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高频考点穿透卷 专题10 内外力与地貌(含解析)
【高三地理专题】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题(含解析)
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题)(2019年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地区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泥沙淤积是形成山前平原的主要原因,而泥沙是流水搬运来的,B对;构造运动形成高山和盆地,主要使地表高低不平,故不是形成山前平原的力量,A错;该地无冰川分布,且冰川运动往往侵蚀地表而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错;该平原为冲积平原,故形成动力不可能是风,D错。
[答案] B(2) [解析]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断流使植被生长较差;该地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且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整体地面沉降会形成巨大的盆地,不会形成数量众多的洼地,A错;断流期间流水侵蚀微弱,平原地区以流水堆积为主,B错;如果存在冻融塌陷,则该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D错。
[答案] C(3)[解析] 洼地不断增多增大,使洼地周围地区本来就少的水渗流到地势较低的洼地之中,土壤缺水现象不断加重,导致植被死亡,加之风力影响大,使土地沙化,C对;水土流失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沼泽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水分,而该山前平原洼地增多增大期间河流断流,因此周边地区不会出现水土流失和沼泽化,A、B错;土壤盐碱化过程与水、盐运动密切相关,在缺水状态下,地下盐分难以到达地表集聚,D错。
[答案] C(高考经典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其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风力;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作用
侵蚀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破碎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堆积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
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特别提醒】
1.河流平直,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河流弯曲,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如下图:
2.风向的判定
3.河流流向判定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形成的是砂岩、页岩、石灰岩。
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图5是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I→V)形成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1】在I→V地质时期中,该海域海岸线的变化情况是A.I→III海退,III→V海进B.I→III海进,III→V海退C.I→IV海退,IV→V海进D.I→IV海进,IV→V海退2.南极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表面发现冰面有许多洼地、线状凹痕、垄状起伏,凸起部分边缘棱角分明,表面有窝状凹坑(如图所示)。
这些冰面形态的形成原因,最主要是受()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温度变化D.冰川堆积【答案】A【解析】由材料描述既有线状凹痕,又有垄状起伏,不会是冰川堆积(只向上凸出),也不会是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应该使冰面平滑),南极气温极低,冰面上液态的流水不会出现,所以也不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南极空气干燥,极地东风强烈,南极大陆冰面的许多洼地、线状凹痕、垄状起伏,凸起部分边缘棱角分明,表面有窝状凹坑等形状,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南极气候特征。
3.岩石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上左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景观“南天一柱”照片,按地貌类型划分,该景观属于()A.流水地貌B.海蚀地貌C.海积地貌D.喀斯特地貌【答案】B【解析】上左图为海南三亚市南天一柱,从图上可以看出南天一柱是位于海岸线附近岩石,必然受到海水的作用,也就是海水侵蚀所形成海蚀柱,故属于海水侵蚀地貌。
【2】上右图是发生低强度喷发的墨西哥城东南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组成该山体的岩石具有()A.节理构造B.含有不同时期的化石C.片理构造D.晶体颗粒细小,岩石表面多气孔【答案】D【解析】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该山体的岩石是因为火山喷发而生成的喷出型岩浆岩,故其岩石的特征应符合晶体颗粒细小,岩石表面多气孔的特征;具有层理结合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片理构造是变质岩的特征。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精华版)含答案
外力作用与地貌1.下图各景观示意图中,属于流水侵蚀地貌的是A B C D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
读图回答23-25题。
2.距今6000年以来,渤海湾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A.陆进海退河流泥沙沉积 B.陆进海退海潮、海浪沉积C.陆退海进河流冲刷 D.陆退海进海潮、海浪冲刷3.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冲刷 B.海浪侵蚀 C.海浪堆积 D.流水堆积4.距今2500年以来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幅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A.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 B.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C.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少 D.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速度相当在风力大、沙源供给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条件下,易形成流动沙丘。
读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完成10~11题。
5.图中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A.① B.②C.③ D.④6.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A.岩石风化增强,沙源供给量增加B.冬季风势力增强C.植被覆盖率降低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
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下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
据此回答3~4题。
7.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海退海进海进 B.海进海进海退C.海进海退海退 D.海退海退海进8.与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A.沿海陆地被淹没 B.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C.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 D.咸潮危害减轻右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10~11题。
9.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10.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演变过程,完成14~15题。
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突破--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分层特训(含解析)
