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华山美景的兴趣。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激发学生对华山美景的兴趣,培养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华山美景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华山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查阅有关华山的资料,了解华山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华山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的华山资料,了解华山的历史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分段朗读课文,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华山美景。

3. 品味欣赏:(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分享自己欣赏古诗文的方法和感受。

4. 拓展延伸:(1)邀请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华山美景。

(2)学生互相分享,感受文学创作的乐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华山美景的短文,发挥想象,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华山。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华山美景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咏华山》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黑板和粉笔。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谈论对华山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进行朗读示范,引导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用普通话表达课文的大意。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记忆。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进行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华山美景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咏华山》的内容和情感。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抄写和记忆。

3. 学生选择一幅华山的美景画,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咏华山》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精选12篇)《咏华山》篇1教材解读:《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

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

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

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

认识2个偏旁。

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课时安排: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教案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教案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华、山、高、危、更”五个生字。

2.能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诗歌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华山的古诗《咏华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读诗感受,分享自己认为难读或难懂的地方。

三、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学生跟随教师齐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四、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加深理解。

3.学生交流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华山的哪些特点?五、感悟诗人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的诗人情感。

六、课后作业1.抄写《咏华山》,注意书写规范。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七、教学反思1.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味。

3.适时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5.注重家校联系,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家校互动。

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未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反馈。

2.在讲解诗歌内容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互动性有待提高。

3.课后作业的布置较为单一,未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生字教学:教师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华、山、高、危、更”。

学生跟读,教师个别纠正发音。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华山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景象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咏华山》全文、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华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华山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华山的第一印象。

(3)教师简介华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华山》。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华山的高、险、奇等。

(2)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3)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4. 欣赏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表达手法。

(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华山之巅,感受其雄伟壮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强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复述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写一篇关于华山的小作文,可以是描绘华山的景色,也可以是表达对华山之美的感悟。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咏华山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华山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华山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老师吟诗(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板书)二、初读课文1、自读、2、同桌相互检查3、检查、你会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4、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5、生边读,师边板词(齐读词语)6、再读课文、三、品读1、导语、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3、品读句子、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齐读4、品后两句、华山到底有多高呢?(出示句型)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5、品古诗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a、说说自己的心情b、引诗(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c、练习读诗a、自读、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1、讨论交流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四、品第三、四段、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4、总结、(再读全文)五、总结结束、1、华山的雄伟、壮丽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3、鼓励咏华山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咏华山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咏华山

咏华山(2)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3.复习巩固字词,完成练。

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学法: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二、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图1,指导看图,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出图意,课文中是怎样写的?2、学生朗读。

3、小结:这一自然段只用了一句话,向我们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用平缓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华山那么高,他们是怎么登上山顶的呢?自读课文,能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吗?(1)个别读。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让大家感到爬华山容易吗?2、爬上华山后,他们有一种什么感觉?课文中用了什么符号?从这两个“!”可以看出他们对华山的高是什么感觉?(惊讶、赞叹)3、读读下面的课文,你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华山真的很高呢?4、5、孩子到了山顶,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有了这样的感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就诵吟起诗来赞美华山。

出示词语:情不自禁吟诵(1)请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先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3)谁读懂了讲给大家听。

(4)释题:用吟诵诗歌来赞美华山就叫咏华山。

5、指导朗读,同座之间自由练读、指名读。

6、你读了这首诗,觉得怎么样?为什么你认为它好?7、指导朗读。

8、这个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读第四自然段。

简介寇准三、小结四、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咏华山》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咏华山》的内涵。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文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感受《咏华山》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 古诗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咏华山》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华山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咏华山》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咏华山》。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品味词句:(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4. 欣赏美景:(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句中的华山美景。

(2)教师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

5. 学习古诗:(1)教师讲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跟着教师学吟诵《咏华山》。

6.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背诵《咏华山》。

(2)写一篇关于华山美景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展示其他描写华山的诗词,如《登鹳雀楼》、《华山》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分析不同诗人笔下的华山景色和情感。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分享并互相评价。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咏华山》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关于《咏华山》的问题,学生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一年级语文下册【篇一】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2、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语文。

3、识字、写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理解“情不自禁〞,把文和诗巧妙地连接起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小朋友们,平时看到你们能背诵那么多古诗,老师真是佩服极了。

今天我也给大家背一首: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知道吗?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七岁的孩子。

这首诗是怎样写成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学习了课文之后就明白了。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咏华山。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多媒体〕出示华山图片。

这就是华山。

在我国陕西省境内,是五岳之一,也称西岳。

看了图片之后,华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说说,师板书: 高 美〕过度:下面咱们就跟随这师徒俩到文中去领略华山的高,欣赏华山的美好吗?2、自由读读课文。

看谁能把书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畅。

3、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音了?〔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学生读读,字音不准的多读几遍。

4、一人一段读,正音。

5、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过度:课文读得这么通顺,看来可以仔细阅读课文了。

三、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1、小声读课文。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华山的高?边读边用笔划下这些句子,并读一读。

2把你刚刚划出的句子读给同位听听。

3、把刚刚的读书收获向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好吗?生交流。

然后师出示〔多媒体〕刚刚学生说过的这些句子。

咱们通过朗读表达出华山的高好吗?4、(多媒体)出示第一句〔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咏华山》教学设计篇一课时目标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过渡:看,这就是华山。

(课件出示华山图) 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自由读。

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啊!华山真高哇!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

