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之光”201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一等奖)
纺织之光照耀产业前行
纺织之光照耀产业前行作者:邵蔚任倩闫昭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13年第41期纺织科技发展特点:一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以“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在掀起;二是以新资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为鲜明符号的循环经济将成为信息技术之后最有价值的科技资源;三是纺织服装产业正借助与IT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尚产业的边界融合,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引发新的、更高层次的消费欲求。
11月1日,备受瞩目的“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代表着纺织产业先进生产力的各项技术成果一一亮相,反映着当代纺织工人精神风貌的技术能手也在会上逐一揭晓。
本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重点颁发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及2013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奖、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奖。
其中,共有130个项目获得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4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74项;149项教学成果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1名教师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教师特别奖,15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奖;2名学生获得“纺织之光”学生特别奖,127名学生获得学生奖;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26名、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5个、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个人5名,另有12个项目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从获奖的各个项目中不难看出,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基础作用非常明显,与此同时,在新的纺织行业市场竞争环境下,把握大势塑造新优势也尤为迫切。
获奖项目显现新优势孙瑞哲表示,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与质量取决于把先进的科研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与程度。
“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考察调研
纺织科教Textile Science & Education109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 2019 No.7文 | 本刊记者 马 磊“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考察调研6 月17 — 1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志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丁思佳一行赴中山益达服装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对“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进行了考察调研。
调研组先行走访了中山益达服装有限公司,调研了曾荣获“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的“牛仔服装洗水过程环境友好智能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
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及相关负责人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易长海,中山益达服装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庄璟珩、高级行政经理蔡家和等人陪同调研。
叶志民在调研座谈会上表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资助型基金会,通过特定的途径向非营利性组织或个人开展公益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并为受资助单位或个人顺利完成预定的公益目标提供指导及监督,一直秉承“推动纺织工业科技进步、人才成长和产业升级”的宗旨,持续资助对行业科技进步有推动作用的公益科技教育项目。
张翠竹介绍道,2018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主要支持了科技类、教育类、针织科技公益类、技能人才奖励类公益项目,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中国纺织艺术展等项目,发起了“纺织之光·爱益行”爱心慈善活动、“纺织之光·助学圆梦”等项目,资助了新书《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承办了基金会双月沙龙等项目。
其中,2018年度科学技术奖共受理申报项目175项,48位评审专家参与终评,最终评选出一等奖项目16项、二等奖项目45项以及52项三等奖项目,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
“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现场推广活动
“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现场推广活动马磊【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1页(P92-92)【作者】马磊【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服装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广为推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一步实施《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共同组织的“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服装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现场推广活动于10月10日在江苏常熟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中纺联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中纺联产业部副主任吴迪,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冯德虎等领导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180余人出席了活动。