三轮冲刺核心突破--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分层特训A组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10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2.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是陡崖的方形山体。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读图完成3—4题。
3.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大致形成过程是A.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C.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D.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4.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A.依然是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峰林、峰丛广布身在江南水乡的人们到河中钓鱼是一大乐事。
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
某次中雨过后,小军来到下图所示河段垂钓。
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
据此完成5—7题。
5.有关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军垂钓时丁处河水较丙处混浊B.河中沙洲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C.堤坝的东侧较西侧容易垮塌D.堤坝上游河段东侧河水较西侧深6.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7.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A.排水 B.灌溉 C.发电 D.蓄洪B组1、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外力作用与地貌(附:经典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外力作用与地貌(附:经典题及解析)1.影响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1)(2016海南单科,3分)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下题。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D)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解析:本题考查风化作用强弱的判断。
根据材料提示,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全年太阳都位于南方,故山地南坡气温变化大于北坡,南坡物理风化作用强,故A、B项错误。
白天气温最高时为午后2时,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西南坡继续接收太阳辐射而升温,夜晚各坡向的温度相近,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最大,物理风化作用最强,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判断a.风力侵蚀与风力堆积地貌的判断(2)(经典题,4分)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图,完成下题。
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C)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解析:本题考查风力作用与地貌形态。
由图可知,沙山分布在河流湖滩一侧,且由沙粒组成,应为风力搬运湖滩泥沙后堆积所形成,故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平缓的沙丘上形成垄槽相间的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所形成,故C项正确。
b.流水侵蚀与流水堆积地貌的判断(3)(2019新编,4分)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的名片。
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在它们的背面。
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C)A.壶口瀑布—风力侵蚀B.桂林山水—流水堆积C.长江三峡—流水侵蚀D.珠穆朗玛峰—冰川堆积解析:本题考查地貌成因的判断。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一、课标呈现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外力)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解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概念: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影响: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
意义:①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①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侵蚀和搬运(1)流水侵蚀和搬运(2)风力侵蚀和搬运:风沙流是一种常见的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磨蚀作用在近地面最为明显。
(3)冰川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
(4)波浪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滨海地带。
3.堆积(1)概念: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外力搬运能力下降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称为堆积作用。
(2)规律: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知识点2:常见的外力地貌1.喀斯特地貌2.风成地貌3.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易错点2: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河流的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其成因主要是()A.海浪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冲积作用D.人类不合理活动【答案】B【解析】该河口附近气候干燥,且临近沙漠地区,所以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流水的冲积作用弱;而海浪侵蚀作用主要在沿岸地区,著名古迹距海岸较远。
故选B。
【2】下列关于B水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气候变干,范围将不断萎缩B.由于地壳运动,范围将不断扩大C.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D.南北两端都有大河注入【答案】B【解析】B水域为红海,地处板块的张裂地区,范围将不断扩大;而东西两岸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没有大河的形成。
故选B。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2.读地貌景观,完成下题。
【1】图中G地的地貌是A.冰斗B.冲积扇C.三角洲D.沙丘【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G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河流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冰斗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位于干旱的内陆地区,是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G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答案】D【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考点】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3.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A.峨眉天下秀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光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答案】B【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因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地表崎岖,多峰林峰丛,地下有溶洞等,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选B项;峨眉和泰山为山地风光,白头山天池因火山喷发后在水在火山口堆积形成。
