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品读与研读”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扩展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正面临挑战。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 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水平,精心挑选适合的阅读材料。
材料的内容应引人入胜,具有多元化的主题,同时还应保持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设定合理的阅读目标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
目标可以是理解故事情节或文本主旨,也可以是掌握关键词汇或短语。
这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3. 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除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包括诗歌、小说、报纸、杂志等各种文本类型。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提升对不同文体和结构的理解能力。
4. 培养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布置课堂角落为阅读角,提供舒适的座椅和丰富的阅读材料。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建议他们利用图书馆和家庭的资源。
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形成持久的阅读习惯。
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1. 预测与激发兴趣在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标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预测。
这种预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文本的好奇心,主动去发现和理解文本中的信息。
2. 讲解阅读策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如扫读、略读、寻读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学生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文本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3. 深度阅读与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即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归纳总结、评价等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提升思维能力。
4. 组织阅读讨论与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和分享活动,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
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然而,由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繁杂性和深度,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无法驾驭。
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技巧。
一、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社交圈子以及媒体的引导等。
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摆放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供学生自由借阅。
还可以定期组织书展和读书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
2. 引导学生发现经典之美: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作品的片段或章节,通过朗读、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智慧。
同时,教师在讲解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作品深入阅读的渴望。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经典作品改编的电影、动画片或音频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除了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中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一些阅读技巧,以提高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1. 预读:在阅读前,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目录、阅读导言或简介等方式,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大致内容,从而使自己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助于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2. 理清思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经常停下来思考,梳理文章的线索和结构,尤其是对于长篇小说等复杂的作品,可以画思维导图或制作读书笔记,以帮助整理思路和抓住重点。
3. 多角度思考:学生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例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揭示等。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没有广泛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运用,可见阅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东西。
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呢?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着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他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只有学生对阅读发生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要想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如开展朗读比赛,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与学生开展读书互动,高年级可以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活动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烈的阅读期待将为学生主动阅读、自觉阅读、积极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让学生爱上读书。
二、提出阅读要求,明确月度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把握好难易尺度,过深,会影响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挫伤学习积极性。
过浅,容易导致学生不在意。
因此,阅读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小学低年级只要求读通一句话,读懂一句话,把字音读准,有一定的感情。
到了三年级就要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学生读懂段篇的意思,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够体会作者感情。
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一步一个台阶,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最终达到会阅读的目标。
三、推荐阅读书目,指引阅读航向。
语文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阅读,因为它没有固定的课本,没有规定的时间,也没有老师的监督。
因此,小学生课外阅读就特别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和书目的科学推荐。
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功能,为学生借阅提供便利。
语文教师要列出清单,向学生推荐借阅书目,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欣赏的策略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欣赏的策略文学阅读与欣赏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兴趣或理解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进行文学阅读与欣赏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教师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欣赏,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与兴趣。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欣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朗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沉浸其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作家或文学评论家来校园进行讲座,给学生带来多样的文学体验。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文学阅读角,提供丰富的文学书籍供学生借阅,激发他们主动进行文学的探索与欣赏。
