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1 公开课(定稿)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杜甫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的伟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受益无穷。
望岳就是其中一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望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望岳的写作思路。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要说山,较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
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学生回答)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
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
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学生齐读。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归纳。
1、透过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较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神奇秀丽,严峻挺拔,那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南龙山下,那么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南龙山吧!学生作品展示。
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望岳定稿
体悟诗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 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 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一 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 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望
岳》
——杜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 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 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 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 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 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 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一览众山小。 (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
问题探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 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 “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 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 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 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 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 分神秘与深奥。
望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曾云,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望岳》公开课教案
《望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
(2)理解《望岳》的诗意和主题,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望岳》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望岳》。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深刻含义,树立远大理想。
(3)学会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克服困难,努力攀登。
二、教学重点1. 《望岳》的诗意和主题。
2.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望岳》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望岳》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望岳》的译文、注释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 学生作业:预习《望岳》,了解作者杜甫及其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朗诵《望岳》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简要介绍作者杜甫及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望岳》,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望岳》的诗意和主题,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深刻含义。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问答。
4. 诗歌解析(1)分析《望岳》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如意象、意境等。
(2)解读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努力攀登。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望岳》。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望岳》的情况。
望岳1__公开课(定稿)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 丈长。”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 李白是天上的陨石 俗的,圣是超凡入俗的。仙出世, 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 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 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他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壮游时期 长安十年时期 战乱游离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凡所谓“受命于 天” 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
之巅,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然后 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设 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这就是历代帝 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
五岳
西 岳 华 山
北
岳
恒
山
东
中
岳
岳 嵩
泰
山
山
南 岳 衡 山
泰山在五岳中名声最著,其原因亦与秦
汉之际开始的封禅活动有关。封建帝王 的封禅活动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 禅是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封”是在泰 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禅” 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 的功绩。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
岳 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 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
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望岳
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 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包 括乐府民歌和文人的创作。古体诗形式 自由,长短不拘,不求对仗,押韵较宽。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 五字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 二一式。《望岳》是一首几言古诗?句 式是哪一种?
杜甫《望岳》教案(6篇)
杜甫《望岳》教案(6篇)杜甫《望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a、重点字词的含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ppt【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幻灯1)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
诗歌是观照诗人情感的一面镜子。
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的名珠,好多诗人的形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看下面这句话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二、作者并背景介绍1.说说你印象中的杜甫师补充要点(幻灯3)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板书课题,并释题)“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2.《望岳》写于唐开元盛世时期,诗人二十四五岁,正值青年时期。
三、初步朗读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句式特点为“二二一”或“二一二”)2、自由读、指名读、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分组讨论)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3、释句。
五、深入研读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幻灯7想一想)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3、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概括并板书:首联: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尾联:不畏艰难俯视一切六、名句赏析有人说诗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样。
你不细细的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的品,才能品出他的味道。
例如这两个字:(幻灯8品一品)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什么?2、赏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妙用。
20-2.望岳定稿
反馈练习
1、杜甫的《望岳》一诗如__何__,_齐__鲁__青__未__了__。_
2、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近望所见泰 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的句子是: 造__化__钟__神__秀__,_阴__阳__割__昏__晓__。_
3、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细望之景,突 出傍晚云气升腾,飞鸟归林之景的句子 是:
会当凌绝顶,
愿望
直抒胸臆
豪迈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一览众山小。 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小结
全诗围绕题目中的“望”字为 线索,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自朝 而暮进而想象,由大到小,由望岳到 想像将来登岳的情景,既写了泰山 的雄伟气势,又体现了诗人不怕困 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岱宗夫如何?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呢?请看,它那苍 齐鲁青未了。 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 泰山如刀一样把照临的阳光切断,山的南 北两面形成明暗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情激荡;看 山鸟回旋归山,使人眼眶欲裂。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 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 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 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 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 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历来被誉为“诗史”。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大自然以 人的感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 形象。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望岳》,主要内容包括:阅读课文《望岳》,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理解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望岳》,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 能够分析诗歌的意象、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重点:朗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泰山的了解,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强调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结构,理解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a.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c. 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诗歌意象分析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他诗句的意象,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望岳》2. 诗歌意象:泰山、众山、凌绝顶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课文主题:敬仰大自然,追求卓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望岳》中的意象,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分析。
