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雨点儿 第二课时(部编版小学语文1年级上册教案)【含课后练习与答案】
雨点儿(第二课时) 〔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学习识别并书写句子。
•了解“读音相同、字形不同”的字词。
教学重点•掌握“读音相同、字形不同”的字词。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黑板。
•白纸、笔、彩笔。
教学过程1. 热身(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试着说一下上次的故事,把故事情节说给同学听。
(2)歌曲欣赏。
唱一首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或儿歌,例如:《雨点儿小小》。
2. 讲解(1)出示课文,呈现“雨”的字形。
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指出“雨”的结构特点。
(2)讲授“读音相同、字形不同”的字词。
通过示范读和写单词,让学生了解读音相同、字形不同的字词,例如:雨、语、虎等。
3. 练习(1)听读课文。
指导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读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脉络。
(2)指词练习。
出示印有“雨”这个字的字词卡片,让学生根据字音读出正确的词汇,例如:雨、语、虎等。
(3)写字练习。
让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仿写“雨”字,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的顺序和漂亮的书写。
4. 拓展(1)绘本阅读。
读一本与“雨”有关的绘本。
(2)游戏时间。
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比赛。
“雨”组说从“雨”字转移到其他字音相同的字的词汇,其他组要听出词汇并尽快说出正确的字音,比赛时间最长的小组获胜。
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词——“雨”、“语”、“虎”等每个字5遍。
(2)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第2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听、说、读、写、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了音相同,形不同的汉字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教案2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理解《雨点儿》这首诗的内容,并能背诵部分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感悟。
3.情感目标:通过和同学一起分享诗歌的美和互助去感受彼此之间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雨点儿》的内容;背诵部分内容并能有感情地表达。
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诗歌《雨点儿》,让学生动手模拟下雨的声音,并带着一些音乐感受气氛。
2. 学习诗歌内容1.给学生朗读《雨点儿》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内容。
3.分组让学生表演诗歌,每组背诵一部分,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 学习诗歌节奏1.老师带领学生体验《雨点儿》的韵律感。
2.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诵《雨点儿》,感受诗歌的节奏。
4. 创设情境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想象中模拟雨下的场景,用声音和肢体语言展现出《雨点儿》的情景。
5. 结束1.学生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老师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尝试朗读、背诵和模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雨点儿》这首诗的内容,同时在表达上增强感情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多参与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使学生在表达时更加准确、生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安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8《雨点儿》教案(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8《雨点儿》教案(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雨点儿》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雨”对大自然的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感受雨水带来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课文《雨点儿》的课文PPT或者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适量的小雨伞、水滴玩具等雨具。
3.讲台上的水杯、水壶等装满水的容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谈谈他们对“雨”有什么样的理解。
2.新课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雨点儿》,通过分段朗读和解释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理解课文(15分钟)–分段问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雨”给大自然带来的作用。
4.感悟成长(10分钟)–让学生思考:雨水对万物生长的影响是怎样的?5.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观察一个下雨天的景象,并写一篇小短文或画一幅画来描述自己看到的雨天场景。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2.情感抒发(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在雨中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3.实践活动(20分钟)–分组让学生用水滴玩具或其他模拟雨水进行实验,观察水滴和水花带来的变化。
4.小结(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强调“雨”的重要性和神奇之处。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以《雨点儿》为主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思考和互动等,引导学生感受“雨”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需要注意区分学生对“雨”情感上的理解和科学知识上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情感表达的同时注重事实和逻辑性。
同时,对于第二课时的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道具,并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感知能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雨的形成和作用2.学习描述雨的语言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敏感性和观察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描述雨的语言2.难点:通过描述让学生理解雨的作用和意义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5分钟)•让学生回忆上一课时讲过的雨,询问带来了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雨对植物、动物和人类都很重要。
2. 导入新知(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段下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描述雨的景象,如:雨滴大小、声音、落点等等。
•教师辅助学生理解雨的形成和作用,如:水蒸气升华形成云,云中水滴密集形成雨,雨水充实土地,滋润万物等等。
3. 学习知识点(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并分析课文中迎接雨的过程,辅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认知其中的语言表达。
4. 讲解语言知识点(20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描述雨的常见词汇和句型,例如:词语解释窗户外面空气中过程中正在发生湿漉漉微湿滴滴答答雨滴落下的声音落在降落在•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5. 协助整合知识(10分钟)•教师进行简单的阅读技能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分段阅读、标注关键词等等。