陈树津在致辞中指出,纺织科技成果的推广非常重要,为了到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我们要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科技应用。
科技应用就是要采用先进的装备、技术、工艺并包括两化融合等,而推广会的举办就是加强科技应用的具体体现,在推动我国在科技成果的采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已支持“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18项、“纺织之光”重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6 项,公益支出达3 400万,不断助力纺织行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人才成长和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致辞本次推广活动主要涉及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服装生产实时数据采集及生产管理、三维人体测量-衣片自动裁剪、吊挂系统及自动缝制单元、面向产业集群区域产品创新的ASP平台开发和应用、三维智能一体化系统在服装领域的应用等 5 个项目,惠州市天泽盈丰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杭州爱科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嘉纳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分别做了对应项目的介绍。
创新驱动发展 技术体现价值
创新驱动发展技术体现价值作者:邵蔚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13年第43期作为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唯一科学技术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设立就是为了奖励推进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共130项,其中,“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等14项成果获得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防护服的多功能设计研发及性能评价”等42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纯莱赛尔高支高密家纺面料生产关键技术开发”等74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
产学研抢眼跨学科增多从今年的“纺织之光”科技奖等获奖项目中不难看出,现如今,产学研联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主流,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产学研联合的有58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4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产学研结合项目分别占到一等奖、二等奖获奖项目的71.4%和53.5%。
产学研合作模式已经成为科技成果开发应用的重要渠道,有效带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举例来说,由苏州大学和江苏华佳丝绸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高性能真丝新材料及其制品的产业化”项目研究开发了具有高弹性、高回复性的高性能真丝新材料,解决了真丝面料的易皱难题。
首次将纳米组装技术应用于天然纤维,使得真丝制品具有高抗菌性和长效抗菌性能。
这个项目成果实现了丝绸面料的高档化和功能化,极大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且,跨学科、跨领域的项目成果日益增多,近年来,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新材料等各种高新技术正在渗透到纺织行业的各个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学科、跨领域优秀科技成果日益增多。
由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HP全自动电脑横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由浙江大学、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图像自适应数码精准印花系统”等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就是集纺织、机电、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为一体,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彰显出了创新实力和创新活力,对于提升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协会
5
集成纺丝毛蝉翼纱超薄精纺面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西安工程大学
潘峰、沈兰萍、王俊、王进美、刘国辉、罗杰、宋作杰、刘仁琦、曹贻儒、吕黎丽
6
羊毛节能染色智能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丁彩玲、陈超、商显芹、孟霞、秦光、罗涛、李连锋、王科林、张佐平、杨爱国
尚笑梅、尹志勇、凌军、仇满亮、罗文亮、陈建明、幺玉顺、王平、祁宁、张建
三等奖
序号
项 目名 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仿棉改性涤纶功能面料加工技术研究
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
谭徽、陈益人、袁望利、张国群、刘望清、韩世洪、叶汶祥
2
抗电磁辐射多功能高档色织提花面料的研究开发
浙江理工大学、杭州万谷纺织有限公司
15
高速、宽幅造纸机用高性能成形网的研发与产业化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陆平、周积学、叶平、盛长新
16
高强聚丙烯工业丝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东华大学、江西东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揭阳市粤海化纤有限公司
李光、江建明、廖继东、郭清海、杨胜林、金俊弘、陈泽华、黄筱建、韩德茂、黄福昌
17
熔体直纺阳离子常压易染聚酯短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36
Ⅰ型全数字特宽幅磁棒式圆网印花机
西安德高印染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楚建安、李法建、张振泉、郭锋利、张丹、朱明镜、张世杰、景军峰、左玉源
37
高效多功能超柔软磨毛整理机研发与产业化
浙江理工大学、海宁纺织机械厂
史伟民、沈加海、彭来湖、王载椿、吴震宇、倪祖鑫、赵虹、姚衡、陈华、张少民
“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
15纺织导报China Textile Leader · 2018 No.98 月15 — 17日,“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志民出席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俞建勇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协会的48名专家参加了评审会。
本年度科技奖共受理申报项目184项。
