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三问”
教师阅读的“三问三策”
智慧管理 2023年12月76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1]作为教师,不阅读,又怎么能教育学生成为“读书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思贤实小”)作为一所2014年新建的年轻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庞大。
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每学期都开展“贤书共阅,以书养贤”读书活动,引导每一位教师把阅读视作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静读、细品、勤写”,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审美修养,丰厚人文底蕴,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建设书香校园。
一、“三问”开启教师阅读我们强调,阅读必须基于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
如果教师觉得自己没有专业成长的需求,那么,推动教师阅读显然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管是基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还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抑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阅读都应该成为教师自我认同的分内之事。
所以,要推动教师阅读,必须先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2]。
为此,教师首先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什么时候阅读?读什么?怎么读?(一)什么时候阅读?相对其他职业而言,教师群体是比较忙碌的。
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满满当当的安排中,总能挤出阅读的时间。
下课后,把与其他教师闲聊的时间用来读一篇文章;回家忙完所有事情后,打开一本书,翻上两三页;周末的午后,泡上一壶茶,捧起一本书,静静品读。
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时间来阅读。
(二)该阅读什么书?教师该阅读什么样的书呢?相信这是很多教师经常苦恼的问题。
我想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们既可以阅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帮助自己扎实巩固基础;也可以阅读专业成长方面的书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闲暇无聊之际,还可以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帮助驱散心中的苦闷。
想象一下,一茶一书一午后,是多么惬意的时光!教师阅读的“三问三策”倪仁英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阅读方式更趋多元的当下,学校开展教师的阅读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读书三问
读书三问高小方内容提要:本文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读书”、“该读哪些书”和“怎样读好书”三个问题,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具体提供了45种书的精读计划,并详细分析了读好书的6种方法。
关键词:三问为什么读读哪些书怎样读好一、为什么要读书?周恩来总理在青少年时代就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回答了为什么而读书,而不是直接回答为什么要读书。
那么,为什么要读书?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
著作,是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的成品。
这些成品的总称是书籍。
书籍是人类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加拿大政治家贝内特曾经形象地把书籍比作“是作者为我们渡过危险的人生之海而准备的罗盘、望远镜、六分仪和海图”。
可以说,自从有了书籍以后,人类的知识积累和传播就完全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类可以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所以说,文字的创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巨大进步。
难怪古人传说当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会发生“天雨粟,鬼夜哭”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奇异现象。
自从有了文字以后,前人的、他人的知识经验就陆陆续续地大都被写进了书里。
读书就成了我们向前人、向他人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
马克思说:“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①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②要想摆脱愚昧无知,要想改变不学无术,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
我们当然不能舍弃读书这一条最重要的学习途径。
理科的学生要成长为科学家,必须利用实验室;文科的学生要成长为学者,则必须利用图书馆,必须多读书。
要想有所著述,更必须多读书。
唐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宋代陆九渊说“束书不观,游谈无根”④,他们的话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读书对于创新的意义。
古代的例子:孔子将修《春秋》,观书于周史;左丘明作《左传》,亦观书于周史;司马迁写《史记》,“遍读金匮石室之书”;唐代杰出的史评家刘知幾供职史馆多年,他的学问也是在图书馆里泡出来的;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史家黄宗羲常“读书至夜分”,曾在私家藏书楼里下过系统的功夫;明末清初的朴学大师顾炎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出行总①转引自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近代史教程》(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73页。
剖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问题
剖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综合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分别是教材选择与编排、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价与反馈。
教材选择与编排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
在很多学校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面临教材选择不当、教材编排混乱的问题。
