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剂一PPT课件
合集下载
14祛痰剂PPT课件
热
清气化痰丸
热痰
小陷胸汤
结于胸脘
滚痰丸
实热顽痰
贝母瓜蒌散
燥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寒痰
三子养亲汤
食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肝风挟痰
止嗽散
-外风致痰
提要
通治痰病 名实有异
辛开苦降 逐痰峻剂
小青龙之半
天、夏为君 表证渐罢,咽痒2咳9 嗽
功用 泻火逐痰
-
24
配伍特点
祛痰药配伍泻下药,体现攻下逐痰之法; 诸药重坠沉降,使顽痰浊垢从大便而下。
特点 降、逐、峻
-
27
三子养亲汤(自学)
本方要点
1.用于老人痰食壅阻之咳喘; 2.重在降逆化痰消食; 3.使用指征:咳喘痰多食少。
-
28
分类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燥化痰 温化寒痰 治风化痰
方名
主治证
-
8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9
制方原理 主治 湿痰证
病机简析
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 湿阻气机——胸膈痞闷 脾胃失和——恶心呕吐,肢体倦怠 湿阻清阳——头眩心悸 湿痰内阻——苔白腻,脉滑
治 法 燥湿化痰,理气,健脾和胃
-
10
配伍意义
(君) 半夏 (臣) 橘红 (佐) 茯苓 (使) 甘草
-
1
第十节 化痰止咳平喘方
一、概念:1.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2.具有祛除痰饮作用
3.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二、适应范围: 有形:以咳嗽为主证,病在肺
痰饮为病 无形:病在胸膈、胃肠、四肢等处
三、分类:1.燥湿化痰
2.清热化痰
3.温化寒痰
4.润燥化痰
-
方剂学课件之祛痰剂
2021/3/28
37
【方解】
君: 瓜蒌20 清热化痰,理气宽胸
臣: 半夏12 化痰除痞 黄连6 清热除痞
辛开苦降 清热涤痰
与瓜蒌相配,其清热化痰,理气开痞作用更著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2021/3/28
38
类方鉴别
相同 不 主治证 同 点见 证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清热化痰,治疗痰热为患
痰热壅肺
2021/3/28
49
【方解】
君: 干姜15 温肺化饮,且可温运脾阳以化湿
臣: 细辛5 辛散,温肺化饮,助干姜散凝聚之饮
茯苓20 甘淡,健脾渗湿, 化既聚之痰,杜生痰之源
佐: 五味子5 酸涩, ①敛肺气而止咳嗽
②与干姜、细辛配伍,有散有收, 使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使: 甘草15 调和诸药
【功用】温肺化饮
2021/3/28
50
第五节 化痰熄风
治风化痰剂,适用于内风挟痰证。 内风挟痰证,治宜熄风化痰,根据痰的性质而选 用不同的化痰药。
①配伍平肝熄风药
②配伍健脾渗湿药
2021/3/28
51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自腻,脉弦滑等。
2021/3/28
52
【方解】
2021/3/28
28
【附方】
1. 导痰汤(《济生方》) 药味组成:半夏 天南星 枳实 橘红 茯苓 甘草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2. 涤痰汤(《证治准绳》) 药味组成:南星 半夏 枳实 茯苓 橘红 石菖蒲 人参 竹茹 甘草
2021/3/28
29
茯苓丸
《指迷方》录自《是斋百一选方》
祛痰剂.ppt
痰证
治法
湿痰 热痰 燥痰 寒痰 风痰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燥化痰 温化寒痰 治风化痰 分 类
使用注意
1、痰随气机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痰随气机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故祛痰剂常配伍理气药物。 故祛痰剂常配伍理气药物。
“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利” 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利” 治痰先治气
清 热 化 痰 理 气 止 咳
胆南星—味苦性凉 味苦性凉, 君 胆南星 味苦性凉,清热化痰 治痰热之壅闭 瓜蒌仁—甘寒 甘寒, 臣 瓜蒌仁 甘寒,清肺化痰 黄芩—苦寒而清肺泻火 黄芩 苦寒而清肺泻火 佐 枳实—下气消痞, 枳实 下气消痞,除胸胁痰癖 下气消痞 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橘红 理气宽中, 理气宽中 茯苓—健脾燥湿, 茯苓 健脾燥湿,杜生痰之源 健脾燥湿 杏仁—宣利肺气 杏仁 宣利肺气 半夏—燥湿化痰 半夏 燥湿化痰
臣
佐 使
定痫丸《医学心悟》
证治方解:
眩仆倒地 脾虚生痰 肝 肝风挟痰 风 痰 甚则抽搐 挟涤 热 随气上逆 痰 痰 痫 口歪目斜 证 壅闭经络 壅 熄 痰涎直流 闭风 阻塞清窍 清 叫喊作声 窍 癫 狂--- 湿痰化热 痰热上扰 不省高下 竹沥—清热化痰镇惊利窍 胆南星—清火化痰镇惊利窍 半夏 陈皮 祛痰降逆而消痰 贝母 茯苓 麦冬 而消痰气之结 全蝎 僵蚕 熄风定搐 天麻 解癫痫之痉 丹参 开心利窍 菖蒲 远志 琥珀 朱砂 镇惊安神 茯神 甘草—调和诸药 姜汁—开痰而通神明
脾 虚 生 痰 痰 浊 犯 肺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辛温性燥 辛温性燥, 君 半夏 辛温性燥,燥湿化痰 臣 橘红—理气燥湿祛痰,以助半夏化痰之力, 橘红 理气燥湿祛痰,以助半夏化痰之力, 理气燥湿祛痰 燥 湿 化 痰 理 气 和 中 理气可使气顺痰消 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 茯苓 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 健脾渗湿 佐 生姜 降逆化饮,既制半夏之毒,又助半夏 生姜—降逆化饮 既制半夏之毒, 降逆化饮, 橘红行气化痰,和胃止呕。 橘红行气化痰,和胃止呕。 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伍之,散中有收, 乌梅 收敛肺气,与半夏伍之,散中有收, 收敛肺气 祛痰不伤正,并有欲劫先聚之意。 祛痰不伤正,并有欲劫先聚之意。 甘草—调和药性温肺和中 使 甘草 调和药性温肺和中
