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页5]

合集下载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教案集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教案集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第一课从地图看世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世界地图发展变化的几个过程及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地图名称。

(2)常见的地图种类和形式。

(3)地图与人类生活的实际联系。

(4)地图的基本三要素。

(5)地图的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世界地图发展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地图与人类生活实际联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

(3)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向前人学习的意识。

3.能力目标:(1)通过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地图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基本能力。

(3)通过比例尺公式的学习,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三者之间的换算并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地图的种类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地图三要素难点:地图三要素的换算和实际运用地图与人类活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1.结合书上的“读与思”,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地图分析以得出一定的结论。

2.结合书上的“活动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3.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

4.结合书上的地图资料和地图册上的资源,培养学生对地图的一种情感。

5.结合练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要单词】世界地图 the Map of the World公元前 BC电子地图 electronic map比例尺 scale方向 direction【板书设计】§1 世界地图的变化一、历史发展遥远的古代(古希腊人)(中国)(托勒密)帛地图经纬线现代)二、地图类别1、纸制地图2、立体地图3、影像地图4、电子地图【教学过程】(导入提问)上学期,我们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什么?——我是中国人。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摘要]:新课标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统筹全局、精心策划和确定方案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教学的过程,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

一要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二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三要选择好教学方法,四要做好课堂提问,五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六要做好教学评价。

[关键词]:课堂设计教学艺术《历史与社会》新课标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在分析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特点等诸多因素基础之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统筹全局、精心策划和确定方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教学的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

要充分考虑教学标准、现行教学资源条件以及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态度、文化知识基础等因素,制定好《历史与社会》的总体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

在制定过程中,要防止教学目标的偏低或超纲,力求做到紧扣实际、恰到好处。

例如,《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节课《我的家在哪里》,教师应当在分析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状态、学校教学条件、本课教学主题等因素后,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独立绘制出所在学校的平面草图;(2)分析并初步了解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3)利用自己绘制的平面草图,描述某个地点的具体位置,并能进行地图上的简单计算;(4)利用图介绍周围的环境;(5)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对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的具体落实,因此,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本、图册、影像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

在对课本和图册进行处理前,要准确把握好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对象相一致,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明确学习任务。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2课自然环境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2课自然环境
- 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参与自然环境保护的课题项目,如设计节能减排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环境保护专家、农民、企业家等,模拟解决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环境实验,如观察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改善生活质量。
-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自然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3. 知识点拓展
- 气候变迁:让学生了解地球气候的历史变迁,以及气候变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如冰河时期和温暖时期的交替。
4.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难点:
1. 理解气候、地形、水系等自然环境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3.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
解决办法: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深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随机提问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自然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 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方式和合作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 测试: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 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  教学设计

