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讲义
自动控制原理讲义第1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PPT
大家好
1
自动控制原理
程向红 蔡体菁
大家好
2
第1讲
程向红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大家好
3
• 1.1 引言 • 1.2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 1.3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 • 1.4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 1.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 1.6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大家好
4
历史的回顾
• 18世纪,James Watt 为控制蒸汽机速度设计的离心调
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
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
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要求 进行。
• 2 对象
是一个设备,它是由一些
• 3 过程
称任何被控制的运行状态 为过程,其具体例子如化 学过程、经济学过程、生 物学过程。
机器零件有机地组合在一 起的,其作用是完成一个 特定的动作。在下面的讨 论中,称任何被控物体 (如加热炉、化学反应器 或宇宙飞船)为对象。
大家好
14
• 反馈控制系统 • 开环控制系统 • 闭环与开环控制系统的比较
大家好
15
1.3.1 反馈控制系统
1 反馈 把取出的输出量送回输入端,并与输入信
号相比较产生偏差信号的过程,称为反馈。若反 馈的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减,使产生的偏差越来越 小,则称为负反馈;反之,则称为正反馈。
2 反馈控制系统
大家好
10
• 7 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对输出量与参 考输入量进行比较,并力图保持两者之间 的既定关系的系统,它利用输出量与输入 量的偏差来进行控制。
应当指出,反馈控制系统不限于工程 范畴,在各种非工程范畴内,诸如经济学 和生物学中,也存在着反馈控制系统。
大家好
自动控制原理基础讲义教材
即,简写为
u1
i1R
N
d
Hale Waihona Puke dt19三、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在一定条件下,将非线性系统的数学 模型化为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来处理 的方法,称为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条件:变量在工作点附近变化很小, 即增量很小。
设系统为:y f (x)
工作点为:y10 , x10
20
➢将y=f(x)在 (x10, y10 ) 附近展开为Taylor级数.
1-2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一、开环控制系统 输入量 控制器 控制量 被控对象 输出量
2
开环控制只存在控制器对被控对象的 正作用,而无反馈作用。
二、闭环控制系统
+ 输入量 -
控制器
被控对象
测量元件
输出量
利用负反馈构成闭环系统,能提高系统跟 踪给定的能力,减小系统的误差。
3
例1: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分析。
第1章 自动控制理论简介 1-1 概述
➢自动控制理论主要分为二大部分: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用于研究:
❖SISO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综合; ❖使用了两种基本方法:频域法和根轨迹法; ❖分析方法一般是间接的:即从时域到频域; ❖综合方法一般采用试探法,很难求得最优解。
1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用于研究: ❖MIMO系统、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和综合; ❖分析方法是直接的,即采用时域的状态空间 分析法; ❖能够得到最优解。
E
ur
+ _
u1
I I f =Const
u
电动机
+ _
u2
测速机
u1 ur u2
其中为:C电e动机结构系数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寿松
带宽频率
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等于0.707时 的频率。
剪切频率
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等于0.707时 的频率。
稳定性与性能的关系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指 标,它决定了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
系统的稳定性与其性能指标密切 相关,如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胡 寿松
目录
• 自动控制概述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补偿 • 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01
自动控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动控制是利用控制装置,使被 控对象按照预设规律自动运行的 系统。
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等。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 ,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带 宽和阻尼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方法
状态空间法
01
基于系统的状态方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适用于线性时变系
统和非线性系统。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02
通过优化性能指标,设计最优控制律,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
统。
滑模控制
03
设计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器,使得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适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自动控制算法,实现无人机的稳定飞行 和精确控制。
卫星姿态控制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实现卫星的稳定指向 和精确姿态调整。
航空发动机控制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燃油流量和点火时间等参数,实现 发动机的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化。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系统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传感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 制和优化。
自控讲义
