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推荐-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品

推荐-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品

目录前言第一章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井概况1.2 井田地质特征1.3 煤层特征第二章采区、带边界及储量2.1 采区边界2.2 工业储量2.3 可采储量第三章采区、带区巷道布置3.1 采区煤层地质特性3.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3 采区车场形式选择3.4 采区采掘接替计划第四章采煤方法结束语参考文献前言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一环,它是继我们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爆破工程》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我们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奠定基础。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煤层开采设计是煤炭开采重要环节,而煤矿开采技术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开采方式不对会造成煤炭的极大浪费,甚至会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

在21世纪,能源极为重要的时代,要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就必须优化开采技术,体现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而合理的开采设计则能有效减少煤炭损失,将赋存在地下的煤炭高速度,高效率的回采出,满足祖国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第一章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井概况1.1.1 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位置郭二庄煤矿位于河北省邯郸武安市北部,以高村为中心,南距武安市约5km。

邯郸-长治公路横跨矿区南端,邢台-都党公路纵贯矿区东缘。

煤矿运煤专用线在上泉车站与褡午环形铁路接轨,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

井田范围:北以第1地质剖面与郭二庄矿为界;南以第13地质剖面与上泉勘探区为界;西部以井田F4断层与地方煤矿为界;东部以F22断层及-550m水平切割各煤层为边界,地理坐标:北纬36°40′10″~36°43′47″,东径113°47′09″~113°48′32″。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熟悉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计算;2.能够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以及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5.采矿工程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通过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以保证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考书方面,我们将选择一些经典的采矿学著作,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一些与采矿学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与采矿学相关的实验设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矿设计说明书

采矿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大纲 (1)1.1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采区概况及开采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采区概况及开采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采区地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煤层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煤质 (4)3.3瓦斯、煤尘、自燃、地温等情况 (4)3.4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开采条件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水文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 (9)4.1采区工业储量计算 (9)4.2采区煤柱损失计算 (9)4.3采区可采储量计算 (10)第五章采区巷道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矿工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采矿工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目录序论 (2)第一章: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矿区基本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主要地址构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矿井开拓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采区基本开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采区开采煤层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采区基本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中国矿大

课程设计中国矿大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班级:采矿04-4设计者:向新永学号:01040112指导教师:万志军设计日期:2007.7.2—2007.7.12目录序论 (2)第一章带区巷道布置 (4)第一节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4)第二节带区内的再划分 (7)第三节确定带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8)第四节带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12)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9)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9)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 (22)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23课程设计总结 (25)序论一、设计目的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 K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带)区走向长度3000m,倾斜长度1100m,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和K2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 f=2,各煤层瓦斯涌出量也较小。

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版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12°。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

三、课程设计内容1、带区巷道布置设计;2、带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或下部平车场(绕道线路和装车站线路)线路设计。

四、进行方式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采矿学》所学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4.熟悉采矿工程的经济和技术指标。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进行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计算;3.能够分析采矿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效益;4.能够进行采矿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遵守;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采矿学基本概念: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分布;采矿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采矿工程原理: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探方法;矿井设计和施工技术;矿井通风和安全技术。

3.采矿工程流程:矿石开采和运输技术;矿石处理和选矿技术;矿渣处理和利用技术。

4.采矿关键技术:矿井支护和岩土工程;矿井水防治和环境保护;矿山机械和自动化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4.实验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程的实践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采矿学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条件。

说明书最终稿 - 副本

说明书最终稿 - 副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张志伟学号:201010014219班级:采矿B10-2 题目:开滦吕家坨2.4Mt/a课程设计评语:指导教师:赵启峰职称:讲师2013年07月11日设计感受在三个星期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让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更让我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做了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并且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让我掌握了矿井设计的基本步骤,也能够熟练的使用工具书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更能使自己对设计进行比较周全的考虑。

本设计矿区的煤层平均倾角在 5.4°左右,煤层厚度大,煤层及地质赋存条件好,于是我采用了带区综合机械化开采,通过具体的技术比较和经济比较,选择了单斜井的开拓方式,并根据煤层赋存特点及经济条件,选择了胶带运煤、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系统。

本设计的任务重,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绘制大量的CAD工程图,并且对一些内容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