所 谓 合 作 学 习 (ol oai erig cl b rt e lann )是针 对 学 a v
生个人 活动 的 “ 体 学 习” 而言 。严 格地 说 ,合作 学 个 习与 自主学 习 、探 究 学 习也并 不构 成 并列 的关 系 。真
实 的合作学 习 往往存 在 于 自主 学 习 、探究 学 习 中。合
接受学 习之 间 、在 合作 学 习和 个体 学习 之 间作 出非此
即彼 的选 择 。 只是 针对 目前 过 于强调 接 受学 习 、死记 硬 背 、机 械 训 练 的 现 状 而 言 ,需 要 关 注 “自主 、探
究 、合 作” 的学习 方式 。 总体 上看 , 自主学 习或 主动 学 习 、学生学 习的主 动性 等观 念在 新课程 所 倡导 的学 习方 式 中具有 关键 性 意义 。如 果说 合作学 习不必成 为普 遍 的学 习方 式 ,因 为大 量 的学习 可 以是 学 生个 体独立 完 成 ,只是 在需 要 的时 候合 作学 习才被 呼 唤入 场 ,那 么 自主学 习或 主动
丰 富 多 样 的 缸 三 0.
实验 区 的教师 勇 于打破 传 统 的教学 形式 ,摸索 出 丰富多 样 的 、 合 教改理 念 的新 的教学 形式 。 符 其 一 , 堂讨 论 。 是在 教 学 中使用 得最 多 的教 学 课 这
形式 。 在讨 论 的形 式方 面 力求 多种 多样 , 就其 范 围而 言
维普资讯
书本 知 识情 境 中 “ 现 并 解决 问题 ” “ 发 或 研究 问题 ” 显 ,
然这 有些类 似科 学研 究 者 的求 知方式 或 学 习方式 。所
不 同的 是 , 学研 究 者 的 “ 科 探究 ” 须 是 在整 个 学术 界 必 具有 某 种 “ 创性 ” “ 创性 ” 而 学 生 “ 究 ” 问题 独 或 原 , 探 的 只要 对学 习者 本人 来 说 具有 一 定 的 “ 陌生 感 ” “ 异 或 新 感” 就有 “ 究 ” 探 的意义 和价 值。 看重 的是学 生在 主动 它 “ 究” 探 中深 刻 地 领会 知 识 、 学会 自主 学 习并 形 成合 宜 的情感 、 态度 和价值 观 。 历 史与 社 会是 一 门 以培 养 现代 公 民应具 有 的 人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篇一:2014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全册教案集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主要区别。

2、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兼有讲述法和学生表演。

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古猿图片、相关资料和练习。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

六、教与学的过程(新课导入)我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你知道几种关于“我们祖先起源”的说法?你认为哪种说法比较合理?人是由猿转化来的,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直立行走、生产劳动、火的使用)促使部分古猿直立行走,向人类演化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目前所知道的最早人类化石发现于非洲的坦桑尼亚,距今377万一359万年之间,同时展示《非洲地图》,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

利用《非洲地形图》设置场景:1000多万年以前,非洲大陆东部地区形成了一条南北纵向的大裂谷,裂谷东部陆地上升。

学生思考:当时的古猿生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古猿下地后会遇上哪些原来在树上不会遇到的问题?古猿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自身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从环境的变化角度去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在地质学的第三纪中期(距今约6500万一300万年),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森林面积减少,出现了林间空地和稀树草原。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现象等。

理解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规律,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的整体认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历史与社会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归纳和表述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培养其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重大改革、战争、著名人物等。

历史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和标志性事件。

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和深入分析。

历史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内容。

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性,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知识呈现与讲解:系统讲解本课的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现象等。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深刻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互动与讨论: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某个历史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织课堂问答活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在互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述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实践操作与探究: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参观历史遗址、采访当地老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与社会的变迁。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开阔其知识视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总结与反思:在课堂结束时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2)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3)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研究历史事件;(2)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使命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祖国第1课:祖国的位置与范围第2课: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第二单元:古代社会第3课: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第4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2)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和分析问题能力。

2. 教学难点:(1)古代社会的制度变迁;(2)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与影响;(3)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历史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期末考试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在学期末的历史学习成绩。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下册2. 辅助教材:历史故事书籍、历史地图、历史纪录片等3. 网络资源:历史网站、在线课程、历史论坛等4. 实物资源:文物模型、历史图片、手工制作材料等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我们的祖国(2周)第1课:祖国的位置与范围(1周)第2课: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1周)第二单元:古代社会(4周)第3课: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1周)第4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1周)八、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对历史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取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进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大变革的时期》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期》。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年龄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年龄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知道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年龄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年龄战国时期中华文化显现生气蓬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第一扼要介绍了社会性质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显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年龄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形,掌控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知道、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故事讲授、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控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判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教学设计

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教学设计

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教学设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新课程新课标已经逐步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与社会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新的教学设计已经开始落地。

本文将重点介绍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社会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历史和社会意识;2.提高学生的历史和社会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和社会现象;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历史的定义、分类、时代划分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2.中国古代史:系统介绍从夏朝到清朝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3.世界史:介绍世界各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世界大事件的发生和影响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4.地理和环境问题:介绍地理和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5.社会问题:介绍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教学方法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掌握历史和社会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和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