k ∏( s + z i )
k − −称为传递系数,k =
b0 a0
式中: − z i − −分子多项式的根,又称为系统的零点
− p j − −分母多项式的根,又称为系统的极点
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认为是由一些典型环节(一些元件和部件)所组成。常 见的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有以下几种: a) 比例环节:
d)
惯性环节:
G ( s) =
e)
二阶振荡环节:
2 ωn 1 Y (s) G(s) = = = 2 R ( s) T 2 s 2 + 2Tξs + 1 s 2 + 2ξω n s + ω n
f)
迟延环节:
G (s) =
Y ( s) = e −τs R( s )
3.结构图(又称方框图,方块图) 1) 结构图的基本形式(见图 1.2-1)
a 0 y ( n ) + a1 y ( n −1) + ... + a n −1 y ' + a n y = b0 r ( m ) + b1 r ( m −1) + ... + bm −1 r ' + bm r 其中:(n > m)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 s) =
Y ( s ) b0 s m + b1 s m −1 + ... + bm = R( s ) a 0 s n + a1 s n −1 + ... + a n
-8-
第一篇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应主要由这一对复数极点确定,称之为闭环主导极点。找到了主导极点,高阶系统就可以 近似作为二阶(或一阶)系统来分析。
精编自动控制原理讲义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以自动控制系统为对象,学习研究从各类控制系统所抽象出来的,具有共性的规律(组成原理,数学模型,各种分析方法及基本设计方法)。
抽象性、综合性较强,用较多的数学工具解决应用问题。
第一章1.1 引言1.1.1 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不需要人直接参与,而使被控量自动的按预定规律变化的过程,叫自动控制。
①不需要人直接参与;②被控量按预定规律变化。
(2)自动控制系统:为实现某一控制目标所需要的所有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体①实体;②有机组合1.1.2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自动控制应用极为广泛,在工业、国防、航空航天、交通、农业、经济管理、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处处可见。
1.1.3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40~60年代,称为“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三大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2)第二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60~70年代,称为“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3)第三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
70年代末,控制理论向着“智能控制”方向发展。
(1)被控对象(2)被控量(被调参数,输出量)(3)给定量(参考输入量,给定信号)(4)扰动量(扰动输入量,扰动信号,干扰量)(5)测量信号(6)偏差信号(详见课本)1.2 自动控制技术中的基本控制方式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按有无反馈,即按结构分为三大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
1.2.1 开环控制系统 (1)定义开环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示意图:优点: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成本低缺点:控制精度低、对扰动没有控制能力。
用于输出精度要求低的场合。
若出现扰动,只能靠人工操作,使输出达到期望值1.2.2 闭环控制系统——重点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也称为反馈控制①系统的输出参与控制,系统结构图构成回路②依靠偏差进行控制的系统,只要偏差存在,就有控制作用,其结果试图使偏差减小 ③控制精度高④对系统内部除反馈通道和给定通道外的一切扰动都有抑制作用 ⑤引起振荡1.2.3 复合控制系统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讲义1-3章
第一章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组成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1.1 引言控制观念生产和科学实践中,要求设备或装置或生产过程按照人们所期望的规律运行或工作。
同时,干扰使实际工作状态偏离所期望的状态。
例如:卫星运行轨道,导弹飞行轨道,加热炉出口温度,电机转速等控制控制:为了满足预期要求所进行的操作或调整的过程。
控制任务可由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来完成。
§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1.2.1 自动控制问题的提出一个简单的水箱液面,因生产和生活需要,希望液面高度h维持恒定。
当水的流入量与流出量平衡时,水箱的液面高度维持在预定的高度上。
当水的流出量增大或流入量减小,平衡则被破坏,液面的高度不能自然地维持恒定。
所谓控制就是强制性地改变某些物理量(如上例中的进水量),而使另外某些特定的物理量(如液面高度h)维持在某种特定的标准上。
人工控制的例子。
这种人为地强制性地改变进水量,而使液面高度维持恒定的过程,即是人工控制过程。
1.2.2 自动控制的定义及基本职能元件1. 自动控制的定义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的某些物理量(或状态)自动地按预先给定的规律去运行。
当出水与进水的平衡被破坏时,水箱水位下降(或上升),出现偏差。
这偏差由浮子检测出来,自动控制器在偏差的作用下,控制阀门开大(或关小),对偏差进行修正,从而保持液面高度不变。
2. 自动控制的基本职能元件自动控制的实现,实际上是由自动控制装置来代替人的基本功能,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的。
画出以上人工控制与动控制的功能方框图进行对照。
比较两图可以看出,自动控制实现人工控制的功能,存在必不可少的三种代替人的职能的基本元件:测量元件与变送器(代替眼睛)自动控制器(代替大脑)执行元件(代替肌肉、手)这些基本元件与被控对象相连接,一起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下图是典型控制系统方框图。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讲义
实验一二阶系统的瞬态瞬态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 、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ξ=1,0<ξ<1,ξ>1三种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3 、分析增益K 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p、峰值时间tp和整时间ts 。
4、研究系统在不同K值时对斜坡输入的稳态跟踪误。
二、实验设备l )、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稍一台2 )、慢扫描示波器一台3 )、万用表一只三、实验原理图1-1 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它是由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和反相器组成。