在短短的三个星期时间内,可能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细致。

尽管如此,却能使我更加细心的进行设计。

在本设计的制作中,我一直都细心的编写说明书的每一部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设计,对于计算就更加严格计算每一个数据,对于每一部分设计自己都亲手完成。

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我顺利完成了城郊井工矿的设计。

最后,再次向我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他们给予我的教育、理解、关心和支持使我不断进步。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目录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31.1 矿区概况 ---------------------------------------------------------------------------------- 31.1.1 井田位置、范围、地形特点和交通位置----------------------------------- 31.1.2 工农业生产和原料及电力供应----------------------------------------------- 41.1.3 矿区气候条件 -------------------------------------------------------------------- 41.1.4 矿区水文情况 -------------------------------------------------------------------- 41.2 井田地质特征 ---------------------------------------------------------------------------- 41.2.1 煤系地层概述、勘探程度 ----------------------------------------------------- 41.2.2 井田地质构造和地质变动 ----------------------------------------------------- 51.2.3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 51.2.4 地温 -------------------------------------------------------------------------------- 71.3 煤层特征 ---------------------------------------------------------------------------------- 71.3.1 煤层埋藏条件 -------------------------------------------------------------------- 71.3.2 煤层群特征 ----------------------------------------------------------------------- 8表1-3 煤层肉眼鉴别特征和结构特征一览表 ------------------------------------ 81.3.3 煤层的围岩性质 ----------------------------------------------------------------- 81.3.4 煤的特征 ------------------------------------------------------------------------ 102.1 境界----------------------------------------------------------------------------------------- 12.2 工业储量 ---------------------------------------------------------------------------------- 12.2.1井田勘探类型--------------------------------------------------------------------- 12.2.2 矿井地质资源量 ----------------------------------------------------------------- 12.2.3矿井工业储量--------------------------------------------------------------------- 12.3 可采储量 ---------------------------------------------------------------------------------- 22.3.1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 22.3.2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3.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3.1矿井工作制度 ----------------------------------------------------------------------------- 1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参照大型矿井服务年限的下限(大于50a)要求,T取60a,储量备用系数取1.4,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A为: ---------------------------------------------------- 1 4.矿井开拓方式-------------------------------------------------------------------------------------- 14.1确定工业广场位置 ----------------------------------------------------------------------- 14.2确定井田开拓方式 ----------------------------------------------------------------------- 14.3确定开采水平位置、标高及水平垂高----------------------------------------------- 24.4确定运输大巷布置及位置 -------------------------------------------------------------- 2 5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 15.1煤层的地质特征 -------------------------------------------------------------------------------- 15.1.1可采煤层的基本概况------------------------------------------------------------ 15.1.2煤层顶底板地质条件------------------------------------------------------------ 2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 25.2.1带区斜长的确定------------------------------------------------------------------ 25.2.2带区上山位置及布置方式------------------------------------------------------ 25.2.3带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25.2.4带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 25.2.5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25.3带区下部车场选型设计 ----------------------------------------------------------------- 35.4带区主要硐室的布置 -------------------------------------------------------------------- 35.4.1带区煤仓--------------------------------------------------------------------------- 45.4.2带区运料系统--------------------------------------------------------------------- 45.4.3带区变电所------------------------------------------------------------------------ 5 6采煤方法-------------------------------------------------------------------------------------------- 16.1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 16.1.1带区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 16.1.2采煤工艺的确定------------------------------------------------------------------ 16.1.3回采工作面长度和推进度以及推进方向------------------------------------ 26.1.4回采工作面的破装运煤方式--------------------------------------------------- 36.1.5劳动组织表------------------------------------------------------------------------ 36.2回采巷道布置 ----------------------------------------------------------------------------- 46.2.1确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 46.2.2回采巷道支护--------------------------------------------------------------------- 66.2.3煤壁管理措施--------------------------------------------------------------------- 86.2.4确定回采巷道断面及其具体施工技术要求 -------------------------------- 9 7设计矿井基本的技术经济指标 ---------------------------------------------------------------- 1表7-1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1参考文献 ----------------------------------------------------------------------------------------- 3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井田位置、范围、地形特点和交通位置开滦吕家坨矿业公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境内,西距唐山18 km,北距古冶9 km。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 矿井概况1.1矿井地形、地貌、地物及其对开采的影响斜沟井田位于山西省兴县县城以北50km处岚漪河两侧。

