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典籍中的孔子“真面目”

合集下载

史记_孔子世家(原文,注释,翻译)

史记_孔子世家(原文,注释,翻译)

孔子世家【说明】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正文】【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先宋人也(1),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2),祷于尼丘得孔子(3)。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4)。

生而首上圩顶(5),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6),姓孔氏。

【注释】(1)先:祖先。

(2)颜氏女:据《礼记·檀弓》说,名征在。

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孔子被称为文化巨人,《论语》被称为“东方《圣经》”,被称为巨人,我想不得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了。

首先在学习上,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好学之人,并且强调学习的首要目的就是修养个人品德。

正如《大学》所阐发的那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孔子的言行正是一个典范,这种纯粹的学习应该为我们每一个人所敬仰,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功力的事太多了,沉的下心的却没有几个。

孔子还是一位谦虚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学问越高的人越谦虚,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是他们刻意为之,亦或是到了一定的境界自然而成。

但孔子的谦虚,务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空想无用,不如学来的实在。

正如孔子所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意,不如学也。

在教育方面,孔子说的上是一位教育大家,我喜欢这样的老师,我乐于跟这样的老师学习,可我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老师。

我想,他的很多教育主张,教育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他平易近人,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总是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志向摆在首要地位,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而现代的教育我不敢说所有的人学习都是不快乐的,但我敢说没有多少人的学习是真正快乐的。

第二,他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启发学生的智慧,他从不自以为是,而是因势利导。

孔子说:“吾有知乎哉?吾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

”这是从不同角度引发发问者自己的思考,他还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则不复也。

读到孔子的主张,我想到了我高考前的一段学习生涯,每当有一些问题需要问老师时,老师却只给我们一个答案:没有为什么,你记住答案就行。

老师没有根据我们的兴趣因势利导,反而扼杀在摇篮之中,我们成了做题目的机器和提问的哑巴。

第三,他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试析历史典籍中的孔子形象

试析历史典籍中的孔子形象

死 ,是为贼 !并用 拐杖 ,敲击 自
己这位 老 朋友 的小 腿( 《 宪 问》 ) , 可 见 孔 子 的 言 行 有 时 也 不 免 放 肆 ,情 绪也 并非 无风的湖面。 三 、既 是儒雅 书生也是 大 力
勇 士
( 《 学而》 ) 的克 己态度 ,并 以此为 契机 ,进一步 加强 自己的道德 修 养 ,求 “ 上达 ”通于 仁义而成 为 “ 君 子孺 ”( 也》 ) 。 即使是 在
孔 子 形 象 的 高 大 与 伟 岸 ,显 露 其 头顶上光环 晕圈 的迷 人 ,也折 射
的例子大约应该 是孔子 了。而孔 子 之所 以成 为这一典 型 ,除掉作 为 一 个 文 本 的 普 通 原 因 外 , 毫 无
疑 问还 和 他 思 想 的 弥 久 穿 透 力 、 深 远统制力有关 ,和他 成为 中国
迂 也! 奚其正 ? ” 孔 子 也 发 火 :“ 野 哉 ,由也! 君子 于其所 不知 ,盖 阙
亦 乐乎”( 《 学i 面 = 》) ,表 明他 已把 学 习作 为 自己 的人 生 乐 趣 ;其 “ 朝 闻道 ,夕死可矣 ”( 娌 仁》 ) ,
表 达 了强 烈 的求 知 欲 望 ;所 谓 “ 敏 以求 之”和 “ 为之不厌 ” ,是 对 自己学 习 和实 践过 程 的描 述 ; 他的 “ 发愤 忘食 ,乐 以忘忧 ,不
的身 份 ,他对 自己 出生 的说 明 ,
就 是 为 了否 定 别 人 对 他 的 过 高 评
价。
文 化的象征 、中国历史 的圣人有 关 。作 为文本 的孔子不 仅在不 同 时代被解读 出不同 的意 义 、视 为 不 同的形象 ,而且在 同时代也 被 解读 出不 同的意义 、看 作不 同的 形 象。本文试 图从历史 典籍 中进 行 梳理 ,还原 一个作 为 “ 人 ”的 孔 子真面 目。历史典籍 中的孔 子 形 象 ,犹如 一幅素描 画像 ,虽 着 墨不多 ,却极 尽神韵 ,真实 而鲜

