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事局船舶计划管理办法
船舶管理办法

船舶管理办法船舶管理是保障船舶安全、监督航运秩序以及维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航行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船舶管理办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船舶管理办法展开讨论,从船舶安全管理、船舶检验和监督、船舶登记和标志、船舶运营和船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船舶安全管理船舶安全管理是船舶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船舶所有人应制定并执行船舶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相关工作。
船舶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航行指引、应急预案、航行安全培训等内容,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二、船舶检验和监督为了确保船舶符合安全要求,船舶的检验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根据船舶管理办法规定,船舶需要定期接受船级社或相关机构的检验,并获得相应的安全证书。
同时,船舶管理部门也会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检查,对船舶的结构、设备、航行状态等进行监督,以确保航行安全。
三、船舶登记和标志船舶登记和标志是船舶管理办法中的重要环节。
船舶所有人需要将船舶信息登记到船务管理机构,以便管理和监督。
登记包括船舶的所有权、船舶类型、载重能力等信息。
另外,船舶还需要悬挂标志,以示明船舶的类型和身份,方便其他船只和管理机构进行辨认。
四、船舶运营船舶管理办法也涉及到船舶的运营。
船舶运营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船舶及其设备符合规定的运营标准,包括船舶维护保养、应急救援措施、货物装卸安全等。
同时,船舶运营还需要遵守相关航行规则,确保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不影响其他船舶和航道的安全。
五、船员管理船舶管理办法还涉及到船员的管理。
船舶所有人应确保船员持有相应的船舶驾驶证书和资质证明,具备相应的航行经验和技能。
船舶所有人还需为船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和福利待遇,以提高船员工作积极性和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船舶管理办法对船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安全管理、船舶检验和监督、船舶登记和标志、船舶运营和船员管理等方面都是船舶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
只有通过有效的船舶管理办法,才能提高船舶的安全性,保护海洋环境,促进航运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颁布《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颁布《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日期】2001.04.13•【文号】海通航字〔2001〕215号•【施行日期】2001.06.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颁布《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的通知海通航字〔2001〕215号各有关单位:为提高搜救效率,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我国投资建设了用于保证船舶安全的“中国船舶报告系统”。
该系统软、硬件的编制和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将于2001年6月1日试开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为保证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我局制定了“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似下简称“规定”,现予颁布,请遵照执行。
同时根据“规定”,我局起草了“中国船舶报告系统”(CHISREP)船长指南(以下简称“船长指南”),供执行“规定”时参考。
二、我局已委托上海海事局印制了“规定”和“船长指南”单行本,请各海事局及相关单位统计本地区或本单位需求数量,于5月1日前将需求数量报上海海事局。
三、各海事局要做好中国船舶报告系统开通前、后的宣传工作负责将“规定”和“船长指南”发放到相关船舶或单位;督促“规定”中的强制参加船舶加入船舶报告系统,并将船舶是否加入中国船舶报告系统作为船舶安全检查的内容之一,严格检查;同时做好鼓励非强制参加船舶参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工作。
四、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船舶代理人要积极向有关船舶宣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敦促船舶遵守“规定”,按“船长指南”有关规定参加中国船舶报告系统。
五、各海上搜救中心、船舶报告管理中心、各用户端站和报告接收站的有关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对违反“规定”造成后果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上海海事局联系电话:21-65078144,65073273。
传真:21-65689469。
附件:一、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试行)二、中国船舶报告系统(CHUSREP)船长指南附件一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试行)第一条为保证中国船舶系统的有效运行,提高搜救行动的效率,保障海上人命、财产的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

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对于船舶行驶的安全和遵守海洋法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船舶航行计划是指根据船舶特性和航行需求对船舶行驶路线、速度以及航行时间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文件。
航线管理制度则是指船舶航行计划的执行和监管规定,以确保船舶按照计划航行并遵守相关规定。
