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
谈禅让制与世袭制
谈禅让制与世袭制禅让制定义: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禅让制的利与弊三皇五帝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度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也被人认为是华夏民族兴盛的原因,因为有了禅让,才有了贤能的人。
但一些资料证明了夏前的禅让制度也不是自愿进行的,也有胁迫与私心掺杂其中,史实后人无从考证,全靠片面之词,禅让到底是如何进行的,也无从得知。
而我论述的就是在理想状态下,也就是本质上的禅让制度: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利:禅让制度可以说是代代精英,因为每一代帝王都会对下一任进行考核,选拔,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会使每一次帝王更换都带来新鲜的血液,带给社会一个新的冲击,促使社会快速发展。
在位君主自愿禅让,使得整个过程非常和平,不会充斥着暴力与血腥,而新的君主又是众望所归,这就使得整个社会具备了公平的民主制度,不会形成高度独裁的权力集团弊:当新君主上台,必然有自己的理想社会,他会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整个社会,这可能会与前一任的君主政治思想刚好相悖,而且大权还在禅让人手中,新君主需要时间去从禅让人手中拿到权利,改变民众的思想,改变整个社会的发展观,这可能会造成民众滋生不满情绪及社会发展缓慢。
因为禅让制度的民主特点,不会有高度的权力集中,正是因为没有高度权力集中,各个权利制衡,每一项决议都可能会引起争论,造成了行政效率降低。
大权还在禅让人手中世袭制定义:“世袭制”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
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
“家长”的传承还可分为父系与母系。
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
世袭制的利与弊经夏后,中国进入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世袭制也就成了继承制度,世袭制在封建社会下利用了君权神授,禁锢了民众思想。
禅让制是什么制度.doc
禅让制是什么制度禅让制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下面是有禅让制是的制度由来,欢迎参阅。
禅让制是的制度由来著名的华夏始祖首领尧舜禹便是以这种方式来当上部落首领的。
禅让制通常是自愿的,也应该是自愿的,不过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有所谓的禅让皇位的,不过这是强迫的,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强迫汉献帝让位,还有西汉的王莽篡权,这也是禅让的一种,因为不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来继承权利的,不过都不是自愿的,所有就不算真正的禅让。
禅让制的方式理论上让所有部落的成员都有机会当部落首领,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名声足够好就行,看上去是一种非常民主的选举方式,所有儒家非常推崇这种方式,认为这是天下一统,万姓一家的最民主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不可靠的权力继承方式,因为这是以品德为标准的选举方式,但是品德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不可靠的衡量手段,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所以很容易暗箱操作,来谋取私利,而且缺乏权力的监督机制。
最重要的是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品德就能治理国家也是非常不可取、不可靠的。
禅让制的特点禅让制看起来很美好,因为表面看起来人人都有机会当部落首领,也可以选举自己看中的首领,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而且这种制度是以品德为选择依据的,而不是以血缘为标准的,也就是说要想当上部落首领首先要有一个好名声,至少要让大家都知道你才行,这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也是很难做到的。
不过这看起来很美好很公平很民主的制度,其实蕴藏着很大的不公平,因为实际上部落的管理权掌握在少数贵族元老手中,他们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来选举部落首领,实际上权力只在少数范围内流传,普通百姓是不可能有机会参与选举与被选举的,这也预示着禅让制的崩溃。
而且禅让制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因为那时候社会生产力很低下,人口也少,人们为了生存,只能以部落联盟的形式聚居在一起,选择一个大家公认的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来管理部落的各种事物,而且以品德来衡量一个人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因为这个标准很模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中国古代史(先秦)
中国古代史(先秦)中国古代史第一讲:先秦时期第一部分:原始社会一、禅让制1、禅让制的含义:禅让制又叫军事民主制,是指在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在部落联盟会议内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起具体做法是选贤与能。
2、禅让制推行的表现(1)传说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选择了品德高尚的舜为继承人。
尧年老时,根据部落联盟会议的决定,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
