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数学观新
佛教与禅宗的智慧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 王学钧
2006年9月21日 星期四
在洞内聚集的500罗汉称为“上座部”,而一些还未达到罗汉标准的释迦弟子则更多,他们在洞外结集,也一起背诵佛经,以流传后世,他们称“大众部”。后来佛教的这两部经过多年相传,分成20部,其中,“说一切有”部的基本观点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此部为部派佛教即小乘佛教(释迦死后400年左右),此教的信徒都追求成为罗汉。
佛教是最古老的宗教,在许多人心中,她不仅是宗教,还是一种哲学.
“佛教实际上是一种信仰”—梁启超
禅宗关注人的心灵和身体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唐朝开始形成,与原始佛教有很大差别
佛教提供一种观察事物的观点即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
2、数学:对自然现象从数量和控件上去分析
3、物理:从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变化上观察事物
其主张明白苦恼的根源并用“观察和沉思”的方法去消除。
他总结出《四圣谛》即“苦、集、灭、道”(此为其基本的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观点)
苦:生苦,病苦,老苦,死苦
怨憎会:两个互相憎恨的人连在一起却不能分离,即不是怨家不聚头;怨不得;爱别离;五阴盛等都会导致痛苦。
五阴为:眼,耳,鼻,舌,身
人由六种东西构成即五阴+“意”
另一派为瑜珈行派(相当于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留学僧”曾到印度取经,东晋时代的高僧法显和唐朝的唐玄奘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当时西行路上一路尸骨,比万里长征艰难多了。和法显一同去的共五人,路上就死了四个。法显68岁才去印度,并且没有国家资助,回国后70多岁了。他本来打算在越南登陆,船快靠岸时突然一阵风又把他们吹回大海,后来漂到连云港登陆了。唐朝时,玄奘非常想了解瑜珈行派,其内心一定要找到其论述。而唐朝不允许国人出国,玄奘决心已定,一路西行,在沙漠里死过几回,一次没水了,浑身没力气,在这种情况下,沙漠里又突然下起了雨......
数学观的名词解释
数学观的名词解释数学是一门充满美感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堆数字和符号的组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数学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关于数学的观点或观念,并赋予其特定的名词,用以描述数学的本质和特征。
本文将尝试解释一些常见的数学观点,并探讨其背后的含义。
数学观一:抽象与具体数学中经常出现的抽象概念似乎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并不相关。
然而,正是通过抽象,数学才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和求解。
抽象是将事物的本质提炼出来,剥离与之相关的具体特征,从而得到一些更为普遍和适用的结论。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将一个具体的苹果抽象为一个点,再通过点的位置和移动来描述苹果的变化。
这种抽象方式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关注苹果的运动规律和数学属性,而不受苹果本身的大小、颜色等具体特征的限制。
数学观二:证明与发现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要进行严谨的证明。
在数学中,一个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符号的运算来验证。
这种证明的过程要求我们思考清晰、逻辑严谨,并能够将想法用形式化的语言和符号表达出来。
通过证明,我们能够发现问题中隐藏的规律和结构,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
然而,数学不只是一种死板的推理过程,它也包含了发现新的数学定理和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重要的数学成果都是由数学家的直觉和灵感推动的。
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可以使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探索新的数学领域和应用,推动数学的发展。
数学观三:普适性与应用性数学的研究既追求普适性,又追求应用性。
数学的普适性意味着它的理论和方法适用于各个领域和学科,不受特定背景和条件的限制。
许多数学定理和方法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微积分是研究变化和极限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线性代数则在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同时,数学的应用性也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数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到复杂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
佛教的世界观佛教的世界观
佛教的世界观佛教的世界观一、学习佛教世界观的重要性今天的讲题,是佛教的世界观。
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因为,虽然佛教的世界观是一门普通的常识,但对佛教徒或研究佛教的人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
有些人认为,因为佛教讲空性,所以就没有什么世界观或人生观等概念;也有人认为,佛教只不过就是烧香磕头,劝人向善而已。
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其实佛教并非如此简单。
虽然佛教是讲空性,但并不是说万物皆不存在;烧香磕头也不能代表佛教,更不能阐明佛教教义;还有,虽然劝人向善的确是佛教所宣扬的,但却并不是佛教独一无二的特点,例如:传统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导,也同样是在劝人向善。
由此可见,上述这些观点,都是因为对佛教的一知半解所造成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弄清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就此问题进行一些研讨。
要讨论这个题目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佛教经典对宇宙构成的描述,与现代自然科学所发现的结果,从表面上看似乎有部分冲突。
一些不懂佛教教义的人,就因此而认为佛教不科学,并连带地将佛教的一些修法与见解,也认定为是不准确、不合理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主要是由于没有系统地学过佛教,因此也就无法透彻地了解佛教的真正见解。
在西方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争论。
