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勘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名称: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工程编号:YT2012-03
勘察阶段:初勘
审定:金长海
审核:邓能兵
工程负责:敖水生
报告编制日期:2012.02.20
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Ⅰ、前言 (1)
一、工程概况 (1)
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2)
三、勘察工作依据 (3)
四、勘察等级、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勘察工作量 (3)
Ⅱ、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4)
一、场地地理位置 (4)
二、气象条件概述 (5)
三、场地概况及地形地貌 (5)
四、地层岩性 (5)
五、地质构造 (6)
六、水文地质条件 (8)
七、地震效应 (9)
八、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 (9)
Ⅲ、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0)
一、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10)
二、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12)
三、地基岩土参数及建议值 (13)
四、自然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基坑开挖边坡评价 (13)
五、基础方案分析评价 (14)
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4)
一、填埋场库区、垃圾坝稳定性评价 (14)
二、生产管理区稳定性评价 (15)
三、坝址和库区渗透性评价 (15)
四、垃圾填埋场监测工作 (16)
Ⅴ、天然建筑材料评价 (17)
一、石料 (17)
二、粘土料 (17)
Ⅵ、结论与建议 (17)
附表
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张
附图
1、工程地质平面图(1:1000)1张
2、工程地质剖面图(1:500)8张
3、钻孔柱状图(1:100)32张
Ⅰ、前言
一、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时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做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对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而且对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始于2002年,于2005年底编制完成,规划涉及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陕西、湖北、河南三省7个地(市)的40个县。
规划目标是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要求,汉江干流省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达到不低于Ⅲ类标准。
规划提出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点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垃圾清理及处理、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监测能力建设等措施,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即为规划拟建的垃圾处理工程之一。
姚坪乡位于房县西北边陲,占地面积203.7Km2,现有常住人口17922人,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处理垃圾的能力和改善人居环境,拟在姚坪乡彪虎沟村一组彪虎崖(羊皮沟老)地带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该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为32960㎡,主要由生产管理区、填埋场库区、调节池、垃圾坝、提升泵房及组成,库区内的计算库容量为38.5万m3。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模:处理垃圾50t/d,采用卫生填埋法。
受房县洁源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场地的初
步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根据现行规范,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本次勘察工作具体目的及技术要求应为:
1、初步查明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构成及分布埋藏条件。
2、初步查明场地岩土体展布、类型、结构、厚度及其工程特征,提供各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等地质资料,满足初步设计阶段所需的岩土参数。
3、初步查明场地内的地质构造与地震特征,划分场地土类别和场地类型。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初步评价。
4、初步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5、对不稳定的地层、边坡及危岩进行初步勘测及分析。
6、查明坝址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稳定性,特别是开挖后坝肩边坡稳定性。
7、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井泉位置,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及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对本工程的影响以及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查明坝址岩体渗透性、相对隔水层地深度、地下水位。
