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古代中国的改革
1.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
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
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
(1)时间:1069年。
(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
①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
(4)影响和评价
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
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
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②“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③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2)内容
①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上: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③文化及生活习俗上:倡导“文明开化”。
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
(3)影响
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②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
大;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3)内容
①政治上: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谕令各省督府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②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创新发明;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兴办邮政。
③文化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留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设立译书局。
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编练新军。
(4)影响: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规律认知·全面提能]
一、改革的分类
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古今中外的改革进行不同的分类:
1.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3.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社会的改革、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
(2)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②封建社会内部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洋务运动。
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②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的改革。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东欧改革、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开放。
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三、关于改革的评价
1.标准
(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2)坚持历史的标准。
(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
(4)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5)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6)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重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7)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基本思路
(1)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
(2)然后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
3.社会效果: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角度分析。
四、正确认识与评价改革
1.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注定了改革中也充满了多样性与复杂性
(1)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任何改革都并非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其中或有着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或有着其他阶层人民的不满……例如,中国的王安石变法,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最终使得这次改革遭到了失败。
(2)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然而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的偶然因素,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多样性,由此,改革中也蕴含着多样性。同一时期、针对同一目的的改革往往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不同的结局。例如,同样是面临着被动挨打、被侵略局面的中国及其近邻日本,它们的统治阶级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于是有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结果,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最终迈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历史的发展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因此,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与多样性。
2.对于改革不仅要能正确认识它还应该能正确评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