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考点题型分析(Word版,11页)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分析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分析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年份试卷选材内容考查点2012全国卷《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3全国卷I《〈老子〉的年代》①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4全国卷I《美的奥秘》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全国卷II《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5全国卷I《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艺术是什么》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全国卷I《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塞壬的歌声》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I《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语文新高考试卷解析
一、试题概述本次语文新高考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
试题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试题分析(一)阅读理解1. 题型分析:阅读理解部分共5篇短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文言文。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 试题特点:试题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 解题技巧: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学生应注重以下几点:(1)把握文章主旨,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脉络。
(2)关注细节,分析文章中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运用排除法,筛选出正确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1. 题型分析:古诗文阅读部分包括古诗词和文言文。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 试题特点:试题内容涉及《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解题技巧:(1)熟练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字词、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等。
(2)关注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通假字,理解词义和句意。
(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言文中的典故、成语和修辞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1. 题型分析:现代文阅读部分包括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 试题特点:试题内容关注社会热点,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
3. 解题技巧:(1)关注文章的题材、主题和人物形象。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结合自身实际,思考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四)作文1. 题型分析:作文部分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 试题特点: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
3. 解题技巧:(1)审题立意,确定作文主题。
(2)构思文章结构,合理安排材料。
(3)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生动形象。
三、备考建议1. 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高三语文新高考试卷分析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三语文试卷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本文将对高三语文新高考试卷进行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趋势,提高复习效果。
一、试卷结构1. 阅读理解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结构、论证等方面的理解能力;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翻译能力;文言文阅读则侧重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2. 古诗文默写:要求考生默写一定数量的古诗文,考查考生对经典诗文记忆的熟练程度。
3. 语言文字运用:包括选择题和主观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字音、字形、词义、语法等方面的掌握;主观题则考查考生对句子改错、标点符号使用、病句修改等方面的能力。
4.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或话题进行写作,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考试趋势1. 阅读理解部分:现代文阅读难度有所提高,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文章内容,还要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方法等;古诗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则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经典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翻译能力。
2. 古诗文默写:要求考生对经典诗文有扎实的记忆基础,同时注重对古诗文意境、韵律的理解。
3. 语言文字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强调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4. 作文:强调考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考生在材料或话题的引导下,进行有深度、有创意的写作。
三、备考策略1. 阅读理解: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对文章主旨、结构、论证等方面的理解能力;注重古诗文、文言文的阅读积累,提高鉴赏和翻译能力。
2. 古诗文默写:加强经典诗文的背诵和记忆,注重对古诗文意境、韵律的理解。
3. 语言文字运用: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能力;多做练习题,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技巧。
4. 作文:关注时事热点,提高人文素养;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创意写作能力;多读、多写、多思考,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高三语文新高考试卷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近五年试题的特征和参考分析 (2)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近五年试题的特征和参考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近五年试题的特征和参考分析。
通过对这些试题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的题目类型多样、内容广泛,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紧密结合实际生活,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
本文通过分析试题的特点和命题思路,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语文高考,提升语文水平。
关键词高考语文新课标卷, 试题特征, 参考分析, 综合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一、引言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考试,而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要求较高。
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新课标改革,使得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思路和试题类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因此,了解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近五年试题的特征和参考分析对于考生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二、试题特征分析通过对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近五年的试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征:1. 题目类型多样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涵盖了阅读理解、作文、文学知识等多个题型。
