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合集下载

市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探析——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市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探析——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第 l 卷 第 1 1 期
21 0 2年 2月
淮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HUAI ROFES I BEIP SONAL AND CHNI TE CAL COLL EGE
V0 . 1 No 1 11 .
Fe .2 2 b O1
摘 要 : 情 教 育 是 高校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市 它是 帮 助 大 学 生 确 立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的 重 要 途 径 , 是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 应 有 之 义 , 培 养 大 学 生 爱 国 主 义 情 怀 的 重 要 抓 手 。 高 校 教 师要 树 立 正 确 的 指 导 思 想 , 是 运

和 基 本 经验 教 育 ; 行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和 社 会 主义 现 代 化 建 进
设 的形 势 、 务 和 发 展 成 就 教 育 ; 行 党 和 入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必 要 性
政 策 、 大 活 动 和 重 大 改 革 措 施 教 育 ; 行 当 前 国 际 形 势 重 进 与 国 际关 系 的 状 况 、 展 趋 势 和 我 国 的 对 外 政 策 、 界 重 发 世 大 事 件 及 我 国 政 府 的 原 则 立 场 教 育 等 。市 情 教 育 从 基 本 层 面 来 看 , 于 形 势 和 政 策 教 育 的 国 内 部 分 。但 从 更 深 层 属 面来分 析 , 当今 世 界 经 济 全 球 化 、 治 多极 化 、 化 多 元 化 政 文 趋 势 越 来 越 突 出 , 界 的 联 系 越 来 越 紧 密 , 又 无 时 不 和 世 它 整 个 世 界 相 联 系 , 属 于 形 势 和 政 策 教 育 的 国 际 部 分 。市 又 情 教 育 是 形 势 与政 策 教 育 地 方 化 的体 现 ,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是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1. 引言1.1 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中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

校园是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学校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价值观念时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途径。

1.2 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特长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参与各种文艺演出、比赛和展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远离网络游戏和不良社会影响,更加注重心灵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学生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与各种文化展览和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动态,增强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文艺演出和比赛,学生还能深入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

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是一条既有效又重要的教育途径。

【内容字数:288】2. 正文2.1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作者:李学军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6年第3期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成长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占据了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栋梁之才。

“中国梦”理念的提出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迅速传播。

新时期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梦”体现着时代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进中国梦理念,也间接地体现了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和时代同步,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探索当代社会,从而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久发展。

一、“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一)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在当前的形势下,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保证顺利实现“中国梦”的教育。

此外,“中国梦”是对每个中国公民提出的,并不单单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后备力量的高校学生,更应该树立牢固的中国梦信念。

因此要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推动中国梦的发展进程。

(二)有利于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对一个民族来说,发展建设事业的基础就是拥有理想信念,将有利于促进党和群众共同奋斗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而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力量是义不容辞的。

由于我国目前现状的局限性,不利于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因此要融入“中国梦”理念,保障高校学生拥有正确和一致的思想,奠定坚实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基础。

二、“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为提高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就是社会实践,因此要引导高校学生在社会实际中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结合在一起,将时代发展需求和个人梦想的实现联系起来,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加强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环节,而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

下面将从校园文化活动的创设、师生参与、活动内容等方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具体途径。

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前提。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讲座、报告会、比赛、文艺演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师生共同参与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关键。

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发挥引导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活动的具体内容中。

学生也要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和参与实践,深刻感受思想政治教育所宣传的理论和思想。

活动的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重要环节。

活动的内容应该紧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利用形象生动的方式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念。

在文艺演出中可以设置剧本、歌曲或舞蹈来表达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在讲座和报告会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发展和意义。

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重要环节。

活动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展览、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和探索,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还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评估和总结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必要环节。

活动结束后,学校和教师要及时对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有着内在统一,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是融通互补的。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一是教育内容的融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品位,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二是教育方法的融入,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分属不同的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两者又有内在的辩证统一,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1、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人文素质教育则通过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素质,提升文化品位,完善人性修养,塑造人文精神,核心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它们均以教育人、塑造人为目的,在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共同发挥着塑造灵魂的作用。