•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雨”对文中的小女孩有什么意义?–雨带来了哪些变化?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过程,并和学生一起总结课堂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中小女孩在雨中的经历。
2.给出一组关键词:“再见”和“雨”,请写出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一节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妙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节课我以“描述雨的语言”为重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感知、理解和表达雨的意义。
整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雨的意义和作用。
在讲解雨形成的过程中,我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引导他们思考人和自然之间的互动。
在课文阅读过程中,我强调学生应该注重描述语言,并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词汇和句式。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文8《雨点儿》教案(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8《雨点儿》教案(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景。
3.能够简单描述雨点儿的特点。
4.能够画出“雨点儿”这个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惜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课文、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2.能初步感受自然美景,培养学生对诗意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并描述“雨点儿”的形象。
2.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2.课文8《雨点儿》的音频文件。
3.教学课件或板书工具。
4.有关自然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点儿》的音频,让学生跟读两遍,引导学生感受雨滴的声音。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内容,学生跟读,随后老师解释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雨滴的特点,并画出它们的形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想象力。
4.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5分钟)教师请学生复习前一节课学的内容,导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3. 创作活动(15分钟)学生以“雨点儿”为主题,进行相关绘画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对课文进行总结与展示。
六、课堂作业完成《雨点儿》课文中相关的绘画作业,并写下对自然的想法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通过雨点儿这个形象让学生体验自然之美。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雨点儿(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雨点儿(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雨点儿》,理解其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雨点儿》的基本内容。
2.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含义。
2.能够通过诵读和讨论,感受到雨对大自然的滋润和生命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课文《雨点儿》教材2.课堂PPT3.录音设备4.课堂板书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雨的认识和思考。
2. 学习课文(15分钟)1.听录音,跟读课文。
2.逐段解释课文内容,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
3.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体会(10分钟)•讨论:雨对大自然的影响有哪些?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学生分享自己对雨的情感体会。
4. 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雨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雨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作业布置完成《雨点儿》课后习题,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和讨论课文《雨点儿》,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雨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但在学生情感体会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需要教师在激发学生情感上下更多功夫。
下节课应更注重情感体会的引导和培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 雨点儿》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雨点儿》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雨点儿》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3.能够口头表达对雨的感受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语言表达;
2.学会诵读诗歌。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操场观察雨天环境表达学生的对雨的情感(5分钟);
2.学生交流雨的形态,形容词描述雨(5分钟)。
学习环节
第一步:先听读全文
1.教师朗读整篇文章(2分钟);
2.学生跟读课文(3分钟)。
第二步:理解和讲解生词和句型
1.雨点:细细的水滴,像小珠子,这样的水点叫做“雨点”(画出“雨点”这个词的形象,并引导学生理解);
2.笑脸:开心的表情,通常是嘴角微微上扬,就像在微笑一样(画出“笑脸”这个词的形象,并引导学生理解);
3.神似:非常像,叫做“神似”(解释“神似”的意思)。
第三步:讲解诗歌
1.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是诗歌;
2.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多次;
3.一起学习诗歌的意境,发表自己的看法。
复习环节
1.由学生诵读诗歌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考试过程中模拟课堂环境,已掌握课文掌握情况。
课堂评估
1.完成导入环节中交流雨的形态,形容词描述雨等练习;
2.准确理解生词和句型;
3.朗读出诗歌歌词,决定并解释意境。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家庭话题: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雨天的短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雨点儿)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故事 情节。
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帮 助学生掌握字形和发音。
通过课文中的插图和情境,引 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
点。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 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巩固练习
听写本课时学过的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在本课中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包括读音、书写和基本意义。通过反复认读、书写和 组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是指读音准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流利是指朗读通顺流畅,不顿读、不重复、不结巴;有感情是 指根据课文内容表达出相应的情感。通过范读、领读、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 提高朗读水平。
03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吗?谁能简单描述一下?