其中,阅读理解题型包括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阅读文章摘抄并连线、阅读文章并填空等多种形式。
而作文题则涉及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要求。
这些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得考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来应对,考察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 内容广泛新课标卷的试题内容广泛,既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经典作品,也涉及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和环境。
这种内容的广泛性不仅考察考生对于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要求他们能够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注重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的试题除了考察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和能力外,还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理解题中,常会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在作文题中,要求考生结合现实情境进行议论和分析。
这些要求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高考语文题型全归纳
新课标高考语文题型全归纳**《新课标高考语文题型全归纳》**高考语文是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之一,其题型丰富多样,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新课标高考语文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为考生提供实用的备考策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备考现代文阅读时,考生需要注重阅读量的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同时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具体来说,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大意;2. 关注细节,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汇;3. 根据问题要求,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信息;4. 合理推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另一重要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断句及诗歌鉴赏能力。
备考古代诗文阅读时,考生需要注重文言文词汇的积累,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2. 关注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和语言特点;3. 根据问题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鉴赏;4. 结合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推断。
三、语言知识运用高考语文中的语言知识运用主要考察学生的词汇、语法、标点符号及修辞等语言基础知识的运用。
考生需要注重词汇量的积累,熟练掌握语法规则和标点符号的用法,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备考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正确使用常用词汇和成语,避免使用生僻词汇或错误用法;2. 规范书写标点符号,避免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3. 结合语境使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写作高考语文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写作技巧的掌握和素材的积累。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条理性,合理安排文章段落,使文章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近五年(2016-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考点题型分析
近五年(2016-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考点题型分析发布时间:2021-03-31T12:51:44.93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作者:许南娟[导读] 文本。
2016年均为“一则材料(主)+ 一组相关链接(辅)”,2017—2019年均为多则材料。
许南娟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云南瑞丽 678600一、近五年高考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1)文本。
2016年均为“一则材料(主)+ 一组相关链接(辅)”,2017—2019年均为多则材料。
从单则连续性文本到多则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使高考阅读更加贴近、适应当今人们的阅读实际,而且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
2020年1、2卷仍然保持了非连续性文本,3卷有个较大的变化,连续性的一个文本。
(2)取材。
2016年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从人物传记中取材;2017—2020年则在多个领域及现实生活中取材,如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同时,还增加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如图表等。
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取材的多元性和时代性。
2017年,三套卷开始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皆为图文综合形式,这一年的三套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均未考查图表;2018年,卷1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形式,但没有图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再现“流程图”,而卷2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形式,且图文结合,而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一次没有和卷1保持一致,考查了“仿写”;2019年,卷1实用类文本阅读再次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形式,且图文结合,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了“压缩”,卷2和卷3则似乎是一次例外,但卷2第4题四个选项均以图表形式呈现,卷3作文材料以漫画形式呈现,皆见命题人之整体设计。
(3)试题情境。
2016—2018年试题的命制,情境都设定在文本之中;而2019年试题的命制,情境已开始由文本之中向文本之外延伸,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着力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开拓了更大的空间。
近四年——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分析
近四年(——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分析————————————————————————————————作者: ————————————————————————————————日期:ﻩ近四年(2014-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辽源市第五中学校语文组韩巧一、近四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4到2017四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
2014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4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和1道6分主观题。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年份试卷选文考查点题型分值2014全国卷I 《美的奥秘》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理解文章重要内容。
近三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分析
