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反思 探索——读克尔曼的《沉思音乐——挑战音乐学》

合集下载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欣赏海顿《惊愕交响曲》时,朱老师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分析乐曲的主题、调性与变奏手法。

”这一教学形式体现了哪种音乐美学理论?( )A.形式主义B.所指主义C.表现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 A2、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乐之父,他对于爵士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世纪风靡美国的爵士乐起源于( )。

A.南美洲音乐B.苏格兰音乐C.非洲音乐D.澳洲土著人音乐【答案】 C3、学生分组为音乐作品编配音效时,最适宜调动学习兴趣的方法是( )。

A.教师讲授编配伴奏的基本方法B.教师示范如何操作C.教师为学生提供范例D.学生分组探索,教师指导帮助【答案】 D4、F列和弦中,性质完全相同的一组三和弦是( )A.自然大调I级和弦与自然小调I级和弦B.自然大调Ⅳ级和弦与自然小调Ⅳ级和弦C.自然大调V级和弦与自然小调V级和弦D.自然大调V级和弦与和声小调V级和弦【答案】 D5、获得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摇滚、民谣艺术家是()。

A.约翰·列侬B.大卫·鲍威C.鲍勃·迪伦D.迈克尔·杰克逊【答案】 C6、在西方音乐史上,通常把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称为()A.巴洛克时期B.古典主义时期C.浪漫主义时期D.现实主义时期【答案】 A7、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唱会、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哪一个模块的内容( )A.歌唱模块B.音乐与舞蹈模块C.创作模块D.音乐鉴赏模块【答案】 A8、当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情境与预设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应变,有时为了上好一节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点充分展示的课,我们会绕过问题直奔目标。

也许整节课的教学结果是无可挑剔的,但也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

教师忽略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学得毫无兴致。

《沉思》-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4册教案

《沉思》-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4册教案

沉思-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4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乐曲《沉思》的原曲及其人音版五线谱;2.学习人音版五线谱的扫弦技巧,提高演奏技巧;3.学习人音版五线谱的基础音符和意境,培养对音乐表达的感知和理解能力;4.熟练演奏人音版五线谱《沉思》,并愉悦地享受音乐的感受与表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传统乐曲《沉思》的基本构造、基本旋律和意境;2.掌握人音版五线谱中的基础音符和扫弦技巧;3.通过练习培养演奏技巧和感知能力。

2. 教学难点1.针对乐曲的意境进行情感表达;2.掌握并熟练运用不同的扫弦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引入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放一段与《沉思》类似的乐曲,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首曲子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并引出本课要学的传统曲目《沉思》。

2. 认识曲目《沉思》(20分钟)教师通过放原曲《沉思》的音乐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乐曲《沉思》的基本构造、基本旋律和意境。

3. 学习人音版五线谱(50分钟)1) 讲解人音版五线谱教师介绍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人音版五线谱是如何通过乐符来表达乐曲的旋律和意境的。

2) 掌握人音版五线谱的基础音符教师针对人音版五线谱的基础音符进行讲解,包括音符、休止符等。

3) 掌握人音版五线谱的扫弦技巧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演奏中正确运用扫弦技巧,提高演奏的流畅性和美感。

4. 演奏《沉思》(40分钟)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演奏人音版五线谱中的《沉思》,并帮助学生在演奏中理解和表达乐曲所传达的感情和意境。

5. 总结和小结(10分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通过经常练习来提高演奏技巧和感知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采用听、说、读、写、演奏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多媒体、互动辅助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给予听力测试,让学生听出原曲和人音版五线谱中的旋律差异性;2.进行检测,让学生演奏人音版五线谱《沉思》,确保演奏技巧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期末总结音乐欣赏

期末总结音乐欣赏

期末总结音乐欣赏一、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思想。

在本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西方音乐到亚洲音乐,每一种音乐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和启发。

通过学习音乐欣赏,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音乐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在本篇期末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分享我对音乐欣赏的体验和感悟。

二、古典音乐欣赏古典音乐是欧洲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宝贵遗产。

在本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莫扎特的《小夜曲》等。

这些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思想,每一首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旋律。