总结:通过回顾,我们复习了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和句子,了解了课文《 雨点儿》的基本内容。现在我们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 更多的内容哦!
学习新课
01
02
03
04
教学难点
掌握识字的方法
识字方法包括看图识字、上下文识字、拼音识字和查字典识字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识字方 法,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 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点的作用
课文通过对话形式讲述了雨点的作用,但一年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意思。因此,教师需要 通过多种方式,如图片、动画、讲解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点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 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雨点》第二课时(教案)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
《雨点》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雨点,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雨点》。
2. 了解雨点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雨点,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b. 学生分享对雨的感受和看法。
c. 引导学生关注雨点,导入新课。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b.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c. 朗读课文,感受雨点的美丽和神奇。
3. 理解课文a. 提问:课文中,雨点都落在了哪里?它们有什么变化?b.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c. 讨论雨点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朗读与表演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b. 学生表演课文,展示雨点的美丽和神奇。
5.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a. 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自然,保护环境?b.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c.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6.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雨点的知识?c.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感受雨点的美丽和神奇。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雨点的诗句、歌曲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雨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的美丽和神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采蘑菇,认词语。
师:大家还想玩游戏吗?(想)那我们去森林里的草地上玩游戏吧!看,草地上长满了什么?(蘑菇)老师把刚才学的字组成许多词藏在这些蘑菇里,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把它们找到。
(出示蘑菇词卡:雨点儿、数不清、云彩、飘落、半空中、回答、问、地方,森林背景)师:老师请8位同学上来采,采到的要带大家读一读(学生采,领读)。
2.读课文。
(1)师:现在,我再把这些词藏在句子里,看你们还能不能找到?请大家看课文,你们能找到由“数不清”“雨点儿”“云彩”“飘落”这些词组成的句子吗?(师摆蘑菇)学生读第1自然段。
师:你读得真好,谁还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句?其他学生读。
师:你还能找到由“半空中”“问”这些词组成的句子吗?(师摆蘑菇)学生读第2自然段。
师:“空”“中”是后鼻音,跟我读。
不错,大家一块儿来读一读这一句吧!师:(师摆蘑菇)那“回答”“地方”在哪呢?学生读第3自然段。
师:问句读得真好,哪一组同学愿意像这样读一读?分1、2组同学读。
师:课文中哪里还有“地方”这个词呀?学生读第4自然段。
(读好轻声)师:读得真不错,男女生来比一比谁读得好。
分男女生读。
师:读得真好。
课文中还有哪里有“地方”这个词?学生读第5自然段。
师:你读得真好,这一次我也想和大家一块儿读一读,我们一起来吧!(2)师:你们可真是厉害的“小侦察兵”呀!眼睛可真亮。
那我们来连贯地朗读一下全文。
(学生读)二、学习生字“问”“有”“半”“从”“你”1.指导书空。
2.老师范写。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简单评价、展示。
三、总结今天我们不仅识了字、学了词,还读了句子。
希望大家回去找一找,查一查雨点儿们有什么本领、作用,把你查找到的信息讲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有滋有味地品读课文,不仅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还训练了他们对词语的运用。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听懂朗读《雨点儿》课文。
2.能正确说出课文中几个生词的发音和意思。
3.能使用“我”字开头自我介绍。
4.了解雨的形象描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与热爱。
2.难点:自我介绍以及课文中的生词发音和意思。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向学生出示下图,并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今天天气怎么样啊?”学生回答后,老师说:“对啊,今天阴沉沉的,好像快下雨了。
那么,你们喜欢下雨吗?”2. 导入学生老师说:“我们今天的课文叫做《雨点儿》。
快来听听这首诗吧!”老师朗读完诗后,让学生模仿朗读。
在学生读得差不多时,老师再挑个学生介绍一下今天的课文叫什么。
3. 课文学习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然后,老师出示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认真读一遍。
接着,老师指出每个生词的意思,并让学生模仿自己读。
接下来,老师回到课文内容,讲解其中难懂的句子,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
最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跟读一遍课文。
4. 自我介绍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过‘见面礼节’吗?我们今天一定要学会了,因为自我介绍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老师以自我介绍为例,先介绍自己,然后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5. 情感渗透老师介绍雨的形象描写,让学生感受诗歌中传递出的情感,即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
在最后,老师请学生跟自己说一遍:“我就像雨点儿一样小,但我有自己的力量,我也能为世界做一些贡献。
”这一步是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自信。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学生对自我介绍的环节表现得比较好。
但课文的生词,还需要老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练习认读。
另外,需要多多引导学生去表现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对大自然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雨点儿)人教部编版(2课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观察等方法,理解 课文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游戏、图片展示等方式, 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 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植物 的情怀。
通过对雨水的了解,培养学生关 注自然、关注生态的观念。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 朗读训练,加强发音和语调的指导;