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本学期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课的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

三、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总共分七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叙述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及乡土教材的教授。

3、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难点是认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

五、教学措施(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方法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方法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

"教育学家们一致认为先进学生和后进同学的差异,重要的一点是先进学生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而后进学生大多是学到哪里算哪里,或教师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或教师指向哪里,自己也到不了那里,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每天在无所事事中度过。

因此每位学生在开学伊始,必须制定自己的计划。

1、制定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是要分析现有的条件,即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自身已经具备的条件;第二步,是确定目标。

它是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空中楼阁。

第三步,是选用措施。

它是实现目标执行计划的保证,包括作息时间的调整,各学科之间的调换和搭配,文体活动的安排等。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个步骤,是安排步骤,它要求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2、计划制定要遵循的原则:(1)确立明确的目标任何计划的制定都需要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灯塔,它是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基础。

作为中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提出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对自己的学习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个大致的设想,对自己要发展那种兴趣有个打算。

同时,对于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也要有正确的认识,以便确立改进的目标。

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

凡事预则立、奋则进,所以学习的目的越明确,学习行动的意志也就越坚决,尤其是在高尚学习动机支配下的行动目的,更能使我们不顾生活条件的艰辛,不顾各种内部和外部困难,全力以赴来搞好自己的学习。

(2)参照生物钟原则。

"生物钟周期律"对人起着一定的影响,我们应因势利导,在高潮时,增加任务量,提高效率。

在低潮时,保持正常的任务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患于未然。

人由于心理和生理条件的不同,其最佳的"生物钟周期"也不尽相同,即其学习的最佳期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正确利用生物钟的调节作用,才能更好地制定一套完美的计划,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例谈《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学方法