每当此时,自然科学往往能提出强有力的、具说服力的证据,来驳斥宗教的部分理论;然而,不但现代科学无法推翻或证明西方宗教所阐述的造物主,就连这些宗教本身,也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这一点。
如此一来,有些人就以点代面,想当然地以依此类推,对所有宗教、所有教派,以及所有的修法和见解,都抱持同样的观感,认为它们都是迷信、愚昧、消极、落后的代名词,佛教当然也难逃此劫。
为了澄清这些误会,为了消除这些成见,就理当以研学佛教世界观作为切入点。
因此,虽然佛教特有的教义包括缘起性空、大空性、大光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一系列的见解和修法,但今天暂时不讲这些,而只就佛教的世界观进行一些必要的讨论。
这个题目如果深入地讲,就必须要对宇宙形成理论作广泛的研究,其复杂性可想而知,所以今天只是浅谈而已,希望能以此提供给诸位一些思维的线索。
数学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数学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数学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导言:数学是一门古老而丰富的学科,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留下了许多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学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通过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数学的瑰宝。
第一部分:数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1. 数字的象征意义:- 传统的数字象征:例如,八的象征意义是繁荣和发财,九是最大的单个数字,代表长久和永恒。
- 八卦与易经:八卦作为一种数学符号,与自然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
- 数字的运用:在传统文化中,数字经常被用于风水、命名和预测等方面。
2. 算筹与计算方法:- 算筹的起源:中国古代使用的计算工具,包括算筹、算盘等,为传统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实际支持。
- 鱼书与算术运算:鱼书是古代将数字、代数以及算术运算进行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工具。
3. 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射影几何与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射影几何应用,展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天文学与历法: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历法,基于对自然运行规律的观察和计算,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方法。
第二部分: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发展中的影响1. 儒家思想对数学的影响:- 强调经典文化的学习:儒家思想推崇经典的学习,培养了中国古代学者对数学研究的深入。
- 学以致用的观念:儒家思想强调实际应用,促进了数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入研究。
2. 道家思想对数学的影响:- 周易理论的数学思想:道家思想中的阴阳与五行观念,催生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的许多数学概念。
3. 佛教的数学贡献:- 佛教传入西域和中国:佛教的传入催生了禅宗寺庙,其中涉及到许多几何学和数学的应用。
第三部分:数学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1. 数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数学著作的传世: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著作,其中包括《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
- 解剖古籍的数学内涵:通过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古籍,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数学知识。
佛法与科学(一)
佛法与科学(一)智行(本讲稿作者为核物理专家,退休后研究佛法)向释迦牟尼佛合十敬礼向诸山长老、各位大德、各位善士、各位善信合十敬礼诸山长老、各位大德、各位善士、各位善信:能参加这个庄严的法会,真是一个殊胜的因缘。
我来参加这个法会的目的,是来聆听诸山长老的开示接受各位大德的教诲并与各位同修一起研讨、交流学习佛法的心得体会。
但是,周居士通知我来参加这一法会时,要求我也讲一讲,并且出了个题目。
几十年来,我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
但是,对于科学,我懂得的确实太少,太浅薄。
而对于佛法,我更是在退休之后才逐步开始学习的。
至于皈依佛门,作为一个佛弟子,日子就更短了。
的确,我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在这里讲。
今天,我谨作一个引玉之砖,我把学习佛法的点滴心得体会向各位做个汇报,不当之处,请多批评。
一、引子(也就是破题)我认为:佛法不是科学,佛法也是科学。
这要从科学与佛法本身来研究一下。
首先,科学是什么?根据辞典的解说,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惟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人们常说,这件事情是科学的,或说,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
其含义也就是,这件事情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正确的;或者,这种方法不符合客观规律,是不正确的。
再说,佛法是什么?佛法是佛的教法,是让人们觉悟宇宙、人生之大法。
本来,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
而到了现代,所谓宗教是泛指对神道的信仰。
既然,佛法已经成为宗教,而且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一。
在人们心目中,佛教已经仅仅是烧香拜佛,作揖磕头,烧纸放鞭炮,求佛菩萨保佑发财,保佑身体健康、保佑生个胖娃娃……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法当然不是科学。
第二步,我们从科学与佛法研究之对象,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对结果的判定、讲究上来分析一下。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体,说白了就是“我研究你”。
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外求,也就是它要使用仪器、工具,例如要研究细菌,就要用放大镜、显微镜;要研究天文、研究星星,就要使用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在地面上看不清楚就把望远镜装到卫星上,如此等等;科学对研究的目标、结果、讲求实证。
