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合集下载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3讲战后资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3讲战后资

第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背景:经济理论盛行。

()表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

()影响①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到世纪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③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概念辨析】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自由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思想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国家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

.建立“福利国家”()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实质: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的趋势。

()概况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世纪年代以后,规模缩小。

()评价: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易错提醒】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利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第三产业的兴起()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地位: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作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缓和了经济的,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新经济”的出现()背景:美国新兴工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特点:“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一种以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

()作用:从世纪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年的持续增长。

【教材补遗】撒切尔夫人改革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后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11.单元总结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一轮(全国通用)实用课件:11.单元总结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客观规律。
5必. 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 平。
6.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7.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同的社会制度也 可以相互借鉴。
8苏. 联改革失败和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9.努力发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观点二苏联工业化成就背后的代价 为了加快工业化的发展,斯大林认为必须采取行政 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他说,首先苏联的建设资金不 能靠掠夺殖民地和向外国借债来筹集,只能从内部,依 靠自己力量积累,政府应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 行以及其他部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作为工业化 资金。其次是征收农业税。最后是号召人民艰苦朴素,
【预测押猜】
1980 年里根上台前,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已下降到13%, 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
人数则占总人口的72%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财务人员常常占雇佣人数的一半
以上。材料反映出美国 ( )
A.制造业走向衰落 B.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C.“新经济”政策奏效
D.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解析】选D 。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减少不代表制造业衰落,A不符合史实,错误。服务 业和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口增加说明第三产业发展,这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不是产业 结构失衡,B错误。“新经济”是克林顿时期的经济政策,C不正确。材料反映第三产业从 业人口增加,且多为高端人才,表明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发展。故选D 。
市场经济 体制
斯大林 模式
集体化 农庄
高度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廉政建设。 2.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3.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一定要从国情出发,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2020届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试题(含解析)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

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B.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解析:C 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可知这种快速致富的模式主要是指股票投机,投机就是追逐高收益同时拥有高风险,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B项错误;股票投机使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投进了股市,加剧供需矛盾,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故C项正确;美国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发生转变的,故D项错误。

2.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帝国特惠制”的建立( )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B.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控制C.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D.成为缓解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解析:C 据材料时间信息“1932年”可知,这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帝国特惠制”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构筑起了关税壁垒,这是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的做法,恶化了国际贸易关系,加剧了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故C项正确,D项错误;“帝国经济会议”的参加者是英联邦的成员,即英国及其殖民地,它们在地域上并不接壤,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英国主导召开这一会议应是加强对殖民地控制的表现,故B项错误。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总结课件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总结课件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 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影响 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 争夺
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 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推动战后资本主 义各国经济的飞 速增长
单元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专题整合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政策
专题连线·理清脉络
重商主义 阶段 16~18世纪 发展工商业,鼓励
自由主义 18世纪末~20世 纪30年代初 自由经营、自由 竞争、自由贸易
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70年代 政府从信贷、投资
核心内容
对外贸易,奖出限
入,多储备金银
、生产、销售等各
方面干预经济
实践
鼓励建 立手 工工场 ,
拓展海 外贸 易 , 积极 抢占殖民地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 资本家自由经营,消 控 , 政府直 接投资高
措施
除关税壁垒
风险工业 , 不同程度
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 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 展 , 但无法 克服资本 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 为 私 营 企 业 的 发 展 兴衰 原因 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 消除了障碍 , 自由资 始积累 的需 要 , 但不 本主义盛极一时 , 但 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 无 法 调 整 企 业 间 的 营 无政府状态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

必修模块第十一单元第2讲根底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1921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7 980万亩,粮食征收了23 300万普特;1922年,谷物播种面积为6 620万亩,粮食征收了36 100万普特。

这一变化( ) A.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见证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C.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D.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X围【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3月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由实行余粮收集制转变为征收粮食税。

粮食税是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这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巩固了工农联盟,故C项正确。

2.20世纪俄国的一段资料这样记载:“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X围内实行交换。

〞这说明( ) A.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有了较大改善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保国家税收为要C.新经济政策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赫鲁晓夫试图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中实行粮食税的内容,农民可以全权处理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原料和饲料明显是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

3.面对1928年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反对危机是因为价格不合理、农产品价格偏低的认识。

他认为危机的真正原因是富农勾结投机商采取囤积粮食、抬高粮价的方法进攻苏维埃价格政策,进而阻挠粮食收购工作,解决的方法就是必须把农户多余的粮食按照国家的价格收购上来。

