和“湿地二调”数据合理性分析。

2.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林湿发[2008]265号文件)●《湿地分类》(GB/T 24708-2009)●《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CH/T 9029-2019)●《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GQJC01-2019)3.总则3.1目的利用遥感影像对“三调”湿地与“湿地二调”数据进行比对核查,评估“三调”湿地成果的真实性,分析“湿地二调”数据流向流量的合理性。

3.2方法按照“三调”湿地标准,以“湿地二调”数据、地理国情沼泽区、DEM为重要参考,依据多时相遥感影像对“三调”湿地数据进行核实。

3.3原则3.3.1同口径比对原则以“三调”湿地分类标准和成果为基准,参考“湿地二调”标准,通过影像比对核查“三调”湿地真实性和遗漏图斑;将“三调”湿地、水域及公园绿地中的水面、滩涂数据,与“湿地二调”数据进行流向流量分析。

3.3.2重点核查原则重点核实“湿地二调”范围内“三调”林地、草地、盐碱地、裸土地、沙地等非湿地图斑,查验是否存在遗漏现象;重点检查现有“三调”湿地图斑中具有明显耕作、建设、种植园等影像特征的错误部分。

3.3.3综合判断原则在“湿地二调”范围内,参考地理国情沼泽区、DEM等数据,对“三调”林地、草地、盐碱地、裸土地、沙地等图斑,逐图斑分析每个季度的水淹、积水和土壤水饱和情况,通过全年水淹、积水和土壤水饱和出现的频次进行综合判断。

4.流程4.1 资料整理与处理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基准,开展相关数据整合处理,形成空间基准统一的数据集。

云南省第一、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比较研究

云南省第一、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比较研究

云南省第一、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比较研究宋永全【摘要】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云南省有100 hm2以上各类湿地总面积23.53×104 hm2,以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占绝对优势;第二次调查云南省湿地总面积56.43 ×104 hm2,其中自然湿地39.31×104 hm2,占湿地总面积69.66%,人工湿地17.12×104 hm2,占湿地总面积30.34%.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湿地面积增加32.50×104 hm2;第二次调查增加了季节性河流、喀斯特溶洞湿地、洪泛平原湿地、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淡水泉、运河/输水河及水产养殖场8种湿地型,增加湿地面积2.34×104 hm2;全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无论数量还是面积都呈现增加态势,数量共增加12个.【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年(卷),期】2013(025)006【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湿地;资源调查;云南省【作者】宋永全【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7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1]。

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举措。

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存在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2]。

湿地资源调查是查清湿地资源现状,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湿地类型、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湿地资源及经营管理现状,科学地提出湿地保护与利用意见而进行的资源性调查[3]。

为了了解全国湿地生态系统本底的动态变化情况,中国2009~2012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4]。