图1-2为图1-1的原理方框图,图中K=R2/R1,121C R T =,232C R T =由图1-2求得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211221222110)()(T T KS T S T T KK S T S T T KS U S U ++=++=(1)而二阶系统标准传递函数为:对比式(1)和(2),得21T T K n =ω,K T T 124=ξ若令T1=0.2S ,T2=0.5S ,则k n 10=ω,k 625.0=ξ调节开环增益K 值,不仅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和ξ的值,还可以得到过阻尼(ξ>1)、临界(ξ=1)和欠阻尼(ξ<1)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1)当k>0.625,0<ξ<1,系统处在欠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1sin(111)(2120ξξωξξω-+--=--tg t e t u d t n式中21ξωω-=n d 图1-3为二阶系统欠阻尼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当k=0.625时,ξ=1,系统处在临界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t w n n e t u -+-=)1(10ω如图1-4为二阶系统工作临界阻尼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当k<0.625时,ξ>1,系统工作在过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临界阻尼时的单位阶跃响应一样为单调的指数上升曲线,但后者的上升速度比前者缓慢.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根据图1-1,调节相应的参数,使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5(0.21)KG S S S =+2 、令ui( t ) = lv ,在示波器上观察不同K ( K =10 ,5, 2 ,0.5)时的阶跃响应的波形,并由实验求得相应的σp 、tp 和ts 的值。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集成化:智能控制技术将更加集 成化,能够实现多种控制技术的 融合和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网络化:智能控制技术将更加网 络化,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信息 共享。
绿色化:智能控制技术将更加绿 色化,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和环保 要求。
控制系统的网络化与信息化融合
网络化控制: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
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方法
状态空间法: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频率响应法: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极点配置法:通过配置系统的极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线性矩阵不等式法: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方法
基本概念:最优控制、状态方程、控制方程等 设计步骤:建立模型、求解最优控制问题、设计控制器等 控制策略: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非线性最优控制等 应用领域:航空航天、机器人、汽车电子等
动态性能指标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恢复到平衡状态 快速性:系统在受到扰动后恢复到平衡状态的速度 准确性:系统在受到扰动后恢复到平衡状态的精度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保持稳定状态
抗干扰性能指标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 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准确性: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 保持原有的精度和准确性
信息化控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
融合趋势:网络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应用领域: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都将受益于网络化与 信息化的融合
控制系统的模块化与集成化发展
模块化:将复杂的控制系统分解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便于设计和维护 集成化:将多个模块集成为一个整体,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发展趋势:模块化和集成化是未来控制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659P)
手动控制
人在控制过程中起三个作用: (1)观测:用眼睛去观测温度计和转速表的指示值;
(2)比较与决策:人脑把观测得到的数据与要求的数据相比较,并进行
判断节,如调节阀门开度、改变触点位置。
ppt课件 4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数控车床按预定程序自动切削,人造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并回收
ppt课件 6
控制系统分析:已知系统的结构参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求取系
统的动态、静态性能指标,并据此评价系统的过程称为控制系统分 析。
控制系统设计(或综合):根据控制对象和给定系统的性能指标,
合理的确定控制装置的结构参数,称为控制系统设计。 被控量 :指被控对象中要求保持给定值、要按给定规律变化的物理 量。被控量又称输出量、输出信号 。 给定值:系统输出量应达到的数值(例如与要求的炉温对应的电 压)。 扰动:是一种对自动控制系统输出量起反作用的信号,如电源电压
闭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
与控制作用之间存在着负反馈的控制 方式。采用闭环控制的系统称为闭环
控制系统或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
是一切生物控制自身运动的基本规律。 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
力的闭环系统。
优点:具有自动补偿由于系统内部和外 部干扰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偏差)的
能力,因而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精度。
脑
手
输出量 (手的位置)
ppt课件
16
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ppt课件
17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名词术语和定义
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
ppt课件
18
1.2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原理讲义