史记 孔子世家 原文 注释 翻译

史记 孔子世家 原文 注释 翻译

孔子世家【说明】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正文】【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先宋人也(1),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2),祷于尼丘得孔子(3)。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4)。

生而首上圩顶(5),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6),姓孔氏。

【注释】(1)先:祖先。

(2)颜氏女:据《礼记·檀弓》说,名征在。

先秦三部典籍中的孔子形象剖析

先秦三部典籍中的孔子形象剖析
的孔 子形 象不 仅可 以为 更 好 地 了解 孔子 及 其 思 想
提供 一个 前提 和基 础 , 有助 于 廓清孔 子形 象塑 造 也
上 的: 迷雾 。 重重

言行 , 因而我们 称其 刻 画 的孔 子 形 象 具 有原 质 性 ,
并将其 作为检 验其 他 典 籍 中孑 子形 象 是 否 具 备 原 L 质性 的一个标 尺 和参 照 。《 传 》 《 左 、 国语 》 为史 书 ,
然书 中也有一 些 孔 子 情 况 的零 散 记 述 。这 二 部 著

按 本 然形 象全面 描述 的孔子 形象
孔子 本然 形 象 的 描 述 , 早 见 于《 最 论语 》 论 。
作对孔 子言 行所作 的具 体记述 与《 论语 》 虽有 不 同 , 但 在展 现孔子 形象 方 面 却 与《 语 》 论 中所 描 绘 的 孔 子的形 象 、 性格 、 征 相 吻合 、 一致 。故 而 , 们 特 相 我 用 原质 性来 概括这 三 部 典 籍 在 孑 子形 象 塑 造 上 的 L 共同特 点 。原 质性 即 孔 子 形 象 塑造 上 的真 实 性 。
记 忆 记 述 下 来 的 , 是 经 过 自然 的 ‘ 忆 选 择 ’ “ 记 的 话 ’ 是具 有代 表 性 的 ‘ ” 。这 些 孔 子 的 弟 子 又 , 话 ’
收 稿 目期 :2 0 0 — 1 06 6 8
作者 简介 : 张
岩(97 )女, 】 6 ~ , 河北 景 县A , 东北 财 经 大 学 文 化传 播 系 副 教 授 从 事 先秦 典 籍 中有 关 孔 子 形 象 力’ 面的 研 究 。
更 为普 遍 和突 出的 特点 , 是 诸子 典籍 中孔 子形象 则
的变 异性 。 即孔子 形象 与其 本然形 象 相 比 , 开始 产 生偏离 、 盾乃 至对 立 。( 细 内容 参 见拙作《 矛 详 由儒

孔子的历史典故【7篇】

孔子的历史典故【7篇】

孔子的历史典故【7篇】孔子的历史典故篇1孔子65岁的时候,他的弟子冉有统率鲁国的军队在郎地打败了齐国。

季康子钦佩冉有的才能,询问他说:“您的军事才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呢?还是天生就具备的呢?”冉有回答说:“是从老师孔子那里学来的。

”冉有极力称赞孔子的贤能,季康子动心了,决定把孔子从卫国召回鲁国。

这时候,卫国大夫孔文子准备攻打太叔,请孔子出谋划策,孔子说自己不懂军事。

孔子对卫国彻底失望,决定马上离开卫国,孔文子却坚决挽留。

刚好,季康子派遣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卫国迎接孔子,孔子趁机离去。

周游列国14年后,孔子终于回到久别的鲁国。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回答说:“处理政事首先要选拔优秀的臣子。

