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熟悉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计算;2.能够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以及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5.采矿工程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通过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以保证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考书方面,我们将选择一些经典的采矿学著作,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一些与采矿学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与采矿学相关的实验设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矿石的形成、分类及性质;2. 学生能了解采矿方法、设备及其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应用;3. 学生能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状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采矿学知识,分析矿石样品,进行简单矿石鉴定;2. 学生能运用采矿方法,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采矿学,培养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3. 学生能关注采矿行业的发展,激发对地质、采矿等相关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采矿学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矿产资源的认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但可能对采矿学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矿石与矿物:矿石的形成过程、矿物的分类及性质、矿石的识别方法;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石与矿物2. 采矿方法与设备:概述各种采矿方法(如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及其适用条件,介绍常见采矿设备的功能与结构;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矿方法与设备3.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与法规;教材章节:第三章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4. 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教材章节:第四章 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5. 实践活动:矿石样品鉴定、采矿方法设计与分析、矿山实地考察等。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矿床成因、勘探方法、开采技术、矿井设计等内容,掌握矿产资源评价、矿山环境保护等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矿产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具备矿山设计和环境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矿产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使学生在面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时,能够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决策。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矿床成因、勘探方法、开采技术、矿井设计等。
具体安排如下:1.矿床学:介绍矿床的定义、分类、成因和分布规律,使学生掌握矿床的基本特征。
2.矿产资源评价:教授矿产资源的评价方法,包括储量计算、品位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等。
3.矿山开采技术:讲解地下矿床的开采方法、矿井设计、采矿机械设备等。
4.矿山环境保护:介绍矿山环境保护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能力。
5.实践环节:安排实地考察矿山,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采矿学的理论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矿山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矿物的鉴定、矿床模型制作等实践操作。
4.讨论法:学生就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矿山景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助学院校: 自考助学专业: 姓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河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2O 年月日前言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
它是学生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安全》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
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采矿课程设计是属于教学性设计,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
学生应根据设计题目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认真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
设计力争作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目录1 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 (1)1.1 井田地质特征 (1)1.1.1地层 (1)1.1.2 构造 (2)1.2 井田范围及储量 (3)1.2.1 井田境界 (3)1.2.2 井田储量 (4)1.2.3 矿井的工业储量 (4)1.2.4 矿井设计储量 (5)1.2.5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6)1.3 矿井年储量及服务年限 (8)1.3.1矿井工业制度 (8)1.3.2矿井服务年限 (8)2 井田开拓 (9)2.1 井田内划分 (9)2.2 开拓方案的选定 (9)2.3方案经济比较 (10)确定方案 (13)3 采煤方法 (15)3.1 选择确定采煤方法 (15)3.2 采区巷道布置 (15)3.2.1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 (15)3.2.2煤柱尺寸 (15)3.2.3采区上下山的布置 (16)3.2.4回采巷道的布置 (16)3.2.5联络巷的布置 (16)3.2.6采区车场形式的选择 (16)3.2.7采区硐室 (18)3.2.8采区千吨掘进率、采区掘进出煤率及采区回采率 (18)3.3 回采工艺 (19)3.1.1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 (20)3.2.2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1)参考文献 (24)1 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1.1 井田地质特征平顶山煤田处于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东延部位,淮阳山字型构造的西翼反射弧顶部,为纬向构造与山字型构造的复合部位,由于二者的共同影响,使得整个煤田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向的复式褶皱(李口向斜、灵武向斜、郭庄背斜、牛庄向斜、诸葛庙背斜等)和大断层(白石沟逆断层、锅底山正断层、山庄逆断层等),总体构造线为北西向。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其开采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发展。
