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
肾血流量受两种调节: 神经-体液因素调节 自身调节
入球
小 微A
叶
球后
间
Cap.网
A
弓形A
—直小静脉
复习题
• 1.名词解释: 肾门 肾区 • 2.泌尿系统由 、 、
、 4部分组成。
• 3.肾位于
,
属于腹膜外器官。
• 4.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由
和
组成。
• 5.球旁细胞能够分泌 。
每天生成的原尿量:180L/d
4.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有效滤过压 肾血浆流量
(1)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滤过的结构基础
• 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 出现蛋白尿或血尿。
如:肾病综合征
滤过膜面积减少 •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如:肾小球肾炎
肾性水肿
(肾2小)球有毛细效血滤管血过压压: :
直集 合管 乳头管
尿液生成经过的结构
(三) 球旁复合体
1. 球旁细胞 功能:分泌肾素
2 . 致密斑
特点:远端小管近血管极 的上皮细胞变成。
功能:Na+离子感受器
3. 球外系膜细胞
特点:肾小体血管极 三角区内C团。
功能:传递信息
致密斑 2
3
三、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肾A来自腹主A,血流量大;
90%血液供应皮质
(三)重吸收的方式 --主动和被动
主动:葡萄糖、氨基酸、 维生素等
被动:水、尿素
4.影响肾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的因素
(1)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多尿、多饮呢?
小管液溶质的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就会阻碍水的重吸收,尿多。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中泌尿系统章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输尿管、膀胱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排出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排出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解剖模型、泌尿系统挂图、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人体解剖图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解剖模型和泌尿系统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输尿管、膀胱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 视频播放:播放泌尿系统工作原理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泌尿系统的功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排出过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泌尿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异常情况下泌尿系统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泌尿系统2. 板书内容:泌尿系统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功能:过滤血液、形成尿液输尿管功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功能:储存尿液尿液排出:通过尿道排出体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画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 答案: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泌尿系统的功能:肾脏过滤血液、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血液经过肾脏过滤,形成尿液;尿液通过输尿管输送至膀胱;膀胱储存尿液,当尿液达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教具、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泌尿系统
膀胱壁结构特点及储尿和排尿过程
膀胱壁结构
膀胱壁由三层组织构成,从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黏膜层为极薄的上皮组织 ,紧密贴附在肌层上;肌层为平滑肌,具有伸缩性;外膜为结缔组织,与周围器官相连。
储尿过程
在储尿期,膀胱逼尿肌处于松弛状态,允许肾脏产生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随着尿液 的积累,膀胱内压逐渐升高。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 泌尿系统
目录
• 泌尿系统概述 • 肾脏结构与功能 •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构与功能 • 尿液生成与排泄过程 •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及其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泌尿系统概述
泌尿系统组成与功能
01
02
03
04
肾脏
生成尿液,排泄代谢废物和毒 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
输尿管
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 。
肾功能不全原因、分类和治疗方法
01 02 03
原因
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可能包括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 血压肾病等原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尿路梗阻、肾血管疾病 等继发性因素。此外,药物使用不当、毒物暴露等也可能 导致肾功能不全。
分类