对近三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的分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要想在高考中语文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做好对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才能使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有针对性,才能有效的指导我们的教学。
因此,对近三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分析就十分必要了。
近三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分别是2011年新课标宁夏卷,2012年新课标全国2卷,2013年新课标全国2卷,对这三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试题的变化和分值变化上。
2011年新课标宁夏卷的题型和分值分别是:第一卷分三部分,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侧重于人文社科类的说明文,题型是选择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其中第一部分为文言文阅读19分,题型是三个选择题,第一题考查实词,第二题筛选人物性格的语句,第三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每小题3分,两个翻译题,每小题5分;第二部分为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第一题侧重考查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为5分,第二题侧重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为6分;第三部分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其中考查初中两个,高中四个,每空1分。
三、选做题,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别是2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文体是小说,林海音先生的《血的故事》,第一题是选择题5选2,为5分,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第二题分析文中开头某一个词语的作用,为6分,第三题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为6分,第四题就某一个问题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为8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文体是人物传记,第一题是选择题5选2,为5分,第二题考查的是人物事业发展的原因,为6分,第三题考查的是人物做某事的原因,为6分,第四题对传记人物的意见和看法,为8分。
第二卷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前三题为选择题每题3分,第一题考查成语,第二题考查病句修改,第三题考查句子衔接,第四题考查长句改短句,为5分,第五题考查句子仿写,为6分。
最后一题为材料作文,共60分。
2012年新课标全国2卷的题型和分值分别是:第一卷分三部分,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侧重于科普类的说明文,题型是选择题。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语文真题对比分析及高频考点梳理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语文真题对比分析及高频考点梳理一、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6到2018三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总结:从2016年到2018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三年考查的篇目看,历史文化、古代文化常识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2017年,全国I卷自然科学兼顾社会科学,全国II卷历史文化,全国III卷人文情感;2018年,全国I卷是历史文化。
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近两年增加了对论述类文本论点、论据、论证的考察,以及文本的结构;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逆向选择和顺向旋转混淆在一起,增加审题障碍。
三、2019年高考备考策略1、回归课本。
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
2、坚持积累。
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
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
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
3、倡导读书。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
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
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
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语文全国二卷近五年试卷分析
全国二卷近五年试卷分析及对策曾晓慧一、现代文阅读连续五年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
而且选择题的题干表述基本不变,分别为:1.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分析这三题的题干的表述,我们可以发现,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两个考点。
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强加因果和无中生有。
要做好这个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平时应该加强练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连续五年都考了断句、翻译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是不变的部分。
变化的是2015年新增了古代文化常识,估计未来还会出现这样的题型,所以应该引起重视。
要做好翻译和断句,使学生能读懂文言文,必须在平时养成文言文的阅读习惯,大量阅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文化常识以前不考,老师不重视,学生也比较欠缺,现在要引起重视,在课堂上涉及到一些文化常识时,要给学生讲清楚,然后高三的时候强化训练一些题。
1.古代诗歌五年的共同点是都考到了对诗歌的感情的理解和技巧的把握。
诗歌本来就是抒情性作品,考感情就是考查学生能不能读懂一首诗,把握其主旨。
这是考查诗歌的核心精神。
全国卷的题出的比较细,学生不容易“蒙”到分数,必须拿出真本事。
对技巧的考查,涉及到“炼字”“虚实结合”“某句的作用”“以哀景抒哀情”等几点,都是诗歌鉴赏里比较基本的、要求学生高中阶段能够熟练运用的。
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
只有多读,多背,多体会。
2.名篇名句默写(1)都是理解性默写,加大了难度。
(2)范围与重庆卷有较大区别,重庆卷是高中阶段,33篇诗文。
全国卷是初中阶段50篇,高中阶段14篇。
高中的篇目也有不同,比如增加了《逍遥游》这样偏难的篇目,而且是重点考查对象。
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背诵,把训练改成理解式默写,以应对这一变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做)(1)出现了一个新题型,第一题是设计成选择题,五选二。
最优项3分,其次2分,再次1分。
近五年全国语文卷I 文学类考点分布和答题策略
近五年全国语文卷I 文学类考点分布和答题策略:一、趋势2015到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连续五年考查小说。
从考点来看2015考查情节、线索、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2016年考查题目、艺术特色和主旨,2017年考查谋篇布局和艺术特色,2018年考查题目、人物形象、艺术特色,2019年考查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考点分布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这两个。
从学生答题上来看,客观题不失分。
主观题失分原因:一,不审题或审题不清,答不对方向;二,答题要点不全或者想到也不敢写;三,表达不规范,主要包括考生答案语句不通,不会结合文章分析。
以后我们在学习中稳扎稳打,把每个考点熟练掌握;在训练答题上,一定要要点齐全,学会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二、解题技巧1.树立“赋分”意识根据试题的分数来合理的分配答题时间,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条来表述,6分的题可分为三条来表述,事实上,标准答案也是按照两条或三条来确定答案要点的。
赋分的多少常常也暗示了试题的难易度,对于小分值的试题,考生的思考应该简洁。
2.树立“提示”意识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题,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
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分“明示”和“暗示”两种。
“明示”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开头”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如“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等明确提示考生答题方向或内容;如“简要分析”“具体说明”请按空间位置分类列出”等明确提示考生答题的具体要求。