(2)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3、对禅让制的认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它基本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阶级、国家的出现,它必然要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二、原始社会时期的的经济1、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分工(1)原始人群时期:人们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是采集和狩猎,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未经加工过的石器,即打制石器,因此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2)氏族公社石器:人们已经对所使用的石器、木器和骨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这些石器被称为“磨制石器”,设一时期又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分工①在原始农业产生以前,男子从事狩猎,妇女从事采集,氏族成员的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主要是通过妇女的采集活动来供应的。
②原始农业产生以后,妇女仍主要从事采集工作,男子则从事农业生产,氏族及部落成员的食物逐渐变为主要靠农业供应。
2、原始社会后期的商品交换活动(1)商品交换产生的原因: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求不断增加和扩大,而人们无法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产品,于是便有了商品交换。
(2)原始社会后期商品交换的特点:商品交换的形式主要是物物交换,商业尚未从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3、原始农业的产生(1)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农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用石刀、石斧除草,然后放火焚烧,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
(3)原始农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刀耕火种一两年后,土壤肥力下降,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人们不得不到处迁徙,生活十分艰难。
【汉族文化】禅让的意思,禅在汉族历史上的影响
【汉族文化】禅让的意思,禅在汉族历史上的影
响
起源:
舜继位年高后,用同样的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禹继位后,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
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也就是禅让制的起源。
禅让制施行时间并不长,只是到禹就终止了,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
后世:
之后上下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也不乏王朝更替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例如,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等等,不一而足。
但这些所谓的禅让,就背离了上古帝王禅让的初衷了,这些禅让只是朝中权臣为胁迫皇帝退位而找的借口,由于继承者是当政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名分。
因此,如果一个朝代以禅让为名,实际灭亡的,史书中多表述为“篡”(如“王莽篡汉”),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用字的区别来表明某种历史价值判断。
影响:
禅让制是在上古时代,较为可靠的一种“圣人统治”,作用其实就是避免武力纠纷的民主选举,任人唯贤唯孝唯德,能避免封建集权世袭的盲目性和独裁性,利于民生。
相比君王世袭,禅让制来得更为民主,也未形成以君主家族为核心的权利集团。
与此同时,这种经过各方诸侯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推举国家领导人的作法,也反映了中国五帝时代复杂的部族政治现状,是部族政治角力的结果。
结束语:禅让是上古部族政治时期的一种民主协商方式,提出并推行禅让制度的先圣贤王体恤万民的慈悲与睿智,让生活在千年以
后的我们依然敬仰。
毕竟,选贤举能,创太平盛世,是每个世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第1讲 禅让制的真相:司马迁塑造的美丽传说
舜的事迹:以孝闻Biblioteka 舜“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 烝烝。乂不格奸。” ——《尚书.尧典》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 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 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 ——《史记·五帝本纪》
舜的事迹:全面继承先帝们未竟的事业。
1、形成较为完善的行政机构。“举八恺,使主后土”, “举八元,使布五教”。皋陶为大理,主司法;伯夷主礼 (祭祀);垂主工师(百工之事);益主虞(农牧);弃主 稷(农业);契主司徒(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 2、制定刑法,维护国家制度。“象以典刑,流宥五刑,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3、开拓统治范围。“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 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 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总之,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统治范围扩大,汉族凝聚力 更强,吸引了周边少数民族归顺,形成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
舜并逼迫尧禅位于他,丹朱知道后,率三苗之兵伐舜, 双方在丹浦展开大战。 郭濮注《山海经· 大荒南经》:“昔尧以天下让舜,三 苗之君非之。” 丹朱因得力大将巨人部落首领夸父“逐日”误入大泽 而死,失去重要助力,而帝舜有以射箭闻名的后羿部落助 阵,在与帝舜争夺帝位的战争中失败。丹朱后裔向河南、 湖南、河北、山东等地迁移。 此后丹朱被描画成“凶神”或主管灾祸的“邪神”, 甚至有一支后代被称为“狸姓”,遇到灾荒之年朝廷还要 请狸姓人出来代为祈祷消灾。 《国语· 周语上》:“有神降于莘。”惠王问内史过, 内史过以为丹朱之神,请使太宰帅狸姓,奉牺牲粢盛往焉。 韦昭注:“狸姓,丹朱之后也。”
1、开辟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 “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 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 2、王位传承问题: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的原则,传贤不传 子,确保先人开创的事业可以发扬光大。