望岳教案 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名篇欣赏——《望岳》教学目标:1. 了解《望岳》这首诗的作者与背景;2. 通过解读诗歌内容,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 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望岳》的诗意和情感表达;2. 学习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2. 把握古代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1. 课文:《望岳》;2. 课件:包括诗歌的文字内容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 教师呈现《望岳》的诗歌内容,让学生朗读;2. 解读诗歌中的生字、词语,并简要介绍《望岳》的背景。
三、分组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阅读《望岳》的诗歌内容,并试着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
四、小结分享(10分钟)1.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解读,与全班分享讨论;2.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诗歌鉴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把握韵律、理解象征意义等;2.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再次审视《望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六、创作互评(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山水画,并结合《望岳》的诗意进行创作;2.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展示创作,并进行互评、点评。
七、扩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推荐其他中国古代名篇,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八、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2. 提醒学生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中国古代名篇,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并写下自己的感想;2. 继续创作与《望岳》相关的作品,如诗歌、故事等,展示给全班。
《望岳》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01 课 件 介 绍 02 望 岳 背 景 介 绍 03 望 岳 诗 词 赏 析 04 望 岳 的 艺 术 特 色 05 望 岳 的 文 化 内 涵 06 总 结 评 价
背景:基于望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 行创新性的设计和呈现
总结内容:本节课学习了望岳的写作特点、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总结方法:通过表格、图表、示意图等多种形式,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便于记忆和理解。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教学内容是否实用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教师素质是否良好
境
象征性:通过 意象表达深刻 的思想和情感
暗示性:借助 意象暗示社会 现象和人生哲
理
表现性:通过 意象表现诗人 的个性和情感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意境深远 韵味无穷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
佛教思想:主张慈悲、智慧、平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天人 合一
目标:通过本次公开课,让观众了解望岳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掌握现代技术手段在文学鉴赏领域的应用方法和价值。
课件封面 课件目录 课件主体内容 课件总结与作业
唐代著名诗人 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疾苦的诗篇 被誉为“诗圣”
远望泰山,巍峨壮阔,峰峦重叠
云雾缭绕,天地一线,恍若仙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近观山岳,草木葱茏,鸟兽欢腾
细听山风,悠扬婉转,如诗如画
传达原诗的神韵和意味。 译文准确,表达流畅。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1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望岳》,详细内容为诗篇《望岳》的全文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岳》的诗意,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2. 通过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望岳》的诗意和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详细解析诗篇的全文,分析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4. 例题讲解:选取诗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的其他句子,尝试分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主题,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望岳》2. 诗人:杜甫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写作手法:意象、对仗、夸张、拟人等5. 主题:豪情壮志、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岳》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附件:作业答案1. 《望岳》中的修辞手法有:意象: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通过描绘泰山的壮美景象,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对仗: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使诗句韵律优美,富有节奏感。
夸张: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突显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拟人: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使自然景象充满生动感。
望岳公开课教案范文
望岳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望岳》;(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情怀;(2)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望岳》;(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2)诗歌韵律、节奏和意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望岳》;(2)激发学生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思考泰山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2)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思考泰山象征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望岳》;3. 画出自己心中的泰山,并配以文字描述。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在课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通过分析《望岳》中的典故和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2)学习杜甫的生平事迹,了解其诗歌创作的背景;(3)探讨泰山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案名称:《望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第二册《古代诗歌》单元详细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诗歌内容解析:《望岳》的意境、主题、意象、结构等。
3. 诗歌鉴赏技巧:如何欣赏古典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望岳》的深层含义。
2. 能够分析《望岳》的诗歌结构,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理解《望岳》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爬山的经历,引导大家思考登顶后的心情。
2.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杜甫的生平及《望岳》的创作背景。
3.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望岳》的意境、主题、意象、结构等。
4. 诗歌鉴赏技巧讲解:如何欣赏古典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望岳》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爬山经历,尝试分析《望岳》的意境。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古典诗歌。
六、板书设计:《望岳》杜甫意境:壮志凌云、胸怀壮志主题:攀登高峰、追求理想意象:泰山、日出、云海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自己的爬山经历,分析《望岳》的意境。
2. 学习《望岳》的诗歌结构,尝试创作一首以“登山”为主题的诗歌。
答案:1. 《望岳》的意境是壮志凌云、胸怀壮志,通过描绘泰山、日出、云海等景象,表达了诗人攀登高峰、追求理想的决心和信念。
2. 示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杜甫的《望岳》,使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意境和结构,掌握了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案名称:望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五课《望岳》,作者杜甫。
本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壮志未酬的哀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岳》;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 能够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难点: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泰山图片引入,让学生对泰山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望岳》,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讲解:讲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5. 实践:让学生背诵《望岳》,通过朗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六、板书设计板书《望岳》板书内容:意象:泰山情感:忧国忧民、壮志未酬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望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望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背诵,使学生感受到诗的韵律美。
但在实践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关于泰山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诗文背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泰山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进一步领悟诗人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五课《望岳》,这是一首描绘泰山壮丽景色的诗歌,作者杜甫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壮志未酬的哀叹。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领悟这首诗的深层含义是一个挑战。
