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训练题:模块通史贯通五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五部分第十四单元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 (十四 )考试时间:4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5 分,共60 分)1.(2019 ·江苏海安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 )列宁以前这样归纳俄国某一期间的阶段特色:“一方面有尽量公然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实用暴力压迫民众的现象,最后民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醒的轻信态度。
”这个期间最有可能是()A .二月革命期间B.《四月纲要》发布前后C.七月流血事件后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后答案B分析依据资料“ 有尽量公然活动的可能”“ 没实用暴力压迫民众的现象”“ 这个资本家政府”可知,此时应为财产阶级暂时政府统治期间,应为《四月纲要》发布前后,故 B 项正确。
财产阶级暂时政府形成是在二月革命后,故A 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即是财产阶级暂时政府暴力镇压民众事件,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财产阶级暂时政府已经用暴力压迫民众,故 D 项错误。
2.(2019 ·陕西汉中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 )从革命性质剖析,俄国革命实质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乡村的以农民争夺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域的民族革命。
最后,力量微小的布尔什维克党博得并稳固了政权。
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假如因为 ()A.有效调换了各样社会力量B.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C.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D.一战激化了国内各样矛盾答案A分析依据资料可知,俄国革命由无产阶级革命、农民革命、民族革命等组成,最后由布尔什维克党博得并稳固了政权,这表现了俄国革命的成功主假如由于无产阶级有效调换了各样社会力量参加革命,故 A 项正确。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是对资料的片面解读,故 B 项错误;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是俄国革命成功的原由之一,但不是资料的要旨,故 C 项错误;资料没有波及“一战” ,故 D 项错误。
2020届高考通史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49张ppt)
统一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 和封建社会由
盛而衰
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 明废丞相 科举制 元一省两院 设内阁 行省制 清设军机处
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 体与政体的总和 )。 2.分类: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 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 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3.分期:两大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 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
一.夏、商、西周朝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及灭亡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 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西部 和山西南部。
(2)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统治残暴, 被商所灭。
2.商朝的兴衰
(1)建立:公元前1600年由汤建立,定都亳(今河南 郑州)。商朝中期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周围还有一些属国。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 意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 唯上是从的作风等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Βιβλιοθήκη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时空坐标
知识拓展1:历史分期问题
1、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元谋人——
夏朝建立前)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 “禅让制” “公天下”
2、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朝—春秋)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通史贯通世界现代史习题.docx
模块通史贯通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山东济宁期末)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
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
上述事件( )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C.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答案 D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故选D 项。
《和平法令》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
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日益上升,排除B项。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
2.(2019广东广州二模)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
这一法令( )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答案 C “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是对农民利益的维护,这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选C项。
“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其产品支配权没有变化,排除A项。
“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不是农民私有制,排除B项。
“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对工业化的阻力会很大,排除D项。
3.(2019甘肃兰州二模)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他的观点( )A.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B.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C.坚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走集体化道路D.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分歧答案 D 由题干中“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推知当时还有与斯大林模式不同的建设道路,故选D项。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 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十五)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山西部分学校摸底)1945年9月,美、英、苏、法等国外交部长在伦敦会晤。
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
这表明()A.意识形态的差异起决定作用B.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国际关系C.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D.美苏两国逐渐从合作走向对抗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二战后不同国家对处置德国的意见分歧大,这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分歧,故选B项。
国与国的关系决定于综合国力,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美苏对抗的信息,排除D 项。
2.(2019·山东临沂月考)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
华盛顿还与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北(1954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A.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B.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C.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D.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升级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在亚洲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目的是针对和牵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势力,强化亚洲冷战政策,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排除B项;50年代初,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信息,无法推断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升级,排除D项。
3.(2018·山西大同、阳泉二模)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
”这反映了()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C.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答案 D解析据材料“1964年”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仍是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据材料“从北约到联合国”可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并未解体,故C项错误;据材料“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说明两极格局受到多极化趋势的冲击,故D项正确。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测评手册-答案