禅让制
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原始时代后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只有德才兼备、具有高尚品质的人才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是什么: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实行方法: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政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
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
被取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结果就是阶级的分化,过去各自实力相当而产生的部落联盟最终被某个最强大的部落统一或者控制,所以以禅让制为代表的原始部落共和制度必然被父系社会的终极体制---世袭制取代.。
先秦制度简要
先秦制度简要先秦制度简要编者按:禅让制的民主维护了原始社会部落的团结稳定,使人们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条件下获得生存与发展,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先秦制度简要先秦制度一、禅让制含义: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按照军事民主制的传统,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由众多的部落首领代表氏族成员共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起止:起于尧止于启。
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
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
禅让制到启终止。
原则:禅让制的基本原则是选贤任能。
但是部落联盟的领导权从尧到舜再到禹并不是简单的个人之间权力转移,而是反映了这些部落势力此消彼长的关系。
实质:原始民主制度。
先秦制度二、世袭制含义: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
特点:特权世代相传。
确立:禹推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先逝,又推举伯益。
禹死后,部落联盟中一些有权势的大家族,反益拥启。
启杀伯益,夺得了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
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世袭制确立。
内容:王位、爵位和俸禄世代相传。
方式:有时兄终弟及,多数父子相传。
发展: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
西周的世袭制与宗法制结合,王位世袭制度进一步完善。
王位世袭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
先秦制度三、内外服制度含义: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维系中央集权和部落联盟的政治体制,是西周分封制度的雏形。
内外服关系: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禅让制[1]
• 然而,禅让和篡夺都不是这一事件的全部 过程和完整内容。换言之,即尧舜禅让并非 出于自愿,实应是客观形势和现实需要所逼, 是争斗之后的妥协与调和方式。但尧舜禹 故事所反映的却不单是选举制向世袭制的 过渡,更非世袭制的发端,而主要则应体现着 社会集团规模扩大以及更高一级政权机构 形成过程的起始阶段。诸子鼓吹禅让的春 秋战国时代,是个崇尚暴力、充斥权谋的 时代,或许正是这争权夺利的血腥现实激 起了士人对禅让的浪漫遐想与温情呼唤。
禅让制
——构想出的乌托邦
我们一直以来所知的禅让制
• 禅让制 • 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 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 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 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 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 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 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据说 尧年老时,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 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 如法炮制,传位于禹.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 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被禹的儿 子夏启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袭制. 。
• 那些尧在位时长期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的“八恺”,“八元”,舜都给他们相应 的职位,历史上称“举十六相”,显然是 扶植亲信;尧重用的混沌,穷奇,饕餮等, 被舜除掉,历史上叫“去四凶”。
疑点五
• 现代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指出:“禅让之 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在想象 中构成的乌托邦。”他还认为禅让的传说 乃是“这时墨家为了宣传主义而造出来 的”(《古史辨》第七册)
• 杨安平先生在《中国史研究》1990年4月发表了 《关于尧舜禹禅让之传说的探讨——兼谈国家形 成的标志》一文中也提出“夏不是国家而是部落 联盟酋长制,反对禅让制是民主制,认为尧舜禹 时代“大部分氏族部落实行‘父死子继,兄终弟 及’的酋长世袭制,而部落联盟盟主的职位主要 是依靠本部落的势力来竞争或暴力获取的。尧、 舜、禹禅让制是在传说的失误中被儒家学者美化、 夸张的‘古史’。所谓让于‘德’,乃是让于 ‘势’的误解。
初中历史上的禅让制教案
初中历史上的禅让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禅让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禅让制的具体内涵和实施过程。