二、精选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在进行文学阅读与欣赏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水平,精选适合他们的文学作品。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童话故事或儿童文学作品,帮助他们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度和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引导他们思考作品背后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三、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分享会,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交流阅读心得和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文学展览,参加文学写作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评析文学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读完一本书或欣赏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评析。
教师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旨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小说、一首诗歌或一篇随笔,通过自己的创作来体会文学的魅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感悟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感悟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深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感悟。
第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和阅读素材,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教室应该具备舒适的阅读空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书籍,并随时进行书评和分享。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作家或专家进行讲座,组织阅读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配对阅读,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音频,视频等,展示丰富的文本材料,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分析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或写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第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分享个人阅读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情感化的活动,如文学鉴赏会,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情趣。
第四,注重阅读策略的教授。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学会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本。
教师可以教授一些高效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测,总结等,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
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处理生词,如何分析句子结构和段落结构,以及如何推理解析等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深度。
第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帮助他们思考和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和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潜在信息和隐含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辩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开放思维。
语文(心得)之让学生在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中成长
语文论文之让学生在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中成长石门县楚江街道中心学校夏玲华摘要: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如何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读哪些书、怎样读,怎样有效的在诵读时加强普通话训练,让学生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做人。
本文把读悟练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和诵读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经典诵读;课外阅读;朗读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做人。
朗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以悟促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朗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此,我说说自己不太成熟的做法。
一、围绕学校活动,扎实落实经典诵读与课外阅读我校非常重视学生诵读和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并落到实处。
我校分年级段确定了阅读主题(低年级的阅读主题是:“找回失落的童话”;中年级是“和国学相伴、与童话为友”;高年级是“走进文学的经典”),分学期给学生推荐经典阅读书目,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每天晨会时,我进教室随堂指导学生大声诵读经典诗文;《经典诵读》是每期的必背书目。
根据学校安排,上半年4.23世界读书日,班级的读书活动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征文、好书交流会、亲子共读、演讲比赛,形式多样,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特别是演讲赛,我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
先从组开始,层层选拔,派出选手参加学校的比赛。
这样的活动,给了很大一部分学生锻炼的机会。
每年下半年全校举行一次大型的经典诵读会,师生全员参与。
我和学生共同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细细体会,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读出韵味。
二、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班级诵读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促使我在业务上不断成长,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朗诵、演讲方面,教学相长,我和学生都受益匪浅。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与理解课文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与理解课文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和理解课文。
只有通过良好的阅读和理解技巧,学生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理解。
1.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要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和理解课文,首先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安静、专注的学习区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 预读与导读在学生开始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进行预读与导读活动。
预读可以通过查找标题、图片、关键词等来获取课文的基本信息,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导读可以通过提问、解释生词、讨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重点。
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与导读相关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3. 交互式阅读为了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教师可以采用交互式阅读策略。
这可以包括问答环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
通过让学生相互提问、分享理解或进行合作研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4. 词汇与语法应用阅读是学习词汇与语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提前选取一些关键词汇和语法点,并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并加以解释,或者让学生找出并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与语法特点。
通过将语言知识应用到具体的上下文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
