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而导致的持续心理创伤的疾病。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回忆和梦魇的重复出现、避免与刺激事件相关的情感体验、以及持续的情感亢奋。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于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
1. 神经回路的变化:研究发现,PTSD患者的大脑神经回路存在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与情绪和记忆相关的神经回路,如杏仁核-海马体回路和前额叶皮质-杏仁核回路。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患者对创伤事件的恐惧记忆过于强烈,以及对相关刺激的过度敏感。
2. 神经递质的改变: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研究表明,在PTSD患者中,多巴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的水平出现异常。
这些改变可能与患者情绪调节和恐惧记忆的异常有关。
3. 内分泌系统的紊乱:PTSD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也受到了紊乱的影响。
研究发现,患者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这可能与患者的持续情感亢奋和注意力集中困难有关。
4. 遗传学因素的作用: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PTSD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特定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患者对创伤事件的易感性,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性。
5. 环境因素的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对PTSD的发病起着重要的影响。
早期创伤经历、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以及创伤事件后的应对方式等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大脑神经回路的变化、神经递质的改变、内分泌系统的紊乱、遗传学因素的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对PTSD的发病和病情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并为其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同时,提高社会对于PTSD的认知和关注,加强对患者的支持和帮助,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摘要:文章概括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分别介绍了其基本概念、临床分型、以及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伤亡、暴力事件等社会应激事件的增多和自然灾害(如, 地震、火山、洪水等) 的发生, 创伤后应激障碍已经成为影响创伤救治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严重干扰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
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心理学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 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的延迟的和/或延长的反应。
其特征性症状为反复重现精神创伤事件, 努力回避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 以及觉醒程度增高等三个方面, 情感、思维、行为和生理反应等症状贯穿于其中[ 1] 。
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包括战争、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暴力事件、交通事故等等。
PTSD 最初起源于战争创伤后,其原因通常为异乎寻常的战斗事件。
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有了源于战争创伤的相关精神、行为障碍概念的记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对战争的创伤反应有过许多名字, 如“炮弹厌恶”、“战争疲劳”、“战争神经症”, 现在都称作“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近代军事史中, “士兵激惹症”、“战争神经症”和“炮弹休克”等, 这些复杂的临床表现造成了部队战斗减员[2]。
后来战争创伤的概念扩展到其他事件,如大的灾难、躯体的攻击、暴力性侵害等。
成为病因的压力可以是来自躯体的或情感的, 可以是单独的或重复的, 范围可以从自然灾害、事故到刑事暴力、虐待、战争, 这种压力既可以是直接经历, 如,被打伤, 也可以是间接经历, 如亲眼目睹他人死亡或受伤(常见于交通事故中),其相关症状可以立刻出现,也可以延迟发作。
PTSD 可引起明显的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残疾, 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 也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心理干预的最新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心理干预的最新进展在生活中,人们可能会经历各种创伤性事件,如自然灾害、暴力袭击、重大事故等。
这些经历可能会给个体带来长期的心理困扰,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的发生。
PTSD 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因此,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对于帮助 PTSD 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来,这一领域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一直是 PTSD心理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 CBT 包括暴露疗法和认知重构。
暴露疗法通过让患者逐渐面对与创伤相关的记忆、情境或情绪,以减轻恐惧和焦虑反应。
认知重构则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与创伤相关的负面思维和信念。
近年来,CBT 不断发展和改进。
例如,延长暴露疗法(Prolonged Exposure Therapy)在传统暴露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治疗的时长和深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心理干预方法。
该疗法通过引导患者回忆创伤经历,同时进行眼球的快速移动或其他双侧刺激,以减轻痛苦情绪和症状。
研究表明,EMDR 对于缓解 PTSD 患者的症状具有显著作用,尤其在处理创伤记忆的情感和生理反应方面表现出色。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在 PTSD 心理干预中的应用逐渐崭露头角。
通过创建逼真的虚拟创伤场景,让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中逐渐面对和适应曾经的创伤情境,从而降低恐惧和焦虑。
与传统的暴露疗法相比,VR 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和沉浸式的体验,增强治疗效果。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也被应用于PTSD 的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MarshallRD等[3]选取 70例患有 PTSD的成人患者进 行为期 1周的单盲安慰剂治疗,将那些评分没有显著 改善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n=27)和帕罗西汀 组(n=25)治疗 10周,结果显示帕罗西汀在减少分离 症状和减少自我报告人际问题方面优于安慰剂,在为 期 12周的维持阶段,帕罗西汀反应持续改善,但安慰 剂反应没有改善。虽然支持帕罗西汀的证据较多,但 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也较多,使用时务必注意药物 剂量,安全、可耐受的治疗剂量为 20~40mg/d,预防 剂量为 10mg/d,国内对矿难幸存者的研究证明了这 一点,同时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4]。西酞普兰 的不良反应较少,但用于 PTSD治疗时要警惕 QT间期 延长的风险,每日剂量一般控制在 40mg及以下[5]。 冯灵君[6]对上述两种药物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西酞 普兰治疗 PTSD的临床疗效优于帕罗西汀,患者的焦 虑和抑郁状态能够明显改善。SNRIs通过阻滞去甲肾 上腺素(NA)和五羟色胺(5HT)两种递质的再摄取而 发挥作用,代表药物有度洛西汀、文拉法辛。一项关于 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的对比研究显示,度洛西汀与帕 罗西汀相比,具有在总疗效相当的情况下不良反应更 少,起 效 时 间 更 短 的 优 势 [7]。 WalterA[8]关 于 退 伍 军 人 PTSD药物治疗的文献报道中指出 SNRIs类药物的 有效率和治愈率较 SSRIs类药物高,但在持续高警觉 状态方面的改善不理想。最新哈佛南岸计划之精神药 理学规范指出 SSRIs、SNRIs对 PTSD的疗效不如预期, 应对临床上难治性个案时可序贯应用两到三种抗抑郁 剂来治疗 PTSD的核心症状[9],若疗效不满意或仍有 症状残留,可扩大治疗,伴随精神病症状时可加用抗精 神病药治疗,建议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乐定、托 吡酯或拉莫三嗪。 1.2 抗焦虑药物与 PTSD PTSD患者往往伴发焦虑