第六讲例:解: (1) 求A 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由0λ=I -A ,有又由:11()λ-=I A v 0,可求得再求λ2=-1的一个广义特征向量: 而33()λ-=I A v 0 (2) 求变换后的A 、B 、C 阵:于是,可得110010002-⎡⎤⎢⎥=-⎢⎥⎢⎥⎣⎦~-1A =Q AQ[]010000102301100u y ⎡⎤⎡⎤⎢⎥⎢⎥⎢⎥⎢⎥⎢⎥⎢⎥⎣⎦⎣⎦•x =x +=x12312λλλ==-=111⎡⎤⎢⎥=-⎢⎥⎢⎥⎣⎦1v 2()λ-=-21I A v v 101⎡⎤⎢⎥∴=⎢⎥⎢⎥-⎣⎦2v 3124⎡⎤⎢⎥∴=⎢⎥⎢⎥⎣⎦v []123111102114⎡⎤⎢⎥=-⎢⎥⎢⎥-⎣⎦Q =v v v 25216339121-⎡⎤⎢⎥∴=-⎢⎥⎢⎥⎣⎦-1Q 291319⎡⎤⎢⎥⎢⎥⎢⎥=-⎢⎥⎢⎥⎢⎥⎢⎥⎣⎦~-1B =Q B []111=~C =CQ特殊情况:若A 阵为Companion matrix ,且λ1为m 次重根(仅有一个独立特征向量),其余n-m 特征值互异,则四、状态方程的共轭模态形 1、目的为把具有复数特征值的矩阵化简,又避免在矩阵中出现复数,以便在计算机上计算,最常用的办法是把状态方程化为模态型; 2、模态矩阵的构成 设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为: A 阵的模态矩阵即为:3、化A 为模态形的变换矩阵的求取: 其中:v σ, v ω是A 的对应于特征值λ1的特征向量的实部和虚部 例:将矩阵A 化为共轭模态形。
01256⎡⎤=⎢⎥--⎣⎦A解:由A 的特征方程,有求对应于λ1的特征向量,有11()λ-=I A v 01111111222222211111221111111111111211111111................2!(1)!..........m m n n n n n d d d d d m d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Q 21....n m n m n n m λλλ----⎡⎤⎡⎤⎢⎥⎢⎥⎢⎥⎢⎥⎢⎥⎢⎥⎢⎥⎢⎥⎢⎥⎢⎥⎢⎥⎢⎥⎢⎥⎢⎥⎢⎥⎢⎥⎣⎦⎣⎦12,j j λσωλσω=+ =-σωωσ⎡⎤=⎢⎥-⎣⎦J []σω=P vv 2det()6250λλλ-=++=I A 123434j j λλ∴=-+ =--11103434j j ⎡⎤⎡⎤⎡⎤==+⎢⎥⎢⎥⎢⎥-+-⎣⎦⎣⎦⎣⎦v解出:故变换矩阵P 即为 即可求得矩阵A 的模态形为2-5 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SISO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高阶差分方程为:对应的脉冲传递函数为:注意到以下对应关系:因而以上关于连续系统的讨论均可用于离散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讲义
第四讲二、并联分解:1、分解为对角线(Diagonal)标准形:设此时系统的频域描述G (s ),其分母只有简单极点,不含重极点,则G (s )可分解为:其中: 令 于是,有 反变换,即有写成矩阵形式,为 而故 即例:设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326()6116G s sss =+++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故可得1()()()ni i ic Y s G s U s s λ===-∑[]lim ()()(1,2...)ii i s c s G s i n λλ→=-=()()(1,2...)iiU s X s i n s λ==-()()()i i isX s X s U s λ=+()()()(1,2...)i i i x t x t u t i n λ∙=+=10...010.............0.0...1n uλλ∙⎡⎤⎡⎤⎢⎥⎢⎥⎢⎥⎢⎥=+⎢⎥⎢⎥⎢⎥⎢⎥⎣⎦⎣⎦x x 1()()nii i Y s cX s ==∑ 1()()niii y t c xt =∴=∑[]1n y c c =x3266()6116(1)(2)(3)G s s s s s s s ==++++++ 123123λλλ=-=-=-123363c c c ==-=[]100102010031y 363u ∙-⎡⎤⎡⎤⎢⎥⎢⎥∴=-+⎢⎥⎢⎥⎢⎥⎢⎥-⎣⎦⎣⎦ =-x x x2、分解为约旦(Jordan )标准形对应系统存在重极点的情况。
不妨设λ1为重根,次数为3。
高于3次的重根,可如法处理。
因我们总可先计算重根,再计算单根,这并不失讨论问题的一般性。
设其中: 令故有:反变换,即得于是,有1114100010011....1n u λλλλλ∙⎡⎤⎡⎤⎢⎥⎢⎥⎢⎥⎢⎥⎢⎥⎢⎥=+⎢⎥⎢⎥⎢⎥⎢⎥⎢⎥⎢⎥⎢⎥⎢⎥⎢⎥⎣⎦⎣⎦x x 00而,输出方程为: 即131112324111()()()()()ni i i c c c c G s s s s s λλλλ==+++----∑[]lim ()()(4,5,...)ii i s c s G s i n λλ→=-=1(1)11(1)1dlim()()(1)!d (1,2,33)j rjj s c s G s j sj r λλ--→⎡⎤=-⎣⎦-==12321131()()11()()()()()()11(4,5...)()()()()i i X s X s U s s U s s X s X s i n U s s U s s λλλλ==--===--32121131()()()()()()()()()()(4,5...)()()i i X s X s X s X s s s U s U s X s X s i n s s λλλλ==--===--11122123313(4,5...)ii i x x x x x x x x u x x u i n λλλλ∙∙∙∙⎧=+⎪⎪=+⎪⎨⎪=+⎪⎪=+=⎩11112213344()...n n y t c x c x c x c x c x =+++++[]1112134n y c c c c c =x结论:如果传递函数只有简单极点,必然可以把A 阵化为Diagonal 标准形;当传递函数有重极点时,系统矩阵必为Jordan 标准形. 三、由系统方框图导求状态空间表达式:例:系统的方框图如下所示,求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一、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控制方法,使系统在受到扰动时,能够自动地、准确地、快速地恢复到平衡状态。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类型、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内容,帮助学员全面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按照预定规律运行的过程。
自动控制的核心在于控制器的设计,它能够根据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自动地调整控制量,使系统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的闭环系统。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控制的物理过程或设备,控制器负责产生控制信号,传感器用于测量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执行器则根据控制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
三、控制系统的类型1. 按控制方式分类(1)开环控制系统:控制器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直接产生控制信号。
开环控制系统简单,但抗干扰能力较差。
(2)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器依赖于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通过反馈环节产生控制信号。
闭环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但设计复杂。
2. 按控制信号分类(1)连续控制系统:控制信号是连续变化的,如模拟控制系统。
(2)离散控制系统:控制信号是离散变化的,如数字控制系统。