一、船舶航行计划船舶航行计划是船舶航行前制定的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船舶基本信息:包括船名、呼号、船籍、船旗国等基本信息;2. 航行路线:确定船舶的起点、途经港口以及目的地,详细描述船舶所需经过的航道、航线标志等;3. 航行速度:根据航行距离和时间,安排合理的航行速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速度造成能源浪费或船舶延误;4. 预计航行时间:根据航线长度、船舶速度等因素,计算出航行所需的时间;5. 船舶状况:对船舶的主要状况进行描述,包括船舶载重量、吃水深度以及船舶特殊设备和系统的工作性能等。
二、航线管理制度航线管理制度是指船舶航行过程中对船舶航行计划的执行和监管规定,确保船舶按照计划航行并遵守相关规定。
航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 船舶航行通知:船舶航行前需要向相关海事管理机构或港口运营方提前通知航行计划,以便他们做好航行安排和监管工作;2. 航行许可证:根据航线管理制度,船舶只有在取得航行许可证后才能进行航行,航行许可证是相应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航行计划的批准和准入证明;3. 航行监管:海事管理机构会进行航行监管,包括对船舶航行计划的审核和检查,确保计划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并对船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航行检查;4. 航线调整:在船舶航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天气突变、港口关闭或其他不可预见的情况,船舶需要与海事管理机构或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并及时调整航行计划;5. 航行记录和报告:船舶需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航行记录,包括航行时间、航速、航向等信息,并向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提交航行报告。
三、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对于船舶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 提高船舶安全性: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可以对船舶的航行路线和速度进行科学合理规划,降低船舶碰撞和搁浅的风险,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2. 保护海洋环境:航线管理制度要求船舶按照预定航线航行,避免在敏感海洋生态区域或规定的航道外航行,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3. 遵守法规和规范: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要求船舶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进行航行,确保船舶行驶安全合规;4. 提高航行效率:合理安排船舶航行路线和速度,可以减少航行时间和能耗,提高船舶的航行效率;5. 便于航行监管:通过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海事管理机构或相关部门可以对船舶航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提高航行管理水平。
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中国海事局船舶着色、标志、旗帜和命名办法》的通知

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中国海事局船舶着⾊、标志、旗帜和命名办法》的通知⽂号:海计建字[2000]326号颁布⽇期:2000-09-13执⾏⽇期:2000-09-13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直海事局,各省、⾃治区、直辖市港航监督局(处):现将《中国海事局船舶着⾊、标志、旗帜和命名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
各单位现有船舶按本办法规定于2001年9⽉31⽇前完成更改⼯作。
⼆○○○年九⽉⼗三⽇中国海事局船舶着⾊、标志、旗帜和命名办法第⼀条为了更好地履⾏国家赋予海事系统的职责,加强全国海事系统船舶的统⼀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条本办法适⽤于全国海事系统所属各类船舶。
第三条船舶的着⾊(⼀)船舶⽔线以上的船体、上层建筑及吊机、桅、旗杆、吊艇架、风筒等颜⾊为⽩⾊。
(⼆)所有室外甲板的颜⾊为墨绿⾊。
(三)锚机、绞盘、缆桩、导缆钳、锚⽳、锚(特殊⾦属材料除外)颜⾊为⿊⾊。
第四条船舶的标志(⼀)船体标志船体标志为⼀条宽红⾊与四条蓝⽩相间的斜线条构成,红⾊部分与蓝⽩相间部分的宽度相等,由船艉向船艏⽅向倾斜,斜条与⽔平⾯的夹⾓为60度,标在船名后。
横向位:船艏⾄船体标志最后⼀条蓝⾊斜线与吃⽔线交点的长度为船舶总长度的三分之⼀(L/3),标志总宽度为总船长的九分之⼀(L/9);纵向位:船体标志上起主甲板边线护舷下沿,下⾄设计吃⽔线(见附件)。
(⼆)上层建筑标志1、设置烟囱的船舶:在烟囱两侧(有两个烟囱的在烟囱外侧)距甲板三分之⼆⽔平线与垂直中⼼线交点为中⼼设置中华⼈民共和国海事局局徽主体。
局徽主体的具体尺⼨视烟囱的⼤⼩协调匀称为宜。
2、不设置烟囱的船舶:在驾驶室正⾯窗户下居中的醒⽬部位设置中华⼈民共和国海事局局徽主体。
局徽主体的具体尺⼨视船舶的⼤⼩协调匀称为宜。
3、在主甲板上的上层建筑左右舷醒⽬部位设置“中国海事局CHINA MSA” (中⽂字体为⿊体、拉丁字母为Time new roman;颜⾊为深蓝⾊,⾊标:C100 -M70-K10)。
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

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是指为确保船舶安全、高效地航行,预先制定出详细的航行计划,同时在航行中进行合理的航线管理。
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对于船舶行业至关重要,旨在确保船舶安全航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航行风险。
一、船舶航行计划船舶航行计划是指船舶在起航前编制并提交给相关机构的航行计划。
航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船舶基本信息:包括船名、呼号、总吨位、船籍国等信息。
2. 船舶起航时间和地点。
3. 预计航行速度和航行路线。
4. 预计到达时间和地点。
5. 航行期间可能面临的天气、海洋条件等风险。
6. 航行过程中的关键地点和相应的操作要求。
7. 联系方式:包括船舶通信频道和联系人信息。
二、航线管理制度航线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航行安全和运输效率,制定的管理船舶航线的规定和要求。