单元小卷(五)1.D[解析]“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表明科举考试形式没有僵化,故A项错误;“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表明考核内容全面,不是注重“经世致用”之学,故B项错误;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典,故C项错误;“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表明考核内容全面,“务在典实”表明考查知识重在务实,故D项正确。
2.C[解析]元代和明代都实现了国家政治统一,故A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B项错误;由材料“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便,于是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
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可知运用符合山川形便的原则进行划分,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明代边患危机始终存在,故D项错误。
3.A[解析]材料说的是中国古代的谥法制度,它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
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这也是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手段之一。
从材料数据来看,中国古代自汉以来思想控制日趋严密,故A项正确。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官僚机构日益膨胀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追谥准则渐趋完善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A[解析]据材料“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
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可知政治与当时的伦理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加强了对官吏的考核,故B项错误;据材料“丁忧时如因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可得出孝是当时宣扬的思想,但得服从政治的需求,故C项错误;据材料无法看出皇权与政府权力的关系,故D项错误。
5.A[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实行了凭照携眷入台政策”,凭照入台,体现了清政府对台湾的管控,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携眷入台问题,没有体现台湾的海防作用,故B项错误;“全面解除了海禁政策”,与历史事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入台人员的原居留地,故D项错误。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选修综合训练习题.doc
选修综合训练限时:60分钟总分:90分非选择题(共6题,共90分)1.(2019课标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答案(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2.(2019课标Ⅱ,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单元 单元整合 五 Word版含答案
单元整合五一、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等。
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掌握。
隋唐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也是选拔和培养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设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等。
【考题例证1】[2018·山东滨州期末]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
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
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B.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二、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中华法系的兴衰1.发展演变(1)夏、商、周三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礼”并立。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
三个朝代都强调礼治,特别是西周,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贵贱,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
同时,以惩处为中心的刑罚制度也已经形成。
但是,这一时期的“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
“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
商周建立起以“亲亲”“尊尊”为主要原则的宗法制度。
(2)春秋战国至秦朝——成文法及法治阶段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公元前536年)和晋国赵鞅“铸刑鼎”(公元前513年)为标志,法律形式由早期的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经过春秋时期的演变,到战国时期,与君主集权制度的建立相适应,法家思想在三晋兴起,并在赵、魏、韩和秦国得到了广泛贯彻,通过变法,这些国家建立起以刑罚为主体的成文法律体系。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北张家口期末)《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A.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B.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C.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D.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答案 B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言论。
从材料中的“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来看,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这一说法是说明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故选B项。
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朱元璋时期没有设立内阁制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2019·安徽定远月考)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答案 B解析黄宗羲是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他反对君主专制,由材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君权与相权是其基本矛盾之一。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权,因此黄宗羲这一言论是指宰相制度下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所以B项正确。
A项与材料含义相悖,C项无法得出这一结论,D项错在材料与政治腐败无关,均排除。
3.(2019·衡阳联考)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答案 B解析根据图表看出,唐代、宋代丞相人数明显多于其他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削弱了相权,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以分散相权,明朝废除宰相,相权从秦朝的位高权重到日益削弱直至废除,君主专制日益加强,B项正确,C项错误;元朝宰相权力有所反弹,A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020届高考历史山东省二轮复习课件:模块通史贯通五
中西贯通 栏目索引
4.1997年至2001年,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从7.2万家发展到30多万家,截至2002年底,上市公司已达1270家。这一时期
高考导航
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说明我国 ( ) 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C.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加快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 于人民民主专政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由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 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高考导航
西方议会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 于资产阶级专政 分权制衡的原则 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 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采用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中西贯通 栏目索引
1.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
高考导航
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
新发展的里程碑。”下列对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背景是三大改造的深入开展
②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西贯通 栏目索引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高面考导倒航向社会主义国 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 “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 一系列变化表明 ( ) A.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 B.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 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 D.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二思维贯通史学素养解读训练(含解析)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二思维贯通史学素养解读训练(含解析)专题二思维贯通史学素养解读一、主要史学范式(史观)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