煤矿开采学课程是矿业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致力于深入研究煤矿开采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为矿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矿工安全、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煤矿开采学作为一门专攻矿山煤炭开采的学科,其课程设置应以煤炭采矿及地下工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包含煤炭开采理论、采场布置、矿山机电设备及自动化控制与维护、煤矿安全等方面内容。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课程:1.煤炭开采基础2.煤炭采场性质及布局3.煤炭开采机械及设备4.煤炭开采地面设备与管理5.煤炭开采安全二、课程目标煤矿开采学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煤炭开采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深入了解煤炭开采中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了解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熟练掌握煤炭运输、提升、下沉及储量的评估与计算等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具备煤炭企业的经营策略、规划和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煤炭产业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煤矿开采学的课程教学应以理论基础教学为主,重视实践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授煤矿开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煤炭矿井的类型、矿井的结构、煤层压力的分析及控制,煤层岩质分析和地质条件分析,煤矿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法实践教学主要基于场地实践和模拟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及模拟练习检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采掘机的操作、采煤面运作的设备配置、运输与提升体系的运行等。
3.案例法讲解一些以往的煤矿事故案例,通过教授案例和实际经历的处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意识。
4.课堂互动通过问答、辩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2)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加强学生对煤矿开采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煤矿开采业务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煤矿开采基础知识介绍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开采方法、采煤设备、通风与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煤矿安全管理介绍煤矿的危险性和安全管理,包括煤矿安全法规、安全检查、事故调查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3. 煤矿开采技术介绍煤矿开采的工艺和技术,包括矿山地质、采煤工艺、掘进、支护和回采等方面的内容。
4. 煤矿经济管理介绍煤矿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包括煤炭工业发展概况、煤炭资源评价、煤矿生产计划和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现场考察、案例分析等,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计要求1. 选题要求课程设计选题既要考虑学生个人能力和兴趣,也要符合课程大纲及课程教学要求,选题内容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科学性。
2. 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要注重实践教学,其中包括实验操作、现场考察和案例分析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3. 整理课程设计报告完成课程设计后,学生应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详细介绍设计内容、方法、结果和分析,并根据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和数据。
五、总结本课程设计是在煤矿开采学课程基础上,为了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而设计的。
从选题到教学方法和要求等方面设计科学、合理,对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4.熟悉采矿工程的经济和技术指标。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进行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计算;3.能够分析采矿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效益;4.能够进行采矿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遵守;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采矿学基本概念: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分布;采矿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采矿工程原理: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探方法;矿井设计和施工技术;矿井通风和安全技术。
3.采矿工程流程:矿石开采和运输技术;矿石处理和选矿技术;矿渣处理和利用技术。
4.采矿关键技术:矿井支护和岩土工程;矿井水防治和环境保护;矿山机械和自动化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4.实验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程的实践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采矿学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条件。
采矿课程设计平面图
采矿课程设计平面图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采矿工程平面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等;2. 学生能够识别采矿平面图中的各种地质结构和采矿工程要素,如矿体、矿脉、采场、巷道等;3. 学生能够运用采矿平面图进行基本的测量和计算,如距离、面积、体积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采矿平面图进行矿井巷道的定位和导航;2. 学生能够通过采矿平面图分析矿井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分布;3. 学生能够利用采矿平面图进行简单的矿山规划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及地质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采矿平面图分析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协作;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采矿工程中遵守规范、注重安全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采矿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采矿平面图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联系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采矿平面图基础知识:- 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及其应用;- 矿井巷道、矿体、矿脉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平面图中的表示。
2. 采矿平面图的识别与分析:- 识别矿井地质构造、矿体分布、开采工程等要素;- 分析矿井巷道之间的关系和矿井的整体布局。
3. 采矿平面图的实际应用:- 距离、面积、体积等基本测量计算;- 矿山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采矿平面图基础知识,介绍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等。
第二课时:识别矿井地质构造、矿体分布、开采工程等要素。
第三课时:分析矿井巷道之间的关系和矿井整体布局。
第四课时:采矿平面图的实际应用,包括测量计算和矿山规划与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生命观,认识到采矿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关注采矿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列举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采矿工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采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探讨问题和发展思考,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实验法用于验证理论和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采矿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全面的采矿学知识。
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以拓宽知识面和深入理解。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采矿工程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采矿工程的技术和操作。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查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将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大三采矿学课程设计
