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潮汐的概念,了解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2.学会观察、思考、阅读,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潮汐的概念以及潮汐对生活的影响。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地理名词和科普性词语。

2.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找寻答案。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潮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1.讲解潮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潮汐对生活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观测潮汐的情景。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潮汐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潮汐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其他影响。

2.可以邀请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加深对潮汐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潮汐的概念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潮汐的形成原因。

2.练习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重点词汇:潮汐、观察、影响•本课重点: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潮汐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潮汐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出观察、思考和阅读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海洋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出本课时的生字词:“观潮、洗涤、旷野”。

2.能够领悟作者通过对“观潮”景观的描写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逐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观潮》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的教材,教师 preparing 恢复双语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PPT3.朗读录音机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观潮》的图片或PPT引导学生讨论海的美丽和浩渺。

2. 学习新词(10分钟)•通过PPT展示“观潮、洗涤、旷野”三个生字词的字形和发音,让学生跟读。

3. 预习课文(15分钟)•请家长朗读辅导教材 prepared 庐山•教师朗读课文 prepared 鲁迅,带领学生跟读,梦想重回霍尔果斯区权。

•了解学生对“观潮”这个景观的想法和感受。

4. 分析课文(20分钟)•分段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老师 could 各曲反好曹 proposed 织女。

### 5. 集体朗读(10分钟)•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温故而知新。

6. 情感交流(1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触,谈谈自己对大海、自然的感受,建立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7. 诗歌鉴赏(15分钟)•通过诵读经典诗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观潮》,写一篇以大海为主题的小短文,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感悟。

六、课堂小结•复习当天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巩固和课文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观潮》的意境,还能够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感,加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以我国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为题材,通过对大潮来临前、来临时的景象以及大潮过后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了解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效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3. 体会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生字卡片。

3.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谁能来说说你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2. 出示课题,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1.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品味感悟,可以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

2. 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四、总结全文,提升认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点评。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3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3篇

1、观潮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导语:小学四年级有一篇课文观潮,大家都不生疏吧,如今小编为你总结了观潮第一课时教案。

希望喜欢!【教学目的】1.看法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开阔”、“覆盖”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潮来时的奇特现象。

3.背诵3、4自然段,积聚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现象,积聚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进程】一、揭题导入1.同窗们,明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迹”。

(板书:天下奇迹)“观潮”和“天下奇迹”,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迹”的“观”是“现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迹”的意思呢?生:“奇迹”就是奇特的现象。

生:“奇迹”就是奇特的现象。

4.课文曾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王老师听说( )班的孩子写字写得特美丽,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

(覆盖、薄雾、沸腾、横贯江面、照旧、恢复)5.反应:都写对了吗?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修订在边上。

这位同窗的字也写得非常工整美丽。

二、全体感知1.好,把练习纸放在一边。

如今教师再请大家细心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次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

看,课题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归结课文次要内容呢!)(工夫顺序)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初写什么?(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当时)你怎样晓得的?(你在预习的时分关注了课后习题,可真会学习!)2.作者就是依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当时的工夫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三、研读3、4自然段,感受“奇”1.这三个局部,哪个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入?(潮来时)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看看潮来时的现象。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潮来时的现象?(3、4自然段)2.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本人读一读。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和文本意识。
课后拓展
03
安排拓展活动,如让学生搜集其他自然奇观的资料,进行分享
和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
04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视频 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大潮的磅礴 气势,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提问导入
向学生提出“你们见过最大的潮 水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引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进而引出 课文主题。
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
难点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潮水的壮 丽景象,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分享个人阅读 感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 。
通过朗读、配乐等方式,营造浓厚的阅 读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潮水的 魅力。
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 示潮水的壮观景象,帮助学生形成直观 印象。
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感受潮水的壮丽景象。
重点知识点梳理
词语积累与运用
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如“笼罩”、“屹立”等,以及由 这些词语组成的短语和句子。
修辞手法识别与理解
识别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并尝试模仿运用 。
文本结构与思路分析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力。
选择评价方式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 组讨论、作业等。
制定评价标准
针对每种评价方式,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公正、客观、有 效。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反馈渠道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课时 教学的反馈意见。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观潮篇一.《观潮》教案6.《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案5.《观潮》教案4.《观潮》教案3.《观潮》教案2.《观潮》教案1.《观潮》教案.《观潮》说课稿.《观潮》备课笔记.《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观潮》译文.《观潮》自学评估.《观潮》评估测试.《观潮》能力训练.《观潮》综合能力测试.《观潮》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观潮》同步强化训练.《观潮》同步练习周密《观潮》mp3音频课文朗读周密《观潮》flash课文朗读《观潮》图片素材《观潮》ppt课件《观潮》ppt课件(2)《观潮》ppt课件(1)观潮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难点是稳重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二、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溯()僦()绮()溢()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三、研读。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

【导语】本⽂是⼀篇以写景为主的散⽂,语⾔细腻⽣动,捕捉的画⾯视野开阔,⽓势雄浑。

钱塘江⼤潮⾃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围绕这⼀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抓住⼤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潮⽓势磅礴的景象,使⼈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感叹。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课《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声⿍沸、⽔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背诵课⽂3、4⾃然段。

3.边读课⽂边想象画⾯,能联系上下⽂或结合⽣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好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描写想象画⾯。

教学难点 想象课⽂描绘的⼤潮景象,引导学⽣体会作者怎样既⽣动⼜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潮雄奇景象的。

第⼀课时 教学⽬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声⿍沸、⽔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理清⽂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吟诵古诗,导⼊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天来。

