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检测3

合集下载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三维设计复习题3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三维设计复习题3

第一部分第四章第3课时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09·广东高考)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A.地下水位下降B.河水流速减慢C.淤积速度加快D.出现侵蚀后退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意在考查考生对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在河口地带沉积而成,当河流入海泥沙量减少时,原有沉积平衡被打破,沉积量减少,而海浪作用相对加强,故会出现侵蚀后退现象。

答案:D2.(2009·广东高考)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

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解析:水下沙坝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是因为河水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流速减慢,泥沙堆积而成。

答案:B下面图1为我国华南某河流一河段曲流示意图,图2为该河流下游剖面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3为从上游往下游观看河道横剖面的流速分布图,该图最可能代表的横剖面水流速度的分布是图1中的()A.甲B.乙C.丙D.丁解析:图3中河的左岸水较深且流速较快,图1中甲、丙横剖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应该陡些、深些,流速应略快些;乙横剖面水流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右岸应该陡些、深些,流速略快些。

故选D。

答案:D4.下列能正确反映河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由图2可知,河流水位有时高于地下水位,有时低于地下水位。

故选A。

答案:A5.当河水处于最低水位时,该河流的河口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水土流失B.滑坡C.咸潮D.凌汛解析:华南地区的河流如珠江等河水处于最低水位时,海水易倒灌,进入河口地区,出现咸潮灾害。

故选C。

答案:C读某地区城镇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已知①、②、③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④、⑤、⑥是比①、②、③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

据此回答6~7题。

6.受地形影响,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呈条带状分布的是()A.①B.②C.③D.⑤解析:山区由于地形起伏的影响,城市往往沿着山谷发展,并呈条带状分布,因此,只有②、⑤两城镇具有发展成条带状分布的可能,而⑤是比②级别低的乡镇。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3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3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十一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技术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引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

答案:D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B.质量C.类型D.区位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区位对工业来说最为重要。

答案:D3.下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解析: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对其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因而图中的先儒之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B(2009·北京高考)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第4~5题。

4.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坐标图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环境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臵北移,在中纬度,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增,而在高纬度递减明显。

答案:C5.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平流层气温降低。

答案:B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解析: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3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3

第三部分第十六章第2课时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解析: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答案:A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析: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答案:C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转移的趋势在加大。

据此完成3~4题。

3.跨国公司将汽车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B.本国汽车市场饱和,急需开辟海外市场C.中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靠近中国市场,利于产品本土化解析:中国汽车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并不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答案:C4.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迁出,肯定会削弱该区域的经济实力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C.产业转移改变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D.对转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解析:产业转移可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答案:B(2010·临沂质检)下图为某企业空间扩展的过程,图中1~8为扩展的顺序,其扩展过程可分为Ⅰ、Ⅱ两个阶段。

读图回答5~7题。

5.在Ⅰ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A.人口多、规模小的市场B.距离近的市场C.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D.距离远的市场解析:企业的扩展之初,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竞争力也不足,因此总是优先选择与企业距离近的市场。

【高中地理】山东省单县一中2011届高三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人教课标版

【高中地理】山东省单县一中2011届高三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人教课标版

山东省单县一中2011届高三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命制关广金审核曹艳时圣彦2011.3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某校学生在此交流,途径①—④时发现,②地森林生长最旺盛,请分析原因可能是A.因地势较低,热量远优于其他三地B.因处于山脊,地势高,光照条件最好C.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D.因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其他地区丰富2.③地森林比①地长势较好的原因可能是A.③地日照较强,太阳辐射收入多于①地B.③地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比①地好C.③地气温较①地高,且日变化大D.③地降水较多,水源比①地充足2010年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闭幕,给世界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读图回答3-4题。

