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联动视角下的美国次贷危机考察

合集下载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其爆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众多金融机构破产,失业率飙升,经济增速放缓。

本文将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并对其所带来的思考进行探讨。

1. 背景在2003至2007年期间,美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不动产价格持续上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涌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金融机构为了迎合这一需求,纷纷推出了次贷产品,即面向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发放的高风险贷款。

2. 次贷市场的繁荣次贷市场的繁荣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人的信用卡消费和房地产购买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低收入人群的债务增加和无力偿还的情况。

下面是次贷市场繁荣的几个关键因素:2.1 放松借款条件金融机构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获得更多的利润,放松了借款条件,使更多的人有机会申请贷款。

这助长了部分借款人的欠款能力,增加了次贷市场的需求。

2.2 投资者的需求许多投资者在寻找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时,瞄准了次贷市场。

这些投资者购买了次贷债券,将高风险贷款打包成证券,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这进一步刺激了次贷市场的繁荣。

2.3 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信用评级机构对次贷债券的风险进行评级,但在这次危机中,它们未能正确评估次贷债券的风险。

过高的信用评级导致投资者低估了次贷债券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爆发。

3. 危机爆发的导火索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下滑迹象。

房地产价格下跌,许多借款人开始无法偿还贷款。

这引发了次贷市场的恐慌,银行开始出现危机。

此时,投资者纷纷撤资,导致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触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4. 思考与启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思考与启示:4.1 金融监管此次危机暴露出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

金融机构过度放松借款条件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导致了次贷市场的繁荣和次贷危机的爆发。

加强金融监管,严格审查金融产品和评级机构的行为,是防范类似危机的重要措施。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2007年,美国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和反响。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验教训和启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重蹈覆辙。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1. 财务机构的贪嗔和不良行为:许多财务机构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放出了高风险的次贷,这些次贷不具备偿还能力的风险极高,一旦违约,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不少机构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这也加剧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2. 大量的虚假评级行为: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投资人在购买债券时必须仰赖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

但是,很多评级机构为了迎合客户需求,对次贷债券进行了虚假的评级,使得债券的风险被低估,投资者错误地认为这些债券是安全的,从而陷入了财务危机。

3. 美国政府放松监管:美国政府在过去的几年里放松了监管,使得许多财务机构能够逃避监管,并进行了违法交易和欺诈行为。

同时,美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和其他经济因素,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这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肆虐。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1. 对美国的影响:次贷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许多财务机构破产,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

同时,大量的房地产被报废,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价值下降了1.5万亿美元。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由于美国经济和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

很多国家的金融系统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这一事件也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并对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次贷危机的启示1. 加强监管:财务机构在经济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它们的行为也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

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财务机构的监管,防止机构发生不良行为,以维护经济的稳定。

2. 建立公信力:评级机构需要建立公信力,让投资者能够仰赖它们提供的评级结果作为决策的参考。

评级机构需要遵守标准化的评级程序,同时保持评级结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 强化风险意识:投资者需要更加重视投资的风险性,不应该仅仅将眼光放在当下的利润。

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波探析

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波探析

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波探析【摘要】美国次贷危机是2007年引发的金融危机事件,主要原因包括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金融机构的高风险投资以及监管不力。

这导致金融市场动荡,银行倒闭,创造了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风波的影响是全球经济受挫,失业率增加,投资市场动荡。

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是持续了多年的经济不景气,许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影响。

次贷危机后的监管改革包括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次贷危机的启示是警示金融机构和政府加强风险管理,预防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总结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波探析,是一次痛苦的教训,也是对金融系统重要性的再次强调。

【关键词】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波、起因、影响、世界经济、监管改革、启示、总结。

1. 引言1.1 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波探析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波是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一场重大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次贷危机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大量次级信贷贷款无法偿还导致银行遭受重大损失,引发了金融系统的崩溃。

这场危机也暴露了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存在的严重问题。

金融风波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美国本土,许多跨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受到波及,全球股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受到了巨大冲击。

许多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了滑坡,全球经济秩序遭遇了严重动荡。

次贷危机后,各国纷纷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以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对于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次贷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比如重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同时也要警惕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次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认识到金融市场的风险随时可能爆发,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2. 正文2.1 次贷危机的起因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当时美国的住房市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在2000年以后,住房市场开始迅速增长,房价持续上涨,许多人认为房地产是一种安全的投资方式。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在 21 世纪初,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

它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创,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次贷危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次贷。

次贷是指那些信用评级较低、收入不稳定或者信用记录不佳的借款人所获得的住房抵押贷款。

在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时期,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放宽了贷款标准,大量向次贷借款人发放贷款。

这些次贷借款人原本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还款能力,但由于当时房价持续上涨,金融机构认为即使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也可以通过将房屋出售来收回贷款。

于是,次贷市场迅速膨胀。

为了分散风险,金融机构又将这些次贷进行打包,形成了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债务抵押债券(CDO)等,并将其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经过多次转手和再包装,其风险变得越来越难以评估和控制。

当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价下跌时,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次贷借款人发现自己的房屋价值已经低于未偿还的贷款金额,于是纷纷选择违约。