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经网络初评、会议复评等环节,评审委员会建议授奖项目共116项,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52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于近日公布了本次评审结果,将全部建议授奖名单在行业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具体可参看本刊本期的“纺织科教”栏目)。
一直以来,“纺织之光”公益项目的评审过程都遵照民政部相关规定,保持着高度公平、公正、公开。
为践行“让基金会运行在阳光下”的庄严承诺,今年,基金会再次邀请主席团代表郭丹、廖斌对本次评审会的全过程进行了现场监督。
这也是自2013年以来,基金会主席团连续第 6 年对评审会进行现场监督。
评审会上,叶志民指出,科技创新是纺织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而科技奖励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可以提高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他强调,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就将支持行业的科技奖励评审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这项工作不仅符合基金会的宗旨,同时也为推动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未来,基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纺联科技奖评审,不断推动行业的科技发展。
彭燕丽作总结发言彭燕丽表示,科技奖励和科技推广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她代表中纺联对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及各位行业专家在科技创新领域对行业发展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并呼吁大家关注行业科技进步,希望专家学者们继续为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南山集团创新科研成果获“纺织之光”进步奖
南山集团创新科研成果获“纺织之光”进步奖
据悉,近日“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由南山集团纺织服饰有限公司与西安工程大学及南山大学合作完成的“羊毛/芳纶阻燃与拒水防油复合功能织物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南山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荣誉称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领导为南山纺织服饰参会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和荣誉牌匾。
据了解,“羊毛/芳纶阻燃与拒水防油复合功能织物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创新性地应用了自主研发的纤维高集聚成条技术和织物干态机械柔软整理技术,形成了毛精纺阻燃复合功能织物生产加工的成套技术。
目前,该项目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在国内外市场得到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资料显示,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是中国500强企业南山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几大主导产业之一,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整合了从澳洲牧场原料供应到毛条生产、面料、高级成衣、品牌运营的完善产业链的企业。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南山服饰企业综合竞争力与营业收入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三甲。
塑造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新优势
塑造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新优势作者:邵蔚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13年第40期为了加快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纲要》所提出的建设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四大战略目标,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基础作用,表彰为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11月1日,“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名誉会长林乃基,副会长高勇、孙瑞哲、张延恺、张莉,纪委书记王久新,顾问杨东辉,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各部门、各专业协会领导,获表彰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院校教师、学生代表和30多家新闻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表彰大会。
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主持。
在表彰大会上,孙瑞哲从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基础作用、把握大势塑造新优势三个方面作了主题报告。
“近年来建设纺织科技强国的实践表明,自主创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而且,纺织行业把培育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的新突破口,全行业已形成共识,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加快纺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培养、开发、选拔、举荐、使用和管理。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工作已整整十个年头,迄今已奖励了1234项科技成果。
2008年纺织之光基金会成立以后,加大了对奖励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奖励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纺织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全行业需要满怀信心,把握大势,塑造纺织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新优势。
携手同心共筑纺织人的中国梦。
”孙瑞哲说。