通过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我体验到了它们带给人的深情和美感。

古典音乐中充满了动听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结构,每一首作品都像是一幅画作,通过声音勾勒出美丽的图景。

古典音乐需要仔细倾听,用心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和音乐构思,在欣赏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三、流行音乐欣赏流行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音乐形式。

在本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流行音乐的经典代表作品,如披头士的《Yesterday》、麦可杰克逊的《Beat It》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我深入了解了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其所表达的情感。

流行音乐通常以简单明快的旋律和节奏为主,歌词内容也更贴近生活。

这些作品常常引发共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心情。

在欣赏流行音乐时,我意识到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表达方式。

四、亚洲音乐欣赏亚洲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本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亚洲音乐的代表作品,如中国的京剧音乐、印度的卡纳基音乐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我领略到了亚洲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亚洲音乐常常以古老的乐器和传统的演奏技巧为特色,每一首作品都带有浓郁的亚洲风情。

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突破难点策略

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突破难点策略

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突破难点策略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

” 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1、对比甄别表格参与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的早晨》难点是乐段的区分。

我以《苗岭的早餐》进行对比欣赏,如欣赏苗岭们不妨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听出乐曲有哪些变化,一一列举后揭示答案,所以这段乐曲由三个乐段组成。

乐段 A B A 优美情绪优美欢快稍快速度中速p 中速p 力度f2、音频效果多媒体辅助多媒体课件因其集图、文、声、像等突出的综合表现功能,体现了直观教学法的优点。

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英语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时空限制,而且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

同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高一年级欣赏《少女的祈祷》钢琴曲3、会问善问精巧设问“问”就是在听前或听后,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

当音乐表演意境时我们最好采取精巧设问的策略,因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提琴曲《沉思》的艺术情感剖析

小提琴曲《沉思》的艺术情感剖析

小提琴曲《沉思》的艺术情感剖析作者:段迪来源:《教育》2015年第16期音乐情感的含义是形式性情感加生活性情感,如果音乐不可以表现情感,也就再没有存在的价值。

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音乐也是人类休闲、娱乐必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在生活中担负着调味品的作用。

朱尔·马思涅与《沉思》《沉思》又译为《冥想曲》,于1894年问世。

它是一首小提琴曲,是法国作曲家朱尔·马思涅为三幕歌剧《黛依丝》的第二幕中第一和第二场景创作的间奏曲,因此又有《黛依丝冥想曲》之称。

1842年5月12日,朱尔·马思涅出生在法国卢瓦尔省靠近圣艾蒂安的一个高级工程师家里。

像所有伟大的音乐家一样,他从小就有音乐的特殊才能。

他在继母的支持和帮助下,11岁就被送往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1863年,从学院毕业后一首大合唱荣获罗马大奖,从而前往意大利学习。

古诺(1818-1893)第一部歌剧《浮士德》成为抒情歌剧的典范,在他的影响下马思涅也创作了一系列的抒情歌剧,他的音乐更偏重细致入微的抒情,特别善于写女子的娇柔,所以人们称他为“洞察女子心灵的诗人”。

马思涅后期创作的25年里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创作手法也依然如旧,因此他的大部分歌剧虽然轰动一时,过后大多都被人遗忘掉了。

但是,他创作的歌剧《黛依丝》《唐吉诃德》却很有特点。

《沉思》成为经典的缘由马思涅创作《沉思》时已经52岁了,《沉思》是他抒写“女子心灵”的典范,其与歌剧《黛伊丝》相比,歌剧本身反倒不如其中的一段小提琴插曲为人熟知。

20世纪初,英国一家杂志《古典CD》列出了20首最受欢迎的小提琴作品。

这20首作品涉及12位作曲家,几乎全是鸿篇巨制的小提琴协奏曲,只有3个例外,《沉思》位列其一。

《沉思》以一首小提琴曲而跻身于一系列小提琴经典之作,的确有些意外,因为在这20部作品中,连萨拉达蒂的《卡门主题幻想曲》和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这样的小提琴名曲也不曾占有一席之地。

从“深度学习”视角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从“深度学习”视角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从“深度学习”视角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引言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