金融机构手中积压了大量无法收回的贷款,而那些持有次贷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者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那么,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 21 世纪初,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长期维持低利率水平。

这使得资金成本降低,信贷过度扩张,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次贷市场的膨胀。

其次,金融监管的缺失也是关键原因之一。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但监管部门未能及时跟上,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

再者,金融机构的贪婪和短视行为也难辞其咎。

为了赚取高额利润,金融机构忽视了风险,过度放贷,并且对次贷的风险评估不足。

此外,消费者的过度借贷和消费观念也是一个因素。

许多人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还款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借贷购买房产,导致债务负担过重。

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1.信贷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之一是信贷泡沫的形成。

在200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放宽了借款和贷款条件,导致了大量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金融机构采取了过度宽松的放贷政策,使得借款人贷款条件容易,贷款利率较低,从而刺激了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需求。

然而,这种信贷泡沫最终崩溃,许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启示一:金融监管应更加严格。

这次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性,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冒险。

2.金融创新:在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如次贷、衍生工具等。

这些创新产品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的资产支持,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暴露。

当次贷市场发生危机时,这些创新产品的价值迅速下降,引发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启示二:金融创新应慎重进行。

金融创新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但需要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监管,确保其能够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同时减少系统风险。

3.市场失灵:美国次贷危机揭示了市场在有效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失灵。

由于贷款市场的不完全信息,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从而过多地放松贷款条件。

此外,投资者对高风险债务工具的定价和评估能力也存在缺陷,低估了这些债务工具的风险。

启示三: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创新金融工具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政府干预: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救助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等,以防止金融系统的崩溃。

这些政府干预措施不仅增加了国家债务,还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如通胀和货币贬值等。

启示四:政府需要在金融危机中采取果断的措施,但要避免过度干预。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危机应对措施,同时要注意解决根本问题,以避免将风险转移给纳税人。

综上所述,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包括信贷泡沫、金融创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金融运行模式的反思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金融运行模式的反思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金融运行模式的反思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许多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的金融运作模式不当,同时还受到了政府政策、金融机构和投资人的错误决策的影响。

在此次事件引发的漫长而严峻反思中,我们应该看到金融监管不完善和过度放松所带来的连锁影响。

首先,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因为过度放松银行的监管。

许多金融机构都没有受到严格的贷款审核,甚至贷给了那些最风险最高的借款人。

这样的监管漏洞导致了大量高风险贷款的存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过度放松监管使得银行出现了低质量贷款和巨额欠款的情况,最终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崩溃。

其次,美国次贷危机还是因为政府保护银行机构而导致的。

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减免利率、国内家庭住房拨贷和欠税清除等政策,这些措施本质上是为银行制造流动性,从而保护了金融机构。

然而,这种保护政策让金融机构认为不需要考虑到风险问题,不仅放任风险,而且不负责。

此外,美国次贷危机还是因为金融机构基于短视利益而导致的。

在那段时间,考虑到短期利益,大量的金融机构向高风险借款人发放高利率房屋贷款,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次贷市场。

这实际上是一个以欺骗为基础的投资把戏,虽然短期看似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这一波从虚拟中创造出的泡沫最终还是要崩溃的,原因不仅在于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也在于金融机构的投资策略。

最后,美国次贷危机提醒我们,金融市场应该注重跨边界监管。

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次贷危机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符号,标志着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国际金融监管,以保证全球的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运行。

金融机构应该更加谨慎的执行各自的职责,并认识到其职责的重要性。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银行对贷款人的贷款审核更加谨慎,并避免对较新型的产品的过度依赖和过度推广。

总之,美国次贷危机提醒我们,金融市场不能过于放任,监管应该更加严格,金融机构的职责应该得到更好的执行。

同样,全球经济负责人的职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全球变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我们需要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影响,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基于监管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监管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监管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孙少勤 邱斌(教授)肇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自进入2008年9月以来,一反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不仅其短期负面效应没有解决,反而因为雷曼兄弟、美林和贝尔斯登等几大投行进入破产程序或者被收购从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金融混乱,以至于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之间对以7000亿美元救市的计划颇费周折,勉强于2008年10月3日达成协议。

正像当年针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一样,在对危机原因的诠释上,前后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金融大鳄狙击说,有经济发展模式说,有教育不足论,有生产率低下等等。

这次由美国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不仅使人们对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效果产生怀疑,更重要的是,使美国金融业监管政策的种种弊端清晰地暴露在人们面前。

一、次贷危机的直接诱因及其监管缺失 中国入世前后还不为人所知,甚至不为银行业内部人士所熟知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一度成为发展中国家所效仿和学习的对象,但没有想到数年后居然成为导致一场潜在 数据来源:w w w 1homeprice 1standardpoors 1com图1 美国标准普尔房价指数变化图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在美国商业银行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中,ABS (资产支持证券)、M BS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 DO (担保债务凭证)等衍生产品,加上零首付、逆向按揭等放大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做法没有受到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严格约束,最终伴随着美联储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高达425个基点的基准利率上调,最终带来房市的下跌从而导致大批低收入者无法还贷,直接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

图1清晰显示了美国主要城市房价指数变化的状况,从图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美国SPCS20R 房价指数自2006年6月以来出现了拐点,自那时起到2008年7月房价已经下降了19145%。