航线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航线选择准则:根据不同航行目的、船舶类型和航线特点等,制定航线选择的标准和准则。
2. 航线规划:综合考虑航行安全、航行时间、燃油消耗等因素,合理规划船舶航线。
3. 航线审核:对船舶提交的航行计划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建议。
4. 航线监控:通过航行记录仪、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对船舶航行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航行异常情况。
5. 航行情报收集和分析:获取航行所需的天气、海洋、潮流等信息,并进行分析和预测,为船舶航行提供参考。
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提前规划航行路线,有效避开可能出现的危险区域,减少事故风险。
同时,航行计划的编制和航线管理的执行可以使航行更加高效,减少航行时间和燃油消耗,提高船舶的运输效益。
为了确保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应加强相关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并与船舶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和沟通机制。
此外,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应根据船舶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航行需求和环境条件。
总之,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是确保船舶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航行风险的关键要素。
船舶运营和管理制度

船舶运营和管理制度一、船舶管理1. 船舶登记管理:船舶公司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船舶登记备案,并及时更新船舶登记信息。
2. 船舶运营计划管理:船舶公司应制定详细的船舶运营计划,包括航线规划、货物运输计划、船舶维护计划等。
3. 船舶状态监控:船舶公司应定期对船舶状态进行监控,包括船舶位置、运行状态、装载情况等,及时了解船舶运营情况。
4. 船舶保险管理:船舶公司应购买船舶保险,保障船舶运营安全,保护船东和货主的利益。
二、船员管理1. 船员招聘与培训:船舶公司应根据船舶运营需求,定期对船员进行招聘、培训和考核,确保船员具备适应船舶运营的能力和素质。
2. 船员考勤管理:船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船员考勤制度,监督船员的工作和休息情况,防止过劳和事故发生。
3. 船员健康管理:船舶公司应关注船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开展健康体检和心理辅导,促进船员的健康成长和工作生活平衡。
4. 船员安全意识培训:船舶公司应定期开展船员安全意识培训,提高船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自觉性,增强遇险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三、货物管理1. 货物装卸管理:船舶公司应制定严格的货物装卸操作规程,确保货物的安全装卸和运输,防止货物损坏和丢失。
2. 货物保障和解决投诉:船舶公司应为货主提供货物保障服务,保证货物到达目的地的完整和时效,及时解决货主投诉和纠纷。
3. 货物信息管理:船舶公司应建立货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货物跟踪和查询,提高货物运输的透明度和效率。
4. 货物保险管理:船舶公司应根据货物特性和价值,为货主提供货物运输保险,降低货主的风险和损失。
四、船舶维护1. 船舶检修和保养:船舶公司应定期对船舶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船舶设备和设施的完好和安全,延长船舶使用寿命。
2. 船舶事故应急处理:船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船舶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置船舶事故,保障船舶运营安全。
3. 船舶环境保护:船舶公司应积极参与船舶环境保护工作,遵守相关环保法规,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烟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细则

烟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船舶交通管理,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VTS系统)覆盖水域(以下简称VTS区域)内的船舶、设施(以下统称“船舶”)及其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事局是实施本细则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
烟台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VTS中心)根据本细则具体实施交通管理,提供交通服务。
第二章船舶报告第四条除军用船、公务船、渔船和体育运动船外,下列船舶在VTS区域内航行、停泊和作业时,应按规定向VTS中心报告:(一)外国籍船舶;(二)客船;(三)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四)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五)300总吨及以上中国籍船舶;(六)其他自愿参加VTS动态报告的船舶。
第五条船舶驶抵VTS区域报告线时,应向VTS中心报告船名、船位、航行动态以及VTS中心要求的其他事项,载有危险货物的船舶还应报告所载危险货物种类、数量,拖带船舶应报告拖带物名称、拖带长度。
船舶航经长山水道应遵守《长山水道船舶定线制》和《长山水道船舶报告制》。
第六条船舶靠泊或锚泊后,应向VTS中心报告船名、泊位或锚位。
船舶离泊或起锚开航前,应向VTS中心报告船名、位置、预计进入航道的时间和下一港。
第七条船舶需穿越航道、船舶定线制水域、蓬长航路、临时交通管制区等水域时,应在进入上述水域前向VTS中心报告;得到准许后方可穿越,并不得妨碍水域内正常航行和作业的船舶。
第八条船舶在VTS区域内发生或发现交通事故、污染事故、船舶保安事件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应通过甚高频无线电话或其他一切有效手段立即向VTS中心报告。
第九条船舶在VTS区域内发现助航标志或导航设施异常、有碍航行安全的障碍物、漂流物或其他妨碍航行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VTS中心报告。
海事船舶配备管理规定(3篇)