评价坝基渗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提出防渗处理意见。
9、初步提供构筑物基础持力层埋置深度及分布状况,初步提供适宜基础持力层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
10、初步查明和论述垃圾废弃场对水源、岩土的污染,以及检测性及防范措施的建议;
11、提供具体的初步地质勘察资料(文字报告及相关图件)。
三、勘察工作依据
本次勘察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为:
1、设计院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及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1:1000);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200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版));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9、《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10、《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93);
1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
12、《水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L50073-2000);
13、《中国地震动区划图》(GB18306-2001);
14、工程勘察合同等要求进行。
四、勘察等级、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勘察工作量
拟建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属于一类场地。
综合上述三个条件,确定该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次勘察工作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共布设17条勘探线共32个钻孔,勘探线间距50m,钻孔间距15~40m;其中控制性钻孔11个,一般性钻孔21个。
控制性钻孔深入基岩中等风化岩层10.9~17.7米,一般性钻孔钻至基岩中等风化层2.9~13.2米。
按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红线图,首先对场地进行了1:500工程地质测绘,对钻孔定位和剖面测量采用了GPS进行定测,各勘探孔孔口高程为绝对高程,引测点是以场地东侧道路路面J1点为基准点,点号为:J1(X=3577227.019;Y=449827.588:H=844.41m)。
地形图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其精度满足勘察要求。
我公司于2012年02月03日至2012年02月16日组织2台套XY-1型钻机、一个地质测绘组,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对拟建垃圾场场地进行了初步勘察。
勘察工作是在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基础上,以工程地质钻探、井探、原位测试(标贯、重型动力触探)为主,结合实测工程地质横剖面,对拟建垃圾场场地进行初步勘察,初步查明了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
完成勘察工作量见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
Ⅱ、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一、场地地理位置
拟建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场地位于房县姚坪乡彪虎沟村
一组彪虎崖的羊皮沟老,距乡政府10公里,距县乡主干道窑姚路9公里,通村黄彪路与其擦肩而过(直线距离不到20m);居民点在5公里以外,最近个别农户也有3公里以上,交通较方便。
二、气象条件概述
房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界于南北方气候交替地带,加之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其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春秋相近、四季分明。
全县年平均气温在l0℃-l5℃之间,极端最高温度40.4℃(1966年7月20日),极端最低温度为-17.6℃(1977年1月30日)。
年平均降水量在 750mm-1160mm 之间,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4mm(城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21.l5mm,见图 1-2),全县降水时间集中,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夏季降雨量在315-455mm之间,平均406.2mm,占年降水量的44%,春秋分别为26%和25%;冬季最少,仅占5%。
全县年总日照时数在1700-2000小时之间。
三、场地概况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属中高山构成的侵蚀剥蚀地貌,呈沟谷坡地地形。
拟建垃圾场填埋库区总体南西高北东低,向北东倾斜,山体最大标高在865m左右,沟口高程在815m左右,相对最大高差50m,地形坡度角约20°~40°,主要发育有1条坳沟,坳沟呈“V”字型,谷底狭窄,宽度在20-80m,两侧山坡坡度较陡,山坡坡度在30-40°,沿沟走向纵坡坡度较缓。
管理区位于山脊地段,标高在843-858m,高差约15m,坡度较缓,植被发育。
四、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表明,场地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及冲洪积粉质粘土(Q4el+dl、Q4al+pl)、中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钠长云母石英片岩(Pt2wysa),地层特征及分布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Q4al+pl):