在初中教育阶段,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的新趋势,而如何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出发,探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深度学习”视角出发,探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工作。

一、认知理论的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认知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富有意义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来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理论的相关原理,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选择不同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不同风格的魅力,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问题解决、实验探索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来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3. 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实际创作中。

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情感教育的渗透1.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情感魅力。

可以通过音乐会、音乐剧、音乐电影等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冲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考试答案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考试答案

C、 起音速度 D、 音强 我的答案:C 10 好的合奏需要注意细节的连接,这就要求()。(1.0 分)1.0 分 A、 好的指挥家 B、 使用最好的乐器 C、 大师合力进行演奏 D、 每种乐器都紧密的符合音乐发展的逻辑 我的答案:D 11 音乐家在对«钢琴前奏曲»进行演绎时,如何增加新意?()(1.0 分)1.0 分 A、 增强结构感 B、 提高高音 C、 增强新颖感 D、 增加渐强渐弱的幅度 我的答案:D 12 导致声音具有节奏感的因素不包括()。(1.0 分)1.0 分 A、 等距 B、 等分 C、 等高 D、 等比 我的答案:C 13 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1.0 分)1.0 分 A、 视觉感受 B、 想象能力 C、 语言能力 D、 情绪体验
我的答案:C 39 以下哪段音乐选自《蝴蝶夫人》?()(1.0 分)1.0 分 A、 《刀马舞》 B、 《梦后》 C、 《晴朗的一天》 D、 《第五钢琴协奏曲》 我的答案:C 40 要求性期待不包括()。(1.0 分)1.0 分 A、 保持性期待 B、 经验性期待 C、 变化性期待 D、 平衡性期待 我的答案:B 二、多选题 (题数:15,共 30.0 分) 1 音乐概念下的现象具有以下属性()。(2.0 分)2.0 分 A、 声音是基本构成材料 B、 结构样式是人类创造的 C、 满足了人的听觉感性需要 D、 结构样式具有感性的有序与丰富性 我的答案:ABCD 2 既要阻碍期待时间又要防止超出人们的期待阈限,可以采用的方法有()。(2.0 分)2.0 分 A、 采用伟大的主题 B、 加强刺激的强度 C、 使用新材料唤起期待 D、 释放一部分能量 我的答案:BCD 3 音乐表现各类内容的方法包括()。(2.0 分)2.0 分 A、
层次丰富 C、 平衡 D、 色彩和谐 我的答案:C 27 艺术的本质功能是()。(1.0 分)1.0 分 A、 满足精神需要 B、 满足发展需要 C、 满足道德需要 D、 满足审美需要 我的答案:D 28 音乐家要有好的生存状态,需要具备()。(1.0 分)1.0 分 A、 对音乐的正确理解 B、 取媚低俗的东西 C、 高高在上的姿态 D、 真功夫 我的答案:D 29 下面哪种反应更接近本能?()(1.0 分)1.0 分 A、 美感享受反应 B、 肢体律动反应 C、 情态和情绪反应 D、 联觉反应 我的答案:B 30 下面能够带给人温柔、惬意的情绪反应的是()。

申克分析法中的突破——相对于传统音乐分析

申克分析法中的突破——相对于传统音乐分析

4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4申克分析法中的突破——相对于传统音乐分析姜艺雯摘 要:在近代音乐分析中,学者们通常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节点,将音乐分析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虽然音乐分析是二十世纪才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但它实际上是在“曲式学”和传统音乐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比“曲式分析”所涉及的范围要广,又在传统音乐分析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本文将围绕二十世纪前期分析法中的代表之一——申克分析法展开,浅析它相对于传统音乐分析的突破。

关键词:申克分析法;音乐分析;简化还原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姜艺雯(1996-),女,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申克分析法”并不具备一个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而是一个总称,它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包括申克本人在分析实践中所运用到的技法、标记和理论;二是指他所创立的分析观念二战后在美国的应用,它所代表的是在申克工作的最后阶段所采用的分析技术更标准化的运用;三是指该体系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并以建立一种新的“申克分析法”为目标。