另一方面,以华尔街金融从业人员道德风险为代表的投行业务和相关支持性业务(如证券评级机构)败德行为的产生,也给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的传导机制,揭示这场金融危机如何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蔓延至全球金融体系,进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我们将首先回顾次贷危机爆发的背景和原因,然后重点分析危机的传导路径和影响,最后探讨危机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长远影响。

我们将从次贷危机的基本概念入手,解释什么是次级抵押贷款及其风险特征。

接着,我们将分析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过程,以及这是如何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危机的传导机制,包括从房地产市场到金融市场的传导、从国内到国际的传导以及从金融机构到实体经济的传导等。

我们将特别关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的互动关系,以揭示危机是如何在这些市场之间传导和扩散的。

我们还将分析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包括对金融稳定、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将评估政府和监管机构在应对危机中的政策和措施,并探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效果和局限性。

我们将总结次贷危机的教训和启示,分析危机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深远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当前和未来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发展有何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二、美国次贷危机起源美国次贷危机,亦可称为次级房贷危机,其起源可追溯到21世纪初。

当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值繁荣期,房价持续上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进入。

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许多金融机构开始放宽房贷条件,推出了所谓的“次级房贷”,即针对信用评分较低、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的房贷产品。

这些次级房贷往往具有更高的利率和更灵活的还款条件,如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ARM)和零首付贷款等。

由于这些产品的风险较高,传统银行往往不愿意涉足,于是大量的次级房贷被打包成债券,即所谓的“次级债”,出售给全球的投资者。

在这一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道德风险角度看美国资贷危机

从道德风险角度看美国资贷危机
出 、急剧 膨 胀 。
资产价格上涨和真实借款成本 的降低 .使得上 千万 的美国人
把 资 源 转 向房 地 产 领 域 进 行投 机 。在 利率 持 续 走 低 、房 价 高 涨 的
美 国 的次 级 抵 押 信 贷 本 始 于房 屋 的 实 际 需 求 ,但 又被 层层 衍 情况下 .借款者利用财务杠杆 .不断借入新债偿还旧债 ,也即再 生 成 不 同等 级 的资 金提 供 者 的投 资 品 种 。而 次 级 按 揭 客 户 的偿 付 融资进行房屋投机活动 .只要房产升值带来的利润超过借款的利 保障与客户 的还款能力相脱节 .更 多地基于 房价不断上涨 的假 息 成 本 .就 可 以进 行 无风 险 的套 利 。瑞 银 国 际 (B ) 研 究 数据 US的 设 。在 房 屋 市 场火 爆 时 ,银行 得 到 了高 额 利 息收 入 .金融 机 构 对 显示:截至 20 年年底 . 06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 的还款违约率是 房 贷衍 生 品趋 之 若 骛 。一 旦房 地 产 市 场 进 入 下 行 周期 , 违 约 涌 优 惠级 贷款市场的 7 则 倍。由于借款者无须支付首付金 .次级按揭 现 危机 爆发 。 贷 款本 身收 取 的 利 率 又较 一般 按 揭 贷 款 的 利率 为高 ,当 借款 者 负 道德 风 险 是 一 个产 生 于 上 世 纪 8 O年代 的西 方 经 济 哲 学概 念 , 金 融 道 德 风 险 是 指 交 易 发 生 之 后 由于 信 息 的 不 对 称 所 造 成 的 问 担 的浮 动 市 场 利 率 超 过 了 自身 的临 界 点 时 , 约 的 道 德 风 险就 会 违 突 然放 大 。
行评 估 。
独 立 的 住 房 贷款 公 司和 传统 商业 银 行 还 有一 条 分 散 风 险 的办 程,评级机构往往降低信用评定门槛 ,通过评 级模型对借款者进 法 ,便 是 将住 房抵 押 贷 款 的 债 权 卖给 抵 押 证 券 公 司 或直 接 将 按 揭 贷 款 销 售 给 华 尔街 的投 资 银 行 。贷款 机 构 在 房 价 不 断上 涨 的 情 况 这 一 系 统 大 大 加 快 了贷 款 审查 进 程 并 且规 避 了 人 为 偏 见 ,