2、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需要。

人文素质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开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视野,扩大德育的作用空间。

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改变人的精神境界,对人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它诉诸于人的感性、情感的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

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可利用人文素质教育所提供的丰厚的人文知识的积淀,发人深省的人生智慧的启示,生动具体的人文故事和人物的范例,动人心脾的艺术作品的感染等。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措施探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措施探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措施探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对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和梦想的集中体现。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摇篮,如何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措施。

1. 引领正确的价值观“中国梦”是关于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梦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培养爱国情怀“中国梦”要求每个中国人不忘国耻、发扬爱国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中国梦”理念,让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提升国家凝聚力教育是国家的未来,高校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通过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4. 增强历史文化自信“中国梦”不仅是现代中国的梦想,更是对中华民族多少年来的伟大成就的肯定。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中国梦”融入学生思想,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以上这些意义清晰地表明了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层面来探讨如何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 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设计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将“中国梦”理念融入其中。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讲授中国梦相关的知识和历史,开设中国梦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2. 组织“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国成功的一些典型地方,如深圳特区,上海自贸区等,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还可以组织一些与中国梦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中国梦主题文艺演出、中国梦知识竞赛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理解和认同中国梦。

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全文)

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全文)

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全文) 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全文)体系内容,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政课理论体系;要创新党史教育方法,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要加强教师队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教学;正确党史观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成为题中应有之意。

同时,党史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这些宝贵资源是提供了重要动力。

史观、树立大历史观,从而达到提升政治素质的目的。

首先,有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看待党史,对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有清晰准确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党史观。

坚决杜绝任何试图歪曲党的历史的不良倾向,使青年大学生不断增强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心。

再次,有利于大学生实事求是地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一部分人打着“学术创新”的幌子在网络上公然歪曲历史、诋毁英雄,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大学生群体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对自我已有的认知产生怀疑,进而影响教育效果。

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想引导,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澄清错误认识,避免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圈套。

(三)增强高校思政课感染力的内在需要如何通过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有着积极意义。

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其他的思政课程内容也与党史教育内容有所契合。

内容上的契合性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党史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众多真实的素材与鲜活的案例等等。

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既是学生了解党史的重要渠道,又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更加富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的案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心灵震撼与情感体验。

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理想信念部分的讲解可以与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相结合,将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事迹进行深度剖析,为大学生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供有效引导。

省情教育融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析——以安徽省为例

省情教育融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析——以安徽省为例

为本省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贡献 力量 的决心 。对学生 进行悠
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教育 , 就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省 的 自然环境 、 历史 的变 迁 、 发 和发展 过 程 , 开 以及各 个 时期政 的状况等等 。这些 内
容不仅有助于对 省情 的认 识 , 是爱 国爱 乡教 育的 生动材 也 料 。
省情 教 育 融人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论 课 探 析
以安徽省为例
姜 林 丽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 安徽 淮南 2 20 ) 30 1

要: 深入探 讨省情教 育融入 高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的 实现条件和主要途径 , 对于提 高教 学质 量和教 学水
平、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 贯彻落 实党的教 育方针都 有着重要 的意义。明确省情教 育的内容是省
人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的实现条件和主要途径 , 对于提 高教学质量 和教学水平 、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都有着重要 的意义 。

“ 历史文化作为一个 民族群 体意识 的载体 , 常常被称为 国家和 民族 的 ‘ 胎记 ’ 是一个 民族得 以延 伸的 ‘ , 精神基 因 ’ , 是培养 民族 心理 、 民族 个性 、 民族 精神 的 ‘ 篮 ’ 是民族凝 摇 , 聚力的重要 基础。 _ 。众所 周知 , ”2 J 事物 的过去和现在 之间 , 总是存 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同样 , 一个省的省情是省情各
组成要素历史运动的延续 和结果 。深刻地 认识历史 和文化
传统 , 是正确认识省情 的先决 条件 , 是省情 教育 的基 础性 内
容 。因为对 本省 悠久 历史 和灿烂文 化 的认 同总会 把一个人 的心与本省的前 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 甚至可 以激发起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措施探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措施探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措施探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和全社会的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加强“中国梦”的融入,以期能够更好地引领和教育学生,让他们理解和积极践行“中国梦”,也使高校的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将从“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意义1.引领思想教育,树立希望之光2.拓展思想视野,推动创新意识高校是知识的发源地,也是创新的温床。