肾功能不全可分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急 性肾功能不全通常起病急骤,病程较短;而慢性肾功能不 全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可能导致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
治疗方法
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因病因和病情而异,可能包括药物 治疗(如利尿剂、降压药、免疫抑制剂等)、透析治疗( 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以及肾脏移植等。治疗的目标 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6
总结与展望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泌尿系统重要性总结
维持内环境稳定
泌尿系统通过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分 和电解质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人体解刨生理学泌尿系统
肾脏外形似蚕豆,由前后两面和内外两缘组成。内缘中部凹陷,为 肾门,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输尿管出入的部位。
大小
肾脏大小因人而异,一般长10-12cm,宽5-6cm,厚3-4cm。
肾单位组成与功能
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 管相互缠绕而成。肾小管是与肾小球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分为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三部分。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包括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 肾血流量、血浆胶体渗透压、抗利尿 激素等。
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
尿液浓缩机制
当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
尿液稀释机制
当机体水分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使尿液稀释。
蛋白质组学技术
应用蛋白质分离、鉴定和定量技术,研究泌尿系统疾病的蛋白质表 达谱和蛋白质相互作用。
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泌尿系统疾病的基因组变异和转录组变 化,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定具有重要意义。
机制
肾小球滤过作用主要依赖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特点和滤过压。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三层结构组成,具有不同孔径大小的通道,允许不同分子量的物质通过。 同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压较高,有利于血液中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03 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构 与功能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 出现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精选文档
3.增加肾素的分泌→增加RAAS的活动 NaCL和水的重吸 收。
三、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下—垂体束
运输
神经垂体储存
动画
2.主要作用 动画
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3.ADH分泌的调节因素 自学
(二)球-管平衡(了解)
1.概念: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有何变动,近球小管
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左右的现象。
2.意义: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
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二、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
1.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下降,GFR下降。
2.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对
平均1.5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无糖、Na+、cl-、K+少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尿素、肌酐比原尿多
99%被重吸收
1%排出体外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
小管液中某溶质浓度↑ →小管腔中渗透压↑ →妨碍水的重吸收 →水重吸收↓ →尿量↑
渗透性利尿:如葡萄糖、甘露醇的渗透性利尿作用。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多尿?
尿失禁
(初级中枢与高级中枢失去功能联系)
第一节 概 述
人体的排泄及其途径 1.排泄:
2.主要途径
呼吸器官(肺) 消化道 皮肤(汗腺)
肾脏(最重要)
第二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一、肾脏的结构
肾脏为实质性器官, 肾单位 分为皮质和髓质。 肾动脉
肾盂 肾锥体
肾静脉 输尿管
皮质 髓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9章 泌尿系统
1.尿的成分和性质
尿量:正常成人 1~2L/d;正常约1500ml/d
少尿:150—500ml/d; 无尿:100ml/d以下; 多尿:2500ml/d以上
成分:来源于血浆,水:95~97%,
固体物质:3~5%
无机物:Na, K; NaCl
有机物:尿素、肌酐、尿酸、氨、胆色素等
理化性质:淡黄色,
pH 5.0~6.0,受食物影响大。
肾门
内
侧
肾盂
缘