高中新课标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四种史学范式。
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
1.文明史范式(通史顺序):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例:请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2.全球史范式(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认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的。
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请分析16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是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并以此分析其对欧洲及世界发展的影响。
3.近(现)代化范式: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例:请从现代化范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的历史,以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4.革命史范式(阶级斗争):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通史贯通 世界古、近代史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模块通史贯通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二模)《雅典政制》记载,抽签选举后,官员任职前需要完成一X“考核项目清单”,内容包括:直系亲属的某某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
该规定( )A.强调了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B.违背了雅典的直接某某原则C.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D.表明血缘政治仍然根深蒂固答案 A 据材料“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可知考核内容主要是服务于城邦,而维护城邦利益就是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故选A项;“抽签选举”说明该规定并未违背直接某某的原则,排除B项;“抽签选举”以及考核内容并未涉及官员的施政能力,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2019全国Ⅰ卷模拟)公元130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指示法学家犹里阿努斯把历年来的行政长官告示全部加以整理校订,并进行必要修改。
后经哈德良咨请元老院决议通过,并予发布。
此后,凡行政长官告示皆以此为标本,不得擅自更改或标新立异。
罗马帝国的这一做法反映出( )A.立法活动服务于政治需要B.立法的某某基础得以加强C.少数法学家垄断了立法权D.行政官员的立法权被剥夺答案 A 哈德良统一行政长官告示的标准,目的是维护帝国政府的权威,服务于帝国加强政治统治的需要,这反映出其立法活动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故选A项。
3.(2019某某某某二模)美国1787年宪法中,对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X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A.实用主义精神B.分权制衡理念C.联邦主义宗旨D.有限政府原则答案 D 材料“对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说明宪法对政府行为进行了限制,故选D项。
4.(2019全国Ⅰ卷模拟)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5单元 第13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Word版含答案
第13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主要包括两个主要阶段: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前期(1636—1840年)。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
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这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上,传统小农经济继续发展;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凸显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上,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政府实行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但反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活跃;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著,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对外关系上,遭受外来侵略并进行反侵略斗争;西学东渐开始逐渐衰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第13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目标解读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康熙帝。
△重大史实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密折制、督抚制度。
1.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①背景:明太祖认为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②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习题:中国近代通史贯通 Word版含解析
模块通史贯通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株洲二模)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
《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这主要体现了( )A.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B.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C.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D.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答案 B 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人来中国贸易交纳少额关税,但需要花大额金钱打点官员,这样便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因而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英国要求清政府将关税“颁发晓示”,即明定关税,故选B项;英国对华进行商品倾销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目的,而材料强调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原因,排除A项;《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通过“协定关税”的条款在华进行商品倾销,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说明两国并非正常贸易,排除C项;D 项仅反映了材料的第一层信息,未体现《南京条约》中议定关税的内容,排除D项。
2.(2019河北唐山一模)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敌我力量悬殊。
这种不同( )A.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立场B.由评价者所处时代决定C.可用唯物史观加以整合D.有待更多史料验证对错答案 C 材料从内外因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可结合唯物史观加以指导和整合,故选C项;材料的不同观点并不能表明该观点持有人的政治立场,排除A项;从材料不能看出观点持有人所处的时代,排除B项;材料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有据可依的,排除D项。
3.(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五)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宁夏银川一中月考)朱元璋长子朱标因病去世,其他诸子中唯燕王朱棣的才能突出。
于是朱元璋与大臣们商议:“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翰林学士刘三吾对曰:“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于是朱元璋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
这表明()A.立嫡大事皇帝一人独断B.朱元璋的决策权受到了制约C.燕王朱棣已有夺嫡之心D.朱元璋以传统方式调和矛盾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确立王位继承的问题上,朱元璋按照嫡长子(孙)继承制的原则调和诸子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故D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朱元璋在废除丞相之后决策大权完全由皇帝所有,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燕王有夺嫡之心,C项错误。
2.(2019·江西上饶一模)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
这一举措() A.保障了决策的正确性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答案 C解析材料做法并不能真正保障决策的正确性,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六部权力扩大,B项排除;六部过去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现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C 项;朱元璋废中书省后,不存在丞相,故D项错误。
3.(2019·衡水中学摸底)清朝明确规定:入值军机参与机密的军机大臣必须在三品以上。
皇帝在选用军机大臣时,必须顾及社会舆论和臣工态度。
材料意在说明()A.皇帝的用人权受到一定限制B.军机处设立主要是处理一些机密C.军机处导致了政治体制僵化D.军机处设立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军机人员的选用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皇帝在用人时不能随意,故A项正确。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训练题:模块通史贯通五
模块通史贯通限时:60分钟总分:66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山东济宁二模)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共产党发起,并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召开新政协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