海事船舶配备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海事船舶配备管理工作,提高海事船舶的安全运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注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管理机构的海事船舶配备管理,包括国内和国际航行的船舶。
第三条海事船舶配备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完善的配备管理制度。
第四条海事船舶配备管理应做到科学合理、适应实际情况、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内要求。
第五条船舶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海事船舶配备管理的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船舶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海事船舶配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船舶管理单位应聘请符合资质要求的专业人员,从事配备管理相关工作。
第八条船舶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配备管理档案,包括船舶配备的相关信息和证书、检测检验报告等。
第九条船舶管理单位应加强对船舶配备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十条船舶管理单位应积极与船员配备单位和船舶配备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配备管理工作。
第二章船舶配备的确定和审核第十一条船舶配备应根据船舶的类型、用途和航行区域等要求进行确定。
第十二条船舶配备的确定应符合国家和国际的相应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船舶配备的审核应遵循科学、公正、严谨的原则,确保配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十四条船舶配备的审核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负责,审核结果应及时通知船舶管理单位。
第十五条船舶配备的审核结果应当如实记录并妥善保存,作为配备管理工作的依据。
第十六条船舶配备的变更应经过相应的审核程序,变更后的配备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第十七条船舶管理单位应积极配合有关机构进行船舶配备的审核工作,并提供相关资料和协助。
第十八条船舶管理单位和船员配备单位应共同履行船舶配备的审核工作,并互相配合、共同完善。
第三章船舶配备的实施和管理第十九条船舶配备的实施应根据航行区域和船舶用途等要求进行,配备应全面、充足、可靠。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登记工作规程》的通知(202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登记工作规程》的通知(2024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日期】2024.03.04•【文号】海船舶〔2024〕24号•【施行日期】2024.04.10•【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登记工作规程》的通知海船舶〔2024〕24号各直属海事局:《船舶登记工作规程》已经2024年第2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24年3月4日船舶登记工作规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船舶识别号授予第三章船舶名称核定第四章船舶登记程序第一节一般要求第二节申请第三节受理第四节审查第五节办理与告知第六节申请的撤回第七节第三人主张权属争议的处理第八节办理时限第九节归档第五章船舶登记项目第一节船舶所有权登记第二节船舶国籍登记第三节临时船舶国籍登记第四节船舶抵押权登记第五节船舶光船租赁登记第六节船舶烟囱标志、公司旗登记第七节变更登记第八节注销登记第九节证书补发第十节证书换发第六章司法协助执行程序第七章连续概要记录签发第八章空白证书与印章管理第九章登记簿与档案管理第十章船舶登记资料查询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船舶登记管理,规范船舶登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以下简称《船舶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办法》(以下简称《船舶登记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船舶登记机关办理船舶登记及本规程规定的其他相关业务。
第三条船舶登记机关开展船舶登记的业务范围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确定。
第四条船舶登记机关应设置船舶登记受理、初审、复审、审批、空白证书管理、证书制作、校核、印章管理、证书发放和档案管理等岗位。
船舶登记初审、复审、审批人员不得相互兼任;证书制作人员不得兼任空白证书管理、印章管理或者校核人员。
第五条船舶登记受理人员负责申请材料的受理,告知申请人办理结果。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船舶进出港管理是指针对船舶港口进出的管理措施和规定,以确保港口安全运营、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利益。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是基于这一目标制定的具体方案,旨在推动港口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一、港口进出船舶的管理流程船舶进出港管理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的流程:1. 船舶预报:船舶计划进出港前,需要提前向港口管理部门进行预报。
预报内容应包括船舶的基本信息、货物种类和数量、进出港时间等。
2. 审核和批准:港口管理部门会根据船舶预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并根据港口容量和安全要求来决定是否批准船舶的进出港。
3. 船舶到港:船舶到达港口后,必须按照港口管理部门的指示进行停靠。
港口管理部门会对船舶的准确停靠位置进行指导,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
4. 进出港手续:在船舶的停靠过程中,船舶管理人员需办理各项进出港手续,包括货物装卸、海关查验等。
5. 船舶离港:船舶完成进出港手续后,可以离港。
港口管理部门会对船舶的离港过程进行监督,并确保船舶离港的安全和便捷。
二、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为了确保船舶进出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港口入口通行管理:明确港口入口的规范、管制措施、进出港时间等,以保证港口进出船舶的有序性。