肾窦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 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 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 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 蒂。肾蒂由上到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 盂。
• 由肾门深入肾实质之间的腔隙称肾窦 ,窦 内容纳肾盏、肾盂、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
1.2 位置
腹后壁,脊柱两侧;
2、肾的微细结构
• 2.1肾单位(nephron):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每个肾 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
• 2.1.1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球, 肾小囊
• 2.1.2 肾小管(renal tubule):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远端小管
• 肾髓质在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15~20个肾 锥体组成,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锥体的尖端钝圆, 伸向肾门,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 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内。
• 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性小管,围绕肾乳头,每侧 约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 大盏,肾大盏约有2~3个。由肾大盏合成一个扁 平漏斗形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弯向下行,移 行为输尿管。
滤过血液变稠
滤过膜和有效滤过压的情况只提供了 原尿生成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 需满足时间(或血流速度)的条件。
人体解剖学第五章泌尿系统
3.输尿管壁内部
输尿管壁内部是输尿管斜行穿膀胱壁的部分,长约1.5 cm。当膀 胱充盈时,膀胱内压力升高引起壁内部管腔闭合,可阻止尿液由膀胱 向输尿管返流。
第一节 肾
2.肾的毗邻
两肾的上端附着有肾上腺。两肾后方上1/3部分与膈相邻,下部 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毗邻。左肾前上部邻接胃底后壁,左 部与结肠左曲相邻,中部有胰尾横过肾门前方。右肾前上部邻接肝 右叶,下部与结肠右曲相邻,内侧与十二指肠降部相邻。
第一节 肾
三、肾的被膜
肾表面包有3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2.肾的毗邻
窦内。脂肪囊对肾起弹性垫样保护作用。 3.肾筋膜 肾筋膜被覆在脂肪囊的外周,分前、后两层,两层在肾的外侧和
上方互相融合,在肾的下方互相分离,其间有输尿管通过。肾筋膜 对肾的位置起固定作用。
第一节 肾
四、肾的结构
在肾的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
1.肾皮质 肾皮质位于肾实质的浅层,厚1~1.5 cm,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一、肾的形态
第一节 肾
二、肾的位置与毗邻
第一节 肾
1.肾的位置
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隙内,略呈“八”字形排列,属于腹 膜外位器官。两肾的位置并不对称,右肾受肝的影响,比左肾约低 半个椎体。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缘。右 肾上端平第12胸椎体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体上缘。
二、肾的位置与毗邻
二、输尿管的狭窄
第二节 输尿管
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其中上狭窄位于 肾盂、输尿管移行处;中狭窄位于小骨盆上 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下狭窄为输尿管 壁内部。以上狭窄处是输尿管结石易于嵌顿 的部位。
泌尿系统解剖生理
泌尿系统解剖生理
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
3.肾小体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其中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
4.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重吸收功能(近曲小管重吸收量最大);分泌和排泄功能;浓缩和稀释功能。
5.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由肾皮质产生,可促进红细胞生成,肾衰时,机体易出现贫血。
6.输尿管有3个狭窄(起始部、跨越髂血
管处、膀胱壁内),是结石、血块及坏死组织容易停留的部位。
7.男性尿道有2处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3处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外口);女性尿道短、粗、直,易患尿路逆行感染。
8.肾炎性水肿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滤降低导致,多从眼睑及颜面部开始,指压凹陷不明显,血压常可升高。
9.肾病性水肿主要是由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多从下肢开始,常为全身性、体位性和凹陷性。
10.镜下血尿是指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脓尿是指每高倍视野白细胞>5个。
11.白细胞管型是活动性肾盂肾炎的特征,上皮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衰竭。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大量输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
GFR