5. 阅读策略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教师可以给予具体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预测、推测、推理等技巧,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复杂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寻找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等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6. 反思与复述阅读后的反思与复述是巩固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要求他们回顾课文并思考回答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课堂异彩楼主发表于:2013-10-13 22:48来源于:校本研修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的个性阅读只有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开放教材,开放课堂,在良好的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品味、感悟语文教学的内容美。
下面,我就如何通过品味阅读,感悟课堂异彩浅谈几点体会:一、个性品读字词,感悟字词魅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也就是说, 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文学作品反复吟咏体味。
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虽: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感悟和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中理解生字的方法至关重要。
品读字词,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
如我教学《长相思》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先读课文,在初读的过程中找岀生词,通过字典,一个一个读准。
“聒”学生刚开始时就读成"tidn”,查了字典,才知道读“guO”。
接着我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意义。
当我分析课文的时候,学生通过读,深深体会到了字词只有与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起来,记忆与理解才变得生动而深刻:如“聒碎乡心梦不成”,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丰富的想象,感悟到了“聒碎”的深层意义, 更体会到了词的意境: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中不断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中不断提升语文阅读素养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小学 薛玉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对课文进行细读是一种高效高质的阅读方法,它对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具有一定意义和促进作用。
从相关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生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往往要亲历从“整体细读——部分细读——整体细读”的过程。
只有这样如此反复、循环式的阅读,学生方能潜入文字,才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深刻把握,从而与课文、与课文的作者等产生共鸣,而且能逐步地使他们喜欢上读书、爱上读书、善于思考。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细读来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呢?现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一、细读关键性词语,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于一篇课文来说,词语是它最小的组成单位,让学生对词语进行关注、品味词语,体会文章的巧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与厚度。
作为教师,应该基于课文,抓准课文的关键性词语来科学、合理地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能潜心涵泳。
比如,笔者曾经听过多位老师上的同一个内容“木兰从军”这篇课文,发现:好些教师都能以字词教学为主,但没有重视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忽视了学生对关键性词语的思考与品味,这样的教学质量不高。
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围绕课文提出与学生认知水平匹配的问题,这样方可使他们用心进入文本之中,开展深入的思考活动,进行深刻的理解,从而把握、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
比如对课文“木兰看到军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这句话中的“焦急万分”进行质疑,充分体现木兰爱父亲、爱家;再如引导学生体会“理应、说服”这两个词语的用意,让他们从中体会和感悟到木兰的爱国之情;通过“平息战乱”“返乡”两个片段中的词语“英勇善战、文静俊美”,使学生体会到木兰“双重人格”的魅力……如此的阅读教学活动,学生在对课文中关键性词语的细读中,能够有效地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内化,从而实现高效高质阅读的宗旨。
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素养等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们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下面就是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措施。
一、积极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积极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这需要教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鼓励多读书。
教师们要定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引导他们多读书。
鼓励学生加入学校读书协会或者组织一些阅读讨论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们的一种兴趣和习惯。
2.打造阅读角。
在教室或者学校图书馆中,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阅读角,里面摆放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温馨的阅读环境。
3.丰富课外阅读资源。
在学校图书馆中,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书籍和资源,以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阅读需求。
并鼓励学生们自己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读物。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内容生动、引人入胜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2.生动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3.对优秀作品的讲解。
教师们可以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三、科学、精准的阅读指导1.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教师们要向学生传授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如理解文章结构、抓住关键词、提取信息等方法。
2.指导学生注意阅读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要指导学生注重阅读细节、注重语言表达、注意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感悟。
3.指导学生阅读的技巧。
教师们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一些阅读技巧,如预设问题、推断意义、归纳总结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引导学生有效品读课文的方法
|文|庄洁品读即仔细阅读、品味的意思。
阅读教学中,低层次的朗读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却无法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更不能扭转学生错误的思维与观念。
而品读则可以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文本,静静地思考、感悟与品味,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才会更有效呢?一、认真倾听,对比朗读,品出温度教师经常会通过朗读来把握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
学生朗读的语气与情感不同,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也自然会有很大差异。
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朗读进行品悟,以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先后用两种差异比较大的语气和语调来朗读第1自然段中描写天气环境的内容,让学生在对比鲜明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内涵。
第一次朗读的时候,教师用平常的语调朗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对于教师的朗读,学生虽然在倾听,但只是机械地听着,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把这篇童话的意蕴和内涵朗读出来,没能通过读来让学生感受到童话语言的独特魅力。