例谈《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学方法


据 材料 和 问题 , 经过 自己的独 立 思考得 出结论 。也就 是 说 学生还 停 留在 过 去传 统 的闭卷 考试 的 思维模 式 . 不会灵 活 迁移 知识 如2 0 1 2 年 舟 山 市 中考卷 第 2 1 题 描 述 各 具特 色的 生产 生 活 场景 , 得 出《 历 史与 社会 》 的基 本 观 点 , 就 很好 地体 现 了这方 面 的 能 力要 求。 ( 三) 复 习课 必须 学会精 讲精 练 . 做 到讲 练 结合 高效的 复 习课 必 须贯彻 精讲 精 炼、 讲 练结合 的复 习原 则 要 把知识的精讲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 在“ 精” 字上下功夫 课堂 上尽量给学生提供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与思路 ,坚持师生互动 . 体现 教 学“ 双 为主 ” 的原 则 。 关 注提 高答题 技巧 的训 练 。 加 强 审题 能力的培养 , 使 学生学会从材料 中利用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方
教 改・ 教 研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 r c h
2 0 1 3 年1 2 月 中旬 刊
的协作 . 让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都得到展 示. 个性 精神 上 获得 成 长与发 展 , 不 断提 升 生命 的品 质 。教 师只 有创 设 出 尽 可 能得 到 张扬 这 样 的课 堂 , 才 能有 效 的 帮助 学 生塑 造 出独 立 健 全 的人格 . 为人 其次 . 课 堂上要 鼓 励 学生 自由的表 达 自己的 思想 , 鼓 励 学 生 生 打 下 坚 买 的 基 础 大胆 怀 疑 , 敢 对 书本 、 对教 师 、 对 同 学提 出不 同的 意见 、 敢 于 怀疑 个人是 否 具 有独 立健 全 的人 格 直接 决 敢 于 向“ 权威 ” 结论 战 。教 学过程 中关 注 学生 的 与成就 , 就像人们所说 的“ 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 “ 根有 多深. 树 个性 差 异 和独 特 感 受 , 给 学 生 的求 异 思 维 留下 空 间 , 促 进 学 生形 就 能 长 多高” , 如 果 学生 中职段 没有 培 养 出 良好 的人 格特 征 , 那样 成主 动 求并 意识 。 今 后 的 学习和 成长 都会 受到 限制 。 充分利 用 学科优 势 .用心 、 专 最后 , 课 堂上 还要 着力 关注每 个生命 个体 的 差异 , 努 力 去 成 心 、 精 心的 塑造 学 生 的独 立健 全 人格 . 是每 一 个语 文老 师应 该 做 全 所有 生命 各 不相 同的发 展 目标 。 把 学生 当作 独一 无二 的 生命 个 也是 必 须做 的 , 就如 心理 学 家 派克 告诫 我 们 : 真 正 的爱 不是 简单 体 来 看待 , 看 到 学 生身 上独 一 无二 的生命 价 值 . 不 断 引导 学生 去 的 “ 给予” 。 真 正 的 爱 是有 意 识 的去 促进 自 我 和 他 人 的 精 神 和 成 实现 自己的人 生价值 . 不让任何学生失去梦想 , 是所有的学生在 长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识 。 比如 ,在 “ 进入 社会 主义 ”
有利于发挥学 生 的学 习主体性作
用 。因此 只有在熟悉教 材的基础
上 ,才能有 “ 学本 ”意识 ,真 正 把课本作 为学生学 习的工具 和资 源 ,而非 照本宣科 ,把课本 的内 容灌输 给学生 。应 充分利用这 种
“ 学本 ” 的特 点 ,运用 教 材知 识
这 一节课 的学 习中 ,首先 向学生 展 示有关于本 节课 的学 习 目标就
是 新 中国成立 后是怎么 由新 民主 主义社会转入 到社会 主义初级 阶 段 ,让 学生 明 白是 通 过 三 大改
教学设计 是基础 ,也是理论 上 的东西 ,而教学实 施则是课 堂 教学 的灵 魂 ,是评价 教学 目标 的
《 历史与社会》 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围 余典 鹏
内容 摘要 :人教 版 的 《 史 与社 会》 是 一 门综合 性十分 强 的科 目,各 个年 级所 涉及到 的 内容 各不 相 历 同。基本 上属包括地理 、历 史、政治于 一体 的综合学科 。这样 一门学科如何做 到有效教 学是 每个老 师必须
要 采取 以下一 些方法来提 高课堂
其次 ,熟读 教材使得 我们可 以 以单元 教学 为一 个 结构 基础 , 使学生在 知识结构 的认 识上有一 个相联性 ,对于 内容 的把握难度 降低 ,而此时教 师是作为学 生学 习 的帮 助者 、指 导者 和合 作 者 , 增强学 生在相适 宜的学 习内容中 运用 自主性 学习 ,培养 学生 的学
驭教 材的教学艺 术 ,就必 须 了解 和认 识新课程理 念 中教材 观的特 点 。新课程 的教材具有学 习性特 点 ,有 利 于学 生 的 自主性 学 习 ,
生 根 据 教 学 目标 进行 自主 的学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工农武装割据》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工农武装割据》教学设计
(2)工农武装割据的意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以及它在革命史上的地位。
(3)工农武装割据的实施过程:学生可能对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具体实施过程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其发展的脉络和取得的成果。
(4)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学生可能对于工农武装割据兴起的历史背景缺乏理解,难以把握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条件。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深入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
2.鼓励学生观看与工农武装割据相关的纪录片、电影,以更直观的方式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3.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亲身感受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遗迹。
4.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学科的研究活动,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参加历史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3.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虽然已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部分学生仍然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改进措施
1.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更多的小组讨论、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多元化教学评价:结合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农武装割据的实施过程: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工农武装割据从兴起、发展到壮大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2.教学难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学生对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特点。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优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优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优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分析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接着,我们需要探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包括倡导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实践策略等。