3.树立“意图”意识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
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
审题中明确了命题意图,就猜中了命题人想考我们什么,就能准确答题,避免了答非所问。
近五年(20xx-20xx)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考点题型分析(11页).doc
近五年 (2014-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 2014 到 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 2014 到 2016 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 年较之前 3 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
2014 年到 2016 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 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4 到 2016 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 分,由 1 道 5 分的客观题( 5 选 2)、2 道 6 分的主观题和 1 道 8 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 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 分,由 1 道 3 分的客观题( 4 选 1)、 1 道 5 分的主观题和 1 道 6 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 分,由1 道 3 分的客观题( 4 选 1)、 1 道 5 分的客观题( 5 选 2)和 1 道 4 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 分,较2014 至 2016 年选考时的25 分多了 1 分,所以 2017 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 5 分。
2017 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 3 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
2018 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7 分,文学类阅读 15 分,由 1 道 3 分客观题, 2 道 6 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12 分,由2道 3分客观题、 1 道 2 问主观题构成。
2014 到 2016 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 2 道主观题( 5 分 +6 分)。
近五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知识点分类整理
第一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第三板块:选考内容(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第四板块:语言基础及表达运用第五板块:写作2011年: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
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新高考语文题型解读
新高考语文题型解读新高考语文考试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阅读理解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和文章分析能力。
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题,需要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题干选择正确答案;另一种是简答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2.写作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如议论文、说明文、叙述文、读后感等。
3.作文题:考查考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需要考生根据所给题目和材料撰写文章。
一般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种形式。
4.古诗文导读题:考查考生对于古代诗词文化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需要考生根据所给诗文回答相关问题。
5.选词填空题:考查考生对于汉语词汇的运用和理解能力,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填入合适的词汇。
考生需要根据不同题型的要求进行备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对文章中的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
可以多读一些新闻报道、科技文章、文化评论等不同类型的文章,为各种题型的阅读做好准备。
2.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增加词汇量,熟悉常见的语法结构和句式,多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写作练习,不断积累写作技巧和经验。
3.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重点学习古诗文、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意蕴,了解其传统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增强对于文学意象和象征的理解。
4.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要增强语文思维、语感和表达能力,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和交流实践,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和比赛。
总之,新高考语文的题型涵盖广泛,考查面较为全面,考生需要充分把握各题型的要点和考察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和练习。
同时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巩固,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以应对高考中的考试挑战。
高考真题语文试卷分析
高考真题语文试卷分析高考语文试卷一直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点,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重点,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备考。
下面就对高考真题语文试卷进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高考。
一、阅读理解部分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部分是考察考生综合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阅读理解部分,通常会涉及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小说片段等文本,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理解作者观点、把握文本脉络等能力来回答问题。
在阅读理解部分的备考中,考生应多阅读各类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文本,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理解作者观点,把握文本主题,这样在解答试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七选五部分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七选五部分是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篇把握能力的重点。
在七选五部分,考生需要根据提供的文段,在规定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整个语篇通顺连贯,逻辑清晰。
在七选五部分的备考中,考生应注重连贯性和逻辑性。
正确填入合适的语句,使整个语篇结构紧凑、脉络清晰,是考生备考的关键。
考生可以通过练习题目,提高连贯性和逻辑性,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三、作文部分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是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作文部分,通常会涉及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体裁,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结构严谨,内容充实。
在作文部分的备考中,考生应熟悉不同体裁的写作技巧。
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结论,要明确立场和观点;记叙文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引起读者共鸣;说明文要有逻辑严谨的结构和清晰明了的论述,有条理地陈述事实和观点。
通过对高考语文试卷各部分的分析,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提高应试能力,顺利完成高考。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多练习真题,提高解题效率,巩固知识基础,提升应试能力,以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