第二次朗读的时候,教师故意用低沉的语气,衬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尤其是“天冷极了”中的一个“冷”字,还是“冷极了”,教师朗读时故意拖长读音,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冷的程度,加上雪更冷,再加上冬天的黑夜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层层推进,从而让学生感受这是怎样的一个“冷”。
教师故意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朗读,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也自发随着教师的节奏轻声地读着,这样就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了那个冰天雪地寒冷的童话氛围中。
在朗读完毕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两种形式的朗读分别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有学生说:“我觉得第一次的朗读语气太平淡了,只能说是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了,但是没有情感,没有画面,听起来索然无味。
”有学生说:“我觉得第二次朗读中‘冷极了’‘下着雪’‘又’‘黑’这些词语读得非常好,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了冬天夜里下着雪又黑又冷的画面,使我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如何让学生感知、品读、研读文本
解 中,使课文成 为一篇好例文 ,供学 生 著名的画家 , 善于画鹅 、 鸭等小动物。 分析、 参考 , 从中寻求写作 的方法和技巧 , 苏轼: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眉山( 今 喜 ( 1 )让学 生 写身 这样 日积月 累,学生 的作文知识 自然就 天 的 四川 眉 山县 ) 人 。他 在 诗 、词 、 安 边 的 事 ,激 发 其 兴 趣 。 会 丰 富起来 。 散文 的创作 上都有很深造诣 。 《 惠 学 生 们 怕 写 作 文 的 主 要 我们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适 当 崇 春 江 晚 景 》这 首 诗 就 是 苏轼 为好 原 因是 没 有 材 料 可 写 , 的作文训练 ,根据单元训 练重 点和文章 友 惠崇 的 这 幅 画题 写 的 。 这 是 在 开 篇 中创 设 情 境 ,由学 疆 俗话说 “ 巧妇难为无米 特点灵活地渗透一些作文知识。这样做 , 地 之 炊 ” , 我 们 为 人 师 者 对 学 生 作文 能 力 的提 高 是大 有 益处 的。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人 手 ,激 发 学 生 的学 要 体 验 学 生 的难 处 并 要 ( 2 )在 作 文 课 时 抓 住 写 作 规 律 中 习 兴 趣 ;在 课 前 让 学 生 搜 集 资 料 , 引 导 他 们 如 何 解 决 难 的某 一个点讲透彻 ,讲 明 白,再 配以具 为 学 习 古 诗 打 下 基 础 , 同时 也 培 养 题 。 为 此 , 我 在 作 文 教 体 练习,用 写作实践证 明所讲道 理的正 学 生 自主 探 究 、学 会 学 习 、利 用 各 冉 学 中采取如下尝试 :① 确性 。以后循 序渐进 ,逐步讲 明白各 种 种媒体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 梦 结合 学生参与的各种活 写 作 方法 。 张 二、在 自读 中感悟体昧文本 折 动 ,写 自己 熟 悉 的事 。 四、 让 学 生放 飞 想 象 的 翅膀 语 文课 堂 教 学 首 先让 学 生 通 读 艳 如在一次 郊游后 ,我让 没有 想 象 就 没 有 创 新 ,想 象 是创 新 全文 安 、理 解文 本深 刻 内涵 ,意 在 引 贵 州省普 县盘 水镇 民族希望 小学 学生 自拟题 目写一篇作 的 前 提 ,更 是 创 新 的 动 力 。 在 作 文 教 学 起 学 生 探 究 文 本 的 兴 趣 ,让 学 生 自 文。有的写 《 难 忘 的 一 中 , 我 常 常 改 变 命 题 模 式 ,创 设 作 文 情 读 成 为 学 生求 知 欲 的 “ 催化剂” , 天 》、有的写 《 郊游 》、 境 ,然 后 根 据 情 境 让 学 生 展 开 想 象 ,想 促 使 学 生 去探 究 、去 思 考 ,从 而 引 还 有 的 写 《快 乐 的 一 象事 情的发展 和结果 。学生 的想象一但 起 学 生 在 自读 中求 得 对 文 本 的初 步 天 》……,虽是同一话题 ,然各有特点, 调 动 起 来 ,就 如 同脱 缰 的 野 马 ,弛 骋 草 理 解 。 这 样 的 阅 读 成 果 , 由学 生 自 没有雷同 ,而且都内容丰富 , 感情真实。 原 ;如 同翱 翔的雄鹰 ,搏击 长空。有利 主完成 ,其作 用是教师灌输所无法 ② 写 自 己 的朋 友 、 亲 人 。这 是 学 生 较 为 于拓展 写作思路 ,使平凡 的事物 神采飞 企 及 的 。 熟 悉 的 人 ,主 要 先 布 置 学生 去 按 一 定 要 扬 ,使普通 的形 象富有灵气 ,使文 章富 如 :二 、 自读 诗 句 ,感 知 文本 求 观 察 ,然 后 把 观 察 结 果 说 出来 ,整 理 有 感 染 力 、 表 现 力 。 这 种 释 放 的 思 想 一 1 、 回顾 以前 学 过 的学 习 古 诗 成 文 , 这 样 学 生 就 自然 而然 知 道 怎 样 观 但放飞, 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创造力。 的方 法 。 察 、怎样 写人。③引导学生 留心观察身 我在作 文教 学中 ,常常根据课文 的内容 生 :如 查 字典 、看 注释 、看 插 图 、读 资 料 等 边事物 , 平 时多积累写作素材 , 勤写 日记 。 引导学生想象 ,经常设计 “ 续写课文”、 2 、 引导 学 生 自主 选 用 以上 方 法 ,与 同 桌 共 同 学 ( 2)侧 重 鼓 励 ,激 发 兴 趣 。在 作 “ 谁与 谁 的对 话 ” 、 “ 谁 谁 我想 对 你 说 ” 习本 文 。 文评语中,我尽量使用鼓励式、商量式 、 等等 ,这样 的练笔 。这样 能使学生对生 通 过 回顾 学过 的 方 法 ,总 结 和积 累 在学 语 文 的 过 谈 心 式 、启 发 式 语 气 。 学 生 读 后 , 既 能 命 有一次全新 的体验 ,创新 的萌芽便会 程 中是比较重要 的,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 的 感受到老 师的关心 ,信任和期 望,又能 破土 而 出 。 语 文学 习 方 法 。 正 确认 识 到 自己的 不足 之 处 。 对于新时期的每位教 育工作者 ,在�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中“悟”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中“悟”作者:王素香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8期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等到感情的熏陶。
” 可见“读中感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中“悟”,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阅读策略教学、提高阅读效果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和琢磨。
以我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悟”一、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篇好的文章,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当然是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
而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
我们常说: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
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又学习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字典来扫除文字障碍。
因此,对于独立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下一步的熟读课文做铺垫。
这一步,通常在学生预习中完成。
比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时,学生在预习时已经认识了“鬟、攒珠髻、绾、钗、盘螭、窄裉袄、璎络圈、嫡亲”等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那么当学生初读课文时便会觉得不那么拗口,因为每一处障碍都已经被你克服,因此不仅读通了文章,同时,学生们对“王熙凤”这个曹雪芹笔下的主要人物那种华贵的外表中不免有些俗气形象和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的性格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增大了识字量,为以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步克服了孩子们在读书中抄近路,想偷懒的做法,那种在读书中念偏旁、漏生字的情况得到了控制。
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作者:宋凤梅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年第12期在当前的语文教改活动中,怎样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体会人生,实现自我价值,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健康成长。
一、阅读教学的多样性我们都知道阅读能够明理,能够启迪智慧,能够滋养心灵。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不一样,阅读的有效方式也因人而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阅读。
概括起来讲,一是让家长购买图书进行亲子阅读。
这样的情况适用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和有藏书的家庭。
二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到学校图书室借阅,或者利用节假日到当地图书馆借阅,或者到图书馆阅览室阅读。
三是学生可以在班级里互相借阅图书。
具体来讲就是让学生把家长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然后几个人“合伙”购书。
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大家把书带到学校互相交换着看。
刚开始时,可能会有这个或那个同学的书丢了,或被弄脏了、撕烂了,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爱护图书。