会上,高勇宣布了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等14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防护服的多功能设计研发及性能评价”等42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纯莱赛尔高支高密家纺面料生产关键技术开发”等74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张莉宣布了2013年度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及2013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名单;王久新宣布了“纺织之光”2013年度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获得者和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和获奖个人名单;张延恺宣布了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获奖名单;高勇还宣布了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纺织之光”2013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二等奖)
浙 江新 澳纺 织股份 有 限公 司 主要 完成 人 : 许畅、 单苗苗、 丁晨 、 董蓓 、 王俊 丽 、 张
国兴 、 周效田、 沈剑波、 陆卫 国 、 杨 秀芳
形成智能干爽导湿面料 的方法 , 并对其 进行透湿性表
征 的新技 术 。
相关论文 1 O篇。该项 目 从2 0 0 9 年起在湖北 、 广东 、 江 苏等地推广应用 , 经济效益显著 , 促进了企业的技术革 新, 产学研示范作用显著 。
该项 目开发 的智能导湿干爽运动面料主要广泛应
度高, 属于可贴身 穿着 的高档 运动面料。项 目产业化 生产后 , 将填补 国内基本空 白的兼具羊 毛与高亲水性 运动面料特点 的面料市场 , 其代表 了未来 国内外 羊毛 面料消费市技 避展
2 0 1 4 年第 3 期
在线测量装置多毛细管流变仪, 提高 了聚合物 的均一
性, 减少凝胶物 的产生 , 延长更换周期 , 提高生产效率 、 产 品的 品质 、 生产 的稳 定性 。 该项 目取得发 明专利 2 项和实用新型专利 7 项, 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打破 了国外生产商长期垄断 高端经编用氨纶市场 的格局 , 增 强了企业 自身 的竞争
项 目采用熔体直接纺丝、 牵伸、 卷绕一步法、 平行纺工
酯为基体 , 运用功 能助剂, 将夜光材料移植 到基体 中, 经反应 , 生成具有夜光性 的纺丝基体 。通过纺丝得到 的夜光纤维只要吸收可见光 1 分钟 , 便能在黑暗状态
用。项 目开发的智能导湿干爽面料具有优 良的吸湿干 爽性能, 且生产 成本低 , 适合于运动类服装 , 有较大 的
发展空间。与天然纤维面料相 比, 智能导湿干爽涤纶 面料能够解决面料的保水性及耐用性和不易护理等问 题, 在 天然 纤维 短 缺 的今 天 , 意 义就 显得 尤 为重 要 。
纺织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纺织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纺织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9.10.24•【文号】[89]纺科字第053号•【施行日期】1989.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纺织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1989年10月24日[89]纺科字第053号)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第十条规定,为奖励在纺织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应用于纺织工业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广、采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消化吸收引进国外新技术、新设备的成果;重大技术改造成果;新的工程设计成果,以及技术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科技档案、科技管理、环境、劳动保护和软科学方面的成果。
第二条符合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件,按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技术难度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大小,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
对特别重大的项目,经部长批准可授予特等奖。
获奖项目由纺织工业部发给证书、奖状及奖金。
一等奖:创国内最先进水平,同时达到或接近同类技术或产品的世界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突出,技术难度大,对促进纺织科学技术进步有重大作用,并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
二等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技术难度较大,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
三等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但技术内容有新的特点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一定范围内有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
四等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或者在某一方面有较突出的效果的科技成果。
特等奖: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重大影响,经济、社会效益很大的科技成果。
第三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纺织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属于:①国内首创的;②技术先进的;③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纺织之光”201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教奖励大会召开等一组
“纺织之光”201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教奖励大会召开等一组作者:来源:《中国纤检》2011年第24期“纺织之光”201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教奖励大会召开11月1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协办的“纺织之光”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大会宣布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共有121项;授予张勇等23名同志“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授予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授予尹立清等2名同志“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授奖项目共125项。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对上述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杯、证书和奖金,并鼓励纺织全行业向获奖者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为己任,为建设纺织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纺协)2011年度国储棉入库公证检验顺利开展10月8日,新年度第一笔国储棉在天津杨柳青库成交,在得知交储棉花已加工完成、即将发运到库的消息后,10月12日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相关检验机构到仓库,对国储棉检验流程进行实地跟踪,再次完善了现场检验技术程序。