祝所有考生取得优异成绩,实现高考梦想!。
近五年高考语文卷考点分布表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二古代诗文阅读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4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作品的思想内容;近五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对减少,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题材上突出写景诗和咏怀诗,篇幅上是短篇,即是律诗或者双阙的词,2016年全国II卷节选了古体诗中的八句;太短和太长的诗歌均不便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也不便于试题的命制;其最主要的变化是2014年出现了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2015年和2016年与课内诗词结合考查,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记忆的熟练程度,还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两道试题的考点分别涉及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其中分析作者的思想内容、鉴赏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高频考点;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题,单纯的背诵答题公式和术语无济于事;2,前两年以填写上下句的模式考查,难度不大;从2014年开始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难度有所增加;从已考查过的名篇名句来看,能先为默写内容的句子在致为:①思想深刻的句子,主要是道德教化,弘扬正面的人格精神,侧重思想性、教育性;②写景叙事特别精妙的句子;③格式上比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近五年考查的名句多出自先秦和唐宋作品,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外国小说为辅;篇幅在1500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对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层级不同的考点有不同程度的考查;这一题型命题重点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试题共4道题,25分;第1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题,是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分值为5分;第23题为主观分析题,往往考查对文具体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分值均为6分;第4题是围绕文中某一信息所设的探究题,分值为8分;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在唤起体验、联想;2015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大的变化就是全面II卷的第4小题,要求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这是有意识地突出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2016年全国I卷的三道主观题分别从标题的含义、词语作用、句子含义三角度命制,不是考生平时做题的套路,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之后才能答题;为传记,且传主都是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的现当代名人;从文本内容上看,从2013年开始有一个小的变化,就是正文后增加一些与传主相关的链接材料,对文本进行恰当的补充,有些题目的答案就渗透在这些链接内容里;从题型看,第1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题,分值为5分,第23题是主观题,分值均为6分;第4题是围绕文中某一信息所设的探究题,分值为8分;从近五年试题情况看,实用类文本阅读往往围绕传主和与传主相关的事件,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二是利用传记知识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在选材上,2015年和2016年的全国I卷学术性自传文字,并辅之以“相关链接”;在设题上稳中有变,2015年全国I卷和2016年全国III的第4小题在设计上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加强调考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对考生的收获的考查;重视学生本体对材料的收获和启示,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合;五语言文字运用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命题的总特点是稳中求变;2012年后连续几年不再出现字音、字形试题,成语、病句、语言连贯、图文转换成为高频考点;分值为20分,共5道题,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从近五年高考试卷来看,“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整个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活的题目;成语考查由考查4个成语变为考查3个近义成语,2016年改为考查6个成语;命题重点往往落在成语对象误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褒贬失当等方面;病句辨析题有如下特点:一是覆盖面广,考点均匀分布,尽量涵盖多种病句类型;二是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涉及的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三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病句语病典型,尽量避免争议,所选语料大都见诸报章杂志;语言连贯题为考查重点,成为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固定题型,分别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2016年全国卷的三套试卷改变以往选用句式的题型,考查为语段准确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三年连续考“图文转换题”,分别涉及图表解读、图片解说、漫画解读;“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事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六写作近五年,全国卷作文多为新材料作文,2016年全国I卷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2015年全国I卷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2015年全国II卷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而2016年全国II卷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呈现如下特点:一、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二、注重思辨能力;三、引导个性思维;四、凸现理性人文色彩;五、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可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这个圈子里做文章;从选材的角度看,作文方向更关注社会生活,更体现时代风采,更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三、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1、回归课本;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2、坚持积累;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3、倡导读书;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高三学子视读书为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4、重视训练;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离开了训练就会生疏;但这个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不是盲目的做题;应跳出题海,按基础、经典、创新三个层次精选试题,提高效率;2017年全国I卷聚焦气候正义,全国II卷回望传统文化瓷器文化,全国III卷则在反思历史文化;2017年全国新课标II卷第二小题有一个非常显着的变化——从文本论证的角度的设置题目,这一点值得所有使用新课标II卷的学生注意;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把握考纲变化沉着应对高考——2017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陈杰日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下文简称考试说明出炉,相较于去年的考试说明有着显着的变化,更加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通过对选考模块的调整,更加优化考查内容,以达到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