二、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实践证明,大量的读、写、讲,不仅能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特别是到五年级下学期,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笔者只要告诉学生第二天准备讲解的课文,给他们布置适量的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就会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
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确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见解,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补充,然后自由辩论。
最后,学生共同评定谁的答案最完美。
整堂课学生自己提问题、辩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阅读教学的人文性阅读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阅读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教育,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今年,当得知许昌市委宣传部要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活动后,笔者班里的一名同学主动到少先队大队部报了名,参加了这次帮扶活动。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语文教学在中学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的第一步。
作为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广泛而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科幻小说等,以多样化的文本形式吸引学生。
此外,开设文学社团,组织朗诵比赛、阅读分享会等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的关键。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解读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
其次,语文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有效途径。
除了课内文本,语文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等。
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列表,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学科类书籍等。
同时,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至关重要。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有趣的故事、展示多样化的文本形式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
五、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与创作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与创作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等,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如写读后感、合议文等,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六、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的必要条件。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呢?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主题阅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主动愿意去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主题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分析、理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读文学作品。
二、教学内容主题阅读教学内容应该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感情有关的文学作品,可以是小说、散文、诗歌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感悟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还可以选取一些跨学科、跨文化、跨地区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学艺术,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主选择书籍、自主安排阅读时间,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阅读,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见解,使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赏析、创作等活动,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四、教学评价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鼓励学生踏实地做好每一次阅读作业,做到有所得、有所思、有所长。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在阅读中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不断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深度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方法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阅读兴趣、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一、培养阅读兴趣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对于进行深度阅读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引导学生:1.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和班级应设置专门的阅读角落,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等,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
2. 推荐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精选一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优秀作品,进行推荐和展示,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3. 组织阅读分享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增加阅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中学生在进行深度阅读时,应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确保阅读材料与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相匹配。
选择适当难度的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内容。
2.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还可以选择一些科普书籍、历史书籍、报纸文章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本,拓宽他们的视野。
3. 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
学生对时事和社会热点感兴趣,选择相关阅读材料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深度阅读强调学生思考和思维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1. 提问和解答。
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内涵。
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围绕着阅读材料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理解,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作文撰写。
通过给学生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写作任务,促使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初中品读教学优化运用阅读分享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初中品读教学优化运用阅读分享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提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许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甚至存在阅读障碍。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初中品读教学,并通过运用阅读分享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初中品读教学的优化。