”季康子也来向孔子求教,孔子告诉他说:“要任用正直的人,罢免奸邪的人,如果能做到这些,奸邪的人在感染下也会逐渐变为正直的人。

”季康子经常担心自己的财产被人盗窃,孔子对他说:“如果你自己没有贪欲,一心为国家出力的话,就是鼓励人去干盗窃的事,也没人愿意去。

”鲁国最终也没有重用孔子,对此,孔子早已料到,从此以后也就断了出来做官的念头。

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周王室已经衰落下去,古代的礼仪制度遭到破坏,古代留传下来的典籍也残缺不全。

孔子探究夏、商、西周3个朝代的礼仪制度,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编订了《尚书》和《礼记》。

古代留传下来的可以配乐演奏的《诗》有3000多篇,但是内容重复过多,质量上也很不统一,孔子删除了其中重复的部分,选取其中符合礼仪的305首,编订为《风》、《雅》、《颂》3个部分。

孔子刻苦整理典籍,完成了《诗》、《书》、《乐》、《易》、《春秋》的编修。

孔子晚年非常喜欢研读《周易》,他读《周易》极其刻苦勤奋,以至于多次弄断穿书简的牛皮绳子。

他为《周易》撰写了精练的解读,这就是《象辞》、《系辞》、《卦传》、《文言》等,合称《易传》。

孔子说·:“假如我还能够多活几年的话,我对《周易》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全面了。

先秦到西汉典籍中的孔子形象

先秦到西汉典籍中的孔子形象

先秦到西汉典籍中的孔子形象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代表,他的形象在先秦到西汉典籍中被广泛地描绘和论述。

这些典籍中对孔子形象的描述多种多样,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孔子在当时社会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在《论语》中,孔子被描绘为一位智慧卓越、温文尔雅的人物。

他以严谨的学问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众多的学生和门徒。

他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治理国家,强调道德修养和忠诚奉献的重要性。

孔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他的思想和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史记》中,孔子被赞誉为“圣人”。

他被描述为一个有着广博知识和卓越智慧的人,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

他致力于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并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教育、伦理等方面的理论和观点。

他的思想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在《汉书》中,孔子被描述为一位伟大的文化先驱。

他被赞扬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被汉朝统治者广泛采纳,并成为统治阶级的理论基础。

孔子的形象在西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宣扬和推崇,被尊奉为至高无上的圣人。

综合来看,先秦到西汉典籍中对孔子形象的描绘主要呈现出他的智慧、品德、学问和影响力。

他被认为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和广博知识的人,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形象在当时社会中被广泛尊崇和传扬,成为后世崇拜和学习的对象。

孔子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被后世奉为圭臬。

至今,孔子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他的形象和思想在中国人民心中熠熠生辉,永远不会被忘却。

我心目中的孔子_我所了解的孔子800字

我心目中的孔子_我所了解的孔子800字

我心目中的孔子_我所了解的孔子800字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先贤孔子,早在春秋的礼乐声与战火中逝去,但人们对他的追思,却是不可断绝的。

街头、巷尾、文庙、学校,孔子像无处不在。

我们看到的“孔子”,身姿高大,气派威严,有圣人的气质;但“孔子”也会笑容可掬,他有仁人的胸怀;他有仙风道骨,那是智者的风范;他有刚毅的眼神,那是勇者的精神。

这是孔子像,是我们塑造的孔子,是公认的孔子。

他是仁人、智者、勇者、圣人。

然而,我们觉得这样的孔子离我们太远,我们与孔子的距离不仅存在于时空上。

而且,在精神领域中,孔子达到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们所做的,仅是仰视。

这是真孔子吗?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

”孔子认为“如己者”只有颜回。

但颜回的早逝,仅能带给孔子寂寞。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之中,“子曰”之后讲的多是仁义理智信,却少有对友谊的论述。

我们看到《论语》中频频出现的是孔子的弟子而不是孔子的朋友。

我们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带的是弟子而非朋友。

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寂寞的,孔子少有朋友。

少有朋友的孔子行走在春秋大道上,他希望世人能够理解他、认同他。

他决定当个官,让世人明白他的学术。

孔子51岁当官,52岁辞官,55岁周游列国,14年后无功而返,晚年修书讲学,73岁病卒于家,落魄一生。

孔子想当官的理想终究没有实现。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孔子没有朋友,世人也并不认同孔子。