材料反映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思想影响仍然存在B.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成为必然要求C.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敌对分子的进攻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必须把农户多余的粮食按照国家的价格收购上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除了口粮和种子之外,农户的余粮都要上交给国家,材料反映出1928年苏联仍然存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思想影响,故A项正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整合11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整合11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常见失误”及案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 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 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 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常见失误”及案例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你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 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 30 年代的 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 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 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 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 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答案 A
2.“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 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 思想的主要是( )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 B.恢复银行信用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调整农业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了 对林肯和孔子的高度评价。林肯为争取自由而献身,孔子提出了 世界大同思想。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 的权利,体现了社会大同的思想观念。
新闻话题 全新讲练
话题:2014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话题关注 2014年,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六年。这六年,每个国家都期 待经济会更好,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福利更周到。但至今危机带来的 负面效应远未消除,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总 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了2014及2015两年全球经 济增长预期,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部分新兴经济体 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预测全球经济2014年增长3.6%,2015年增长3.9%, 均比今年1月上一次预测下调0.1%。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第27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

(2)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图解历史战后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2.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局限: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3)评价①缓和了社会矛盾,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②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和复杂化。

(2)含义: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与20世纪70年代的新变化1.“福利国家”的出现(1)条件: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巨大增长。

(2)实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3)影响①利: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弊: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20世纪70年代的新变化(1)原因: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2)表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教材补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主流经济思想的演变(1)凯恩斯主义挽救了大危机中的西方经济,其经济理论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石。

二战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全面奉行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创下了西方经济增长的黄金30年。

但凯恩斯主义的过度推行使得国家经济功能膨胀,政府债台高筑,再加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了。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3讲苏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3讲苏

第33 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战时共产余粮收集影响民众生活 1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和新经济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 政策苏联工业化的背景 4苏联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5 斯大林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6 模式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71933年中国对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的态度8苏联农业问题阻碍发展9 苏联的社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10 会主义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趋于停滞11政治和时代烙印反映出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和突破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

至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D1920年末至1921年初,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饥寒交迫,不得不起义,故D项正确。

材料仅强调了农民进行起义,没有涉及敌对分子或反动派,故A、C两项错误,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故B项错误。

2.蒋介石在访问苏联时的日记中写道:“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判断,当时苏联正在()A.组建红军保卫新生政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用国家资本主义调整经济解析:D抓住材料中信息“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判断这是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和租让的形式转让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1924年前,苏俄(联)政府与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

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课件:第十一单元 第3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课件:第十一单元 第3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5)社会立法:通过《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以》工《代全赈国工业复兴法》,整顿 银行,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社会保险法》,初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全
国劳工关系法》,保护劳工权利;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立法保护环境。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直接干预
3.实质:在维护 资本主义制度 的前提下,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
1.高频考点:本考点中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二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均有涉及,但最近两年二战后资
本主义新变化考查较多。 2.教材空白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3.备考策略:(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发展,适 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很多高考试题站在这一角度,要求考生联 系自由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混合经济等经济政策,整理资本 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史。(2)通过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斯 大林模式的比较,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 的异同,另需注意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联系。(3)近几年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考查较多。要特别关注凯恩斯主义的失
灵、福利制度、新经济的发展。
罗斯福新政
(1)2015·全国Ⅰ卷,34:从社会保障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2015·海南卷,19: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美元贬值 (3)2013·全国Ⅰ卷,31:从对胡佛干预经济的借鉴考查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美国 等国资本主义
的新变化
(1)2017·全国Ⅲ卷,35:从尼克松政府的措施考查凯恩斯主义的失灵 (2)2016·全国Ⅲ卷,40:从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考查
的干
预,大打
、倾销战和货币战,使原有的世法界西货斯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07 资本主义制度 □
起了重要的作用。
08 劳动 积极性。 (2)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降低了人们的 □ 09 财政赤字 。 (3)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 □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课后作业
[构图解史] 战后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课后作业
(2)评价 ①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 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 题。 ②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 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
主题1 一
改革与调整——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
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 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 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 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 奠定了基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课后作业
(3)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推动,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 和调节作用。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入巨资并进行有效 管理。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互动探究

【名师推荐资料】(浙江专版)新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

【名师推荐资料】(浙江专版)新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

专题十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探究与演练(十一)视角一关注民生——罗斯福新政对民生的关注[精要点拨]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通过新政缓和危机,恢复经济。

但其对民生的关注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巨大作用,为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演练1] “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

”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

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析“免于匮乏的自由”“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说明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关。