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 的兴趣和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到活动中来;
对于生字的认读和书写,需要有针对 性的进行指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誉感。
0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雨、两、四、亮、高、开、直、在、也、更、生、活 ”12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点儿的去向,感受雨水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雨点儿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说出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变化。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 案 课文8(雨点儿)人 教部编版(2课时)
contents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总结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 系。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自然界中雨水的变化,了解自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原理;2.能够掌握词语“滴答、啪嗒、淅沥、噼里啪啦”等的用法;3.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4.能够模仿雨声,感受雨水的美好。
教学重点1.通过教材中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2.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如“淋湿、雨帘、霏霏细雨”等;3.引导学生通过20秒钟的雨声模仿,感受雨水的美好。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2.课件:PPT、投影仪;3.语音播放器;4.已经准备好的雨声录音。
教学过程导入(6分钟)1.老师用PPT展示雨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雨水的感受;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雨水为什么会滴下来?”的问题;3.通过引入,在学生中引起对雨水的关注。
学习诗词(10分钟)1.老师朗读“雨点儿”这诗词;2.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并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鼓励学生边读边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生跟读(8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模仿雨点儿落下的声音;2.鼓励学生读起来响亮而自然;3.指导学生认真体会词语“滴答、啪嗒、淅沥、噼里啪啦”等的意义。
课文讲解(10分钟)1.在PPT上展示文本,解释不了解的生词用法;2.帮助学生读懂文本意思;3.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阅读。
雨声模仿(10分钟)1.老师播放已经准备好的雨声录音;2.引导学生配合雨声表演夜晚雨滴声,感受雨水的美好;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模仿各种不同的雨声。
总结与展示(6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包括学习到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2.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3.结束课程,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模仿雨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学习到了:1.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感兴趣,他们喜欢听老师讲解,模仿雨声。
2.使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词的意思,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3.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地教授课程,我将更加努力准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8《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答案:在一次雨天,我观察到雨点儿的特征如下:雨点的大小不一,有的像小珠子,有的像黄豆;雨点的形状主要是圆形,少数是椭圆形;雨点从天空落下时速度较快,有的雨点在落下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了一些小水花。
(2) 环境保护:介绍一些环保知识和实践案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3) 雨点儿与人类生活:雨点儿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农业灌溉、城市排水等。可以让学生了解雨点儿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们如何利用和应对雨点儿。
(4)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雨点儿的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2. 具体教学活动设计包括:雨点儿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雨点儿的形成和作用;雨点儿分类游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雨点儿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教学媒体使用:课件、图片、视频等 多媒体资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雨点儿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借助多媒体资源,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在课文主旨内容探究部分,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我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再次,在全文侧重点探究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应该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际的案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在课文主旨内容探究部分,我计划更多地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3. 在全文侧重点探究部分,我计划更多地引入实际的案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8 雨点儿第2课时 教案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2.有兴趣地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进一步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前准备: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
(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下雨图,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这节课我们要和雨点儿一起去进行一次旅行。
2.过渡:想和雨点儿一起去旅行,先要和刚认识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们会拦住你们的。
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品读课文。
(用时:25分钟)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启发学生思考: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你们数清了吗?(2)过渡: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吗?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引导练习用“数不清”说话。