2.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包括理解并背诵《望岳》、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以及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案:望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望岳》。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杜甫的《望岳》,让学生感受泰山的雄伟壮丽,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习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够体会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攀登泰山的精神。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人攀登泰山的精神,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泰山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泰山的壮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课文,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攀登泰山的精神。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望岳》。
2. 在黑板上画出泰山的轮廓,标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山水景色。
答案:我喜欢的山水景色是翠绿的山峦和清澈的溪流。
山峦高耸入云,如同巨人般威武壮观;溪流潺潺流淌,如同丝竹之音悠扬动听。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攀登泰山的精神的理解。
答案:攀登泰山的精神是指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攀登泰山一样,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成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都比较到位,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案设计目标:1. 通过学习《望岳》这首诗歌,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诗歌《望岳》的全文、诗歌作者杜甫的简介以及相关图片。
2. 班级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朗读音频。
3. 学生音响设备,用于学生朗读。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课件展示望岳山脉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壮丽的山岳景色,以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发表对山岳景色的感受和美好的联想,如“山清水秀”、“雄伟壮丽”等。
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望岳》的全文,并播放朗读音频。
2. 学生跟读朗读音频,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和抑扬顿挫的把握。
3. 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包括四句一联、八联一篇等。
教学主体1. 学习诗歌背景a. 利用课件展示杜甫的简介,并介绍《望岳》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b. 强调《望岳》是反映杜甫流亡时期的作品,表达了杜甫对故土家乡的思念与追忆之情。
2.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a. 学生分组朗读《望岳》,并进行整体朗读。
b. 引导学生讨论杜甫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对山川的赞美之意。
3. 学习诗歌用词a. 利用课件展示诗歌中的用词,如“峰”、“岳”、“细流”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b. 引导学生体验这些用词在诗歌中的形象描绘作用,如“峰峦如聚、波澜不惊”的描写手法。
4. 想象山岳景色a.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朗读诗歌和描述诗中景色的用词,想象山岳的景象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b.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展示与总结1. 学生小组进行表演,模仿山峰、细流等景色,表达诗中的景象与情感。
2. 整理学生的表演节目,进行展示。
教学延伸1. 提醒学生回家后,多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观,增加对自然美的敏感度。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写下自己的望岳之作。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望岳山脉的图片,培养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
望岳公开课教案范文
望岳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杜甫的《望岳》,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景物描绘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杜甫《望岳》的写作手法。
2. 学会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写作手法。
2. 准确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及其作品《望岳》。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2. 教学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望岳》的写作手法。
(2)学生讨论并总结写作技巧。
3. 课堂练习:(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一个自然景观进行描绘。
(2)教师巡回指导,给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4. 分享与评价:(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全班同学共同评价,选出优秀作品。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2.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秀文章,进行分析和学习。
3.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写作手法,并能够独立完成景物描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祖国的自然景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所收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一位擅长绘画的嘉宾,让学生结合写作和绘画,创作出一幅描绘自然景观的作品。
2. 组织一次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岳诗的内容和意境。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杜甫这位诗人及其代表作。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来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山河之美。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望岳诗的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望岳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
通过讲解杜甫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资源:准备望岳诗的文本和相关注释资料。
准备杜甫的介绍资料和其代表作品的示例。
4.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诗歌文本和注释资料。
使用白板和记号笔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和答案。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展示泰山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5.2 诗歌讲解:逐句讲解望岳诗的内容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结合注释资料,解释诗中的难点和象征意义。
5.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5.4 诗歌欣赏:让学生欣赏杜甫的其他代表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来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望岳诗的感受或者创作一首以泰山为题材的诗歌。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岳诗的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诗歌《望岳》的原文及翻译。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2.2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讲解: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分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欣赏:让学生朗读并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3.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和翻译。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PPT或黑板。
4.2 教学材料学生教材或笔记本。
字典或翻译工具。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2 教学拓展介绍其他相关诗歌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欣赏。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主题的研究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6.2 教学活动实践进行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分享。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
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思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7.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望 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望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望岳》教学目标1.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2. 感知内容,赏析名句。
3. 明确写法,感悟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山川胜景是古来圣贤生花妙笔下的常客,今天让我们随着诗圣杜甫一起去领略东岳泰山的风采。
二、走进作者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主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
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
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四、初读诗歌,理解诗意(一)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理解诗意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意,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它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一切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
同一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南是晴朗的,山北仍是黑沉沉的。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
我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五、再读诗歌,感悟品味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内容+写法)远望之景,这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借齐鲁两地与泰山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的高大、连绵不绝的形象。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内容+炼字)近望之景:作者仰望泰山周围,赞美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炼字赏析:“钟" 是聚集的意思。
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是分割的意思,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从泰山的形象中你体会到诗人的 什么形象? 朝气蓬勃, 5、找出名句并赏析。 抱负远大
“望”为线 尾联写作者由仰望泰山而产生登 索 高大秀丽 临绝顶的愿望。蕴含哲理,洋溢 1、这首诗以哪个字为线索? 着诗人蓬勃的朝气,可以看出诗 2、本诗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征? 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 视万物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近望、 远望、 远望、近望、 3、从哪些角度写山的?