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治研究进展
.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治研究进展伍芳慧,刘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部特殊环境战伤防治研究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个体在遭受强烈的身体和精神创伤后出现行为和精神异常的一种疾病。
其三大核心症状为:创伤事件再体验、警觉性增高以及回避、麻木。
本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概况、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生物标记物及其预警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4237.2021.06.016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Wu FanghuijLiu Yua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Bums and Combined Injury,Department of Special War Wound,Research Institute of Surgery,Daping Hospital,Arm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Abstract]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is a disease,which is caused by intense physical and mental trauma and eventually develops behavioral and mental abnormalities.The three key symptoms of PTSD arereexperience of traumatic events,increased alertness,and avoidance or numbness.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TSD and its progress in epidemiology, pathogenic mechanism,biomarkers,predicting diagnosis andprevention measures.Further,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ent researches and the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are discussed.[Key words]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athogenesis;early diagnosis;treatment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机体在遭受战场环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严重创伤等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后引发的一组以多种精神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为主,并对个体产生明显的影响,致使其职业能力和社会功能受损的延迟和(或)持久的不良反应[I-3]o其临床的核心表现为创伤事件再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以及情感麻木及回避行为。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二、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深远。首先,它可能导致儿童在精 神上陷入困境,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它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其他 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儿童的困境。此外,创伤后应激障碍还可能影响儿童的自 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使他们难以在未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erview for DSM-IV PTSD (SCID-PTSD),临床访谈主要是指由专业心理医 生进行的结构性或半结构性的访谈。
2、研究方法
自评量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患者自行填写,旨在帮助患者自我评 估其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他评量表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评价,通常由心理医生 或精神科医生进行。临床访谈是结构性的或半结构性的,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尽管PTSD的临床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 PTSD的诊断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其次,目前的治疗方法尚 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PTSD的长期预后和复发风险的研究也需进一步加强,以便为患者 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复支持。
数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 响。然而,通过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情绪问题,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慢性 PTSD患者应及早发现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帮助患 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综述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评估量表的研究成果。通过 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本次演示总结了PTSD评估量表的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本次演示旨在为进一步研究PTSD提供参考和启示。
3、研究成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现状
21 0 2年 9月 ,9 9 2 (A)
创 伤 后 应 激 障 碍 的研 究现 状
赵 蓓 蓓 周 郁秋 王 玉玲 。 赵 庆 杰 , , ,
( . 尔滨 医科 大 学 大庆 校 区护 理 学 院 , 1哈 黑龙 江 大庆 1 3 1 ; 6 3 9
2 大庆 市 油 田 总 医 院 , 龙 江 大 庆 13 0 ) . 黑 6 0 1
P S 的最早 研 究 是 以纳 粹 集 中 营 的 幸 存 者 、 T D 退伍 及被 俘军 人 为 主 。有 报 道 _ 显示 , 湾 战 争 中 3 海 的退 伍兵 5 ~ 1 出现 了 P D 症状 。美 国 国防 6 TS
计 , 国 P D 的人 群总 患病 率 为 1/ 1 , 体 美 TS ~ 4 个 9 6
等_ J 对车 祸后幸 存 者 的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件 发 生 3 事 个 月 时 的 P S 发 生率 是 3 . 7 , 大 车 祸 经 历 T D 8 2 且
0 8 和 0 2 。Ma a ai .4 .3 d k s a等 率 先 对 自然 灾 r
害 后 的 P D进行 了研究 , 果显示 , 卷风受 灾 者 TS 结 龙 中 P S 的患病 率 为 5 。近年 来 , 自然 灾 害引 T D 9 由