有些教材内容单一,缺乏足够的阅读材料和题材,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有些教材编排不合理,难易不当,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合理编排教材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进行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会出现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策略僵化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讲解、讲义和填空等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阅读速度,忽视了阅读理解和阅读品味的培养。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评价与反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会面临评价不全面、反馈不及时的问题。
有些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理解和阅读品味等方面的评价;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测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
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评价,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的关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大问题分别是教材选择与编排、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价与反馈。
小度写范文“三问法”阅读教学-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模板
“三问法”阅读教学|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在宇宙中,人是渺小的、脆弱的,但因为有了思想,人变得伟大、崇高而有尊严。
孔子也说:“学而不思则罔。
”因此,我们要学会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思考呢?我的方法是:三问法。
一、“自”问法《新课改》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获得知识。
“自”问法,就是将文本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自由地去阅读,去对文本发问。
这样,依据学生自身的水平能力,就会读出不同的见解,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获得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做主动的思想者。
在教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时,我省去了常规的导入和背景、作者的介绍,直接让学生自由读,对文本自由提问理解。
这样,没有要求,没有限制,学生们大胆作出了自己的理解:父爱和母爱各有各的特点;对作者提出的“父爱是有条件的”和“母爱是无条件的”的观点质疑,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作出证明;喜欢赞同文本中的许多具有哲思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语来理解。
虽然理解的不全面,但是正确,而且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来的,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同时,还能帮助老师确定文本教学的重难点。
二、“设”问法“设”问者是教师。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角色要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换。
所谓引导,就是教师根据课堂情况,紧扣教学要点,相机设置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作出正确的或更深的理解。
课堂设问一般有两种形式:提前预设和临场巧设。
在“自”问之后,我认为临场巧设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而这也恰恰是调动思维的契机。
教师若能抓住机会,巧妙设问,那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先提前预设了一个问题: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们是如何享受生活,热爱生命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坚持不懈。
范文:阅读课堂“三问”
阅读课堂“三问”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我们一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的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努力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运用于日常教学的具体环节、细节,融入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变化。
然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产生了许多的疑惑,现就以下问题和同行们商榷:第一问:我们该如何组织活动?课堂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需要在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其成长发展过程。
新课程针对以往课堂教学忽视学生活动的状况,提出课堂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自主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是非常正确的。
但在课程改革实验进程中,有些课堂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多样,表面上的生动活泼,氛围上的热热闹闹,而丢掉了学科特点。
设计理念的偏差,引发生成的偏向。
如一位老师教《认一认2》中“虫、贝、鱼、鸟、羊、犬、龟、鹿”8个生字时,有个学生问“贝是怎么行走的?”老师为了刻意追求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让学生广泛开展讨论,又引导进行表演活动,学生在教室里学鱼游、学鸟飞、学龟爬、学羊跑、学犬叫。
下课了,有关人员作了检测,近百分之六十的孩子没有认识8个生字。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偏离本体的拓展。
如一位老师教学《看菊花》,既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也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感体验,而是在拓展有关菊花的活动上做文章。
先让学生看菊花照片,讨论名贵菊花特点;又让学生交流菊花的栽培技术,研究菊花的生长过程;再让学生画菊花图,唱菊花歌,吟菊花诗。
一节课下来,学生读书不足5分钟。
那么,课堂活动应该怎样组织呢?一要明确指导思想,即按学科目标、学科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纠正课堂活动中的偏向。
活动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贴近学生发展的前沿,与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既不是重复,也不是高不可攀,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如《认一认2》中的8个生字,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拼音能力认读汉字,利用对动物的已知,根据字音、字义找图画中相匹配的动物,在此基础上,开展“找朋友”识字活动。
“三问”,让阅读走向深入
