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之我见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

中医辨证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

中医辨证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辩证治疗后腹泻型肠易激的观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进行治疗的11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55例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单独用药,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月治疗后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对照组痊愈13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但是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辩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在治疗此病症上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马来酸曲美布汀【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32-02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集生物、心理、社会的病症,属于肠胃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因此治疗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通过临床观察,其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排便次数与形状均不正常、有压痛感,在患者身上往往会伴随着忧虑、担忧、失眠等现象,对于严重的病患来说,已经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

日常压力与饮食习惯的不规律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从而导致肠道发生病变[1]。

为了进一步探索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方法,笔者选取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名患者,运用中医辩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现将总结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名患有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的患者,按照他们治疗的时间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我们将55名患者分到了治疗组,在55名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为21例。

年龄在18到63岁之间不等,在这些患者中最短的治疗时间为12个月,最长的有30年之久。

对照组有55例,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19到50岁之间不等,在这些患者中最短的治疗时间为12个月,最长为25年之久。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诊疗对于缓解IBS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IBS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中医称之为“腹痛”、“泄泻”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诊疗对于缓解IBS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IBS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中医认为,IBS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肝气郁结等。

其中,脾胃虚弱是导致IBS的主要原因之一,湿邪内盛则会使病情加重,而肝气郁结则会使病程延长。

IBS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腹痛多为阵发性发作,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腹胀则表现为腹部胀满、排气增多等症状;排便习惯改变则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

中医治疗IBS主要从调理脾胃、祛湿、疏肝解郁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胃虚弱型IBS: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

湿邪内盛型IBS:治疗以祛湿清热、健脾和胃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陈皮、半夏等。

肝气郁结型IBS: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芍药、枳壳、甘草等。

对于IBS患者,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如使用解痉药、止泻药等。

然而,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并不冲突,可以互相配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IBS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改善肠道功能,减轻症状。

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运动等也是缓解IBS症状的重要措施。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中医称之为“腹痛”、“泄泻”等。

中医认为,IBS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肝气郁结等。

治疗IBS的中药包括调理脾胃、祛湿、疏肝解郁等,而西药则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

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

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

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

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

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

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治体会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治体会
论治 , I S的治 疗 方面 有较 大 的优势 。 将 I S的 以吴 萸 、 骨脂 、 在 B 现 B 补 肉豆 蔻 、 味 子 、 参 、 附 片 、 五 党 制 千
中 医辨治 体会 总结 如下 :
1 脾 虚 湿 热 型
姜、 白芍 、 白术等 药 物为基 础 。腹胀 加 枳壳 、 炒 砂仁 ;
泄 , 逆 乘 脾 犯 胃 , 郁 土 壅 , 气 受 困 , 不 升 清 参 、 芪 、 地 、 横 木 脾 脾 黄 熟 当归 、 麻 仁 、 李 仁 ; 火 郁 嗳气 频 作 , 旋覆 花 、 梗 ; 眠 者 , 灵 磁石 、 苏 失 加 当归 、 夜 而致 。治 宜疏 肝健 脾 。方选 参苓 白术 散 合痛 泻要 方 加 沉 香 、 交藤 、 百合 加减 , 以党 参 、 苓 、 白术 、 茯 炒 白芍 、 壳 、 皮 、 枳 陈 防
山药 ; 肝 不 应 者 当宣 通 肺 气 , 疏 虑 、 郁 等 神经 功 能 炒 苡 仁 、 焦 抑 梗 、 梗、 桔 制香 附 ; 有 心 烦 、 梦 、 眠 者 , 合 欢 兼 多 失 加 失调 的症 状『 1 1 。其病 因及发 病 机制 尚不 清楚 , 目前 认 为 与基 因 、 内脏 高敏 、 肠 轴 、 脑一 胃肠 动 力异 常 、 胃肠 皮 、 酸枣 仁 、 交 藤 ; 眠苔 腻 者 , 远 志 ; 夜 失 加 如病 程 较 激 素 与神 经 肽 、 情绪 、 染 等 因素相 关 回 感 。现代 医学 长 , 脾虚 及 肾者 , 恐 加熟 附子 、 豆蔻 、 煨 吴萸 等 。 对 I S尚无 特效 药 物 . B 多为对 症 治疗 . 使用 促 胃肠 动 3 脾 肾 阳虚型
“ 郁 ” 畴 。 见 于 泄 泻 、 痛 、 秘 、 下 、 息 虚 。如此 互 为 因果 , 使病 情迁 延 不愈 , 肠 范 散 腹 便 滞 休 则 终致脾 肾阳 痢、 肠癖 等 中[ 中医学 从 整 体 观念 出发 , 用 辨 证 虚 。治 当温 补脾 肾 。 选 四神丸 合 附子理 中汤加减 , 3 1 。 采 方

