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本学期是二年级数学的下学期,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所以本学期要重点做到的是让学生爱上数学,从重视数学的基础知识做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逐步的方法改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理解并逐步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逐步提高计算速度。
表内乘法(一):掌握2-9的乘法口诀,初步知道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的读、写乘法算式。
观察物体: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操作活动,经历从整体到局部,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过程,能够辨识一个和多个物体正反面和上下面。
表内乘法(二):进一步熟记2-9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判断直的角的大小,会画线角。
统计:按给定的标准将物体进行分类统计,通过操作实践初步建立简单的统计观念。
数学广角: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游戏法、故事法、情景法、学具法、小组合作等。
教学手段:动画演示、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学生自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掌握了哪些知识?我对自己有哪些新的认识?我在哪些方面有了进步?我的学习伙伴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对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及作业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以激励性的语言分别总结出优秀生和待进生的表现情况。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正面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有待提高的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备课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单元名称:万以内数的认识适用年级:二年级单位名称:设计者:授课时间: ( 10 )课时【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课标分析:1、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
2、千、万以内数的读写。
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估计。
4、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他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已经对100以内数有了认识,并且掌握了数的组成和读写,有了一定基础。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此基础上,对数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
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读数,写数的基础,学习万以内的认识时,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学习。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可以采用动手操作学具,利用学具的直观性,发展学生的数感,加深理解和认识。
【单元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走进农村》
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走进农村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王化聚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
教材简析:该图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城市学生乘车来到农村,参观果园、养殖场和彩蛋加工场的情境。
借助“哪种果树多?”与“鹌鹑和鸽子谁多?”引入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
教学目标:1. 掌握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方法;2. 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农村的小朋友非常好客,今天他们邀请城市的小朋友去参加手拉手活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到农村去看一看,好吗?(观察情境图)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左边有950棵桃树,右边有1200棵梨树。
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
动物彩蛋530个,脸谱彩蛋495个。
2、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这节课主要解决比较多少)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果树真多,左边有950棵桃树,右边有1200棵梨树。
哪种树多?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鸽子和鹌鹑谁的只数多?……3、引导解决哪种果树多。
(不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学生思考,要知道哪种果树多,需要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
(1)怎样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学生分小组交流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2)方法一:学生根据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得出四位数比三位数大,1200 > 950 。
方法二:学生根据数的组成,里面有几个百,进行比较,得出1200 > 950 。
方法三:学生借助标准数1000来比较,得出1200 > 950 。
(3)鼓励、肯定:同学们用各自的方法,均得出1200 > 950,这说明什么树多?什么树少?活动二:1、我们再来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吧。
(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养殖场有鹌鹑895只,鸽子806只,怎样知道谁多、谁少呢?这就需要比较895和806的大小。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相乘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过程,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 能力。 2.经历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 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相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师讲解法、自主练习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小棒、挂图等。
师:同学们都清楚了29×2怎么算,我也想算算,你们说,我来写。
师生共同完善横式、单位、答语。
师:你刚才的竖式计算对了吗?不对的请改过来,然后自己在心里默默的想
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笔算的方法,笔算的过程,同学们都了解了吗?我们一起来笔算这道题:
(请同学们写在书本上)
2
29 × 2 =
19 × 5 =
2、尝试练习、探究笔算方法
(1)同桌互相说说。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说出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后,老师板书竖式,然后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用
竖式尝试练习。
(3)对照课本例题,在讨论、订正。
(4)请学生上说一说是怎么笔算的?
师:你不仅会算,还会说,真能干!谁愿意再来说说?
(5)规范竖式的格式
三、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需要注意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通过多种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情感目标
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其他弹性目标
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
学
设
想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将百以上、万以内的数整理出来,万以上的数留待以后学习。组织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问:生活中这么多的大数,你有什么感想?
等全班做完,指名一名同学到黑板前进行演示。
教的活动
5、感知“一万”。
师: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我们来看一看。
A、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校升旗时的情境,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二千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千或几千的吗?
3、引导填写数位顺序表
师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板书:十位个位)我们已经学过10个一是十,就是满10要向高一级单位进一,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是一百,写作:100,读作:一百.(板书:100)从右边起第三位我们叫它百位.(板书:百位)10个一百是一千,写作1000,读作:一千(板书:1000)一千就要写在右起第四位上,这个数位叫千位.(接着刚才的板书写:千位)
B一个教室50个人,那一万人需要几个教室呢?(200个)
二、基本练习
1、在计数器上画一画一千二百五十六(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先独立操作,然后再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读怎么写的)
指名汇报结果(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最新】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分食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大单元设计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并在每个课时中都加入了主题式测量活动。
第二,改变了教材的情境,加入了现实的测量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认识并体验1毫米、1分米、1千米等单位量,充分展开单位量的感知过程。
第三,千米这个单位比较大,学生无法感知,这是学习和理解的难点,为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模型,我把千米的认识设计成了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行走,直观感受,建立概念。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活动三:寻找生活中的毫米,建立表象。
2.借助水卡或者公交卡,感受1毫米的长度:
用两个手指捏住卡片,然后抽出,两手指之间的距
离就是1毫米。
3.寻找生活中的1毫米:出示 1 分的硬币。
取10张A4纸,再次测量厚度。
4.谈谈你对1毫米的感受。
5.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填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2)单位换算:5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米,建立
毫米的
长度表
象,加深
学生对
毫米的
认识。
活动四:总结拓展,引发对长度单位的进一步思考。
1.对于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还有更小的长度单位吗?