大三采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矿山压力、岩体稳定性分析及开采方法;2. 掌握矿井通风、排水、提升和运输等关键采矿工程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3. 了解现代化矿山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采矿工程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的采矿工程问题;2. 掌握采矿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技能,具备采矿工程图纸的阅读与绘制能力;3. 能够运用矿业软件进行矿山压力计算和岩体稳定性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为将来从事矿业工程工作打下基础;3.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绿色矿山建设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大三采矿学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不仅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安全、环保的职业素养。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标准。
二、教学内容1. 采矿工程原理:包括矿山压力理论、岩体稳定性分析、开采方法及工艺流程;教材章节:第1章 矿山压力与岩体稳定性、第2章 采矿方法及其选择。
2. 采矿工程技术:涵盖矿井通风、排水、提升、运输等关键工程技术;教材章节:第3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第4章 矿井排水与提升、第5章 矿井运输与装载。
3. 矿山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介绍现代化矿山安全管理措施、环境保护与绿色矿山建设;教材章节:第6章 矿山安全管理、第7章 环境保护与绿色矿山。
4. 采矿工程设计:学习采矿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采矿工程图纸的阅读与绘制;教材章节:第8章 采矿工程设计原理、第9章 采矿工程图纸的阅读与绘制。
5. 实践教学:运用矿业软件进行矿山压力计算、岩体稳定性分析及采矿工程设计;教材章节:第10章 矿业软件应用实例。
采矿学课程设计.doc
第1章矿(井)田地质概略矿(井)田地点及交通交通地点一、地点哈拉沟矿井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部55km处的乌兰木伦河东侧,属大柳塔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0°09′41″--110°18′35″,北纬39°17′02″--39°35′16″,井田范围南界为哈拉沟,以35、47、226号钻孔连线为界,与大柳塔井田相邻;北界以过18号钻孔沿NE60°方向引线为界,与石圪台井田相邻。
东以七概沟及陕蒙省界为界,与新庙预留区相邻;西以乌兰木伦河为界,与上湾、补连塔井田隔河相望。
井田东西长,南北宽,井田面积2。
二、交通哈拉沟煤矿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以北公里,南距神木县城55公里,北距内蒙古鄂尔多斯市98公里,西距内蒙新街镇50公里。
包(头)神(木)铁路及包(头)府(谷)公路由煤矿西缘纵贯南北,向北可达包头、呼和浩特,向南至神木北站经神(木)延(安)、西(安)延(安)铁路可达西安,经神(木)朔(州)铁路可达山西以致全国各地。
见交通地点表示图。
-1-图1-1 交通表示图-2-地形地貌哈拉沟煤矿位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与毛乌素荒漠东南缘的接壤地带,地势整体中东部高,西部低,地形起伏较大,最低点在哈拉沟与乌兰木伦河交汇处海拔;最高点在井田北部讨素傲包,海拔,相对高差;一般地面海拔标高为1200-1300m。
井田大多数为风沙聚积区,沙丘绵延波状起伏,或为平缓沙地,地表植被稀少,沟谷双侧基岩断续裸露。
区内沟流分属两支水系,以陈家坡、郝家壕、讨素傲包及后圪台一线为分水岭。
该分水岭以西为乌兰木伦河水系,有三元沟、沙沟、哈拉沟等;沟流均自东向西汇入乌兰木伦河;以东为饽牛川水系,有七概沟及其次级沟流郝家沟、召圪台沟等;自西北向东南在本井田之南约3km处汇入饽牛川。
乌兰木伦河,河谷平展广阔,为河流侵害聚积地貌。
起源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南巴定沟,在本井田南约35km处的神木县店塔附近与饽牛川集合后称窟野河。
采矿专业课程设计
采矿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理解矿石的性质与分类。
2. 使学生了解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中涉及的安全知识、环保要求和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采矿技术进行矿石开采、矿物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分析和解决采矿问题的能力,包括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和生产调度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矿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工程模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采矿专业,树立为我国采矿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2.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遵循职业道德,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交流,勇于面对工程挑战。
本课程针对采矿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
课程目标的设定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从事采矿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为我国采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采矿工程基本概念:矿石、矿床、采矿方法、采矿工艺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采矿工程概述》2. 矿石性质与分类:矿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矿石类型及工业用途。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矿石的性质与分类》3. 采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传统采矿技术、现代采矿技术、绿色采矿技术。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采矿技术的发展》4. 采矿工程安全知识: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矿山灾害及防治措施、矿山救护。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采矿工程安全》5.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矿山环境问题、环保要求、治理技术及案例分析。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6. 采矿工程实践操作:矿石开采、矿物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操作技能。
采矿有哪些课程设计
采矿有哪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采矿方法、矿井通风、矿场安全等核心知识点。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的矿物种类及特点,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
3. 学生了解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采矿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采矿过程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提高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采矿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采矿工程的兴趣,认识到采矿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采矿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
3.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采矿工程,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采矿工程基本概念:矿物、矿石、采矿方法、矿井通风、矿场安全等。
教学安排:第1课时,引入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采矿工程有初步了解。
2. 矿物种类及特点:介绍常见的矿物种类、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
教学安排:第2-3课时,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矿物的多样性。
3.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情况。
教学安排:第4课时,结合地图、数据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现状。
4. 采矿方法及其原理:重点讲解露天采矿、地下采矿等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
教学安排: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采矿方法的基本原理。
5. 矿井通风与矿场安全:讲解矿井通风、矿场安全的重要性及措施。