云南省先后两次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为建立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首次调查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流域水资源、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湿地资源利用等调查内容
②国家林业局.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 2009.
286
湿地科学
9卷
2 第二次调查的技术特点
2.1 实地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 根据湿地的重要性和调查内容的不同,两次
调查均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 在首次调查过程中,一般调查湿地以收集资
首次调查将中国湿地分为 5 类 28 型。结合中 国湿地实际情况,本次调查将湿地划分为近海与 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 湿地 5 类 34 型,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 12 型、河流湿 地 4 型、湖泊湿地 4 型、沼泽湿地 9 型、人工湿地 5 型。与首次调查相比,新增了 6 型湿地,分别为河 流湿地中的喀斯特溶洞湿地、沼泽湿地中的季节 性咸水沼泽,以及人工湿地中的运河、输水河、水 产养殖场、冬水田和盐田,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湿 地类型。湿地类型的增加保证了第二次调查的湿 地分类与《湿地公约》的分类基本相一致。 2.3 调查区划的方式
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目的。 为 了 帮 助 各 缔 约 国 开 展 湿 地 调 查 ,《 湿 地 公
约》制定了一系列技术规程和指南,包括《湿地调 查技术框架》、《湿地调查、评价和监测综合框架》、 《关于整合湿地的生态特性描述与湿地调查、评价 和监测相关指南的决议》、《关于合理利用湿地的 定义》(该文件于 2005 年进行了更新)、《生态特征 和改变生态特点的定义》(该文件于 2005 年进行了 更新)、《全球泥炭地行动准则》、《应用 GIS 指导湿 地调查、评价和监测》以及《维持湿地生态特征的 地下水管理指南》。这些重要文件为全球开展湿 地调查、评估和监测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料为主,重点调查湿地以开展野外调查为主。湿 地调查的主要内容部分,如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 湿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情况等,基本依赖于其他 专项调查的结果。对位于边远地区的湿地,只是 直接引用了历史数据,对湿地面积和类型的调查 过多依赖于地面调查。
第二次调查则采用了以遥感(RS)为主、地理 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的“3S” 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本次湿地资源遥 感判读,采用以 CBERS-CCD、SPOT5 和 RADARSAT 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在 GIS 技术支持下对航天 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判读,从而获取湿地型、面积、 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及 其面积、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的调查方法。所有 数据均以调查基准年存档数据为主,缺失数据采 用邻近年份的数据进行补充。对于湖泊、河流和 沼泽的遥感数据应选择 7~9 月的时相。如果丰水 期的遥感影像效果不佳,则选择最为靠近丰水期 的遥感影像资料。
首次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国湿地资源的类型、位 置、面积、保护管理等情况,其结果在编制《中国湿 地 保 护 行 动 计 划》与《全 国 湿 地 保 护 工 程 规 划 2002-2030 年》、指定国际重要湿地、建立自然保护 区和参与国际合作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首次调查结果还无法满足湿地管理的全面需 求,尤其是在湿地生态特征系统描述、湿地生态系
湿地调查、评价和监测是湿地有效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提供必要的数据、制定合适的 国家政策和支持管理决策[2~4]。湿地资源调查、评价 和监测不能与管理脱钩,它对设计和实施有效综合 管理规划至关重要,是湿地综合管理框架的组成要 素。湿地(基准)调查是用于收集信息、描述湿地生 态特征的基本手段;湿地评价考虑生态特征面临的 压力及不利变化的风险;湿地监测包括野外调查和 跟踪监测,提供任何空间尺度上湿地信息的变化。 除此之外,还包括三者交互式地收集数据。湿地调 查、评价和监测为制定战略、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 必要的信息支撑,最终达到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调查范围
100 hm2(含)以上的湖泊、沼泽、近海和海岸湿地、 8 hm2(含)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低潮时水深不 库塘;宽度≥10 m,长度>5 km 的全国主要水系的 超过 6 m 的海域)、湖泊、沼泽、人工湿地,以及宽 四级以上支流以及其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湿地 度 10 m 以上、长度 5 km 以上的河流
收稿日期:2011-03-21;修订日期:2011-06-13 基金项目:全国湿地资源普查项目(2130212)资助。 作者简介:刘 平(1983-),女,四川省阆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湿地保护与管理研究。E-mail: lping_923@ *通讯作者:雷光春,教授。E-mail: guangchun8099@ ①国家林业局.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1996.
第二次湿地调查采用湿地区、湿地斑块为主的 调查区划方式。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地貌单 元的独立性,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湿地区→ 湿地斑块的方式进行湿地区划。湿地斑块是湿地 资源调查、统计的最小单位。可以根据三级流域、 湿地型、县级行政区域、土地所有权、保护状况、受 威胁等级和湿地主要利用方式等因子的不同,进行 单独划分湿地斑块。多块斑块、具有一定的水文联 系和生态功能的湿地复合体构成了湿地区。