3.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年降水量(mm ) 月均温(℃) 10 25300 600 9000 305 15 20 -5图例年降水量 月均温甲乙丙丁①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②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③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 ④昼变长,夜变短 ⑤昼先变长后变短 ⑥昼先变短后变长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⑥ D. ②④4.市民张先生乘坐的公交车在卢浦大桥上,正好能看到初升的太阳照耀在世博中心馆狭长的外墙上,特别光亮,对照地图判断该现象出现的时间,以下解释最合理的是A. 一年中任何时候,日出正东方B. 靠近秋分日前后,日出正东方C. 靠近夏至日前后,日出东北方D. 靠近冬至日前后,日出东南方图1为某天气系统图,回答5、6题。

5.此时图中A .城市被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B .a 地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降水C .c 地刮西北风D .b 地雨过天晴6.图2中沿甲乙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图5表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状况,读图回答7-8题。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3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3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010年佛山质检)长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每天的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17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白天短(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夜间长。

完成第1题。

1.小麦、亚麻、油菜等属于长日照植物,棉花、玉米、谷子等属于短日照植物,关于两类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长日照植物适合中、低纬度地区B.短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C.长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D.短日照植物适合高、低纬度地区(2010年沈阳检测)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

完成2~3题。

2.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A.河谷农业B.灌溉农业C.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3.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

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④病虫害较少⑤热量条件好A.①②③〖DW〗B.①②④C.②③④〖DW〗D.①②⑤(2010年陕西四校联考)读下图,完成4~5题。

4.形成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与生态;科技B.城市化与水土流失;耕作方式C.产业结构调整;生物技术D.农业政策与人口政策;生产投入5.2002年人均粮食产量突变的可能原因是()A.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减少B.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了生产率C.该年份风调雨顺,农业增产D.因市场因素,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读下面材料,回答6~7题。

东方市是海南省北运瓜菜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瓜果蔬菜北运。

2009年种植的品种有:圆椒、尖椒、黄瓜、苦瓜、番茄、茄子等蔬菜,供应时间在2009年11月~2010年4月,西瓜供应时间在2009年11月~12月。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测试题3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测试题3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课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题组一:岩石圈物质循环(2010·河南豫南九校二次联考)如下图: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

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 B )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2.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 B )①高压②石灰岩分布③岩浆活动④风化侵蚀作用强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石灰岩和页岩都是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题组二:风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2009·山东临沂模拟)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B )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解析读图可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4.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C,800 mm)(15°C, 900 mm)(7°C,5 mm)(23°C,2 900 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A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解析由上题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甲地与乙地年降水量接近,因此岩石风化深度两地大致相同。

题组三: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3)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

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第2课时山地的形成题组一:地质构造的判断(2010·江苏样题)右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不.会A.带来沿海风暴潮B.诱发地质灾害C.缓解高温酷暑D.引发沙尘暴2.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从图中可知A.右图中剖面是东西向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3.读下图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C.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4-5题。

4.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是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5.该省工业主导产业是A.机械制造B.有色冶金C.能源工业D.轻纺工业右图图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①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中心商务区整体外迁B .城市规模缩小,用地紧张C .郊区基础设施比城区更完善D .郊区交通通达度提高7.图②反映了该城市A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B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C .城市规模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D .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下表)。

回答8-9题。

8.对三种方案的评价准确的是A . A 方案环境效益最好B . B 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C . C 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D . C 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A .黄土高原B .江汉平原C .四川盆地D .两广丘陵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A .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 .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C .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D .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11.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4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我国铁矿石主要进口来源示意图材料二:1996-2007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及均价材料三:加工贸易是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但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从事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附加价值低。

2011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1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农七师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地 理 试 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图1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

读图1回答第1~2题。

1.2000~2020年,我国 ( ) A .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 B .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D .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 A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 .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人口大量外迁 图2圆圈为纬线圈(66°34′),它穿过两个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地球自转 角速度为零,据图完成3~4题。

3.当纬线圈内各地太阳高度角始终大于0°时 ( ) A .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B .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相等 C .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4.对图中甲地的叙述可信的是 ( ) A .位于东半球的陆地上 B .能够看到大面积的阔叶林 C .处于环球自然灾害带 D .具有极昼现象等旅游资源图1读图回答5~6题。