浅谈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治体会

浅谈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治体会
2 辨证 论治
21年 7 01 月
3 5
保和丸含量测定提取工艺的研究
张卫 莲 ’刘 燕’
摘 要: 目的 : 对保 和 丸质 量标 准含 量测 定 的提 取 工 艺进 行改 进 。方 法 : 分别 用 索氏提 取 器 回流 法 , 声提 取 法 对保 和 丸 中橙 皮 苷提 超 取 , 用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对橙 皮苷 进行 含 量测 定 。 果 : 声提取 法与 索氏提取 器回 流法 , 量均 达到 标 准 , 声处理 可 以得 到一 个 满 并 结 超 含 超 意的 结果 。结论 : 超声 提取 法 简便 、 快捷 、 准确 , 能有 效地 控 制该 制剂 的质 量 。 关 键 词 : 声 ; 皮苷 ; 量 超 橙 含
3 典型病 例 例 1刘 某 , ,7岁 ,0 8 9 2 : 女 3 20 年 月 5日初诊 。主诉 3 来反 年
复腹泻, 每因情志不遂或进食生冷而诱发 , 发作时肠鸣攻痛 , 腹胀 难 耐 , 欲泻 , 痛 减 , 在外 院 间断服 中、 腹痛 得泻 曾 西药 治疗 , 情 但病 反 复 。1 天前 因 与家人 发 生争 吵后 出现痛泻 交作 , 肠鸣 , 腹胀 泻后 痛减 , 大便 日行 45次 , 稀水 样便 , 黏液 脓 血 , 神疲 懒言 , 、 呈 无 伴 纳 差 , 质淡 红 , 薄 白, 弦 。 助检查 : 常规 、 舌 苔 脉 辅 血 大便 常规无 异常 , 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无器质性病变。诊为肠 易激综合征 ( 腹泻 平素忧愁思虑过度, 情志不畅 , 肝气郁结 , 复因精神刺激, 致气 机 型 )证属肝气乘脾; 以疏肝理气 , ; 治 健脾止泻。处方 : 柴胡 1g防 o、 郁滞 , 大肠不得肝之疏泄 , 传导失司, 糟粕 内停而引起便秘。 风 9、 g枳实 1g 肉豆蔻 lg 葛根 l 白术 1g茯苓 lg山药 0、 0、 O 5、 5、 1g 白芍 1g甘草 6。服 3 5、 0、 g 剂后腹痛、 腹泻明显好转, 但诉腹胀 、 肝失疏泄是本病 的主要病理机制 ,如素体脾虚则肝气乘脾 纳呆 , 上方加麦芽 、 神曲各 1g继续服 7 三诊时患者症状已全 2, 剂。 而发为泄泻 , 临床证见 : 肠鸣攻痛 、 腹痛即泻 , 泻后痛减 , 或兼有 部消失 , 嘱患者调情志 、 节饮食 , 在上方基础上坚持调理 3 个月 。 胸胁胀闷、 嗳气食少, 舌质淡红 , 苔薄 白或薄腻 , 脉细弦 。若平素 病情痊愈 , 随访半年无复发。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消化 内 5  ̄1) 科(3 1 例 2 盛某 , ,4 ,0 9 3 1 : 男 4 岁 2 0 年 月 2日初诊。 自 诉病程已有 2l年 5 1 0 1 月 1日收稿 2 , 年 平素性格抑郁寡欢 , 时感左下腹疼痛 , 伴大便不爽, 工作压 ( 下转 3 5页)