行政区划隶属于兴县魏家滩镇,局部位于保德县南河沟镇,项目业主为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5′30″~111°08′33″,北纬38°32′40″~38°44′39″。

井田属吕梁山脉的西北端,山河交错,沟壑纵横,山川层叠,侵蚀冲刷剧烈,地势总体为南北高、中部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角寨则卯村西,海拔高程+1254.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东部的岚漪河谷地,海拔高程+924.0m,最大相对高差330.0m,区内大面积为第三、四系松散层所覆盖。

岢瓦铁路和县级公路从井田中部沿岚漪河通过,岢瓦铁路目前已基本建成,铁路装车站设在石吉塔沟口西侧附近的河滩地。

从节省投资,减少运营费用的角度出发,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应尽量靠近铁路装车站。

岚漪河上游有一座设计蓄水能力2400万m3的天古崖水库。

为文革期间所建,目前坝体已出现渗漏,水利部门定性为危库,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需注意这一因素的影响。

1.2矿井开拓方式及主要井巷的布置形式矿井工业场地及井口布置在井田中部岢瓦铁路南侧的石吉塔沟内及沟口附近。

采用沟内外结合布置方式,场地标高+940.0~+992.0m。

根据工业场地附近煤层埋藏较浅的特点,井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矿井初期形成五条井筒,其中一、二号主斜井布置在石吉塔沟内400m处的坡地上,井口标高+980.0m,其中一号主斜井的方式掘至8号煤层+660m标高,一号主斜井倾角15°,斜长1236m,铺设带式输送机,通过煤仓与11采区带式输送机上山及8号煤带式输送机大巷相接。

二号主斜井掘进至13号煤层+585m标高,通过煤仓与21采区带式输送机上山及13号煤带式输送机大巷相接,二号主斜井倾角17°,斜长1351m,铺设胶带输送机。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1.1 煤层地质特征1.1.1带区位置及范围本次设计带区为西一带区,位于井田的西翼,本设计只对13-1煤层做地质论述:13-1煤层西起工广煤柱线,东到Fe7断层,北靠东翼轨道大巷。

1.1.2煤层赋存状况13-1煤层:煤厚1.33~8.18m,平均煤厚4.25m,可采指数为1,变异系数为26.4%,本区范围内属较稳定的中厚~厚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煤层走向变化范围为0~110°,倾向E~SW,倾角6~10°,平均倾角8°。