2. 船舶预报管理:规定船舶预报的内容、时间要求和提交方式,以便港口管理部门做好资源调度和船舶安排。
3. 船舶停靠管理:详细规定了船舶的靠泊方式、停靠时间、位置指引等,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停靠和安全作业。
4. 进出港手续管理:规范了船舶进出港手续的办理流程,包括货物装卸、船舶检验检疫、海关查验等一系列手续的办理要求。
5. 港口安全管理:强调了港口管理部门对港口安全的监管责任和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以确保港口的安全性。
三、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的意义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船舶运输行业和港口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保障港口安全: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的规定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港口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建造重要日期记录管理规定》的通知

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建造重要日期记录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日期】2010.09.21•【文号】海船检[2010]475号•【施行日期】2011.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建造重要日期记录管理规定》的通知(海船检〔2010〕475号)各直属海事局,中国船级社,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船舶检验机构:现将《船舶建造重要日期记录管理规定》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船舶建造重要日期记录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范船舶建造和重大改建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识别号管理规定》和《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500总吨及以上在中国登记和拟在中国登记的海船。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组织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各船舶检验机构负责本规定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四条新建船舶或实施重大改建的船舶应在下述日期3个工作日前向建造(改建)地直属海事管理机构(位于直属海事管理机构管辖区域以外的,按就近原则由主管机关指定管辖,下同)申请对相应重要日期的确认:(一)建造第I阶段日期:新建船舶安放龙骨或处于相似建造阶段的日期;实施重大改建船舶的开工日期。
(二)建造第II阶段日期:船舶建造或重大改建的完工日期。
上述两个阶段的日期统称为船舶建造重要日期。
第五条船舶建造重要日期确认的申请应由船舶所有人或定造人会同船厂提交。
未确定船舶定造人的新建船舶,由实际建造船厂提交。
第六条船舶建造重要日期的确认,由建造(改建)地直属海事管理机构的执法人员会同执行船舶检验任务的验船师与船舶所有人或定造人、船厂法定代表授权人在船舶实际建造(改建)地于相应日期四方共同现场实施,并实名签署相应阶段格式的《船舶建造重要日期确认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日期】2024.03.29•【文号】海船检〔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海船检〔2024〕33号各直属海事局:为加强船舶检验监督管理,提升船舶检验质量,我局研究制定了《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24年3月29日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检验监督管理工作,提升船舶检验质量,根据《船舶检验管理规定》《渔业船舶检验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对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验船公司及其开展的船舶检验活动的监督。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简称中国海事局)负责对船舶检验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开展船舶检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船舶检验监督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并且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第二章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监督第五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年度监督检查。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的日常监督由船舶检验机构所在地直属海事局负责,所在地无直属海事局的,由负责船舶检验区域协调的直属海事局负责。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日常监督包括对投诉、举报、海事监管等涉及的船舶检验有关工作的监督,由直属海事局结合具体监督事项按有关规定实施。
第六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的年度监督检查由所在地直属海事局实施;所在地无直属海事局的,由负责船舶检验区域协调的直属海事局实施。
原则上每年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船舶检验机构进行一次年度监督检查。
本年度开展或者拟开展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复核或者省级渔船检验机构业务范围核定的,当年可不开展年度监督检查。
A类船舶检验机构的日常监督和年度监督检查由中国海事局组织实施。
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办法为加强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维护海上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关于完善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船舶进出港报告审核,提高船舶安全性管理水平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出港报告的报送船舶进出港报告由船舶船长或船员提交,提交地点包括船舶登记台帐管理处、船舶审核台帐管理处、海事局、港口和搭靠港口或海上停泊港口,并由报告提交人签字确认。