佛学里的数学和时空观
佛学里的数学和时空观2011-10-20 22:10
/s/blog_606aba7d0100gfm1.htm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解宇宙的尺度: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
/s/blog_606aba7d0100gfmj.html
初期的原始佛教,有上座部与大众部之分,今日锡兰、缅甸、暹罗所传的佛教,就属上座部。上座部对于数量的说法是用十进位,共有十六位。此十六位数量并不是佛学所特有的,是古来印度相传的计算方法,今列表如下:
十个十等于一百
十个百等于一千
十个千等于一万
十个万等于一洛叉(亿)
十个洛叉等于一大洛叉(兆)
不但中国如此,就是西洋的计数,实际上使用的也不过六、七位。佛教各经论中,计算数量多用洛叉(亿)、俱胝(京)、阿僧祗等,实已超过常用的数位。在大小乘的论典中,以及《佛所行赞》、《法华经》、《华严经》等,虽然计算数法及数目的次序并不一致,但综合来看,还是一般十进的加法与倍进的乘法。
佛经上的数量说明有三种:一、是代表初期小乘佛学的上座部说;二、是代表后期小乘的《俱舍论》说;三、是代表大乘学的《华严经》说。
十个大洛叉等于一俱胝(京)
十个俱胝等于一额部昙(垓)
十个额部昙等于一钵昙摩
十个钵昙摩等于一大阿庾多
十个阿庾多等于一那庾多
十个那庾多等于一大钵昙摩
十个大钵昙摩等于一钵罗庾多
十个钵罗庾多等于一三慕达罗(正)
十个三慕达罗等于一末陀(载)
十个末陀等于一大矜羯罗
十个大矜羯罗等于一频跋罗
数学的萌芽是人类思想进化的结果,其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举凡我们一切的思想、言说,都是用推比来觉知的,而推比的首要工具就是数量,否则我们既无法求得觉知,也无法运用思想与言说。
中国佛教思想与物理学思想
中国佛教思想与物理学韩帅斌物理学院 1100061404佛教与物理学是两个风格迥异的学科,两者的性质也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将两者对比研究是有一定益处的,于是本篇文章讨论了将佛教思想与物理学进行对比研究的合理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佛教思想中时空观、宇宙观以及对物质的认识与物理学思想中这些认识的异同,最后指出佛教与物理学两者本质不同,直接进行结论对应有牵强附会之嫌,而研究两者思想异同,则是对人类思想精华的提炼和总结。
关键词:佛教思想物理学时空观宇宙观物质一.佛教与物理学对比研究的合理性在法藏《华严发菩提心章》中对四法界十门有这样一段论述1:事法非理门,谓全理之事,事恒非理,性、相异故,能依非所依故,是故举体全理而事相宛然。
如全水之波,波恒非水,以动义非湿故。
真理非事门,谓即事之理而非是事,以真、妄异故,实非虚故,所依非能依故。
如即波之水,非波,以动、湿异故。
事法即理门,谓缘起事法必无自性,无自性故,举体即真。
故说众生即如,不待灭也。
以波动相,举体即水故,无异相也。
真理即事门,谓凡是真理必非事外,以是法无我理故。
事必依理,理虚无体,是故此理举体皆事,方为真理。
如水即波,无动而非湿故,即水是波。
以理夺事门,谓事既揽理成,遂令事相皆尽,唯一真理平等显现,以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故。
如水夺波,波无不尽,此则水存已,坏波令尽。
事能隐理门,谓真理随缘,成诸事法;然此事法既违于理,遂令事显,理不现也。
如水成波,动显静隐。
依理成事门,谓事无别体,1周学农 2014第九周课件要因真理而得成立。
以诸缘起皆无自性故,由无性理,事方成故。
如波揽水以成动,水望于波,能成立故。
事能显理门,谓由事揽理故,则事虚而理实,以事虚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现。
犹如波相虚,令水体露现。
这段对十门的佛教思想论述,通过水和波的关系来进行具象化,将这一思想展现得清楚具体,而不再晦涩难懂。
而水和波也是物理研究的一个内容,物理中对两者关系的认识以及相应的物和理的认识与佛教论述中虽略有不同,但大体一致。
六、观待三学数量决定
六、观待三学数量决定观待三学,数决定者。
戒学自性即是戒度,此要有施,不顾资财,乃能正受,是戒资粮。
既正受已,由他骂不报骂等忍耐守护,忍是眷属。
静虑心学,般若慧学,精进遍通三学所摄,故六度决定。
观待三学决定学处为六度,要这样来认识:戒学以戒度为自性,布施为戒学的资粮;忍辱是戒学的眷属。
也就是说戒学本身就是戒度,它要由布施不顾恋资财才能真实地受取,所以布施是持戒的资粮。
真实受戒以后,遇到有情的打骂等,由他骂不报骂、他怒不还怒、他打不还打、寻过不还报等的安忍之行才能守护好戒,因此安忍是戒的眷属,它帮助戒得以成立。
再者,静虑是心学,般若是慧学,而精进遍通戒定慧三学所摄的一切内容。
因为戒定慧三学所摄的任何方面都需要精进勇悍为善。
所以要完成三学决定是在六度的学处当中。
如云:“依三学增上,佛正说六度,初学摄前三,后二摄后二,一通三分摄。
”如同《庄严经论》所说:特别针对三学,佛正式宣说了六度的学处,初学戒学摄了施戒忍前三度,后二定学、慧学摄了静虑和般若,而精进一度为戒定慧三学三分所摄。
因此就三学的完成而决定了学处是六度。
小结:三学以六度摄尽,数量决定。
原因:完成三学必须依赖六度,六度之外不必更多,少了也不能摄,这也完全能成立。
也就是说,戒学的自性即是持戒度,为了不贪著受用而能正式地受取净戒需要布施,持戒时要做到不违越沙门四法需要安忍,所以前三度摄在戒学的范畴。
静虑是心学的自性,般若是慧学的自性,精进通于三学。
所以修习六度能让三学究竟完成,没有六度的修行就不能圆满地成办三学,由此六度数量决定。
总结:如是当以何等胜身,圆满何等自他二利,安住何乘,由具几种方便之相,修行何学,能满能摄如是身、利、大乘、方便及诸学者。
当知即是六波罗蜜,总摄菩萨一切修要大嗢柁南,乃至未得广大定解应当思惟。
由上面的抉择就知道,我们应当要用怎样的具足德相的殊胜身来圆满怎样的自他二利,安住在怎样的胜乘当中,由具足哪几种方便行道的相,修行哪种学处,能够一个不缺地圆满、能够完全含摄成办如是殊胜的身、殊胜的自他二利、殊胜的乘、具足殊胜的方便、完成殊胜的学处,要知道就是这六度。
古印度与阿拉伯数学的数学与宗教的关联
古印度与阿拉伯数学的数学与宗教的关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仅是实用的工具,同时也与文化、历史和宗教等诸多领域息息相关。
在古印度和阿拉伯地区,数学与宗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古印度与阿拉伯数学的数学与宗教的关联,并分析这种关联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1. 古印度数学的数学与宗教的关联古印度的数学传统深受其宗教文化的影响。
印度古代的数学家们相信宇宙是无限的,数学是一种心灵探索的工具,与其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例如,古印度的宗教哲学——吠陀中,宇宙的起源和构造是一个重要议题。
数学家们试图用数学原理来描述宇宙的构造,从而深化了数学与宗教的关联。
印度古代数学家的工作也常常与宗教仪式有关。
他们利用几何形状和几何原理来设计和构建寺庙建筑,以满足他们关于宗教象征意义的要求。
古代印度的数学史书《斯蒂拉亚嘎尼塔》中提到了与宗教仪式有关的几何学原理,例如以圆为基础构建寺庙的方法。
另外,古印度的数学也与印度教的认知方式紧密相连。
印度教的哲学中强调内省和冥想,数学被视为一种可以帮助人类在精神层面上获得启迪和解脱的工具。
古印度的数学家们通过研究几何学、代数学和数字的象征意义,寻求超越尘世的道路。
2. 阿拉伯数学的数学与宗教的关联阿拉伯数学的发展同样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使得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阿拉伯数学家们将数学与宗教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特点。