教学安排:第7课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矿井通风与矿场安全的相关知识。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一、课程背景采矿学是矿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涉及矿山开采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技术,包括地下采矿、露天采矿、矿井通风、矿山排水、矿山安全等方面知识。
采矿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矿山开采及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未来成为优秀的矿业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的掌握能力;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矿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 采矿学基本理论:包括地质勘探、采矿方法、矿山机械、矿井通风、矿山排水等;2. 采矿学实践技能:包括矿山测量、矿址设计、矿石采取与处理、采后综合治理等;3. 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包括矿山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矿山环境保护等。
2. 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实践采矿学的各种技术手段,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实习教学:通过实习教学,学生深入到实际的矿山施工中,亲身体验采矿学的各种技术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教学计划1. 基本课程设计:第一讲采矿学概论第二讲地质条件及勘探第三讲采矿法第四讲矿山机械第五讲矿井通风第六讲矿山排水第七讲采矿地面起重机械第八讲矿山电气第九讲采矿支护第十讲煤炭开采第十一讲黑色金属矿山开采与金属镇第十二讲色金属矿山开采第十三讲锂电池矿山开采第十四讲安全及环保2. 实习计划:第一阶段(1周):学生到实际的矿山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观察与现场考察;第二阶段(2周):学生集中到选定的矿山实习,对所学的采矿学知识进行实践,尝试矿山的现场勘探、矿山设计、采矿、综合治理等,进行技术创新和探索;第三阶段(1周):学生返回学校,对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估,撰写实践报告,向整个班级展示实践成果。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矿产资源的开采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采矿工程学、矿物加工学等。
其中,采矿工程学是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学科之一,是指在保证矿山安全、高效、环保的前提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选矿、提炼等过程的技术和方法。
采矿学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采矿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采矿学课程设计展开讨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采矿学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涉及到采矿工程的设计、计算、优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置应该紧密围绕学科的核心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采矿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包括采矿方法、选矿流程、采矿设备、采矿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 采矿工程设计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工程设计、现场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应用。
3. 采矿工程计算方法:包括采矿工程计算、优化、仿真等方面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设计的核心技能。
4. 采矿工程设计创新: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矿学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应该紧密围绕学科的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应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实验、现场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设计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3. 计算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数值计算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设计的优化方法和技术。
4. 创新实践: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采矿学是矿业工程的核心学科,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采矿方法、采矿工艺、采矿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矿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采矿学的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采矿学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目的采矿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日后从事矿业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内容采矿学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床地质调查与评价:学生需要选择一种矿床类型,进行矿床地质调查和评价,包括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形态、矿石性质、矿床赋存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2、采矿方法:学生需要选择一种适合该矿床的采矿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包括采矿工艺、采矿设备、采矿方案等方面的设计。
3、矿山环境保护:学生需要对矿山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学生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开发利用方案,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四、方法采矿学课程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让学生了解采矿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
2、课程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到采矿学的实践中,了解采矿现场的实际情况,学习采矿工艺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文献调研:学生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采矿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4、团队合作:学生需要组成小组,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实践效果采矿学课程设计的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水平:通过采矿学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采矿工艺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采矿技术水平。
2、创新能力:通过采矿学课程设计,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开展创新性工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矿有哪些课程设计
采矿有哪些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对采矿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采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采矿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采矿过程中的问题;–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采矿设计和模拟;–能够进行采矿现场的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采矿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采矿的基本概念:介绍采矿的定义、目的和意义,采矿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