(3)引导学生齐读这个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1)过渡: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组织学生自由读二至四自然段。
(2)出示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并适时评价。
(3)组织同桌分角色读。
(4)组织男、女生分角色读。
3.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
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课件出示雨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感受。
(3)引导学生齐读这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用时:10分钟)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给那里带去什么变化?2.引导学生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你写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图。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在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8《雨点儿》人教部编版(2课时)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雨点儿》人教部编版(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伙伴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2. 教学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雨滴,让学生对雨滴产生好奇心。
(2)学习课文-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引导学生关注雨滴之间的对话,理解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3)学习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 进行生字书写练习,指导学生书写规范、美观。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深入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雨滴之间的对话。
- 引导学生讨论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 让学生模拟雨滴之间的对话,体验互相帮助的过程。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四、作业布置1. 抄写本课生字,每个生字写3遍。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 雨点儿第二课时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 雨点儿第二课时
问答问好问题
我每天都会像老师问好。
有:(半包围,月字底,6)
没有有用有才
我没有新的玩具。
半:(单一,点,5)
半空一半半夜
杯子里还有一半的水。
从:(左右,人字旁,4)
从来听从力不从心
力不从心:力,力量,能力; 从,依从。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我从来不吃棒棒糖。
爷爷年纪大了,想做很多事却力不从心。
你:(左右,单人旁,7)(学习新笔画:横钩)
你好你我你们
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一遍。
2、准备默写:问好有用一半从来你我力不从心
2、找一句和雨有关的古诗,写下来并理解意思。
8《雨点》第二课时(教案)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1
雨点还会落在哪里为那里带去更多的美好呢?
种子和小花都需要雨点儿滋润。
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仿写句子。
雨点落到池塘里,荷叶更绿了。
通过多媒体,加深学生对雨点儿滋润万物的印象,在感情充沛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仿写句子,实现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四、指导书写
1.“你”“从”统一教学。
2.“有”与“月”比较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时间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闯关游戏
生字雨点儿落到落。
给生字组词。
多音字填空。
读好第一段。
从字、词、句三方面的复习,考察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为新课教学打好基础。
二、再读课文
1.读二二至四自然段,带着问题读课文:雨点儿飘落下来都到了哪里呢?
读完的同学用波浪线画出大雨点儿的话,用横线画出小雨点儿的话。
2.找出对话中意义相反的词。
3.提问:问什么他们一个选择了有花有草的地方,一个选择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4.分角色朗读。
5.提问:雨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
6.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吧。
带着问题读二至四段。
用波浪线和横线画出雨点儿说的话。
回答大小雨点分别到了哪
有——没有
回答问题
分角色朗读。
根据最后一段回答问题:实现了。
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通过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选择了不同的地方,经过探究学生会发现雨点儿滋润万物的作用,实现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情感升华
1.播放雨点儿滋润万物的视频,提问学生有什么想法?
2.带着情感分角色朗读。
8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1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解决措施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读好长句子。
2.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核心任务:争当广播站“最佳朗读者”核心问题:怎样把课文朗读好?解决措施(子问题、任务群)思维导图:课时安排:共两个课时,授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③分组对读(一二大组大雨点儿,三四大组小雨点儿,师旁白)④生上台展示分角色朗读。
两生分角色朗读,一生旁白。
评价标准:学习第五自然。
体会情感升华。
(1)读好停顿联系《青蛙写诗》中的逗号和问号,以及《比尾巴》中学习的停一停、连一连,学以致用,读好停顿。
(2)理解字意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结合图片,理解更的意思,重读这个字)1.仿说句子,体悟变化如果你是雨点儿,你还想去哪些地方?又会给那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给出图片和句式)我要去______,_____更____了,_____更____了。
师:是呀,多有爱心的雨点儿,默默地滋润着万物,你们喜欢雨点儿吗?带着你们对它的喜爱,我们一起伴着雨声,再读课文。
(配乐读课文)现在,黄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最佳朗读者了”。
(回扣情境,完成核心任务。
)3.链接古诗,升华情感。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啊,因为有了雨点,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丽,因为懂得感恩,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好。
愿1.5班的孩子们也能如大地上的小花小草一般,在语文的浸润滋养下,成长为一片花海。
欣赏故事,体悟情感。
链接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通过朗朗上口的古诗,再次感受“雨点儿”的美好。
三、板书设计四、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雨点儿》,参加广播站“最佳朗读者”比赛。
(链接核心任务)2.如果你是雨点儿,你还想到哪里去?把课堂上没说完的创意讲给爸爸妈妈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雨点儿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伴随音乐,复习导入
1.欣赏并带动作唱歌《小小雨点》
师:孩子们,刚才的歌曲好听吗?(好听)雨
点儿邀请小朋友们今天和他们一起去旅行,你们想去吗?(想)Array那我们一起用最洪亮的声音把雨点儿叫出来吧!