截至10月27日,交储企业竞拍成交了27家仓库的80380吨国储棉,其中新疆10家仓库成交62080吨,内地17家仓库成交18300吨,成交的27家仓库中有16家仓库已收到交储企业发运的国储棉,到库棉花13080吨,对到库后初验完成的现场检验当天完成,并于第二天将数据提交中储棉公司。
经过了解已成交未到库原因大多是企业竞拍成交后,尚未组到符合收储要求的棉花,还有交储企业竞拍成交后尚未履行完合同签约手续,暂不能发运交储,湖北、江西个别仓库受当地天气(下雨)影响,交储企业推迟了棉花发运时间。
(来源:中纤局)商务部发布《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近日,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发布了《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获奖成果巡礼(二)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获奖
成果巡礼(二)
李波
【期刊名称】《纺织导报》
【年(卷),期】2013(000)012
【总页数】1页(P98-98)
【作者】李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成果巡礼(二) [J], 马磊
2.点亮纺织科技之光引领行业创新风向(三)--“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获奖成果巡礼 [J], 赵永霞;宋富佳
3.点亮纺织科技之光引领行业创新风向(六)--“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获奖成果巡礼 [J], 赵永霞
4.“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获奖成果巡礼(一)[J], 赵永霞
5.点亮纺织科技之光引领行业创新风向(一)——“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获奖成果巡礼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成果巡礼(三)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成果巡礼(三)李波【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1页(P108)【作者】李波【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长岭纺电:自主创新,成功研制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2013年5月23日,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国产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批量装备仪式在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岭纺电”)举行。
由长岭纺电潜心研制的XJ128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批量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的研制取得成功,国外对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器多年垄断的局面从此被打破。
国内棉花的质量检验技术和检验手段一度非常落后,主要依靠检验人员的感官目测或使用一些简陋的仪器,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难以满足棉花流通领域公正交易和纺织企业科学用棉的需要。
而国际上通行的棉花质量检验方法是采用棉花大容量测试仪(HVI)对棉花的各项性能进行全面检验,这种仪器测试速度快,取样量大,测试结果一致性好。
但由于该仪器的核心技术长期被以瑞士乌斯特公司为代表极少数国外公司所垄断,国内检验机构只能高价从国外进口。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棉花检验方法与标准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
2003年,国务院批准颁布《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这是我国棉花加工、质量检验、贸易流通的一次重大变革。
长岭纺电作为全国最大的精密纺织电子仪器和电控设备生产商,承担了该方案中涉及到的研制国产棉花公证检验仪器的任务。
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纤维检验局等单位的指导下,长岭纺电与西安工程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投入2 200万元研发费用,于2004年推出第一代手动型产品——XJ120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
2006年,长岭纺电开始研发第二代自动型产品——XJ128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并于2010年7月通过了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性价比高,可全面替代进口。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成果巡礼(四)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成果巡礼(四)马磊【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129-133)【作者】马磊【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项目名称:基于培养服装产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特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完成单位:大连工业大学主要完成人:潘力、于佐君、陈晓玫、穆芸、王翮、王军、郑辉、付磊、肖剑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基础上,大连工业大学以在高校、政府、行业、社会、企业之间创造性的搭建一个特色实践教学平台为目标,通过多学科集合交互支持,开创了以工作室集群形式构建创意产业孵化基地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了现有高校实践教学瓶颈,实现了实训基地的可控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保证了实践教学计划的完整实施。
在创意产业孵化基地的建立、发展、科研与产业结合方面形成了有效的突破,顺应了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大政方针,与多方企业横向联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成果以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为主体,目前已经建成校内特色实验室、个人工作室、校外的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校企联合基地,形成了多阶梯的生态实践教学模式,在特色实训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设计产品转化和科学研究的功能,满足了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实现了高等教育与产业的有效对接。
该项目从专业特色和产业需求出发,由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搭建工作室集群式专业实践基地,对学生实行目标化培养,既实现了学生联系企业、认识社会的桥梁和窗口作用,又保障了实践教学的相对稳定;通过改进教学模式,鼓励多专业之间进行交叉,拓展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室,将学生的课堂教育延伸到了课堂之外;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进行实战演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团队工作精神……从品牌策划、服装设计、采料、生产组织、饰品搭配、整体形象设计、时装摄影、陈列设计、展示推广,到连锁店的管理多环节入手,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工作,将产品直接导入市场。