中医论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论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论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胃肠道最为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主要累及大肠或小肠,是由肠管运动与分泌功能异常所引起。

其特点是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对刺激有过度的反应或反常现象,表现为结肠性腹痛,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本病多为精神因素所引起,病理改变纤维镜可见肠管痉挛,充气激惹性疼痛,黏液分泌可能增加或可见轻度的充血水肿。

主要表现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患者常见腹泻、腹部不适、腹胀、肠鸣音亢进、或便秘等症状。

体检可触及乙状结肠肠段有敏感性压痛。

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黏液便型四种。

血、尿、粪常规检查、X线钡剂造影、结肠镜检一般无器质性改变,应与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相鉴别。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腹痛”、“泄泻”、“便秘”、“下痢”、“肠郁”等范畴。

1)病因病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病机主要在于肝脾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及肾,形成肝、脾、肾、肠胃等脏功能失调。

忧思恼怒,久郁不解,伤及于肝,肝气不舒,横逆及脾,脾气失和,可形成肝脾不调证.根据临床观察,一些明显的精神变化,均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从而引起结肠运动功能和内分泌失调。

中医“脾藏意”、“肝主舒泄”、“思虑伤脾”、“木郁克土”的传统理论,表明十分重视神经活动在病因学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脾胃的腐熟与输运,依赖肾阳之温煦,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也是脾运不健的的重要原因。

此外,气运不调,生湿、生热、生痰,也可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夹杂的征候。

其早期多属于肝郁脾虚;后期累及肾,表现为脾肾阳虚;波及血分可见气滞血瘀等症候。

2)诊断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于女性,起病缓慢,病程多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症状轻重不一,一般情况较好。

2.临床病情与情绪关系密切,对饮食、寒温、劳累等也颇敏感而易于诱发,常伴有失眠、焦虑、精神涣散、头痛、健忘、神经过敏等症状。

对药物“敏感”,初服多有效,再服则无效。

3.主要表现为腹痛不适,多为胀痛或呈痉挛痛,部位以左少腹为多见,矢气或排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

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2例临床体会关键思路分析

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2例临床体会关键思路分析

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2例临床体会关键思路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和腹胀。

在中医传统治疗中,逍遥散加减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IBS,其有效性得到了临床验证。

本文通过对52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总结出逍遥散加减方治疗IBS的关键思路和体会,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纳入了52例IBS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为18-60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便秘和腹胀等主要症状,并经过临床诊断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IBS。

二、逍遥散加减方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我们在逍遥散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加减方,个性化调理。

一般而言,腹泻型IBS患者主要加减芒硝、厚朴、神曲,便秘型IBS患者主要加减大黄、枳实、木香,腹痛明显者加减砂仁、苍术、防风等。

并结合辨证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的证候类型进行差异化治疗。

三、疗程及观察指标患者均按规定方案服用逍遥散加减方,每日3次,每次5-8克,连续治疗4周。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腹痛程度评分、大便次数及性状、腹胀感觉评分等。

四、临床体会与关键思路分析1. 辨证施治:在临床实践中,IBS患者症状千差万别,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比较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肝气郁结型、脾胃虚弱型、湿热蕴结型等,针对不同的证候类型采用差异化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2. 加减施用:逍遥散加减方作为治疗IBS的主要处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加减,以增加疗效。

对于腹泻型IBS患者可适当加芒硝、厚朴、神曲,对于便秘型IBS患者可适当加大黄、枳实、木香,以及结合其他常用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3. 疗程持续性:IBS是一种慢性病,治疗过程需要持续进行,较长的疗程有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

在疗程设计上,需要保证患者足够的疗程持续性,避免过早停药或治疗不足导致病情反复。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仍以支持对症为主,目前以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为原则。