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是描述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微分关系。
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系统在不同时刻的输出值。
2. 传递函数模型传递函数模型是描述控制系统稳态性能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频率响应关系。
传递函数可以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它是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重要工具。
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 根轨迹分析:通过分析系统特征根的轨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讲义
自动控制原理讲义第一章概述1.1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1.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特点1.3自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1.4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数学模型与传递函数2.1控制系统的模型化2.2传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3电气系统的传递函数2.4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2.5热系统的传递函数2.6液压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三章时域分析与性能指标3.1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3.2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3闭环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3.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1根轨迹的定义与性质4.2根轨迹的绘制方法4.3根轨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4.4根轨迹法的应用举例第五章频域分析与稳定性5.1频域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5.2 Nyquist准则与稳定性判据5.3 Bode图与频率响应5.4频域法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第六章频域设计与校正6.1控制系统的校正问题6.2极点配置法与频率域设计6.3 Bode积分法与相位校正6.4全套控制器的设计与校正实例第七章系统鲁棒性与鲁棒控制7.1系统鲁棒性的定义与评估7.2H∞控制理论与方法7.3鲁棒控制的应用举例与原理第八章自适应控制8.1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8.2参数识别与模型跟踪8.3自适应控制器设计与应用例子8.4自适应控制的发展与前景第九章非线性系统与控制9.1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性质9.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9.3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9.4非线性系统的应用实例第十章控制系统优化与参数优化10.1控制系统的优化问题10.2优化理论与方法10.3控制器参数优化的举例与原理第十一章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11.1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2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例子11.3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4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例子第十二章智能控制与拓展12.1智能控制基本概念与发展12.2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例子12.3控制系统的拓展与创新结语自动控制原理的讲义主要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基本特点,以及自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自动控制原理讲义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稳定性
快速性
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恢复稳定状态的能 力。
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即达到稳态 值所需的时间。
准确性
抗干扰性
系统输出信号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大小, 反映系统的控制精度。
系统在外部干扰下仍能保持稳定和准确输 出的能力。
03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线性微分方程
定义
线性微分方程是描述系统动态 行为的数学模型,其形式为 y''(t) + 2*y'(t) + y(t) = 0。
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复合 控制系统等。
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
生产线上各种机器、设备、过程的自动控制,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交通运输
列车、船舶、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提高运 输效率和安全性。
航空航天
飞行器的自动驾驶系统、导航系统、姿态控 制系统等,保证安全和准确。
农业
农业机械、灌溉系统、温室环境的自动控制,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闭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输出反馈到输入端,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精确控制,抗干扰能力强。
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
输入信号
系统接收来自传感器或其他输入设备 发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
信号经过处理电路或控制器进行放大、 滤波、运算等处理。
输出信号
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执行机构或驱动器 输出到被控对象。
反馈信号
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 与原始输入信号进行比较。
02
该方法通过计算系统的特征多项式,并分析其根的分布来判断
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所有特征根都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分,则系统是稳定的;
自动控制原理 讲义01
人工调节过程的三步曲:
工调节过程的三步曲
1 眼—观测水位 2 脑—思维、决策 3 手—操作补水阀门
补水流量
水箱水位 用水流量
特点: 脑力、体力劳动频繁! 控制水平难以提高!