后外伤患者 3 个 月后 P S ~4 T D发生 率为 3 %。另有 1 报道_ 1 矿难 后 P S 的患 病 率 约 为 3 . 2 。近 称 TD 5 4 年来 , 床 心 理 学 将 危 及 生 命 的 疾 病 视 为 导 致 临 P D发 生 的应 激 源之一 。癌症 是 常 见 的危 及生 命 TS 的疾病 , 易诱 发 P S 且 癌症 幸 存 者家 属 P D 容 T D, TS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见于经历过严重创伤事件的人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帮助那些受到创伤事件影响的人们。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PTSD,许多研究都使用了动物模型来模拟人类的创伤经历。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动物模型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在动物身上诱导类似于人类经历的创伤事件,来观察和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PTS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并为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在动物模型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刺激或过程来诱导动物经历创伤。
例如,常见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电击或电击刺激来模拟创伤事件。
这种方法可以在动物中引发类似于人类PTSD症状的反应,如恐惧、回避和厌恶等。
另一种常见的动物模型是使用可控的创伤性事件,如暴露于慢性压力、恐惧条件反射或社会压力等。
这些刺激可以在动物中引发类似于人类PTSD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如焦虑、睡眠障碍和记忆障碍等。
通过使用这些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和记录动物在创伤后的行为和生理变化。
例如,他们可以测量动物的压力激素水平,检测动物的记忆功能和学习能力,以及观察动物的社交行为和情绪反应等。
通过这些观察,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PTSD的发生机制和潜在的治疗方法。
在动物模型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来观察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例如,他们可以给动物注射特定的药物,观察其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动物模型可以提供有关PTSD的重要信息,但它们仍然是一种简化和理想化的模型,无法完全代表人类的复杂情感和心理过程。
因此,研究人员在使用动物模型时需要谨慎解释和推广结果,并结合人类研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心理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与治疗
心理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是一种由于遭受到创伤性事件而导致的持久性心理和情绪反应障碍。
这些事件包括战争、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性侵犯等。
心理学领域对于PTSD的研究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成果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
一、研究成果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心理学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
其中,个体的心理韧性、事件的严重性和长期暴露于创伤环境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社会支持、脆弱的个人心理结构以及创伤后的心理反应也是发展成为PTSD的重要因素。
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研究揭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包括噩梦、闪回、焦虑、抑郁、易怒以及对创伤事件的恐惧和回避。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PTSD与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有关。
大脑中与情绪和记忆相关的区域,如杏仁核和海马体,受到了创伤事件的影响。
这些研究提供了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学基础。
二、治疗方法1. 谈话疗法谈话疗法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创伤事件,减轻其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影响。
谈话疗法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和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来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正常的生活。
3. 纳入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支持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亲人和朋友的支持能够提供患者安全感和情感支持,减轻他们的痛苦。
此外,社会支持网络和各种支持组织也能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4. 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不仅仅意味着消除症状,还强调患者的心理成长。
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创伤后成长的概念,认为创伤事件也有可能引发个体的积极变化。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重大传染病流行,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创伤后应激反应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障碍发生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根据最新文献,总结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定义: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这样定义的,是直接或间接接触自然灾害、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重交通事故、技术性灾难、难民、长期监禁与拷问等创伤事件的受害者、幸存者、目击者与救援者所出现的症状。
詹承烈在《劳动卫生学》一书中将其归类为.过度心理紧张有关疾病1。
1994年出版的DSM-Ⅳ4将PTSD分为三型:急性型(病程短于3个月)、慢性型(病程3个月或更长)、迟发型(创伤性事件发生6个月之后才出现症状)。
流行病学:PTSD的早期研究主要以退伍军人、被俘军人及集中营的幸存者为主。
直到1987年之后,才有最新的研究报道。
几类不同灾害后PTSD的患病率均超过30%,如Armenia地震5和Andrew飓风6。
中国张北地震受灾人群3个月和9个月后的发病率分别为18.8%和24.4% 7。
汶川地震后重灾区青少年的发病率也达29.71% 8。
Norris在1000名成人中研究十种潜在创伤性事件的频率和影响,发现不同人群中,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白人多于黑人,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群的PTSD患病率最高。
对创伤性事件的易感性黑人男性最高11。
且多数研究发现女人在创伤后更容易表现出心理问题,PTSD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10。
可能原因是女孩的情绪体验和表达较为强烈。
Chen等发现,PTSD症状更多出现在女孩的身上,而男孩则表现出有限的负面情感和内疚感9。
但是并不是在每一个创伤性事件中PTSD发生的人群都符合以上的发生率。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
表达增高 , 3 2到 天则显著降低 ,而额叶皮层 G MR无明 R、 显 的改变。表 明海马惊厥 阈下电刺激可引发实验 大鼠较长
时程 的、以边缘区海 马结构为主 的 G R与 MR多重要结构被激 活 ,这些结构间的联 系可对精神运动反应以及应激相关的
海马结构 G R持续性 增高与 M R短期增高后较长时程的降
低在实验大鼠 P S T D样持续性情感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中
可 能起 着 重 要 的作 用 。
育异常,减低了额 叶的电激惹能力和小脑蚓部的兴奋能力
。
6 PS T D患者海马体积及代谢物水平的变化 有学者 按照种 族 、 性别 、 年龄 、 受教 育程度相 匹配 的原 贝, I采用磁共振成像( 1和频谱( s技 术对 P S J MR ) MR ) T D患者
记忆进行评价 。 .