4. 肾血浆流量 虑过平衡点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加快 GFR
很快达到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二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1.概念
重吸收: 指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 到血液中的过程
2. 重吸收方式 1)被动重吸收: 2)主动重吸收:
3. 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 ◇差异性 ◇有限性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结构
一、肾的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左肾 T11-L2;右肾:T12-L3 二、形态: (1)两端:上端:宽薄;下端:窄厚
(2)两面:前面:凸;后面:平 (3)两缘:外侧缘:向外隆凸;内侧缘:凹有肾门、肾V、肾垂及N,淋巴管出入部 (4)被膜:内层:纤维囊、中层:脂肪囊、外层:肾筋膜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K+、血Na+改变 心钠素:排纳利尿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终尿
1-2L/天 平均1.5L/天
无糖、Na、Cl、K少尿素、 肌酐比原尿多
1%排出体外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 小管液中某溶质浓度 管腔中渗透压
滤过平衡: 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 滤过停止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有统效滤过示意图
(三)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
1. 大失血、休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生理学泌尿系统(一)
生理学泌尿系统(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的科学,泌尿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系统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理学中的泌尿系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排尿和排泄机制。
正文内容:I. 泌尿系统的组成A.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产生尿液。
\t1. 肾小球:含有毛细血管网络的结构,负责初步过滤血液。
\t2. 肾小管:接收肾小球过滤的物质,进行再吸收和分泌。
\t3. 肾盂:将尿液传输至输尿管。
B. 输尿管:连接肾盂与膀胱间的管道,将尿液输送至膀胱。
1. 输尿管内部结构。
2. 输尿管的运动机制。
C. 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通过膀胱壁的肌肉收缩实现排尿。
\t1. 膀胱的解剖结构。
\t2. 膀胱的顺应性和容量。
II. 肾脏的功能A. 过滤和排泄废物2. 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作用。
B. 维持血液的稳态1. 肾脏的调节血容量和血压的机制。
2.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C. 分泌激素调节1. 肾脏合成和分泌的激素。
2. 激素对体内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影响。
III. 尿液的形成过程A. 肾小球滤过1. 血液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滤过机制。
2. 滤过物质与不可滤过物质的区分。
B. 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1. 重吸收的物质及过程。
2. 分泌物质的源和机制。
C. 尿液的浓缩1. 肾小管对水和溶质的重吸收作用。
2. 抗利尿激素对尿液浓缩的调节。
IV. 运动与泌尿系统A. 运动对肾脏的影响2. 水和电解质的代谢调节。
B. 运动对尿液产生和排泄的影响1. 运动对尿液产生量的影响。
2. 运动对尿液排泄机制的影响。
V. 饮食与泌尿系统A. 饮水与尿液产生1. 水分摄入和排泄的平衡。
2. 饮水量对尿液产生的影响。
B. 饮食与尿液成分1. 食物中的物质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2. 饮食与尿液pH值的关系。
总结:生理学的泌尿系统对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和排除废物十分重要。
肾脏、输尿管和膀胱是泌尿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肾脏负责过滤血液产生尿液,而输尿管和膀胱负责尿液的传输和储存。
泌尿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抗利尿激素
4.抗利尿激素释放的调节机制: ① 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大量出汗、腹泻(机体失水)时 血浆渗透压(尤其是血浆晶体渗透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下丘脑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 尿量
抗利尿激素
机制:
大量饮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
下丘脑渗
透压感受器兴奋性
下丘脑合成水重吸收
蚕豆状,成对,右肾比左 肾低1-2厘米
肾的外部形态
肾可分为两缘、两面和两端。两 缘是指内侧缘和外侧缘,内侧缘 中份凹陷,称为肾门,肾门是肾 盂、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肾 的门户,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 结缔组织包裹为肾蒂。
肾的外部形态
肾门是肾窦的开口, 肾窦是肾门的延续。
肾的外部形态
肾的两面是前面和后面,前面凸 向前外侧,后面紧贴着腹后壁。 两端是上端和下端,上端宽而薄 ,下端窄而厚。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
1.合成部位: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2.作用