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拓展和深化,使他们具备更为广阔的视野,从而推动创新意识。

同时,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也有助于实现中国梦,因此高校应当着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

3.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中国梦”提倡拼搏进取、追求卓越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当“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时,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具体内涵,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措施1.组织“中国梦”主题课程高校应设立特别课程,为学生讲授“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内涵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借鉴意义。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梦”这一概念,又能够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

高校可以开展讲座、展览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的概念,同时也提醒他们时刻保持对“中国梦”的积极关注和追求。

比如举办“中国梦领航·青年梦启航”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3.开展“中国梦”创新研究高校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国梦”创新研究。

这对于拓宽思想与视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大学生理解和支持“中国梦”,同时推动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索几种可能的途径。

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来宣传和普及思想政治教育。

在校园文化节上可以设置专门的思政知识竞赛,通过有趣的题目和奖励机制,吸引学生参与。

在活动中设置一些思政教育展览,通过展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国家政治的发展历程、思想家的思想理论等等。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意识。

可以通过开设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或社团活动来融入校园文化。

可以开设一门名为“思政课”的课程,通过讲解国家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内容,帮助学生增强政治素养。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组织相关的社团活动,比如“思政读书会”、“思政辩论社”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思想和学习政治的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思想,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结合,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

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访社区、参观政府机关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和政治的现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环境保护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还可以通过培养一支优秀的思政教育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思政教育专家和教师来开展讲座、讲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思政教育指导。

学校还可以培训一些素质较高的学生,成立学生宣讲团队,通过讲解和答疑,向其他同学传递思政教育的理念和重要性。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政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试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试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内容单一、学生思想疏离现实等。

中国梦理念强调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契合。

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具体融入途径包括增加中国梦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

以各地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为例,探讨融合效果。

总结认为融入中国梦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激励学生自强不息。

展望未来,应加强对中国梦理念的深入理解,不断完善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思考启示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种方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梦、融入、途径、案例分析、必要性、背景介绍、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理念介绍、总结回顾、展望未来、思考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梦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理念。

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未来栋梁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加强中国梦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和自身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我将探讨中国梦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问题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大学生总体思想高度活跃,但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国家发展、社会变革等问题认识不够深刻,缺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这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也影响了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实践。

如何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家意识,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省情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以青海省为例

加强省情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以青海省为例
族学生 占 4 4 。 中共 ( 预备 ) 党员 占 1 5 , 入 党积极 分子 占
首 先 是 民族 意 识 问 题 。青 海 境 内 居 住 着 4 7个 少 数 民 族, 其中汉族 、 藏族 、 回族、 土族、 蒙古族 、 撤 拉 族 等 六 个 民 族 为 主体 民族 。千 百 年 来 , 各 民族 在 此 和谐 相 处 , 同 乳共 生 , 建
他 地 区 的特 殊 性 。

调 查 结 果 及 分 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 1 2 0 0份 , 收 回 有效 问卷 1 2 0 0
份, 有 效 回收 率 为 1 0 0 , 网上 问卷 参 与 者 5 0 0人 次 。参 与 问 卷 调 查 的 学 生 中高 校 的 占 5 9 , 高 职 院 校 的学 生 占 1 9 %, 成 人院校( 主 要 是 电大 ) 学生 2 2 。汉 族 学 生 占 5 6 , 少 数 民
第 3 5卷
第 4期
青 海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Qi n g h a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P h n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学校对省情教育重视不够 、 实 践 教 学 薄 弱 等 问题 。
1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对 象 的特 殊 性 青海是一个多 民族聚 居省份 , 独特 的历史 文化 、 风俗习 惯、 民族 心 理 等 使 得 , 青 海 高 校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具 有 不 同 于 其
省情教育内容中蕴涵着该地区作体系探索基于网络课程学习即时通讯工具博客等新媒的民俗风情人文历史宗教信仰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发展体支持与面授相结合的新型省情教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战略规划等重要信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人格熏省情教育活动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青海省情正确认陶方面的内容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主题活动提供丰富的识青海区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素材和多样的形式通过开展以省情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对家乡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民族团结增强自信心更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营造良好的校园好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作贡献