结论部分强调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可忽视性,并呼吁教师们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们如何设计更加优秀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优化、学生参与度、跨学科融合、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历史与社会是中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和社会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培养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也要正视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使得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如何优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就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特点,探讨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出更加适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研究意义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优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优化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通过针对性的设计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一、引言有效教学的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夜西方的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战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约定俗成”的行为,认为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黄宪,2006)。

现在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质量的好坏,要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要关注“以学评教”(徐世贵,2003)。

从教学目标看,它必须定位准确,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从教学过程看,它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如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板书、练习、语言、师生情感交流、教师的教学艺术或风格、精神状态等都应该就有针对性、科学性和高效性;从教学效果看,它必须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何安平,2004)。

所以,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既关注过程,又重视结果;有效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常问自己是否具有有效教学的各种行为,如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学习成功率等;有效教学可以测量和量化,要进行综合性质的多元评价;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教师能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或方法。

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有效教学需要有有效设计作为前提,只有有效地课堂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页3]

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页3]

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课方法和教课方案[页 3]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课方法和教课方案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课方法和教课方案表 1:以知识为中心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课方案的比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课方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课方案教课方案者所持的知识观知识是客观的,能够从有知识的人那边传达给学生。

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主动建构起来的。

教课方案者所持的学生观学生不过知识的容器。

学生是对知识的踊跃加工者,每个学生都会对知识有独到的理解。

教课方案者眼中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活动要配合教师的活动。

教师不过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教师的活动要配合学生的活动。

规定性理论支持有比较丰富的规定性理论支持,比方加涅对于教课事件与学习结果般配的规定性理论。

缺乏鉴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课剖析工具和教课处方方面的规定性理论支持。

教课过程鼓舞学生模拟、记忆。

鼓舞学生去发现、去创建、去解决问题。

教课结果获取的知识很系统,但常常是机械的,不灵巧。

获取的经验可能深刻但却不全面。

从上表1 能够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课方案,可能见面对的风险是学生没法获取较为系统化的知识系统。

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的角色也拥有相当的实行难度。

2.以教课内容为主的教课方案与以教课技术为主的教课方案教课内容和教课技术都是历史与社会讲堂教课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

以教课内容为主的教课方案关注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掌握,但不够形象、生动,难以保证教课成效。

以教课技术为主的教课设计关注教课过程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不利于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掌握。

所以,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教课方案中,要注意办理好教课内容和教课技术的关系,即,既坚持教课内容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课技术的载体作用。

从当前中学讲堂教课的现状看,教课方案比较重申“以教课内容为主、以教课技术为辅”的设计思路。

(二)历史与社会课教课方案的模式从当前国内流行的教课方案理论看,大概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教”为中心的教课方案理论;一是以“学”为中心的教课方案理论,受上述两种理论的影响也形成了不一样的教课方案模式。

2024最新-历史与社会教学网 《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

2024最新-历史与社会教学网 《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

历史与社会教学网《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为了帮您更好的了解历史与社会教学网相关内容,不器文库为您提供《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欢迎查阅参考。

《历史与社会》教案篇一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二课时)在社区中生活一、教学目标3.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4.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调查。

四、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利用学生所画的社区平面图复习地图三要素。

讲授新课: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但可能不自觉或很少留意。

那么,现在大家思考以下问题:① 你生活的小区叫什么名字?② 小区有没有管理处?如果有,它发挥着什么作用?③ 小区主要有哪些购物场所?④ 小区哪些娱乐健身场所?⑤ 小区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吗?⑥ 小区还为你做了什么?⑦ 作为小区中的一员,你又能为小区做什么呢?二、在社区中生活教师:这些都体现了社区的功能。

那么社区有哪些功能呢?请同学们看书上图1-5、1-6、1-7、1-8,想一想,它们分别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师生总结:图1-5是社区的人在进行选举,选举是一种政治生活,还有如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等,体现了社区的政治管理功能;图1-6和图1-7是人们在进行健身和学习,还有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等,都体现了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①;图1-8是人们在超市里购物,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②。