•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 增加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NaCl; • 增加内髓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抗利尿激素
3.作用机制: • V1R:血管平滑肌 • V2R:肾远端小管末段和集合小管上皮细胞 • V2R-Gs蛋白-AC-cAMP-PKA系统
有效滤过压
超滤的动力: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肾 小囊内液的胶体渗透压。
超滤的阻力: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 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 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 渗透压)-(血浆胶体渗 透压+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10mmHg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部位 的有效滤过压并不相同。 当滤过阻力等于滤过动力 时,有效滤过压降为零, 称为滤过平衡。
系统解剖学之泌尿系统
上前段
(二)肾段
下前段
每个肾分5个肾段,即上段、 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 段。
各肾段由同名动脉供应,有 少血管的段间组织分隔,称 乏血管带。
下段 前面
肾内静脉无一定的节段性,互 相间有丰富的吻合支。
上段
上段
上前段
后段
下段
后面 下前段
六、肾的畸形与异常 (一)马蹄肾
(二)多囊肾
(三)双肾盂及双输尿管 (四)单肾
由2~3个肾小盏全成一个 肾大盏
由2~3个肾大盏汇合成一 个肾盂
肾动脉分支及静脉属支
肾静脉 肾盂
肾乳头
肾的冠状切面
肾柱 肾大盏 肾小盏
纤维囊
五、肾段血管与肾段
(一)血管
1、肾门处通常有两支, 前支和后支,前支再分出 4个分支,与后支一起进 入肾实质内。
2、肾动脉的5个二级分支 在肾内呈节段性分布,称 肾段动脉。
(五)低位肾
第二节 输尿管 一、分部 (一)输尿管腹部 (二)输尿管盆部
二、3处狭窄
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 管移行处 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 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部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一、膀胱的形态
膀胱尖、膀胱体 膀胱底、膀胱颈
二、膀胱的内面结构
膀胱三角:位于左 右输尿管口和尿道 内口之间。
输尿管间襞
膀胱尖
输尿管间襞
膀胱三角 尿道内口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输尿管
输尿管口 前列腺
三、膀胱的位置与毗邻
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 男性膀胱的后方 为精囊、输精管 壶腹和直肠
女性膀胱的后 方为子宫和阴 道
耻骨联合 输精管壶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段 远端小管
近端小管的功能
重吸收功能:吸收85%以上Na+和水,全部 蛋白质、氨基酸和葡萄糖及维生素,50% 的碳酸氢盐和尿素
分泌功能:H+、氨、肌酐和马尿酸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单层立方上皮 细胞小,染色浅 游离面无刷状缘 基底面纵纹明显
hilum 肾蒂 renal
pedicle 肾窦 renal
sinus
内部结构
肾实质
○ 肾皮质 ○ 肾髓质
肾锥体 髓放线 皮质迷路 肾乳头 肾柱
尿液引流管道
○ 肾小盏 ○ 肾大盏 ○ 肾盂
组织学构造
肾实质组成
肾单位 nephron
○ 肾小体 ○ 肾小管
男、女性尿道差 异
男性尿道长、窄、 弯(详见生殖系 统)
女性尿道短、宽、 直,开口于阴道 前庭
Thank You!
入球小动脉较出球小动脉口径粗大,血管球 内压力高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
输尿管 ureter
分段
腹段 盆段 壁内段
三狭窄
肾盂移行于输尿管 处
越过小骨盆入口处 壁内段
膀胱 urinary bladder
位置 形态 内部结构
膀胱三角
尿道 urethra
球外系膜细胞
肾的血管
肾动脉 肾段动
脉 叶间动
脉
弓形动脉
小叶间动脉
入球小动脉-肾小 球毛细血管网-出 球小动脉-肾小管 周围毛细血管网
被膜下毛细血管网
小叶间静脉
弓形静脉
叶间静脉
肾血管特点:
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短而粗,血流量 大,流速快
肾内血管走行较直,血液能很快到达血管球
右各一 左肾高于右肾半个
椎体 T12-L3水平
体表投影
肾区 renal region
肾的被膜(由内向 外)
纤维囊 fibrors capsule
脂肪囊 adipose capsule
肾筋膜 renal fascia
形态
前、后面 上、下端 内、外缘 肾门 renal
人体解剖生理学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肾 kidney 输尿管 ureter 膀胱 urinary
bladder 尿道 urethra
功能
排出废物 排出多余水分 内分泌
肾 kidney
位置
腹膜外位器官 位于脊柱两侧,左
远端小管功能
重吸收Na+、Cl-和水,分泌K+和H+。调节机 体的水盐平衡。
集合管系
弓形集合小管 直集合管 乳头管
集合管系功能
重吸收水和交换 离子
浓缩尿
球旁复合体
球旁细胞:
○ 入球小动脉管 壁内
○ 产生肾素
致密斑:
○ 离子感受器, 感受Na+浓度 的变化
尿液滤过屏 障
毛细血管内 皮细胞
毛细血管外 基膜
足细胞足突 间隙的裂隙 膜
根据肾小体在皮质中的位置,肾单位可分 为
皮质肾单位-滤过 髓肾单位-浓缩稀释
肾小管的构成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 单层立方上皮 ○ 游离面有刷状缘 ○ 基底面有纵纹
近直小管
○ 上皮细胞较矮 ○ 微绒毛及质膜内褶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集合管
○ 弓形集合小管 ○ 直集合小管 ○ 乳头管
球旁复合体
肾小体的构成
肾小球
构成
○ 入球小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出球小动脉
特点
○ 管径: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 毛细血管为有孔型
肾小囊(双层)
壁层:单层扁 平上皮
脏层:足细胞 肾小囊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