煤层顶底板特征见表1-1。

表1-1煤层类别岩石名称厚度(m) 主要岩性特征(含水性)13-1 伪顶炭质页岩0-1.16/0.5灰黑色,片状,松散易碎,不稳定,零星发育。

直接顶砂质泥岩0-10.13/4.26灰~深灰色,块状,含植物碎片化石,泥岩抗压强度20-50MPa,抗拉强度约1~2.5MPa,13-2煤局部发育。

老顶细砂岩~粗砂岩0-10.0/5.32灰~灰白色,以中细粒结构为主,钙泥质胶结,含裂隙水。

抗压强度一般40~60MPa,抗拉强度2.0~2.5MPa。

直接底砂质泥岩、泥岩及12煤0.6-6.96/3.6灰~褐灰色,富含植物根化石。

老底粉细砂岩及中砂岩0-11.4/5.6灰~灰白色,微波状层理,钙质胶结,含裂隙水。

1.1.3煤层顶底板1、13-1煤层顶底板(1)伪顶:岩性一般为炭质页岩或粘土岩,厚度一般0.2~0.6m,抗压强度小于5MPa。

伪顶发育不稳定,强度小,易离层冒落。

(2)直接顶:本区13-1煤层直接顶主要有两种组合形式,一种为泥岩或砂质泥岩与13-2煤层组成的复合顶板。

直接顶一般裂隙较发育,局部含植物化石碎片。

其抗压强度一般为20~50MPa,抗拉强度为1~2.5MPa,拟属Ⅰ类不稳定或Ⅱ类中等稳定顶板。

(3)老顶:老顶岩性一般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厚度较大,稳定性好,抗压强度为40~60MPa,抗拉强度2.0~2.5MPa,与直接顶呈冲刷接触类型的老顶,岩性一般为粉砂岩~中砂岩,抗压强度较直覆老顶低。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2)第一节矿区概述 (2)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3)第三节煤层特征 (6)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井田境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矿井工业储量 (10)第三节矿井可采储量 (11)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4)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第四章井田开拓 (15)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1.1矿区概述1.1.1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位置004煤矿位于山东枣庄市腾南煤田中部,地岗头大坞休城矿北徐楼矿望冢赵坡矿武所屯矿留庄矿王晁矿庄里矿级索矿泉上矿曹庄矿鲍沟郭庄矿西岗柴里矿蔡园矿蒋庄矿官柴专线崔庄矿岱庄矿田陈矿欢城姜屯滕州市留庄姚桥矿徐庄矿高庄矿付村矿三河口矿微山县郝寨孔庄矿沛县薛城区欢城煤矿图 例张汪官桥去枣庄京沪铁路104国道北七五矿欢城矿微山二号井大屯煤电公司京杭运河384437520523125389562520523125389562520486875384437520486875级索河荆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1.1.2地形地貌井田内地形为—自东向西南缓慢下降的滨湖冲积平原,地面标高+39—+43m。

1.1.3河流及水系由于靠近南四湖,几乎承受鲁西南地表主要水系的来水,历史上多次泛滥成灾,如1957年遭遇百年特大洪水,导致郭河决堤和湖水泛滥,湖水水位由常年的+33m上涨到+37.01m。

但本井田未受洪水淹没。

1.1.4矿区气象地震本区属季风型大陆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5°C,最高气温+40.9°C,最低气温-21.8°C。

最大冻土深度0.28m,年平均降雨量804.3mm。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1. 总论1.1 课程设计概述1.1.1 课程设计题目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1.1.2 设计初始条件1. 最终台阶高10m,最终台阶坡面角65°,露天矿采矿场最小底宽16m,最终边帮角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

2. 开拓运输道路采用Ⅲ级矿山公路,道路路基宽度8m。

1.1.3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 设计任务: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深度,底部位置及周界,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帮结构,并绘制开采境界平面图,露天矿开拓运输道路定线,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绘制露天矿开采境界横纵面图,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2. 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相似形开采境界设计横断面图(4#图纸3张),开采境界深度设计计算横断面图、纵断面图(4#图纸3张,3#图纸1张),露天矿开采境界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境界断面图(4#图纸3张),露天矿开采境界纵断面图(3#图纸一张)1.2 设计依据和技术经济原则1.2.1 设计依据⑴课程设计任务书⑵矿床地质资料a. 地质地形(平面)图1张(3#图纸)b. 地质横断面图3张(4#图纸)1.2.2 设计技术经济原则⑴露天矿开采境界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准则设计⑵露天矿采用公路运输开拓,开拓系统路线按Ⅲ级矿用运输公路设计1.3 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简述设计方案:矿床拟用露天开采,绘定其1:1000的地址剖面图三张及相应矿区地形图一张,设台阶高度为10m,从+900往上、下划分,露天采场最小底宽16m,采用汽车运输,路基宽8m,最小转弯半径15m,连接平台40m,限制坡度10%,最终的台阶坡面角65°,稳定的最终帮坡角小于等于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设计内容:1. 用横坡面面积比法计算各水平境界剥采比,绘成曲线,按n<n的原则分别确定三个横剖面的合理开采深度;2. 纵剖面上调整露天矿底平面标高;3. 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专业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一、带区巷道布置1、带区概况 (3)2、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3)3、带区的再划分 (6)4、确定采区内巷道布置 (8)5、确定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推进终点位置 (12)6、确定通风布置系统煤层通风系统 (12)7、带区车场路线设计 (13)二、采煤工艺设计1、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4)2、工作面主要机械设备 (15)3、采煤机工作方式 (16)4、工作面的支架方式 (17)5、超前支护方式和距离 (18)6、校核支架的强度和高度 (18)7、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 (21)8、循环方式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23)总结 (27)参考文献 (28)一、带区巷道布置1.1 带区概况本采区为某矿第二水平第四采区,其中二采区已采,六采区未采。

上部标高-150m,下部标高-300m。

本采区构造简单,单斜构造,煤层为厚煤层,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煤层厚度4.5m,煤的密度为1.35t/ m3,煤的密度为1.35t/ m3,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

采区走向长度2020m,倾斜长度1200m,煤层倾角为7.5°,采区生产能力自定。

运输方式:大巷运煤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1.5t固定式矿车,10t架线电机牵引。