反的不同反应性㈣。 固醇受体 的两种主要亚型 , 类 广泛分布
于中枢神经系统 , 特别是大脑皮层 , 边缘系统等处。MR与
G R各可 以引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二者的相互交汇作用 在海马齿状 回神经元兴奋性双向调节 、 细胞凋亡 、 突触长时 程增强及学习和记忆形成 中有重要意义…。得 出的结论是 】
一
应激后即可明显同步升高 ,2 时达高峰 ,4小时仍 明显 l小 2
增多 O是一种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使性气体物质 , 。N 也
是一种活性很强 的气体分子 自由基 『】 出的结论是 N 9。得 O
和 nO N S可能参与了 P S T D样情感行 为异常 ,短期学 习记 忆力受损与空间学 习和记忆能力障碍。 5 PS T D样大 鼠海马的糖皮质激素与 盐皮质激素 受体表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_一_王丽颖
不管是与精神疾病的共病,还是与其它类型人格障碍的共病。
显然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异源性的集合体,这对于阐明各种精神障碍和人格障碍的发病机制、共病原因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对不同的患者提出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1.Black DW,et al:Am J Psychiatry,1993;150:1226-1232.2.Sullivan PF,et al:J Nerv Ment Dis.1994;182:508-516.3.Grilo C M,et al:Am J Psychiatry,1997;154:1305-1307.4.Skodol AM,et al:Am J Psychiatry,1999;156:733-738.5.Kay J H,et al:Ann Clin Psychiatry,1999;11:187-195.6.Zimmerman M,M arttia JI:Compr Psychiatry,1999;40:245-252.7.Benazzi F:Compr Psychiatry,2000;41:106-110.8.Matsunaga H,et al::Int J Eating Disord.2000;27:353-357.9.Brown MZ,et al:J Abnorm Psychol.2002;111(1):198-202.10.Grilo C M,et al:J Nerv Ment Dis.2002;190(5):324-330.11.Joyce PR,et al:Compr Psychiatry,2003Jan-Feb;44(1):35-43.12.Skodol AE,et al:Depress Anxiety,1999;10:175-182.13.Zlotnick C,et al:Am J Psychiatry,2002;159(11):1940-1943.14.McLean LM,Gallop R:Am J Psychiatry,2003;160(2):369-371.15.Rinne T,et al:Biol Psychiatry,2002;52(11):1102-1112.(收稿日期:2003年4月7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一)X王丽颖杨蕴萍X=摘要>本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共病情况作一综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S 9
创伤后应 激障碍研究进展
马宏筠
杨 帆 等人对 6 O例汶 川地 震后 出现 的创 伤 后应 激 障碍患 者进 【 摘要 】创伤后 应激障碍 ( P T S D) 是发 生在 灾害后 一种精神障碍 ,延 行 了研究 ,发现 在地 震后 6 个 月地震 灾 区居 民有 1 2 . 5 0 % ~6 5 . 0 0 % 迟 出现或 长期持 续,又称延迟性 心 因性反应 ,常常发 生于超 常的威胁 性 或 灾难性 打击之后 。P T S D的发 生率逐年增加 ,对人 类的生命财产 、 出 现 中度心 理 问题 ,5 . 0 0 % ~2 7 . 5 0 % 的居 民 出现 重度 心理 问题 。
社 会 稳 定 和 经 济 发 展 构 成 了 巨 大 的威 胁 ,危 害较 大 。 概 括 了 国 内外 近
年 来对创 伤后 应激 障碍的研 究,分别介 绍 了其基 本概念 、 临床 分型 、 疾病认识 的进展 、影响 因素 、发病机制 、评估诊 断以及治疗方法。
少数 幸存 者在 灾 后多 年仍 存在 P T S D,有调 查 指 出 ,在 汶川 地震 的
要 因素 。P T S D危 害 极 大 ,对 患 者工 作 、生 活 以及 社会 功能 的 影响 显 著 ,患 者 出现 社交 障 碍 、逃 避 、敏感 等症 状 ,给 家庭 和社 会 造
件后 ,P T S D的发 病率 明显 高 于其他 人群 ” 。
2 . 2 婚姻 状况
婚姻 状况 也是 影 响 P T S D发 生的 重要 因素 , 家 庭成 员 间亲 密 、
I C D 一 1 0 )在 1 9 9 3 年 将 创 伤 后应 激 障碍 这 一 疾 病 正 式 纳 入 。P T S D 自我调 节 能力 强 ,是 P T S D发生 率较低 的因素 [ 1 4 ] 0 诊 断标 准 : ( 1 )患 者 曾经 暴露 于某 一 创 伤性 事 件 ; ( 2 )患 者会 2 . 4 神 经 内分 泌 因素 以一 种 或多 种方 式 持续 重新 体 会这 种 创伤 ; ( 3 )患者 会 回避 对此 有 研究 发 现 ,受 害 者 在经 历 创 伤后 应 激 事件 后 ,血 液 检 测发 创 伤 伴有 的刺 激 ,对一 般 事物 反应 麻 木 ; ( 4) 患 者难 以入睡 ,或 现 血 清皮 质 醇水 平 明显低 于 正 常水 平 ,会 导 致患 者 痛 苦增 加 ,恢 睡得 不 深 ,难 以集 中注 意 ,易 发怒 ,警 觉性 增 高 ( 创 伤 发 生前 患 复 减慢 甚 至 转 为慢 性 P T S D 。调 查 显示 P T S D患者 双 侧 海 马容 者不 存在 这 种情 况 ); ( 5) 发 生在 创 伤性 事 件后 的 6个 月 内 ,病 积 会 显著 缩 小 ,海 马功 能 活 动减 低 ,脑 中前额 叶 中央 区 的活 动受 程持 续 1 月 以上 。 即反 复 重 现创 伤 性 体 验症 状 群 、持 续 性 回避 症 抑 制 , 杏仁 核活 动增 强 , 患 者会 出现非 陈 述性 记忆损 害 的症状 I 1 7 ]  ̄ 状 群 、持续 性 焦 虑 和 警觉 增 高 症状 群 三 大症 候 群 。 在 《中国精 神 2 . 5 心理 学 因素 障碍 诊 断 与分 类 标 准 》第 三 版 ( C C M D 一 3 )中 ,我 国首 次 使 用 了 H o l e v a 等人 研 究 发 现 ,性 格 内 向的 人群 在 创 伤后 发 生 应 激 障 P T S D这 一 名称 ,并把 它 纳 入应 激 相关 障碍 。急 性 P T S D是 现代 高 碍 的概 率 较大 。神经 质 倾 向 的人群 更 易产 生 焦 虑 [ 1 8 ] o 童年 时 代遭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与趋势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与趋势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遭受创伤性事件而引发的心理疾病。
它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心理障碍。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1. 高发生率: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普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PTSD的生命周期患病率约为6.1%。
在某些特定的人群中,如战争退伍军人、灾难幸存者等,患病率更高。
2. 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可能与女性更容易遭受性暴力、虐待和性侵等创伤事件有关。
此外,女性对于创伤事件的反应也可能更加敏感。
3. 年龄差异: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不仅仅是影响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