第二条出港报告的审核(一)船舶进出港报告由海事局审核。
审核时间应在船舶进出港前三十分钟。
(二)审核应以船舶、航行资料、持票乘客名单、搭靠事由及有关审核文件共同审核为准。
(三)如审核有缺陷,海事局可以将该船舶进出港报告退回重新提交,也可以拒绝作出批准。
第三条舶进出港报告的记录(一)船舶进出港报告应记录在报告管理本上,并存档备查。
(二)船舶进出港报告应经审核后记录在船舶安全检查日志中。
第四条规记录(一)若船舶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海事局应当必要时记录在船舶安全检查日志中。
(二)若船舶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海事局应当责令船舶休息,暂停开航。
若船舶未经批准依然申请进出港,海事局可以拒绝作出批准,并记录在船舶安全检查日志中。
第五条施细则本办法由(国家级适用)各具体实施,解释权在法律法规面前属于海事局。
附件:1、《船舶进出港报告审核表》2、《船舶安全检查日志》结论以上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船舶进出港报告管理办法》,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海上交通安全,有效管理船舶进出港报告,防止相关违法行为的发生。
通过建立完善的进出港报告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船舶安全性管理水平,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船舶防台技术操作规则烟台海事局

船舶防台技术操作规则烟台海事局船舶防台技术操作规则日期:2011-04-26 来源:督察处点击次数:[298](交通部交督于字[1957]第339号文发布l957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则规定交通部所属海上机动船舶,在中国沿海台风季节中,防御风力在6级以上台风的操作方法的程序。
第二条中国沿海的台风盛行季节是:(1)珠江口以南包括海南岛和北部湾(东京湾)--5至11月。
(2)珠江口到福州包括台湾海峡--6至10月。
(3)福州以北到渤海湾包括黄海、东海--7至9月。
第三条海上船舶的防台组织,应依照"海上船舶船员职务规则"的规定进行,在台风威胁中为了分头进行迅速做好防御,在船长统一领导下,具收气象报告及象气(如台风、大风警告)等电报。
(I)福州以南:在航行中或在无航务电台的港湾停泊时,抄收广州、上海、香港、马尼拉的气象报告和气象警报各二次。
(2)福州以北:在航行中或在无航务电台的港湾停泊时,抄收上海、大连、东京、关岛(或马尼拉) 的气象报告和气象警报各二次。
(3)"在台风威胁中"的船舶,不论在航行中,或在海湾避风等,抄收上述的定期性气象报告外,再抄收航区附近的航务电台或上述有关电台所播发的气象警告至少二次,直至"台风威胁"解除为止。
第十二条每日必须按时准点观测气象,注意台风预兆,并严格遵照船舶气象观察简要暂行规定,按时拍发天气报告。
第十三条每次装货应慎重审核积载计划,注意各舱平衡和舱内的稳固衬垫,考虑船舶在严重风浪中航行的稳度和积载、船体的安全。
甲板货物应牢靠地绑扎,并注意迅速解除绑扎的措施。
第十四条每次开航前船上锅炉和厨房用燃料、淡水发及粮食等,备有正常足够的储备量,尚应额外携带,其额外携带量,根据航区情况定。
第十五条港内停航和修理的船舶,应由各海运局机务、监督部门,其系泊和泊位的安全,进行妥善安排,大修理和基本恢复修理船舶,由船舶修造厂负责布置,当地港务监督应对港内一切停泊船舶进行检查监督。
山东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2024年修正)

山东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04•【字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57号•【施行日期】2024.01.04•【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山东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2015年1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84号公布根据2024年1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5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渔业船舶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和管辖水域内渔业船舶的设计、制造、维修以及在本省登记渔业船舶的航行、作业、停泊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渔业船舶管理实行属地管理、行业监管,推行船型标准化、装备现代化、经营组织化和管理信息化。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渔业船舶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渔业船舶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协调解决渔业船舶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和管辖水域内渔业船舶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渔业船舶的载客、载货等营业运输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应急、气象、海事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渔业船舶管理的相关工作。
渔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渔业村(居)民委员会和渔业经济组织应当明确相关机构或者人员,落实渔业船舶安全生产职责。
第二章制造、改造与维修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引导使用标准化渔业船舶,提高渔业船舶安全适航性,促进渔业船舶节能减排。
禁止建造、使用不符合国家渔业船舶技术规则和标准的水上漂浮物从事渔业生产。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的部门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专业技术机构,具体从事渔业船舶和船用产品设计图纸、技术状况的审核工作。
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

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对于保障航行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船舶运输行业中的应用。