故最能体现的是选D。

答案 D视角二历史思维看现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精要点拨]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技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演练2]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实行了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地推行总统的集权统治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型的经济——知识经济兴起,它是一种以传统经济为依托,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

在这种新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答案 D视角三尊重文明多样性——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相互借鉴[精要点拨]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在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高效复习专题十一本专题包括一个主题、两种模式、两个阶段。

(1)一个主题: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调整。

(2)两种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3)两个阶段: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当代。

纵向贯通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续表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思维训练(2021年江苏适应性测试)表2是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每人每年消费量)。

1934-1937年消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2年份1925-1929 1930-1933 1934-1937谷物100 93.3 86.7奶和奶制品100 100.9 98.5瘦肉、鱼类100 96.2 94.7蛋100 100 93.7A.失业人数的剧增B.提供居民农副产品补贴C.农产品价格提高D.市场零售食物供应过剩【解析】选C。

依据题干中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可知,1934—1937年食物消费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以来,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以克服经济危机,新政在农业方面采取鼓励农民减耕减产的办法,以稳定并提高农产品价格,但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提高也限制了人民的农产品消费能力,故C正确。

精选-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4讲

精选-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4讲

第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措施①农业:实行。

②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实行普遍和实物分配制。

()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评价①对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内容①农业:以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③商业:恢复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制度:废除实物分配制。

()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误区警示】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

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使苏俄(联)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斯大林模式()背景年底,苏联成立年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表现①工业政策:优先发展,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发展提供资金。

②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

③农业政策:推行运动,组织集体农庄。

()特点: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评价①功绩: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弊端:片面发展,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空前严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空前严

第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时间分钟一、选择题.[·山东日照模拟]下图是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

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 ).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的不安全因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股票投机过度导致市场虚假繁荣.有人认为,如果说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

这形象地说明了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波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持续时间长.引发政治危机—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

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年月到年月个国家提高了关税。

这一现象( ).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江西五市八校联考]胡佛政府在股市危机后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在工资、关税、物价等方面进行立法。

例如,要求雇主不得削减工资,因为保持工资水平能够维持甚至刺激市场需求,可危机是世界性的,市场需求仍然不断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雇主无法削减工资,就只好裁员,失业率因此大增,到年,全国失业率达到。

材料意在说明( ).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破产.胡佛干预措施加重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供求矛盾.世界性经济危机需要国际合作年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黄金出口。

年,美国政府规定:在美元原来价值的—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美国政府这些措施( ).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地位.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消除了经济危机对本国的冲击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

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所说:“政府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

精选-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5讲

精选-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5讲

第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措施①农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②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给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教材补遗】苏联“秘密报告”在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但是赫鲁晓夫借批判个人崇拜问题全盘否认斯大林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在毫无准备之下,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必然造成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思想混乱,同时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不良后果。

.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评价①改革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②军备竞赛加重了其经济负担年以后,苏联经济发展进入时期。

【史论拓展】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异侧重点农业工业同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修修补补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世纪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

()措施①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

②调整苏联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③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

④继续优先发展。

()结果: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点转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易错提醒】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3讲战后资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3讲战后资

第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间分钟一、选择题.[·山东济宁模拟]世纪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

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国家干预深入个人生活.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该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联邦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美国里根总统在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管制条例,撤销、放宽了多项。

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

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年月,美国国会通过修订的《社会保险法》,将退休工人养老金平均增加了年又增加。