瓦斯等级:瓦斯相对涌出量 5 m3/t,为低瓦斯矿井。

图1 煤层柱状图1.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1.采区工业储量Q L I M R20201200 4.5 1.351472.58t=⨯⨯⨯=⨯⨯⨯=工万式中: Q 工 —— 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L —— 带区煤层走向长,mI —— 带区倾斜长,1200mM —— 煤层厚度,mR —— 煤的容重 1.35t/m 32.采区煤柱损失:P =(40×1200+30×1980)×4.5×1.35=65.25万t ;3.采区可采储量:Q 采=(Q 工-P )C=(1472.58-65.25)×0.97=1365.11万t式中: Q 采—采区可采储量,万tQ 工—采区工业储量,万tP —采区煤柱损失 ,万tC —厚煤层取0.974.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采区工业储量-煤柱损失量)÷采区工业储量η=(Q工-P)÷Q工=92.70%>75% 满足要求5.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工作制度:本矿井设计工作日为330天,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采矿露采课设说明书

采矿露采课设说明书

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金属矿床露天开采题目:某矿山露天采矿开拓方案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6月27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名):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综合运用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对露天矿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学习其设计方法,重点掌握露天矿境界圈定和开拓系统的设计过程、计算步骤、设计图纸绘制等内容,以及对相关设计手册的熟练运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主要内容:根据给定的设计题目,结合矿床地质地形图、勘探线剖面图,对矿山采矿境界进行圈定,计算矿床的经济合理剥采比、最小底宽、最终边坡角、台阶坡面角、采深,绘制底部周界,并根据选取的设备和计算的参数结果最终绘制采矿终了平面图、采场剖面图和采矿方法图。

设计原始条件:矿床地质地形图、勘探线剖面图、矿石的特征等(详见设计指导书)。

设计要求:设计说明书一份,一号图纸两张,二号图纸一张。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金属矿床露天开采》陈晓青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2]采矿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五、审核批准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目录******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1)1.绪论 (1)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1.2本次课程设计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1.3矿山地质概况主要内容 (2)2.采场境界的圈定 (2)2.1台阶构成要素的参数确定 (3)2.1.1台阶高度 (3)2.1.2台阶宽度 (3)2.1.3台阶坡面角 (3)2.2境界三要素的确定 (5)2.2.1最小底宽 (5)2.2.2最终边坡角 (6)2.2.3开采深度 (8)2.3圈定露天矿底部周界 (11)2.3.1各横剖面底部周界位置的确定 (11)2.3.2确定端帮位置 (11)2.3.3连成矿体底部周界 (13)2.4圈定结果 (13)3.矿床开拓 (14)3.1主要设备选择及主要参数 (14)3.2开拓方案 (16)4.开采程序说明 (17)4.1台阶形式 (17)4.2部分工作面参数的确定 (17)结语 (19)参考文献 (20)1.绪论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为了使我们对《露天采矿技术》这门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有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尤其是最基本的境界圈定。

33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331

33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331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采矿学**: **学号:**********班级:1104班指导教师:***序论 (3)第一章.采区概况 (4)第一节.采区范围及储量 (4)第二节.采区地质及煤层 (5)第二章.采区巷道布置 (18)第一节.采煤方法 (18)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22)第三节.采区车场 (23)第三章. 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25)第一节.工作面采煤主要工序 (18)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22)第三节.工作面劳动组织 (23)一、目的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任务1、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重点是矿井的采区部分,因此也称作“采取设计”。

其主要任务包括采区巷道系统,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2、设计所需的原始资料室生产实习时从矿山所收集的采区设计基础资料。

设计时不应受现场已有的设计和生产系统的限制,而应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为原则。

三、课程设计内容1、采区巷道布置设计;2、采区上、中、下部车场任选一个进行轨道线路设计并说明车场形式、主要参数的选择;3、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第一章采区概况第一节采区范围及储量1、采区名称子午矿西四采区(一层煤即:1#煤其厚度为5m,)。

2、井上下位置及与相邻采区的关系子午矿西四采区位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旁,左侧为煤田边界,右侧与子午矿的西二采区和主要大巷相连以及与子午矿东一和东三采区相隔。