2.采矿的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采矿的基本原理,如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的工艺流程,矿石的破碎和选矿等。
3.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介绍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采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采矿案例,让学生掌握采矿工艺流程和安全评估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采矿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采矿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采矿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采矿过程和设备。
4.实验设备:准备采矿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学课程设计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采矿工程系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煤矿开采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序论 (2)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4)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4)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5)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7)
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11)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8)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8)
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22)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3)
小结 (25)
参考文献 (26)
序论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
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
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本采区南以F4断层为界,北以相邻采区煤柱为界,上部标高-50m以上为风化带煤柱,下部边界为水平煤柱。
采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平均长度960m,倾角平均为12°。
采区共有两层煤,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
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和回风石门标高分别是-250m和-50m。
采区生产能力自定。
2.煤层特征
本采区内赋存4,5号两层煤,4号煤层和5号煤层均为中厚煤层。
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
煤岩爆炸指数为34-70%。
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煤层特征表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
2、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或带区下部平车场(绕道线路和装车站线路)线路设计;
3、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
四、进行方式
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采矿学》所学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采区生产能力选定
根据要求采区上部煤柱为10m下部煤柱留10m,故剩余倾斜长度为:
960-20=940m
N=940/220+4*2= 取分4个区段
采煤工艺选取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长度取220m。
采区生产能力 A0 =LV0MrC0取第四层先生产
=220*1200*2**=≈65万吨/a
A
2、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1)采区的工业储量
Zg=H×L×(m4+m5)×γ (公式1-1)式中: Z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H---- 采区倾斜长度,960m;
L---- 采区走向长度,2100m;
γ---- 煤的容重,m3;
M4---- K1煤层煤的厚度,为2米;
M5---- K3煤层煤的厚度,为米;
Zg=960*2100**(2+)=万吨
(2)采区设计可采储量
Zk=(Zg-P)×C (公式1-2) 式中:Zk---- 采区设计可采储量, 万t;
Z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P---- 采区煤柱损失量,万t;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说明:采区煤柱包括区段煤柱、采区上下边界煤柱、采区两侧边界煤柱及维护上山煤柱。
由于K4、K5煤层都为中厚煤层,因此C值取)
P K4=2*20*3*940*+15*2*940*+2*30*940*+2055*10*2*2*=万吨
P K5=*20*3*940*+15**940*+2055*10*2**+*30*940*=
P=P K4+P K5=+=万吨
Z K=万吨
(3)采区服务年限
T= Zk/(A×K) (公式1-3)
式中: T---- 采区服务年限,a;
A---- 采区生产能力,万t;
ZK---- 设计可采储量,万t;
K----储量备用系数,取。
T =878/65*= 取11年
(4)验算采区采出率
采区采出率
C=(Zg-P)/Zg (公式1-4)
式中: C-----采区采出率,%
Zg ---- 采区的工业储量,万t
P ---- 采区的煤柱损失量,万t
C=() /=>
(符合国家对采区采出率的要求。
)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1、确定工作面长度
以确定工作面长度为220m
2、确定采区内区段数
确定采区内区段数为4段
3、工作面生产能力
工作面日生产能力:
Qr = A/(T×(公式1—6)
式中: Qr ——工作面生产能力,t/d
A——采区生产能力,t/a
T——每年正常工作日,300d
Qr = A/(T×=650000/(300× = t/d
4、确定采区内同采工作面数及工作面接替顺序
生产能力为65万t/a,且工作面生产能力为/d。
目前开采准备系统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生产集中化,采用提高工作面单产,以一个工作面产量保证采区产量,所以定为采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
工作面布置(双翼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工作面接替顺序:左右交替,左边开采,右边准备;采区内自上而下开采,先采完上区段,后开采下区段;煤层间自上而下开采,先采K4煤层后采K5煤层最终达到高产高效。
工作面接替顺序如下表所示:
1401→1402→1403→1404→1405→1406→1407→1408→1501→1502→1503→1504→1505→1506→1507→1508
(说明:以上箭头指向表示工作面接替顺序。
)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1、根据所选题目条件,完善开拓巷道
为了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利于灭灾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给地质条件及采矿工程设计规划,-50标高开掘一条阶段回风大巷。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250标高处
2、确定巷道布置系统及采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按采区上山数目、位置的不同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在K4煤层中开掘一条轨道上山,在距K4煤层10m处的底板岩层中开掘一条运输上山,即一煤一岩上山,如下图所示
方案二:在K4煤层中开掘两条上山(轨道上山与运输上山),即双煤上山,如下图所示
(1)两种方案在经济上比较
工程量表:
(5)
(7)
(9)
C M L Qr V •••=
γe L
=
μ 经济合理的工作面
工作面的长度与地质因素及技术因素的关系十分的密切 ,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所以根据条件,以高产量、高效率为原则选择合理的工作面长度。
合理的工作面以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为目标。
尽量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减少巷道的维护时间,降低回采总成本,使设备、资源得到最高利用。
第三节 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工作面布置图(设计图纸中)、循环作业图(设计图纸中)、劳动组织表(表2—1)、技术经济指标表(表2—2)
2、工种及出勤人数的安排,如下表(表2—1)所示:
工作面劳动组织表(表2—1)
工作面(针对K3煤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2—2)
六、设计图纸的内容
本设计绘制两张大图(零号图纸)
1、采煤工作面层次图(1:200)
应包括回采巷道剖面图(1:50),最大与最小控顶距剖面图;
2、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1:3000)和剖面图(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