中药具有副作用小、多靶点、综合调节整体治疗的优势,对IBS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对IBS等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关注。

现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针灸推拿其他疗法三方面对近些年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一、辨证分型治疗从报道看,目前中医治疗以辨证分型治疗为主,疏肝健脾、理气温肾法最为常用。

其次为清热、化湿、祛瘀、活血、滋阴、润肠。

常用方剂有: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干草泻心汤、六磨汤、柴胡疏肝饮、藿朴夏苓汤、平胃散、枳术丸、三黄汤、连理汤、香连丸、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参苓白术散、升阳益胃汤、当归四逆散、少腹逐瘀汤、乌梅丸、真武汤、理中丸、附子温胆汤、一贯煎、增液汤、润肠丸、麻子仁丸等。

治疗中应抓住主证,注重兼夹,灵活辨证治疗。

目前临床辨证一般分3-4型较多。

我所宋德勇等对近40篇关于IBS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文章进行分析,所有收录文章的作者都来自县级以上的医院,结果这些文章主要的辨证分型有肝不乘脾、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脾胃阴虚、脾肾阳虚6种,还有少量辨证为痰湿、气滞血瘀型的统归为其它类,共为7类。

蔡茜虹等将其分为肝郁脾虚型、寒热夹杂型、肠道津亏型四型,并配合吴茱萸加生粗盐炒热后外敷脐周腹部进行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口服得舒特,每次50mg,每天三次,疗程为六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刘永奇则将IBS分为脾胃虚弱、肝木乘脾、脾胃阴虚三型治疗,结果:84例病人痊愈68例,占81.0%;好转12例,占14.3%;无效4例,占4.7%;总有效率为95.3%。

在80例有效病例中,疗程最短14d,最长58d,平均22d。

其中脾胃虚弱证平均疗程30d,肝木乘脾证平均疗程25d,脾胃阴虚证平均疗程为21d。

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研究探讨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服用双歧三联活菌片及得舒特,每日3次,21天1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82分,平均为2.41±1.38(分),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139分,平均为4.32±1.54(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取得临床显效率为67.95%,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分别为37.18%,73.08%。

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临床易于推广。

标签: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临床疗效肠易激综合症(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本文从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分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l.l 一般资料所有156例病例均来自于2011年10月~20l2年10月到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男性46人,女性32人;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9.50±4.26岁;病程2~10年,平均4.20±0.65年。

对照组78例,男性42人,女性36人;年龄19~74岁。

平均年龄4.30±0.45岁;病程2~11年,平均4.00±O.58年。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1.3 疗效评定1.4 统计学方法3 讨论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及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症候群。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作者:李彦哲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07期【摘要】肠易激综合征是十分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

近些年发病率不断上升,且以青年居多,女性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

目前在诊断上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罗马Ⅲ标准,将粪便按形状分为四型,易于指导临床研究和用药选择。

中医按其症状特征归为“腹痛”、“腹泻”、“便秘”等疾病名称,用药独特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7.0.02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间歇性的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且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指标异常的症候群[1]。

按特征将其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不确定型(IBS-U),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腹泻型和便秘型。

IBS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目前全球发病趋势逐年升高,各国的患者群差异较大,西方国家为8%~23%,非洲国家为10%,亚洲国家为5%~10%[2],不同的发病率说明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差异,使IBS发病呈不同趋势。

本病的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因此本病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对IBS的相关诱因研究显示,此病的发病除与性别、年龄有关外,还与遗传、胃肠病史、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等诸多有关。

此外,精神心理因素和饮食因素被认为与IBS的发病密切相关。

国内外很多研究发现IBS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在我国IBS研究中多数研究认为心理因素(焦虑、抑郁)与IBS发病相关[3]。