孔子终其一生弘扬自己的思想,但在他的时代,却少有人理解他。

孔子渴望他人的理解。

孔子希望后世多出仁义之儒,后世却多穷酸之儒;孔子希望人们理解他的思想,人们却仰望他的塑像;孔子希望人们做到,人们却不停说到。

这个世界,与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去甚远。

孔子只有寂寞、落魄的份了。

孔子走在大街上,不希望人们俯首以拜,他希望人们眼神中多一丝理解。

理解孔子,孔子才不会寂寞,才不会落魄。

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孔子离开我们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我们当中也许有人不识字,也许有人一生都没有阅读过孔子的书,但他的道德观念、人生理想、处世方法,或多或少的烙上孔子思想的印记。

孔子实在是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他是我们全中国人的老师。

选了《中国的智慧》一课,我对孔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

关于孔子为什么名丘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生而圩顶,故因名曰丘云”,意思是说孔子诞生时样貌独特,额头很高,脑袋长得像月球上的环形山,这样的山叫“宛丘”,故得名孔丘。

另有一说是孔子的妈妈到尼丘山求神得子,就叫了孔丘。

多有意思的故事啊!但孔子的童年却是有些悲惨的,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糊口年少的孔子干过许多苦差:下地种田,放牧牛羊,给人看守粮草,替人做办丧事的吹鼓手……但这些困苦的生活并没有把他塑造成普通劳力。

因为它生长在一个并不普通的国度——鲁国。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环境造就人才吧!鲁国是周公的封地,是唯一一个能用礼乐祭祀祖先天地的诸侯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沦为二等诸侯国,但在文化上仍保持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晚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

幼年的这种文化氛围熏陶下对礼仪制度非常感兴趣。

他和小伙伴们做游戏时,常把玩具当祭祀品摆设起来,模仿大人们祭祀时的各种礼仪动作。

从十五岁起,孔子发奋读书,此后刻苦好学,熟练掌握了礼节、音乐、骑马、射箭、写字、算数六艺,精通六经。

到三十岁左右,孔子已是远近闻名、学优品高的大师了。

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重大的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规范和治术,突出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孔子所表达的政治理想是美好的, 但这些中的一些观点显然触犯了那些掌握诸侯国大权的大夫们的权利,且有一些不切实际,其要害在于孔子对人的行为规律缺乏基本的认识,其政治学说遂成为无的之矢。

直到他五十一岁那年,他凭借他的才识与胆魄,在夹谷之会中,使齐国企图借会盟的机会羞辱和绑架鲁定公的阴谋破产。

从《论语》中看真实的孔子

从《论语》中看真实的孔子
2 0 1 5年第 0 2期 第3 l 卷 ( 总3 9 8期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TI ONAL I NS TI TUTE OF , HLI N PROVI NCE
No . 0 2, 2 01 5 VoL 31 To t a l NO . 3 9 8
收稿 E l 期: 2 O l 4 —1 O —2 3
孔子 作为 一个 “ 述而 不 作 ” 的文 化传 播 者 , 遍 览 三代 古籍 , 披沙 拣金 , 在继 承 前人 的基础 上形 成 了 自
作者简介 : 邰德 仁( 1 9 6 3 一) , 男, 辽宁阜新人 , 辽宁 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副教授 , 硕士 , 研究方 向: 中国古代 文学 、 中国传统文化 。
“ 子畏 于 匡 , 日: 文王既没 , 文 不 在 兹 乎 ? 天 之 将 丧
斯文也 , 后 死者 不 得 与 于斯 文 也 ; 天 之 未丧 斯 文 也 ,
兹矣 , 而皆持所谓表章某某罢黜某某者为一贯之精 神 。故 正 学异端 有争 , 今学 古学 有争 , 言考 据则 争 师 法, 言性理则争道统 ; 各 自以为孔教 , 而排斥他人 以
l 1 2
己独特 的思想体 系 , 这些 都 和他 勤 奋学 习的精 神 分 不开 。“ 子 日: 默而识 之 , 学而 不 厌 , 诲 人 不倦 , 何 有
于我哉? ” ( 《 述 而》 ) 钱穆对此 , 认识颇深 : “ 本章所
从《 论语》 中看真实的孔子
邰德 仁
( 辽 宁 民族 师范 高等专科 学校 , 辽 宁 阜新 1 2 3 0 0 0 )
摘要 : 孔子 , 作为对中华民族文化 历史做过 巨大贡献 的人 物 , 后人从 时代和 自身 的需要 , 对他的认 识和评价 忽 高忽低 , 以 至 出现真假孔子。以五四运动为界 , 之前把他 当作神 来供奉 , 之后 又把他 打入地狱 。这 两种 态度 , 都不 能使 我们认 识真 实的