研究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在遭受创伤后更容易出现PTSD,并且其症状可能更为严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趋势1. 高风险人群的关注:随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投入到高风险人群的预防和治疗上。
例如,战争退伍军人、灾难幸存者、受虐儿童等人群因为遭受创伤的可能性更高,需要特别关注和支持。
2.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及早提供心理支持和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发展为慢性病的风险。
3. 多学科合作: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需要共同努力,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此外,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的整合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心理教育的普及: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和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因此,普及心理教育,提高公众对于PTSD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减少社会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通过了解其高发生率、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处理患者。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心理干预的新进展与挑战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心理干预的新进展与挑战在我们的生活中,创伤事件时有发生,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暴力侵害、战争等。
这些创伤性经历可能会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深深的伤害,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
PTSD 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 PTSD 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近年来,在 PTSD 患者心理干预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述PTSD 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出现的创伤性回忆、噩梦、闪回、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情感麻木、过度警觉、焦虑和抑郁等。
二、心理干预的新进展(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为 PTSD 患者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治疗体验。
通过创建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虚拟环境,患者可以在安全的情境下逐渐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恐惧和创伤记忆。
例如,对于经历过战争创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重现战场场景,让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逐步适应和克服恐惧。
(二)神经反馈治疗神经反馈治疗是一种基于脑电生理信号的治疗方法。
通过监测患者大脑的活动模式,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反馈给患者,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大脑的功能状态。
研究表明,神经反馈治疗可以改善 PTSD 患者的注意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睡眠质量。
(三)基于互联网的心理治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心理治疗为 PTSD 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治疗方式。
患者可以通过在线视频、音频或文字与治疗师进行交流,完成治疗任务和练习。
这种治疗方式降低了治疗的成本和时间限制,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
(四)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结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一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可以缓解 PTSD 患者的症状,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等,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处理创伤记忆和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
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经验交流198作者简介:包函(1998— ),女,汉族,山东烟台人。
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学。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称延迟性心理反应,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是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景的延迟或延长的反应,或为一个人经历了异乎寻常的、几乎对所有的人都会带来明显痛苦的事件后所发生的精神障碍。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影响PTSD的因素众多而复杂,总体上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类。
灾难发生前个体自身的因素如性别、年龄、民族、人格特征等,灾难发生时的创伤暴露程度(灾难对个体生命的威胁程度、亲人丧失程度、财物受损程度等),灾难发生后个体心理复原能力、安全感、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次级压力源、资源流失情况等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目前心理治疗是根治PTSD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PTSD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疗法等。
药物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两者的联合使用应该成为第一选择。
总体上,PTSD是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现实性主题,越来越多的研究从PTSD的产生机制、症状群体、影响因素、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入手进行调查与研究。
本文结合最新的关于PTSD的研究,对一些新兴心理治疗方法进行一定总结。
三、认识行为疗法(一)暴露疗法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ET)。
暴露疗法指通过对创伤记忆的暴露或者想象暴露,将个体放在能够引发创伤记忆但是安全的环境中,并通过放松技术和治疗师的指导将恐惧水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进而提升自信心,减少行为回避。