2021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金会主要公益项目
2021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金会主要公益项目“纺织之光”201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唯一的科学技术奖。
纺织科技奖的设立旨在奖励推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项目执行单位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
2021年度申报纺织科技进步奖项目共198项,经形式审查,193项符合评审要求。
其中化纤产业用项目53项、机械自动化项目47项、纺织项目62项、印染项目31项。
2021年8月2日~7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纺织科技奖的评审会。
根据申报项目的专业分布,分为8个专业评审小组、4个评审大组进行评审,从专家库中遴选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行业协会和联合会的54位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
2021年的评审工作仍然坚持科学、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由专家评审诚信承诺、专业大组组长抽取答辩顺序、建议授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到评审现场进行答辩等环节。
评审专家依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及项目的创新性、技术水平、技术难度及推广应用情况、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等要求,评审出130项获奖项目。
其中:“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等14项成果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奖金每项5万元;“防护服的多功能设计研发及性能评价”等42项成果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每项奖金1万元;“纯莱赛尔高支高密家纺面料生产关键技术开发”等74项成果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
实际发放科技奖奖金为112万元。
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为了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夯实行业科技发展基础,推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2021年开始资助对行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意义的基础性研究、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的纺织前沿技术基础性研究和为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项目合作单位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
2021年“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在2021年从9家高等院校、科研院申报的101个项目中,按照专业分类,重点征求了化纤、印染、产业用、纺机四个行业协会的意见,选定“涤纶工业丝的应用特性与精细微观结构的关系研究”、“纺织计量重要基础技术的研究”等5个研究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产业化全面升级具有 十分重要 的引领作用 , 经济效
益和社 会效 益显 著 。
岐、 李国民、 高连勋、 张国慧、 刘斌、 卢晶、 孙锐锋 、 刘芳
芳、 杨军杰、 康传 清 、 林 书君
高性能真丝新材料及其制品 的产业化
主要 完成 单 位 : 苏州大学、 江 苏华 佳 丝 绸 有 限公
作 出新 的 更 大贡 献 。
“ 纺 织 之 光’ ' 2 0 1 3年度 科 学技 术 进 步 奖 获 奖 项 目
( 一等奖) 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
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 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该项 目 产品所开发的聚酰亚胺纤维 已经在 大型水 泥窑尾袋式除尘器实现 了工业 化应用 , 主要技术性能 指标及使用效果达到 国外同类 产品的先进水平 , 并通 过了环境技术协会的产品及应用鉴定 。同时该产品在
高温隔热辊等多种高附加值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广泛 的
应用空间。同时 , 该产品还可以用于功能性服装领域 , 为纺织工业提供了新型纤维材料 , 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聚 酰 亚胺 纤 维 产 业 化 技术 的 突破 , 打破 了国外 的
技术垄断 , 打破了国际同类产品封锁 , 扭转 了我国大型
纤维成套技术和装备 , 工艺技术先进可靠 , 生产运行安 全稳定。该项 目申请发明专利 8 项, 其 中已授权 4 项,
具有高弹性 、 高回复性 的高性能真丝新 材料 , 开发并生 产 了具有高度抗皱性能的系列化全真丝面料 。其纤维
眭建华、 徐 海祥 该项 目实现 了真丝纤维的高弹性 , 解决 了真丝 面 料的易皱难题 。采用了超分子技术这一材料改性新技 术, 结合“ 异能态和异收缩” 原理 , 开发并产业化生产了
续生产新工艺 ; 研制 了聚合反应釜关键生产装备 , 集成创 新 了千吨级聚酰亚胺
・
8 8・
纺织 科技 邂展
2 0 1 4 年第 1 期
编者按 : 据 中国纺织工业联 合会 下发 的《 关于授 予 2 0 1 3 年度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科技 技 术进 步奖的决定》 ( 中纺联 2 0 1 3 [ 6 9 ] 号) 文件, 2 0 1 3年 共有 1 3 0项成 果获得 该 项 奖励 。 其 中“ 聚 酰亚胺 纤维产 业化 ’ ’ 等1 4项成 果 荣获科技 进 步一等 奖 , “ 防护服 的 多功能设 计研 发及性 能评价 ” 等4 2 项成 果荣获科技 进步二等 奖, “ 纯 莱赛 尔高 支高密家纺 面料 生产 关键 技 术开发 ” 等7 4 项成果 荣获科技 进 步三等 奖。本刊从 2 0 1 4 年第 1 期开始连续刊 出这 些项 目的介 绍 , 以弘扬求真务 实、 勇于创 新的的科 学精神 , 为 实现创新 驱动发展 、 建设 纺织 强 国
该项 目采用全新的聚合物结构设计 , 研发了独特 的原液制备 和催 化剂添加技术 , 获得高 分子量 、 高 均 相、 可纺性 良好的纺丝原液 , 并创新性地研发了聚酰胺
酸溶液直接湿法纺丝 、 干燥 、 酰亚胺化 、 高温牵 伸的连
司、 张家港耐 尔纳米科技有限公 司
主要 完成 人 : 陈 宇岳 、 林红、 王春 花 、 俞金键 、 张峰 、
除尘器高温 、 高端滤料依赖进 口纤维的被动局面, 其产
主 要 完成单 位 : 长春 高 琦聚 酰亚 胺材 料 有 限公 司 、
品的应用符合 国家 的产业政策 , 对 推动我 国行业进 步
吉林高琦聚酰亚胺材料 有限公 司、 中国科 学院长春应
用化 学研 究所 主要 完成 人 : 杨诚 、 丁 孟 贤、 邱 雪鹏 、 刘 建 国、 滕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