美国次贷危机考察报告

美国次贷危机考察报告
收 稿 日期 :09 1 20—2
作者简介: 王小平 (95 )男, 15 一 , 甘肃武都人 , 大学本科学历 , 高级经济师 , 现供职 于中国人 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I 8
( ) 国金 融 体 系存 在 系统 性 缺 陷 , 四 美 系统 性 风 险 放 大
在次贷危机形成过程中 , 国的银行和按揭 中介没有审慎地发放贷款 : 美 以投资银行 为代表的金融机构 通过纷繁复杂的分拆打包 , 掩饰各种衍生金融产品中的风险 , 不仅扩大 了对不 良贷款的需求 . 而且将不 良贷 款传递给更多的投资者 ; 评级机构按照市场价格估值资产 的会计方法 , 在上升的经济周期 中过分抬高高风 险资产信 用 评级 , 让投 资者 无法 对风 险形 成有 效认 识 。而美 国金融 监管 机构 对系统 性 风险视 而不 见 , 大量 使
《 西部金 ̄)o o年第 1期 2l
美 国 次贷 危棚 考察报 告
王 小 平
(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 青海西宁 80 0 ) 0 1 1
摘 要: 本文通过 美国实地考察 , 发现强化虚拟经济、 弱化 实体经济的经济结构是次贷危机发 生的本源 , 过度透支未
来 的 消 费观 念 是 次 贷危 机 的 内在 原 因 . 美元 的世 界 货 币地 位 助推 次 贷 危机 全 球 化 , 国金 融 体 系存在 系统 性 缺 陷、 美 系统 性风 险放 大 。 为此 , 融创 新 是 未来 我 国经 济 金 融发 展 的 动 力 源泉 , 金 而金 融衍 生 产品 的监 管和 立 法 刻 不容 缓 。
债务 国” 的矛盾局 面 。
( ) 三 美国的霸权 主义政 策及 美元 的世界 货 币地位 助推 次贷危机 全球 化

美国次贷危机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美 国次贷危机风 险传导机制研 究
口文 /杨墨竹 李凤羽 赵永刚 。
提要
它 MB ) 发 为汲取美国次贷危机教训 , 球 金 融 市场 的 ? 又 是如 何 造 成美 国多 家 ( S 为起 点 的 , 行 该产 品 的 目的 主要
许多全球知名的 是 规避 利 率 风 险 和 流动 性 风 险 。 更好地控制金 融市场风险, 进而促 进资本 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破产 , 投 随 着 对 资产 负债 表 外 融 资 需 求 的增 市场全面、 调、 协 可持 续发 展 。 文 从 美 国 商业 银 行 、 资银 行 和 对冲 基 金 陷入 流 动 本 次 银 将信用 次贷危机 出发 , 分析次贷危机相关产品与 性 困难 的 ?从 目前 的发 展 态 势来 看 , 贷 强, 行采取 了更为积极 的方式 , 引 卡 、 车 贷 款 、 生 贷 款 以及 房 屋 贷 款 组 汽 学 次 贷 危机 的 关 系 , 并基 于 信 用 衍 生 品 的 角 危 机 的影 响 已经波 及 到 实 体 经济 领 域 , 发 了全 球 经 济 的衰 退 。 次危 机 扩 散 速度 合 起 来 , 行 资 产 支 持 证 券 ( B ) 这 发 A S 。而 资 度 ,解 析 美 国次 贷危 机 的风 险 传 导 机 制 ,
影 影 流 最 后 总 结 美 国 次 贷 危 机 对 我 国金 融 市 场 之 快 , 响 范 围之 广 , 响 后 果 之 重 都 是 产 证 券 化 的 目的也 从 规 避 利 率 风 险 、 动 世界经济史上极为罕见的。 性 风 险 提 升到 以融 资 、 高 资本 充 足 率 及 提 风 险管 理 和 监 管 的 启示 。 关键 词 : 国次 贷 危机 : 用衍 生 品 ; 美 信

从信用风险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原因

从信用风险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原因

从信用风险角度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原因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了世界经济。

文章从信用风险角度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以实现中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用风险;次贷危机;原因一、引言美国一直堪称世界上金融市场最发达的国家,其信用体系的发展自1837年算起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市场化运作的各类信用服务公司以及市场对信用产品的巨大需求,都被世界其他国家颂为榜样。

然而,正当全球如火如荼地借鉴美国模式进行自身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由于信用制度的自我衍生、膨胀,一个始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问题催生出了房地产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巨形泡沫直至破灭,并迅速扩散到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美国多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许多全球知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陷入流动性困难。

这让全世界开始重新审视信用风险的多米诺效应。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本质上,次贷危机是在利率上升、房价下降的双重压力下,此间接贷款的单个借款人违约的信用风险,通过证券化的渠道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次贷危机是由以下原因共同导致的。

(一)低利率条件下授信放宽带来信用风险本世纪初,美国遭遇了高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双重打击,为防止经济下滑,美联储连续大幅降息。

宽松的货币环境创造了过剩的流动性,推动了房价攀升,也大大刺激了抵押贷款供需双方的胃口,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业务开始迅速发展。

美国商业银行在创新房贷产品的同时忽视了其根本风险,放松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

次级贷款的对象信用差,没有可靠的收人来源,贷款风险大。

次贷的利率结构在期初通常较低,借款人甚至只付息不还本,而后实行浮动利率,根据市场利率水平重新确定贷款利率,还款方式设定不合理,诱导了潜在高风险客户借款。

还款的起初几年,每月按揭支付很低而且固定,而到后期则加收比普通房贷高出2%一3%的利息。

这样的设计使很大的还款压力都集中在以后年度,一旦以后年度的利率上升,则进一步加重贷款者的还款压力。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在2007年到2008年之间,美国经历了一场震撼世界的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如同一场席卷整个金融市场的狂风暴雨,许多家庭、企业甚至整个国家都因此陷入了困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场危机,我们得从它的形成、原因和影响说起。