【考点】喀斯特地貌分布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流域地形地貌的发育也起到重要作用。
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还有地月之间引力形成的潮汐能。
二、外力作用表现方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1、风化:虽说带了一个风字但与风力无关,一般包括物理风化(温度变化导致的膨胀收缩,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这种像是一块长方体的砖变成u 型)、化学风化(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反应)、生物风化(蚯蚓松土、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几乎所有地貌类型都会有风化作用存在。
2、侵蚀、搬运:外力作用比较强烈使得原本的一个整体分崩离析(包括风化产物)并且离开原地被带到其它地方。
3、堆积:正好就是上述被搬运的物质所受外力作用减弱被迫停留在某一个地方比如我们的黄土高原。
4、固结成岩:堆积的物体一层层越来越高,底部物质受持续的不断增加的重力作用形成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岩层。
三、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流水地貌 丹霞地貌、卡斯特地貌曲流 凸岸 凹岸 凹岸凸岸 凸岸一侧河流流速慢,堆积作用强烈。
凹岸一侧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河流较深 河漫滩与河流阶地 三级阶地 二级阶地 河漫滩 一级阶地 可以根据河流阶地中颗粒物的厚度判断河流在此阶段平静期时间长度;还可以根据颗粒粒径大小判断河流流速快慢。
在河流阶地中还可能是一侧侵蚀另一侧沉积,这需要通过图层判断。
如上图 搬运 侵蚀 磨蚀:机械作用 溶蚀:化学作用(喀斯特地貌) 运性粒的小山前冲积洪积山前冲积入湖入海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流速下降、泥沙大量沉积还会受到海水湖水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小冲积扇经常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经常降水造成不断冲击;洪积扇则是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域一次冰川地貌风成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风力堆积:堆积地貌(黄土高原)、沙丘风力搬运也是具有分选性,沉积时也是先大颗粒堆积再是小颗粒堆积。
海浪侵蚀:海蚀柱、海蚀崖 峡湾地貌(西欧地区、南美洲南部一些地区)U 型谷、羊背石、冰蚀湖(冰川侵蚀凹陷积水形成高山高纬地区) 冰斗(三面是峭壁一面是洼地通向山脚)、角峰 冰碛地貌(冰碛物堆积地貌)、冰碛湖大陆地区 无分选性(大的小的一起向下搬运)堆积(沉积)搬运 侵蚀 缓坡为迎风向 风向。
高考地理 高频考点穿透卷 专题10 内外力与地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10 内外力与地貌1.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形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B【解析】考点:地质条件分析【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甲、乙两河间地形及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与M地层岩石性质和形成时代最相同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3.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进行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将会导致A. 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增加B. 甲河年径流量减少,乙河年径流量增加C. 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减少D. 甲河年径流量增加,乙河年径流量减少【答案】2.C3.D【解析】3.森林是生物水库,并增加下渗量,稳定河流径流。
该流域降水总量不变,因植树造林,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由于隔水层相对于地表分水岭靠近乙河流,所以部分下渗水量汇入甲河,导致甲河径流量增加,乙河流径流量会明显减少。
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和植被覆盖率对水循环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4.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A. 流水侵蚀B. 断层下陷C. 向斜凹陷D. 背斜张裂5.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A. 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B. 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C. 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D. 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6.图中时间最可能是A. 早晨B. 半夜C. 午后D. 傍晚【答案】4.A5.B6.C【解析】留的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因此可判断出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断层的部分岩体受到力的推移,上覆到原地岩块上;受到强烈剥蚀后而形成。
故选B。
6.图中的山峰处为阴雨天气,说明山峰处为垂直上升气流,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山峰处温度比谷地温度高,午后山峰温度最高,故C正确。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某半岛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判断,图示半岛是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受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多火山活动,D对。
属于板块消亡边界,A错。
B、C错。
【2】该半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据上述文字推测,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分析,该地火山活动多,岩浆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资源丰富,A对。
风能有明显的强弱变化,不稳定,B错。
该地纬度高,水能、太阳能不稳定,C、D错。
【考点】板块构造理论,区域主要能源资源。
2.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1】地区的山脉名称是()A.喜马拉雅山脉B.落基山脉C.大分水岭D.安第斯山脉【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区为南美洲西岸,图中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2】该地区山脉是由()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B.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答案】C【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3】关于a、b两处洋流流向()A.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C.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答案】A【解析】该地区为南美洲西海岸,沿岸洋流a是秘鲁寒流,该洋流自东南向西北流;;b洋流为上升补偿流。
【考点】该题考查南美洲地区。
3.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
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A.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B.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C.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D.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答案】C【解析】雅鲁藏布江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在中国境内的流向基本是自西向东,根据地转偏向规律可知,雅鲁藏布江的南岸遭受侵蚀作用,北岸会发生流水沉积作用;当枯水期时,北岸河沙出露,题干中“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即风力搬运作用,“在河岸上形成巨大、突兀的沙丘”,即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故选项C正确。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答案】D【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图,M小板块是阿拉伯半岛,按大洲看,虽然属于亚洲,但按板块构造说,属于印度洋板块,D对。