传统的暴露方法有现实情境暴露法和想象暴露法。
二者都具有一定局限性。
患者的创伤情境复杂而多样,很难制作出身临其境的效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等。
想象暴露法则受到患者自身意愿与想象程度的限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治疗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治疗进展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遭受心理创伤事件而引发的精神障碍。
它常常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痛苦、焦虑等症状,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科学家和医生们致力于研究药物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治疗的进展情况。
1. 主流药物治疗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中,主要采用两类药物: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SSRI能提高大脑中5-羟色胺的水平,改善患者的情绪症状,包括压抑、焦虑、激动等。
药物如帕罗西汀、氟西汀等被认为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有效的选择。
抗焦虑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伴有焦虑症状,抗焦虑药是缓解这些症状的关键。
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盐类药物如苯二氮琥珀酸酯和安非他酮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增强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效应,减轻焦虑和恐惧。
2. 新型药物研究除了传统的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研究人员还在寻找新型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以下是一些新型药物的进展情况:- 酮胺类药物酮胺类药物是一类抑制组胺H3受体的药物,已被证实对于改善睡眠、学习记忆和情绪调节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酮胺类药物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也显示出潜力。
- 泰瑞蓝据报道,泰瑞蓝是一种具有抗胆碱能、抗组胺能和抗α1-肾上腺素能等多重机制作用的抗抑郁药。
它已被证明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可显著减少噩梦和睡眠障碍。
- 睡眠辅助药物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伴有失眠症状,研究人员还探索了使用睡眠辅助药物治疗该疾病的可行性。
药物如氯硝西泮和苯二氮䓬类等被用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3. 个体化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个体差异较大的疾病,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个体化治疗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通过基因分型、药物浓度监测和临床症状评估等手段,医生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可以预防
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可以预防专家估计,美国从伊朗和阿富汗回来的士兵中,多达20%的人员吊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
假设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从一开始便可以得到防治会是怎样呢?为此,科学家们以受伤的老鼠做了个类似的实验。
被困于木板上煎熬数天之后,科学家们向老鼠投喂一种可刺激大脑某一感受器的药物——科学家认为这一感受器与老鼠(或人类)应对恐惧相关。
“我们防止了类似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科学转换医学》杂志周三一篇刊文的主要作者——埃默里大学的神经学家Raul Andero Gali说。
Andero的团队开始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受到创伤后会更容易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种焦虑性障碍,患者即便没有处于危险当中,仍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科学家们将老鼠粘在木板上2个小时——令其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如学习障碍、记忆减退及焦虑。
最后研究人员这些动物连同其它未遭受创伤的对照组动物一起杀死。
接下来提取老鼠的扁桃体组织——大脑中负责情感记忆的区域。
借助于先进的筛查手段,研究员们数万条基因,观察这些基因在这两组老鼠当中的表达情况。
有一组基因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它就是OPRL1基因,该基因包含了让大脑产生痛敏肽受体的指令。
科学家们设想是否激活该受体会对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有些许影响,于是他们又用创伤刺激另一些老鼠,并每让老鼠听到30秒的声音后便给予一次电击,令其形成条件反射,同时给其中的一些老鼠注射上述药物。
次日,研究人员继续反复给予老鼠音响,但不再电击。
注射药物的老鼠很快便不再害怕音响,而对照组老鼠则继续表现出惊呆或其它展现它们仍在受到伤害的举动。
简言之,激活痛敏肽受体似乎可以减弱恐惧记忆的形成过程。
研究的最后一步中,科学家们抽取了1800名儿时受过创伤,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人员,并检查他们的OPRL1基因。
其中拥有某种特定基因的人员遭受PTSD的症状更为严重。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因严重创伤性因素形成的非正常精神反应,是一种具有持续性与延迟性的心理障碍。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类病症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因此,本文将会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做简要的阐述,并分析其对病患的影响因素以及可采取的干预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对方式;综述引言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创伤后应激障碍已经成为当前威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项疾病。
这类病症的产生,通常是病人在遭受到非正常的威胁或者创伤时,所形成的具有长期性的心理障碍。
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常常会主动回避一些与创伤相关的情景,并伴随强烈的觉醒程度,从生理、行为、情感等多个方面影响患者。
PTSD常常会与焦虑症、抑郁等病症表现上有所重叠,因此在实际的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PTSD的产生不仅威胁到患者正常的家庭社交,也会进一步产生较为明显的功能性残疾,加重患者家庭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下文会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做详细的阐述,并分析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概述1980年,创伤后应激障碍被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一次采用,并将其划分为焦虑障碍的一种,主要包含恐惧、害怕两种情绪。