①粉质粘土(Q4el+dl、Q4al+pl):黄褐色,稍湿~湿,可塑,主要成份为粘粒及粉粒,含少量碎石,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该层成份不均匀,结构紊乱。
该层主要分布在填埋库区及截污坝沟脑底部,一般厚度较小,约1.4~4.3m左右。
2、中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Pt2wysa):
②强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Pt2wysa):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不见新鲜颜色,风化后呈灰黄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钠长石、石英、云母,岩石失去新鲜颜色,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呈土状,风化裂隙发育,遇水易崩解,手捏呈粉末状,层厚2.8~6.4m。
③中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Pt2wysa):局部见新鲜颜色、深灰色,风化后呈灰黄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钠长石、石英、云母,岩芯呈块状、短柱状、锤击易断,含氧化铁薄膜,揭露最大厚度17.7m。
采取率=60~85%,RQD=40~60%。
五、地质构造
房县境内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根据构造形成的展布方向和力学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构造类型。
(1)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挤压带
分布于军店-房县-青峰以南,属淮阳山字型构造西翼反射弧弧顶的组成部分。
青峰断裂以北,发育于下古生界建造层中,由一系列北东东-东西向紧密线型褶皱及与其平行的压性断裂组成,同时伴生北西、北东向两组扭裂面。
1、褶皱
以紧密线型褶皱和狭窄的尖顶状褶皱为主,褶皱高度比宽度大几倍和
几十倍,褶皱的轴向为北东东-东西向,岩层倾角多在30~50°之间。
2、断裂
以青峰断裂为代表的一系列北东东或近东西向压性断裂所组成,断裂面倾角较陡,达45°以上,向北倾斜,结构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断裂带宽窄不一,一般为数米几十米至百米之多。
其中青峰断裂规模最大,断面北倾,断层北盘地层向南逆冲,便震旦系南沱组冰碛层可以与寒武系下统石龙洞组直接接触,断裂破碎带宽度在30~150m,断裂破碎带沿线因断裂作用构成宽大的角砾岩带、糜棱岩带和错断形成的构造岩块。
同时青峰断裂控制了房县红色盆地的发生和发展及房县境内几处出露的温泉。
(2)北西向构造
主要分布于窑滩、中坝、门古寺、化龙一带,由多条平行排列的断层组成,是印支期与燕山早期区域压应力场作用的结果,断裂带内常见有挤压片理,构造透镜体发育,断面附近地层有明显牵引现象,该组断裂规模最大者为竹山断裂,断裂带宽度在区外的竹山宝丰附近可达数公里,该组断裂与青峰断裂一样控制区内两大构造单元,是大巴山褶皱带和武当复背斜的分界断裂。
(3)体系不明构造
分布于房县城关以北的武当复背斜之中,被夹持于境外的公路断裂(十堰断裂)和区内的青峰断裂之间,是由一对力偶作用而产生的一组北30~50°东,倾向北西或南、倾角40~60°的断裂,其力学性质属压扭性、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带内常见有角砾岩,片状构造岩、糜棱岩和块状构造岩等。
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出露岩石为钠长云母石英片岩,岩层产状18-76º∠36-70º,属于单斜岩层,不见褶皱及断层构造,场地地质构造简
单。
层理发育,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成组性强,大多发育2~3组节理,每米2~4条,延伸长度3~15米,结构面平直,裂面铁锰质浸染,结合较好;山体表部岩体发育的节理、裂隙局部张开夹泥,结合差。
建设场地地壳稳定性,属鄂西北较不稳定区中的一处较稳定的地块。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并结合钻探揭露资料分析表明,拟建区内未发现断破碎带、褶皱等地质构造,但节理裂隙较发育。
六、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
由于场地为斜坡地形,大气降水后以面流形式沿冲沟沟底从场地内排出,部分下渗形成地下水。
库区内汇水面积约5万m2,在暴雨季节易形成洪流。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潜水,迳流方向总体由西向东。
其中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粉质粘土及其基岩接触部位,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其渗透、径流快,水位、水量变化大,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
勘察期间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局部钻孔见地下水,主要集中在填埋库区及坳沟沟底,水位埋深1.8~2.5m不等,水位受季节影响大,夏季地下水位上升,冬季地下水位下降,向北东侧低洼处排泄。
勘察区未见泉水出露。
勘察期间,在ZK14、ZK22号钻孔进行注水压水试验,以获得场地内强~中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的渗透性能。
试验结果如下:
压水试验成果表表2
试验结果表明,场地内强~中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渗透系数K=0.112~0.169m/d,属弱透水层。
粉质粘土层为强透水层。
七、地震效应
1、场地类别
拟建场地位于山坡地带,处于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地段。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和钠长云母石英片岩,粉质粘土属中软场地土,片岩属坚硬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Vs>250m/s。