方剂学祛痰剂课件
新型祛痰剂的研究与开发
1 2
高效低毒祛痰剂
研究具有高效祛痰作用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如针 对特定靶点的新型祛痰剂,以减少不良反应并提 高疗效。
多靶点祛痰剂
研发作用于多个靶点的祛痰剂,以应对多种原因 引起的咳嗽和痰液积聚,提高治疗效果。
3
纳米技术祛痰剂
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祛痰剂,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 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05
CATALOGUE
祛痰剂的不良反应与防范
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胃肠道反应
祛痰剂可能引起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状。
皮肤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红肿等。
神经系统反应
头痛、头晕、失眠等。
肝肾损害
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 造成损害。
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药物成分与个体差异
祛痰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起个体不适或过 敏反应。
疗效。
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试验,观察祛痰剂在呼 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
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剂学祛痰剂的研究成果
祛痰方剂的发掘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发掘出一批具有祛痰作用的方剂 ,如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等。
祛痰剂的药效评价
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对祛痰剂的药效进行评价,证实了其在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祛痰剂的作用机制研究
初步探讨了祛痰剂的作用机制,如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炎症 等。
04
CATALOGUE
祛痰剂的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支气管炎
祛痰剂可缓解支气管炎患者的 咳嗽、咳痰症状,改善呼吸道
通畅度。
第16章祛痰剂课件
【方解】
实 热 老 痰 久 积 不 去
上蒙清窍
扰动心神
痰热蕴肺 痰火内积 腑气不通
发为癫狂 或昏迷
怔忡惊悸 多梦怪状
咳喘痰稠 胸脘痞闷 大便秘结 无苔黄腻 脉滑故有力
君:礞石 泻
下气附痰 平直镇惊
火 臣:大黄
荡涤实热 泻火逐痰
逐
黄芩 清热泻火
痰
佐
沉香
开郁降气 气顺痰消
【配伍特点】清泻相得,升降相宜,降泻
热
内
痰蒙清窍—眩晕癫痫
扰
胆郁痰阻
苔白腻 脉弦滑
君 半夏
燥湿化痰 理气和胃
竹茹 清 热 除 烦
理
行气化痰
气 化
臣
陈皮 理 气 行 滞 燥湿化痰
痰 清 胆 和
枳实 降 气 导 滞 消痰除痞
茯苓 健 脾 渗 湿
胃
以化痰
佐
生姜 大枣
调和脾胃
使 甘草 — 调 和 药 性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胆胃不和,痰 热内扰所致的失眠,心悸,呕吐, 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剂,临 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 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处方:制半夏、陈皮、甘草各3g,茯 苓、紫菀、莱菔子、前胡、苏子各
6g,海浮石、海蛤壳各8g,鸡内金、 山楂各10g。[李建强.加味二陈汤治
疗小儿顽固性咳嗽.江西中医药杂 志.2005;(5):26]
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 瓤,各二两(各60 g) 陈皮三两(90g) 茯苓 一两半(45g) 甘草炙,一两(30g)
第 16 章 祛痰剂
一、含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属 于八法中的“消法”。《素问·至真要 大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 者散之”,《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 以温药和之”等论述,是其理论依据。
祛痰剂一精品PPT课件
微黄腻,脉弦滑。因其性燥,故对阴虚肺燥 及咳血者忌用。
2、临证加减: 若痰热甚而见眩晕者,加白芍、代
赭石、石决明、天麻、钩藤以平肝潜 阳;
➢若痰热内扰而见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 、龙齿以养心镇惊安神;
➢ 若痰热内扰而见癫痫者,加胆南星、郁
金、石菖蒲以涤痰开窍。
