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百战奇略

合集下载

四库全书简介

四库全书简介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收书最多、篇幅最大的一部丛书。

共收书3470种,79018卷,每部书装订成36300册,7部抄本连同正本共8部,合计290400册,再加上《四库全书荟要》2部,22502册,共312902册。

仅从数字上即可见工程之庞大。

乾隆编纂此书的念头,主要是由当朝进士周永年提议编辑《儒藏》,以与《大藏经》和《道藏》鼎足而三,以及朱筠奏请校办《永乐大典》而引起的。

其实自乾隆六年1741年正月4日始,他即不断有向民间征书之谕,后来乾隆决心编纂《四库全书》,并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2月成立了四库全书馆,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修成全书,历时15年之久。

在馆内先后任职的有360多人,彭元瑞、陆锡熊、戴震、王念孙、纪昀、翁方纲、梁国治、孙士毅、姚鼐、朱筠、任大椿、邵晋涵等一代大师都被罗致馆内,四库馆设正总裁官、副总裁官、总阅官、总纂官、总校官等,连同一般抄写人员,共有4500多人。

乾隆下大力气要编成此书的目的自然是要维护清朝的思想统治。

乾隆打着弘扬古代文化的旗号,广泛征集天下遗书,谕令各省督抚操办,并采取一些奖励措施:如进书500种以上,奖《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百种以上,奖《佩文韵府》一部;进书中如有精醇之作,皇帝亲为评咏,题识简端,交书馆抄后尽先发还;私人进书百种以上者,其姓名载于各书提要之末,并明确各书用过之后必定归还。

对征集来的历代遗书分三种情况处理:1、对直接反映抗清思想的书籍一律销毁;2、对拒不降清或触犯清朝政治的作品及黄色狎邪书籍,一律禁止流通;3、对主要内容尚可、个别段落字句有碍满族尊严的书籍,实行删改。

所以有人说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是“寓禁于征”。

《四库全书》对于继承保存文化有很大功劳,很多典籍原本散失,赖《四库全书》得以保存,但在编纂过程中,大量删改禁毁图书,又破坏了文化,故后人有“功魁祸首”的评价。

《四库全书》以内容按经史子集分类,意即四部中的书籍毕集于该书之中。

国学经典:《百战奇略》卷三

国学经典:《百战奇略》卷三

国学经典:《百战奇略》卷三·《百战奇略》【明】刘伯温撰《百战奇略》卷三二十一、骄战【原文】凡敌人强盛,未能必取,须当卑辞厚礼,以傲其志。

候其有衅隙可乘,一举可破,法曰:卑而骄之。

蜀将关羽①北伐,擒魏将于禁,围曹仁②于樊。

吴将吕蒙③在陆口称疾诣建业,陆逊④往见之。

谓曰:“关羽接境,如其远下,后不堪忧也。

”蒙曰:“诚如子言,然我病笃。

”逊曰:“羽矜其功,骄气凌铄于人。

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

又相闻病,必益无备。

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

若见至尊,宜好为计。

”蒙曰:“羽素勇猛,即难与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布;兼始有功,胆气益壮,未易图也。

”蒙至都,权问:“卿病,谁可代者?”蒙对曰:“陆逊虑深思长,才堪负重。

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权乃召逊,拜偏将军,都督代蒙。

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津行师,小举大克,亦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想遂席卷,共奖王纲。

逊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

”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欢,以为将军之功。

足以长世。

虽畴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之。

闻徐晃等步骑驻旌,望麾窥葆;操,猾贼也,忿不思难,潜增众以逞其心。

虽云师老,犹有悍骑。

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

古将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

逊书生疏漏,忝所不堪。

嘉邻威德,乐自倾盖。

虽未合策,犹可怀也。

”羽览书有谦下自托之意,遂大安,无复所嫌。

逊具启状,陈其可擒之要。

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

至,即克公安、南郡。

【注释】①关羽(?~219 年):字云长。

东汉末河东解县(山西临漪西南)人。

刘备的大将。

②曹仁(168~223 年):字子孝。

三国魏谯(安徽亳县)人,曹操堂弟。

从曹起兵,屡有战功。

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在樊城(湖北襄樊市)为蜀将关羽所败。

终官大司马。

③吕蒙(178~219 年)字子明。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1.计战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