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吗?
2.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长度单位的资料,丰富认知。
总结拓
展,引发
对长度
单位的
持续性
思考。
板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4:体验生活》
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4:体验生活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王化聚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千以内及万以内的数的同时,始终将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并专门设计了本信息窗,呈现了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参观新建的学校、苗圃、菜地的情境,引导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策略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事物的过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师生交流对农村的感受和印象。
问:小朋友们,谁去过农村呀?说说你对农村的印象和感受吗?请有过对农村亲身感受的孩子说一说对农村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是啊,美丽的新农村,农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老师继续带同学们走进新农村,和农村的小伙伴手拉手,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好吗?(2)观察走进农村的场景画面。
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场景二:白菜园。
场景三:小树林。
边展示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
课件定格三个场景,问:看着这三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种了多少棵大白菜?有多少棵小树苗?教师有顺序的将这些问题板书。
2、数一数,初步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数一数。
问:数一数,你能很快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给学生时间一定时间,让学生数数看。
(2)谈体会:问:你得出结果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因为数量太多,一时数不过来、也数不清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青岛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比较两位数,理解数十的概念;2.能够准确用语言、文字描述数与数的大小关系;3.能够运用加、减法口算技巧,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结果。
教学重点1.两位数的读、写、比较,数十的概念;2.与数相比大小,用语言、文字描述大小关系;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教学难点1.数十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技巧的运用。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两位数的读、写、比较;2.数十的概念;3.数的大小关系的描述;4.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两个数牌,比较他们的大小并让学生说出较大的数;2.让学生自己找出两本数学书,看看书的页数哪本多;3.询问学生:你们感觉哪个更多?为什么?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拓展环节1.交替使用两个三位数数牌,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说出其大小并用语言描述;2.分组让学生比较大小;3.让学生举例说明数的大小,如:“36比30大,因为36里有6,而30里没有6。
”等;4.教师出示两个数牌,让学生运用口算技巧求出两个数的和。
实践环节1.让学生自己找出数字,大于或小于某一个数,并做出描述;2.让学生两两合作,自行想出两个数字尝试进行加法运算,并记录下来;3.分组让学生平行加法比赛,比赛时间为3分钟,看看谁的计算速度更快;4.让学生完成作业,把口算计算过程写下来。
总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的读、写、比较,数十的概念,数的大小关系的描述以及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结果的技巧。
通过导入环节、拓展环节和实践环节等不同的教学过程,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运用所学的技能,实现了课程目标。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整体备课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整体备课设计一、单元系统分析备课团队:本单元属于数的认识教学,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整数的学习在小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以内数的认识(一上)、100以内数的认识(一下)、万以内数的认识(二下)、大数的认识(四上)。
其中本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
不仅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发展学生数感、培养估计意识有重要作用。
(三)自然单元内容分析:(横)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会用算珠表述数;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具体编排如下图:②数位和计数单位不同,数位是数所在的位置,计数单位是计数(数数)的单位。
③读数写数都体现了“位值制”思想,读数是利用数位和计数单位读。
2.万以内数的加减就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可以迁移百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①近似数是根据生活需要产生的,生活中很多情况下不需要准确数,用距离准确数最近的一个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表示更方便。
②在估计大的数量时,找到标准量(比较量)很重要。
③数的大小是由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决定的。
也就是同一个数字在不同位置上代表的计数单位不同,也就决定了这个数的大小不同。
二、单元整体设计:读作()写作()评价标准3:知道算盘中上珠下珠代表的计数单位,能准确读出算盘表示的数。
达标检测举例:写出算盘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评价标准1:能够通过3、从八千六百开始,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一万。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学生将掌握整数、小数的初步知识,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及简单画法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数学学习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分析数的认识: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百以内的数,初步认识千、万以内的数及十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同时学习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则运算:学习口算、笔算和混合运算,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计算能力。
图形与几何:学生将初步认识角,会判断直角和钝角,会制作方位板,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和八个方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解决问题: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了解“移多补少”和“平分”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探索乐园:通过“尝试”“猜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
本学期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进度安排认识图形(二)(8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千米、千克的认识(4课时)解决问题(12课时)复习(6课时)五、教学资源准备教材、配套练习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具:实物、图片、模型等。
教学环境:教室、教学用具、教学环境等。
六、教学方法选择直观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经验有限,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实物直观进行,“东南西北”方位的相对关系可以用方位板进行直观教学。
讨论教学法:对于某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以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几百几十加减整十、几千几百加减整百数的口算》教案
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几百几十加减整十、几千几百加减整百数的口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8页信息窗4,红点1、2、绿点和相关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几百几十加减整十、几千几百加减整百数的口算。
2.通过用数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的推理过程。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几百几十加减整十、几千几百加减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知识铺垫(1)13个十是多少?(2)25个百是多少?(3)5个千是多少?(4)80里面有()个十。
130里面有()个十。
500里面有()百。
3000里面有()个千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规律,唤醒旧知,为口算整百、整十、整千数的加减法作铺垫。