3. 分析禅让制对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禅让制的概念和实施过程。
难点:掌握禅让制的专有名词和历史反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禅让制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并引导学生谈论对此概念的理解。
二、学习1. 定义禅让制:禅让制是指君主在位时,主动让位给其亲属或他人,通常发生在君主无法继续执政或希望维护政权稳定的情况下。
2. 禅让制的历史起源:根据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禅让制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期。
后来,禅让制在日本和欧洲也有应用。
3. 禅让制的实施过程:学生们分组讨论和总结禅让制的实施过程,重点包括禅让制的程序、原因和影响等方面。
4. 禅让制对历史的影响:学生们讨论禅让制对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三、练习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模拟禅让制的情境,让同学们亲身体验禅让制的实践过程。
四、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将禅让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进行联想和拓展。
五、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有关禅让制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禅让制的历史发展和意义的小论文。
六、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鼓励学生提出对于禅让制探讨和学习的建议和想法。
教学资源:1. 禅让制相关图片或视频。
2. 有关禅让制的历史资料和书籍。
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作业定期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禅让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展示等形式展示对禅让制的理解和认识。
禅让制知识点
禅让制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Zen is a Japanese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at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humility, selflessnes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e key principle of Zen management is to prioritize the team's success over individual success, and to always act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organization.第二篇示例:关于【禅让制】的知识点在历史上,许多国家和政权都曾经通过“禅让制”来传承皇位或权力。
禅让制是一种制度,它通过特定的仪式和程序将权力传递给下一任统治者,而不是通过遗传或选举。
这种制度起源于日本,后来在其他亚洲国家和欧洲也逐渐流行起来。
1. 禅让制的起源禅让制最早起源于日本。
在日本历史上,禅让制是一种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
根据禅让制,当一位皇帝或天皇感到身体疲惫或权力不足时,他可以选择禅让即位给他的继承人。
这样的做法可以确保帝位不会出现混乱,也有助于维持政治的稳定。
除了日本,禅让制也在其他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流行。
在中国,禅让制在历史上被用来传承皇位。
唐朝的武则天就是通过禅让制成为唐朝皇帝的。
在欧洲,禅让制也被用来传承王位。
英国的爱德华八世和荷兰的威廉一世等国家的国王都是通过禅让制而登基的。
禅让制有一些显著的优点。
它可以确保皇位的平稳传承,避免因为王位继承问题而产生政治动荡。
禅让制可以使统治者在权力过渡时更加从容和稳重,有助于政府的稳定运作。
禅让制也可以传达一种权力流转的意识,使统治者更加谦虚和理性地行使权力。
尽管禅让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禅让制可能导致统治者过早放弃权力,影响政府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禅让制知识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禅让制知识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禅让制是一种管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自愿放弃权力或职位来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发展。
禅让制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质都是通过尊重他人、团结合作来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
在现代社会,禅让制逐渐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禅让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定义、历史背景、优缺点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介绍,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要和关联性。
文章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让读者能够准确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和主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首先引入了禅让制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以便读者能够理解禅让制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然后我们将探讨禅让制的优缺点,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利弊,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禅让制的影响和局限性。