在祖国医学中,历代医籍并没有IBS这一病名,但依据临床症状的特点,将其归为“腹痛”、“泄泻”、“便秘”等病的范畴内。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
21 0 O年 2月
2 7
腻, 脉滑数 。 遂以三 拗汤加 味 , 以宣 肺通 腑 法治疗 , 予 处方 如下 : 麻 苔 黄燥 , 脉滑数。 证属肺热 内郁 , 潲 。 应选用宣肺通腑法 , 辨 腑 治疗 黄 l , 仁 1g 生石膏 3g 紫苏 子 1g 葶 苈子 3g 川 芎 1 上宣 内郁之肺热 , 通闭结之 腑气。 g o 杏 5, 0, 5, 0, 5 下 处方 以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 具体 麻 g o杏 5, 0, O, g 金 银花 2g 连 翘 2g , 0。 0 ,黄 芩 2g 桃仁 1g 火 麻仁 3g 0, 5, 0 ,大黄 加减 , 药物如下 : 黄 l , 仁 1g生 石膏 3g知母 lg葶苈 o, 5, o, 5, 5, g O 火麻 l异 剂水煎服之, o 。3 患者服药后大便尽解, 热势减退 , 咳嗽、 喘息气 子 3 g紫苏 子 1g莱菔 子 3 g桔 梗 1g芦根 1g桃仁 2 , 紧明显缓解 。遂改用桂 枝汤加 味调和 营卫 , 5 , 皆平 。 服 剂 诸症 仁 3g郁李 仁 3g金银花 2 g连翘 2g 上药服 3 , 者咳喘明 o, 0, 0, 0。 剂 患 例 2赵 某 , ,3 ,09 6 1 : 女 5 岁 20 年 月 4日就诊 。患 者 既往有 支 显缓解, 热势减去 , 咯痰量少 , 色稍黄 , 大便通畅, 舌质淡红苔薄白, 气管哮喘病史 3 余年 , O 2目前患者因接触油漆, 出现气紧喘息, 脉滑 。遂 以竹叶石膏 汤加昧 以善其后 , 者诸症 皆愈。 自 患 行吸人 布 地奈 德 和沙 丁胺 醇 后 , 见 明显 缓 解 , 未 遂第 二 日到 门诊 2 体 会 就诊 。 时患者气 紧 , 诊 呼吸 困难 , 面色 发绀 , 间痰 鸣 , 夜 间喘息 喉 诉 治 疗肺 系 咳 喘疾 患 , 考虑 到 肺与 大 肠 的相 互 表里 关 系 , 用 采 不得 平 卧 , 白色 黏稠 痰 , 咯 出 , 眠 差 , 便 黄 。 便 三 日未 宣肺通腑法 , 咯 难 纳 小 大 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肺主宣发 , 是大肠得以濡润 解, 舌质 淡苔 薄 白 , 细 数 。查 体 : 6 ℃, 8 分 , 2 的基础, 脉 T3 . P7 5 R2 次, 使得大肠不致燥气过而便秘; 肺主肃降 , 是大肠传导功能 分 ,P10 0 m g双 肺满 布 哮鸣 音 。诊 断 : 气管 哮 喘急 性发 的动力 。 B 2/ m H , 7 支 相反 , 腑气主降 , 腑气不通则肺气闭塞 , 降无出路, 而致使 作。 辨证 : 气失 宣 , 不通 。 肺 腑气 治疗 当 以宣肺通 腑 为基本 治则 。 处 肺失宣 降 , 而出现 咳喘 胸 闷 , 难咯 等症 状。 痰多 故在 治疗肺气 闭塞 方 以射干 麻黄 汤合 宣 白承 气汤 加 减 , 具体 用 药如 下 : 干 1g麻 兼见腑气不通媳咳喘病人过程中当双管齐下 ,宣肺与通腑兼施 , 射 5, 黄 lg杏仁 1g桔 梗 1g黄 芩 1g桃 仁 1g葶 苈 子 3 , 自 提壶揭盖 , O, 5, 5, 5, 5, g o 桑 釜底抽薪 , 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以上病例 , 起 病人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治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治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治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认为肠易激综合征表现是一“腹痛、腹泻、便秘、情志症状互见”的证候群,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二阳之病发心脾”。