揭题: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几百几十加减整十、几千几百加减整百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几百几十加减整十、几千几百加减整百数的口算)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谈话:同学们知道万里长城吗?去过长城旅游吗?今天小力和小宇结伴去爬万里长城,在爬长城时他们发现了一些信息,请同学们来看: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同学们,从情景图中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根据找出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随机出示学生提出的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我们先来解决“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1.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500 + 300 =?(米)提问:可以怎么计算呢?(小组讨论)汇报算法:预设:(1)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先在百位上拨出5就是5个百,再拨出3就是3个百,合起来就是8个百,也就是500 + 300 = 800。
汇报时让学生边汇报边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4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辨认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经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前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老虎玩具若干,照片6张,带把正面有图案杯子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看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3位小朋友(课件呈现信息窗),他们是小刚、小丽和小红,他们在干什么呢?师:是啊,他们看得多认真啊!认真地看又叫观察,今天我们也来像这3位小朋友一样,对物体进行全面观察。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幅图,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说:想研究他们看到的老虎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导入新课开门见山,贴近学生的生活化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观察探究。
(1)定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也带来了一只小老虎,请组长拿出来放到桌子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老虎进行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小老虎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按照信息窗中3个同学的位置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也很准确。
请看屏幕中的这3幅图(课件出示),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是小老虎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前面、侧面、后面。
对于“侧面”,教师要进行解释:左面和右面都可以称为“侧面”。
)生1:前面。
额头上有一个“王”字,两只大眼睛,两个大耳朵,鼻子、嘴巴和胡须,还能看见两条前腿和竖着的尾巴。
生2:后面。
能看见小老虎的大屁股,向上翘的尾巴,两条后腿和两只耳朵。
生3:侧面。
能看见小老虎的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面胡须、一条前腿、一条后腿以及背上的斑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甜甜的梦总第15课时信息窗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4—26页,相应的“自主练习”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1毫米长,请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学生活动、老师可适当的提示,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验证。
谈话: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媒体强化: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得出:1厘米=10毫米(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个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个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教科书第26页“自主练习”中的第二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注意到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关系(板书:1厘米=10毫米)2、认识分米。
(1)、看书独立认识1分米。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分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3)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教科书第27页“自主练习”中的第3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1、课本第27页的第4题。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跳绳长2()桌高7()粉笔长75()钢笔长14()小明的身高是140()一块橡皮厚12()旗杆高9()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
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课外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总第16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课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1毫米长,请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谈话: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教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1小格就是1毫米)(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你能在练习纸画下来吗?(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教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二、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课后拓展题:1、必做题:课本第38、39页4题、5题、6题。
2、选做题:课本第39页7题、8题。
板书设计:金箍棒的变化—分米、毫米的认识分米、厘米、毫米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信息窗2 —千米的认识总第17课时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千米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长度估测,培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讲“比本领”的故事,引出有关千米的知识。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30页,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6.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3千米=()米 9000米=()千米三、千米的应用1、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公路边的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的速度表)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2、复习巩固、沟通联系想一想我们还学了哪些长度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根据回答板书。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这么多单位,怎样记住呢?课件出示手指记忆法。
四、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1)一支铅笔长约15( )。
(2)数学书宽约2()。
(3)一粒大米长约5()。
(4)我们的教学楼高约2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
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五、系统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
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
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
(图略)总第18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通过学生练习长度单位的使用,进一步加深千米的感触。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较复杂的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单位换算3千米=()米呢,你是怎样想的?(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千米,所以是3000米。
)2千米500米=()米,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化的?(想:2千米是2000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
)个别说,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2、试一试:8千米=()米6千米20米=()米做于纸上,投影仪上反馈,指出易错处,6020米中的“0”容易落下。
选一题说说想法。
3、刚刚是千米化成米,小朋友都化得不错,那米化成千米呢?老师相信大家肯定能化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