据本次勘察揭露,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5m,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划分,该建筑场地类别属Ⅰ类场地。
抗震设防烈度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s。
2、液化评价
勘察区内未发现有饱和粉土、砂土等可液化地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可不考虑拟建场地的液化问题。
八、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
勘察区地形宽缓,山体浑圆,原始地形地貌保持完整,无对工程有危害的不良地质作用。
内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岩石风化。
经场地及附近外围地质调查结合钻探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无特殊岩土层。
Ⅲ、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一、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整个垃圾场库区地层变化小,主要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和冲洪积层粉质粘土(Q4el+dl、Q4al+pl),中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钠长云母石英片岩(Pt2wysa)。
根据勘察时进行了原位测试、室内岩样试验,经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后,测试、试验结果统计见表3、表4:
1、标准贯入(N)试验指标
本次勘察在第①层粉质粘土中进行了标准贯入(N)试验,按规范分层统计其击数(剔除异常值后按照DB42/242-2003标准分层统计,可参照一般粘性土取承载力值),见表3:
标准贯入(N)试验计算表表3
2、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指标
本次勘察在第②层强风化片岩进行了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按规范进行了杆长锤击数修正,并进行了取舍,分层统计其击数。
(剔除异常值后按照DB42/242-2003标准分层统计),见表4: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统计表表4
注:上表中最大值及最小值为经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8.1版修正后的击数,强风化片岩的实际击数均大于50击。
3、岩石抗压强度指标
本次勘察在钻孔中取中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力学试验样19组,做饱和状态和烘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抗压试验,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frk)标准值分层统计结果见表5: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表5
根据以上情况,确定建筑场地内中等风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取值frk=13.8MPa。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判定,属软岩,云母石英片岩的软化系数为0.67,属软化岩石。
根据地表工程地质
测绘及钻探结果,岩芯采取率在80%左右,岩芯质量指标RQD在75%左右,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进行分类。
场地(中等风化层)岩石岩石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根据测试统计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如下:
①粉质粘土(Q4el+dl、Q4al+pl):呈可塑状,属低强度,中-高压缩性土层,承载能力较低,厚度不均,分布不均,故不宜选作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
②强风化钠长云母石英岩:厚度较大,承载力较高,f ak=500Kpa,厚度随地形变化较大,地势较高处该层厚度不大,部分地段其底面坡度大于10%,为不均匀地基,可以作一般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不能作坝基基础持力层。
③中等风化钠长云母石英岩:厚度大,承载力高,压缩性低,分布均匀,层位稳定,为均匀地基,f ak=1000Kpa,是坝基等其它建(构)筑物良好的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
二、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十堰市位于鄂西北滑坡、崩塌极易发区(Ⅲ)。
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根据钻探及区域资料表明,拟建场地附近无发震断裂的影响,距青峰断裂较远,自然条件下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无埋藏的暗塘、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岩溶、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动力地质作用较弱,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易于治理,建筑场地稳定性较好,工程建设适宜性为较适宜。
拟建场地第①层粉质粘土压缩性较高,厚度变化大,土层底部的层面坡度较大,层面坡度20-35°,为不均匀地基,不宜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
力层。
第②层强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层厚度随地形变化不大,部分地段其底面坡度大于10%,厚度较大,为不均匀地基,可作为一般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第③层中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层承载力高,压缩性极低,场区均有分布,层位相对稳定,为均匀地基。