典籍里的中国孔子篇主要内容

典籍里的中国孔子篇主要内容

典籍里的中国孔子篇主要内容
《典籍里的中国》孔子篇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该节目通过孔子和弟子之间的故事来讲述《论语》当中贯穿始终的“仁”的思想,以此致敬始终在历史的时空中凝望着人们一路前行的那道思想之光。

它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和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他的教育观、政治观和伦理观。

在教育方面,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培养个体的品德、道德和智慧。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或者教育者应该具备尊师、勤俭、慎言等品质,并且要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

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以仁爱、诚实和智慧为基础,倡导和平、公平、稳定的社会秩序。

他认为,一个好的政府或者领导者应该具备道德高尚的品质,以便为人民带来福祉。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在伦理方面,孔子提倡忠孝、仁爱、友善、谦虚等美德。

他认为,这些美德是维系社会和谐的关键,也是一个人成为一个好人的基础。

在孔子的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之上。

此外,该节目还介绍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这些警句不仅表达了孔子的思想精髓,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典籍里的中国》孔子篇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观众介绍了孔子的思想和他的影响。

它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孔子的生平和他的主要思想,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外阅读】让孔子的形象回归真实

【课外阅读】让孔子的形象回归真实

【课外阅读】让孔子的形象回归真实综观各处孔子雕像,其形象神态各异,皆称孔子,给人以杂多之感。

其实这并无大碍,但减弱了孔子造像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符号的象征功能。

今山东省以孔子故乡的身份,能集思广益,在普遍征求海内外同仁意见的基础上,依据文献的描述,进行综合创新,推出孔子标准像,企能推广,其文化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山东省制作孔子标准像之初,我接过一份征求意见书,恰因生病未能参与。

今在电视上看到新像展显,有圣贤气象,师表风范,内心欣慰。

孔子是中华文化第一代表者,无人能取而代之。

而历来其画像造型,难有令人满意者。

常见的有唐吴道子的孔子像,是其中比较好的,但忠厚有余,深邃不足。

我多次去曲阜孔庙,看到端坐在大成殿正中的孔子雕塑,皇冕御服,一派帝王气势,而板齿显露,全无优雅之态,这大约是依据“素王”观念、舞必八佾、位拟万岁而制作的,是把孔子政治化的产物,令人畏而远之。

匡亚明先生写《孔子评传》,请画家程宗元绘“布衣孔子三十而立像”,一扫老气横秋,透出中年孔子的英秀勃发,但不足以表现整体的孔子,因为缺少沧桑历练和创办私学的积淀,无法成全孔子的形象。

近些年来,随着理性的觉醒、民族文化的起信和儒学的复兴,孔子造像也多了起来。

海内外孔子雕塑,所在多有。

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院长在内地若干大学、公园和孔庙捐赠多座孔子铜像。

综而观之,各处孔子雕像,其形象神态刻画创作较之过去都有改进,而姿态各异,皆称孔子,给人以杂多之感。

其实这并无大碍,但减弱了孔子造像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符号的象征功能。

今山东省以孔子故乡的身份,能集思广益,在普遍征求海内外同仁意见的基础上,依据文献的描述,进行综合创新,推出孔子标准像,企能推广,其文化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孔子这一新形象能否流行,要看它本身的魅力和社会的选择;同时人们心中认知的孔子不同,表而出之的孔子形象各异,也是常态。