省情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及对策

省情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及对策
接班 人 的重 任 , 将省情 教育 融人 思想政 治理 论课 中 。 是 培 养 热爱 乡土 、 热爱 祖 国的大学生 的有 效路径 之一 。将 省情教育
融入 高校思 想政治 理论课 中 , 增加 了教 学 内容 的吸引力 , 可 以提高 大 学 生参 与 课 堂教 学 和课 外 实 践 的主 动 性 和 积极
肖金 波
( 广 东培正学 院 , 广 东 广州 5 1 0 8 3 0 ) 摘 要 : 省情教 育是 国情教 育的具体 化 , 有利 于培养 学生的 家国情怀 , 树 立爱 家 乡爱祖 国的 意识 , 省 情教 育融入 思想政 治理论课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目前省情教 育融入 思想政 治理论课 存在 的 问题 : 各省各 高校 重视程 度不一 ; 开展形 式较为单 一 ; 偏 重静 态省 情忽视动 态省情 ;省情 的精 神 内涵的挖掘 薄弱。针对存在 的这 些 问题应尽 快制 定高校省情 教育 国 家层 面的指 导方 案; 开展 形式应 当有所创新 ; 在 静 态省 情教 学基础 上重视动 态省情 ; 着 力挖掘 和利 用省情 申的精 神力 量。
课来增强思政课 的实效性 。一些 高校在教 学改革中也进行相 关探索 。但省情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并 没有全 国性 的课
程标 准和要求 。 各省各 高校都是 自发地进行 探索 , 因此 , 对省
情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重视 程度 不一 , 效 果差异较大 。
表1
省 份 省情 教 育 融 人高 校思 政 课 的 起始 年 份 浙 江 云南 贵 州
伸 删 势与政 策课 ” 校形 中的省 情教 育进行 了研 究 。 认为 省情教 育
管部 门的指导 , 也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 中不 断探 索和总结 。 高校 在引导 大学 生树立 正确 的世界 观 、人 生 观的过 程 中扮 演重要 角色 ,承担着 培养 建设 中 国特色社 会 主义合 格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作者:郭琳琳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3期郭琳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全面育人的高等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必须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将课程内容、学术信息与文化内涵转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知识资源,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程开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学生也越来越注重独立人格的发展,但却存在脱离实际、在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等问题。

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虽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受到外界不良思想腐蚀的风险。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一)适应教育转型发展需要,培育政治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发展。

教育的重点是重视学生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技能的培养,但部分高校却在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

许多学生在学校里都存在着较高的道德风险,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也会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职业道德问题,对他们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我国企业的信用和经营。

这就对高校学生教育的思政功能提出了更迫切和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二)思政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受到各种不良信息和文化的影响,他们对这些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还比较弱,从而会造成有些学生的心灵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侵蚀。

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严重问题,沉溺于手机网络使得他们自身难以得到成长和发展,考试作弊、挂科现象普遍存在。

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随着我国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至关重要。

以下是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路径。

推动地域文化知识的教学。

地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在课堂上系统地讲解地域文化的历史、特点、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所处的地域文化。

高校可以设立特色的地域文化课程,如“陕西文化概况”、“四川民俗文化”等,通过教授相关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开展地域文化传统活动。

地域文化传统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域文化的魅力。

高校可以策划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活动,如地方戏曲演出、传统节日庆祝等,同时邀请地方的文化名人、专家等给予指导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充实地域文化资源。