3、现代运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颅脑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 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 缺血、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心脏神 经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 衰竭、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有机 磷中毒后遗症、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 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4、附方:
本方(去竹茹)+人参、熟地、五味子、酸 枣仁、远志 十味温胆汤
均能化痰止咳,用治痰多咳嗽等证。
杏苏散
由二陈汤加苏叶,枳壳等组成,既可化痰止咳, 又可散寒解表,轻宣凉燥,为治凉燥证的代表 方。凡外感风寒,痰湿内阻的咳嗽,或秋令外 感燥邪,而见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口干唇燥 之凉燥证,均可用之。
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
痰必先健脾”。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 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 润,脉滑。
2、临证加减:
l 若寒痰而见咳吐痰稀、胸膈满闷者, 加 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
l 若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 栝楼、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三、使用注意: 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 “治痰必先祛湿” 2.肺燥咳血者,不宜辛燥之剂,以免动血;外 感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留邪。 3.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 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 顺矣。”《证治准绳》 4.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不 同,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 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 、开窍等法联合运用。
2、临证加减: 若痰热甚而见眩晕者,加白芍、代
赭石、石决明、天麻、钩藤以平肝潜 阳;
➢若痰热内扰而见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 、龙齿以养心镇惊安神;
➢ 若痰热内扰而见癫痫者,加胆南星、郁
金、石菖蒲以涤痰开窍。
3、现代运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颅脑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 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 缺血、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心脏神 经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 衰竭、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有机 磷中毒后遗症、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 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4、附方:
本方(去竹茹)+人参、熟地、五味子、酸 枣仁、远志 十味温胆汤
均能化痰止咳,用治痰多咳嗽等证。
杏苏散
由二陈汤加苏叶,枳壳等组成,既可化痰止咳, 又可散寒解表,轻宣凉燥,为治凉燥证的代表 方。凡外感风寒,痰湿内阻的咳嗽,或秋令外 感燥邪,而见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口干唇燥 之凉燥证,均可用之。
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
痰必先健脾”。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 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 润,脉滑。
2、临证加减:
l 若寒痰而见咳吐痰稀、胸膈满闷者, 加 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
l 若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 栝楼、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三、使用注意: 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 “治痰必先祛湿” 2.肺燥咳血者,不宜辛燥之剂,以免动血;外 感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留邪。 3.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 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 顺矣。”《证治准绳》 4.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不 同,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 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 、开窍等法联合运用。
祛痰剂一PPT课件
➢ 若痰热内扰而见癫痫者,加胆南星、郁
金、石菖蒲以涤痰开窍。
.