在伊斯兰教中,几何学起着重要的角色。
正方形、圆形和立方体等几何形状被视为神圣的符号。
因此,在阿拉伯数学的发展中,几何学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并与宗教象征主义相结合。
阿拉伯数学家对几何形状的探索,旨在证明宇宙的和谐和上帝的智慧。
此外,阿拉伯数学家们在代数学领域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代数学的发展与阿拉伯地区的商业和贸易经济息息相关。
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经文也对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阿拉伯数学家通过解释和研究伊斯兰教的经文中出现的数字和代数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和方法。
佛教中的数学观新
今以小乘《俱舍论》为例说明,以七 个极微为一个微量,积七个微量为一个金 尘量,积七金尘为一水量,积七水尘为一 兔毛尘量,积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量,积 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量,积七牛毛尘为一 隙游尘量,积七隙游尘为虮,七虮为一虱, 七虱为穬麦,七麦为指节,三节为一指。
24
佛经常常以微尘比喻量极小,若一个佛 刹或一个国土,究以多少微尘集合而成,以 我们普通的数法,那是难以计算的。 佛经里讲到空间的距离,依印度习俗都 是用“由旬”,由旬,梵语是踰缮那,华言 限量,分有三等,上等由旬八十华里,中等 由旬六十华里,下等由旬四十华里。佛经里 对于空间的距离,或八万四千由旬,或十万 亿佛土,如是之说是将抽象概念变为具体数 字而已。
17
十个十等于一百 十个百等于一千 十个千等于一万 十个万等于一洛叉(亿) 十个洛叉等于一大洛叉(兆) 十个大洛叉等于一俱胝(京) 十个俱胝等于一额部昙(垓) 十个额部昙等于一钵昙摩 十个钵昙摩等于一大阿庾多 十个阿庾多等于一那庾多 十个那庾多等于一大钵昙摩 十个大钵昙摩等于一钵罗庾多 十个钵罗庾多等于一三慕达罗(正) 十个三慕达罗等于一末陀(载) 十个末陀等于一大矜羯罗 十个大矜羯罗等于一频跋罗
2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 请你多口下留情。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 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 他一口吗?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 缘不变,不变随缘。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 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
5
数学与佛教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 因为人活在世界上,离开不了时间、空 间、人间等三者的关系。佛教为了阐明 宇宙人生的真理,自然脱离不了对时空 及人事物的介绍,因此佛经中处处可见 带有数字的佛教名词,例如:一心、二 门、三界、四谛、五蕴、六度、七圣财、 八正道、九品莲花、十方法界、十二因 缘、五位百法、八万四千法门、十万亿 佛土等。
古玛雅数学文化
古玛雅数学文化
玛雅数学。
对于玛雅数学的了解,主要来自一些残剩的玛雅时代石刻。
对这些石刻上象形文字的释读表明:玛雅人很早就创造了位值制的记数系统,具体记数方式又分两种:第一种叫横点记数法;第二种叫头形记数法。
横点记数法以一点表示1,以一横表示5,以一贝形符号表示0,但不是0符号。
1—9的记数方法和中国筹算法极为相似。
中美洲是古代玛雅人文化的摇篮,在公元前1000年,兴起了美洲古老的文化——玛雅文化。
玛雅文化的鼎盛时期有高度发达的数学和天文学,并建有许多庞大的石砌“金字塔”(神庙等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
玛雅人建立的数学通常也称为中美洲的数学。
对于玛雅数学的了解,还根据几种玛雅文古抄本:德累斯顿抄本(约11—12世纪)、马德里抄本(15世纪)、巴黎抄本(约14—15世纪)等,其中德累斯顿抄本中的数学内容较多。
佛教现量理论中的形而上学思想
佛教现量理论中的形而上学思想内容摘要:现量是佛教认识论中的纯粹感性认识,意指离分别、非构造、刹那生灭的纯感觉。
现量论既是佛教知识论的基础,又蕴涵着深刻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佛教信众由因明通向内明,从而获得解脱的修证方法和智慧成就。
佛教教化的目的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佛者,觉也,佛教认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要同时做到自觉觉人,自度度人。
为了正确领悟和传达佛教义理,驳斥外道,弘扬正法,佛教发展起了独具特色的认识论——因明学说。
因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量论,所谓量,就是对所予对象的认识,包括认识活动、认识过程、认识方法、认识标准以及认识结果等等,一般分为现量、比量、圣教量、譬喻量。
现量是感性认识,比量探讨的是揄的规则和方法,相当于西方逻辑的判断和推理。
圣教量是值得依赖的人说的话,譬喻量则是论证中的比喻和例证。
开创新因明的陈那(约公元400年—480年)认为,“量唯二种,谓现、比二量,圣教量和譬喻量等皆假名量,非真实量”。
他认为我们的认识对象,归根结底不外两类,即自相和共相,因此量论主要是现量和比量。
学术界对因明学的研究历来重视比量,因为比量规则明确,分析起来路数明晰,而且可以与西方逻辑学作比较,而对现量的研究不多,因为现量理论涉及佛教独特的超感官洞见和形而上思辨,不是普通经验和理性所能完全把握的,研究对象的这种不确定性让人难以做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但是,正因为其中的形而上学思想,现量理论才成为沟通佛教真俗二谛的关节点,研究现量理论的形而上学思想对于我们了解佛教因明学说,乃至了解佛教本身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现量是离分别、非构造、刹那生灭的纯感觉我们知道,正确的知识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直接的感觉经验知识,一个是间接推理得来的知识,佛教逻辑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知识的基本结构是判断,而构成判断的基本元素是概念,概念要有经验作基础,只有在经验直观的基础上,概念才有内容,有了共同的经验我们才能对所传达的知识有共通理解。
数学新课程相关概念的藏语解释