2.复习字词
师:上一次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它
们吗?来,我们一起给它们打打招呼吧!(齐读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真准!还有一些词语朋友也想和大家见面
了,我们来开着火车读一读。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思考:这是谁与谁之间的故事?
2.反馈: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之间的故事。
(教
师贴大雨点儿、小雨点儿图片)
3.引导: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之间发生了一件
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找
一找吧!
三、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谁能数得清?
预设:数不清。
2.(课件出示1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
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导学: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
4.引导学生用“数不清”说话。
5.导学:雨点儿是从哪儿飘落下来的?(从云彩里) 6.(课件出示13)课件动画演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引导学生仿照“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式说话。
进行句子训练:小松鼠从( )跳下来。
( )从( )回来。
7.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过渡: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
有小雨点儿(课件出示14)(出示图片)。
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大雨点儿,那就是其中的一个可爱的小雨点儿。
小雨点儿看见大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大雨点儿笑眯眯地回答着。
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预设:
(1)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2)小雨点儿这样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4.引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这是谁问谁?问什么?引导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5
.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
先同桌练习,再全
班男女生分角色读。
最后师生合作读。
6.导学: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去的地方
不一样呢?
(课件出示15)课件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让
学生说说小花需要的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它
们能换吗?想一想哪些地方需要大雨点儿呢?
预设:干旱地区、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
所以大雨点儿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
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它们都找Array到了自己的新家。
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16)(播放课件)(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
)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指名答)
2.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两句)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
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预设:
(1)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
出了绿的草?
(课件出示17)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
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教师渲染: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
也没有草。
大家盼呀,盼呀,终于下雨了,大地湿
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5.指导朗读: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
6.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7.学做小诗人。
导学:有位小诗人欣赏了雨后美景后,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
(1)(课件出示18)出示:(雨点儿是绿色的,小草喝了它,变得更绿了。
)
(2)仿说句子。
(出示雨后美景图提示学生说话。
)
8.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去哪儿?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去哪儿?
9.美美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四、深情朗读,用心体会
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小组成员听,再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五、课后实践,升华认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美丽的童话——《雨点儿》,它让我们体会到了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回家以后都为小花、小草浇浇水,过段时间看看小花、小草会发生什么变化,再把看到的告诉同学和老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一连,成词语。
没长学半从
天出来有问
2.照样子,说句子。
(1)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2)这里长出了花和草。
这里长出了的花和的草。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不久,()的地方,花更()了,草更()了。
没有()没有()的地方,开出了(),长出了()。
参考答案:
1.没有长出学问半天从来
2.(1)数不清(2)红绿
3.有花有草红绿花草红的花绿的草
【板书设计】
雨点儿
小雨点儿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去哪儿
大雨点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红的花
绿的草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2.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
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雨点儿
我想变成
一颗快乐的雨点儿
落到树叶上
把叶子当作滑滑梯
落到荷叶上
把荷叶摇篮玩
落到花朵上
把花朵当成蹦蹦床
课后作业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在括号里画“√ ”。
w èn ( ) b àn ( ) l ǐ( )
问 半 你
v èn ( ) d àn ( ) n ǐ( )
2.送字宝宝回家。
方 长 空 半 更 问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纟: 氵: 门:
4.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
(1)小狗从 。
(2) ___ _从 。
参考答案:
1.问wèn 半 bàn 你nǐ
2.前鼻韵母:问半后鼻韵母:方长空更
3.红绿江河问闪
4. (1)窝里钻出来(2)丁丁外面跑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