27
3、现代运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颅脑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 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 缺血、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心脏神 经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 衰竭、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有机 磷中毒后遗症、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 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
3
(2)常见的痰证
一般之痰证
痰证
流注于脏腑、 经络之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中风、癫痫 痰核、瘰疬、 肿瘤、眩晕
.
4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化痰—湿痰证—二陈汤 2.清热化痰—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痰—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 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杜
绝生痰之源)。
生姜—合半夏即小半夏汤。 ①助二陈降 逆和胃化痰;②制半夏之毒。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 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
12
*配伍要点:
1、半夏+橘红
方论
2、燥湿化痰配行气化滞药。
3、注意治痰之本—健脾去湿,体现“治
痰必先健脾”。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 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
13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 润,脉滑。
2、临证加减:
• 若寒痰而见咳吐痰稀、胸膈满闷者, 加 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
• 若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 栝楼、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
金、石菖蒲以涤痰开窍。
.
27
3、现代运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颅脑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 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 缺血、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心脏神 经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 衰竭、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有机 磷中毒后遗症、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 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
3
(2)常见的痰证
一般之痰证
痰证
流注于脏腑、 经络之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中风、癫痫 痰核、瘰疬、 肿瘤、眩晕
.
4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化痰—湿痰证—二陈汤 2.清热化痰—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痰—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 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杜
绝生痰之源)。
生姜—合半夏即小半夏汤。 ①助二陈降 逆和胃化痰;②制半夏之毒。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 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
12
*配伍要点:
1、半夏+橘红
方论
2、燥湿化痰配行气化滞药。
3、注意治痰之本—健脾去湿,体现“治
痰必先健脾”。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 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
13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 润,脉滑。
2、临证加减:
• 若寒痰而见咳吐痰稀、胸膈满闷者, 加 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
• 若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 栝楼、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十六章,祛痰剂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苔黄腻,脉滑数。
3,加减法: 可加——枳实 心胸闷痛,加——柴胡,桔梗,郁金,赤芍 咳嗽痰黄稠难咯,减半夏量,加——胆南星,
杏仁,贝母
方名 同
小陷胸汤
清气化痰丸
清热化痰,治痰热互结之咳嗽黄痰证
异 功效 病证 病位 主证
散结消痞 小结胸证 心下(胃脘) 心痞闷为突出
方。
第二节,清热化痰 适用于热痰证。
清气化痰丸(1)
[组成] 胆南星,瓜蒌仁,黄芩,枳实,
橘红,茯苓,杏仁,制半夏