“发心脾”,可理解为“发于心脾”,即胃肠病常因心、脾二脏功能虚弱或失常而引发。

分型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更有利于把握病机,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标签:肠易激综合征;二阳之病发心脾;分型分怔辨治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主要由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肠道感染后及精神心理障碍等因素所致。

本病近年发生率不断上升,西医治疗尚缺乏有效方法,而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显示出明显的治疗优势。

谨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就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休会分述如下,以与同道交流。

1病因病机笔者认为,腹痛发生机制主要有四:一是外受寒邪,侵入腹中,或过食冰冻生冷,寒邪直中脘腹,造成寒凝气滞,血运不畅,进而胃肠气血不通,不通则通:二是素体虚弱,脾阳不振致使温化失职,饮食、寒湿停滞,影响气血运行,不通则通;三是忧愁思虑过多,思则气结,久则气滞血瘀,不通则通;四是情志失调,主要因为工作繁忙、压力大等,导致精神紧张,久则损伤心脾,致使心神不宁,脾胃运化失职,气机升降失凋,进而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另外,腹内为脏腑所居之处,且为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以及冲、任、带等经脉循行所过,因此,有关脏腑、经脉发生病变亦可引起腹痛。

腹泻发生机制主要有三:一是饮食过量、恣食肥甘或嗜食生冷,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而致;二是素体脾胃偏虚偏寒,加之生活调摄失宜或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节即可造成水谷运化失常引起腹泻;三是久病、劳作,肾气亏虚,大便失司(肾主司二便)而致腹泻。

便秘发生机制大抵亦有四:一是素体阳盛,喜食辛辣厚味,胃肠积热,耗伤津液,而致肠燥便秘;二是劳倦、热病后、产后或素体亏虚,津液耗伤,不能下润大肠而致便秘;三是年高体衰,脏腑功能减退,气爪生化不足,津液亏乏,肠道干燥,加之胃肠传导无力,粪便排出困难而便秘;四是情志不遂,气机郁滞,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致便秘。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引起腹泻的肠易激综合征,一旦染病,患者会出现腹痛以及其他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并且便数增加。

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大便性状改变,或是上洗手间次数的增加等。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泄泻”范畴,病变位置在脾胃、大肠、小肠等,病因与脏腑功能失衡、脏腑虚衰、感外邪、饮食所伤等,故宜采取辩证施治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中医如何辩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希望本文能真正帮助到患者!什么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病,多见50岁以下成人,患病率较高,达15-22%左右,但临床仍未了解其病因与致病机制,但存在:(1)女性患病可能性高于男性:(2)50岁以下群体患病可能性低于50岁以上群体;(3)家族史等特点。

通常情况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症状为有腹痛腹泻、排便频率增加、稀便等特点,症状可能会反复出现,也可能会间歇性出现。

虽然说症状危害性不大,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出现,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不便,除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严重内心理问题。

虽然说现在临床还未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根治性措施,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胃肠道是十分脆弱的,尤其在食欲欠佳、精神压力过大的时候,可能会造成胃肠道不适,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就是较为常见的胃肠道系统疾病。

那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呢?其一,腹部疼痛:腹部疼痛为最主要症状之一,根据患者介绍,腹部疼痛的原因与胃肠道痉挛收缩有关。

但假如患者体内蓄积大量毒素,且排便过程受阻,大便排出困难,也会加重腹部疼痛症状。

但是这种腹部疼痛症状会随着大便的排出疼痛感降低。

因为病情、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患者的腹部疼痛程度各不相同,有的患者腹部疼痛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仅有隐隐作痛的感觉。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实用版】目录1.概述肠易激综合征2.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3.名家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医案4.总结正文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但无器质性病变。

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

然而,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我们来看一位中医名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医案。

一、概述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肠道疾病。

该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病因尚不明确。

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

二、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郁气滞等。

中医学将肠易激综合征归于“腹痛”、“泄泻”等范畴,并根据病因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三、名家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医案某患者,男,45 岁。