“三问”,让阅读走向深入作者:王晓轩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第11期阅读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自己的“意”的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鉴于目前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学生回答较浅的状况,教师可从“自问—互问—追问”这三种形式出发,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密切对话,以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一、自问“学贵有疑。
”在阅读教学之前,学生大都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自我提问,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与教师和学生商讨解决的,做到心中有数。
如此教学,必将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走向深入。
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人物都有谁?写了一件什么事?”等,这种学生很容易弄明白的问题就让学生在自读中解决,鼓励学生就“天游峰有什么特点?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些景物描写的地方去掉可以吗?文中关于老人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特点?”等诸如此类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自问。
在学生自问以后,再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对问题定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受,进而解决问题的动力会更足,起到明显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接地气、真实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方面进行质疑,这样的自问与质疑在学生的潜心阅读解决问题或者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定会得到质的提升,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二、互问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所。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当他们经过自问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同桌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互问,这样一来,在互动的学习交流以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对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先行解决,然后再进入互问环节。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展开了互问,有学生问:“苏格拉底想让弟子们懂得道理,为什么把弟子们带到了麦田边?”有学生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让弟子们在摘最大麦穗的时候,只许进,不许退?”有学生问:“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对于他们互相提出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兴致特别浓厚,这是教师提问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初中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三问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阅读教学三问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ree Questions about Reading Teaching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阅读教学三问20世纪90年代初,阅读学者就指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明在阅读中前进”。
20世纪末,阅读学者更加明确地指出:“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是世代传承的无声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的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阅读课,但事实上,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学生在阅读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呢?是否阅读课真正姓“阅读”了呢?新课标的颁布和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追问:一问:阅读课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文章学的目的出发,教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
然而现代社会,阅读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
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
不学会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让学生掌握?那么阅读课又该如何体现出阅读的特点呢?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向我们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展开,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不能架空了阅读材料。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剖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问题
剖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甚至影响到他们整个语文学习的进程。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大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期能够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
一、阅读教学内容不够生动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相对较低,他们对于枯燥的教学内容很难产生兴趣。
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以古文或者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往往会过于注重教材的经典性和权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抗拒和厌倦。