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

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

诚如兵法所说:“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将帅指导战争所必须掌握的法则。

”2.谋战凡在敌人开始对我进行战争图谋的时候,我要及时运用谋略戳穿它,使其阴谋无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

诚如兵法所说:“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

”3.间战大凡要出兵进攻敌人,必须事先派遣间谍秘密探明敌军人数之多少、力量之虚实、部队之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就能大功可立,战无不胜。

诚如兵法所说:“(对敌作战)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

”4.选战大凡与敌人作战,必须选拔勇将、精兵,编组而使其担任先锋。

这样,一则能够壮大我军斗志,一则可以挫杀敌人威风。

诚如兵法所说:“用兵打仗没有勇将精兵担任先锋,就要遭到失败。

”5.步战大凡以步兵对敌战车、骑兵作战时,必须依托丘陵、险隘或林木丛生之地形而战,才能取得胜利。

倘若遇到开阔无险的地形,必须使用拒马枪排成方阵,置步兵于阵内,再把骑、步兵分别编为驻队和战队交替战守。

驻队守阵时,战队出战;战队守阵时,驻队出战。

当敌人攻我一面时,我就从两翼出击,侧袭进攻之敌;敌人攻我两面时,我就分兵迂回敌后袭击之;敌人攻我四面时,我就列成圆阵,分兵四面奋力阻击之。

敌人如果败走,我就立即使用骑兵追击之,而今步兵随后跟进,这是步兵对敌车骑兵作战的必胜战法。

诚如兵法所说:“步兵与车、骑兵作战,必须凭据丘陵、险要地形列阵,如无险要可资利用,就令我士卒制作行马、木蒺藜作为屏障。

”6.骑战大凡骑兵对步兵作战时,如果遇到山林险隘、沼泽水网的地形,就要快速离开此地。

因为这是对骑兵作战不利而易取败的不利地形,不可在此种地域对敌交战。

四库全书简介

四库全书简介

四库全书清乾隆1772年开始编纂,经十年编成。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

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

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

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

“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

“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

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

乾隆皇帝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

《百战奇略》:一本通俗而又丰富深刻的谋略书

《百战奇略》:一本通俗而又丰富深刻的谋略书

《百战奇略》:一本通俗而又丰富深刻的谋略书或许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战争很频繁,因为中国古人实战经验比较丰富,而且,古代军事家们很善于总结,所以,中国的兵法丰富而深刻,中国兵书流传下来而且有很大影响的不少,像《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传为姜尚所著)《尉缭子》(传说为战国尉缭所著)《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的古司马兵法)《太白阴经》(由唐代李筌撰写)《李卫公问对》(李世民与李靖对话录)《虎矜经》(宋代许洞撰写)《练兵实纪》(由戚继光撰写)等,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十大兵书。

除了这些兵书,还有一些虽挤不上古代兵书的前十名,但却能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的兵书,也是很值得关注的,比如,《百战奇略》就是一部颇受欢迎的兵书。

《百战奇略》插图第一,关于书名和版本。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根据学者的考证,在现今能看到的书目中,最早著录《百战奇法》一书的,是明正统六年(1441年)杨士奇编的《文渊阁书目》;之后,嘉靖年间周弘祖编的《古今书刻》也收入了该书目。

在清代,收录《百战奇法》的书目很多,可是,却少见录有《百战奇略》这一书名的。

只是,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曾任道光朝礼部祠祭司主事的满人麟桂刊印了《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一书,其中收录了一本其内容与后来的《百战奇略》完全相同的兵书,而麟桂是根据澼絖道人所刊印的书来编印的,但澼絖道人是谁已无从查考。