从美国精神病研究统计的数据来看,美国人群在PTSD的患病率在1%-14%之间,其中女性比男性的患病率要高1倍,这可能是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性侵犯等方面要高。
在大多数普通的人群中,有约一半的比例可能会遭受到创伤,当然不一定都会形成PTSD,其患病率一般在7.8%左右。
二、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一)生物学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因素:1)遗传因素。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个体是易感素质,那么在遭遇较强的应激因子时则有可能形成应激障碍。
根据Young等学者的调查,患有PTSD的患者在中A1等位的频率要比未患病的人群要高,因此,并且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等位基因频率有着密切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重大传染病流行,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创伤后应激反应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障碍发生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根据最新文献,总结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定义: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这样定义的,是直接或间接接触自然灾害、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重交通事故、技术性灾难、难民、长期监禁与拷问等创伤事件的受害者、幸存者、目击者与救援者所出现的症状。
詹承烈在《劳动卫生学》一书中将其归类为.过度心理紧张有关疾病1。
1994年出版的DSM-Ⅳ4将PTSD分为三型:急性型(病程短于3个月)、慢性型(病程3个月或更长)、迟发型(创伤性事件发生6个月之后才出现症状)。
流行病学:PTSD的早期研究主要以退伍军人、被俘军人及集中营的幸存者为主。
直到1987年之后,才有最新的研究报道。
几类不同灾害后PTSD的患病率均超过30%,如Armenia地震5和Andrew飓风6。
中国张北地震受灾人群3个月和9个月后的发病率分别为18.8%和24.4% 7。
汶川地震后重灾区青少年的发病率也达29.71% 8。
Norris在1000名成人中研究十种潜在创伤性事件的频率和影响,发现不同人群中,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白人多于黑人,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群的PTSD患病率最高。
对创伤性事件的易感性黑人男性最高11。
且多数研究发现女人在创伤后更容易表现出心理问题,PTSD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10。
可能原因是女孩的情绪体验和表达较为强烈。
Chen等发现,PTSD症状更多出现在女孩的身上,而男孩则表现出有限的负面情感和内疚感9。
但是并不是在每一个创伤性事件中PTSD发生的人群都符合以上的发生率。
神经生物学发病机制: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HPA轴中,下丘脑室旁核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作用于垂体前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合成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作用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当机体受到恐惧或危险的刺激时,皮质醇和糖皮质激素等合成增加,使身体处在警戒状态。
但是,长时间的高浓度糖皮质可能对下丘脑造成损伤,使人处在焦虑与紧张的情绪中,而且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参与到恐惧记忆异常的长期保持中21。
Yehuda等研究表明,PTSD患者24小时尿平均皮质醇含量明显减少,血浆基础皮质醇水平降低,淋巴细胞内糖皮质激素受体数目增加。
前额叶内侧皮质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也增加18。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显示患者HPA轴负反馈抑制作用增强2。
交感神经系统和脑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也被激活。
儿茶酚胺类、单胺神经类、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与相关受体功能改变。
其中,5-羟色胺对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小鼠实验表明敲除5-HT1A受体基因可以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样行为,而过表达该受体则可以明显抑制焦虑样行为的发生12。
慢性应激或者外源性的皮质酮均可以导致5-HT1A受体密度和mRNA水平下降,而肾上腺切除术后5-HTIA受体密度和mRNA水平升高,提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参与调节这种效应13。
大量的文献证实14,杏仁核、皮层5-HT水平的升高,可能通过作用于5-HT1B受体,介导创伤刺激时背侧纹状体中多巴胺的释放增加,进而导致PTSD发生时的回避症状。
另外,5-HT1B自主受体可以通过SERT,抑制5-HT1B的释放15。
大量研究表明,5-HT的释放引起的焦虑效应主要是经由5-HT2A受体激活产生的15,临床研究也发现16,5-HT2A受体拮抗剂萘法唑酮(nefazodone)对于战争相关PTSD患者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小鼠缘5-HT2C基因敲除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并可以减轻应激对基底外侧杏仁核的神经刺激17.在脑内,由于5-HT往往与其它递质协调作用,加上目前研究水平有限,很难准确的单独研究该递质,只能通过逐个对影响因素进行干扰或排除才得出上述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α1肾上腺素受体的激活可以削弱前额皮层的抑制效应,而增强杏仁核的功能;哌唑嗪通过阻断α1受体可以缓解杏仁核诱导的创伤记忆增强24。
研究发现PTSD患者尿液与血浆中阅粤水平与DA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并且PTSD患者伴随有多巴胺原-β-羟化酶水平的升高,而DA类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在临床使用中可以缓解PTSD症状25.2.免疫功能异常:创伤后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功能异常。
3.脑组织结构的改变:精神应激和心理创伤性事件对海马有损害作用。
PTSD常伴有明显的记忆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其记忆损害与海马的损伤就有密切的关系。
海马神经元树突变短与分枝减少、胞体萎缩、细胞凋亡丢失,导致海马体积下降和萎缩19,20。
且有创伤性经历的PTSD 患者的病情与其海马体积呈负相关20.即痛苦回忆越深刻,应激越厉害,海马体积响应地越小。
实验中,MRI结果提示患者右侧海马较正常对照组缩小8%。
除海马受损外,还有其他脑组织损伤。
实验结果表明,PTSD组的受试者理解记忆,延迟理解,视觉再生和延迟视觉再生成绩均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
PTSD组的脑灰质体积明显减少,主要集中在额叶和颞叶的脑区23,这可能是记忆损害的脑病理结构基础。
额叶受损时,杏仁核活动脱抑制,增加了杏仁核的过度活动,闯入性回忆产生,影响了正常记忆的加工,继而影响了陈述性记忆的识记,编码和再生功能。