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地域文化资源充实工作。

高校可以在校园内建设地域文化主题展览馆,展示地域文化的发展历程、典型代表等,供学生参观学习。

建立地域文化资料馆,收集整理与地域文化有关的书籍、音乐、电影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了解地域文化的途径。

倡导地域文化研究。

高校可以设立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或课题组,支持教师和学生开展地域文化研究工作。

组织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等活动,提供学术交流和发表成果的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域文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地域文化的融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推动地域文化知识的教学、开展地域文化传统活动、充实地域文化资源以及倡导地域文化研究等路径,可以更好地将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一、加强地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化体系。

作为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地域文化承载着地方民俗、风土人情、历史传统等丰富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文化品格。

将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地域文化课程的方式,让学生系统学习和了解当地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域文化调研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学校可以邀请地方文化名家、专家学者前来进行地域文化讲座和交流,让学生通过专家的介绍和讲解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地域文化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乡土文化的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二、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养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特色符号,包括语言、建筑、工艺品、烹饪、服饰、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元素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艺术节、文化展、手工制作等活动,向学生展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化的热爱。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地域文化创作和传承,比如学生可以学习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参与当地的节庆文化活动,学习当地的民俗音乐和舞蹈等,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地域文化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比如传统节气、地方年俗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当地的传统节庆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意识。

以省情教育为载体,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省情教育为载体,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省情教育为载体,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省情教育是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国情教育地方化的具体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开展好省情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省内灿烂辉煌的历史,有利于让学生理性分析省内发展现状和机遇,有利于让学生客观了解省内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未来,帮助广大学生增强对家乡的认知度、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广大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关键词:省情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体现时代性,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深入开展省情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省情教育的有机联系,重视省情教育的内容、途径、形式和方法。

让学生充分了解省情,激发大学生朋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一、省情教育的内容1、详实的基本省情信息教育。

以贵州省为例,贵州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革命斗争历程,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以及贵州省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与高校相关学科紧密结合的相关产业发展现状等等,都属于贵州基本省情信息。

2、具体的省级方针、政策、理论的宣传教育。

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发展战略,各省级行政机关和职能部门发布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贵州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热点、亮点和难点问题等等,都属于这方面的内容。

方针政策理论的宣传教育是省情教育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省情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3、全省现代化建设实践方面的教育。

以贵州省为例,构建“和谐贵州”、推进“工业强省”、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环境立省”战略和构筑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目标,优化经济发展等都是贵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举措。

“省情教育+”模式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

“省情教育+”模式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

作者: 刘方[1]
作者机构: [1]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出版物刊名: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页码: 126-12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1期
主题词: 省情教育;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院校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全面提升人才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省情教育具有内容活、渠道宽、实效强的特点,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省情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应当坚持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顶层设计与多样创新、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重点在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上发力探索实现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作者:占华勇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5期
摘要省情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校开展省情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我们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开展省情教育,尤其是要利用好形势与政策课来抓好省情教育,还要利用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平台,让省情教育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省情教育高校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加强对大学生的省情教育,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得到贯彻实施的具体体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省情教育,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省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省情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情是指某省范围内的基本信息,包括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等。

省情教育就是指运用该省的自然和人文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状况,利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进行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教育。

根据大学生的成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青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情操等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取得预想成效,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省情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能优化和丰富教学方法。

1.2省情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然而,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是如此繁杂和广博;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填鸭式和一般的说教,那么这样是很难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和成效的。

因此,必须找到突破口,利用好现有资源,而挖掘省情资源无疑是个好的选择。

省情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更为形象、具体、直接的特点,方便我们结
合理论与实践。

很多地方已经注意到了省情教育的优势,纷纷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这上面,在省情教育的道路上下足功夫。

1.3省情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相互加强优化
省情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两者在内容上能够互相优化和加强,省情为其提供了具体丰富、现实形象的素材;高校思政教育又为省情教育提供了可以依托的平台,两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不能割裂开来。

省情教育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国内部分,从微观上讲,它包括一个省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等基本信息;从宏观层面来看,更包括了一个系统全面、脉络清晰的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方针,全省的近远期发展规划和发展趋势等信息。