值得注意的是,麟桂刊印的《百战奇略》又题名为《刘伯温先生百战奇略》,之后,《百战奇略》便流传开来了。

而此后的很长时间,该书便以《百战奇略》的书名便取代了《百战奇法》,成了一本流行的兵略著作。

而且,在民间便传该书系明代著名的谋略家刘基所著。

但是,麟桂在其为《百战奇略》所作的“题词”中却对该书为刘基所作表示质疑,他指出:“此书题刘伯温作,盖亦托名。

”麟桂的观点代表了研究《百战奇略》的严肃学者的观点。

所以,关于刘基是《战略奇略》的著作者的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四库全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是什么四库全书是什么问题:四库全书是什么?答案:四库全书是经、史、子、集。

【相关阅读】《四库全书》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36000余册。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根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齐,供人借阅。

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根底。

主编是河间人纪昀〔晓岚〕。

后纪昀又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成为今人治史查书目的必备工具。

成书后抄录七部,分藏于北京〔文渊阁、文原阁〕、沈阳〔文溯阁〕、热河〔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阑阁〕。

2023年4月23日,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样完好复制版公益展示活动在北京举行。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共有3500多种书,7。

9万卷,3。

6万册,约8亿字,根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

先抄好的四局部贮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

后抄好的三局部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括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尔雅》、《説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经典著作,还有____、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欧洲人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百战奇略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百战奇略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百战奇略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百战奇略”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百战奇略十卷。

旧题明刘基撰。

刘基,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

后应朱元璋聘赴应天(今江苏南京)辅佐朱元璋。

明建国后因功封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

《明史》本传称“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史传不载其着兵书事,此书当为他人依托,可无疑也。

此书最早着录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百战奇法》一部一册阙”。

其后焦竑《国史经籍志》、徐《红雨楼书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均有着录。

可知此书在明代名曰《百战奇法》,清雍正后改今名。

此书成于何时,其说不一。

或谓成于北宋末(张文才《百战奇法浅说》)。

或谓成于元代(倪灿辑、卢文弨补录《补辽金元艺文志》)。

后说近之。

当为元末言兵者以历代兵书立论,参以历代史传战例而成。

全书十卷,每卷十战,合为百战,凡三万言。

考其书所论不出前代兵书之藩篱,无大可观者。

然所析战例至纤至细,多以史实相证,是其一长。

计先秦十九例,秦汉三十三例,三国二十例,两晋十例,南北朝九例,隋三例,唐五代十五例。

足为研究古代军事战略、战术者参考。

是书有明弘治十七年(1054年)《武经总要》附刻本。

清咸丰间抄本,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有藏。

1982年10月长春市古籍书店复制本。

今人注译本有韩金坡《百战奇略译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张文才《百战奇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赵洪顺、韩春恒《百战奇略注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兵书《百战奇略》智慧:天下无事不可废武

兵书《百战奇略》智慧:天下无事不可废武

兵书《百战奇略》智慧:天下无事不可废武《百战奇略》又名《百战奇法》,是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位置。

1、天下无事,不可废武。

出自《百战奇略·忘战》。

【译文】天下无事的时候,不能废弃武装。

2、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

出自《百战奇略·变战》。

【译文】大凡兵家的法则,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

3、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

出自《百战奇略·好战》。

【译文】军队是最厉害的凶器,战争是违背道德的行为,这些东西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

4、凡与敌战,不可持已胜而放佚,当益加严厉以待之,佚而犹劳。

出自《百战奇略·佚战》。

【译文】凡是与敌人交战,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胜利而松懈,胜利后应更加严阵以待,安逸时要像疲劳时一样。

5、凡出军行师,城遇沮泽之地,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

出自《百战奇略·泽战》。

【译文】凡行军打仗,可能会遇到低洼的沼泽地,这时应加速兼程通过,不能在这里久留。

6、凡与敌战,若陷在危亡之地,当激励将士决死而战,不可怀生则胜。

出自《百战奇略·危战》。

【译文】凡与敌交战,如果我军陷人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就应当激励官兵,拼死决战,只要不苟且偷生就能取胜。

7、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

知彼有可破之理。

则出兵以攻之,无不胜。

出自《百战奇略·攻战》。

【译文】凡与敌人作战,所谓进攻的一方,也就是指知道敌方的一方。

知道敌方有可以攻打的方面,即出兵攻打他,就会战无不胜。

8、凡与敌战,必须料敌,详审而后出兵.若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则必为敌所败矣。