最后,我们将探讨禅让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从实际案例中展示禅让制的实际运作情况。
同时,我们也对禅让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变革和挑战。
最终,我们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本文的核心观点和结论,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探讨禅让制的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思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禅让制这一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禅让制的定义、历史背景和优缺点进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禅让制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探讨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禅让制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探讨未来禅让制在管理实践中的可能发展方向。
通过对禅让制这一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与讨论,我们可以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促进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2.正文2.1 禅让制的定义禅让制是一种管理和领导方式,其核心理念是让权力、责任和资源在团队成员之间流动,以实现团队整体的最佳表现和效果。
在禅让制中,领导者并不是独自承担所有权力和责任,而是通过授权、委托和培养团队成员的能力,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接管领导权和责任,从而实现领导力的共享和轮换。
禅让制的标准
禅让制的标准
禅让制是一种传统中国礼仪中独具特色的先后地排列等待仪式。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礼仪,一般用来邀请多个有礼貌的宾客共进饭局或贺聚会。
那么,禅让制的标准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禅让制的标准是遵守先后的顺序。
按照禅让制的标准,在宾客进入会场的时候,一般是先从宾客身份高的人开始,然后再依次降级。
比如,先从最高的政府官员开始,再
到行业正位、贵宾,然后再到无关贵贱的宾客等。
其次,如果有多个客人相对于等级或地位而言,应当在已经规定顺序之中互相禅让。
禅让请求时,进场的客人要够谦虚和有礼貌,用上“请”、“给”等字眼,而现场的客人
要表现出“请就拜托了”、“欢迎光临,以及“我们全体客人欢迎您”等友善的语气。
禅让制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宾客的动线上要特别注意节约空间,不允许有
任何的耽误,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客人之间要维持合理的
空间距离,并尽量在规定的位置上行进。
最后,在禅让的过程中,宾客也要有感谢的礼仪。
一般情况下,在宾客到达待客位置前,除了要向在场的众人行礼以外,还要对主人表达衷心的感谢,以表达对主人的尊重和
敬意。
以上就是禅让制的标准。
遵循这个标准可以让会场有一个更加和谐的气氛,以及营造
出更加隆重的场面。
【历史知识点】禅让制的实质
【历史知识点】禅让制的实质
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禅让制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
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禹继位后,又举皋陶
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
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
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
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就终
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
禅让制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汉朝(公元前202年—220年)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
曹魏(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
晋朝(266年—420年)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
南朝宋(420年—479年)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
南齐(479年—502年)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
梁朝(502年—557年)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
陈朝(557年—589年)589年,陈朝灭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禅让制是什么制度
禅让制是什么制度禅让制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下面是有禅让制是的制度由来,欢迎参阅。
禅让制是的制度由来著名的华夏始祖首领尧舜禹便是以这种方式来当上部落首领的。
禅让制通常是自愿的,也应该是自愿的,不过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有所谓的禅让皇位的,不过这是强迫的,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强迫汉献帝让位,还有西汉的王莽篡权,这也是禅让的一种,因为不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来继承权利的,不过都不是自愿的,所有就不算真正的禅让。
禅让制的方式理论上让所有部落的成员都有机会当部落首领,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名声足够好就行,看上去是一种非常民主的选举方式,所有儒家非常推崇这种方式,认为这是天下一统,万姓一家的最民主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不可靠的权力继承方式,因为这是以品德为标准的选举方式,但是品德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不可靠的衡量手段,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所以很容易暗箱操作,来谋取私利,而且缺乏权力的监督机制。