本文将着眼于申克分析法包含的第一层意思进行讨论。

传统的音乐分析方法中,通常从作品整体曲式的形式分析入手,通过分析作品“主题”的发展及布局,将其归纳到某个既定的曲式原理;又或是从作品旋律、和声或节奏的内容分析入手,通过省略法和关联法将作品转换为和声进行并运用数字低音及音级标记法进行分析。

不管是哪一种,传统的音乐分析方法都没能摆脱谱面的限制,无论是主题的找寻还是和声分析,都是建立在最终作品的谱面上展开,且更多的关注作品中的横向联系,而申克分析法与其相比从根本上就存在差异。

亨利希·申克(Heinrich Schenker,1868—1935),出生于维什尼夫奇克(Wi śniowczyk),今乌克兰的村落,后迁居维也纳,是一位音乐理论家、音乐评论家、钢琴家、作曲家、编辑。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教育家——了解著名音乐教育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教育家——了解著名音乐教育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教育家——了解著名音乐教育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音乐教育家,是指在音乐教育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专家学者,他们通过对音乐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对于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拓宽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几位著名音乐教育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以期为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1.贝尔修斯——音乐教育的创新者贝尔修斯(Carl Orff)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Orff Schulwerk)的创始人。

贝尔修斯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感觉和体验出发,让孩子通过唱、说、打、舞等方式来体验和创造音乐。

他提倡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贝尔修斯的音乐教育法强调音乐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他的音乐教育法不仅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在世界各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康普兰——音乐教学的理论探索者康普兰(Zoltán Kodály)是20世纪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他提出了“科达伊音乐教育法”(Kodály Method),并在匈牙利音乐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科达伊音乐教育法强调音乐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通过对歌曲和民间音乐的学习,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和审美情感。

康普兰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包括音乐素养的培养、声乐训练、音乐理论的学习等。

他的音乐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唱、读、写等音乐技能,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音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康普兰的音乐教育法不仅在匈牙利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也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苏兹基——音乐教学的启蒙先驱苏兹基(Shinichi Suzuki)是20世纪著名的日本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是“铃木音乐教育法”(Suzuki Method)的创始人。

音乐鉴赏听想读表四步法主要内容

音乐鉴赏听想读表四步法主要内容

音乐鉴赏听想读表四步法主要内容艾伦·科普兰把倾听音乐分为三个阶段:1、美感阶段;2、表达阶段;3、纯音乐阶段。

1、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响中了。

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

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

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

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

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

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

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

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

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

问题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聆听方式。

2、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是表达阶段。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

沉思的旋律

沉思的旋律

沉思的旋律引言音乐是一种能触动灵魂、带来思考和沉思的艺术形式。

沉思的旋律能够带我们走进内心深处,让我们沉浸其中,追寻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本文将探讨沉思的旋律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其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价值。

沉思的力量沉思的旋律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它能够打开我们内心的大门,让我们与自己对话。

当我们沉浸在柔和而深沉的音乐中时,我们能够放下外界的喧嚣与焦虑,专注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沉思的旋律帮助我们反思和思考,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内心的觉醒。

沉思的旋律对个体的影响1.放松和减压:沉思的旋律能够带来一种放松和轻松的感觉,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让我们重新调整状态。

它能够给予我们喘息的空间,让我们摆脱忙碌和繁杂的生活,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2.激发情感和表达:沉思的旋律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和内心深处的共鸣。

它能够激发我们对人生、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思考,并通过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

沉思的旋律给予我们情感的宣泄和表达的渠道,让我们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3.提升创造力和思维:沉思的旋律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启发思维。

当我们陷入思绪中时,音乐能够唤醒我们潜在的灵感,使我们能够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挑战。

沉思的旋律能够让我们深入思考,并产生新的观点和见解。

4.增强专注力和注意力:沉思的旋律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提高专注力。

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减少了干扰和噪音,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或创造中。

沉思的旋律能够帮助我们进入一种“心流”状态,提高效率和产出。

沉思的旋律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价值1.促进情感和社会连接:沉思的旋律能够成为社会连接和情感交流的桥梁。