针对这个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一些具有启发性和亲和力的现代小说、儿童文学作品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阅读内容,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阅读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以课堂讲解和阅读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而且,一些学生如果因为自身原因而无法有效地进行阅读,那么他们的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比赛、情景模拟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一些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方式,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语文学习。
三、阅读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公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正确率,缺乏对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评价,这就导致学生对阅读的主观印象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误解和困扰。
阅读三问
阅读三问作者:吴晓彤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年第08期一问:什么是阅读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叶圣陶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
——章熊结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
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得言、得意、得法。
二问:小学阅读教学应该怎么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充分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老师不要讲解,而要教给学生读书、写字,要教会学生读书、正确读书,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许睿结论: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教师要在指导读上下工夫,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动情、在读中感悟。
三问: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做些什么我的回答是:把握学段特点,读出学科本真!低年级:以朗读指导为主线推进教学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一课(一)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呢?谁为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挑选一名学生朗读)评价:同学们,从他的朗读中,我们听出了一种心情,你听出来了吗?(生:开心)请大家把这个词圈起来。
点拨:小朋友玩得开心极了,手中的石子在他的眼里也变成了──(生:流星),变成了──(生:炮弹)。
多形象啊!谁再读一读?(挑选一名学生朗读)(二)突然,事情发生了变化,玻璃被打碎了,小作者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你能读出这一变化吗?请练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评价:事情发生了变化,小男孩的心情由开心变得──(生:害怕)。
朗读的时候,语气也一定发生了变化。
谁再读?(挑选一名学生朗读)(三)逃走就意味着逃避责任。
那他怎么面对老奶奶呢?读出问题: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预设:不自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不自在?)读出体会:不自在就是不好意思,他面对老奶奶时心里会想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先读,通过联系生活指导读、加入动作指导读、进行评价指导读等方式,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着小男孩的心情变化,朗读的指导也有了层次性。
有效阅读教学要聚焦“三问”
F 版校园文化月报2020年第4期教坛漫步有效阅读教学要聚焦“三问”□江苏省南京市民办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邵元嫄当下的阅读教学被有的教师当成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大箩筐,怎么教似乎没有定数;有的教师以自主学习为幌子,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好。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有自身的独当之任,不是为其他教学服务的工具。
那么,教师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呢?一、确定教什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从整体上抓住语文学习的内容:即语言文字的学习、思想内容的学习、表达方法的学习、阅读习惯的培养,再把语文要素的重点落实到不同的学习内容中去,教学目标就清楚地呈现出来,教什么的问题就解决了。
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是“有趣的故事”这个单元主题下的精读课文,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复述作为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训练是第一次出现。
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借助表格,有序复述这个故事。
教师梳理课文就会发现,课文的篇幅虽然比较长,但是只要抓住几个表示时间的语句,就能够使故事的脉络清晰地显示出来,有序复述就变得简单了。
根据这样的文本解读,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目标:认识“箱、夸”等9个生字,会写“性、艺”等12个生字及相关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两个人物对话中的语气,体会两个人物不同的个性;熟读课文,从课文中提取顾客的要求和裁缝的应答以及表现方面的信息,借助表格完成课文故事复述。
围绕这样的目标开展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就解决了。
二、取舍读与导曾经一度困扰一线教师的阅读教学问题,是讲得多而成了内容分析式教学,教师主宰课堂的方式就是繁琐的分析。
摒弃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之后,有的教师采用一读到底的教学模式,认为阅读教学就是简单的读读背背,无限夸大读的比重,连有意义的讲授法都被抛在一边。
三问三查三看名词解释
三问三查三看名词解释
三问三查三看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含义,以下是针对不同领域的解释:
1. 在阅读方法中,“三问三查三看”是一种系统性的阅读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获取更多的信息。
具体而言,三问是指读者在阅读时要不断地问自己问题,例如“这篇文章在讨论什么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中提供了哪些证据支持作者的观点?”等等。
三查是指读者要在文中查找相关信息,例如“查找不熟悉的词汇的含义”、“查找作者的背景资料”、“查找相关统计数据”等等。
三看是指读者要在阅读时做到三重观察,包括内容观察、结构观察和语言观察。