5. ①地降水大于②地,其主要原因是 ( ) A .①地位于沿海,②地位于内陆 B .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②地位于内陆盆地 C .①地受准静止锋控制,②地受副高控制 D .①地有暖流经过,②地有寒流经过6. ③④⑤所代表的三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③河为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 .③④两河注入印度洋 C .④河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D .⑤河为内流河 图4是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7~8题。

图47.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 A .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 .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 .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D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8.沿图4中甲乙线,,从甲至乙植被类型的变化依次是 ( ) A .高寒草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高寒荒漠、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地理环境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江苏省2011年高考三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江苏省2011年高考三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江苏省2011年高考三模拟考试地 理 试 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l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

满分1202.请考生将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回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厦共l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反映的是我国M 、N 、P 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夏至日情况的一组是A .M 1、N 1B .M 2、N 2C .M 1、P 2D .N 1、P 22.三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P 、M 、NB .M 、N 、PC .N 、M 、PD .P 、N 、M2009年7月2 2日,我国成都至上海一线的人们有幸观测到一次壮观的日全食。

所谓“食"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和月食就是这样出现的。

下图为日食形成原理图。

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表示了三个天体系统B .图中月球和地球位置对调可能会形成月食C .日地之间的距离是l 光年D .地球、月球和太阳在同一直线上时,一定会发生月食或日食4.日全食最壮观的景象如下图所示,图中可见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 .影响南方地区的降水B .影响北方地区的无线电长波通信C .长江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 .流星现象多发读我国27°N 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5-7题。

5.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A.落叶阔叶林B.热带雨林C.高山灌丛草甸D.常绿松林6.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从上游向下游的排列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7.该地居民主要分布在A.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B.河谷西侧山麓地区C.山脉西侧山麓地区D.山脉东侧森林地区读影响我国某地比较稳定而常见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8~10题。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3陆地水和洋流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3陆地水和洋流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03 陆地水和洋流(新课标全国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12分)图8(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答案】(28分)(1)(10分)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了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水资源利用等问题。

解题时要根据图文材料先进行区域定位,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 B.55m C.60m D.65m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

2011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检测3

2011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检测3

第三讲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解析】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甲位置时,处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南半球为夏季),因三峡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

【答案】 1.B 2.C(2009年苏锡常镇调研)右图中A、B两地同在40°N纬线上,读图回答3~4题。

3.若北京时间同一时刻两地杆影的指向如右图所示,则可知B地位于A地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正东方D.正西方4.若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和影长相等,则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5°S B.5°NC.23°26′S D.23°26′N【解析】此刻,A地的杆影指向正北方,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A地的正南方;而此时B 地的杆影指向东北方,说明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B地的西南方。

又知A、B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故B地位于A地的正东方。

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与影长相等,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A地所在的40°N纬线以南45°的地方,即5°S。

【答案】 3.C 4.A(2009年东北联考)托勒密大约于公元90年出生在希腊。

下图是他描述的成角日晷仪,它被用来测量太阳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确定当时黄赤交角大约为()A.24°11′B.22°51′C.23°26′D.23°51′6.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4、5月或7、8(2009下面是某地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7~8题。

成都市2011届高三三诊地理题及答案

成都市2011届高三三诊地理题及答案

成都市201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图1是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