不适应调节复杂的生产过程!!
水箱水位 自动控制系统
杠杆 控制器
闸阀 执行器
浮子 检测变送器
补水流量
控制装置: 检测变送器 执行器 控制器
水箱水位
用水流量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组成 及控制系统的原则性方框图
用水流量 水位设定值 控制信号
杠杆
水位测量值
闸阀
补水流量
水箱
水位
浮子和连杆
控制信号 控制量 干扰 被调量
比较器
给定值
偏差 测量值
控制器
执行器 检测变送器
被控对象
关注共性:
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 设备、信号的名称.
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节机理 ---- 依据偏差调节,消除偏差为目的。
课的主要内容 及承上启下的关系
控制系统的 数学模型
时域分析法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简单控制系统的 性能设计方法
根轨迹法 设计与校正 (定性)
频域法 设计与校正 (定性)
本课程设计到的 基础理论知识
付氏变换
电路基础知识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水箱水位的人工调节 水箱水位的自动调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组成及原则性方框图
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类别
按系统 结构分类 按给定值 特性分类 按系统模型 特征分类 按执行机构 特性分类 按系统传 输信号形式分类 闭环
控制系统名称
开环 (反馈) (前馈)
自动控制原理讲义
自动控制原理:以自动控制系统为对象,学习研究从各类控制系统所抽象出来的,具有共性的规律(组成原理,数学模型,各种分析方法及基本设计方法)。
抽象性、综合性较强,用较多的数学工具解决应用问题。
第一章1.1 引言1.1.1 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不需要人直接参与,而使被控量自动的按预定规律变化的过程,叫自动控制。
①不需要人直接参与;②被控量按预定规律变化。
(2)自动控制系统:为实现某一控制目标所需要的所有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体①实体;②有机组合1.1.2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自动控制应用极为广泛,在工业、国防、航空航天、交通、农业、经济管理、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处处可见。
1.1.3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40~60年代,称为“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三大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2)第二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60~70年代,称为“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3)第三阶段。
时间为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
70年代末,控制理论向着“智能控制”方向发展。
(1)被控对象(2)被控量(被调参数,输出量)(3)给定量(参考输入量,给定信号)(4)扰动量(扰动输入量,扰动信号,干扰量)(5)测量信号(6)偏差信号(详见课本)1.2 自动控制技术中的基本控制方式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按有无反馈,即按结构分为三大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
给定信号 f(t)输出信号c(t)e(t)控制器执行机构对象检测仪表_ 扰动信号开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1.2.1 开环控制系统(1)定义开环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示意图:优点: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成本低缺点:控制精度低、对扰动没有控制能力。
用于输出精度要求低的场合。
若出现扰动,只能靠人工操作,使输出达到期望值1.2.2 闭环控制系统——重点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也称为反馈控制①系统的输出参与控制,系统结构图构成回路②依靠偏差进行控制的系统,只要偏差存在,就有控制作用,其结果试图使偏差减小③控制精度高④对系统内部除反馈通道和给定通道外的一切扰动都有抑制作用⑤引起振荡1.2.3 复合控制系统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控制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讲 例3:试求下列传递函数阵的最小实现。