出自《百战奇略·轻战》。

【译文】凡与敌交战,必须估计敌人的情况,详细地了解敌方情况,再出兵作战。

如果不衡量彼此情况就出兵,不进行分析就发动进攻作战,一定会被敌人打败。

9、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

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

《百战奇略》节选注释及翻译

《百战奇略》节选注释及翻译

《百战奇略》节选注释及翻译凡与敌战(交战),若审知(清楚地知道)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捣(攻击)之,无有不胜。

法(兵法)曰:“见可则进。

”唐李靖为(担任)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走(逃走,逃跑)保(保卫,退守)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全)国归附。

以(任命)靖往迎之。

颉利虽外(表面)请朝谒(拜见、朝拜),而内(实际上)怀迟疑,靖揣(揣测)知其意。

时诏(诏令)鸿胪卿唐俭等慰(安抚)谕(宣谕)之。

靖谓(对……说)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那里),虏(对敌人的蔑称)必自安(安定)。

若万骑赍(携带)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

”公谨曰:“上已与约(订立盟约)降(接受投降),行人(使者的通称)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的原因)破齐也。

如(像)唐俭辈(这类人)何足惜哉!”督兵疾进(急速行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侦察、候望的人,侦察部队)千余,皆俘以随军。

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料想)官兵至也。

靖前锋(前锋部队)乘雾而行,去(距离)其牙帐(将帅所居的营帐,前建牙旗,故名。

)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摆好阵势),靖纵兵(发兵,出兵)击之。

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

颉利亡去(逃跑),为(被)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以献。

于是,斥地(开拓疆土)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参考译文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明知敌人有可以战胜的道理,就应当迅速出兵进攻它,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

诚如兵法所说:“发现有可能战胜敌人的时机,就迅速向它发动进攻。

”唐朝时李靖出任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击败了突厥,颉利可汗率众退守铁山,然后派遣使者到唐朝请罪,表示愿意举国归附。

唐太宗命令让李靖前往迎接。

颉利可汗虽然表面上请求朝见大唐皇帝,但实际上心怀犹豫,李靖揣摩透了他的心思。

此时,太宗下诏任命鸿胪卿唐俭等人前往突厥进行安抚和宣谕。

李靖于对他的副将张公谨说道:“皇帝派遣的使者已经抵达突厥那里,敌人必定会安心不疑。

《百战奇略》简介

《百战奇略》简介

《百战奇略》简介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

约成书于北宋末。

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

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

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

《百战奇法》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书列百目,着重论述了古代战争的作战原则和方法。

它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明弘治十七年《武经总要》附刻本《百战奇法》,下同),了解和分析敌我的实际情况,是制定用兵方略的前提。

只有在“计料已审”之后出兵,才能无往而不胜。

它认为:“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

”强调因变制敌、灵活用兵,不同敌情采取不同作战方式。

有胜利把握时,要采取进攻作战,无胜利把握时,则应采取防御作战;我众敌寡时,要分兵多路进击敌人,敌众我寡时,“当合军以击之”;对初来阵势未定之敌,要“先以兵急击之”,对阵严锋锐之敌,则“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对人多粮少、外无救援的守城之敌,要缓攻,而对人少粮多、外有强援的守敌,则应速取,等等。

强调要采取各种巧妙手段惑敌、误敌,致敌“有破灭之势”而歼之。

如,我强则示敌以弱,我弱则示敌以强;我欲远渡,示敌以近济,我欲近攻,则示敌以远击;敌强则“卑辞厚礼,以骄其志”,敌众“则设虚形以分其势”,敌贪婪则设饵“以利诱之”,敌之君臣和则“遣谍者以间之”,敌之邻国则交之“以为己援”;交战中,或“惊前掩后”,或“声东而击西”,“使敌人不知其所备”,以出奇制胜,等等。

还强调作战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认为这是实现“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重要因素。

因此,主张“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山战“须居高阜”,谷战“必依附山谷”,水战“须居上风、上流”,泽战则应坚守“环龟”(即四周低中间高之地)。