涤邦︽伴罢稗︽蝶搬︽罢雕敌︽《遍爸邦︽地罢︽避拜︽罢得敌︽颁拜︽罢得》拜爸︽冲︽﹀罢得︽胆敌︽昌︽搬﹀1、遍爸邦︽地罢﹀扳颁稗︽册拜﹀遍爸邦︽地罢︽斑︽呈︽脆敌︽地罢邦︽宝邦︽唱稗︽淬爸︽吵︽搬毕稗︽财爸︽唱稗︽淬爸︽办︽扳爸伴︽搬敌︽电邦︽地罢︽编︽搽爸︽搬睬拜︽罢财罢︽翟稗﹀遍爸邦︽地罢︽斑︽呈︽半爸︽春爸︽泵拜︽搬郴敌︽霸︽罢邦搬︽翟稗︽办﹀脆︽秤扳邦︽宝邦︽搬邦扳︽雌︽班稗︽党稗︽搬糙︽第邦︽椿拜︽斑敌︽办罢︽柏︽得罢︽饱爸︽翟稗﹀遍爸邦︽地罢邦︽斑敌︽串罢邦︽罢财罢︽呈︽拜筹拜︽颤罢邦︽翟稗︽柴﹀炒︽呈︽颁罢邦︽拜扳︽斑︽拜爸︽柄拜︽闭爸邦︽白稗︽卞︽秤扳︽伴椿拜︽颁稗︽地罢︽翟稗﹀串罢邦︽罢扮稗︽得罢︽呈︽档半︽颤罢邦︽翟稗︽柴﹀炒︽呈︽档拜︽昌敌︽半爸︽搬得稗︽卞︽串罢邦︽搬城邦︽颁稗︽地罢︽翟稗﹀遍爸邦︽地罢︽泵拜︽搬郴︽呈︽层︽半搬邦︽碉︽伴板扳︽憋爸︽底爸邦︽宝邦︽颁拜︽扳超稗︽冲敌︽波邦︽罢财罢︽搬城邦︽锤邦︽斑敌︽泵拜︽搬郴︽得罢︽翟稗︽办﹀炒︽办︽邦︽罢稗邦︽半爸︽搬得稗︽拜爸︽脆︽地罢邦︽半爸︽搬得稗︽粹拜﹀伴板扳︽憋爸︽底爸邦︽碉︽邦︽罢稗邦︽脆︽伴扯︽搬伴扳︽脆︽地罢邦︽脆︽扳唱稗︽斑敌︽奔稗︽卞邦︽泵拜︽搬郴︽办︽地罢邦︽敞爸︽档︽罢册邦︽罢碉扳︽底拜︽蒂爸︽﹀伴板扳︽憋爸︽底爸邦︽碉︽遍爸邦︽地罢︽泵拜︽搬郴︽办︽地罢邦︽罢财罢︽办邦︽粹拜﹀遍爸邦︽地罢︽斑敌︽扳颁稗︽册拜︽宝︽罢稗拜︽挡罢遍爸邦︽地罢︽斑︽呈︽脆︽秤扳邦︽宝邦︽传︽帝办︽嫡办︽卞︽伴灿罢︽阐稗︽卞︽驳邦︽罢靛邦︽伴刀稗︽唱搬︽斑︽拜爸︽﹀驳邦︽颁拜︽扳档稗︽败搬邦︽椿拜︽斑﹀地扳︽搬得稗︽雏︽扳颁稗︽搽爸︽搬城邦︽(概括)锤邦︽斑﹀败搬邦︽电邦︽(方法)拜爸︽罢的爸︽碘罢邦︽彪搬︽斑︽搬白邦︽翟稗︽斑︽扳︽拌拜﹀底爸邦︽敝搬︽拆︽炊拜︽楚拜︽斑敌︽搬柄拜︽地扳︽(过程)得罢︽翟稗﹀吵邦︽半搬邦︽册︽垫︽搬敌︽吵邦︽拜宝办︽稗邦︽搬等爸︽﹀遍爸邦︽地罢︽斑︽半爸︽册拜︽败拜︽办︽伴辨半︽衬罢︽惭稗︽冲︽春爸︽斑︽拜爸︽﹀冬罢︽斑半︽吵︽遍爸邦︽地罢︽斑︽炒︽旦邦︽兵罢︽伴幢办︽伴闭半︽办︽等爸︽伴蠢办︽锤邦︽稗邦﹀炒敌︽得搬︽伴苍罢︽邦︽闭爸邦︽拜爸︽得搬︽伴苍罢︽败搬邦︽电邦﹀炊拜︽楚拜︽敝搬︽闭爸邦︽雕罢邦︽擦半︽办邦︽搬城半︽柄︽粹拜︽斑︽得罢︽兵︽彼拜︽底拜﹀遍爸邦︽地罢︽斑邦︽脆︽秤扳邦︽办︽擦半︽办邦︽冬罢︽斑敌︽波邦(更好地)︽传︽帝办︽伴灿罢︽阐稗︽卞邦︽惨邦︽册拜︽伴档办︽得搬︽椿拜︽唱搬︽斑︽拜爸︽﹀炒爸︽半搬邦︽雏︽档罢邦︽超罢︽编︽查罢︽伴刀爸︽白稗︽卞︽柏︽伴窗稗︽伴捶半︽惭稗︽办邦︽罢拜扳︽锤︽拜爸︽搬郴︽罢采拜︽涤邦︽伴颁扳︽斑︽椿拜︽唱搬︽斑︽扳︽拌拜﹀拜︽蒂爸︽脆︽秤扳邦︽宝邦︽柏︽伴窗稗︽厨办︽第邦︽办︽乘邦︽忱稗︽白稗︽拜爸︽调︽捶半︽班搬︽椿拜︽宝︽椿拜︽败搬邦︽(手段)地罢邦︽靛罢︽础拜︽唱搬﹀遍爸邦︽地罢︽斑︽呈︽柄稗︽忱稗︽吵︽楚拜︽斑敌︽办罢︽胆办︽地罢邦︽靛罢︽锤邦︽稗﹀脆︽秤扳邦︽宝邦︽柏︽伴窗稗︽伴档办︽搬城︽拜爸︽﹀点罢邦︽帛罢得搬︽搬槽拜︽锤邦︽斑﹀遍爸邦︽地罢︽拜充︽拜垂搬邦︽搬单罢邦︽斑﹀炒︽稗邦︽罢稗拜︽车稗︽败罢︽罢采拜︽斑︽雕罢邦︽办︽班稗︽超罢邦︽靛爸︽﹀雏︽档罢邦︽办︽败拜︽坝半︽卞邦︽地稗︽败爸︽毕稗︽唱搬﹀伴巢︽蒂︽遍爸邦︽地罢︽斑︽炒“搬柄拜︽地扳︽”地罢邦︽靛罢︽拆︽捕邦︽搬等爸︽办﹀遍爸邦︽地罢︽斑︽呈︽底爸邦︽敝搬︽拆︽楚拜︽斑敌︽办罢︽胆办︽得罢︽翟稗﹀伴巢︽蒂︽遍爸邦︽地罢︽斑︽呈“办罢︽胆办”得罢︽拆︽搬昌邦︽办﹀遍爸邦︽地罢︽斑︽炒︽摆扳邦︽磋爸︽办︽捕邦︽搬等爸︽斑︽拜爸︽﹀炒︽稗邦︽遍爸邦︽地罢︽斑敌︽炊拜︽楚拜︽罢靛邦︽坝敌︽串罢邦︽碉︽睬爸︽罢办︽惭稗︽翟稗︽斑︽搬长稗﹀伴罢稗︽搬搬邦︽蝶搬︽罢雕敌︽吵邦︽地扳︽卞︽遍爸邦︽地罢︽避拜︽罢得敌︽罢得︽胆敌︽拜脆罢邦︽邦︽呈︽蝶搬︽扳︽炒︽串罢邦︽底爸邦︽拜爸︽﹀柄稗︽扳唱拜﹀伴柏扳︽扳唱稗︽搬白邦︽宝︽波︽稗邦︽伴川办︽兵邦︽底爸︽柄半︽迸办︽伴炒拜︽罢豺爸︽搬敌︽惭拜︽吵︽翟稗︽长搬邦﹀遍爸邦︽地罢︽避拜︽罢得邦︽遍爸邦︽地罢︽半爸︽册拜︽宝︽敝拜︽惨邦︽办︽搬邦扳︽雌︽搬佰爸︽拜便邦︽斑︽扳︽拌拜﹀拜︽蒂爸︽冬罢︽斑半︽吵︽蝶搬︽扳邦︽遍爸邦︽地罢︽蝶搬︽蹿爸︽编︽叼扳邦︽霸扳邦︽惨邦︽册拜︽搬旦︽掉爸︽锤邦︽稗邦﹀蝶搬︽扳敌︽伴档︽搬敌︽摆扳邦︽磋爸︽厂爸︽稗邦︽罢得︽搬单罢邦︽柴﹀蝶搬︽扳邦︽车稗︽拜捕邦︽罢稗拜︽车稗︽炒︽遍爸邦︽地罢︽拜充︽拜垂搬邦︽碉︽雏︽扳颁稗︽椿拜︽斑︽拜爸︽﹀伴膘办︽搬绊拜︽椿拜︽斑﹀炊拜︽楚拜︽椿拜︽斑︽搬白邦︽宝︽搬柄拜︽地扳︽拜捕邦︽碉︽磋爸︽档半︽椿拜︽吵︽搬睬罢︽稗﹀炒︽稗邦︽蝶搬︽扳邦︽遍爸邦︽地罢︽︽柄邦︽典稗︽锤邦︽斑︽拜爸︽扳摆扳︽吵︽搬邦扳︽罢得罢邦︽乘邦︽斑︽拜爸︽秤扳︽伴辨半︽伴刀稗︽长爸邦﹀地稗︽败爸︽昌︽搬︽雕罢邦︽串罢邦︽扳爸︽冲敌︽败拜︽稗邦︽瓣半︽兵邦︽便爸︽伴川办︽伴表︽唱搬﹀遍爸邦︽地罢︽斑敌︽罢邦半︽罢豺拜︽蝶搬︽罢雕︽呈︽拜︽泵搬邦︽宝︽遍爸邦︽地罢︽斑敌︽罢的爸︽碘罢邦︽拜充︽避拜︽锤︽柄敌︽惭拜︽吵︽脆稗︽办﹀炒︽呈︽拜扁︽斌稗︽卞︽伴捣搬︽敞稗︽涤罢︽拆﹀遍爸邦︽地罢︽罢稗邦︽长爸邦︽拜爸︽罢稗拜︽车稗︽伴车稗︽斑︽搬柄拜︽炒﹀蝶搬︽扳邦︽谍半︽搬惮稗︽半爸︽伴贬办︽卞邦︽伴档办︽得搬︽锤邦︽稗邦﹀电邦︽锤敌︽伴春爸︽党办︽拜爸︽伴川办︽兵邦﹀伴辨半︽衬罢︽搬白邦︽宝︽搬柄拜︽地扳︽驳邦︽碉︽磋爸︽斑﹀炒︽办邦︽罢稗拜︽车稗︽茶拜︽斑︽拜爸︽﹀触︽池爸︽迸半︽搬﹀乘邦︽胆办︽彼拜︽刁爸︽锤︽拜便邦﹀罢邦半︽罢豺拜︽宝︽乘邦︽斑︽炒︽串罢邦︽罢碉扳︽办︽搬阐稗︽拜便邦︽柴﹀电邦︽锤半︽稗爸︽锤稗︽残拜︽斑︽拜爸︽搬邦扳︽罢得罢邦︽蹿爸︽搬郴半︽椿拜︽斑﹀摆扳邦︽磋爸︽罢雕罢︽伴仓罢︽锤邦︽斑︽搬白邦︽翟稗﹀脆敌︽罢邦半︽罢豺拜︽乘邦︽斑︽彼拜︽刁爸︽椿拜︽斑︽办﹀驳邦︽斑半︽吵︽搬柄拜︽地扳︽办︽扳超爸︽惭稗︽椿拜︽斑︽拜爸︽﹀搬邦扳︽罢得罢邦︽宝︽雌︽波︽伴椿拜︽斑﹀摆扳邦︽磋爸︽串罢邦︽成扳︽椿拜︽斑﹀衬罢︽串罢邦︽碉︽搬邦扳︽雌︽搬佰爸︽电邦︽斑涤唰“摆扳邦︽磋爸”办︽便︽车稗︽罢册邦︽底拜︽炒﹀罢财罢︽呈︽办罢︽点稗︽办邦︽超搬︽斑敌︽电邦︽锤︽拜爸︽乘邦︽胆办︽敞稗︽斑﹀罢财罢︽呈︽搬柄拜︽地扳︽(过程)敞稗︽斑﹀遍爸邦︽地罢邦︽斑敌︽地扳︽斑︽罢碉扳﹀罢的爸︽碘罢邦︽搬邦扳︽罢得罢邦︽宝︽遍爸邦︽地罢︽斑﹀办罢︽胆办︽炊拜︽楚拜︽宝︽遍爸邦︽地罢︽斑﹀地罢︽罢稗邦︽锤爸︽颁拜︽宝︽遍爸邦︽地罢︽斑﹀罢册邦︽斑﹀伴柏半︽伴便拜︽地罢︽办扳﹀吧蝶搬︽地扳︽鼻半﹀笆拜脆罢邦︽颁拜︽鼻半﹀1涤邦︽伴罢稗︽蝶搬︽罢雕敌︽吵邦︽地扳︽卞︽遍爸邦︽地罢︽避拜︽罢得︽罢邦半︽搬敌︽拜脆罢邦︽伴炊稗︽卞︽鼻半﹀雏半︽稗﹀半爸︽兵办︽卞︽蝶搬︽罢雕敌︽拜脆罢邦︽伴炊稗︽办︽地扳︽斑︽罢碉扳︽底拜︽炒﹀地扳︽斑︽拜爸︽冲︽呈︽蝶搬︽罢雕敌︽椿拜︽串罢邦︽翟稗︽柴﹀炒︽呈︽兵办︽霸搬︽宝︽柏搬︽刁拜︽拜爸︽拜斑办︽伴醇半﹀雏︽档罢邦︽伴川办︽兵邦︽宝︽第︽伴车拜︽罢得半︽搬等爸︽稗邦︽吵邦︽地扳︽驳邦︽白稗︽得罢︽编︽蝶搬︽罢雕︽锤︽搬敌︽雏敌︽霸︽串罢邦︽拜爸︽雏敌︽拜脆罢邦︽伴炊稗︽翟稗﹀地扳︽斑︽罢册邦︽斑︽呈︽避拜︽罢得敌︽拜脆罢邦︽伴炊稗︽翟稗︽柴﹀炒︽呈︽地罢︽颁稗︽扳霸邦︽斑邦︽兵办︽霸搬︽宝︽蝶搬︽罢雕敌︽椿拜︽串罢邦︽办︽搬阐稗︽斑︽拜爸︽﹀蝶搬︽扳敌︽叼扳邦︽拜爸︽碘邦︽宝︽伴川办︽兵邦︽惨邦︽册拜︽罢得半︽搬等爸︽斑︽拜爸︽﹀罢佰稗︽伴痹办︽锤邦︽斑敌︽蝶搬︽罢雕敌︽办邦︽伴罢稗︽拜爸︽蝶搬︽避拜︽稗爸︽车稗︽伴彪搬︽斑半︽搬柄拜︽稗邦﹀蝶搬︽扳︽彼拜︽刁爸︽编︽拜脆罢邦︽伴炊稗︽办︽碟搬邦︽斑﹀地扳︽斑︽罢碉扳︽斑︽呈︽蝶搬︽避拜︽拜脆罢邦︽伴炊稗︽翟稗︽柴﹀炒︽呈︽蝶搬︽避拜︽稗爸︽车稗︽卞︽伴车罢︽白稗︽翟稗﹀蝶搬︽扳敌︽拜捕邦︽拜爸︽搬堡办︽唱搬︽斑敌︽超稗︽闭爸邦︽篡罢邦︽稗邦︽﹀稗爸︽车稗︽卞︽颁拜︽罢得︽昌半︽罢佰稗︽伴痹办︽锤邦︽斑敌︽拜脆罢邦︽伴炊稗︽拜爸︽第︽搬︽翟稗﹀3、涤邦︽伴罢稗︽蝶搬︽罢雕敌︽吵邦︽地扳︽卞︽遍爸邦︽地罢︽避拜︽罢得敌︽胆︽罢碉扳︽拜脆罢邦︽伴炊稗(雏敌︽拜脆罢邦︽伴炊稗︽)﹀电邦︽锤︽拜爸︽乘邦︽胆办︽﹀遍爸邦︽地罢︽搬邦扳︽罢得罢邦﹀罢稗拜︽车稗︽败罢︽罢采拜︽斑﹀(搬柄拜︽地扳︽拜爸︽败搬邦︽电邦)搬但︽吵爸︽拜爸︽秤扳︽伴辨半︽伴刀稗︽长爸邦﹀地稗︽败爸︽昌︽搬﹀电邦︽锤︽拜爸︽乘邦︽胆办︽呈︽搭爸︽罢得︽翟稗﹀伴车罢︽白稗︽瓣爸︽翟稗﹀遍爸邦︽地罢︽搬邦扳︽罢得罢邦︽拜爸︽罢稗拜︽车稗︽败罢︽罢采拜︽斑︽呈︽罢掸︽罢稗邦︽翟稗﹀搬但︽吵爸︽拜爸︽秤扳︽伴辨半︽伴刀稗︽长爸邦︽呈︽拨办︽垫罢邦︽翟稗﹀4、蝶搬︽避拜︽拜脆罢邦︽伴炊稗︽办邦J电邦︽锤︽拜爸︽乘邦︽胆办︽扳档稗︽椿拜︽宝︽拜脆罢邦︽伴炊稗︽锤︽挡罢帮︽便︽搬︽(捕邦︽伴刀稗︽斑)厂﹀拜捕邦︽碉︽罢稗邦︽斑敌︽拜充敌︽超罢︽稗邦︽锤︽嫡办︽卞︽伴蠢办︽底拜︽敝拜︽缠罢邦︽(瓣爸︽稗︽车稗︽搽爸︽)︽电邦︽斑伴扳︽拜充︽搬扮罢︽稗邦︽罢邦办︽搬绊拜︽椿拜︽唱搬︽斑﹀锤︽嫡办︽卞︽敝拜︽缠罢邦︽罢得半︽搬等爸︽稗邦︽罢稗邦︽长爸邦︽拜捕邦︽宝︽边拜︽稗邦︽锤︽嫡办︽炒︽捕邦︽伴刀稗︽唱搬︽斑﹀柄邦︽典稗︽斑︽厂﹀锤︽嫡办︽卞︽敝拜︽缠罢邦︽拜爸︽伴春爸︽闭爸邦︽得搬︽搬槽拜︽椿