子午矿沿着东西方向,其长度为3500米,倾向沿着南北方向。

倾向水平+150到+300为界限。

4、沿走向和倾斜方向采区走向N50°E,走向长度3500m,倾斜平均长度1550m,倾角平均为13°。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助学院校: 自考助学专业: 姓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2O 年月日前言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

它是学生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安全》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

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采矿课程设计是属于教学性设计,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

学生应根据设计题目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认真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

设计力争作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目录1 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井田地质特征平顶山煤田处于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东延部位,淮阳山字型构造的西翼反射弧顶部,为纬向构造与山字型构造的复合部位,由于二者的共同影响,使得整个煤田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向的复式褶皱(李口向斜、灵武向斜、郭庄背斜、牛庄向斜、诸葛庙背斜等)和大断层(白石沟逆断层、锅底山正断层、山庄逆断层等),总体构造线为北西向。

追溯区域地质历史,平顶山煤田曾受到中岳运动、少林运动、怀远运动、加里东运动、印支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六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在C-P煤系沉积以后,燕山运动最为重要,使区内中生代及其以前地层(包括前震旦纪)卷入了这次运动,形成了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并拌有中酸性岩浆侵入。

喜山运动在本区主要表现为差异升降运动,并使先期断裂再次活动,形成了一幅复杂的构造图案。

井田地表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依据钻探工程揭露地层从老到新依次有:寒武系崮山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和第四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带区煤层及顶底板情形
厚 度(m)
岩性描述
8.60
灰色泥质页岩,砂页岩互层
8.40
泥质细砂岩,碳质页岩互层
0.20
碳质页岩,松软
6.9
K1煤层,y=1.30t/m3
4.20
灰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互层,坚硬
7.80
灰色砂质泥岩
2.50
K2煤层,煤质中硬,Y = Y=1.30t/m3
3.20
灰白色粗砂岩、坚硬
ZK2=(Zgl- PK1)XC= (1072.5-55.6) X0.8=813.5万吨
Zk=Zk 1+Zk2=2105.0+813.5=2918.5万吨
(3)采区服务年限
T= Zk/(A X K)
式中:T--采区服务年限,a;
A——采区生产能力,万t;ZK---设计可采储量,万t;K----储量备用系数,取1.3。
=4517. 64
18.07056
小计
283.74624
47.29104
煤仓(元
/m3)
30
元/a. m
20X16. 02X18
=5767. 2
17. 3016
20X16. 02X3
=961. 2
28. 836
集中平
巷(m)
160
元/a. m
984X16. 02X2
=31527. 36
504. 43776
第二节带区内的再划分
1、确定工作面长度
以确定工作面长度为160m
确定带区内分带数
共三个带区,一个带区分六个分带
3、工作面生产能力
工作面日生产能力:
Qr = A/(TX1.1)
式中:Qr——工作面生产能力,t/d
A——采区生产能力,t/a
T——每年正常工作日,300d
Qr = A / (TX 1.1)=1200000 / (300X 1.1) =3636.4t / d
(1)带区的工业储量
Zgl二HXLXM1X y
式中:
Zgl—- K1煤层工业储量,万t;
H ----带区倾斜长度,1100m;
L——带区走向长度,3000m;
Y-—煤的容重,1.30t/m3;
M1 K1煤层煤的厚度,为6.9米;
Zgl = 1100X3000X6.9X1.3
=2960.1万吨
Zg2二HXLXM2X y
3、带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确定带区巷道布置系统,每一层都布置18个工作面,按照有关情 形初步制定以下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分带单独布置
每一个分带分不开斜巷进入上部煤层,每一个分带都布置一个煤仓 直通运输大巷。
通风系统为:新风从运输大巷一进风行人斜巷一煤层运输平巷一分 带运输斜巷一采煤工作面一分带运料斜巷一回风斜巷一回风大巷。该方案 的特点是,每个分带都布置了煤仓,因此治理较复杂,煤仓和联络斜巷工 程量大,但有利于通风和工作面的接替。
1105
1103
1106
K1煤层二带区
K1煤层三带区
1110
1107
1111
1108
1112
1109
1113
1116
1114
1117
1115
1118
K2煤层一带区
1201
1204
1202
1205
1203
1206
K2煤层二带区
1210
1207
1211
1208
1212
1209
K2煤层三带区
1213
1216
序 论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 矿学课程的明白得。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 写设计讲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锤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讲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时期某带区自上而下开采K1和K2煤层,煤 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如下表所示。该带区走向长度3000m,倾斜 长度1100m,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属 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 K2煤层属中硬煤层,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 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 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2煤层 底板下方20m处的稳固岩层中。煤层平均倾角为8。。
方案二特点:采纳集中化生产,从全然上克服了方案一的缺点。尽管 方案二爱护费用高,但从技术和治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选择方案二更优 越一些。
综上所述,选择带区布置方式,巷道布置情形见巷道布置图、带区巷 道剖面图,以K1煤层为例。
4、确定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工作面推进终点位置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采纳沿空掘巷掘进方式。
班 级:采矿
XXXX