最重要的是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品德就能治理国家也是非常不可取、不可靠的。
禅让制的特点禅让制看起来很美好,因为表面看起来人人都有机会当部落首领,也可以选举自己看中的首领,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而且这种制度是以品德为选择依据的,而不是以血缘为标准的,也就是说要想当上部落首领首先要有一个好名声,至少要让大家都知道你才行,这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也是很难做到的。
不过这看起来很美好很公平很民主的制度,其实蕴藏着很大的,因为实际上部落的管理权掌握在少数贵族元老手中,他们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来选举部落首领,实际上权力只在少数范围内流传,普通百姓是不可能有机会参与选举与被选举的,这也预示着禅让制的崩溃。
而且禅让制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因为那时候社会生产力很低下,人口也少,人们为了生存,只能以部落联盟的形式聚居在一起,选择一个大家公认的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来管理部落的各种事物,而且以品德来衡量一个人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因为这个标准很模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关于禅让制的一些看法(1)
关于禅让制的一些看法(1)禅让制是指国家元首由在位者自愿离位,将其权力传给一个经过合法程序选举或指定的下一任继任者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既能保障国家社会的稳定,又能够避免国家政治动荡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发生。
禅让制经常被用来解决权力过渡和权力交替的问题。
在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常常伴随着对上任者的弑杀、驱逐或囚禁,而禅让制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有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行禅让制,比如日本、荷兰等国。
禅让制的出现反映了一种新型政治文明,它代表着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政治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政治信誉和国际地位。
禅让制的实践意义在于推动政治权力的和平传承,建立一种法治与宪政的制度安排,提高政治运作的透明度和效率,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禅让制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它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保证政治轮替的顺利进行,并且需要大力推进公民教育和法治宣传,以便让公众了解和支持这一制度。
其次,禅让制的实践也需要各方的合作和信任,奉行宪政、民主和透明的政治文化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矛盾和疑虑,帮助更平稳和有序的权力过渡。
最后,禅让制的成功还需要有一定的政治智慧和协商能力,在各种政治手段和人际关系上找到平衡点,实现零和博弈的转化,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禅让制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先进的政治实践,可以有效化解政治矛盾和社会纷争,保护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禅让制有望成为未来国家和政治治理的新趋势,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前景,并将为世界的和谐与稳定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禅让制的选拔标准
禅让制是指在某些传统的君主制度中,君主自愿让位给继任者的制度。
禅让制在日本和中国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过。
这种制度的选拔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血统:禅让制通常是在皇位或王位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的。
因此,君主或皇帝的继承人通常是其亲属或后代。
在中国,禅让制多数发生在皇位继承中,通常是由父皇帝禅让给儿子或其他亲属。
德才:君主或皇帝在禅让时会考虑继承人的德才和能力,以确保他们有能力管理国家或帝国。
在日本的平安时代,禅让制度要求继承人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以确保其有能力承担皇位的责任。
统治经验:在禅让制度中,继承人通常需要有一定的统治经验,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管理国家或帝国。
例如,在中国的唐朝,太子需要经过一定的考验和锻炼,才能继承皇位。
总的来说,禅让制的选拔标准是综合考虑了血统、德才和统治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继承人有能力继承和管理国家或帝国。
这种制度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禅让制
禅让制(“禅”,拼音:Shan (国) / sin6(粤),中古拼音:zhi),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导致朝代更替。
禅让制,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最早的禅让制由尧帝传给舜帝,可以说尧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西汉新朝8年,西汉的孺子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东汉魏西晋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宋齐梁陈东魏北齐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西魏北周隋唐后梁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后梁太祖朱温南吴南唐937年,南吴睿杨溥禅让给南唐烈祖李昪后汉后周北宋951年,后汉李太后下召将后汉皇位禅让给后周太祖郭威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其他以下是其余在中国历史上曾完成禅让程序,但随即以失败告终的政权前316年,战国时代的燕王姬会禅让给子之403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桓楚武悼帝桓玄551年,南梁帝萧栋禅让给汉帝侯景619年,隋帝杨侗禅让给郑帝王