[功用] 清[方解] 君:胆南星——清热化痰 瓜蒌仁——清肺化痰,导痰热从大便而下 臣:黄芩——清肺泻火 制半夏——燥湿化痰散结 佐:枳实——破气化痰以宽胸 陈皮——理气化痰以畅中 茯苓——健脾渗湿 杏仁——降利肺气以宣上
4,使用注意:阴虚阳亢,气血不足者不宜 用。
定痫丸(3)
[组成] 明天麻,川贝母,半夏,茯苓,
茯神,胆南星,石菖蒲,全蝎,
僵蚕,真琥珀,陈皮,远志,
丹参,麦冬,辰砂,
[功用] 涤痰熄风,开窍安神
[主治] 风痰蕴热之痫病。
本方为治疗风痰蕴热痫病发作的常用方。
[重点,难点] 1,病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
眠、惊悸、呕吐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 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
3,配伍特点: 不寒不燥, 理气化痰以和胃, 胃气和降舒胆郁。
4,加减法:
心内烦热,加——黄连,山栀,豆豉
口燥舌干,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
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 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 呕吐呃逆者,加——苏叶,枇杷叶,旋覆花 眩晕,加——天麻,钩藤 癫痫抽搐,加——胆星,钩藤,全蝎。
3,加减法: 可加——枳实 心胸闷痛,加——柴胡,桔梗,郁金,赤芍 咳嗽痰黄稠难咯,减半夏量,加——胆南星,
杏仁,贝母
方名 同
小陷胸汤
清气化痰丸
清热化痰,治痰热互结之咳嗽黄痰证
异 功效 病证 病位 主证
散结消痞 小结胸证 心下(胃脘) 心痞闷为突出
方。
第二节,清热化痰 适用于热痰证。
清气化痰丸(1)
[组成] 胆南星,瓜蒌仁,黄芩,枳实,
橘红,茯苓,杏仁,制半夏
[功用] 清[方解] 君:胆南星——清热化痰 瓜蒌仁——清肺化痰,导痰热从大便而下 臣:黄芩——清肺泻火 制半夏——燥湿化痰散结 佐:枳实——破气化痰以宽胸 陈皮——理气化痰以畅中 茯苓——健脾渗湿 杏仁——降利肺气以宣上
4,使用注意:阴虚阳亢,气血不足者不宜 用。
定痫丸(3)
[组成] 明天麻,川贝母,半夏,茯苓,
茯神,胆南星,石菖蒲,全蝎,
僵蚕,真琥珀,陈皮,远志,
丹参,麦冬,辰砂,
[功用] 涤痰熄风,开窍安神
[主治] 风痰蕴热之痫病。
本方为治疗风痰蕴热痫病发作的常用方。
[重点,难点] 1,病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
眠、惊悸、呕吐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 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
3,配伍特点: 不寒不燥, 理气化痰以和胃, 胃气和降舒胆郁。
4,加减法:
心内烦热,加——黄连,山栀,豆豉
口燥舌干,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
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 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 呕吐呃逆者,加——苏叶,枇杷叶,旋覆花 眩晕,加——天麻,钩藤 癫痫抽搐,加——胆星,钩藤,全蝎。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皮三两
甘草炙,一两 茯苓一两半
【用法】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半盏,姜五片, 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上扰心神:虚烦不眠,惊悸不宁。 痰热内阻 胃气上逆:呕吐呃逆。
上蒙清窍:癫痫。 苔腻微黄,脉弦滑
【病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治法】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方解】
*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 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杜 绝生痰之源)。
生姜—合半夏即小半夏汤。 ①助二陈降 逆和胃化痰;②制半夏之毒。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 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1、半夏+橘红
方论
2、燥湿化痰配行气化滞药。
3、注意治痰之本—健脾去湿,体现“治
均能化痰止咳,用治痰多咳嗽等证。
杏苏散
由二陈汤加苏叶,枳壳等组成,既可化痰止咳, 又可散寒解表,轻宣凉燥,为治凉燥证的代表 方。凡外感风寒,痰湿内阻的咳嗽,或秋令外 感燥邪,而见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口干唇燥 之凉燥证,均可用之。
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半夏与竹茹相伍,化痰清热兼顾,使痰热清 则无扰心之患。 佐:枳实—行气导滞,顺气消痰。 橘皮—理气燥湿而化痰。 白茯苓—健脾利湿以消痰。 生姜—和胃止呕。 大枣—补中健脾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半夏+竹茹
方论
SUCCESS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三、使用注意: 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 “治痰必先祛湿” 2.肺燥咳血者,不宜辛燥之剂,以免动血;外 感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留邪。 3.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 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 顺矣。”《证治准绳》 4.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不 同,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 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 、开窍等法联合运用。