A、B、C错。
【2】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A.陆地边界B.生长边界C.消亡边界D.海洋边界【答案】B【解析】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向两边张开的部分,所以是生长边界,B对。
图中板块边界有位于海洋中的部分,也有陆地上的部分,A错、D错。
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向一起碰,不是向两边分开,C错。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2.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A.内力作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答案】C【解析】有些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
【考点】主要考查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
3.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
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
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
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4分)(2)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4分)【答案】1、消亡边界( 2分)亚欧板块(1分)印度洋板块(1分)2、两大板块相互挤压,板块界限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4分)【解析】(1)图示范围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处于消亡边界。
(2)喀拉喀托火山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挤压的影响,板块界限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高考文综地理常考点,内外力作用与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高考文综地理常考点,内外力作用与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地质构造的判断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重要考点。
以特殊地貌景观图、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貌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现在学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内容,迎接高考挑战。
一、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内力作用表现及影响(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形成地表形态粗毛坯。
2.地质构造及其应用(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不易侵蚀常形成山③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的统称。
特别注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
3.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1)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分别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③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板块的相对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④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⑤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高中地理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10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2.风化作用及其分类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3.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在各种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最为显著。
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归纳如下:作用类型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侵蚀作用冲刷坡面,造成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堆积作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都存在沉积物的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1.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2.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
可以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3.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
上海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1:内力作用与地貌
上海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1:内力作用与地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9题;共68分)1. (2分) (2017高一下·河北月考)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①处谷地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B . ②处地下油气资源丰富C . ⑧处总有泉水出露D . ④处低地的形成就要受外力作用影响(3)图中地区依次经历的地质作用是()A .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B .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C . 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 . 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2. (2分) (2018高三上·和平期末)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A . 甲位于向斜的槽部B . 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C . 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谷D . 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2)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A . 石灰岩具有可溶性B . 植被稀疏C .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 . 地势起伏较小3. (2分) (2013高一上·临淄月考) 读图“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1)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A . 渭河平原B . 长江三峡C . 泰山D . 庐山(2)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A . ①B . ②C . ③D . ④4. (2分) (2018高三下·广东模拟) 在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的一处河畔,人们搭建了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7-9月为当地的雨季,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A.火山岛B.冲积岛C.板块挤压形成的D.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D【解析】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分别是夏威夷群岛和日本群岛,夏威夷群岛因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日本群岛因板块挤压形成的大陆岛,二者都为内力作用形成,所以选A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答案】A【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图包含了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故选A项;六大板块既有生长边界,也有消亡边界,B错;大洋中脊为最浅处,海沟为最深处,C错;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边界小,D错。