世充兰芳共和国华人在南洋婆罗洲建立的兰芳共和国,总长实行禅让和选举结合的形式。
禅让制之后的制度
叫做:世袭制,主要是为家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戳穿禅让制的谎言[摘要]:古今史家对尧舜“禅让”谈论得很多,但其真假一直倍受史家争议。
其中部分史学家把禅让制视作一种原始民主制,把它说成选贤让位制度,认为尧舜的品德高尚得不得了,通过严格的考察把“帝”位禅让与大德之人。
但随着考古资料的发现,越来越多的史家认为,所谓的“禅让”只是原始社会权力角逐中为上位者所提供的一张虚伪的面具,只为遮住那赤裸的权力角逐的血腥。
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并不像儒家所宣扬的如童话般的纯洁美丽。
[关键词]:禅让制、原始社会、族内禅让、儒家乌托邦、本质、谎言[学术回顾]: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一直是史学界研究讨论的焦点。
历史学家通过不同的切点对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进行解读。
试图为大众揭示原始社会的政治面貌与社会状态。
先后有王汉昌先生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六期从原始民主制的基本原则、家庭问题形态等方面探讨了关于尧舜时期“禅让”制度的若干问题。
唐冶泽老先生在《史学月刊》一九九八年第六期种中对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的性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政治平等、公众的意志、相应的社会观念形态这三个方面论述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是一种由个人指定接班人的继位制度,属于个人独裁制的范畴。
另外,还有姜惠发、徐祖祥、梁韦弦的史学研究者都对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进行了各自富有特色的研究。
正文: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见于《尚书》之中,《尚书》零零星星的描述了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
此后,儒家孟子、汉朝史家司马迁都记载了在传说中的原始社会末期的英雄时代曾经存在过“禅让”制度。
但随着近年来历史学家对于原始社会研究的深入,大部分学者认为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乃是春秋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将错就错,以讹传讹,肯定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真实美好的选贤任能的民主推选帝王的“禅让”制度,并加之于尧舜、禹之身,用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并作为抨击君主专制政体的有力武器。
一、动荡中勾勒出的乌托邦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社会局势动荡,诸子百家各派人物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阐述自己对于社会未来的格局的畅想。
其中,儒家学派倡导恢复周礼,坚持最高道德理想“仁”。
孔子说:“仁者,人也。
”①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②可见,儒家眼中“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内容,人只有遵循孝悌之道才能成为有别于动物的人。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传说与儒家所宣扬的孝悌观念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根据《尚书.尧典》、《孟子万章》、《史记.五帝本纪》等典籍的记载,舜之所以被尧选定为继承人,是因为舜的行为符合孝道伦理。
《尧典》记载说:舜“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
乂不格奸。
”③孟子在《万章篇》中详细列出了舜行孝悌之道的具体事实:①《论语.述而》中华书局版第36页②《论语.先进》中华书局版第58页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
使浚井,出,从而揜之。
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
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
’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
象曰:‘郁陶思君尔。
’忸怩。
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
’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④”这就进一步补充了《尚书.尧典》中所缺乏的舜孝悌的事实,进一步明确了孝悌之义。
在同书中孟子还进一步渲染舜的孝悌之道。
象日以杀舜为能事,但舜立为天子后,却将象封于库。
孟子认为“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之而已矣。
”到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又不断补充和完善有关舜孝悌的故事。
禹的父亲鲧曾帮助舜治水,九年不成而被杀于羽山。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恤川”。
禹继承了父亲之志,同时改变了父亲阻塞水流的方法,采用疏浚的办法,经过13年的艰苦努力,征服了为害天下百姓的洪水,与儒家所极力宣扬的孝道伦理毫无出入。
此外,尧舜禹禅让传说与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完全一样的。
即以自我道德不断完善的办法来完成天下的统一。
故《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⑤儒家把最高的政治目标定位在平治天下之上,实现这一终极目的基本措施是格物、致知、意诚、心正、身修。
而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中,又以修身为最根本的前提,所以《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也。
”⑥根据《尚书.尧典》及《孟子.万章》和《史记.五帝本纪》的有关资料记载来看,舜在修身齐家上与儒家的理想是不谋而合的。