5 类 34 型 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及各级自然保护 区、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公园中的湿地和省区特 有类型等湿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湿地区→湿地斑块的方式 进行湿地区划 湿地斑块名称和序号、所属湿地区名称、湿地区 编码、湿地型、湿地面积、湿地分布、平均海拔、所 属流域、河流级别(河流湿地)、湿地植被类型及 面积、湿地水源补给状况、湿地土地所有权、湿地 主要优势物种、湿地斑块区划因子、湿地保护管 理状况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 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第 3 条指出:“各缔约国 应尽早掌握由于技术发展、污染或其他人为干扰 导致其领土范围内的湿地生态特征已经发生的变 化、正在发生的变化或者有可能发生的变化。”该 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制定国家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政 策,指定国际重要湿地,开展国际合作[1]。
行)》,作为本次调查的技术指导文件,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湿地调查的实施细则。第二次全国湿
地资源调查将中国湿地分为 5 类 34 型,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湿地区→湿地斑块的方式进行湿地区划,采用
以遥感为主的“3S”技术,利用 2009 年 7~9 月时相的 CBERS-CCD、SPOT5 和 RADARSAT 遥感影像数据,对中
针对一般调查,通过野外调查、现场访查和最 新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取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 植物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数据,其 中确定湿地植被面积和优势物种要结合实地调查 结果。
针对重点调查,野外调查内容除一般调查的 内容之外,还需要对湿地区水文、湿地动物的种 类、分布及生境状况、重要水鸟数量、湿地植物种 类、分布和生境状况、湿地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 况、湿地资源利用状况、湿地受破坏或威胁的现状 及主要威胁因子等内容进行实地调查。
经过技术更新和重点调查范围调整,本次调 查数据几乎未受人为因素干扰,能全面反映中国 所有受保护湿地的基本情况。 2.2 湿地起始调查面积、分类与《湿地公约》保持 一致 2.2.1 湿地调查范围
受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素的限制m2 以上的湖泊、沼 泽、库塘、近海与海岸湿地,以及河床宽度≥10 m, 面积大于 100 hm2 的河流以及其他具有特殊意义 的湿地,共调查了 13 697 块一般调查湿地和 376 块 重点调查湿地。
第9卷 第3期 2 0 1 1年9月
湿地科学
WETLAND SCIENCE
Vol.9 No.3 Sept. 2011
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 和成果应用前景
刘 平,关 蕾,吕 偲,张明祥,雷光春*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中国国家林业局于 2009 年启动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并颁布了《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
3期
刘 平等: 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特点和成果应用前景
285
在 100 hm2以上的湖泊、沼泽、近海与海岸湿地、库 塘,河床(枯水河槽)宽度≥10 m,面积≥100 hm2的 河流以及其他具有特殊意义的湿地,人工湿地除 库塘外,其他类型没有涉及。《规程》Ⅰ将全国湿地 划分为重点湿地和一般湿地,重点湿地做重点调 查,一般湿地仅作简要调查;在调查方法上,总的 原则是采用资料收集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重点湿地大部分开展了外业调查,一般湿地以 收集资料为主。有 16 个省(区)市采用了遥感与地 面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国境内(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 8 hm2 (含)以上的湿地进行调查。对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调
查范围、湿地分类、调查区划、质量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明了本次调查的技术特点和成果应用前景。
关 键 词:湿地;资源调查;技术特点;应用前景;中国
中图分类号:P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48(2011)03-284-06
中国作为《湿地公约》的缔约国,在湿地保护 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湿地公约》的要求,高度重 视湿地资源调查等基础工作。1995~2003 年,国 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以 下简称首次调查)。首次调查的开展和汇总主要 依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简称《规程》Ⅰ)①,《规程》Ⅰ规定,调查范围为面积
1 首次调查与第二次调查总体情况 对比
第二次调查以《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试行)》(简称《规程》Ⅱ)②为指导纲领,与首次调查 相比,在调查方法、范围、湿地类型、重点调查区 域、区划及指标体系上都有显著改进(表 1)。
表 1 两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情况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conditions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national inventories of wetland resources
本次调查规定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 以及各省根据湿地保护管理的需要单独划分的湿 地,需单独划分为独立的湿地区,其他零星湿地则 以县域为行政单位,按县级行政区域命名。通过 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统计出区域、流域不同 类型湿地的面积及其水文、自然环境状况等数据。 2.4 调查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