PTSD出现早期脑脊液变化与边缘系超微结构改变3:提示PTSD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基础.:除此之外,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脑干电位也有变化。
PTSD患者Pz脑区I、V波绝对潜伏期和I一Ⅲ波间期均延迟(t-12.74、5.56和16.20,P均<0.01),Ⅲ一V渡问期缩短(F16.31,P(0.01),V/I波波幅比下降(t=4.51,P<0.01) 26。
临床表现:在对众多患者的研究中,PTSD症状最常见的依次为兴趣爱好范围变窄和激惹或易发怒、难以入睡或睡眠不深、难于集中注意力。
不由自主地重现创伤事件、反复出现错觉、幻觉及选择性遗忘。
此外,病理性重现状态如不由自主地重现创伤事件、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慝梦、反复出现错觉、幻觉、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暴露于创伤事件的生理反应,回避状态如努力避免努力避免有关剖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刨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情感范围有所限制、感觉前途无望,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或睡眠不高、过分的惊吓反应也为PTSD患者可见的症状。
27治疗方法:药物治疗:(1)镇静、改善睡眠:可选用苯二氮卓类;(2)稳定情绪,可选用抗抑郁药与抗焦虑药,最近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舍曲林,一般治疗推荐使用帕罗西汀[28];(3)其他对症处理,如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
而实验表明,中药的“清心解郁汤”配合西药治疗PTSD 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
方中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郁金行气解郁、破瘀,白芍养血柔肝,石菖蒲豁痰开窍、理气活血,远志安神解郁、养心开窍,茯苓宁心安神、利水,炒枣仁养心安神,黄芪、当归益气活血,丹参、川芎活血通络,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炙甘草调和诸药29。
心理治疗:认知一行为治疗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包括:①教育和目标设定;②发展应对技能;③暴露;④结束和再次干预。
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是认知暴露疗法:对患者进行对创伤一般反应的教育,呼吸的再训练,刨伤记忆暴露,自我重复,认知疗法等。
呼吸再训练包括呼吸控制和缓慢呼吸。
创伤记忆暴露分为现场暴露和内部感觉暴露。
内部感觉暴露就是详细询问病人的创伤经历情况。
现场暴露是一种重复地、系统地面对真实情景的暴露。
自我重复指详细而重复地询问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刻意回避的一些事情,如思想、感觉、活动、场景、谈话、人物、事物等。
认知治疗主要是挑战患者的两种不合理信念,主要包括被过高估计的可能性和灾难化思维30。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治疗方法( e y e mo v e m e n t d e s e n s i t i z a t i o n/reprocessing,EMDR)【9】:创伤事件破坏了大脑信息加工系统的生化平衡,干扰了信息加工系统原本具有的适应性处理功能,并把个体关于这一事件的感知“锁定”在神经系统中。
而通过反复眼动,能活化大脑这一自动信息处理系统,解除“锁定”。
另外,EMDR还通过再加工过程,产生认知重建,恢复大脑信息加工系统的平衡.催眠疗法:各类神经症:抑郁、焦虑、强迫、疑病等,可消除或者减轻症状(2)睡眠障碍:尤其是紧张焦虑引起的失眠等,所以不难发现催眠疗法对PTSD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小结:【1】亚强,关于PTSD[J].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 38(35):10.【2】Yehuda R,Holligam S L. The Cortisol and GlucocorticoiclRecepter Response to Low Does Dexamethason Administration in Aging Combat Veterans and Lulocaute Survivors withand without Posttraumatic Tress Disorder[J].Biol psychiatry,2002,52(6):393-403.【3】Bremmer J D, Licinio J, Damell A. Elevated CSF Corticotrophin-releasing Factors Nconcentration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 Am JPsychiatry,1997,154(10):624-629.【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ic and stati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ition(DSM-Ⅳ).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424-429.【5】Goenjian AK, Najarian LM, Pynoos RS, et al.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elderly and younger adults after the 1988 earthquake in Armenia. Am J Psychiatry,1994,151:895-901.【6】David D, Mellman TA, Mendoza LM, et al. Psychiatric morbidity folloeing Hurricane Andrew. J Trauma Stress, 1996,9:607-612.【7】Wang XD, Gao L, NaotakaShinfuku, et 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earthquake-related PTSD in a randomly selected community sample in north China, Am JPsychiatry,2000,157:1260-1266.【8】向莹君,熊国玉,董毅强等,汶川地震灾区1960名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质,2010,24(1):17-20【9】ChenSH,Lin YH,Tseng HM,et al. Posttraumatic StressReac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ne Year after the1999 Taiwan Chi—Chi Earthquake[J].J Chin lnstEng,2002,25(5):597—608.【10】FoaEB,StreetGP.Womentraumaticevents.JClinPsychiatry,2001,62(suppl17):29-34.【11】NorrisFH.Epidemiologyoftrauma:frequencyandimpactofdifferentpotentiallytraumaticeventsondifficultdemographicgroups.Jconsultclinpsychol,1992,60:409-418.【12】D【13】D【14】D【15】张黎明,陈红霞,张有志等,5-羟色胺与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10):1261-1263.【16】D【17】D【18】张景华,李慢,石玉秀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前额叶内侧皮质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增高[J].解剖学报,2011,42(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