具体而言,内容观察是指读者要仔细分析文本主题和论点;结构观察是指读者要注意文本的组织结构,例如段落之间的关系、文章的结构等;语言观察是指读者要敏锐地察觉语言的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2. 在安全领域,“三防”指防诈、防骗、防误导;“三问”指问成子女、问官方热线、问身边专家;“三查”指查执照、查属地、查产品;“三看”指看来人单位、看来电号码、看资质证书;“一存”即存宣传承诺证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各领域相关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分析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关键词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是一个人在不同领域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阅读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通常以文字的解读和理解为主,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足够。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三读三问”是一种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进行三次阅读和三个问题的思考。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素养,全面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下面将从“三读三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以及它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教学模式首先强调三次阅读。
第一次阅读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第二次阅读是为了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信息传递点;第三次阅读是为了分析文章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一教学模式强调三个问题的思考。
即通过阅读,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提出观点、见解或问题,并通过深度阅读和思考来解决。
这三个问题包括:我在读什么?为什么要读?读完之后,我学到了什么?通过这样多次反复的阅读和问题的思考,学生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的也在提升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是怎样的?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教师需要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并设计相应的阅读任务。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三次深度阅读,并在每次阅读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开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及时总结与引导,让学生对阅读所得进行分享和梳理,不仅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增强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
校园读书活动“三问”
校园读书活动“三问”包昌升“推动青少年读书”系列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3月底,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启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目前,校园读书活动究竟开展得如何?怎样才能真正把读书活动这件大事抓好?我们回避不了当下校园读书活动的三个问题。
怎样真正读起来?手捧一卷,心行万里。
这是读书的最美姿态。
相对于成人阅读者,中小学生还处在学习阅读的阶段,学校读书活动要确立学生“阅读学习者”的立场,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保障,让学生真正读起来。
保障阅读时间。
首先,校内必须安排读书时间。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明确要求,语文学科每周至少一课时学生自由阅读时间,提倡其他学科整合教学内容,挤出一定量的阅读课时,用于本学科书籍的阅读。
在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设置读书课程、开设读书社团,留出读书时间。
其次,合理利用校外读书时间。
学习日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双休日、寒暑假进行大批量集中阅读、整本书阅读。
“双减”以来,学校每月一次的“无作业双休”和每周一次的“我是朗读者”家长进校园活动,为学生阅读提供了时间保障。
尤其是家长进校园跟孩子一起诵读经典,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读书热情,有效将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
拓展阅读空间。
学校将原有的一个综合性图书馆拆分成六个,文学图书馆、科学图书馆、国学图书馆、绘本图书馆、少儿期刊馆和人物传记图书馆,并制定了“预约进馆制度”,每班每周预约一次进馆阅读时间。
所有图书馆全天候开放,大大增加了阅读容量。
此外,在连廊、功能室等区域也布置阅读空间,鼓励建设家庭小书房。
学校与社区图书馆开展共建活动,发放阅读证,鼓励孩子在休息日走进社区阅读,感受读书的氛围。
优化图书流通。
书籍的流通量,不应该是纸上的一组组数据,而应该体现在学生手不释卷。
我们坚持“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放的”理念,创新图书管理机制。
首先,简化借阅管理,图书馆不设专职管理员,借阅工作由各班自行管理。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分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愈发重视。
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以“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为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分析。
一、“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三读三问”是一种具有循序渐进和层层深入的阅读教学模式。
该模式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进行三次阅读,并在每次阅读后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次阅读:明确阅读目的,了解文章大意,并回答“认读问题”,即文章在说什么?文中叙述的事件或信息是什么?第三次阅读: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思考,回答“评读问题”,即我有什么感受?作者的观点或立场是否正确?通过“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品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1. 阅读素养“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逐步深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次阅读强调了对文章整体内容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第二次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细节进行解读,提高了学生的细节把握能力;第三次阅读则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2. 批判性思维素养“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的第三次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无疑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素养的一次锻炼。