解: (1) 将G(s)改写成标准格式
(2) 此地采用能观标准实现,有
首先构造Rc ,可得 而
故有
2222113131()123131s s s s s s s s s s s +⎡⎤⎢⎥
++++=⎢⎥
+⎢⎥
⎢⎥++++⎣⎦G 2
10110
112()31
s s s s ⎡⎤⎡⎤
+⎢⎥⎢⎥⎣
⎦⎣⎦=++G 01011110131201(2141)
a a n r m nm ⎡⎤⎡⎤
∴= = = = ⎢⎥⎢⎥
⎣⎦⎣⎦
= ==2 →⨯=⨯b b x []010100100001103001031112001010000101m m o m
m o o m m a a -⎡⎤⎢⎥
--⎡⎤⎢⎥
∴== ⎢⎥⎢⎥--⎣⎦⎢⎥-⎣⎦
⎡⎤⎢⎥
⎡⎤⎡⎤⎢⎥ == ==⎢⎥⎢⎥⎢⎥⎣⎦⎣⎦
⎢⎥
⎣⎦
0I A I I b ΒC 0I b (3) 判断
能控性,有 0
(,,)o
o
∑=A B C 231110215312011
13221021531380
1
1
1
3
2
8
5c o o o o o
o o rank rank ρ⎡⎤=⎣⎦---⎡⎤
⎢⎥---⎢⎥=
=⎢⎥---⎢⎥---⎣⎦
Q B A B A B A B 故 不能
控,再按能控性进行分解: 0(,,)o o ∑=A B C 111100120010100101c ⎡⎤⎢⎥⎡⎤⎢⎥== ⎢⎥⎢⎥⎣⎦
⎢⎥
⎣⎦ Α0
R ΙΙ11
111
2122c c -⎡⎤⎡⎤⎡⎤
== ⎢⎥⎢⎥⎢⎥⎣⎦⎣⎦
⎣⎦ F 0Α0Ι0R R F F ΙΙ0Ι1
111
1
11
2
100110021101101c
----⎡⎤
⎢⎥-⎡⎤⎢⎥
==
⎢⎥⎢⎥
--⎣⎦⎢⎥-⎣⎦
Α0R ΑΙ_
1
210
1110100110
012c o c --⎡⎤
⎢⎥--⎢
⎥∴== ⎢⎥
--⎢⎥
--⎣⎦
ΑR ΑR _
110010000c o -⎡⎤
⎢⎥
⎢
⎥== ⎢⎥
⎢⎥⎣⎦ B R B _
10100101o c ⎡⎤
== ⎢⎥
⎣⎦
C C R
(4) G (s)的最小实现1111(,,)∑=A B C 即为:
第5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1 Lyapunov 定义下的稳定性
一、外部稳定性与内部稳定性 1、外部稳定性
即经典控制理论按照系统输入-输出特性判定系统稳定性的方法(BIBO)。
最主要的方法是:Routh 、Hurwitz 、Nyquist Criterion 等。
这种方法主要解决了SISO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2、内部稳定性
即按照系统内部状态的特性判定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最主要的方法就是:Lyapunov 第二方法。
这种方法不但对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十分有效,而且也能解决时变、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二、Lyapunov 对稳定性的定义 1、平衡状态x e
平衡状态是指任何系统在零输入情况下,系统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即 按照此定义,对连续定常系统: 如果x e 是平衡状态,则有
若A 非奇异,则x e =0;若A 奇异,则x e 有无穷个。
仅讨论位于坐标原点的稳定性问题。
2、Lyapunov 对稳定性的定义 (1)稳定
任选一实数ε>0,对应一实数δ>0,使得当
1111211010110101-⎡⎤⎡⎤⎡⎤
∴= = =⎢⎥⎢⎥⎢⎥
-⎣⎦⎣⎦⎣⎦
A ΒC 00()(,,(),())
t t t t t =x Φx u 0(,,,)
e e t t =x Φx 0()()()t t ∙
= x Ax u =0e =Ax 0
时,恒有
则称系统的平衡状态x e 是稳定的。
其中:范数
=x
一般说来,δ与ε有关,也与t0 有关。
如果δ与t0 无关,则称x 是Lyaponov 意义下的一致稳定(uniformly stable)。
(2)渐近稳定( AS :asymptotically stable ) 若x e 是Lyapunov 意义下的稳定,且有
则称系统的平衡状态x e 是渐近稳定的。
如果δ的大小与t 0 无关,则称x 是Lyaponov 意义下的一致渐近稳定。
对时变系统,一
致渐近稳定比AS 更有实际意义。
对时不变系统两者是等价的。
(3)大范围渐近稳定
若x e 是渐近稳定的,且其渐近稳定的范围是整个状态空间,那么平衡状态x e 是大范围内的渐近稳定。
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平衡状态;
线性定常系统:若x e 是AS ,那么它一定是大范围AS 的。
(4)不稳定
00(,)
e t δε-≤x
x 0
e t t ε-≤ ≥x
x lim ()e t t →∞
-=0
x
x
如果对某一实数ε>0,无论δ取得多么小,由s (δ)内出发的轨迹,只要其中有一条轨迹越出s (ε),则称x e 为不稳定。
5-2 Lyapunov 第一方法
一、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定理: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阵的所有特征值都具有负实部。
(内部稳定或状态稳定.)