”由此可见,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A.对建立新型政权作出重要论断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新的执政党C.开创了中国新型政治协商制度D.得到中国各政党的广泛拥护答案A题干中“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表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对建立新型政权作出重要论断,故选A项。
中国共产党成为新的执政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项。
开创了中国新型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排除C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没有得到当时中国所有政党的拥护,排除D项。
2.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说明我国(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答案B材料中1982年宪法对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进行社会保障,同时也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而2004年宪法则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说明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故选B项。
材料体现了两部宪法中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而非法制建设的内容,因而不能体现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排除A项。
材料中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说明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随经济发展而上升,排除C项。
2020高考历史通史模块集训3份
通史模块集训(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成都二模)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非常有限的基础性条件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绵延悠久的国家。
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A.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B.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C.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D.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A[西周在商代甲骨文的基础上推行金文,文字上的统一促进了对周文化的认同,从而将民众聚集在一起,故选A项;秦朝以来推行统一的货币,故排除B 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意识形态逐步普及,故排除C项;秦朝推行五尺道、直道等,建立了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故排除D项。
] 2.(2019·惠州调研)周文王之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
周成王的同母弟叔虞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
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B[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由“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叔虞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可知,西周统治者在对被征服地区的管理上,采用了当地原来的法律、制度,以此安抚被征服地区和维护西周统治,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西周实行分封制,C项中“直接控制”说法错误;题干材料与保护地方文化独立性关系不大,D项错误。
]3.(2019·怀化一模)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
这反映了()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B[《吕氏春秋》综合各家学说之长,指导秦国统治阶级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体现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故选B项;《吕氏春秋》只是体现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整合,主要是吸收其中比较合理、进步和有利于实现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的内容,而不是统一各学派,故排除A项;“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而不是《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整合,故排除C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独尊法家,百家争鸣基本上就结束了,故排除D项。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测试: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第3讲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广东六校联考)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则认为“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 A解析材料“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基本认识,故选A项;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以偏概全,排除;材料说的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学,故D项排除。
2.(2018·黑龙江实验中学期末)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非但不是“万世之至论”,而且变成了“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
这种议论()A.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猛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表明李贽具有批判精神答案 D解析材料中的“不是‘万世之至论’”和“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表明李贽认为儒家经典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从而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这种议论具有批判精神,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李贽批判的是儒家思想,不是君主专制,排除B项。
3.(2018·湖南长郡中学摸底)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答案 B解析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的是君臣平等,没有涉及君主立宪制和废除宰相制度,故C、D两项错误。
4.(2018·吉林模拟)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通史贯通限时:60分钟总分:66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山东济宁二模)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共产党发起,并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召开新政协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
”由此可见,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A.对建立新型政权作出重要论断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新的执政党C.开创了中国新型政治协商制度D.得到中国各政党的广泛拥护答案A题干中“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表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对建立新型政权作出重要论断,故选A项。
中国共产党成为新的执政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项。
开创了中国新型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排除C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没有得到当时中国所有政党的拥护,排除D项。
2.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说明我国(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答案B材料中1982年宪法对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进行社会保障,同时也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而2004年宪法则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说明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故选B项。
材料体现了两部宪法中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而非法制建设的内容,因而不能体现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排除A项。
材料中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说明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随经济发展而上升,排除C项。
由材料中1982年宪法内容可知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及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均能享受社会保障,说明社会保障不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排除D项。
3.20世纪50年代,美国驻香港总领事动员和策划内地赴港流亡知识分子创作大量文学作品,主题主要是华人青年丧失革命信仰、“流亡者”逃离内地投奔“自由世界”这两类,如张爱玲的《秧歌》《赤地之恋》。
这种现象说明( )A.中美意识形态对立扩展至文化领域B.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C.“一边倒”政策加剧美国对华敌视D.思想文化宣传成为冷战的主要手段答案A通过题干中的时间点“20世纪50年代”及“主题主要是华人青年丧失革命信仰、‘流亡者’逃离内地投奔‘自由世界’这两类”,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意识形态的对立扩大到了文化领域,故选A项。
“两大阵营”指的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而题干中只是提及了中国和美国,排除B项。