次贷危机的形成可追溯到几年前。

随着经济的繁荣,银行开始疯狂放贷。

听上去不错,对吧?但问题是,很多贷款都是给信用不佳的人。

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银行也给他们开了贷款。

这种“高风险贷款”在金融市场上被称为次级贷款。

银行和贷款机构把这些贷款打包成证券,转手卖给投资者。

每个人都想着赚钱,似乎没有人看到潜在的风险。

先说说原因。

首先,低利率助长了这种现象。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将利率压得很低,贷款变得便宜,人人都想借钱买房。

很多人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

于是,借贷者们纷纷涌入市场,买房、炒房。

房子成为了赚钱的工具,而不是安居的地方。

再来,金融机构的贪婪也是个大问题。

他们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风险。

一些华尔街的公司把这些高风险的贷款包装成复杂的金融产品,声称风险小、回报高。

普通投资者听了当然心动,纷纷投资。

可当真相大白,风险暴露,许多人瞬间血本无归。

此外,监管缺失也是原因之一。

许多金融机构在监管机构的视线之外操作。

监管部门没能及时发现这些危险信号。

就像是一场无头苍蝇的舞会,大家都在兴奋中,却没人看到即将来临的危机。

再说说这场危机的影响。

影响可真是广泛而深远。

首先,房价暴跌,许多人负债累累,房子被银行收回。

家庭破裂,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家。

曾经的梦想瞬间变成了噩梦。

其次,金融市场遭受重创。

许多知名的金融机构相继破产,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反应不断蔓延。

信贷紧缩,企业融资变得困难。

许多小企业因此关门大吉,失业率飙升,经济增长几乎停滞。

再有,相关部门不得不出手救市。

美国相关部门投入巨资拯救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

这些救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但民众对相关部门的信任大打折扣。

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基于信用风险的角度

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基于信用风险的角度

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基于信用风险的角度一、信用及信用风险1.1信用信用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用关系已经成为一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基本要素,不仅各类企业之间普遍形成信用关系,家庭个人生活也越来越依赖于信用。

故讨论信用风险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信用”。

1.1.1信用概述“信用”一词产生之初属于社会学范畴,它是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标准。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信用”一词的经济意义逐渐突出。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主要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

在信用活动中,商品或货币在一定时期的使用权被贷出者转让出去,借入者向贷出者支付一定的利息作为报酬,期间所有权不发生变化,所以到期借入者应偿还所借商品和货币。

信用是在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条件下,以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为形式的一种价值单方面转移活动,它有四个基本特征:期限性、偿还性、收益性和风险性。

1.1.2信用的职能信用自产生之日起,便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发挥着独特的职能作用。

信用首先发挥的是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的职能,从而它大大加快了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和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也有利于推动一国的经济增长。

信用一方面把社会闲置资金累积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特殊的资金运动形式把这些资金分配出去。

上述属于社会生产要素的分配,而信用活动中得利息可以看做是对生产成果的分配。

所以信用的第二个职能是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信用的第三个职能是节约流通费用,这可以使得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

信用通过分配职能促进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

信用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还给国家提供了调节经济运行的工具。

1.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交易对手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证券或投资组合的价值。

违约,即交易对手不愿或没有能力履行合同义务,是信用风险的一个极端例子。

从美国次贷危机反思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

从美国次贷危机反思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

金和外国投资人在内的 保守型基金 ”居然集中投在 合 ,
成 co D 之 中风险最大的 “ 普通 品合成 c O 。 D 无疑 ,这些大基金 的投资品种 的范围选择 .是以资产
评级公司的评级为投 资依据的。而资产评级公 司的操 守存 在问题以及政府监管不到位 .势必将影响国家房地产金融
上 海 房地

美国次贷危机剖析
在美 国的房地产信贷市场上 ,根 据客 户的信 用等级 , 分为优质贷款市场 、贷款市场 、次级贷款市场 。优质贷款
市场一般要求客户信 用等级高 ( 信用分数在 60 以上 ) 6分 ,
收入稳定可靠 ,债务负担合理。但是 ,由于优质抵押贷款 市场门槛较高 大量信用程度较差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 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消费者往往转向次级贷款 ,该 类贷款对信用要求程度不高 , 但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 贷款高 出 2到 3个百分点。 对于次级市场而言 次级贷款产品种类很 多 ,比如无 本金 贷款 、3 可调整利 率贷款 、5 年 年可调 整利率贷款 、 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等 这些贷款的共同特点就是 。在
必须清醒 地认识到 加快 我国房地产金 融体 系改革 的重要 性 与紧迫性 。
自从 19 年 国家停 止福利分房 以来 ,由于按揭制度 8 9 的推 出.个人购买 力的提 高 .房地产市 场渐显繁荣 。而
占比很大 ,因此 .不能轻易判断我国的房地产风险偏小 。 ( ) 三 相对而言我 国居 民偿债 能力和按揭贷款质量都 比较高 从我 国居民的偿债能力看 ,我国的住房按揭信贷风险 处于非常低 的水平 。2O 年 ,我国 1 。5 O大城市居 民债 务率
经过包装后 的高风 险 的次级债纳入 了大型投 资基 金 以及 外国投资机构 的视 野。而风险更大的 中级品 c O与普通 D 品 c O由对冲基金来管理 。由于高风险对应高 回报 ,在 D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案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案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案例咱今儿个来聊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事儿,就拿美国次贷危机这个超级大案例来说吧。