拜︽唱搬︽斑︽拜爸︽﹀锤︽嫡办︽拜爸︽伴蠢办︽底拜︽锤︽嫡办︽搬半︽卞︽敝拜︽斑半︽拜爸︽伴蠢办︽伴撤邦︽罢邦半︽冲半︽搬槽拜︽唱搬︽斑﹀稗爸︽锤稗︽残拜︽斑︽厂﹀柄邦︽典稗︽斑敌︽搭爸︽罢得敌︽超罢︽稗邦︽锤︽嫡办︽炒︽罢稗邦︽长爸邦︽罢邦半︽搬敌︽稗爸︽吵︽炊拜︽楚拜︽斑﹀长搬邦︽搬肠稗︽炊拜︽蹿拜︽炒﹀电邦︽锤︽池︽伴倒扳︽炊拜︽楚拜︽锤邦︽斑︽拜爸︽﹀长搬邦︽搬肠稗︽斑︽拜爸︽涤邦︽伴颁扳︽︽搬敌︽波邦︽伴蠢办︽底拜︽败搬邦︽电邦︽搬拜扳邦︽稗邦︽拜脆罢邦︽搬单罢邦︽卞︽遍爸邦︽地罢︽办邦︽伴罢稗︽点罢邦︽彪搬︽唱搬︽斑﹀遍爸邦︽地罢︽椿拜︽波敌︽残︽颁拜︽扳档稗︽椿拜︽宝︽搬柄拜︽地扳︽罢靛邦︽坝敌︽拜脆罢邦︽伴炊稗︽锤︽挡罢磋爸︽搬︽(磋爸︽档半)厂﹀拜脆罢邦︽搬单罢邦︽宝︽遍爸邦︽地罢︽椿拜︽波敌︽边拜︽稗邦︽摆扳邦︽磋爸︽半罢邦︽般扳︽超搬︽斑﹀摆扳邦︽点稗︽(摆扳邦︽得搬)柴﹀拜脆罢邦︽搬单罢邦︽宝︽遍爸邦︽地罢︽椿拜︽波半︽的罢邦︽稗邦﹀罢稗邦︽长爸邦︽拜捕邦︽碉︽锤︽嫡办︽卞︽敝拜︽缠罢邦︽半罢邦︽般扳︽捕邦︽搬等爸︽稗邦︽摆扳邦︽磋爸︽伴罢伴︽第︽超搬︽斑﹀伴档办︽得搬︽厂﹀半爸︽伴贬办︽卞︽拜脆罢邦︽搬单罢邦︽宝︽遍爸邦︽地罢︽椿拜︽波半︽的罢邦︽柴﹀昌︽得搬︽拜爸︽档拜︽昌︽﹀地罢邦︽伴炒拜︽雕罢邦︽宝︽椿拜︽波︽搬柄拜︽稗邦︽锤︽嫡办︽卞︽敝拜︽缠罢邦︽伴罢伴︽第伴扳︽锤︽嫡办︽罢扮稗︽拜罢︽编︽敝拜︽斑半︽拜爸︽伴蠢办︽伴撤邦︽茶拜︽斑﹀罢碉扳︽斑﹀蝶搬︽蹿爸︽编︽稗爸︽车稗︽鼻半﹀<颁拜︽罢得>翟︽稗爸︽稗︽蝶搬︽罢得︽霸罢︽雕︽雕半“遍爸邦︽拜爸︽拜垂搬邦﹀”“搬半︽敞爸︽拜爸︽地邦︽拜垂搬邦︽﹀”“成扳︽旦邦︽拜爸︽刁拜︽串拜”﹀”“办罢︽点稗︽拜爸︽串罢邦︽搬城邦︽炊拜︽楚拜”搬白邦︽蝶搬︽蹿爸︽编︽敝搬︽闭爸邦︽霸罢︽搬得︽搬堡拜︽帛罢︽锤邦︽底拜﹀蝶搬︽扳敌︽遍爸邦︽地罢︽椿拜︽波︽拜爸︽﹀蝶搬︽扳敌︽遍爸邦︽伴档半﹀缠罢邦︽伴档半﹀搬半︽敞爸︽昌︽搬﹀成扳︽旦邦︽昌︽搬﹀炊拜︽楚拜︽宝︽伴吵︽电邦﹀糙邦︽拜斑罢︽编︽乘邦︽斑︽雕罢邦︽伴川办︽兵邦︽罢豺爸︽柄︽稗稗︽搬绊拜︽锤邦︽底拜﹀5、遍爸邦︽地罢︽避拜︽罢得︽罢邦半︽搬敌︽胆︽搬敌︽伴吵︽电邦﹀(1)蝶搬︽扳︽底爸邦︽办︽霸︽串罢邦︽斑﹀(2)瓣爸︽拜罢︽斑敌︽遍爸邦︽地罢︽昌︽搬︽彪搬︽斑﹀(3)蝶搬︽蹿爸︽编︽椿拜︽败搬邦︽搬搏半︽搬﹀(4)蝶搬︽避拜︽宝︽椿拜︽败搬邦︽搬搏半︽搬堡拜﹀(5)罢炒爸︽伴仓罢︽扳︽办罢︽罢邦半︽办︽伴捣罢邦︽斑﹀(6)炒爸︽半搬邦︽柏︽伴窗稗︽办罢︽胆办︽炊拜︽楚拜︽斑﹀6、涤邦︽伴罢稗︽蝶搬︽罢雕敌︽遍爸邦︽地罢︽蝶搬︽避拜︽胆︽罢稗拜︽宝“搭爸︽罢得”鼻半﹀1963典﹀搭爸︽罢得敌︽电邦︽锤﹀胆︽搬敌︽乘邦︽胆办﹀遍爸邦︽地罢︽乘邦︽斑﹀1986典﹀“搭爸︽罢得︽罢册邦︽”柴﹀遍爸邦︽地罢︽斑敌︽搭爸︽罢得敌︽电邦︽锤︽拜爸︽胆︽搬敌︽乘邦︽胆办﹀“乘邦︽斑︽惭稗︽冲︽罢碉扳︽”厂﹀碘罢邦︽旦邦︽乘邦︽斑﹀罢佰稗︽挡罢︽搬邦扳︽罢得罢邦︽乘邦︽斑﹀搬半︽敞爸︽雌︽绊半︽︽乘邦︽斑﹀1988典敌︽伴罢稗︽搬搬邦︽蝶搬︽罢雕敌︽蝶搬︽避拜︽胆︽罢稗拜︽昌半︽稗﹀搭爸︽罢得敌︽电邦︽锤︽罢掸︽捶︽呈︽遍爸邦︽地罢︽斑敌︽车稗︽雏︽拜爸︽﹀半爸︽搬得稗﹀驳邦︽碘罢邦﹀雏︽伴表邦﹀雏︽钓办(胆︽碘罢邦)﹀驳邦︽钓办﹀拜︽蒂爸︽炒︽拜罢︽编邦︽扳捕稗︽斑敌︽遍爸邦︽地罢︽搬邦扳︽雌︽拜爸︽败搬邦︽电邦﹀胆︽搬敌︽乘邦︽胆办︽罢掸︽捶︽呈︽锤︽地扳︽(程序)扳扳︽便︽地扳︽(步骤)驳邦︽白稗︽昌半︽旦邦︽兵罢︽斑︽拜爸﹀罢得︽伴刀稗︽遍爸邦︽败罢︽罢采拜︽斑(旦邦︽柏邦︽楚拜︽斑︽伴吵邦)﹀调︽搬敌︽地罢邦︽伴炒拜﹀地︽淬︽伴淳︽搬︽拜爸︽第笛︽脆罢︽搬凳︽搬︽雕罢邦︽宝︽乘邦︽胆办﹀遍爸邦︽地罢︽乘邦︽斑︽罢掸︽捶︽呈︽搬邦扳︽罢得罢邦︽乘邦︽斑﹀碘罢邦︽旦邦︽乘邦︽斑﹀雌︽嫡办︽办︽绊半︽斑敌︽搬半︽敞爸︽乘邦︽斑(搬邦扳︽斑敌︽搬堡拜︽垫罢邦)﹀车稗︽拜捕邦︽罢稗拜︽车稗︽拜椿︽得搬︽拜爸︽败罢︽罢采拜︽斑敌︽乘邦︽斑﹀“三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
中国佛教促进古代科技的发展
对李约瑟研究定论的一个新突破——中国佛教促进古代科技的发展佛教通过多种途径对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和促进的作用,并且在古代数学、天文学、医药学、生物学、地理学、建筑工程学以及古代技术等各个领域中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总起来说佛教的作用是强烈的阻碍作用”(李约瑟语)呢?有什么理由不承认中国佛教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起到了积极的和促进的作用呢?吾友周瀚光先生研治中国科学思想史已有三十多年时间了。
早在十几年前,他与袁运开先生合作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科学思想史》甫一问世,便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所见到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关于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力作”。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世的时候曾读到过那部著作的写作提纲,他在给作者的信中,盛赞该书的写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令人兴奋的进展之一”(见《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14日“科技视野”专刊)。
最近,周瀚光先生又推出了他主编的新著《中国佛教与古代科技的发展》,对中国古代佛教与科技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阐述。
我读了之后,觉得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李约瑟关于中国佛教的论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大家知道,李约瑟先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先驱和泰斗之一。
他领衔编纂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可以说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其中有一卷题为《科学思想史》(History of Scientific Thought),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也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看法和富有独创性的观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启发和借鉴。
然而因为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有杰出贡献,便唯李约瑟马首是瞻,言必称李约瑟,则有失偏颇。
比如他说“在从实践到纯知识领域的飞跃中,中国数学是未曾参与过的”,“在古代中国的数学思想中,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
这种看法被许多人奉为圭臬,却并不正确。
其实,稍微翻阅一下《九章算术》便会发现:尽管其中没有推理和证明,是严重缺点。
藏传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藏传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近年来,随着中印经贸关系的加强,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了我国人们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这种巨大的宗教信仰已经渗透进了中国文化中,这样的影响也使得我们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着许多传统而且悠久的文化。