(师行间巡视)(2)生找句子。

讨论:(出示课件)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咏华山》教案2篇

《咏华山》教案2篇

《咏华山》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Yonghua mountain《咏华山》教案2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咏华山》教案2、篇章2:《咏华山》教案篇章1:《咏华山》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作业安排和设计: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2。

咏华山(齐读)2.学习生字“华”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尝试创作咏物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咏华山》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和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欣赏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创作咏物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咏华山》的文本。

2. 与华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古诗欣赏的相关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华山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华山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咏华山》,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 欣赏与借鉴:(1)学生欣赏其他咏物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互相交流。

5. 写作练习:(1)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咏物诗,如《咏松》、《咏梅》等。

(2)学生互评互改,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咏华山》。

(2)完成一篇关于华山的作文,可以是写景、抒情或议论文等形式。

(3)收集其他咏物诗,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六、教学活动:1. 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咏华山》的结构,讲解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华山的美景和历史文化。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
2.拓展作业:
(1)收集其他关于华山的古诗词,了解华山的历史文化,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其他美丽的自然景观,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
3.家长参与:
(1)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家长与孩子共同欣赏华山的图片或视频,讨论华山的特色,增进亲子互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展示,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华山的雄伟壮观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2.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巩固。
3.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华山的古诗词,进一步了解华山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但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意境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停顿和语气,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如“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表达了华山的雄伟壮观。
3.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峰、插、云、险、峻”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华山》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华山的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咏华山》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形式,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咏华山》的复印件。

2.黑板、粉笔。

3.诗歌《咏华山》的配乐。

4.PPT演示文稿(可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华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问他们是否知道华山。

2.引导学生讨论华山给人的感觉和美,为学习《咏华山》做铺垫。

预习(10分钟)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咏华山》,请他们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2.鼓励学生提前想一些与华山相关的词语或形象。

阅读和朗读(20分钟)1.教师逐段导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理解的关键点。

2.学生按段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韵律感。

3.分段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表达。

学习诗歌(20分钟)1.学生跟随诗歌的音乐开始朗读《咏华山》的第一段。

2.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体会华山的雄浑壮丽。

3.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每个小组讲述华山的一个特点。

小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华山和《咏华山》的喜爱和感受。

拓展延伸(5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段短文,描述他们想去华山的理由。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加表达的机会和自信心。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华山的短文,并附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设计是以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为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和朗读诗歌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华山的认知和感受,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爱。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够培养自身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提高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含义。

(3)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华山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笔记。

(2)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欣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华山的美景,培养审美能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学会了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了解了华山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背景,培养了审美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激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咏华山》。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华山的小作文。

3. 调查其他同学了解到的华山知识,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作文写作等方面,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附近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咏华山》是一篇阅读课文,它有着一种全新的课型——文包诗,即把一首古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里,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阐发。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低年级阅读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在新课伊始,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华山风光镜头,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7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呢!这样,学生便可带者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先以“艰难地爬”暗示华山的陡峭高峻,次以两个感叹号渲染华山的陡峭高峻,再以具体描写展现华山的陡峭高峻。

华山巍巍,耸入云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华山如此的壮观非凡?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让学生观察那悬崖峭壁上那条飘带似的山道,学生自然能体会到爬山之艰难。

让学生欣赏那美丽的山顶景观,随机飘出相对应的语言文字。

让课文语言在孩子头脑中变成美丽的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同时助以表情动作来看蓝天,看群山,看太阳,看白云,体会文中人物观察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体验。

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

“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

但这词很难说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情不自禁地说。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在《咏华山》这篇课文中古诗是全文的中心、话题,所以要避开繁琐的零碎知识,直接将学生引入课文中心。

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学设计一年级

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学设计一年级

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学设计一年级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学设计一年级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学设计一年级,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1、诗文对照,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读出“文”与“诗”的不同节奏和韵味。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诗”和“文”联系起来,借文悟诗。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真厉害!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的积累就是你明天的资源。

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你们读过没有?(出示古诗《咏华山》)学生读古诗,问: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地方?(板书:华山)2、明确目标仅仅会读还不够,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加大难度,我们学习第九课,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出示大屏幕)学习目标:1、会背古诗,读出韵味,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效果预期:孩子们,怎么样?难不难?有没有信心达到这个学习目标?二、民主导学古时候,有个小孩跟他的先生去登华山。

今天,高老师也带着咱们一年二班的同学去登华山,好不好?任务一:“登”华山(大屏幕出示)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华山真高?学生明确任务以后,开始读课文。

1、你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了华山真高?出示:啊,华山真高哇!学写:“真”这是我们要学写的生字,前鼻音还是翘舌音,上下结构十字头。

伸出右手跟老师书空。

“真”在这里是实在、的确的意思,与它意思相对的是“假”。

问:华山究竟有多高?谁回家查了有关华山的资料了?(华山约2200米那么高,和我们的教学楼相比差不多有600多层楼那么高)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华山真高。

2、华山真的很高,可是究竟高到了什么程度?(画简笔画:山)大家在书里找一找,还有那句话说明了华山的高?(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华山的美丽和壮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咏华山》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修辞手法。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华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华山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学生对华山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咏华山》。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课文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意思。

3.4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作业内容:抄写课文《咏华山》中的生词和短语。

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华山的短文。

4.2 作业要求:生词和短语的抄写要求工整、规范。

短文的写作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对课文《咏华山》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抄写和写作。

5.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咏华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华山的美丽和壮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壮雄壮。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

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解放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

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辛?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

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异程度。

解放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解放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

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