在对文章进行评读时,学生需要思考作者观点的正确性、说服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程度,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文章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3. 表达素养“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三次阅读后进行答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素养。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
1. 明确目标“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三问
阅读教学三问作为一项基础技能,阅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因此,阅读教学也被越来越重视。
然而,对于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人们仍然需要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围绕阅读教学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文本时更有效地理解、分析和利用信息。
在此过程中,阅读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心智和认知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多方位、目标明确的。
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速度,包括一些基本的技巧,如捕捉主旨句、识别关键词汇、运用上下文理解词义以及运用读者背景知识获得更深刻的理解等。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的文本中理解和分析各种信息,如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信息、推理和判断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尤其需要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热爱和自觉性。
问题二: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开展阅读课堂活动:如开展阅读课堂活动,提供各种阅读材料,安排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对于阅读的興趣。
•设计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针对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如文本分析、信息提取、推理判断等。
阅读任务的设计应该越来越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以更快速地提高阅读水平。
•提供反馈和评估: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评估,及时为学生弥补阅读差距,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设置明确的目标:每个教师都应该根据年龄、学科、阅读情况等因素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
•制定适当的阅读计划: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需求和阅读能力制定适当的阅读计划,包括材料、任务、反馈等。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学生的阅读态度和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态度,包括认真、细心、耐心、积极的长久实践。
阅读教学三问
阅读教学三问导读:20世纪90年代初,阅读学者就指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明在阅读中前进”。
20世纪末,阅读学者更加明确地指出:“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是世代传承的无声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的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阅读课,但事实上,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学生在阅读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呢?是否阅读课真正姓“阅读”了呢?新课标的颁布和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追问:一问:阅读课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文章学的目的出发,教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
然而现代社会,阅读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
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
不学会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让学生掌握?那么阅读课又该如何体现出阅读的特点呢?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向我们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展开,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不能架空了阅读材料。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具体来讲就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初中语文阅读三问
用三问,指导教学设计。用三问,依据文章的特性来确定课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设流程等。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是学习文章的第一步。重点在字词句上预测学生情况,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案。文以载道。“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诗词歌赋,童话寓言,戏剧小说,书信通知,议论说明,文章都有其想要表达的东西,或感情,或思想,或态度,或意见,或信息。有的说得直白,有的特意隐晦,有的故弄玄虚,有的弄巧成拙,有的画虎成狗。所以追寻作者想表达什么,是学习的难点。如何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可以分类为材料详略,结构顺序,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练字造句等。想表达什么决定如何表达,作者的生活和特性演绎表达的个性。
用三问,指导学生预习。带着三问,快速浏览全文。划出不懂的或关键的字词句,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再通过文前提示,文中注解,文后练习,查字典,翻资料,解决自己不懂的东西。学生的预习的这过程,在三问的指导下,既目标明确,又方法清楚。既培养了提问的能力,也培养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培养了主动,习惯,更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的过程,也为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做一定的准备。这过程是很重要的过程。一般放在课下完成,万一不行,课堂上也要给足专门的时间。