它不分国界和语言,能够跨越文化和信仰的限制,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分享和欣赏沉思的旋律,不同的人们能够建立起情感纽带,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2.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沉思的旋律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地域和历史的记忆。

它们是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民族和社会的独特性。

小提琴曲沉思讲解

小提琴曲沉思讲解

小提琴曲沉思讲解小提琴作为一种乐器,被视为音乐界中最具精神性的乐器之一,其出色的演奏技巧,精致的音色以及非凡的技艺,被世人视为一种艺术的创新。

尤其是欣赏小提琴曲的过程中,却能不经意间体会到身心的宁静与沉思这种独特的感觉,令人沉醉其中。

一首小提琴曲的精髓,不在于它的节奏或音域的高低,而是与它的演奏者所传达出来的心境。

通过演奏,可以让人感受到演奏者的深情、感伤、忧郁、伤感甚至哀怨,令聆赏者如浸入在一种诗化般的氛围里,产生一种温馨的感受。

拉尔夫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在1790年左右创作出了闻名世界的《小提琴奏鸣曲》,这首曲子的节奏节拍动人心弦,令人犹如置身梦中,心旷神怡,为它陶醉其中。

虽然有着非凡和谐的声音,但它更多反映出莫札特本人生活里所体悟到的忧伤、沉思和不安,他试图用这种声音来再现内心的悸动,传达起一种温柔的同情。

屈原,著名的大诗人,用他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抹更加感人的感受,让人沉思起一种永恒的命运。

而梅尔维尔(Johannes Brahms)也把极富感染力的优美小提琴曲诠释得无比的细腻,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小提琴曲更多是一种优美的旋律,在于那种神秘又深邃的气息,所以他的作品能让人带入一种无尽沉思的氛围之中《小提琴协奏曲》,便是最好的例证。

克莱斯特(Frantisek Krasa)也曾为小提琴谱写了许多出色的曲子,如经典名曲《小提琴巴赫》,他通过小提琴曲勾勒出更多内心的暗澹忧伤,给人以一种抽象的感受,令人沉静且牵动心弦。

比起以往流行的乐曲,真正的小提琴曲更深刻,它不但代表一种艺术的表现,更是需要理解和思考无论是被演奏者,还是聆赏者,都需要体会曲中深层的涵义和意蕴,从而探寻其背后蕴藏的精神境界。

正是把诸多感情与情感凝聚在一首小提琴曲中,才能营造出深沉而又抒情的美妙氛围,在人们心灵深处带来无尽的沉思。

浅析穆素尔斯基的钢琴小品《沉思》的艺术特色

浅析穆素尔斯基的钢琴小品《沉思》的艺术特色

浅析穆素尔斯基的钢琴小品《沉思》的艺术特色
张云婷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沉思》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穆索尔斯基的一首钢琴小品。

从单纯的弹奏技术角度看,这首作品并不难,但是,要把隐藏在音符背后的深刻内容挖掘出来,却并不容易。

在沙皇的统治下,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始终处在一片黑暗之中,艺术家们则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沉思》正是我们了解穆索尔斯基对现实思考和对未来憧憬的一扇窗户。

《沉思》的结构匀称、完整,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对称美。

作品的思想内涵深刻、感情丰富,是钢琴艺术
中一个精致的小品。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张云婷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浅析柴科夫斯基《杜姆卡》op.59的艺术特色 [J], 范欢欢
2.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的艺术特色及曲式结构 [J], 邓炎树
3.冰冷的墓雕灵魂的沉思--浅析李斯特钢琴小品《沉思者》 [J],
4.孕育于痛苦的希望——浅析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杜姆卡》(Op.59) [J], 林别嘉
5.浅析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小品 [J], 张梦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冀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沉思》教案

冀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沉思》教案

《沉思》教案教材简析:欣赏作品《沉思》(小提琴独奏)又名《冥想曲》。

这首间奏曲含有宗教情绪,表现泰伊思在享尽酒宴和舞会的狂欢之后,内心深感疲乏和厌倦,不由产生皈依宗教,祈求得到安慰的想法。

乐曲的结构非常简单,由主题、中间展开段、主题再现和一个尾声构成。

主题在乐曲中多次出现,起着提示主人公内心活动和加强气氛的作用。

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沉思》这一首乐曲时,能感悟到音乐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表现手段营造了哀怨、凄苦是情绪。