例:试分析下列系统的稳定性
解: (1) 求A 阵的特征值为 故系统不是渐近稳定的; (2)判定系统的外部稳定性(BIBO),有
系统的极点位于根平面的左半平面,因而系统是外部稳定的。
系统内部不是AS ,而外部是BIBO 稳定的,从而说明了采用零极点对消的方法来校正系统的局限性。
小结:
(1)AS 是指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属内部稳定性,也即状态稳定性; (2)BIBO 稳定性是指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即外部稳定性; (3)系统内部稳定必然外部稳定,但外部稳定并非内部稳定;
(4)若系统是BIBO 稳定的,且又能控能观,则系统一定是渐近稳定的。
5-3 Lyapunov 第二方法
一、标量函数的正定性、负定性和不定性 1、正定性
如果对所有在域s 中的非零向量x ,均有V(x )>0,仅在x =0处有V(x )=0,则称标量函数V(x )在域s 内是正定的;
[]06211101u y ∙
-⎡⎤⎡⎤
=+⎢⎥⎢⎥-⎣⎦ ⎣=
⎦ x x x 1
2det()(2)(3)23
λλλλλ-=-+→= =-I A []1
162()()01111213(3)(2)3
s
G s s s s s s s s ----⎡⎤⎡⎤=-=⎢⎥⎢⎥
-+⎣⎦⎣⎦
-== → =-+-+C I A B
122
122.V())x ex x x x ⎡⎤ =+ (=→
⎢⎥⎣⎦x x 是正定的。
2、负定性
如果对所有在域s 中的非零向量x ,总有V(x )<0,仅在x =0处有V(x )=0,则称标量函数V(x )在域s 内是负定的;
2112.V()ex x x x 2 =--(4 + ) → x 是负定的
3、半正定性和半负定性
如果在域s 中,对x =0及某些状态x ,有V(x )=0;对s 中所有其它状态,均有
V(x )>0,则称标量函数V(x )在域s 内是半正定的;
如果V(x )是半正定,则-V(x )是半负定的;
12.()ex V x x 2 =(3 +5 ) → x 是半正定的,
12()V x x 2 =-(3 +5 ) → x 是半负定的。
4、不定性
无论域s 多么小,在域s 内,V(x )能正能负,则称标量函数V(x )是不定的;
2
122.()ex V x x x =+ → x 是不定的,
二、二次型函数的正定性
设V (x)是一个二次型标量函数,即,
并设P 是实对称矩阵,当x ≠0时,有V (x )>0,则称V (x )是正定的。
Sylvester 准则:
1、二次型函数V(x )为正定的充要条件是P 的各阶主子式为正,即
2、二次型函数V(x )为负定的充要条件是P 的各阶主子式满足下列条件: []11111
1....
()..........
..........n T n n nn n p p x V x x p p x ⎡⎤⎡⎤
⎢⎥⎢⎥== ⎢⎥⎢⎥⎢⎥⎢⎥⎣⎦⎣⎦
x x Px 1111112112122
1....00 0
....n n nn
p p p p p p p p p >
> ...... >
0i i i >⎧∆
⎨<0⎩
为偶数
为奇数
应用Sylvester 准则,有 故v (x )是正定的。
222
123122313.()4224T ex V x x x x x x x x x ==10+++--x x Px []11
2
3231012()141211T x V x x x x x -⎡⎤⎡⎤
⎢⎥⎢⎥==- ⎢⎥⎢⎥
⎢⎥⎢⎥--⎣⎦⎣⎦
x x Px 1230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