并且,在不同地形、气候条件下作战,要采取不同的作战手段和战法:在丘陵山地对敌骑兵作战,要使用步兵;在平原旷野对敌步兵作战,要使用骑兵和战车;在干旱天候对营于草莽山林之敌,可采取火攻;而在风雪天气作战,则要乘敌不备,“潜兵击之”,等等。

2019年百战奇略范文.doc

2019年百战奇略范文.doc

2019年百战奇略范文篇一:谋略珍言谋略珍言(断句百篇)1.得时者昌,逆时者亡。

(列子.说符)译文:顺应时变,则繁荣昌盛,违反时变,则灭亡。

顺乎历史潮流或违背历史潮流,乃是一国繁荣昌盛或衰落颓废的标志,不是个人所能阻挡的规律变化发展。

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译文:不用武力而能战胜敌人,乃是上上策。

不战而使人称臣的关键在於知敌、用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便可制胜。

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公孙丑上)译文:身处军营之中,能料度千里之外战场春秋,且策划制胜的谋略。

挂帅亲征是小谋,决胜千里则是大智。

其本领乃得至於不露声色的洞察和巧於心机的韬略。

4.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孟子)译文:智慧虽重要,但仍不如把握时机。

智慧非人人皆有,但如能把握时机,则平庸之人也可有所成就,如坐失良机,智者也可能痛失前程。

5.先即制人,後则为人制。

(史记.项羽本纪)译文:把握时机,先发制人则成制人之人,坐失良机,则会被人所制。

先下手为强,率先行动,往往可变劣势为优势。

如一犹豫迟疑则将铸成大错。

例如楚汉战争。

实力强大的项羽,在鸿门宴瞻前顾後,丧失杀死刘邦的机会,而後反为刘邦所败。

6.鹰搏狡兔须急救之,不及必反为所噬。

(资治通鉴)译文:鹰在捕捉狡免时,须迅急,不然反会被咬伤。

由此观之,人之行事也须快捷、勇猛。

不然不但失败反受其累。

7.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周易.系辞)译文:德性高超之人只要有机会就行动,不会等待。

时机不易出现也不等人,所以要见机行事,不可瞻前顾後,坐失良机。

8.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述而)译文:要多方听取、观察,依从那些好的。

所谓从善如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要多观察、辨析,才能识别善恶。

9.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荀子)译文:善於抉择的人会成为制人之人,不善抉择的人则会被人所制。

制人与被人制决定於个人的智慧、谋略而非运道、天意。

而智慧、谋略就是抉择。

抉择有方才能顺时应变,立於不败之地,成为制人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百战奇略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百战奇略”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百战奇略
十卷。

旧题明刘基撰。

刘基,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

后应朱元璋聘赴应天(今江苏南京)辅佐朱元璋。

明建国后因功封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

《明史》本传称“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史传不载其着兵书事,此书当为他人依托,可无疑也。

此书最早着录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百战奇法》一部一册阙”。

其后焦竑《国史经籍志》、徐《红雨楼书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均有着录。

可知此书在明代名曰《百战奇法》,清雍正后改今
名。

此书成于何时,其说不一。

或谓成于北宋末(张文才《百战奇法浅说》)。

或谓成于元代(倪灿辑、卢文弨补录《补辽金元艺文志》)。

后说近之。

当为元末言兵者以历代兵书立论,参以历代史传战例而成。

全书十卷,每卷十战,合为百战,凡三万言。

考其书所论不出前代兵书之藩篱,无大可观者。

然所析战例至纤至细,多以史实相证,是其一长。

计先秦十九例,秦汉三十三例,三国二十例,两晋十例,南北朝九例,隋三例,唐五代十五例。

足为研究古代军事战略、战术者参考。

是书有明弘治十七年(1054年)《武经总要》附刻本。

清咸丰间抄本,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有藏。

1982年10月长春市古籍书店复制本。

今人注译本有韩金坡《百战奇略译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张文才《百战奇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赵洪顺、韩春恒《百战奇略注译》(春风文
艺出版社1987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