2、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进行创编情境的表演,能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热爱地球妈妈”这一主题,体验创造、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听赏中应侧重情绪感受,让学生仔细聆听、体验和联想。

教学过程:一、师生礼仪及发声练习。

二、欣赏小提琴独奏《沉思》。

1、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个词语——沉思。

生:说出自己对沉思的理解。

师:我们在什么状态下会进行“沉思”?今天,我就请同学们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进行“沉思”。

2、利用多媒体观看地球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并能找出其中的原因。

3、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沉思》。

思考:(1)欣赏乐曲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见解。

(2)对乐曲的要素进行简单的分析,对照旋律、节奏、速度、演奏形式等要素感受乐曲的情绪。

4、教师简单介绍音乐的创作背景:《沉思》又名《冥想曲》。

这首间奏曲含有宗教情绪,表现泰伊思在享尽酒宴和舞会的狂欢之后,内心深感疲乏和厌倦,不由产生皈依宗教,祈求得到安慰的想法。

儒勒·马思内(Jules Massenet,1842-1912),法国作曲家。

马思内生在蒙托,自幼从母学钢琴。

十一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罗兰学琴。

二十一岁获罗马大奖,回到巴黎后于1867年在喜歌剧院首次上演新作《大伯母》。

1878年任母校作曲教授。

1890至1920年间的法国作曲家均受到他的影响。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创作进入旺期。