其中之一就是佛教文化。
虽然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在公元一世纪之后,佛教已经传遍了中国,成为了中国崇敬的一种信仰。
然而,在明朝时期,佛教已经逐渐深入到与世隔绝的藏区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
而在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与印度之间关系的逐渐加强,藏传佛教也进入了中国大陆,通过这种方式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
藏传佛教最大的特点是它独特却极其复杂的寺庙结构。
每一个寺庙通常都拥有着不同的佛教文化元素,包括了佛像、法器、壁画等等,这些元素在寺庙中进行交融,整个寺庙成为了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这些寺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将印度文化元素、佛教思想和藏族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复杂文物,这些极具民族色彩的寺庙不仅是藏传佛教信仰的象征,同时也是建筑和文化的结合体。
在这些寺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每一个元素都十分的重要,它们无论在创作还是保存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
比如,藏传佛教中的每一个佛像都是经过特别精心打造的,佛像中的一些细节、佛像的表情和其它特征都一直是寺庙中最重要的元素。
在这些佛寺中,寺庙中的所有佛像都是由寺庙的组织成员亲手雕刻而成,这象征着藏传佛教信仰中民间手工艺术和思想的紧密联系。
与此同时,壁画和佛教文物的保存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这些作品中蕴含了佛教教义、寺庙历史和人文、文化建筑的形成过程。
除了宗教信仰和寺庙建筑之外,藏传佛教中的寺庙和佛教文化在数学和科学方面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藏传佛教的寺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高度神秘的、传承于印度古代的数学,这种数学只在寺庙和一些学术机构中流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个十等于一百 十个百等于一千 十个千等于一万 十个万等于一洛叉(亿) 十个洛叉等于一大洛叉(兆) 十个大洛叉等于一俱胝(京) 十个俱胝等于一额部昙(垓) 十个额部昙等于一钵昙摩 十个钵昙摩等于一大阿庾多 十个阿庾多等于一那庾多 十个那庾多等于一大钵昙摩 十个大钵昙摩等于一钵罗庾多 十个钵罗庾多等于一三慕达罗(正) 十个三慕达罗等于一末陀(载) 十个末陀等于一大矜羯罗 十个大矜羯罗等于一频跋罗
11
《增一阿含经》就是以数字为核心, 再加以解说佛教名词的经典。 《法集名数经》也是列举法数的经典。 唐代李师政编《法门名义集》。 明代一如编《大明三藏法数》等,都 是搜集法数的著作,可见数学是佛教 用来诠释教义的重要工具。
12
佛典中的数学
数学中既然分有数量、空量、时 量,在佛学上的说法可解释如下: 一、数量单位 二、空量单位 三、时量单位
18
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虽 然至兆即止,但文化是发达进 步的,佛教的学者们觉得这些 数字还不够用,所以又有《俱 舍论》五十二位数的产生。
19
《俱舍论》五十二数也是十进位,最高的 五十二位数是阿僧祗。在《华严经》中也曾 说到阿僧祗,并以一阿僧祗为单位,渐次转 倍,至不可说不可说,即:阿僧祗、无量、 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 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称为十大数。 十大数的计数法为:阿僧祗乘以阿僧祗,得 阿僧祗转;阿僧祗 转乘以阿僧祗转,得无量, 以下类推。
25
三、时量单位
一瞬,为世间计算时间最小的 单位;把时间延伸的是生物学者, 他们的生物纪一说都是若干万年; 地质学者更有较长的地层纪,他们 一说都是几千万年;最长的是天文 学者的天体纪,一说都是若干万万 年。虽然如此,与佛陀所说相比较, 相差仍然甚远。
26
佛学中的时量,分小时、中时、大时,以《俱 舍论》的说法略解如下:小时量的计算:“刹那” 是时间的最小单位。据《俱舍论》卷十二记载,一 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 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 栗多为一昼一夜, 三十昼夜为一月,总十二月为一年,于一年中分为 三际,即寒、热、雨各有四月。又说:壮士一弹指 顷,有六十五刹那。《仁王经.观空品》载, 九十 刹那为一念,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而《往生论注》 则说一刹那有一百零一生灭。 实在说来,刹那的真量,除佛陀外,余皆不能 尽知,因为能知的心念粗细悬殊,所知的时量也就 千差万别。
27
中时量的计算:佛经中一个昼夜分为 六时:昼三时,即上日(辰巳)、中日(午未)、 下日(申酉);夜三时,即初夜(戌亥)、中夜(子 丑)、后夜(寅卯)。从昼夜往上推,则为: 三十昼夜为一月 四个月为一季(我国三个月为一季,一年为春 夏秋冬四季。印度每年分寒季、雨季、热季, 与他处不同) 三季为一年
数学是计算数量、空量(空间)、 时量(时间)之学。数量的计算,好比 二加二等于四;空量的计算,如形体 的几何学;时量的计算,即过去、现 在、未来的时间累计。但是,在空量 (空间)和时量(时间)的计算上,还是 离开不了数量,所以现代人就综合称 之为数学。
4
数学的萌芽是人类思想 进化的结果,其与人类的生 活关系十分密切,举凡我们 一切的思想、言说,都是用 推比来觉知的,而推比的首 要工具就是数量,否则我们 既无法求得觉知,也无法运 用思想与言说。
2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 请你多口下留情。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 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 他一口吗?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 缘不变,不变随缘。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 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
21
《华严经》所说的数量位共有一百二十六位, 俱胝以前是世俗的数位,都是十进的加法,俱胝 以后,为一般科学者研究的数位,依此可以渐渐 的了解佛陀所证知的数位。唯佛陀所能解的数学, 从阿僧祗起,共有二十位,这是用倍倍相乘的进 法,其数之多,穷于计算。又因为虚空无尽,世 界无尽,众生无尽,幸赖佛陀的智慧剖析,使一 切广阔精微各有其名称。所以,唯有佛陀的智慧 才能穷究数学之源。
。
五位百法:
9
八万四千法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