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 ).扩大社会保险以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以对抗苏联等国.规范保险行业以赢得大众好感.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性.统一管理社会福利.要求福利体现平均原则.奥地利经济学家米瑟斯认为,由于“失业救济会推迟失业者再就业的速度”,所以“如果失业工人从福利国家或劳工联合组织得到救济,灾难可能会变得更大”。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空坐标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与改革
主题线索
线索1 罗斯福新政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 不同形式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 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线索2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凯恩斯主义的转变;在二 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 恢复和长足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新变化。
线索3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 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 林模式。 线索4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进一步固定化;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这三次改革都 对苏联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因方向性错误最终导致苏 联解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影响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 黄金时期 ”。 ②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滞胀 ”现象。 ③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 减少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 “ 混合经济 ”。
2.建立“福利国家” (1)概念:“福利国家”是 国家 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
二、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1.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 干预经济 的措 施。比如: (1)成立 复兴金融公司 ,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 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2)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 公共工程 项目。 2.结果: 经济危机 不断恶化, 社会动荡 不已;举国上下期盼新的强力 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三、罗斯福新政 1.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 美元贬值 。
的多样化。
(3)表现: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4)作用
①以 新技术 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使经济发展
产生质的变化。
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 就业 ,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③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4.“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一种以 知识经济 为基础、以 信息技术 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 (2)背景: 经济全球化 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3)开始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 美国 出现。 (4)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推动 全球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理解
1.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 (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 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 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 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2)形成原因: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
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目的:缩小 贫富差距 ,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4)形成过程: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
第3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纲考情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考纲考情分析
最新考纲
试题角度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备考分析
1929年至 1933年资 本主义世 界经济
危机
(1)2018·全国Ⅲ卷,34:从经济危 机期间工人工资的降低考查经 济危机加深 (2)2014·全国Ⅱ卷,34:通过20世 纪30年代美国电影业的繁荣考 查经济危机的影响 (3)2013·海南卷,19:从美国消费 不足考查经济危机的原因
1.高频考点:本考点中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二战 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均有涉及,但最近两年二战后资本主 义新变化考查较多。 2.教材空白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3.备考策略:(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发展,适应 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很多高考试题站在这一角度,要求考生联系 自由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混合经济等经济政策,整理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的发展史。(2)通过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 式的比较,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的异同, 另需注意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联系。(3)近几年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改革考查较多。要特别关注凯恩斯主义的失灵、福利 制度、新经济的发展。
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主题线索】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20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和以 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在调整中创新。
【主要表现】 (1)两种经济模式的形成: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 张单纯靠市场调节经济,政府尽量减少干预经济;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先后实行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 (2)两种经济模式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国家大力 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 益暴露,苏联开始进行改革,但都未突破斯大林体制束缚,以失败告终。 (3)两种经济模式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西方国家减少对经济 的干预,重视科技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迎来“新经济时代”。苏联解体,证明斯大 林体制的失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 成功。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大危机的危害,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其源于美国并在短 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指出其所反映的问题。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危害要根据材料内容一一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措施要根据材料所述逐一归纳;第二小问则应从实质的角度思考 分析。 【参考答案】(1)危害:经济大危机波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和外 贸下降幅度大,失业人数激增,破坏性大。 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2)措施:建立公共工程项目;成立复兴金融公司以提供和发放贷款;签署法令,提高 关税。 反映的问题: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给 国家财政 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第三产业也称 服务业 ,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
产部门而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部门。
(2)原因 ① 科学技术 的进步。 ②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
消费需求
主干知识整合
抓主干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 生产的社会化 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 供给 和需求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过度,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深化拓展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对内经济政策 (1)扶助大企业。从1929年11月起,胡佛政府通过扩大信贷和降低公司所得税的 方法,给资本家以财政援助。成立“复兴金融公司”,把35亿美元借贷给银行、 工业和铁路企业,帮助资本家渡过难关。 (2)通过新关税法。1930年6月国会通过霍利—斯穆特法,大幅度提高关税。新 关税法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农产品市场,实际上,它保护了美国垄断资本家和大农 场主利益,使他们免受外国进口产品的竞争。 (3)在农业方面,胡佛政府还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减少“过剩” 农产品,缓和农业危机。再有一项就是通过复兴金融公司向农场主贷款。
2.“新经济”的兴起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以信息产业为中 心的“新经济”取代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信息技术向其他产业部门渗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以及经营 方式,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电 子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信 息,完成商业有关活动。 (4)在就业人口中从事知识产业的人数急剧增加,体力劳动者人数锐减。
宝贵财富。 (4)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 社会保障 体
系初步建立。 (5)创新体制:开创了 国家干预 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背景: 凯恩斯主义 经济理论盛行。 (2)表现:普遍实行 国家 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实质:在维护 资本主义制度 的前提下,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
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4.影响
(1)缓解危机:使美国经济大危机得到缓解,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 社会矛盾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
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总统扩权:美国 总统 和政府权力扩大,战后历届政府和总统继承了这笔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 全国工业复兴法 》,规定生产规模、价 格水平、工资标准等,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通过 国家干预 , 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成立 农业调整署 ,用 行政手段 调整农业政策,减耕减产, 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推行“ 以工代赈 ”。 (5)社会立法:通过《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 银 行 , 恢 复 工 农 业 生 产 ; 通 过 《 社 会 保 险 法 》, 初 步 建 立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 通 过 《全国劳工关系法》,保护劳工权利;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立法保 护环境。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直接干预 。
与生产
3.表现 (1)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 失业人数 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4.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 (1)政治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 法西斯 势力抬头。 (2)经济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纷纷加强对 经济 的 干预,大打 关税战 、倾销战和货币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为了尽快走出危 机,它们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