一、考试说明解读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没有变化,试卷结构则是考试说明最显着的变化,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语言文字应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全卷共22题;由于去年有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各有4小题,考生须在其中二选一作答,所以去年全卷实际共有20题,今年增加了2题;试卷结构的调整,促使考试内容的设计更加科学,进一步增强了试卷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也体现了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考试范围与要求;现代文阅读部分,取消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的划分,原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起,归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这一考点,名句名篇默写篇目与去年保持一致,仍为64篇;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部分,除写作删去“不写错别字”的注释“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之外,并无显着变化;3.题型示例;论述类文本阅读没有变化;文学类文本阅读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篇,分别是玻璃2016年全国卷3、岳桦、战争2016年全国卷2,增加的2篇去年考题在题型设置上有所变化,由4小题改为3小题,其中第1题改为4选1的选择题,去掉原第3题,岳桦同样如此;实用类文本阅读保留了去年的叶圣陶在四川、下笔不觉师造化,题型设置不变,增加了1篇吴文俊的数学世界2016年全国卷2,题型设置有变化,增加1道4选1的选择题,原5选2的选择题由第1题改为第2题,去掉原第23题,原第4题改为第3题;第4篇新闻阅读删去原材料一,原材料四语段有删减,题型设置上,原来的4道主观题被替换为1道4选1选择题、1道5选2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文言文阅读没有变化;古代诗歌阅读增加1篇落叶,由1道5选2的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构成,其中5选2题是对原高考题的改编;名句名篇默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语言文字应用增加1道5选2的成语辨析题;写作没有变化,仍为1题;二、备考建议1.现代文阅读;第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后,阅读量一定会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练习及各类考试中,都要有意加强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的训练;第二,因前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传记,并且采用的是2选1模式,所以大家在复习时往往会倾向于专攻小说或传记而忽略了其他文体;考试说明调整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是必考内容,大家复习时要二者兼顾,还要注意到新考纲中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样例作了语序调整,将“新闻”调整到了“传记”的前面,意味着今年的高考题有可能出现新闻阅读;第三,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强调答题的规范性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2.古诗文阅读;第一,在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备考中应以必修五课本中古代文化常识和高中文言文为根据,以“随文积累”为原则,以“常见”为标准,切忌一味求多,甚至刻意搜罗繁难冷僻的内容,给学生备考带来沉重负担;第二,根据考试说明,古代诗歌鉴赏可能由1道多选题和1道主观题构成,多选题导致涉及的知识面可能会更广,除常考的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考点,可能会涉及相关的文化常识;这就要求我们对诗歌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否则可能导致判断失误;第三,名句名篇默写的分值减少1分,如果依然考查情境式默写,就会有1道只需默写1句名句的小题;这样的话,考查的内容也会有所调整,之前考查的大多是成对出现的名句,而改变之后可能会涉及一些名篇中的单个名句,特别是一些记叙类文本中的名句;建议备考时要关注单个意思完整的名句;3.语言文字应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每一年的高考题,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上都会有一些创新,所以,一味地照搬上一年的高考题目来训练,绝非上策;建议广大师生针对新题型,把每一种语言运用题都训练一遍,让学生了解每一种题目的得分点、审题及答题技巧,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应考有效;4.写作;写作教学要呈序列化,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内容剪裁、行文措辞、文体特点等方面训练到位;在审题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一点四面”的命题指导思想出发,体现作文立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的观照和呼应;鉴于去年高考3套全国卷各自不同的作文命题形式,今年的作文备考训练依然要全面化,时文类、漫画类等材料作文命题形式,材料加任务驱动的作文命题形式等都要有所训练;考试说明修订后更加强调对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考查,因此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和时政,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有意识地主动思考,敢于对历史和现实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思维的思辨性,提升语文素养;总而言之,尽管今年的考试说明变化颇多,但只要我们确定目标,把好方向,夯实基础,科学备考,一定会取得理想成绩;。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近五年试题的特征和参考分析的论文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近五年试题的特征和参考分析的论文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近五年试题的特征和参考分析的论文新一轮课改之后,全国有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陕西、海南等八个省份(高考)使用新课标卷,2021年云南省也将使用这套试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连续五年宁夏海南卷(即全国新课标卷,以下简称为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找出试题命制(中考)查的重点,以期对教学和备考有所启发。
一、对近五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的分析(一)对比2007-2009年宁夏海南卷及2021、2021两年的高考新课标卷,可以看出,2021年的语文新课标卷总体特点是:试卷结构稳定,试题内容平和、贴近现实(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作文题紧贴现实热点),试题考查点类似,依然强调能力立意以2021年的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为例(见表1):试卷结构为ⅰ、ⅱ卷结构,150分满分。
其中ⅰ卷70分,由(甲)阅读题45分和(乙)选考题25分构成。
ⅱ卷为表达题80分,作文占60分。
全卷主客观题的分数比例是118∶32。
2007-2021年新课标卷的结构基本没有变化。
(个别试题的题号不同)2021年语文试题能力结构分析如表2。
除个别题考查的能力点与2021年不同外,2021年试题整体上的能力考查也没有变化。
笔者认为,连续五年,从宁夏卷到高考课标卷,试题结构、考查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考查要求几乎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为了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
以此推测,2021年的新课标卷的试卷结构也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二)试题新增加的选考内容,并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考纲规定,语文新课程考试内容分必考和选考两类。
选考题的内容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实用类包括新闻、传记、报告、科学小品等文体。
对于这两类试题,以2021年试题为例进行了数据统计。
(以下数据节选自《黑龙江省2021高考(教学)分析评价报告》,黑龙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2021年3月)从统计数据看,2021年选答实用类文本考生所占比例高达77.15%,占全体考生的绝大多数;理科生选答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近80%,而文科考生也高达73.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