主诉:反复腹痛、腹胀、腹泻 3 年,加重 1 周。

症见:腹痛,以脐周为主,腹胀,大便溏薄,日行 3-4 次,伴纳差、乏力。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体型正常,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处方:柴胡 10g,白芍 15g,枳壳 10g,陈皮 10g,白术 15g,茯苓 15g,甘草 6g。

7 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腹痛、腹胀减轻,大便正常。

原方加减,继续服用 7 剂。

三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自觉无不适。

为巩固疗效,原方加减,服用 14 剂。

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四、总结本案中,名家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辨证为肝郁气滞、脾虚湿困,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的优势。

肠激惹综合征的中医综合治疗临床体会

肠激惹综合征的中医综合治疗临床体会

肠激惹综合征的中医综合治疗临床体会摘要】本文对过对肠易激综合症34例的临床观察,介绍了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症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间的34例患者的中医学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5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符合肠易激综合症诊断标准和中医“腹泻”(肝脾不调型)标准,按来院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4例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17~58岁;病程3月~20年。

对照组31例中,男9例,女22例;年龄23~60岁;病程5月~23年。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 (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有压痛; (3)多次大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大便隐血试验阴性;(4) 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激惹征象; (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肠蠕动亢进,甚至痉挛,无明显黏膜异常,活检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血沉正常。

(7)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疾病,无痢疾及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无全身神经肌肉疾病和重要脏器疾病史,无腹部手术史。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情绪不舒,泄泻发作与情绪有关,肠鸣攻痛,痛在下腹或左下腹,部位不定,腹痛即泻,泻后痛缓,矢气频作,伴胸脘痞满,嗳气,食少,舌苔薄白,脉细弦。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治疗。

陈皮6g、白术15g、白芍20g、防风15g、山药20g、党参15g、酸枣仁15g、夜交藤30g、甘草6g,腹痛、腹胀者加延胡索10g、枳壳12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病例患者因饮食不节导致湿热内蕴,进而引发腹痛、腹 泻等症状。
患者长期过量食用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导致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会影响脾胃功能,使患者容易出现腹 痛、腹泻等症状。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为原则 ,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
病例四:气滞血瘀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结词
该病例患者因情志不舒或外伤等原因导致气 滞血瘀,进而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 或因外伤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会 影响脾胃功能,使患者容易出现腹痛、腹泻 等症状。中医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 原则,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

THANKS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IBS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 便秘等。腹痛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 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腹胀多伴有排便 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等。部分患者 可有黏液便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VS
诊断
IB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 查和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 及发作频率,是否有诱因及加重因素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等 。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根 据症状及检查结果,医生可作出IBS的诊 断。
02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历史沿革与病因病机
历史沿革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便秘等。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历史悠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脾胃虚弱等。病机则与肝郁脾虚、湿邪内盛、肠道传导失 司等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治探讨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治探讨

问 卷调 查结 果 显 示 ,全 国符 合 Ma nn 标 准 和 罗 马 n ig Ⅱ诊 断标 准 的 I S患病 率 分 别 为 5 . B 3 5%及 2 . 02%;
药 21 年 1 弟 3 01 月 0趁 弟 1
i J un l f rdt n l h n s dcn , n ay 2 : ! t : 雌 o r a o a i o a— iee Me iie J u r , 0 : T i C a Q
若 患者病 情 时有反 复 , 考虑 2种 可能 的情 况 : 要
() 1 患者 病 情 较重 、 虚象 明显 者 , 脾 的力 度 是否 不 健 够大 ; 辨证 以标 实为 主 的 , 考虑 余 邪未 清 , 要 尤其 是
湿邪 仍存 , 则宜 参 照前 述 原则 给予行 气化 湿等 治疗 。
23 久病 需脾 肾同补 , . 活血化 瘀
脾 虚久 泄 , 日久 必 然 累及 肾阳 , 使脾 肾 阳虚 ; 或
【J 王 伟 岸 ,潘 国 宗. 道 炎 症 后 的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 外 医 2 肠 J国 ]
学・ 内科 学 分 册 ,9 9 2 ( ) 1 . 19 ,6 3 :5
中医 药 2 1 年 1 第 3 01 月 O卷 第 1 期
Bi e
o ra f rdt n l hn s Me iie un l a ioa iee dci oT i C a
_ _
2 Q
I Q _ , 】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的 中 医证 治 探 讨
吴红梅
【 要 】 通 过 临 床 实 践 , 为 各 型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 S 的总 病 机 相 同 , 摘 认 I ) B 因患 者 体 质 不 同而 表 现 各 异 , 虚 为 根 本 , 气 郁 结 是 脾 肝