舜不仅仅能保持一个充满杀机的家庭的稳定,而且还成功地处理了与其嫔妃和亲属的关系。
史载尧为了考察舜的治家才能,还“厘降二女于沩,嫔于虞”。
《史记.五帝本纪》记此事云:“於是尧妻之以二女,观其德于二女。
”⑦尧让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舜,目的是“观其德”。
《史记.正义》对此解释说:“欲以二女试舜,观其理家之道也。
”“试其为德行二女,以理家而观国也。
”而尧观察舜“理家”的目的却是“观国”。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舜理家的才能,舜“内行弥谨。
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
尧九男皆益笃。
”⑧完全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诠释。
因此,尧舜时期那如童话般的“禅让”制度极有可能是儒家学派面对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所构想出来的乌托邦,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④《孟子.万章》上海古籍出版社第65页⑤《大学》中华出局版第45页⑥《大学》中华出局版第45页⑦《史记.五帝本纪》中华书局版第5页二、禅让制的本质禅让制是我国上古尧舜时期曾实行过的一种首领继位制度,现在一般人都把它看作是体现着原始社会民主选举精神的政治制度。
这个观点首先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⑨,历代儒家也认为那是一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但根据摩尔根的研究,原始民主选举制有一条“一致同意才能决定”,“才能生效”的基本法则:所有的公共问题必须得到全体首领的一致同意才能决定,每一项公共法令也只有得到全体首领的一致同意才能生效。
这是联盟的一项基本法则。
他们采取了一种方法,用不着投票就可以确定大会成员的意见。
此外,他们完全不知道会议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他们在大会上是以部落为单位来表决的,在做出决议时,每一个部落的首领们必须代表一个统一的意见。
”⑩恩格斯也强调说,易洛魁人的“联盟议事会的一切决议,须经全体一致通过”,“必须一致赞成,决议才算有效。
”易洛魁人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
在已经进人父系氏族社会的古罗马氏族社会,“除了已经完成向父权制的过渡这一点以外,都完全是易洛魁氏族的权利与义务的再版,中国尧舜禹时代的情形,据《尚书》、《孟子》等古籍记载,当时决定部落联盟首长的办法是实行民主选举。
《尚书》中有“四岳”一词,《汉书·百官公卿表》解释说:“四岳谓四方诸侯”,实际上是四方部落酋长;帝尧“咨四岳”,就是部落联盟首长尧召集所属部落酋长们开会议事。
关于选举尧的继承人的程序《尚书·尧典》记载: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
”帝曰:“吁!嚚讼,可乎 ?”帝曰: “畴咨若予采 ?”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帝曰:“吁!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11帝曰:“咨!四岳。
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 ?”岳曰:“否德忝帝位。
”曰:“明明扬侧陋。
”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 ,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曰:“我其试哉!”12这些记载反映了如下的事实: 第一,继承人的问题由部落联盟首长在联盟议事会上提出来,但提名一般不由他而由别的酋长提出。
第二,被提名不一定获得通过,联盟首长可以反对酋长们的意见,酋长们也可以反对联盟首长的意见。
第三,“禅让”制度只是在位者为自己死后选择接班人的一种制度。
其中,部落联盟首长的意志占极大地比重。
所以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并不像后来所说的那样。
所谓的禅让只是在位者自己为自己选择一个后继人,加以长期试用、考察和培养,放心后才把权力交给他,否则就另外培植。
因此,这是一种由个人指定接班人的继位制度,仍属于个人独裁制的范畴。
⑨最近几年出版的小册子都持这种观点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第135页11《尚书.尧典》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页三、禅让制只是在黄帝族中更替传说黄帝死后,其子少昊“王天下”。
少昊死,传位于黄帝孙颛顼。
颛顼卒,传位少昊孙帝喾。
帝喾传位于自己的儿子挚。
四岳废挚立挚弟尧。
尧传位于黄帝第八代孙舜。
舜传位黄帝玄孙禹。
禹荐皋陶为继承人。
皋陶虽是东夷首领,却是黄帝后裔。
皋陶卒,禹荐皋陶子伯益为继。
禹崩,禹子启称王。
历数从黄帝一直到启时代的帝王或帝王继承人,莫不是黄帝世系的后代子孙。
所谓尧禹禅让,也只是在黄帝的后代子孙中禅让,并没有把帝位传给黄帝世系以外的人。
但是,矛盾的是尧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如果舜果真是黄帝的第八代孙,就有同宗联姻之嫌,且娥皇、女英在辈份上要比舜高两辈,故后世有人说尧舜“亡宗渎姓乱序无别”,但是,这与当时已经明确而且帝王世家尤其重视的禁止同姓同宗通婚的制度显然相悖。
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舜不是黄帝的后裔。
《史记卷一》云:“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文祖者,尧大祖也。
于是尧年老,命舜天子之政。
”13这句话是说尧让舜在自己的祖庙(黄帝庙)举行加入宗族籍的仪式,舜认黄帝为自己的始祖,从宗法上肯定舜从此以后就是尧同宗族的人了。
如上面的解释大致不错,则舜原非黄帝世系而是后来加入黄帝宗族籍的。
总之,无论上述这些帝或帝位继承人是否真的是黄帝的后裔,从人们都把他们看成黄帝的后裔,从他们都尊黄帝为自己的祖先,甚至设法加入黄帝宗族籍,以期减少登位的阻力,为自己登上“帝”座披上合法的外衣来看,表明按当时的传统或习惯,只有黄帝的后代子孙继承帝位才是名正言顺、合理合法、顺乎天意、得乎民心的。
不是黄帝的后代,就不能践位为帝。
然而舜尽管加入了黄帝族籍,减小了以后摄位、继位过程中许多传统的社会阻力,但还是遭到了黄帝族中的有力人物如鲧和共工等的强烈的反对,尧、舜采取一系列的强制措施流共工、杀鲧,才保证了最高权位的顺利更替。
14这些都充分证明,自黄帝以后,以黄帝为祖先的帝王宗族世袭制己经确确实实地存在,并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得到普遍的认同。
单单只是品德高尚是不够的。
结语“禅让”何以获得现今流传的直接转让帝位的意义呢?首先有意识地偷换概念、把更换帝位继承人的禅让,歪曲成转让帝位的禅让的是战国时燕国佞臣鹿毛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