2014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4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7分,文学类阅读15分,由1道3分客观题,2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12分,由2道3分客观题、1道2问主观题构成。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和1道6分主观题。
2018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3分客观和1道6分主观题构成。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14年到2018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2014年到2017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该题分值为19分。
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8年沿用2017年、2015年、2016年的考查形式。
2、古代诗歌阅读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当,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分析诗歌的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是高频考点。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的客观题(5选)和1道6分的主观题。
3、名篇名句默写从2014年开始,名篇名句默写题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
由上表可知,2014到2017年这一题型均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
2014年到2016年,在命题内容上对高中和初中内容的考查比例比较固定,高中考察2篇(4分),初中考察1篇(2分),共6分。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默写分值降为5分,高中考察1篇(3分),初中考察1篇(2分)。
2018年回归2016年题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
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4年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为小说,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散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
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4年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人物传记。
2017年、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新闻。
(五)语言文字运用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的分值为20分,共5道题。
3道客观题,每题3分,共9分;2道主观题(5+6分),共11分。
2018年试卷上最大的题型变化就出现在语言文字的第17,18,19题,这3道选择题不再是单独成题,而是共同来自一段36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语言能力。
方向主要考查病句、成语、连贯。
1、客观题①(成语题)2014、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成语题都是给出3个近义成语进行辨析。
2016、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成语题使用的是六个成语的筛选题型,设置了6个句子,考查6个成语使用的正误,成语的考查数量增加了,但难度上并没有增加。
2、客观题②(病句题)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病句题,在命题形式上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且题型稳定,都是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所考病句类型不会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类型,同一类型的语病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考题中。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为常考病句类型。
3、客观题③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2014年考的是排序连贯,2015年考的是选句连贯,2016年考的是选词连贯。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从给出的4个句子中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
4、主观题第一道主观题:2014到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四道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题型稳定,都是在一段文字中给出的3处横线处补写出语句,分值均为5分。
2018年考查用词不得体,选段来自实用类短文(便条)。
第二道主观题: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徽标,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得体、鲜明、生动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推断问题”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式和逻辑推断的能力。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考的是框架图,考查表述准确、连贯知识点。
(六)写作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作文均为新材料作文。
2015年全国卷I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
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5年全国卷II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2016年全国卷I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
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6年全国卷II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2017年全国卷I中的作文要求考生从给出的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材料中的“中国关键词”直观而生动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选材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2017年全国卷II中的作文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要求学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串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内涵丰富。
2017年全国卷III中的作文是一道材料型半命题式的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比较去年与2018年的高考作文我们看到:1.关注时代与社会。
17年是给出关键词写“你认识的中国”,今年是列举从2000年至2035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及重大政策,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写世纪宝宝们与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2.家国情怀。
17年通过“一带一路、长城、高铁、美丽乡村”等将学生引入到对我们生活的中国的认识。
18年高考作文更进一步,让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时代紧密结合,写出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到2035年这一代人35岁,他们的青春梦要和中国梦紧密相连。
3.大主题小切口。
17年的高考题,命题人设置了一个情境,即帮助外国青年认识中国,而且所给词语覆盖面很广,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的学生都有的写。
今年的作文,命题人同样设置了一个情境,即以时光瓶的方式留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读。
其实就是青年与青年的对话。
当然作文并沒有要求写成书信。
4.什么样的作文易拿高分。
对于大主题的作文,那些有深刻思想、精准认识的学生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固然能写出好文章,但这只是极少数,更多的学生有可能写得大而空,类似口号言之无物,因此为文章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能会在众多相似的大而空的文章中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
5.过去的高考作文虽然也暗合社会热点,如2015年女儿举报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其实考的是社会规则意识,然而近两年的作文却均为与时政相关的“高调作文”,应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多看报,关注报纸社论,关注重大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