谈到思维,我们习惯于把它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语文学习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天然宝库,能“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通过语文三问不仅可以有意识的更好的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直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这三问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不断训练演绎,归纳,证明,日久天长,日积月累,时时刻刻在发展着学生的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这里两次提到思维能力,这说明思维能力是重要的能力,是可以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不是额外的负担,而应该融合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 , 新课程 改革 如火如荼 , 我们一线教师结合 白 己教学的学科特点 、 学生 实际 , 努力把课程改革 的新理 念运用 于 日常教学的具体环节 、细节 ,融人教学全过 程 ,课堂教学发生 了可喜 变化。然而也暴露 出不少 问
计理念的偏差 , 引发生成 的偏 向。如一位老师教 《 认一 认 2 中“ 、 、 、 、 、 、 、 ” 个生字 时 , 》 虫 贝 鱼 鸟 羊 犬 龟 鹿 8 有个 学生问“ 贝是 怎么行走 的?” 老师为 了刻意追求课堂生 成资源的利用 , 让学 生广 泛开展讨论 , 又引导进行表演
-
花诗 。一节课下来 , 生读 书不足 5分钟 。 学
一+ 一+ n+ -+ 一十 ” 十 ‘+ 一+ *+ -+ 一+ -+ -+ 一+
+
一十
- +
“+ 一 + ・+ ・
- +
“+
一 +
一+
一 +
一+ 一十
*+ 一+
一+ 一十 +
一+ 一 + 一十
- +
一- -一 + 一+ + k
诉我 们 , 在作 家 、 品和读者 的三角关 系中 , 作 读者并 不 是被动 、 单纯 、 消极 的接受者 , 而是 主动参 与的积极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 , 时间久 了 , 生就能发现 自己 学 的写作个性了。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 次的发展 ,
在这个意义上 ,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文 本和作 者进行
的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那么 , 语文课 堂阅读 , 则应该
是“ 学生 、 教师 、 文本之 间对话 的过程” 。然而遗憾 的是 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 出现 “ 失控 ” “ 离” 错误” 、偏 和“ ,
校, 走进 生活 、 走进 大 自然 、 走进社会 。生 活中看 到的 、
理解和体验 , 有所感 悟和思考 , 受到情感 熏 陶 , 获得思 想启迪 ,享受 审美乐趣 ,从 而提高学生语文 阅读 的能
力。”
听到的 、 想到 的, 都是作 文时很好的素材。
、
以赏识 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 中的一些缺 点 ,效 果 明显 , 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 程改革改变着学生的 并 课 学 习方式 , 课程改革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涯 。几年来 让 我清晰地感到“ 授人 以鱼 , 不如授人以渔 ” 的好处 。赏 识走 进语 文教学 使学 生 切身感 受 到 了学 习语 文 的快 乐, 品尝到 了成功的喜悦并发挥出极大 的潜力 。 同时 但 也 对老师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我们 只有加强学 习 , 更新 观念 , 才能发挥好“ 导航员” 的作用。
自己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 生活 的空 间有 多大 , 语文 学 习的外延就有多大 。作文教学应立 足课 堂 , 向课外 、 校外开放 ; 立足教科书 , 向书外开放 。这就是说 , 在课 堂 学习中 , 学习材料 的来 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 , 而更 多的 是学生的生活材料 。教师不能把作文教学局 限在语 文 课 的狭小 圈子里 , 要倡导走 出灌输 、 出课 堂 、 出学 走 走
最后 , 在作文教学 中要让学生学会体验 自己。 在应 试教育的制约下 ,学生 在作 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 已消
活动中实现其成长发展过程 。新课 程针 对 以往课堂教 学忽视学生活动 的状况 ,提 出课 堂要赋 予学生更多 自 主活动 、 自主实践 、 身体验 的机会 , 亲 以丰富学生 的直 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 这是非常正确的。
学科 的特点 ,进 行偏离本体的拓展 。如一位老师教学 《 看菊花》 既不引导学生认 真读 书 , , 体验课文描写 的意 境, 也不 引导学生积 累语言 , 丰富语感体 验 , 而是在拓 展有关菊花的活动上做文章。先让学生看菊花照片 , 讨
导致学生的 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 的牵制 , 方法呆 板 , 过 程简化而失去 了灵性 。作为教师 , 应转变观念 , 克服心 理阻抗 ,还学生阅读 的主动权 ,让学生发展 自己的思 维, 获得审美的体验 , 让学生在有 限的课堂 时空里有 足 够的时间读书和思考 , 亲历阅渎过程 , 阅读行为不但包 含感知 、 联想 、 想象 、 记忆 等心智 活动 , 还有动机 、 兴趣 、 情感 、态度等非 智力因素的参与 。《 语文课程标准 》 指 出:应让学生在 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 ,加深 “
并抓 住学生作 文 中的优 点 , 以鼓 励 , 的句子 , 加 如好 是
用准确的词语 , 的开头或结尾等 , 好 唤起 学生写作的热 情和 自信。作文评语 以鼓励 为主, 当然作 文中存在 的主 要毛病还需用委婉 的 、 学生可 以接受 的方式 指 出, 那么
以后作文 , 学生会更主动热情 , 能更好 的展现或表现 并
【 教师观点 】
阅读课堂“ 问" 三
双 爱美
( 江苏省仪征市农歌小学 , 江苏
仪征
2 10 ) 14 0
摘 要 : 文针 对 语 文 阅读 教 学 中 出现 的形 式 主 义 、 究的 盲 目倾 向 以及 滥 用信 息技 术 的倾 向提 出执 教 者 要 端 本 探
正教育思想 、 多课型并举 以及吸取传统精华 , 在继承 中创新 的主张。 关键词 : 堂活动 ; 课 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 ; 纠正偏差
但在课程改革实验进程 中, 有些课 堂出现 了“ 为活
动 而活动” 的倾 向, 求形式上 的新奇 多样 , 面上的 追 表
论名贵菊花特点 ; 又让学生交流 菊花的栽培技术 , 研究
菊 花的生长 过程 ; 再让 学生 画菊花 图 , 唱菊花歌 , 吟菊
生动活泼 , 围上的热热 闹闹, 氛 而丢掉 了学科特 点 。设
题, 产生 了许多的疑惑 , 现就 以下问题 和同行们商榷 :
第~问 : 我们该如何组织活动?
课堂活动具有重要 意义 ,学 生需要 在课 堂 的实践
活动 , 学生 在教室里 学鱼游 、 学鸟飞 、 学龟爬 、 学羊跑 、
学犬 叫。下课 了, 有关 人员作了检测 , 近百分之六十 的
孩 子没有认 识 8个生字。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忽视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