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造系统的特性使企业具有持续成长的可能

但企业就不一样了。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它同生物体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企业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它可以根据目的,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性的改造。比如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组织结构、强化市场营销能力和研发能力增强适应性,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为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新平台。虽然这种组织调整和制度创新不是容易的事,很多企业在现实中没能过得了这一关而衰败和死亡了,但尽管如此,我们不能说企业的衰败和死亡是由于企业不可改造,而恰恰是我们没能适时适地地对它进行改造。

企业的生命力取决于整个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只要企业系统能依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而有效地变革和改造,企业就可以避免衰退和死亡。换句话说,一个企业可以死亡,但不是必然死亡。

从实践上讲,世界上持续优秀和卓越的公司还是为数不少的。那些长盛不衰、持续成长的优秀企业,都是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变革企业系统的结构,达到适者生存的结果的。这样的企业一般是具有优秀的自我学习特性的组织,这种组织能在生存过程中不断地从环境中吸取新的知识资源,不断地再造系统来保持整体优化的状态。《企业不败》一书中例举了一批这样的公司,如GE、3M、波音、IBM、运通、福特、HP、强生、P&G、迪斯尼、SONI、沃尔马特、摩托罗拉等世界级著名公司。人们对这些公司持续优秀的评价不只是来自其业绩,更多的是来自其形象:有40年以上的历史;在行业中首屈一指;得到有见地的企业界人士的普遍赞誉;给世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在我国,尽管目前还不能找出这种世界级的可持续成长的企业,但从国家级可持续企业来定位,比如同仁堂制药等似乎可以说有这种资格。不过,从我国不少优秀企业的成长性与持续性态势看,它们成为可持续成长企业的可能性极大,如青岛海尔、深圳华为、三九集团、联想集团、广东科龙等,只是他们设立的时间较短,我们还不能断言他们就是可持续成长企业。

二.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条件

企业持续成长本质上是企业寿命问题。追求企业持续成长即追求企业长寿。那么,怎样的企业才具有持续成长的可能性呢?以下几条相互关联的机理假设比较能说明问题。

第一,企业运营能力的成长不能低于企业所从事的事业规模(或复杂性)的成长,ā业才有可持续成长的潜在力。

如下图所示,如果企业运营能力低于事业规模(或复杂性)成长,企业就可能失去可持续成长的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就好比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如果他的体力不能足以胜任,那他拼尽全力跑到终点时,就可能瘫倒下去。而足以胜任的优秀运动员,不但能获得第一名,而且到终点后还能扛着国旗绕场再跑上几圈。后者就是可持续的,因为他(或她)的运动能力高于运动本身所要求的能力。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运营能力即它的竞争能力或管理能力。当它的竞争能力或管理能力大于其所从事的事业规模(投资规模、人员规模、市场规模)时,该企业就可能从容地进行经营并具有持续成长的潜在力。当一个公司的达到一定规模时,往往最难过的就是管理关,大多数企业都在这个时候垮台了。

现实中,事业规模(或复杂性)在一定程度内超越企业能力,一般不会对企业可持续成长造成大的影响,有些企业正是不顾资源的充足性和条件的完备性,强行闯关获得机会性成长的,这是企业家精神使然。但如果过大幅度或长期性超越的话,企业就可能会因能力不足而失败。如图所示,在企业能力曲线A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事业规模(或复杂性)曲线B0由于扩张速度过快而达到B1甚至B2,则可能会扩大成长力亏损空间,缩小成长力盈余空间,造成成长力平衡点回移,由C0变为C1甚至C2,相应地,可能寿命时间就可能由D0变为D1甚至D2。可以说,近年来过度追求快速扩张的“巨婴型”企业和过度多元化经营的“到处伸手型”企业多有失败与短命的主要原因,基本源于此。

一个企业能扩张到什么程度,能否抓住机遇,取决于以企业的干部队伍素质和管理控制能力为核心的运营能力。一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成长,就不能一味地追求扩张,当扩张并不能保证有效地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时,企业则应该放缓扩张的步伐,放弃一些机会,转而致力于运营能力的提升。

第二,知识资本(含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含物质资本)的增值,才能保证企业有持续成长的可能性。

一个企业的发展依靠什么?我们往往说依靠人才,依靠资金,依靠技术。不用说,这些都非常重要,很多企业都有类似的观念和口号。但有的企业却有比较独特的提法。如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认为,一个企业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就必须摆脱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对技术的依赖。他们认为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一种能不断激励和活用员工的知识,并使员工作出可持续贡献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知识资本化机制,即通过转化为资本这种形式,使劳动、知识以及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得到体现和回报。具体制度化操作有如经理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制度等。这种机制在知识和资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资本为载体,将知识转化为资本,通过资本的不断增值,使知识的价值也不断增值,使财务资本的增值建立在了知识资本之上。通过构建知识资本平台,形成不断增值和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的支撑点,就可能实现使知识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的增值。

第三,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重要保证。

与可以枯竭的物质资源不同,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一种崇拜式的企业文化,有一种有意识地灌输核心价值观的行为。

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之上。简单来讲,首先,一个企业是追求长治久安,做百年老店;还是追求短期利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长状态。其次,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延续。

近年来众多企业所提倡的第二次创业,其目标实际就是可持续成长。第二次创业的主要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形成一个

“场”,以推动和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

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企业的一种精神文明,可持续成长的企业重视将精神文明转化为物质文明,以物质文明巩固精神文明的机制。不管企业发展到多么辉煌的地步,员工的财富得到多么丰富的积累,企业依然不会失去“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种文化,才会形成突破物质资源的制约、牵引企业不断走向新境界的原动力。

文化不是万能的。没有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文化的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因为,没有文化就好象企业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路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盈利不盈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百年老店”、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

现代企业不仅是个经济实体,而且是个生态经济实体,并在以此为基础上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仅是谋求经济利益的组织,而且是谋求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协调优化,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选择,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战略。现代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经济,是直接关系企业自身的前途与命运的战略性问题,是事关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一、可持续发展内涵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3、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均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可总结为三个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稳定发展,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不能遏制全球环境的衰退。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稳定发展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