【考点】岛屿分类及成因;板块分布2.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答案】B【解析】图中①处,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向斜顶部受张力,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下列地点中可能找到石油的是A.①B.③C.④D.⑤【答案】C【解析】向斜储水,背斜储油,图中①⑤两地位于向斜,③位于断层地带,④位于背斜处。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作用。
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海浪侵蚀【答案】A【解析】图中地貌是沙丘地貌,形成地貌形态的主要外力是风力的沉积作用,A对。
流水沉积形成的是冲积平原,C错。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峡谷地貌,海浪侵蚀形成的是海蚀崖、海蚀柱等,B、D错。
【2】关于图示地区水循环环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地表径流丰富B.降水丰沛C.下渗缓慢D.蒸发旺盛【答案】D【解析】图示为沙漠区,地表径流缺乏,A错。
降水少,B错。
沙土地表,水流下渗快,C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 内外力与地貌
1.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形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1.B
【解析】
考点:地质条件分析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甲、乙两河间地形及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与M地层岩石性质和形成时代最相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进行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将会导致
A. 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增加
B. 甲河年径流量减少,乙河年径流量增加
C. 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减少
D. 甲河年径流量增加,乙河年径流量减少
【答案】
2.C
3.D
【解析】
3.森林是生物水库,并增加下渗量,稳定河流径流。
该流域降水总量不变,因植树造林,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由于隔水层相对于地表分水岭靠近乙河流,所以部分下渗水量汇入甲河,导致甲河径流量增加,乙河流径流量会明显减少。
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和植被覆盖率对水循环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4.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A. 流水侵蚀
B. 断层下陷
C. 向斜凹陷
D. 背斜张裂
5.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 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 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 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 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6.图中时间最可能是
A. 早晨
B. 半夜
C. 午后
D. 傍晚
【答案】
4.A
5.B
6.C
【解析】
留的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因此可判断出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断层的部分岩体受到力的推移,上覆到原地岩块上;受到强烈剥蚀后而形成。
故选B。
6.图中的山峰处为阴雨天气,说明山峰处为垂直上升气流,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山峰处温度比谷地温度高,午后山峰温度最高,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和热力环流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左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右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欲使直径为0.1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A. 0.1cm/s
B. 0.5cm/s
C. 0.7cm/s
D. 30cm/s
8.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侵蚀、搬运
B. 搬运、堆积
C. 侵蚀、堆积
D. 搬运、侵蚀
9.能够反映右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7.C
8.C
9.B
【解析】
8.直接读图,P颗粒物颗粒直径在0.02mm,纵坐标的流速达到200cm/s,该点处于河流侵蚀速度以上,故应处于侵蚀状态;Q颗粒物的颗粒直径在20 mm,其纵坐标的流速在7 cm/s,该点处于河流沉积速度以下,故判断处于堆积状态。
9.图示现象为河流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流速降低而堆积形成三角洲,同时,河流堆积作用表现为先是颗粒大的堆积,后是颗粒小的堆积,则河流入海口处为颗粒小的物质堆积。
考点:地理图、表判读、外力与地貌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数字为经、纬度数值。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山脉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位于国界线上
B. 乙位于大洲分界线上
C. 丙位于板块交界线上
D. 丁位于我国地形阶梯分界线上
11.四山脉中,东西两侧自然带类型基本一致的是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丙
D. 乙、丁
12.有关四幅图的正确说法是
A. a、b两地相距约2200千米
B. d地位于c地的东北方向
C. e地和f地分属不同的国家
D. g地和h地地壳运动强烈
【答案】
10.D
11.C
12.D
【解析】
东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
12.图中a、b两地相距约10个经度,距离为10×111×1/2,约为550千米; d地位于c地的东南方向;e地和f地都属于美国;g地和h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D正确。
考点:区域定位、自然特征判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甲处地质构造及地貌的成因是
A. 背斜,顶部岩层下降,凹陷成谷地
B. 背斜,顶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C. 向斜,槽部岩层下弯,凹陷成谷地
D.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形成谷地
14.关于图示地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地后期以外力作用为主
B. 甲地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 乙处是明显的地垒构造
D. 丙地最适合建造隧道
【答案】
13.B
14.A
【解析】
甲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错。
乙处是相对下沉的岩块,为地堑,C错。
丙地为向斜构造,岩层稳定性差,不宜修建隧道,D错。
故选A。
考点:地质构造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15.C
16.B
【解析】
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D项错误。
B项正确。
故选B。
考点:岩层新老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