我更关心的是孔子的精神形象,它毕竟不是造型艺术所能完全体现的。

历史及今,人们对孔子的定位变化多端,莫衷一是。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自读文本 走近孔子 素材(1)(鲁人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自读文本 走近孔子 素材(1)(鲁人版必修3)

走进孔子、走近孔子摘要:孔子,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教育的发展,甚至于世界的教育格局。

孔子一生有很多著名的言谈到现在也对人有深刻影响,但是世人并不能理解孔子的思想,在这篇文章的引导下,希望可以使人们走近孔子的世界。

关键词:生平、思想体系、《论语》一、关于孔子的生平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五年级语文必刷课文阅读题解析

五年级语文必刷课文阅读题解析

五年级语文必刷课文阅读题解析在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课文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理解文章的意义,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析五年级语文必刷课文中的阅读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第一篇课文:《孔子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出生的背景、他的学问和道德修养,以及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了解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习他的为人师表的精神和教育理念。

阅读题解析:1. 孔子是中国哪个时期的人物?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人物。

2. 孔子的学问有哪些方面?孔子的学问包括礼、乐、射、御、书和数等方面。

3. 孔子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师友相荐、以言传身教、循循善诱。

4. 孔子是如何对待学生的?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平等、尊重和激励的,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能取得进步。

第二篇课文:《白兔奶奶的围脖》这篇文章讲述了白兔奶奶生活在美丽的花海中,和其他小动物们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感受到白兔奶奶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培养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和爱心。

阅读题解析:1. 白兔奶奶住在哪里?白兔奶奶住在美丽的花海中。

2. 白兔奶奶喜欢和谁一起玩?白兔奶奶喜欢和小鸟一起玩。

3. 白兔奶奶是怎样失去大家的帮助的?白兔奶奶在狂风中失去了平衡,掉进了河里。

4. 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故事的结尾是大家一起帮助白兔奶奶上岸,并和她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通过解析这两篇课文的阅读题,我们可以看出,五年级语文的阅读题主要考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同学们在进行阅读题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1. 充分阅读课文:在解答阅读题之前,同学们应该先仔细阅读整篇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脉络,有助于回答题目。

2. 注意细节和关键词:在阅读题中,有些问题可能出现在课文的细节和关键词中。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孔子识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孔子识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孔子识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

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当其节也。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汆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日:“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

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日:“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J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

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

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为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

此二者,任辩之失也。

夫视锻锡②而察青黄?区冶③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

发齿吻照容,伯乐不能以④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冷,则戒获不疑莺良。

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功:迂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圣人孔子的简介资料大全

圣人孔子的简介资料大全

圣人孔子的简介资料大全孔子被世人尊称为“孔圣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被世人尊称为“孔圣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

,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简介资料大全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

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

晚年时孔子修订了《诗》《书》等六经。

据传,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七十二个。

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命名为《论语》,此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典籍。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

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礼”和“仁”,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为公。

不仅是道德与政治方面,孔子还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

例如他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重视实事求是的史学思想等。

从孔子的各种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同时还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无数,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备受世人的赞美和传颂。

后人也利用了建孔庙、建祠堂、拍电影等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伟大的人,使他的事迹得以一直被流传。

孔子的资料孔子被世人尊称为“孔圣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

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开创了一个思想核心为“仁”和“礼”的思想学派。

孔子不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以子为姓,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孔子从小就刻苦好学,从他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老师时却还是认为自己的学问不够,选择不远千里地前往洛阳拜老子为师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追求学问的热衷。

孔子曾带领他的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以增加自己的学识和见闻。

典籍里的中国孔子

典籍里的中国孔子

典籍里的中国孔子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孔子的典籍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创建人。