一、船舶航行计划的重要性船舶航行计划是指船舶在航行前制定的详细计划,包括航线、航速、航行时间、航行距离等要素。
船舶航行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船舶避免航行不当、减少航行风险。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航行安全:船舶航行计划的制定包括对天气、海况和水深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有助于预测潜在危险,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航行安全。
2. 节约燃油:船舶航行计划可以合理安排航速和航线,避免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加速和减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运输成本。
3. 提高运输效率:船舶航行计划可以根据货物种类、数量和船舶特性等因素,合理安排船舶的停靠港口和航线选择,以提高航行效率,确保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
二、航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航线管理制度是指对船舶航行路线和相关要求进行统一管理的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航行安全和优化船舶运输效率。
航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航行安全管理:航线管理制度通过对船舶航线、航速和船舶之间的间隔等进行管理,确保航行安全。
例如,对于航道狭窄或存在障碍物的区域,可以规定最大船舶通行尺寸和安全距离,防止船舶碰撞和搁浅等事故的发生。
2. 水域资源保护:航线管理制度可以限制船舶在某些敏感水域的行驶,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资源。
该制度可以通过设立禁航区、控制船舶航行速度等方式,减少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水域环境和资源。
3. 运输效率提升:航线管理制度可以通过优化船舶航线选择、合理安排船舶通关和停靠等方式,提高船舶运输效率。
例如,通过引导船舶选择更短的航线,减少航行距离和航行时间;同样,通过对船舶通关程序进行优化,减少停泊时间,提高装卸效率。
综上所述,船舶航行计划和航线管理制度对于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船舶登记机关管理办法

船舶登记机关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船舶登记管理,规范船舶登记秩序,提高船舶登记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船舶登记机关和船舶登记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船舶登记机关系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的具体实施船舶登记的海事管理机构。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负责实施本办法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依照本办法对全国范围内开展船舶登记业务的海事管理机构确定业务权限并进行管理。
各直属海事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以下简称“直属局”和“省级地方局”)负责本办法在其辖区的实施,依照本办法对辖区内船舶登记机关和船舶登记人员进行管理。
第二章船舶登记机关业务权限第五条具备以下条件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申请开展船舶登记业务,并由主管机关确定其业务权限:(一)建立满足相关规定要求的船舶名称审核制度,船舶登记审批制度,船舶登记档案、印章、证书、登记簿、登记系统、船舶信息卡等管理制度,内部监督、人员管理、保密制度;(二)具备与开展船舶登记业务相适应的办公条件,至少包括办公用房1间、专用电脑1台、证书打印机1台、船舶信息卡制卡机2台(适用于实施船舶“一卡通”工程的地区,下同)、复印机1台、扫描仪1台、传真机1台、长途电话机1部和适当数量的档案柜等相关设施设备;(三)安装主管机关指定或认可的船舶登记系统和船舶信息卡发放系统;(四)配备齐全有效的船舶登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五)配置满足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船舶登记人员,且登记人员数量能够满足船舶登记工作的需求。
第六条拟开展船舶登记业务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向其所在直属局或省级地方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船舶登记业务申请表;(二)机构成立的批准文件;(三)船舶登记各项制度文件样本;(四)船舶登记办公条件说明书;(五)计算机信息网络条件说明书;(六)配备的船舶登记相关文件清单;(七)拟从事船舶登记人员的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
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管理

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管理1. 引言船舶建造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协作与协调。
为了有效管理船舶建造的生产计划,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
本文将介绍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实施步骤。
2. 生产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统一协调原则为了确保船舶建造项目的顺利进行,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协调。
因此,生产计划管理应该以统一协调为基本原则,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2.2 灵活调整原则船舶建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变化和不可预见的情况。
因此,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变化,并且具备调整计划的灵活性。
灵活调整原则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及时应对变化,保证项目进度的顺利进行。