1.①地的自然带为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20世纪80年代以来,①地成为世界电子工业投资的热点区域,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有A.丰富的矿产资源B.雄厚的技术力量C.广阔的市场D.大量廉价劳动力3.2011年3月24日,②地发生了7.2级地震,这次地震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是A.海啸B.滑坡C.核泄漏D.赤潮下图2是欧洲四条河流处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B.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地区、欧洲南部、欧洲东部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地区D.欧洲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5.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关于四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B.③河流结冰期长C.②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小D.④河流水流湍急图3是我国某省会城市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7.关于该城市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由城市中心向四周递减B.高温区大致呈环状分布C.气温由郊区向城市中心递减D.西部气温明显高于东部8.关于该城市中心气温高或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建筑密集,气温高于周围地区B.工业、商业集中,气温高于周围地区C.绿化面积增加,气温低于周围地区D.人口大量迁入,气温低于周围地区9.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角度,该城市工业区的最佳位置是A.东南和西南的郊区B.东北和西南的郊区C.东南和西北的郊区D.西北和东北的郊区10.①地6月20日的日出时刻约为当地地方时A.3:50 B.5:30 C.6:42 D.9:3411.在这段时间内,每天A.①地比②地更先看到日出B.②地比①地的公转速度更快C.①地比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小D.②地比①地昼长和夜长的差值更大36.(36分)图9是北美部分地区图,图中虚线为年无霜期等值线(单位:天)。

2011届高考地理专练综合测试题3

2011届高考地理专练综合测试题3

城市练习【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有一至二个正确答案)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是指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C.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D.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2.城市大致出现在()①定居农业出现时期②手工业、商业和农业分离时期③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时期④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时期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3.从自然条件看,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A.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B.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和平原地区C.高纬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D.人口密度低,经济落后的地区4.世界上有三大片城市密集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的是()A.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东海岸B.大致北纬60°以南的欧洲地区C.日本、朝鲜半岛、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D.美国的东北部地区5.株洲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在该城市交会的铁路干线有()A.京沪线、湘黔线、陇海线B.京九线、浙赣线、襄渝线C.焦枝线、湘桂线、枝柳线D.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6.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7.现在在我国许多城市主干道实行“出租汽车单双日休息制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主要是()A.削弱出租汽车与公交车的竞争能力B.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C.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D.提高公交系统工人的工资8.有关城市分布的叙述,最恰切的是()A.沿海地区城市密度大B.科技发达地区城市密度大C.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密度大D.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9.下列不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是()A.农村劳动力过剩B.城乡联系更加紧密C.人口增长过快D.城市经济畸形发展10.下列既位于热带地区,又分布在高原上的城市是()A.拉萨和贵阳B.墨西哥城和巴西利亚C.达累斯萨拉姆和比勒陀利亚D.马德里和贝尔格莱德11.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有()A.乌鲁木齐、西安、兰州B.包头、太原、齐齐哈尔C.兰州、长春、包头D.乌鲁木齐、包头、兰州12.下列各组城市中,都是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A.阿伯丁和休斯敦B.曼彻斯特和匹兹堡C.鞍山和攀枝花D.抚顺和开滦13.下列各组城市均是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城市是()A.北京和巴黎B.堪培拉和伊斯兰堡C.莫斯科和新德里D.罗马和柏林14.下列城市中,最早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是()A.梵蒂冈和麦加B.拉萨和麦地那C.南京和开封D.加尔各答和巴格达15.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自然资源、交通等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大大减弱C.科技、旅游成为影响一些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D.军事、宗教等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仍很重要16.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又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是()A.德国B.美国C.英国D.法国17.因科技因素而兴起的城市是()A.底特律B.筑波C.波恩D.深圳1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是()①大城市发展的速度低于中等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出现③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提高④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19.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A.乡村和小城镇生活费用低B.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高C.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D.乡村和小城镇工作机会多20.下面四幅工业区布局规划示意图中,布局不合理的是()21.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20世纪50年代后,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B.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为33%C.大城市发展迅速,中小城市发展缓慢D.二次大战以前,城市水平大多很低22.城市环境污染是指()A.大气污染和水污染B.交通拥挤和社会秩序混乱C.住房困难和医疗、教育设施差D.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2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有()A.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B.制定有关法规,加强对城市的管理C.减少“三废”排放量,尽量集中污染源D.进行城市功能分区,扩大各区用地规模24.下图从t l-t4演变过程是一个()A.城市的形成过程B.城市的移动过程C.城市郊区化过程D.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25.我国特大城市最多的省(区)是()A.辽宁B.黑龙江C.河北D.山东26.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原因是()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7.与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相矛盾的是()A.北京的建设,其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B.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C.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攀枝花应发展为大城市D.我国沿海出现的城市群和城市带28.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正确叙述是()A.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高于发达国家C.目前在发达国家里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使城市化进程加快D.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9.考虑盛行风向因素,某工业区要布局:①化纤纺织厂②化工厂③绿化带④仓库⑤居民区最为合理的是:(选项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②④⑤①D.→⑤③④①②30.下图反映的现象是()A.郊区城市化B.大城市职能的分散C.卫星城的建设D.城市功能分区31.关于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商业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建筑物高大稠密B.主要活动是商品的交换,直接影响因素是消费人口的多少C.商业区的区位要求有广阔的市场D.中心商务区存在明显的分区,最中心以商务机构办公室为主32.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重工业才能集聚在一起,形成工业区B.工业区向市区外线移动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C.城市内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工业用地D.在规划工业区时,所有的城市应安排1~2个工业区为宜33.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前,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混杂B.工业革命期间工厂逐渐集中分布,低级住宅区就分布在工业区周围C.随着工业化的实现,高级住宅区形成,且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D.特大城市兴建了卫星城,使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均向卫星城移动34.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正确叙述是()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结果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D.每个功能区内部只具有一种功能35.关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的发展、更新和改造要考虑如何继承和保持城市特色B.在市场经济中城市的功能分区完全取决于地租的高低C.社会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影响,在工业区上表现最明显D.现阶段,历史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没有影响36.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经济因素主要有()A.原来的城市历史基础B.付租人收入的高低C.地区知名度的大小D.通达度的优劣37.关于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世纪的欧洲,行政中心往往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B.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城市围绕着寺庙布局C.工业社会的城市以中心商务区为中心D.在未来城市的地域结构中,以人为中心,市中心为住宅区38.下列城市功能区与地租关系的叙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解析】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甲位置时,处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南半球为夏季),因三峡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