话说在次贷危机之前呢,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那叫一个火热啊,就像个超级大派对,人人都想进来凑个热闹。

商业银行呢,看到这么多人想买房,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

那些信用不太好、收入也不怎么稳定的人(也就是次级贷款者)也跑来贷款买房,银行本来应该很谨慎对待这些人的,毕竟风险很大嘛。

可是呢,当时银行就像是被那房地产的热浪冲昏了头脑。

银行觉得,房子价格一直在涨,就算这些次级贷款者还不上钱,把房子收回来一卖,还能大赚一笔呢。

于是,银行就开始大量发放次级贷款,而且还把这些贷款打包成各种复杂的金融产品,卖给其他金融机构。

这就像是把一个个小炸弹包在一起,还到处送人。

可是呢,好景不长。

房地产市场突然就像一个被扎破的气球,“砰”的一下就瘪了。

房价开始暴跌,那些次级贷款者发现自己买的房子价值还不如贷款的钱呢,干脆就不还钱了。

这时候银行就傻眼了,收回来的房子根本卖不出好价钱,亏得一塌糊涂。

而且那些买了次级贷款打包金融产品的其他金融机构也跟着遭殃,整个金融市场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倒了,其他的也跟着全倒了。

好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损失,甚至有些直接就破产关门了。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多么重要啊。

银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好好评估贷款的风险。

比如说,在发放贷款之前,得认真考察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这些重要因素。

不能因为市场看起来很美好,就盲目跟风。

而且对于那些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也要清楚地知道背后的风险,不能稀里糊涂就参与进去。

再来说个正面的案例吧。

就说咱国内的某商业银行吧。

这家银行在面对企业贷款的时候就特别谨慎。

有一次,一家看起来规模还挺大的企业来申请贷款,说是要扩大生产规模。

这家银行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派出了专门的调查团队。

这个调查团队可真是下了大功夫。

他们不仅查看了企业的财务报表,还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市场竞争力、员工的工作状态等等。

从监管的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

从监管的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

从监管的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至今,一场来势凶猛的次贷风暴席卷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金融市场。

新世纪金融、贝尔斯登、雷曼、美林等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曝出巨额亏损甚至破产,欧洲、亚洲等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也未能幸免。

这次冲击不仅使得次级贷款市场降到冰点,由于连锁反应还波及了所有相关的资产担保证券、衍生品市场,并进一步扩散到全球股市和汇市,影响着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

本文试图探寻本次次贷危机的源头,并进一步阐述了危机中相关部门和监管者所采取的措施与效果,重点在于从监管的角度看本次危机的发生和发展,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并为应对将来可能的危机提出建议。

一、从监管的角度看次贷危机的起源与发展1.政府的政策错误在次贷危机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影响因素相互交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也被认为是这次危机源头的,是美国政府的政策错误。

这可以追溯到美国自2000年开始的经济发展不景气时期,布什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增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利用建筑业及其联动效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依据CRA法案,通过减税等手段,政府鼓励银行业将他们的目标建立在增加美国的住房拥有人身上。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提高住房拥有者的比例成为联邦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关键部分。

在2007年9月的哈佛俱乐部的一次会议上,Graham Fisher公司的主要负责人Josh Rosner提出,政府领头推行的“付得起的房产”(affordable housing)计划促使房地产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而该计划使得美国住房拥有者显著提高,从1990年初的63%到2005年69%的最高点。

Rosner说:“我们看到在贷款批准方面,贷款价值比率的变化。

贷款程序从人工审批发展到自动化,批准程序变得更加容易。

批准所需申请材料减少,抵押保险要求不断降低,以及评估过程大大简化。

”2.对相关衍生品交易的监管不当如果说美国政府的政策错误是本次次贷危机的一个源头,那么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应该归咎于美国政府及其金融监管机构对于场外交易衍生品和结构化资产的监管不力。

美国次贷危机中道德风险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中道德风险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道德风险分析1. 引言美国次贷危机是2007年至2008年期间爆发的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危机中,道德风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道德风险进行分析。

2. 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在分析道德风险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鼓励低收入家庭购房,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由于低利率和宽松的信贷政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给了许多信用风险较高的借款人贷款。

3. 道德风险分析3.1 收入证明的道德风险在美国次贷危机中,许多借款人提供了虚假或夸大的收入证明。

这种行为增加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一些借款人诱导甚至教唆贷款官员伪造文件,以获得符合贷款条件的收入证明。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道德准则,还欺骗了金融机构,导致了无法偿还的贷款。

3.2 高风险贷款的道德风险为了满足政府对低收入家庭购房的要求,并迎合迅速增长的房地产市场,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提供高风险贷款,如次贷。

这些贷款通常给信用记录较差、还款能力不稳定的借款人,甚至没有足够的首付款。

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道德风险,因为金融机构可能明知这些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却为了追求利润而继续提供贷款。

3.3 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在美国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评级机构被用来评估债券的信用风险,并给予评级。