”唐代⼤诗⼈刘禹锡也曾经写道:“⼋⽉涛声吼地来,头⾼数丈触⼭回。

”今天就让我们⼀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件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初读课⽂,⾃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的潮⽔?(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潮。

观潮:观赏钱塘江⼤潮。

)(课件出⽰3) 2.交流⾃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字卡⽚检查“盐、屹、昂、顿、⿍、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并组词语。

(课件出⽰4) 字⾳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注意读准确。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第1课,本篇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通过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富有感染力,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文章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写作技巧的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章的大意和主题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学生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和感悟大自然美好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对于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大自然美好。

3.写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写作指导法:以课文为模板,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上生字词的学习和巩固。

3.写作练习模板:为学生提供写作练习的框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通过游戏、卡片等方式进行讲解和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课文,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释题切入1、教师背诵一首古诗《浪淘沙》引入新课的学习。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景象吗?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潮》。

2、板书课题:观潮(指导写“潮”字。

)二、检查学生预习1、检查生字(音难字):罩、薄、沸、踮、崩、霎。

2、检查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识字游戏(借助PPT课件完成)。

三、自读课文1、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找到这个词语。

2、初步理解:天下奇观。

(谈一谈你对天下奇观的初步感受。

)3、再默看课文: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观潮的过程。

4、再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段的景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5、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给大家推荐一下。

既然大家都觉得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等一会儿我们就把这两段重点地读一读。

现在我们先读一读写潮来之前景象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江面:平。

观潮的人:人山人海。

四、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1、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地来读一读课文中写潮来时的段落。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3)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3)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及词句的意思。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流畅的语言描述物体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思考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获取关键信息。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及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比喻与实际情况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表观点。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上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观潮》的故事背景,并提出“为什么潮会上涨、下涨”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主体活动1.听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做简要总结。

2.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3.词语学习:解释生词,学生理解并记忆关键词语。

4.组织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观潮》故事中的反思与启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其他现象,扩展学生对自然的认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内容,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海洋景色。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描述内容的丰富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提前一天叮嘱学生阅读课文,并且圈点出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准备钱塘江大潮的短视频(用于课堂上展示)。

二、导入(5分钟)地球上有许多神奇的自然景观(老师可以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的奇特自然景观,也可以向学生列举),它们极具魅力,释放出地球大自然所独有的绚丽。

今天的课堂上,将一起来见证一雄起壮丽的自然风景奇观——钱塘江大潮。

三、生字词讲解(15分钟)昨天已经叮嘱过大家提前阅读课文,并且圈点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下面我们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帮助大家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小组活动结束后,按照课文自然段的顺序,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合作结果,老师将大家都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统计在下面的表格中,注意重点讲解。

“未解决”生字词汇总【注】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着重讲述课后的生字词读音,以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四、文脉梳理(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时间顺序or空间顺序)(2)钱塘江大潮的全过程可以分子几个阶段?在文中找到证据。

(三个阶段,分别是“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3)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概括全文)【注】此过程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重点是能够使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老师可以点名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最后,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完成对文章脉络的梳理。

五、课堂小结(10)钱塘江大潮这种自然现象,是在一点时间段内向人们展现它的雄奇壮观。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景观如钱塘大潮一样,在不同时间向人们展现它的精彩吗?【注】请学生列举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描述特点的景观,例如火烧云、雷阵雨、泰姬陵、海上日出……其实,除了按照时间顺序描述景观特点,我们还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游览顺序描述景观(从高到底、由远及近……),而这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思路。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1课时教案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1课时教案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能够初步感悟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图片讲述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生字词。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

2.教学投影、音响设备。

3.小组活动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准备1.创设情境氛围,引发学生对海的兴趣。

2.让学生观察海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海的气息。

第二节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方式引入课文主题。

2.提问:大海是什么,为什么有潮起潮落?第三节阅读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介绍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第四节深入讲解1.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讨论课文主题。

2.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中具体细节。

第五节情感抒发1.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情节复述。

2.老师带领学生谈论对自然的感受,分享心情。

五、课堂练习1.课后生字词默写。

2.读一读,画一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幅图。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海洋的感悟。

七、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2.调整教学策略,为下节课做准备。

以上为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1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将带我们去领略另一种壮观的景象——钱塘江大潮。

(2)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3)全班齐读生字词。

(4)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学习生字词
(1)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写法,重点指导“鼎、贯”等字。

(2)学生书写生字。

(3)理解词语,如“屹立、人声鼎沸”等。

4.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5.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内容。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我国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通过作者对潮声、潮形、潮色的细致刻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适合四年级学生朗读和欣赏。

同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也适合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通过文字去感受和想象,还是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增强语感。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包括图片、音乐等。

2.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朗读。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文本,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3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3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本课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法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天下奇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学习预设】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入文理观潮:
⑴导入: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受它!
⑵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朝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个句子。

(第2自然段的第2句。


句子: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
(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
壮观、奇特。

(3、4自然段。


⑴点拨句子:
① 点拨句1: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② 点拨句2: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③ 感悟形象:
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④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奇:声音、形状。


⑵精读第四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① 范读,朗读感受:
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口评奇:
潮水的长:
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水的高: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高、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④ 欣赏课件:
同学们谈得都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
⑤ 品读回味:
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谴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⑥ 对话追问:
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⑦ 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⑧ 配乐朗读:
潮来时的3、4自然段。

(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


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⑴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⑵适时点拨感悟: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⑶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⑴过渡:
的确,钱塘江大潮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

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

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期盼。

⑵引读:
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

(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朗读: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一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器官,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
自主预习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
自主预习2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乡愁是;
乡愁是;乡愁是;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