传统上,品读教学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阅读文本,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增强阅读体验。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阅读分享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分享是指学生在阅读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分享中,学生可以互相倾听、互相启发,获得不同角度的观点和理解。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分享内容来评估他们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
要有效运用阅读分享,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提供不同类型的文本供学生选择。
这些文本可以包括小说、诗歌、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其次,设立合理的分享机制。
可以安排每周或每月的分享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
同时,可以采用小组分享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最后,教师应提供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化措施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学校可以建立丰富的图书馆,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其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同时,鼓励学生记录阅读心得和感受,形成阅读反思的习惯。
最后,注重词汇积累和阅读技巧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置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同时教授一些阅读技巧,例如预测、推理、理解上下文等。
总结起来,优化初中品读教学并运用阅读分享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品读提高阅读实效
引导学生品读提高阅读实效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强,这既符合语文学习的目的,也顺应当下改革的要求。
教师要在阅读中开展鉴赏教学,帮助学生从文本脉络、用词、意境等多角度开展鉴赏阅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增进,进而通过多重品读达到教学目的。
一、基于有效落点,设计品读活动做好阅读鉴赏的第一步就是品读文本,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品读文本。
正如语文特级教师洪春幸所言,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以及娴熟调控实践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三个评判标准。
如何进行巧妙的课堂设计,关系到品读文本的质效。
综上所述,引发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症状出现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AsAb、EMAb及AcAb这三类免疫性抗体,临床上在对不孕不育女性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加强全面检测免疫性抗体情况。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一夜的工作》的教学时,针对学生读到“如此而已”的词句后,可以提示学生这样的用词表明了什么,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在这基础上,教师还要进一步提问引发学生深思,比如,可以问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字眼表达了总理的俭朴?通过设置巧妙的提问,带领学生更深层次地代入到文本中,从不同角度更加细致的品味本文。
有学生就说出“周总理的宵夜仅仅是一小盘花生米”,这样的语句描写让人不禁肃然起立。
正是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步步引导,学生才能在一次次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产生共鸣,实现与本文作者的情感交流,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达到品读文本的教学目的。
二、借助对比品读,读出语言之妙众所周知,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
教师在进行品读鉴赏时可以横向对比这些相似的词语,并鼓励学生多多使用这些词语替代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再进行替换品读。
学生通过对比能够准确把握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领悟语言文字遣词用句的精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灵活运用能力。
将泡菜中分离出的36株乳酸菌在改良的MRS培养基中培养24 h,培养温度为30 ℃,跟踪测定发酵液的pH变化,试验结果见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品读与研读”
作者:张兴明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0年第03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
为此,应着力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乐于读书。
一、品读关键词,掀起语文课堂情感的涟漪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学生读什么?如何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呢?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小学语文教材。
纵观学生的阅读实践,反思课堂的阅读实效,我们不难发现,看似简单的词语还是小学生阅读中的一只只拦路虎。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往往对某个词不会读或不理解而形成对篇章的阅读障碍,更无从去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前提,用“读”掀起语文课堂情感的涟漪,就得从品词、品句、品读入手。
“品读”,必须多层次地、有梯度地、反复地读,读出情境,品出情味。
《林海》这样描述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
教学中,充分运用换词品味、省词品味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中,进入到大兴安岭的“岭”中去。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热爱大兴安岭的浓浓之情。
首先运用换词比较读下面两句话:
大兴安岭这个“岭” 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大兴安岭这个“岭” 字,可跟秦岭的“岭”字不大一样。
初看起来“大不一样”换成“不大一样”,两句话意思没多大差别。
但是读着读着,学生发现了这两句话蕴含的情感程度是不一样的。
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老舍在用词上的独到之处。
“大不一样在哪里?”话锋一转,引出下文,接着进行了省词比较读: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出示的句子与原句不同,两个句子都是在描摹大兴安岭的形态多,作者在“高的,矮的,长的,短的”中间加了一个“点”字,说明大兴安岭的岭虽高也有限,虽低也有度,尽管姿态各异,但都差距不大,因此给人“温柔”的感觉,而在“横的,顺的”中间加个“着”字,形成了动态感。
接着用“可是”,话锋一转,从所见过渡到所感,与秦岭对比,进一步感到其温柔,流露出对新社会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课堂的情感就像小河水,让它漾起涟漪,需要教师外力的推动,有时是美读体悟,有时是思辨比较,有时是投石激浪,从而引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涟漪。
二、研读关键句,激荡起语文课堂的情感浪花
研读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谐共振。
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我们循着“春光是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这一个句子,探询冰心眼里的春光是怎样的浪漫,怎样的饱满。
学生首先发现:“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缝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这是花的浪漫!还有谁也是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再去读文寻找,于是一个个集现实与浪漫为一体的句子都被学生找出来了:“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
”“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春光里有儿童也有海棠,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是文中的这一小节:“对,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他适时地浇水施肥,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抓住这里的“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进行层层激荡。
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快乐自己,快乐别人”,接着联系上下文读读怎样才能“快乐自己,快乐别人”,从“花”来看是“管理得好,开得旺”。
那么,“儿童”呢?我们呢?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吧!这样,循着课文的思路,摸着了作者的心路,学生的肺腑之言也喷涌而出。
儿童阅读不能与成人等同,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情感还处于朦胧状态,但他们易被感染,教师自己饱满热情的诵读很快就能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朗读,然后师生共同入情诵读,让
课堂出现“忘我”的境界。
良好的语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在诵读中渐渐积聚、凝练、升华。
以语言为介、以情感为媒,在浓浓的诵读中,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