然而,评级机构面临道德风险,因为它们受到了对债券发行人的依赖。

为了保持与发行人的良好关系,并继续获得业务,评级机构可能会有意或不经意地降低对债券的评级。

这导致许多次贷债券被高估,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它们的风险。

3.4 金融监管的道德风险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监管机构的道德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监管机构负责监督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行为,以确保他们遵守法规和道德标准。

然而,监管机构可能存在腐败或监管疏漏,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中道德风险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中道德风险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中道德风险分析引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次贷危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次贷危机中涉及到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和个人,影响面之广、影响力之大令人生畏。

在整个次贷危机中,除了经济风险,道德风险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会对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道德风险进行深入分析。

次贷危机回顾2006年,美国的次贷市场迅速扩大。

次贷被定义为低信用评级贷款包装成抵押债券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次贷并不在乎借款人的信用历史,而是仅仅以拥有抵押品作为标准。

由于次贷在大规模发标的过程中,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故而导致次贷违约率飞涨,这也是后来一个彻底的危机爆发的源头。

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大幅度动荡,导致了严重的信用紧缩。

此外,危机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各大经济体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可以说,次贷危机让世界经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道德风险分析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道德风险可以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在整个次贷市场中,对于风险的认识和识别不充分、不严密,导致了金融体系和个人在发生风险时不友善的行为。

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角度对小额现金贷与道德风险的关系进行分析。

银行银行是次贷危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不良贷款率较高也是导致这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用途不够严审,不仅违背了银行的职责和信誉,也带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

另外,银行为了通过全球金融体系的复杂交易方式,极其盲目地接受了高风险债券,并在证券化过程中丧失了风险识别和识别能力。

这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者投资者是次贷危机中的另一个重要参与者。

大多数投资者都期望通过购买次级债券获得高额的利润。

但是这样的高收益通常伴随着高风险,而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通常会忽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在次贷危机中,许多投资者通过交易高风险抵押贷款来追求高额利润,而忽视了贷款发放者、中间商和债务人之间的道德风险,对危机爆发负有一定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牟怡楠,女,经济学博士,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金融风险管理。

《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10期风险联动视角下的美国次贷危机考察牟怡楠(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昆明650221)摘 要:本文选取风险联动这个视角,对美国次贷危机中各种风险的引发和传导进行了探讨,剖析了现代金融风险相互关联、交互作用的特征,现代金融风险的这种特征凸显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当前全面风险管理实施中存在若干问题,使得它没有在危机来临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恰恰说明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汲取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银行业应以推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契机夯实全面风险管理。

关键词:风险联动;次贷危机;启示 一、前言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美国次贷危机全面暴发,2008年9月14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 I G )被政府接管,由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了新一波的传递和扩大。

10月23日美联储前主席阿兰・格林斯潘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此次金融危机的威力令人难以想象,是一次“世纪金融大海啸”,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从2007年开始,国内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关注度日益增长,相关研究也十分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如徐凡(2007)[1]回顾了危机的发展过程,对其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了评论,并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危机向其他领域蔓延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是国内较早系统介绍美国次贷危机的文章。

曹红辉,刘华钊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分析(2008)[2]对危机发生的背景、原因、损失及其对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的影响、政策干预及其效果评价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启示。

吴念鲁和杨海平(2009)[3]基于经济金融学理论,对造成危机的宏观方面及制度性因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和启示,并提出应对策略。

另一类是从不同视角对美国次贷危机展开的研究。

如廖岷(2008)[4]基于此次危机对现代金融监管进行了反思。

黄纪宪和张超(2008)[5]从流动性过剩的视角分析了次贷危机的原因,并对照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宏观形势,提出了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若干建议。

罗平和尚静(2009)[6]着重分析了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以及监管机构评级结果使用等问题。

从以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国内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展、深化的过程,对危机成因、影响的分析不断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扩展,从流动性过剩、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等不同角度揭示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传导机理及其影响和启示。

然而通过对国内研究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还很少有专门从现代金融风险相互影响传递的角度来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文献,这无疑是一个缺憾。

在现代金融风险研究领域,除了对风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之外,从动态的视角研究风险的相互影响、传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这一角度来研究次贷危机,有助于我们清楚地了解现代金融风险的错综复杂性和交互作用的机理,认识现代金融危机内在特征,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更全面地应对金融危机。

二、风险联动视角下的次贷危机剖析金融风险管理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对风险管理不断增长的需求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风险管理技术和对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不论是已经较为成熟的市场风险管理、正在发展完善中的信用风险管理还是方兴未艾的操作风险管理,都产生了丰富研究成果。

在对每种风险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金融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这类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751对风险相关性的研究。

例如使用Copulas方法分析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将这一方法用于不同风险,尤其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整合管理上。

使用Copulas方法对组合风险进行度量的研究有Longin和Solink(2001)[7]、Rosenberg和Schuer mann(2005)[8]等。

其二是对风险之间传导性的研究,这类研究侧重于研究金融危机的传导。

Goldfajn和Valdes (1997)[9]、A llen和Gale(2000)[10]等从不同角度对危机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

本文借鉴风险传导性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从风险联动视角对次贷危机进行如下分析:(一)市场价格波动引发的贷款风险及其传导引发危机的导火索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其一是金融市场的资金价格--利率的变动,其二是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动。