姓 名:XXX
学 号:XXX1
指导教师:XX
第一章.带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第二节.带区内的再划分
第三节.确定带区内预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第四节.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式中:
Zg2---- K2煤层工业储量,万t;
H ----带区倾斜长度,1100m;
L——带区走向长度,3000m;
Y----煤的容重 ,1.30t/m3;
M2—- K2煤层煤的厚度,为2.50米;
Zg2= 1100X3000X2.5X1.3
=1072.5万吨
Zg=Zg 1 +Zg2Zg带区的工业储量
AO =160*6.9*3.2* 1.3*0.95*300= 128.1万吨/a^l20万吨/a
L----工作面长度。160m。
Ml ---- KI煤层厚度,6.9m o
X ----日进度,3.2m。
r ----煤的容重,1.30t/m3。
N ----年工作日,300天。
2、带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2960.1+1072.5
=4032.6万吨
(2)带区设计可采储量
Zk=(Zg-P) X C
式中:
Zk--带区设计可采储量,万t;
Zg-—带区工业储量,万t;
P--带区煤柱缺失量,万t;
C -带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0.75.中厚煤层0.8
(讲明:采区煤柱包括区段煤柱、采区上下边界煤柱、采区两侧边界 煤柱及爱护上山煤柱。)
分析:已知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同时, 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因此有利于 综合机械化作业,能够充分发挥综采高产高效的优势。同时,为减小煤柱 缺失,提升采出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纳沿空掘巷掘进方式。这种方 式掘出的巷道正处在应力降低区,既好爱护又提升了采出率,有取代沿空 留巷的趋势。
PKl=3000X (20+30) X6.9XI.3+ 1050X (10+10) X6.9X1.3
= 153.4万吨
PK2=3000X (20+30) X2.5X 1.34- 1050X (10+10) X2.5X 1.3
=55.6万吨
P=153.4+55.6=209万吨
ZKl=(Zgl- PK1)XC = (2960.1-153.4) X0.75=2105.0万吨
4、确定带区内同采工作面数及工作面接替顺序
生产能力为120万t/a,且工作面生产能力为3636.4t/d。目前开采预备 系统的进展方向是高产高效生产集中化,采纳提升工作面单产,以一个工 作面产量保证采区产量,因此定为带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
工作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K1煤层一带区
1101
1104
1102
技术经济比较:
巷道碉室掘进费用
表1-1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工程
名称
单价
(元)
工程量(m)
费用(万
元)
工程量(m)
费用(万元)
回风
运料
斜巷
(ID)
1578
152X18=2736
432.2880
152X3=456
71. 9568
集中
平巷
(元
/m)
831
6X164X6
=5904
490. 6224
进风行人Biblioteka 斜巷(m)1214
1217
1215
1218
工作面接替顺序:跳采,一采一准;带区内自右而左开采,先采 完一带区,后开采二三带区;煤层间自上而下开采,先采K1煤层后采K2煤层最终达到高产高效。工作面接替顺序如下表所示:
1101-1102-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109-1110-1 111一1112一1113一1114一1115一1116一1117—1118一1201一1202一1203— 1204一1205一1206一1207一1208一1209—1210-1211一1212-1213-1214 — 1215—1216—1217—1218
24.6 8
灰色中、细砂岩互层
第一章 带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带区生产能力选定
按照要求带区上部煤柱为20m下部煤柱留30m,故剩余倾斜长度为:
1100-50= 1050m
分三个带区,每个带区分六个分带。
采煤工艺选取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长度取160mo
带区生产能力AO =LM 1X V C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