细望、 细望、展望
望岳
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 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 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而言的, 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包 括乐府民歌和文人的创作。 括乐府民歌和文人的创作。古体诗形式 自由,长短不拘,不求对仗,押韵较宽。 自由,长短不拘,不求对仗,押韵较宽。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 五字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式, 五字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 二一式。 望岳》是一首几言古诗? 二一式。《望岳》是一首几言古诗?句 式是哪一种? 式是哪一种?
zì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决:裂开。 裂开。
望层层云气升腾,不禁心胸 激荡,极目眺望归鸟入山,眼眶几 乎都要睁裂了。
颈联: 细望所见所感。 颈联:写细望所见所感。见山中云气层出 所见所感 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 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云海
一 览 众 山 小 。
会 当 凌 绝 顶
登 泰 山 而 小 天
孔 子 登 东 山 而 小 鲁 ,
,
下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凌:登上、跃上。绝顶:顶峰。小:渺小。 登上、跃上。绝顶:顶峰。 渺小。
有朝一日, 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那山的 顶峰,俯视脚底下一座座低矮的群山。 顶峰,俯视脚底下一座座低矮的群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割:分(泰山遮天蔽日即为刀)。
造化万物的大自然, 使你汇聚了天地间的神奇和俊秀。 你高峻的山峰, 使南北两面晨光暮色截然分明。
颔联:写近望泰山的整体形象。一虚一 颔联: 近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泰山的整体形象 实,突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突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神奇秀丽
尾联:化用孔子名言,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 尾联:化用孔子名言,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 望岳而产生的 的愿望(展望): ):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 的愿望(展望):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 极顶的誓言, 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 从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言。从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 丈长。”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 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 火种。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脱 俗的,圣是超凡入俗的。仙出世, 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 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 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他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他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壮游时期 长安十年时期 战乱游离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走进唐诗,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 迷人的王国。 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 花全面盛开的季节。 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 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 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 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 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 发飘飘,风姿万千…… 发飘飘,风姿万千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 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 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永远也读 不尽…… 不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 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为什么这两 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 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郭沫若)
杜甫, 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别称“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别称“杜工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 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 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 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 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 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 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 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 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 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 后世称为“诗史” 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 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 诗圣” 代表作品: 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 “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 ”“三别 北征》《兵车行》 三吏”“三别” 》《兵车行 《北征》《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 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 高》。
★如何学习诗歌?
●
第二招
●
多思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夫:(fú )舒缓语气。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巍峨壮丽? 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 的齐鲁大地。
(首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这是 首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整体形象 远望所见 以烘托笔法突出泰山拔地而 所见。 远望所见。以烘托笔法突出泰山拔地而 参天耸立的形象 的形象。) 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杜甫 诗 三 首
如何学习诗歌?
●
第一招
●
多读 ——读出诗韵
望 岳
• • •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年轻的诗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 ), 开 , ( 杜 )。 四年 , , 的。 。这首诗 是这期 的。 诗 的 的 , 诗人早年的 , 的 。
北 岳 恒
五岳
山
பைடு நூலகம்
东 岳 泰
西 岳 华 山 山 嵩 岳
中
山
南 岳 衡 山
在五岳中名声最著, 泰山在五岳中名声最著,其原因亦与秦 汉之际开始的封禅活动有关。 汉之际开始的封禅活动有关。封建帝王 的封禅活动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 的封禅活动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 禅是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 禅是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封”是在泰 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 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禅” 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神, 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 的功绩。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 的功绩。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 可及于泰山” 祈愿“天地交泰” 于是,凡所谓“ 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凡所谓“受命于 天” 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 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 之巅,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 之巅,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然后 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的梁父、社首、 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设 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这就是历代帝 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 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登封泰山, 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 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 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