下面我们对这两种价格变动的影响分别加以分析:11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事件的影响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2001年开始,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低利率政策,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降息13次,联邦基金利率从6%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在美国经济从2003年开始全面复苏,通货膨胀压力重新显现的新形势下,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又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125%。

作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上调直接导致了抵押贷款利率的波动,并进而增加了借款人的还款负担。

抵押贷款一般分为固定利率抵押贷款(FRM)和可变利率抵押贷款(ARM)。

顾名思义,前者是指在整个抵押贷款合同所规定的贷款期限之内,贷款利率不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动的抵押贷款,而后者则是指贷款利率可以定期根据基准利率调整的抵押贷款。

如果金融机构发放的是FRM,则利率升高引发的市场风险是由贷款的发放机构承担的,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储贷协会危机中便是如此,那是一次典型的因储贷协会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和利率波动造成的利率风险而引发的危机。

而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多采用浮动利率贷款,据统计,在美国已实施证券化的次级抵押贷款中,大约75%属于可变利率抵押贷款[11]。

这些贷款在一定期限后会重新设定利率,合同利率将从较低的初始利率,调整为市场基准利率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因此利率连续上调所带来的利率风险由借款人承担,他们的还款负担不断增加。

21房地产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利率的提高虽然增加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但是还不足以造成借款人的违约,因为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借款人可以申请房屋重新贷款(Refinance),用新申请的贷款来偿还旧债。

实际上针对次级抵押贷款的申请者大都收入较低的特点,金融机构开发出了多种贷款种类,如混合ARM(Hybrid ARM)、无本金贷款(I nterest-Only)和选择性ARM(Op ti on ARM)等。

这些产品的共同点是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这被称为诱惑性利率(Teaser),而一旦几年后利率重新设定或本金重新计算,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骤然上升。

一般而言,重新设定后的还款利率是低收人阶层难以承受的,因此对于大多数借款人来说,他们更多地会选择在利率进入重新设定期后,通过借入新的贷款提前偿还原来的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实际上可以通过借新还旧将利率上升所带来的风险转稼给贷款机构。

但是在利率不断上升的过程中,美国住房市场明显降温,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的形势下,借款人无法通过申请房屋重新贷款来转移利率风险,原本就处于低收入阶层的借款人根本无力凭借自身的收入来承担不断升高的贷款利息,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迅速下降必然导致贷款违约风险的增加,如果房价降至低于未偿还抵押贷款合同金额的水平,借款人更有可能直接违约,让贷款机构收回抵押房产。

据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的调查,可调利率的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从2006年第一季度的12%上升到2008年第一季度的2211%,可调利率次级抵押贷款的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比例从2006年第一季度119%上升到2008年第一季度613%[12]。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而言,借款人承担了因利率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造成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下降,引发了贷款的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传导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金融工程的广泛运用,资产的证券化和再证券化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全球流动性持续过剩的形势下,投资者的回报要求和风险偏好显著增强,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受到市场追捧。

然而,在持续低利率、房地产市场繁荣和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刺激下,次级抵押贷款不适当的证券化,一方面造成贷款机构因风险的转移放松了贷款的审核和监测,单纯追求贷款规模,引起了次级抵押贷款规模的过度扩张,为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和再证券化产品,在风险表面的隐藏与分散中积累了更多的风险,并在一定情况下引起了风险的扩大和恶化。

因为当位于基础地位的次级抵押贷款出现问题时,所有相关的证券化产品851也将随之出现问题,不管这些产品中包含了多大比例的次级抵押贷款。

实际上,随着产品的多次包装转让,产品的复杂程度增大,投资者也无法判断其持有的证券化产品中有多少来源于次级抵押贷款。

正因为如此,当次级抵押贷款出现信用风险时,所有相关证券化产品的风险都会相应增大,这些产品的市场价格普遍下降,而当评级机构开始大规模调低对这些产品的评级时,原来过分依赖于定价模型的CDO s产品体系随之崩溃。

次级抵押贷款相关证券价格的大幅下挫,一方面使得采用市场价值法的金融机构要根据下降了的市场价格,调整其所持有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的账面价值,并同时在利润表反映因此造成的账面亏损,巨额的损失导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对贷款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显现出流动性不足危机。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损失,投资者争相抛售持有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的恐慌性抛售行为加剧了这些证券市场价值的下跌,不仅如此,在对风险的重新估值(risk-rep ricing)和去杠杆化(deleveraging)的过程[13]中,投资者也开始出售持有的与次级抵押贷款无关的高质量证券,并进而造成优质资产价格的下跌,整个金融市场陷入了市场价值下跌、风险重新估价、去杠杆化的恶性循环,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大幅萎缩,流动性风险急剧增大。

更进一步地,金融市场急剧恶化的状况加剧了危机对投资者信心的不良影响,导致美国、欧洲和亚洲股市大幅下跌。

这样,从风险类型的传导上来看,最初因利率、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通过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引起了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又通过证券化的渠道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危机,而且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因对风险量化和管理模型的过度信任和依赖、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使用、金融机构和市场投资者对短期利润的过度追求等引发的操作风险,也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相互影响,使得此次危机呈现出各种风险错综复杂、交互作用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