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使我们与社区的关系密切,也使我们对社区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结)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畅谈理想中的社区。

(作业)1.画一幅“理想中的社区”的平面图。

(预习新课)课后完成“社区商品调查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页5]
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4.行为处于发展变化中
人类的行为不是固定不变的,行为的构成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人类的行为又影响着环境的变化。

(二)的基本内容
1.学生行为的分析与设计
行为理论认为行为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因此,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设计教学以便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所以,学生的行为系统的分析是首先要做的工作。

分析行为客体及目标行为客体是行为相互区分的标志。

而客体的变化隐含着行为的目标和结果。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任务是确定学生行为的目标和客体。

要精确确定行为的目标(特别是认知领域的目标)必须首先对领域知识进行分析。

对领域知识进行分析需要使用传统教学设计理论中的分析技术。

学生行为的目标有时是教师制定的,但也有些情况下,学生会在教师指定的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有所变形,比如成人学习者可能会在教师确定的目标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取舍。

换句话说,分析学
习行为的目标主要并不是确定教学目标,而是确定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取舍。

分析行为主体学生是行为的主体,因此要理解和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必须了解一些有关行为主体的特征,包括当前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和人际交往特征等等。

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情感态度、动作技能水平等等。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长期学习活动过程中养成的学习时对环境、时间、感知信息的通道、思考方式等等方面的偏爱。

比如,有些学生喜欢上午学习,而有些学生喜欢晚上学习;有些学生喜欢出声阅读,而有些学生则喜欢默读;有些学生喜欢分析问题,而有些学生则喜欢整体地思考问题;有些学生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而有些学生则能坚持。

人际交往特征是指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比如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冲动与沉稳,情感型人格与理智性人格等等。

分析学习团体及其构成规则、劳动分工确定学生学习时的人际环境。

通常学生是在班级内进行学习的,学习团体可以是班集体,也可以是学习小组。

教学设计者要通过观察或问卷的方式确定学生间的交往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为活动团体制定特定活动的行为规范,即行为准则以及违反行为准则的后果或制裁方法。

如果学习行为需要明确的分工,那么还要帮助学习小组公平地确定劳动分工,包括个人的权责和义务、任务的划分、完成的评价标准等等。

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构成学生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活动,活动可
以分解为操作。

每个行为都有各自的目标,而每个操作都有各自的约束条件。

教学设计者必须了解预期的行为是由哪些活动构成,它们的目标是什么;这些活动是由哪些操作构成,它们的约束条件是什么。

这些分析工作可以借助过程任务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来完成。

分析学生学习的工具──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

根据对学习者学习所提供的支持的差异,这些工具可以被分为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三类。

效能工具是指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

典型的效能工具有字处理软件、作图工具、搜索引擎等等。

认知工具是指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各种思维能力的软件系统,比如语义网络工具、数据库、专家系统等等。

交流工具可以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勾通,如基于internet的email和聊天室等等。

教学设计者要明确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过程中可以利用哪些工具,以及每种工具的主要性能和特征,比如支持哪种活动和操作。

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协作策略、学习方法等等。

选择和设计预期的学生行为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就可以选择和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了。

被选择和设计的学习行为是那种分工明确且公平的,人际交往规则明确且易执行的,支持这种行为的认知工具种类多且易获取的,基本活动和操作都容易完成的,评价标准明确且易执行的学习行为。

2.学习环境的设计
学习行为的分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提供了许多前提条件。

学习环
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

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即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比如,教室或虚拟网上学校)等等。

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间的人际交往。

学习环境分析的任务是根据学习行为的需要确定提供哪些学习资源,维护和提供哪种人际关系。

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环境要提供给学生易获取易使用的认知工具、简单易行的人际交往规则、明确的行为规范、公平的劳动分工等等。

教师处在人际关系的层面,不再是学习材料的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