中风化岩石下部无软弱夹层和破碎带分布,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较大,侧向无临空面分布,纵观场区地基岩土结构特征:上覆土层的结构不均一,从原位测试情况看,其强度变化大,差异明显;下部基岩(中风化)岩层稳定,结构完整,总体质量较好,因此地基稳定性较好,宜于建设。
三、地基岩土参数及建议值
根据钻探、标准贯入试验(N)及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结果,按有关规范,结合邻近场区已有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场地地基岩土测试参数及建议值见表6:
地基岩土参数建议值表表6
四、自然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基坑开挖边坡评价
经过对周边及场地中的自然边坡坡比进行分析、对比可知,原自然边坡是稳定的,工程施工时开挖边坡将破坏原边坡的稳定,若不采取自然放
坡或边坡支护措施,易导致边坡失稳,故在坝基、建筑物地基基坑开挖时,岩质地基和土质地基开挖时应按规范合理的采取放坡或对边坡采取支护措施。
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开挖边坡进行处理后,可以确保开挖边坡的稳定。
五、基础方案分析评价
1、地基基础建议
(1)填埋场:该处土层较薄且简单,地表为粉质粘土层,其下为基岩,根据填埋场的荷载要求,应选用强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作为持力层。
(2)生产管理区:该处为强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出露区,根据管理区内拟建建筑物的性质及该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可选用强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或中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3)垃圾填埋坝:根据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应选中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一、填埋场库区、垃圾坝稳定性评价
填埋场库区位于一条近东西向“U”形坳沟内,坳沟纵向坡度角约12°~15°,横向地形坡度较陡,约20°~25°,局部达30°以上。
该段除沟底地段粉质粘土厚度较大,约1.4~4.3m,其它地段基岩裸露,强风化层厚度约3~6m,中等风化层厚度大于20m以上。
填埋场库区无软弱夹层存在,无断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由于岩体裂隙较发育,在边坡和基槽开挖后有小型崩塌现象产生,但不影响场地整体稳定。
垃圾坝位于坳沟沟口处,其位置由初步设计图纸确定。
坳沟沟口上宽约50m,沟底宽约25m,两侧谷坡地形坡度陡,约30°左右,局部达40°
以上。
该段基岩裸露,强风化层厚度约3~6m,中等风化层厚度大于20m以上。
由于岩体裂隙较发育,在边坡和基槽开挖后有小型崩塌现象产生外,该段场地无软弱夹层存在,无断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
综上所述,垃圾场库区除边坡和基槽开挖后有小型崩塌现象产生外,场地无软弱夹层存在,不见断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可以修建垃圾处理场。
二、生产管理区稳定性评价
生产管理区场地位于场地东侧山脊相对平缓地段,坡度较约10°,均为强风化层出露区,因此该段边坡稳定性较好,工程建设时应根据设计标高进行场地平整,考虑场地位于山脊处,除边坡和基槽开挖后有小型崩塌现象产生外,场地无软弱夹层存在,无断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可以修建生产管理区。
三、坝址和库区渗透性评价
坝基渗漏还包括绕坝渗漏。
虽然该坝为垃圾填埋坝,但其中也有水存储,且为有害污水,因此应考虑坝基及绕坝渗漏。
本次勘察表明,场地地层上部主要以强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厚度约3~6m左右,下部为中等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厚度大于20m以上。
其中在沟底地段分布有粉质粘土,厚度约1.4~4.3m。
根据本次勘察期间水文地质测试计算场地内强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渗透系数K=0.112~0.169m/d,属弱透水层,不能满足自然防渗的要求,需采取人工防渗措施。
若坝基以强风化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坝基及坝肩可以采取灌浆帷幕进行防渗处理,坝肩及基岩出露段可采取固结灌浆进行防渗处理。
从而提高坝基强度,加强坝基、坝基的抗渗能力,以减少由于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引起的坝基和坝体失稳等不良工
程问题。
渗滤液主要由降雨入渗、垃圾本身所含水份、垃圾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所产生水份等组成,渗滤液中有机物及氨氮等含量较高,污染成份复杂且含多种有毒成份,色度大,具有强烈的臭味,若不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
为避免渗滤液对环境产生污染,一方面需对垃圾场进行防渗处理,另一方面需尽量减少渗滤液的产生,并对渗滤液进行回喷处理等。
库区汇水面积约5万m2,地表水主要以面流形式从坳沟沟底排泄,在雨季节易形成洪流。
因此应加强库区周边及冲沟内排水,建议在库区四周修筑截水沟,坳沟内可修建排水涵洞,将截水沟内汇水排入沟底排水涵洞内,从而防止地表汇水流入库区。
四、垃圾填埋场监测工作
为确保填埋场的稳定,保护填埋场及填埋场附近地区的环境,应加强填埋场的各项监测工作。
监测工作包括:
1、坝基、坝体、库岸边坡的稳定和变形观测;
2、地下水位、地表水变化观测;
3、坝基、坝基及库区渗漏观测;
4、对渗漏处的水土和渗出液的化学性质进行监测;
5、垃圾填埋场应属于污染源,应对下游水质的影响进行监测,对有害元素、有害有机物及放射性物质的监测。
以上监测项目,若有异常现象出现,应及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