【答案】 1.B 2.C(2009年苏锡常镇调研)右图中A、B两地同在40°N纬线上,读图回答3~4题。

3.若北京时间同一时刻两地杆影的指向如右图所示,则可知B地位于A地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正东方D.正西方4.若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和影长相等,则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5°S B.5°NC.23°26′S D.23°26′N【解析】此刻,A地的杆影指向正北方,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A地的正南方;而此时B 地的杆影指向东北方,说明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B地的西南方。

又知A、B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故B地位于A地的正东方。

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与影长相等,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A地所在的40°N纬线以南45°的地方,即5°S。

【答案】 3.C 4.A(2009年东北联考)托勒密大约于公元90年出生在希腊。

下图是他描述的成角日晷仪,它被用来测量太阳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确定当时黄赤交角大约为() A.24°11′B.22°51′C.23°26′D.23°51′6.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好望角附近风平浪静B.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逆风逆水C.华北平原处于返盐的季节D.印度此时盛行东北季风【解析】5题计算即可,360°×1183×12≈23°51′。

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时,时间为4、5月或7、8月。

好望角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风平浪静应是当地夏季,时间为1、2月份左右。

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由于大西洋表层海水流向地中海,不可能逆水。

印度盛行东北季风时是冬季。

华北平原返盐的季节是春秋季,有这种可能性。

【答案】 5. D 6.C(2009年启东期末)下面是某地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的经纬度是()A.76°S,120°W B.66.5°S,120°EC.86°S,120°E D.80.5°S,120°W8.在图中M至N时间段,太阳位于()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解析】由坐标图知,冬至日时该地太阳整日不落,可知该地位于南极圈以南,该地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为14°,与同经度上66.5°S上一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相差14°,则该地的纬度为66.5°+14°=80.5°S;当世界标准时(中时区区时)8点时,该地太阳高度最小,为0时或24时,可求出该地经度为120°W。