材料中的现象与“一边倒”政策无关,排除C项。
“冷战”的手段主要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而非思想文化方面,排除D 项。
4.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
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A.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B.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C.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D.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答案B材料中中国对非洲十国进行访问,有利于中非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使中国获得更多非洲国家的支持,因而有利于改善新中国受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孤立的外交环境,故选B项。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
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发生,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
材料中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国家均非社会主义国家,因而中国加强与这些非洲国家的外交联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壮大无关,排除D项。
5.1950—1952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单位:万公斤)。
年度粮食产量(原粮)采购量折合原粮数量占产量(%)占上市量(%)1950449 057.520 398.5 4.524.6 1951428 382.528 413.0 6.655 1952575 071.570 146.512.285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 )A.“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推进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D.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答案C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快速增加,故选C项。
1950—1952年“一五”计划尚未实施,排除A项。
城乡一体化至今尚未实现,排除B项。
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与表格中数据变化无关,排除D项。
6.(2019山东烟台一模)“一五”期间,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主要摆在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摆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国防工业企业,除一些造船厂外,主要摆在后方地区。
由此可见,“一五”期间的企业布局( )A.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B.推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C.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迅速恢复D.避免了重工业投资的盲目性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一五”期间的工业布局考虑资源条件和巩固国防需要,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故选A项。
根据材料“国防工业企业,除一些造船厂外,主要摆在后方地区”可知是出于军事上巩固国防的需要,排除B项。
1952年社会生产迅速恢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一五”期间的企业布局未涉及工业结构,排除D项。
7.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文件指出,“这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的新发展”。
在此,中共中央( )A.剖析了人民公社废除的背景B.阐明了乡镇企业开创的意义C.认可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据材料“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的新发展”可知中共中央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度肯定,故选D项。
正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才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但材料没有涉及人民公社废除的背景问题,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涉及乡镇企业开创的意义问题,排除B项。
材料肯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改革,而不是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排除C项。
8.1978—1980年间,我国外事活动频繁,其中国家经委代表团和工商管理考察团重点考察了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管理问题,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五人前往考察匈牙利经济体制;1980年国家经委代表团又访问联邦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
上述活动( )A.有利于更新对现代化的认识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C.开启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D.表明外交重点转向西方国家答案A材料反映我国对日本、美国、匈牙利和联邦德国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进行访问,这有利于中国对经济发展及现代化问题认识的提升,故A项正确。
对外考察活动并不能证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故B项错误。
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并不是上述活动开启的,故C项错误。
对西方国家经济体制的考察并不代表中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了西方国家,故D项错误。
9.《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指出,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
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政府转型( )A.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为中心任务B.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D.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答案C抓住题干中的时间——新时期即改革开放以来,结合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政府转型是为了更好地领导经济体制改革,故选C项。
题干中政府不仅仅服务企业,还包括各行各业,排除A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且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手段,排除B项。
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是在2001年前后,但题干的时间是从1978年开始的,排除D项。
10.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这表明( )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答案A三个时期对计划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不同的论述,特别是南方谈话,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具体说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故选A项。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排除B项。
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排除C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立于21世纪初,排除D项。
11.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习班”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
同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
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社会发展渴求专业人才B.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C.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D.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答案A据材料“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学习经济学和“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结合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可知此时的人才培养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故选A项。
20世纪80年代初,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并未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排除B项。
材料强调人才的培养,是为了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并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排除C项。
材料强调为了适应改革开放进行人才培养,不能说明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排除D项。
12.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 )时间1949年1953年1956年文科学生占比33.10%14.90%9%A.国家发展工业的需要B.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所导致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需要答案A1949—1956年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这是受到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此时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故选A项。
表格数据表明文科生占比不断降低,不涉及教育体制,排除B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