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体会

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体会

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体会龙泉【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3(029)005【总页数】2页(P391-392)【作者】龙泉【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云阳40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7肠易激综合征是肠道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常有腹痛、腹部不适、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等症状。

本病属中医“泄泻”、“便秘”、“腹痛”等范畴。

病因为六淫外侵、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主要病机为肝脾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本病其标在肠,其本在肝,其制在脾。

笔者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审证求因肝属木,主疏泄,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脾属土,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以升为健,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

若情志不遂、精神抑郁,则肝气失和,横逆克脾,脾气不运,土虚木乘,脾气不升,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湿浊内生滞留,肠腑传导失司,通降不利,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相混而下,水走肠间遂成泄泻,则腹痛、腹泻、肠鸣。

肠易激综合征病位虽在脾胃及大小肠,但与肝肾之关系密切,尤其与肝关系密切。

《景岳全书·泄泻》谓:“反遇怒气变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狭食,致伤脾胃,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故以肝木克土,脾气所受而然。

”《医学求是》谓:“木郁不达,风郁不达,风木冲击而贼脾土,则痛于脐下。

”描述的症状与肠易激综合征的概念基本符合。

2 辨病与辨证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包括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两个方面,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的基本诊断方法与钡餐透视、肠镜、病理检查等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相结合,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排除结肠器质性疾病,粪常规、隐血试验及寄生虫检查均阴性,彩超检查排除肝胆脾胰等脏器异常。

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发现结肠有激惹现象,并分析病因,依据症、舌、脉辨证分型论治。

肠易激综合征病程长短不一,病情较轻者不主张都进行全面的检查,但对于病程较长的中老年患者,短时间体重下降、便血或黑粪、贫血、腹部包块,应排除肠道肿瘤等严重器质性病变,须进行全面检查,借助现代诊疗设备,准确诊断病情,再辨证论治。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辩证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临床3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方法要点进行分析。

结果:3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治疗治愈1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88.9%。

结论:本病起病缓慢,易于反复。

初起多呈实证,以肝郁气滞为多,若反复发作可致虚,出现脾气虚或胃阴虚等,但经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证的转化。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辩证【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061-02肠易激综合征,系指肠功能紊乱,而无形态学、细菌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

本病属中医学“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现称“肠郁”。

特点是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特异性[1]。

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6例,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1±3.5岁;病程1年~15年,平均5±1.5年。

所有患者均以腹痛、腹胀伴不同程度的腹泻等为主就诊,经粪常规、结肠镜或灌肠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血液无异常。

中医分型:肝郁气滞证12例,肝气乘脾证9例,脾气虚弱型8例,寒热夹杂证3例,阴虚燥热证3例。

1.2 方法1.2.1肝郁气滞证便秘,欲便不畅,便下艰难,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烦躁易怒,肠鸣矢气,嗳气呃逆,食少纳差;舌淡红、苔薄质干,脉弦。

疏肝解郁,理气通肠。

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枳壳、乌药、川楝子、郁金、大黄各9g,柴胡、木香、槟榔各6g,沉香、甘草各3g。

腹痛明显,加元胡、白芍;口苦咽干,加黄芩、菊花;嗳气呃逆,加半夏、竹茹。

1.2.2肝气乘脾证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常因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发作或加重),肠鸣矢气,便下黏液,纳呆腹胀,少腹拘急,胸胁胀满窜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