省情作为国情的具体化,一个省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思路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实践体现。

大量的实例和数据能够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例如,浙江省在改革开放中,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快速腾飞,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浙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浙江省的发展,让学生从浙江的发展来思考和分析全国的发展、全社会的发展。

浙江的高校,省内生源占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基本在省内发展,这也为浙江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省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2.1抓好省情教育的基本范畴
不同的人对于省情基本内容的定位多少是有些差异的。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省情应当是指某省级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人文社会环境、历史习惯、经济发展等基本信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省情还应该包括一系列变化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信息。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省情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省情、用省情,自觉做到思想和行动统一,主动挥洒青春才华,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努力拼搏。

因此,以浙江省为例,高校省情教育就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客观全面的基本省情信息教育。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是中国大陆太阳最早升起的省份,是东部沿海海岸线较长的省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浙江省还是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发源地,典型的鱼米之乡、江南水乡,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又比邻长江三角洲,区位优势明显。

浙江省历史文化悠久,有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形成的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彪炳史册。

以及改革开放后,浙江省在改革、发展和稳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些基本信息都应当被学生所熟知。

二是全省的政策方针教育。

以浙江省为例,省委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贯穿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方针所出台的办法措施等都是省情的范畴。

例如,
国家批复浙江省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就是我省当前重要的省情。

三是省内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教育。

以浙江省为例,在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中,浙江儿女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浙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目前,浙江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正凝聚力量为加快“两富”现代化浙江而努力开拓进取。

省情教育的落脚点是社会实践方面的教育,上述三方面可以让大学生认清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深入了解各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建设部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2省情教育途径和方式的多样性
开展省情教育,各省和各高校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做法。

当前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是制定编写省情教育的教材,在全校学生中开设省情教育必修课;另一种方式是不制定统一的教材,也不把省情教育当做必修课,省情教育由各学校的教研室和任课教师自行掌握,把省情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前一种方式对大学生的省情教育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为重视,比较系统化,更能将省情教育落到实处;后一种方式虽然在形势上更为灵活,但在实行层面上却受到每个老师的知识结构、个人喜好的不同而不同,后一种方式的省情教育效果显然不会太理想。

目前,高度重视省情教育,把省情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的省份还有江西省。

该省于2011年8月组织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了《魅力江西——江西省情教育读本》,该书作为江西高校的省情教育的课程教材,是大一年新生的必修课。

该书以江西的基本省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江西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律,提出了认知江西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与此同时,江西省还打算建立和完善省情资料库,建立专家队伍,让省情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成体系,在师资上有充足的保障。

当前,对于很多省份来说,并没有编写出版统一的省情教材,很多学校也只是在思想政治课中穿插一些省情教育的知识。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4至5门必修课。

这些课都能够把省情教育引入到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例如,《思修》课中的第二章,当学习到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的时候,教师不仅可以讲祖国的灿烂文化,还可以讲我们身临其境的省情历史文化,两者穿插,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遥远和陌生,而是会有一种真实和亲切之感。

再比如说,我们讲授中华民族精神的时候,可以讲一些省情教育,笔者在讲授中华名族精神的时候,就穿插了“浙江精神”、“浙商精神”的内容,这样让学生在一种亲切、真实、具体的环境下学习,效果会更好。

除了课堂上的省情教育外,各高校还应全面充分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的平台和载体,利用好媒体和舆论手段,使用移动电话和网络技术、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板报、摄影展、报纸、专题报告等方式,对大学生全方位进行省情教育。

也可通过暑期调研,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的省情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征文、诗歌朗诵、省情
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大学生学习省情知识的热情。

总之,省情教育,不仅要靠课堂,还要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推促。

因此,无论是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浙江省提出的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这些美好愿景的实现,都离不开扎实的省情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艳君.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2] 刘利华.广东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和省情教育的功能衔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3] 徐伟.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省情教育的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2).
[4] 邓灿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的省情教育论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9(12).
[5] 姜林丽.省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析——以安徽省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