首先明确该点一天中太阳的几个方位:该地正午时(即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正北方的天空,0时(即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位于正南方的天空,从0时到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太阳位于东方的天空,正午以后则太阳位于西方的天空,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图中M至N时间段,太阳位于东南方向。

【答案】7.D8.A读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分布图,回答9~10题。

9.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场主要建在本国领土的()A.纬度较低地区B.人口稠密地区C.科技发达地区D.海拔较高地区【答案】 A10.世界各国大多采取向东发射火箭的方式将卫星送入轨道,主要考虑到()A.地球自转方向B.地转偏向力C.盛行风向D.海陆位置【答案】 A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道,当北京时间6时时,太阳运动至③点,测得当时太阳高度角θ为40°。

读图回答11~13题。

11.太阳在这一天中的运动过程为()A.②—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①C.②—①—④—③—②D.①—④—③—②—①12.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70°S,30°E B.70°N,150°WC.70°S,150°W D.70°N,30°E13.该日前后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B.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C.元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解析】图中地区这一天出现极昼现象,且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故此日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经正南,然后从正北方向落下。

当北京时间为6时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由此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50°W,故答案应在BC两选项中选择,又因为这一天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且该地这一天出现极昼,故该地应在北半球,C选项不正确。

由上题结论可推知,此日太阳直射在20°N,应为北半球的夏季,选项A表示春季,B表示秋季,D为农历九月初九,只有选项C,农历五月正值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11.B12.B13.C二、综合题14.(2009年泰安质检)根据材料及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傅科设计用来证明地球自转的摆叫做傅科摆。

把一个摆挂在北极的一个架子上,并且使它摆动,如果在它开始摆的时候,摆动平面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又指向一颗遥远的恒星,那么,3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45°和东经135°的经线;6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90°和东经90°经线,而那个恒星始终位于摆动平面。

这说明摆动平面同恒星的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而摆动平面和地球经线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90°的变化。

变化情况表明地球在自转。

材料二我国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

该小组从35米高处竖直向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右图所示)。

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到O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毫米。

(1)傅科摆不仅证明了地球自转,而且发现了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________度。

(2)在材料二的实验中:①偏移方向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______(东、西)偏离O点。

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____(东、西)偏。

②偏移距离的大小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南京________(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③偏移的规律根据(1)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偏移的原因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对地球自转的认识和相关的探究性活动。

第(1)题,材料中有“如果在它开始摆的时候,摆动平面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又指向一颗遥远的恒星,那么,3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45°和东经135°的经线”,表明地球在3小时转过了45°,每小时为15°。

第(2)题,本实验证明地球的自转问题,小球在实验中向东偏离,若在澳大利亚也是向东偏离。

线速度越大,小球偏离的越远,要获得最大的偏移距离,应在赤道地区进行实验。

高处的小球的运动线速度要比地面的O点大,根据其固有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落在竖直下落地点的东面。

【答案】(1)15(2)①东东②小赤道地区③在地球上,竖直下落的物体发生东偏;从两极向赤道偏移距离逐渐增加④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高度为H的物体原有水平速度较地面大,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原来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落在竖直下落地点的东面。

15.(2009年南京调研)读地球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太阳直射的经度为。

(2)此时地球公转线速度较(快或慢);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季节,造成北京地区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状况的特点是。

(5)此季节,南京附近长江的水位是一年中较的时期;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知,整个地球被平均分成12份,每份30°,代表2小时。

北京附近的经线是120°E,光照图中,0°经线为18点,则北京时间为第二天2点。

90°E为0点,则90°W为12点,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2)光照图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季,此时,地球公转线速度较快。

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皆为15°/时。

(3)此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

(4)冬季,造成北京地区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冷锋,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和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5)冬季降水少,南京附近长江是一年中的枯水期,水位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