2.3 预防为主原则在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管理中,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措施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尽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3. 生产计划管理的基本方法3.1 制定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是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管理的第一步。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到项目的整体目标和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和资源分配。
3.2 分解生产计划分解生产计划是将整体生产计划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和工作包的过程。
在分解生产计划时,需要将任务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同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3.3 实施生产计划实施生产计划是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管理的核心环节。
在实施生产计划时,需要明确各个任务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并确保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3.4 监控生产计划监控生产计划是为了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监控生产计划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控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进度把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5 归档和反馈归档和反馈是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管理的最后一步。
在项目完成后,需要将项目相关的数据、文档等归档保存,并进行总结和反馈,为以后的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海事局船舶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提高港口通航效率,服务港航经济发展,依据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烟台海事局辖区各港区水域内船舶进出港、靠离泊、移泊、过驳点之间移位等计划的申报、受理、核准和实施及其管理。
第三条烟台海事局是实施本办法的主管机关。
第四条船舶计划核准依据气象海况、航道通航能力、码头靠泊能力、船舶安全适航风级、船舶交通流量等条件因素。
第五条船舶计划申报人
(一)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主管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掌握码头、航道及锚地情况。
(二)应将所属码头、航道最新资料报备相应船舶计划核准单位,其内容应至少包括:航道、回船区、船槽水深等情况。
上述内容如有变化,应及时补报;新建码头启用前,相应资料应提前报备。
(三)应将所属码头经营许可证正本复印件报备相应船舶计划核准单位、部门;如有更新,应及时补报。
(四)应将本单位负责船舶计划申报的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书面报备相应船舶计划核准单位;如有变化,应及时书面更正。
第六条船舶计划申报
(一)申报时间:
每日0830—0930时申报当日1000时至1830时的船舶计划;
每日1500—1600时申报当日1830时至次日1000时的货运船舶计划;
每日1730—1830时申报当日1830时至次日1000时的客运船舶计划及
至次日1000时货运船舶补充计划。
(二)申报内容:
中英文船名、船舶类型、国籍、船长、呼号、载重吨、最大吃水、预计靠离或移泊的泊位及时间、危险货物等。
(三)申报形式:
船舶计划申报人通过烟台海事局船舶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申报船舶计划。
蓬莱—长岛航线客运船舶不需申报船舶计划。
公司应在每季度末报备下一季度参与营运的客运船舶名单;遇有变化,应及时更新。
第七条船舶计划申报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需在备注栏中注明:(一)24小时内预报风力达8级及以上时,散杂货船出港货物名称;
(二)船舶需引航;
(三)船舶操纵能力受限;
(四)船舶需并靠码头;
(五)其他需备注情况。
第八条船舶计划核准
芝罘湾港区、烟台港西港区、牟平港区的船舶计划由烟台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负责核准。
莱州港区、龙口港区、蓬莱东港区、蓬莱西港区、栾家口港区、长岛港区及海阳港区的船舶计划由当地海事处核准。
船舶计划核准单位在审核船舶计划时,若对申报的船舶计划有调整,应在核准前告知船舶计划申报人。
第九条烟台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负责交通管制区内船舶计划的组织实施,并可根据通航环境、通航秩序、气象海况等实际情况对船舶计划予以调整。
船舶计划的组织实施按先重点后一般、先客运后货运、先出港后进港的
排序原则。
第十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相关规定”: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海上滚装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交通部关于加强客滚船安全管理的通知》、《山东省客滚船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烟台港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
“相应港区”:指烟台港蓬莱东港区、蓬莱西港区、栾家口港区、龙口港区、长岛港区、莱州港区、海阳港区。
“船舶”:本办法所称船舶指除公务船、军事船舶、港作船、载客定额少于12人的游艇以外的,按有关国际公约和国内规范规定应配备通信设备的船舶和设施。
“移泊”:是指船舶在码头泊位之间移位一个船长及以上的情形。
“客运船舶”:是指客船、客滚船、高速客船、客渡船。
“货运船舶”:是指除客运船舶以外的其他船舶。
“船舶计划申报人”:是指申请未来船舶动态的码头所有人、经营人、有关代理人。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烟台海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试行,原《烟台港船舶计划管理办法》(烟海安全字〔2008〕101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