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 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 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 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10
十万亿佛土:一佛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
一个大千世界(总星系)就是一千个中千 世界,一个中千世界(星系团)就是一千 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恒星系)就 是一千个小世界,一个小世界(太阳系) 就是一个日月所照的时空来形象比喻。
6
一心:佛教教理上的一心;《禅源诸诠集都 序》:"(一)纥利陀耶,此云肉团心"。佛教实修上的 一心;《观音义疏》:"此乃无一亦无心"。 二门:佛家谓止门与观门。 三界: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宝:佛、法、僧。 四谛:苦、集、灭、道 五蕴(尘):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 智慧
15
佛经上的数量说明有三种: 一、是代表初期小乘佛学的上座部说; 二、是代表后期小乘的《俱舍论》说; 三、是代表大乘学的《华严经》说。
16
初期的原始佛教,有上座部 与大众部之分,今日锡兰、缅甸、 暹(xiǎn)罗(泰国)所传的佛教, 就属上座部。上座部对于数量的 说法是用十进位,共有十六位。 此十六位数量并不是佛学所特有 的,是古来印度相传的计算方法, 今列表如下:
13
一、数量单位
中国传统计算数量是采十进位,共计为: 一、十、百、千、万、亿、兆、京、垓 (ɡāi)、秭(zǐ)、壤、沟、涧、正、载等 单位。实际上,现在“亿”以上都是由万数 来表达,比如万、百万、千万等,亿兆的数 量名称已不多用,京、垓、秭、壤更是少人 使用。
14
不但中国如此,就是西洋的计数,实际上 使用的也不过六、七位。佛教各经论中,计 算数量多用洛叉(亿)、俱胝(京)、阿僧祇等, 实已超过常用的数位。 在大小乘的论典中, 以及《佛所行赞》、《法华经》、《华严经》 等,虽然计算数法及数目的次序并不一致, 但综合来看,还是一般十进的加法与倍进的 乘法。
7
六道轮回中的六界:天、阿修罗、人、畜生、恶鬼、 地狱 七圣财:信、戒、惭、愧、闻、施、慧 八正道:①正见②正思维③正语④正业⑤正命⑥正 精进⑦正念⑧正定 九品莲花:上品上生至下品下生依次为:金刚台、 紫金台、金莲华、莲华台、七宝莲华、宝莲华、莲 华、金莲华。 十方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 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 菩萨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 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十二因缘:(1)无明(2)行(3)识(4)名色 (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 8 有(11)生(12)老死
30
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 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一个大劫中有成(世界生长 期)、住(世界壮盛期)、坏(世界老死期)、空(世界灭 无期),如此成住坏空相续循环一次为一大劫。 七个大劫(亦名火坏劫)为一水坏劫 七个水坏劫为一风坏劫 以这样计算,一个风坏劫中有七水劫,四十 九火劫,一百九十六中劫,三千九百二十小劫,六 百五十八万万五千六百万年。佛经里常说的劫,大 都指的这风水火的劫而言。经里亦曾说到佛陀三大 阿僧祗劫修行成佛的故事,在三大阿僧祗劫中,忍 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然后方于菩提树下成 等正觉。这种时量之长,与 《弥陀经》中说“阿弥 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的时量一样难以计算。
但 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光的速度为 300000km/s(186282英里/秒),一秒钟内能 环绕地球七周半;又宇宙直径约为920亿光 年,其数目是 一的后面有八十三个零。如 果这个数字不用佛经中的数目表明,则一 之下圈八十三个零的数量,又将如何称呼 呢?即使以《俱舍论》所说的五十二位, 也尚嫌不足。 因此,只有再进一步探究 《华严经》所说的数位了。
34
反之,万亿也在“一个”之中,也不能 说它多。因为一是不离多,多是不离一的。 在佛教中,说万物相关,万物一体。一与多, 相容相入,一就是多,多也就是一。所以说 一中含多,多中含一;一个不是少,亿万不 是多,一与多是表里的关系,并没有特别的 两样。
佛 教 中 的 数 学 观
佛教人生警句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 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 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 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 家破人亡。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 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5
数学与佛教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 因为人活在世界上,离开不了时间、空 间、人间等三者的关系。佛教为了阐明 宇宙人生的真理,自然脱离不了对时空 及人事物的介绍,因此佛经中处处可见 带有数字的佛教名词,例如:一心、二 门、三界、四谛、五蕴、六度、七圣财、 八正道、九品莲花、十方法界、十二因 缘、五位百法、八万四千法门、十万亿 佛土等。
28
一百年为一世(我国三十年为一世) 五百年为一变(此可见于佛陀说法初五百年如 何,后五百年如何) 一千年为一化(此可见佛陀说正法千年、像法 千年) 一万二千年为一周(此可见佛陀说正法、像法、 末法共为一万二千年)
29
大时量的计算:佛学中说大时量常用 “劫”字,劫就是大时的意思。分小劫、中 劫、大劫三种。从人寿十岁算起,每过一百 年增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然后再从八 万四千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总 共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以此往上 推,则为: 一个小劫为一千六百八十万年
22
二、空量单位
在数学里,计算空间点线面积的是几何学,佛 学里并不曾缜密的另创新说,不过,在大乘的学说中, 对于空间,佛陀曾泛言佛刹与微尘数,对于佛刹,则 论及 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对于微尘,并未详言微尘 的数量,以及微尘如何积聚而成佛刹。这是因为大乘 以有情的器世间等,都是幻象不真,所以只观空而不 分析;而小 乘是以分析观空,所以对极微曾加以分析。 当初印度的佛学者,对万物起源的研究,认为是地水 火风四大种假因缘所组成,但四大种也必有其出发点, 以形成单位, 然后山河大地才不致等于龟毛兔角。这 种假想分析证明法,是说四大迭分迭细,至于极渺小 的地位,科学经验不能觉知,物理手续不能分割,此 即名之为极微。近代 科学家以物理的分析为最细小的 是原子、电子,但电子还可分析,此即佛教所说的极 23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