痰必先健脾”。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 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者, 加 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
• 若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 栝楼、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
4、附方:
本方(去竹茹)+人参、熟地、五味子、酸 枣仁、远志 十味温胆汤
5、类方比较
以半夏与橘红为伍,善于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既治生痰之源,又祛痰湿之标,是治痰的总
祛痰剂
一、概念: 组成:祛痰药 作用:排除或消解痰涎 治证:痰证或喘咳。
属“消法”的范畴。
(1)痰浊产生与脏腑的关系: 脾—由湿而生,聚湿成痰“脾为生痰之源”
痰 肾—痰之本为水,水泛成痰饮“主水在 肾”,
“肾为生痰之根”。 肺—因气而聚,滞留于肺“肺为贮痰之器” 咳喘
《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 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 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 若风痰而见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者,加 制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蚕以祛风化 痰;
• 若食痰而见脘胀纳呆,嗳腐吞酸者, 加 莱菔子、枳实、神曲以消食化痰;
• 若顽痰不化、咯痰艰难者,加海浮石, 青礞石以攻逐陈伏之痰。
3、现代运用: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型 毛细支气管炎、癫痫、糖尿病、小儿抽动 秽语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属于湿痰所致 者。
若痰热内扰而见癫痫者,加胆南星、郁
金、石菖蒲以涤痰开窍。
3、现代运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颅脑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 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 缺血、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心脏神 经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 衰竭、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有机 磷中毒后遗症、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 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THANK YOU
2019/7/23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虚烦不眠,胸闷多痰,苔
微黄腻,脉弦滑。因其性燥,故对阴虚肺燥 及咳血者忌用。
2、临证加减: 若痰热甚而见舌苔腻而微黄,脉滑数 者,加黄连以清热泻火; 若肝阳偏亢而见眩晕者,加白芍、代
赭石、石决明、天麻、钩藤以平肝潜 阳;
若痰热内扰而见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 、龙齿以养心镇惊安神;
【病 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 胃失和降。
《医方集解》“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饮,稠者为痰,稀 者为饮,水湿其本也,得火则结成痰,随气升降,在 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解】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理气和胃,使气顺痰消咳止。
一、燥湿化痰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两半
【用法】
上药口父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 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渣热服, 不拘时候。
【主治】 1、湿痰咳嗽证。 2、痰湿眩晕、瘿瘤。
痰湿滞肺,肺失宣降:咳嗽痰多色白。 痰阻气滞:胸膈痞满。 脾失健运, 痰湿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湿聚成痰 痰湿上凌于心:心悸 阻滞清阳:眩晕。
(2)常见的痰证
一般之痰证
痰证
流注于脏腑、 经络之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中风、癫痫 痰核、瘰疬、 肿瘤、眩晕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化痰—湿痰证—二陈汤 2.清热化痰—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痰—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风痰咳嗽:止嗽散 5.治风化痰—风痰证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祛痰止咳、 灭 菌、抗炎、抗肿瘤作用。
5、附方:
①本方(去乌梅)+南星、枳实 导痰汤
②本方(去乌梅)+竹茹、枳实、胆星、人参、
菖蒲、大枣
涤痰汤
6、类方比较:(见下页)
二陈汤
以半夏配橘红为主,既可燥湿化痰,又能理气 和中,功专燥湿化痰,而无润燥及解表的作用, 为治痰湿证的总方。凡湿痰而致的咳嗽痰多, 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头目眩晕,心悸等证, 均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