刘歆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六经就是《易》、《诗》、《书》、《礼》、《乐》(今佚)、《春秋》(鲁国编年史,起自公元前年,讫于公元前年即孔子卒年)。

这些经的性质由书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

《易》被后来儒家的人解释成形上学著作,其实本来是一部卜筮之书。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

传统学术界有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

另一派则认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

可是事实上,无论哪一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连编者也不是。

可以肯定,在许多方面他都是维护传统的保守派。

他的确想修订礼乐,那也是要纠正一切偏离传统的标准和做法,这样的例子在《论语》中屡见不鲜。

再从《论语》中关于孔子的传说来看,他从来没有任何打算,要亲自为后代著作什么东西。

还没有听说当时有私人著作的事。

私人著作是孔子时代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在他以前只有官方著作。

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教师,而不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

对孔子的理解和认识500字

对孔子的理解和认识500字

对孔子的理解和认识500字【篇一】孔子,我国伟大的圣人,他的巨作许许多多,如:《论语》……孔子千百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

我十分喜欢空子,论语就是他对弟子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一言一行。

他不仅对自己的弟子要求严格,对自己更为如此。

我一直喜欢这空子,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

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

孔子出生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

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

我们心目中的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

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使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孔子使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我们心目中的孔子。

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

孔子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却始终坚强乐道。

他仍然开开心心得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孔子的坚强,这就是教会我坚强的孔子。

孔子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教育着我,每一次,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使我做好每一件事情。

老师在上课时也会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孔子的一言一行是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实,我们之所以把孔子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这是我们所做不到的,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典籍中的孔子“真面目”
电影《孔子》的热映,很多人对孔子的形象有了兴趣。

由于时代久远,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无疑极端困难。

国人大多知道的是孔子“至圣先师”的身份。

但很多人并不明了,孔子的政治哲学,影响了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制度。

记录孔子生平言行,除《论语》和《春秋左传》外,散见于《孟子》、《礼记》、《孔子家语》等一些典籍中。

第一个为孔子写出完整传记的是司马迁。

尽管史料真伪相间,条理有些紊乱。

但不能否认,史记《孔子世家》是后人了解孔子生平的一个基础。

孔子有贵族血统,但年轻时比较贫困,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孟子》记载,孔子年轻时做过仓库小吏,“账目要对头”,也曾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目标是“牛羊长得肥壮”。

孔子虽胸怀大志,但因没有继承相应的社会地位,一切只有依靠自己努力。

在那个政治权力世袭的年代,流行的是政治权谋与辩才。

相比孔子实际的从政生涯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

孔子提出“士志于道”,也提出了“君子”这个概念,多次强调了以德行和才能选择官员的重要性。

在孔子的观念中,知识分子是“道”的承担者,明道与行道是知识分子的终极使命。

孔子对中国的重要性就在于,他为知识分子创造了一个代表世间真理的“道统”,来与君王所代表的“政统”相制衡。

自孔子之后,这已成为儒家对待社会的理想,虽然不少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这个道统。

孔子还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很多常识。

在“子贡为政”中,孔子就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看得比军备和粮食更重要,认为是一个政府存在的基础。

执政者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对民众有过多的损害,执政者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敛财和攫权,而是要设法给民众带来福利与幸福。

孔子还说,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不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他认为对民众不应该有“不做什么”的严厉规定,而只应该有“做什么”的典范式引导;不应该是用恐怖来统治的警察国家,而是一个执政者与民众合作性的社会。

孔子的很多政治理念与现代民主观念是相通的,强调的社会的理解与合作精神,不是刑罚与严惩。

这些精神资源直至今天,依旧值得借鉴。

近现代以来,孔子被误解和错读得太多。

但有一点能肯定,孔子既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一个精神上的圣人,他不仅在政治学说中构想了一个理想国,也为普通人建立了一座心灵的教堂。

在这个理想国中,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卑贱,都能享有生命和知识的尊严;在这座教堂中,每个人都能在精神上拥有和发展自我。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或许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