马思内的音乐具有个性,甜美伤感,带有较浓的娱乐性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威专家 。如 克尔 曼所 说 ,“本 书是一 个音乐家对音 乐 的现 代观 念和意 识形 态的分析 ,涉及 音乐学及音乐研究 的其 他领域 ,分析基 于 自己对二战 以来 英美 对这些学科的理解 。”
全书分为七个章 节 ,是基于整 体构 思和系统论 述 的专 题探 究 。包 括 第一 章 :引 言 ,第 二 章 :音 乐 学 与 实 证 主 义——战后的年代 ,第三章 :音乐分析 、 音乐理论和 新音 乐 ,第四章 :音 乐学与 批评 ,第五 章 :民族音乐学 与“文化音乐 学 ”,第六章 :历 史表演运动 ,第七章 :结 语 。全书章节 的 上下 文之 间体 现 出研 究与展示的逻 辑 发展 ,透过 整本 书 ,笔 者感受到了 作者 克尔 曼对 于音 乐学学 术研究的三种重 要的态度 ,简单地概括 来说就是 :关注 、反思 和探 索。
本文获 由中国音乐评 论学会和《音乐研究》编 辑部主办 ,人 民音乐 出版社 协办的2010年“第四届 ‘人音社杯 ’高校 音乐书评 征文”活动二等奖。 作者 简介:张婧 (1985一 ),女,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09级研 究生。 收稿 日期 :2010—12—2O
一 、 关 注 学 科 发 展 ,掌握 脉 络 前 沿动态
虽然《沉 思音 乐——挑 战音 乐学》 大量利用了 作 者之前 有关 这一 题 目的 著述 ,但是依然不可否认克尔 曼有 着极 为深厚的音 乐 学 知识 积淀 。引言部 分 对音乐学发展历 程进 行了 回顾 ,并 谈到 了对学科界 定 的看法 :“我所 坚持 和努 力实践 的则是 ,一种 以批评 为取向的音
音 乐探 索 2IC
关 注 反 思 探 索
读 克 尔曼 的《沉 思音 乐一 挑 战音 乐学》
口张 婧
(四川音 乐学院音乐学系 四川成都 610021) 摘 要:《沉思音 乐—— 挑战音 乐学》一 书由约瑟夫 ·克 尔曼所作 ,是一个音 乐家对音乐的现代观 念和意识形 态 的 分析 ,涉及 音 乐 学及 音 乐研 究 的 其他 领域 。本 文 以该 书 为 对 象 ,从 书 评 的 角 度 总 结 了约 瑟 夫 ·克 尔 曼 对 于 音 乐 学 学术 研 究的 三 种 重 要 的 态 度 :关 注 、反 思和 探 索。 关键词:书评 ;约 瑟夫 ·克 尔曼 ;《沉思音 乐——挑战音乐学》 中图分类号 :J6O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2172(2011)01—0130—04
例如论的历史为线索延伸至现代音乐理论苏波特尼克roserosengard在第三章音乐分析音乐理论和新音思潮指出音乐分析的问题所在包括nik的发言音乐学与批评musiand乐中的第二节中提到几年前的一本忽视久远的音乐和当代的音乐只着cologycriticism克尔曼表达了自ofnewmu新音乐视角perspectives眼于作品结构必然会忽视其他重要的己的赞同和批判
本书 的作 者 约瑟 夫 ·克尔 曼 (Jo— seph Kerman)是美 国音乐 学 家 中最 著 名的领袖人物 之一 。1950年以一 篇研 究文艺复兴 时期 英国牧歌 的出色论 文 在普林 斯 顿 大学 获 得 哲 学博 士 学位 。 随后他任 教于著 名的加 州大 学柏 克莱 分校音乐 系 ,1955年任副教授 ,1960年 晋升 为教授 。克尔 曼 曾先 后在普林 斯 顿 、牛津 、康 内尔 、剑桥等名牌学 府任客 座教授 ,并多次 获得 古根 海姆 、富 尔布
赖特 等著 名学术基 金 ,现 为美国人文与 科学 院 院士 。在 以客观 、冷静 、扎 实 的 实证学风 见长 的音乐学界 中 ,克尔曼 自 50年代 至今一 直是 一个 强 有 力的 “反 潮流”人物 ,为 此他 的著述 及观 点 以独 树一 帜闻名 。由于他反对繁琐 、枯燥 的 考证 式研 究 ,竭力提倡音乐学术必须触 及音乐的艺术 审美特质 ,因而他的著作 赢得 了音 乐学界 以及 广大智 士文 人及 众多乐迷 的赞赏 。他的广博学识 、辛辣 文风和敏锐 的音 乐洞 察力在 西方 音乐 学界是 有 口皆 碑 的。… 重 要 著 作 有 : 《作为 戏剧 的 歌 剧》(Opera as Drama, 1956)、《伊丽莎 自时期的牧歌》(The E— lizabethan Madrigal,1962)、《贝 多芬 四 重奏 》(The Beethoven Quartets,1967)、 《聆听》(Listen,1972)、《威廉 ·伯德 的弥撒与经文歌 》(Th e Masses and Mo- tets of William Byrd,1981)、《新格 罗夫 贝 多 芬 》(The New Grove Beethoven, 1982)、《协 奏 益 对 话 》(Concerto Con— versations,1999)等等 。仅从 这 些专著 的题 目中便可看 出克 尔曼 教授涉 猎之 广。 目前他被公 认为是歌剧研 究、贝 多 芬研究 、音乐学 方 法论 、文 艺复兴 时期 英国音乐研究 、19世纪音乐 研究 、音乐 批评与音乐分析 等不 同学 科领域 中的
纵观音乐学的发展历程 ,几乎所 有 的成就都是 建立在 各个时 期学 者对 于 不同领域 的探 索 之上 的。 当今 国际 音 乐学的大趋 势是强 调音乐 学研 究 的语 境 ,注重对 研究 对象进 行 综合分 析 ,以 系统理论 为指导 的学 术理 念。而发 轫 于 1990年初的新音乐学思潮对于 当今 国际音乐学 的这 种大趋 势有着 非常 重 要的影响 。提到新音乐学 ,不得不 提到 约瑟 夫 ·克 尔曼 (Joseph Kerman,1924 一 )这 位 新 音乐 学 先驱 人 物 。笔者 在 阅读 了他 的 《沉 思音 乐——挑 战 音 乐 学 》(Contemplating Music:Challenge to Musicology)之 后受 益 良多。此 书 由朱 丹丹 、汤亚 汀008年 4月第一次印刷出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